CN1893169A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3169A
CN1893169A CNA2006101108748A CN200610110874A CN1893169A CN 1893169 A CN1893169 A CN 1893169A CN A2006101108748 A CNA2006101108748 A CN A2006101108748A CN 200610110874 A CN200610110874 A CN 200610110874A CN 1893169 A CN1893169 A CN 1893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ody
battery
axis
along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08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3286C (zh
Inventor
金种九
禹顺基
金镇郁
金荣泽
张允汉
南相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3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3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32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328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6P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抵御外部压力稳定性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该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芯体。电极组件包括围绕轴线卷绕在一起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至少一个隔板。该电极组件限定出一个空间。芯体为具有间隙的管状。芯体包括沿所述轴线延伸方向伸长的至少一个加强结构。芯体被插入在电极组件的空间中。外壳容纳电极组件和芯体。根据本发明,借助于沿芯体件纵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皱褶或凹槽部分可将形变分散到芯体件的整个区域上,从而可提高圆柱形锂二次电池抵御外部压力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更明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5年5月1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0041423的优先权,该申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在此引作参考。
背景技术
锂二次电池主要使用以锂为基的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及碳作为负极活性材料。通常,根据锂电池中所用的电解质的种类,可将其分为液体电解质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电池。液体电解质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池称为“锂聚合物电池”。此外,可将锂二次电池制成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锂二次电池、方型锂二次电池或者袋型(pouch-type)锂二次电池。
通常,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用于容纳该电极组件的圆柱形壳体以及包含在该圆柱形壳体内用于使锂离子能移动的电解质,电极组件包括敷覆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板、敷覆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板以及设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板,隔板用于防止短路同时专允许锂离子移动。
可按下述方法制造这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首先,叠置敷覆有正极活性材料并与正电极接片连接的正极板、敷覆有负极活性材料并与负电极接片连接的负极板、以及隔板,然后,将正极板、负极板及隔板卷裹或卷绕成圆柱形卷绕体而制备电极组件。之后,将圆柱形电极组件固定于圆柱形壳体中,将电解质注入圆柱形壳体。再对圆柱形壳体进行密封,由此获得圆柱形锂二次电池。
通常,在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中央形成空腔。这种空腔可能导致电极组件松开(release)或容易变形。因此,要求电极组件的松开或者形变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松开或变形最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外壳;封闭在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至少一个隔板,其通常围绕轴线卷绕在一起形成卷绕体,至少一个隔板被电绝缘地设置在该卷绕体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置于该卷绕体中心的芯体,该芯体包括围绕所述轴线基本呈管状的壁,管状壁包括面对卷绕体的外表面和面对所述轴线的内表面,该芯体包括形成在管状壁上的至少一个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沿着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伸长。可使所述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在沿所述轴线延伸的同时,该方向可以基本上与轴线偏斜。
在前述的电池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形成于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该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形成于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隆起。该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在壁中的至少一个褶皱(wrinkle),其中该至少一个褶皱包括在外表面上的凹陷部分和在内表面上的隆起。
还是在前述电池中,基本上为管状的壁可以包括沿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一边缘和沿该轴线延伸的第二边缘,第一和第二边缘通常彼此面对且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沿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的凸缘,其中该凸缘沿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延伸。该凸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附近的壁的一部分,其中该部分向内朝向所述轴线弯曲。
仍在前述电池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沿第一边缘的第一凸缘和沿第二边缘的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第一凸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附近的壁的向内弯曲部分;第一凸缘包括从壁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外表面;第二凸缘包括在第二边缘附近的壁的向内弯曲部分;第二凸缘包括从壁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在它们的切线之间形成一角度;该角度约为60°至约130°。芯体可以包括在沿所述轴线延伸方向上伸长的两个或多个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的两个彼此间隔开,使得该两个加强结构之间相对于轴线具有一角度,此角度约为120°至约180°。沿该轴线卷绕体可以具有长度;沿该轴线芯体具有长度,芯体的长度是卷绕体长度的大约90%至大约110%。芯体可以包括基本呈圆柱形的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池的方法,其包括:提供电极组件和芯体,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至少一个隔板,第一和第二电极板围绕轴线卷绕在一起形成卷绕体,将至少一个隔板绝缘地设置于卷绕体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芯体设置于该卷绕体的中心,该芯体包括围绕轴线基本呈管状的壁,该管状壁包括面对卷绕体的外表面和面对轴线的内表面,其中该芯体包括形成在管状壁中的至少一个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在沿该轴线延伸方向伸长;以及将电极组件和芯体封闭于外壳中,由此制成前述电池。
在前述方法中,所述提供步骤可以包括提供包括卷绕体的电极组件,该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空间,以及将芯体插入在该空间。所述提供步骤可以包括围绕芯体卷绕所述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至少一个隔板。所述封闭步骤可以包括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壳中,该电极组件包括在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空间的卷,以及将芯体插入在该空间中。
还是在前述的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壁中的至少一个皱褶,其中该至少一个皱褶包括位于外表面上的凹陷部分和位于内表面上的隆起。基本呈管状的壁可包括沿轴线延伸的第一边缘和沿轴线延伸的第二边缘,第一和第二边缘通常彼此面对并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凸缘和沿第二边缘的第二凸缘,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该方向可以基本上与该轴偏斜同时沿轴线延伸。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其中沿芯体件纵向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分,使得当外力作用在芯体件上时可使形变分散于该芯体件的整个面积上,由此可提高二次电池抵御外部压力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电极组件的中心形成有空腔;呈管状的芯体件,其具有沿该芯体件纵向形成的狭缝,该芯体件包括沿该芯体件纵向形成的至少一个凹槽部分,芯体件被插入电极组件的空腔中;外壳,其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空腔;以及盖组件,其与外壳的上部耦联以密封该外壳。
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芯体件具有与在该芯体件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相对且对准的一个凹槽部分。芯体件优选具有两个凹槽部分,它们沿芯体件纵向相对于芯体件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的横向轴线对称形成。较优选的是,由两个凹槽部分限定的中心角在120°至240°的范围内。限定狭缝的芯体件的两侧端部朝向芯体件内部弯曲。更优选的是,芯体件的两侧端部朝向芯体件的内部弯曲,同时在它们之间形成等于或小于120°的倾斜角。芯体件的高度约对应于电极组件高度的90%至11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被插入形成于电极组件中心的空腔中的芯体件,该芯体件呈管状,具有沿芯体件纵向形成的狭缝,芯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承受外部压力的形变分散元件;外壳,其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空腔;以及盖组件,其与外壳的上部耦联以密封外壳。
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芯体件设有一个与该芯体件的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相对且对准的形变分散元件。芯体件也可设置两个形变分散元件,它们沿芯体件的纵向相对于芯体件的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的横向轴线对称形成。更优选的是,由所述两个凹槽部分限定的中心角在120°至240°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所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芯体件的透视图;
图2A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B是沿图2A中线A-A剖切的截面图;
图2C是沿图2A中线B-B剖切的截面图;
图3A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芯体件的透视图;
图3B是沿图3A中线C-C剖切的截面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芯体件的透视图;
图4B是沿图4A中线D-D剖切的截面图;
图5的方框图示出了制造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步骤;
图6A-6D的视图用于说明制造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依据一些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特征。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为了简洁,将省略对相同或相似部件的描述。
图1示出了插入形成于电极组件中心的空腔中的芯体件100。芯体件100优选通过将板卷绕成管状而制成,沿管的纵向形成有狭缝或间隙。当在芯体件100上施加外力时,其可能发生形变或破裂。如果芯体件100发生形变或破裂,电极组件的隔板也可能发生形变或破裂,由此将引起正极板或片和负极板或片之间出现短路。这种短路可能导致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破坏或爆炸。
此外,尽管不限于此,对于形变的特点可能的解释是,当外部压力施加于芯体件100上时,形变可能集中于芯体件100的一点上。也就是说,形变集中在芯体件100上外部压力的施加点上,使得芯体件100将压力施加于电极组件的一点上,由此导致危害电极组件。
图2A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A-A线剖切的截面图,图2C是沿图2A中B-B线剖切的截面图。
如图2A至2C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包括:在充/放电操作期间产生电势差的电极组件300;用于容纳电极组件300的圆柱形外壳400;被组装于圆柱形外壳400的上部致使电极组件300与圆柱形外壳400不分开的盖组件500;以及被安装在形成于电极组件300中央的空腔中的芯体件600。
电极组件300包括:第一电极板或片310,其或者敷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或者敷覆有负极活性材料(优选敷覆正极活性材料);第二电极板或片320,其或者敷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或者敷覆有负极活性材料(优选敷覆负极活性材料);以及隔板330,其被插入第一和第二电极板310和320之间,以防止第一和第二电极板310和320之间短路,同时只允许锂离子移动。第一电极板310、第二电极板320和隔板330被卷绕成圆柱形并被容纳在圆柱形外壳400中。此外,由铝(Al)制成的第一电极接片315与第一电极板310联结并从第一电极板310向上突出预定距离。由镍(Ni)制成的第二电极接片325与第二电极板320联结并从第二电极板320向下突出预定距离。尽管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优选分别由Al和Ni制成,但是本发明中用于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的材料不限于此。此外,上和下绝缘板341和345可以与电极组件300的上部和下部联结以防止电极组件300直接接触盖组件500或圆柱形外壳400。
圆柱形外壳400具有圆柱形主体410,该圆柱形主体具有预定直径并且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300的空腔。圆柱形外壳400包括密封圆柱形主体410底部的下表面420。圆柱形主体410的上表面敞开以允许电极组件300容纳于圆柱形外壳400中。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之一(优选第二电极接片325)与圆柱形外壳400的下表面420的中心联结,使得圆柱形外壳400例如作为起类似于第二电极板320作用的负电极端子。此外,圆柱形外壳400通常由Al、Fe或它们的合金制成。圆柱形外壳400设有卷边部分(cramping portion)430和凸肩部分(beading part)440,其中,使卷边部分430沿一个方向卷曲以从盖组件500的上部向下按压盖组件500,凸肩部分被压出压痕,以从盖组件500的下部向上按压盖组件500。
盖组件500包括:导电安全排气口510,第一电极接片315焊接于该排气口处,其形状由于过充电或者异常发热而变形;印刷电路板(PCB)520,其电性地且机械地连接于安全排气口510的上部,致使在安全排气口510形变时可切断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正温度系数器件530,其电性地且机械地连接于PCB 520的上部,致使温度升高超过预定温度时可切断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导电电极盖540,其电性地且机械地连接于正温度系数器件530的上部,以将电流提供给外部装置;以及绝缘垫圈550,其围绕安全排气口510、PCB520、正温度系数器件530和电极盖540的外侧部,同时使上述部件与圆柱形外壳400绝缘。此时,电极盖540与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之一(优选第一电极接片315)结合,致使电极盖540可用作例如与第一电极板310作用类似的正电极端子。
芯体件600被插入形成于卷绕形电极组件300中央的空腔中,以防止卷绕形电极组件300因作用于卷绕形电极组件300上的外部碰撞引起的松动或变形。芯体件600基本呈管状。此外,狭缝610沿芯体件600纵向形成。优选限定于芯体件600的两侧端之间的狭缝610向芯体件600的内部弯曲。呈管状的芯体件600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皱褶或凹槽部分620作为加强结构。
此外,芯体件600的高度约对应于电极组件300高度的90%至约110%。芯体件600的下端被固定在第二电极接片325上。尽管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圆柱形外壳400中容纳有电解质,以允许锂离子在电极组件300中移动。电解质起充/放电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在二次电池中使从正电极和负电极中产生的锂离子移动的媒介作用。电解质包括非水有机电解质,其为锂盐和高纯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此外,电解质也可以包括聚合物,例如聚合物电解质。当然,本发明不限于这类电解质材料。
图3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芯体件的透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线C-C剖切的截面图。
参考图3A和3B,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芯体件600基本呈管状,并具有沿芯体件600纵向形成的狭缝610。在限定出狭缝610的芯体件600的两侧端部以预定偏斜角度朝向芯体件600的内部弯曲。此时,在芯体件600的两侧端部之间形成的倾斜角α优选等于或小于约120°。
此外,芯体件600优选包括皱褶或凹槽部分620,该部分沿芯体件600纵向形成于芯体件600的外壁上,并与位于芯体件600的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610相对。
可将加强结构的作用解释为当外部压力施加于圆柱形锂二次电池时,褶皱或凹槽部分620分散外部压力,借此可防止形变集中于芯体件600的一点上,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此给出的解释或不限于这种理解。换句话说,当外部压力施加于圆柱形锂二次电池时,芯体件600的皱褶或凹槽部分620用作承受这种变形的形变分散元件,致使芯体件600的变形不集中于芯体件600的一点上,而可以分散在芯体件600的整个面积上。因此,可以防止电极组件300由于芯体件600的变形而变形或者破裂。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芯体件的透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线D-D剖切的截面图。
参考图4A和4B,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芯体件600′的结构基本上与图3A和3B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芯体件600的结构相同。但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芯体件600′包括两个褶皱或凹槽部分620′,它们沿芯体件600′的纵向相对于芯体件600′的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610′的横向轴线对称形成。即,芯体件600′包括两个形变分散元件。
详细地说,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芯体件600′基本呈管状,管状芯体件600′设置有沿芯体件600′纵向形成的狭缝610′和用作形变分散元件的两个皱褶或凹槽部分620′。
此时,限定狭缝610′的芯体件600′的两侧端部以预定倾斜角度朝向芯体件600′的内部弯曲。在芯体件600′的两侧端部之间形成的倾斜角α优选等于或小于约120°。
此外,用作形变分散元件的两个皱褶或凹槽部分620′优选相对于芯体件600′的横截面圆周上的狭缝610′的横向轴线彼此对称。更优选的是,由两个皱褶或凹槽部分620′限定的中心角β大约在120°至约240°的范围内。
图5的方框图示出了制造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步骤。参考图5,制造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步骤包括:形成电极组件300(S1)、组装电极组件300(S2)、插入芯体件600(S3)、填充或注入电解质(S4)以及组装盖组件500(S5)。
图6A至6D的视图用于说明制造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方法。以下,将参考附图6A和6B以及图3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参考图6A,在形成电极组件300的步骤(S1)中,顺序堆叠第一电极板310、隔板330和第二电极板320。然后,在将卷轴700耦联到堆叠结构的一端之后,将该堆叠结构卷绕成圆柱形,由此形成电极组件300。在卷绕堆叠结构以前,将第一电极接片315联结到第一电极板310上,而将第二电极接片325联结到第二电极板320上。
参考图6B,在组装电极组件300的步骤(S2)中,将基本呈圆柱形的电极组件300容纳于圆柱形外壳400中。将电极组件300容纳于圆柱形外壳400中以后,使卷轴700离开电极组件300。此时,在电极组件300的中央形成基本呈圆柱形的空腔。卷轴700也可以在将电极组件300容纳于圆柱形外壳400中之前与电极组件300分开。本发明对使卷轴700与电极组件300分开的步骤顺序没有限制。此外,下绝缘板341(见图6C)预先被耦联于圆柱形外壳400上。
参考图6C,在插入芯体件600的步骤(S3)中,将如图3A和3B所示的芯体件600或如图4A和4B所示的芯体件600′插入卷轴700与电极组件300分开时形成于电极组件300中央的空腔中。
将芯体件600插入电极组件300的空腔中之前,可以采用电阻焊等措施使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之一、例如第二电极接片325预先联结于圆柱形外壳400的下表面420上。因此,芯体件600被定位于第二电极接片325的上表面上,使得第二电极接片325可以借助于芯体件600与圆柱形外壳400牢固耦联。此时,如上所述,芯体件600的高度优选相应于电极组件300的高度的大约90%至110%。
之后,在填充或注入电解质的步骤(S4)中,将电解质注入圆柱形外壳400中一直到电极组件300的上端。电解质用作在充/放电操作过程中允许锂离子在电极组件300的第一电极板310和第二电极板320之间移动的媒介。
参考图6D,在组装盖组件500的步骤(S5)中,将由多个零件组成的盖组件500组装于圆柱形外壳400的上部,用这种方式可防止电极组件300和芯体件600离开圆柱形外壳400,同时可防止电解质从圆柱形外壳400中泄漏,由此完成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制造过程。
详细地说,将环状绝缘垫圈550耦联于圆柱形外壳400的上部,然后顺序组装与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315和325之一(例如,第一电极接片315)电连接的导电安全排气口510、PCB 520、正温度系数器件530和电极组件300的电极盖540。
此后,通过将圆柱形外壳400的对应于绝缘垫圈550的下端的预定部分压出凸肩(beading)在圆柱形外壳中400中形成向内压出压痕的凸肩部分440。此外,通过对圆柱形外壳400的上端部进行卷边,在圆柱形外壳400中形成卷边部430,因此可以防止盖组件500与圆柱形外壳400分开,由此完成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制造过程。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的管状芯体件600或600′包括至少一个皱褶或者凹槽部分620或620′,该部分沿管状芯体件600或600′纵向形成并用作形变分散元件。因此,即使芯体件600或600′由于施加的外力而变形,形变不会集中在管状芯体件600或600′的一点上而可通过皱褶或凹槽部分620或620′分散。于是可以防止由于管状芯体件600或600′的形变导致电极组件300变形或者破裂。所以,本发明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200可以提高抵御外部压力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借助于沿芯体件纵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皱褶或凹槽部分将形变分散到芯体件的整个区域上可提高抵御外部压力的稳定性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
尽管为了解释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然,在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型、添加或替换。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包括:
外壳;
封闭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至少一个隔板,它们通常围绕轴线卷绕在一起形成卷绕体,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绝缘地设置于该卷绕体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
置于所述卷绕体中心的芯体,该芯体包括围绕所述轴线基本呈管状的壁,所述管状壁包括面对所述卷绕体的外表面和面对所述轴线的内表面,该芯体包括形成于所述管状壁上的至少一个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沿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伸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隆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在所述壁中的至少一个褶皱;该至少一个褶皱包括在所述外表面上的凹陷部分和在所述内表面上的隆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方向基本与所述轴线倾斜,同时沿该轴线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基本呈管状的壁包括沿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一边缘和沿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通常彼此面对,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的凸缘;该凸缘沿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凸缘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中至少之一附近的壁的一部分;所述部分朝所述轴线向内弯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凸缘和沿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附近的壁的向内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凸缘包括从所述壁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凸缘包括在所述第二边缘附近的壁的向内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从所述壁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表面的切线之间形成一角度;该角度约为60°至大约13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芯体包括在沿所述轴线延伸方向伸长的两个或更多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的两个彼此间隔开,使得该两个加强结构相对于所述轴线之间具有一角度;该角度约为120°至大约18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卷绕体具有沿所述轴线的长度;所述芯体具有沿所述轴线的长度,该芯体的长度为所述卷绕体长度的大约90%至大约11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芯体包括基本呈圆柱形的部分。
15.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该电极组件的中心形成有空腔;
呈管状的芯体件,其具有沿该芯体件纵向形成的狭缝,该芯体件包括沿其纵向形成的至少一个凹槽部分,该芯体件被插入所述电极组件的空腔中;
外壳,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空腔;以及
盖组件,其与所述外壳的上部耦联以密封该外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体件设置有与该芯体件横截面圆周上的所述狭缝相对且对准的一个凹槽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体件设置有两个凹槽部分,它们沿该芯体件相对于在该芯体件的横截面圆周上的所述狭缝的横向轴线纵向对称地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其中,由两个凹槽部分限定的中心角在120°至240°的范围内。
CNB2006101108748A 2005-05-18 2006-05-18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04632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41423/05 2005-05-18
KR1020050041423A KR100670454B1 (ko) 2005-05-18 2005-05-18 원통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3169A true CN1893169A (zh) 2007-01-10
CN100463286C CN100463286C (zh) 2009-02-18

Family

ID=3659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08748A Active CN100463286C (zh) 2005-05-18 2006-05-18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5730B2 (zh)
EP (1) EP1724855B1 (zh)
JP (1) JP4494366B2 (zh)
KR (1) KR100670454B1 (zh)
CN (1) CN1004632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901B2 (en) 2006-04-27 2013-03-26 Medtronic, Inc. Sutureless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fixation
US9492657B2 (en) 2006-11-30 2016-11-15 Medtronic, Inc. Method of implanting a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a fixation element
US8163408B2 (en) * 2008-10-16 2012-04-2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Battery with pressure relief channel
KR100905180B1 (ko) * 2009-03-12 2009-06-29 이계설 다용도 권취장치 및 권취방법
US20100304209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edtronic, Inc. Elongate batter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8359098B2 (en) * 2009-05-29 2013-01-22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ith exposed generator
US8541131B2 (en) * 2009-05-29 2013-09-24 Medtronic, Inc. Elongate batter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20100305627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edtronic, Inc. Battery with suture hole
US9099720B2 (en) * 2009-05-29 2015-08-04 Medtronic, Inc. Elongate batter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20100305628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edtronic, Inc. Elongate batter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8433409B2 (en) * 2010-01-29 2013-04-30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battery
KR101328354B1 (ko) * 2010-03-26 2013-11-11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차량 및 전지 탑재 기기
US10112045B2 (en) 2010-12-29 2018-10-30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fixation
US9775982B2 (en) 2010-12-29 2017-10-03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fixation
US9339197B2 (en) 2012-03-26 2016-05-17 Medtronic, Inc. Intravascula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introduction
US9717421B2 (en) 2012-03-26 2017-08-01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catheter with tether
US9854982B2 (en) 2012-03-26 2018-01-02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ployment within a vessel
US10485435B2 (en) 2012-03-26 2019-11-26 Medtronic, Inc. Pass-through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catheter with removeable distal tip
US9220906B2 (en) 2012-03-26 2015-12-29 Medtronic, Inc. Tethered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ployment
US9833625B2 (en) 2012-03-26 2017-12-05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with inner and outer sheaths
US9351648B2 (en) 2012-08-24 2016-05-31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electrode assembly
KR101975392B1 (ko) 2013-01-17 2019-05-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671176B1 (ko) * 2014-11-05 2016-11-01 주식회사 비츠로셀 내구성을 높인 권취형 전지
US9811180B2 (en) 2015-03-16 2017-11-0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Input device with gas vent(s)
US10651432B2 (en) 2015-04-13 2020-05-12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einforcement column within a module body
USD798825S1 (en) * 2016-01-04 2017-10-03 Nomad Goods, Inc. Cable with integrated in-line battery
US10874850B2 (en) 2018-09-28 2020-12-29 Medtronic, Inc. Impedance-based verification for delivery of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11331475B2 (en) 2019-05-07 2022-05-17 Medtronic, Inc. Tether assemblies for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s
CN112002873B (zh) * 2019-05-27 2022-03-18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集流体抗弯强度高的极片
US20240039134A1 (en) * 2021-10-05 2024-02-01 Lg Energy Solution, Ltd. Electrode assembly, cylindrical battery and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SE2250078A1 (en) * 2022-01-28 2023-07-29 Northvolt Ab Center pin for a secondary cell having an engagement prof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7068A (en) * 1989-10-02 1991-09-10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Process of assembling a cell
JP3143951B2 (ja) * 1991-05-02 2001-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WO1996023324A1 (en) * 1995-01-27 1996-08-01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Nonaqueous battery
JP3286880B2 (ja) * 1995-03-14 2002-05-27 株式会社京浜理化工業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3614495B2 (ja) * 1995-03-17 2005-01-26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934827B2 (ja) * 1996-04-01 1999-08-16 和男 田川 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ガス噴出防止法
JP3381136B2 (ja) * 1997-08-21 2003-02-24 株式会社京浜理化工業 電池用センターピン
JPH11224689A (ja) * 1998-02-04 1999-08-17 Fujitsu Ltd 巻回式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その電極巻回体
US6020084A (en) * 1998-02-17 2000-02-01 Alcatel Electrochemical cell design with a hollow core
JP3786349B2 (ja) 2001-09-18 2006-06-1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
JP4159301B2 (ja) * 2001-11-28 2008-10-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電池
JP4207451B2 (ja) * 2002-04-19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円筒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1719B2 (ja) * 2004-04-30 2008-10-29 株式会社寿精密 二次電池の中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22621B2 (ja) * 2005-04-27 2012-09-12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円筒状の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3286C (zh) 2009-02-18
JP4494366B2 (ja) 2010-06-30
KR20060118959A (ko) 2006-11-24
JP2006324245A (ja) 2006-11-30
US20060275659A1 (en) 2006-12-07
EP1724855B1 (en) 2012-06-13
US7955730B2 (en) 2011-06-07
EP1724855A1 (en) 2006-11-22
KR100670454B1 (ko) 200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3169A (zh) 二次电池
EP1968134B1 (en) Core member for a cylindrical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610175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770544A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7666548B2 (en) Can type secondary battery
CN1855602A (zh) 圆柱型可充电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KR101101093B1 (ko)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CN1767252A (zh) 圆柱形锂二次电池
CN1874043A (zh) 圆柱型电池
CN1998101A (zh) 低阻抗分层电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6005173B2 (ja) 製造工程性が向上した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円筒型電池
CN1992417A (zh) 圆柱式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17740661U (zh) 电池以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组和车辆
CN1870345A (zh) 圆柱型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574440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4882626B (zh) 二次电池
CN111566846B (zh) 二次电池
US20120141850A1 (en) Middle or large sized battery
CN1893165A (zh) 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838467A (zh) 可再充电圆柱锂电池
KR20090082125A (ko) 전지 제조용 원통형 전지캔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CN1574418A (zh) 具有安全阀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220162580A (ko) 원통형 배터리 캔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906779A (zh) 具有特殊封装结构的电池
KR101040976B1 (ko) 비딩부를 포함하지 않는 원통형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