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1965A -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1965A
CN1881965A CNA2006100923125A CN200610092312A CN1881965A CN 1881965 A CN1881965 A CN 1881965A CN A2006100923125 A CNA2006100923125 A CN A2006100923125A CN 200610092312 A CN200610092312 A CN 200610092312A CN 1881965 A CN1881965 A CN 1881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unit sequence
network
information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2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8191C (zh
Inventor
克里斯托弗·豪斯尔
弗兰克·施雷肯巴赫
洛尼斯·奥伊科诺米迪斯
吉哈德·鲍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81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1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81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81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1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code combining, i.e. using combining of codeword portions which may have been transmitted separately, e.g. Digital Fountain codes, Raptor codes or Luby Transform [L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1Ground-based stations combining by calculations packets receiv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before transmitting the combined packets as part of network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供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通信中继设备包括:第一信道解码器,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以经由第一无线信道从第一数据源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对该第一信道编码的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此外,该通信中继设备包括:第二信道解码器,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以经由第二无线信道从第二数据源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对该第二信道编码的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彼此不同。最后,该通信中继设备包括:网络编码器,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信息编码为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网络编码器还用于将该网络编码的序列发送到数据宿。

Description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网络。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网络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源、中间节点(中继)以及一个或多个信宿(sink)。信息必须在网络上从信源发送到信宿,而节点通常由具有时变干扰的带宽受限信道所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误码率而总传输功率受限的高质量通信。
在网络上将数据从信源发送到信宿的公知技术方案是通过网络来对信息进行路由。为了防止信息产生错误,信源对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中继尝试以信道解码器来重构信息,对信息再次进行信道编码并将其发送到下一中继或信宿。信宿尝试通过考虑被发送到该信宿的所有信息来重构信息。在B Zhao和M.Valenti发表在Electronic Letters,39:786-787,2003上的“Distributed Turbo Coded Diversity for theRayleigh Channel”中给出了分布式Turbo码可如何用于具有一个信源、一个中继和一个信宿的系统的情况。Turbo码是提供比非迭代信道编码方案更好的性能的迭代信道码。
此外,在B Zhao和M.Valenti发表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Areas in Communications,23(1):7-18,January 2005上的“PracticalRelay Network:A Generalization of Hybrid-ARQ”中为中继网络提供了对于混合自动请求重发(ARQ)协议的概括,这使得能够更实际和更灵活地使用中继。根据该协议,信源将信道编码的信息发送到信宿。中继也侦听该传输。如果中继能够对信源的信息进行解码,则其可将附加冗余发送到信宿。在中继和信源通知彼此它们是否已经成功地解码的情况下,在竞争周期中,判断这些中继之一或信源是否发送具有附加冗余的下一块。
然而,该公知技术方案仅提供关于所使用的功率分配、带宽和误码率来发送数据的次优可能性。
此外,如在T.J.Richardson,M.A.Shokrollahi和R.L.Urbanke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47(2):619-637,February 2001上发表的“Design of Capacity-Approaching irregularlow 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所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迭代解码是一种用于接近AWGN信道的容量(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强大的方法。
文献WO2005/02730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无线中继网络中传输信号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能够同时利用可由无线中继系统提供的两个潜力,即分集增益和衰减节省(saving)。在WO2005/027306A1中公开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无论涉及网络的其它组件的信息如何,安装在信源与目的之间的中继都判断从信源或从至少一个其它中继接收的信号是否将被解码和转发。该系统的特征在于中继包括用于信号解码和转发判断的判断单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特性的数据传输的可能性。
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中继系统、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提供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方法、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接收机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提供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的方法来实现该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供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通信中继设备,该通信中继设备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经由第一无线信道从第一数据源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以及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经由第二无线信道从第二数据源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以及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无线信道彼此不同;以及
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信息网络编码为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所述网络编码器还被配置成用于将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data sink)。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供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第一无线信道从第一数据源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对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经由第二无线信道从第二数据源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对所述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无线信道彼此不同;
将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信息网络编码为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以及
将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供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的通信接收机,该通信接收机包括:
网络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包括第一数据源和第二数据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网络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将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
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数据源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以及
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数据源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彼此不同,其中,第二信道解码器还被配置成用于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供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网络解码器接收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包括第一数据源和第二数据源的信息;
将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
经由第一信道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从第一数据源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对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经由第二信道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从第二数据源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彼此不同;
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对所述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发现:如果使用用于从两数据源向一个数据宿传输数据的通信中继,则可实现对传输特性的改善,其中,所述两数据源的信息(例如两个移动站的信息)被组合为网络编码的信号,在这样的系统设计中,中继接收两个数据源的信道编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信道解码。其后,所接收的两个数据源的数据被组合为一个网络(信道)编码的数据流,其中,例如由特定的签名或报头来标识所述两个数据源的数据。优选地,在该网络解码操作中,通过使用特定码,网络编码的数据流还再被信道编码。在网络编码操作之后,网络编码的数据被发送到数据宿,在其中可进行网络解码操作,从而所述两个数据源的(解码的)信息可被另外用于对从所述两个数据源直接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
本发明提供以下优点:当使用相同的传输功率和相同的带宽时,新的方案允许以较低的误码率发送数据。此外,只需较小的传输功率或带宽来获得相同的服务质量,或可用相同的带宽实现较高的数据吞吐量。
特别地,如果使用速率兼容的网络信道码和(扩展的)广义混合ARQ协议,则可能有分布式中继。这具有以下优点:
1、中继的随意使用。因为在无线系统中,中继并非总是可用,所以这一点是重要的。
2、对信源没有附加的要求。这意味着信源无需知道中继是否可用。
3、信宿(例如基于蜂窝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无需组织中继传输。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无需竞争周期的优点。这使得协议更高效。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允许更经济地组织网络。该方法特别应用于具有中继传输的基于蜂窝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别地,通过网络编码和迭代解码的组合,可节省带宽,并需要较小的传输功率。特别是在带宽稀缺且昂贵的无线应用中,该方法节省了成本。此外,可在发送器中保持电池寿命。这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的经济优点。
扩展并采用用于使用迭代网络及信道解码的系统的广义混合ARQ协议允许更实际的包含在ad-hoc网络中。因此,使得对中继的包含更接近于可能的应用。因为中继允许小区扩大,所以在基于蜂窝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实现了对于架构的较低的成本。因此,需要较少的小区和基站来覆盖特定区域。
附图说明
关于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3示出如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解码的Tanner图的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通信接收机的实施例;
图5示出用于本发明的公开实施例的变量的特定组合的表;
图6示出了其中公开了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系统设计的误码率进行比较的示图;
图7示出了其中公开了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系统设计的误帧率进行比较的示图;以及
图8示出其中一个中继用于从多于两个的数据源传输数据以及其中一个数据源使用多于一个的中继的系统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省略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解释。
在具有两信源、一个中继和一个信宿(例如如图1所示的基于蜂窝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网络中,所述两信源(例如用户)MS1和MS2想要将以块长度K分段成块u1和u2的统计独立的数据发送到信宿(基站)BS。为了支持该传输,即使在第一弱信道100或弱信道110的情形中,也使用被提供有来自第一信源MS1和第二信源MS2的数据的中继R。其后,中继R可经由中继信道130将从第一信源MS1和第二信源MS2接收的信息发送到信宿BS。
图2中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框图。通过输出具有块长度N的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1(即MS1中的信道编码器1)和x2(即MS2中的信道编码器2)的信道编码器来保护信息单元(例如比特)u1和u2以防止传输错误。由于经由信道200和202的传输,接收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1(即y14)和x2(即y24)的分布式形式的中继R可对接收的序列进行解码,并应通过使用线性网络编码来提供附加的错误保护。这说明中继从第一信源MS1接收信息y14并在第一信道解码器1 204中对其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估计 其中,中继从第二信源MS2接收信息y24并在第二信道解码器2 206中对其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估计
Figure A20061009231200222
所述估计 两者被线性地联合地组合为具有块长度NR的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例如比特)x4。如图2所示,在网络编码器208中进行联合网络编码操作。这里,网络编码器208可使用将第一数据源和第二数据源的信息组合为一数据流的网络码。可通过选择特定的网络信道码(例如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来对这种组合的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以当经由将通信中继设备R与数据宿(基站BS)链接的信道130发送网络编码的数据流时提供改进的保护。然而,由于通信中继设备R的输出的数据流x4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包括从所述估计
Figure A20061009231200226
得到的第一数据源和第二数据源两者的信息,所以该序列在本说明书中仅表示为“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在信宿BS(基站)中,可按照由联合网络/信道解码器提供第一输出信息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227
和第二输出信息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228
的方式来配置联合网络/信道解码器,其中,假设第一输出信息序列包括从第一信源发送的数据,并假设第二输出信息序列包括从第二信源发送的数据。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用于由信宿从第一信源和第二信源以及中继接收的信息序列得到第一输出信息序列和第二输出信息序列的确切的方式。
此外,更详细地讨论用于该示例的信道模型。这里,考虑一般AWGN衰落信道的情形,其可由下式描述:
yi3=ai·xi+ni
其中,i∈{1,2,4},噪声为ni,是具有方差σ2的零均值高斯变量,码块元素xi为-1或+1。受E[ai 2]=1约束的信道因子ai是瑞利分布的,并且表示由于多径传输和发射机的运动而导致的衰落。假设三个信道的衰落因子ai(i∈{1,2,4})是统计独立的,并且关于一个块是常数。
由于衰落仅出现在从中继R到基站BS的信道,因此,如果中继是移动的(例如另一用户作为中继),则还考虑用于该信道的第二模型。如果中继是固定的(例如安装于交通灯上),则该信道被假设为没有衰落(a4=1)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
此外,更详细地描述信道和网络编码。可通过奇偶校验矩阵H或相应的Tanner图来描述在介绍部分已经提到的LDPC码的特性。在此部分示出:Tanner图提供框架以描述信道码和网络码并允许对它们进行联合解码。
首先描述信道编码。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线性块码(例如LDPC码)被用于在MS1和MS2中进行信道编码。具有速率R=K/N的两个LDPC码是由具有N列和N-K行的稀疏奇偶校验矩阵Hi(i∈{1,2})指定的线性块码。LDPC码的Tanner图包括在一侧的N个变量节点和在另一侧的N-K个校验节点,如下面将进行更详细的解释的那样。例如,每一变量节点表示一个码比特,例如,每一校验节点表示与Hi的一行相应的奇偶校验等式。通过将信息比特乘以生成矩阵Gi而生成码比特xi=uiGi(i∈{1,2}),Gi必须满足条件 G i H i T = 0 .
此外,将更详细地描述网络编码。网络编码器线性地组合被假设为被正确地恢复的解码的信息比特 u ^ 14 = u 1 u ^ 24 = u 2 以计算网络码比特:
x4=u1G41+u2G42=[u1 u2]G4
这里,G表示在中继R处的网络编码器208的生成矩阵。具有速率RR=(2·K)/NR的网络码提供可支持在信宿BS(基站)的解码的NR个附加的奇偶校验等式。与信道码对比,网络码组合MS1和MS2的信息比特。因此,在MS1、MS2和中继上的编码操作可被联合地描述:
x = x 1 x 2 x 3 = u 1 u 2 G 1 0 G 41 0 G 2 G 42 = uG
虽然空间分布地处理不同的编码操作,但将以如下的系统速率将它们视为一个网络信道码:
R S = 2 · K 2 · N + N R = 1 1 R + 1 R R
网络信道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必须满足GHT=0,并且包含2·(N-K)+NR行和2·N+NR列。在信宿BS(基站)处的解码器可在与网络信道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相应的Tanner图上处理消息传递(message-passing)算法,并因此,采用由网络编码方案提供的分集。
此外,更详细地关注网络信道码构造。这里,必须考虑如何将网络信道码构造为例如LDPC码,同时即使编码器被空间地分布,也将在一个步骤中为整个网络信道码完成该构造。网络信道码的速率被给定为RS=1-dV/dC,其中,dV是变量节点的平均次数(degree),dC是校验节点的平均次数。由于分布式网络信道编码,因此仅允许属于信道码的奇偶校验等式包含相同信道码的码比特,而对网络码的奇偶校验等式没有限制。在保持这些约束的情况下,我们可使用任意线性块码作为网络信道码。
图3(a)中描述与网络信道码相应的Tanner图的结构。圆圈描述变量节点,方形描述校验节点。该图包括三部分:两个信道码部分(较高部分和较低部分)和网络码部分(中间部分)。每一部分从衰落因子为统计独立的不同信道得到对消息传递算法进行初始化的信息。由于网络码组合第一信源MS1和第二信源MS2的信息,因此其校验节点与所有三个码部分的变量节点连接,因此,接收的所有信道的信息可用于对一个信源(用户)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这允许采用由三个独立的衰落信道提供的分集。例如,如果从第一信源MS1到信宿BS(基站)的传输具有非常强的衰落(a1=0),则可能仅根据从第二信源MS2接收的信息和从中继接收的信息来重构第一信源MS1的信息比特。
此外,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组合。由于LDPC码的性能强烈依赖于块长度,因此网络码和信道码的联合解码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对两个信源(用户)的信息联合解码,因此用于解码的Tanner图具有较大的块长度。这一积极效果也可被用于AWGN信道,如果网络编码将被应用于多于两个的信源(用户)的信息,则可能甚至更有意义。
由于网络码连接并组合所述两个信道码,因此可在图3(a)中采用由网络编码提供的分集。在图3(b)中,公开了具有中继但没有进行网络编码的第一参考系统的Tanner图的结构。这里,从第一信源MS1和第二信源MS2发出的信息没有如在本发明中实现的那样在联合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中被组合。因此,图3(b)仅示出用于经由中继信道发送的各个信息的两个分离的路径。在图3(c)中,公开了没有中继的第二参考系统的Tanner图的结构。这里,仅示出在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上从第一信源和第二信源到信宿(基站)的传输。为了得到公平的比较,系统中的码比特的和2N+NR保持为常数。
图4示出信宿的详细框图,假设所述信宿为充当通信接收机的基站BS。该基站BS包括第一信道解码器300、网络解码器402和第二信道解码器404。第一信道解码器400用于如图2所示的那样从第一数据源MS1经由信道100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网络解码器402用于如图2所示的那样从通信中继设备R经由信道130接收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第二信道解码器404用于如图2所示的那样从第二数据源MS2经由第二信道110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信道解码器1和信道解码器2(400和404)经由路径410和路径408将关于u1和u2的估计的(软)信息发布到网络解码器402。由于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包括被包含在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中的从第一数据源MS1和第二数据源MS2发出的信息,因此,在由网络解码器经由路径410和408接收的(软)信息必须被使用的情况下,网络解码器402用于计算提供给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和第二信道解码器404的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和407。此外,网络解码器402用于进行网络解码算法以对从第一数据源发出的信息和从第二数据源发出的信息进行分离。因此,网络解码器为两个信道解码器提供可用于信道解码器400和404两者的附加量的(软)信息以重构接收的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从而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可输出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251
在优选情况下,该序列确实是将由第一数据源MS1(如图2所示)发送的信息序列u1。相同的操作还应用于第二信道解码器404的解码,其后,在最佳情况下,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能够完全地重构经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信息序列u2。其后,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252
等于经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信息序列u2。经由路径408和路径410从信道解码器1(400)和信道解码器2(404)到网络解码器402的(软)信息的转发以及经由路径406和路径407从网络解码器到信道解码器1和信道解码器2的(软)信息的转发优选地被重复多次,而在信道解码器处的u1和u2的估计通过每次迭代而被改进。在该上下文中,可被提及的是,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可包括附加冗余或原始信息,用于在所述两个信道解码器400和信道解码器404中重构所述两个数据源的发送的信息。此外,如果如图2所示的信道100具有强衰落,则也有可能在网络解码器被馈送有关于第二数据源MS2而发送的信息的情况下,可完全重构由第一数据源MS1发送的信息。这说明网络解码器402可应用这样的解码算法,在该算法中,经由解码器路径408将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或由数据宿接收的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馈送至网络解码器402,在网络解码器402中,对接收的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和由数据宿接收的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或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262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链接,即,由数据宿接收的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可用于重构将由第一数据源MS1发送的数据u1。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在信道100上在传输中完全丢失,则也有可能可以从网络解码器序列406中完全重构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类似地,如果如图2所示的信道110具有强衰落,则在网络解码器402被馈送有关于第一数据源MS1而发送的信息的情况下,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信息可被完全重构。这说明网络解码器402可应用这样的解码算法,在该算法中,经由解码器路径410将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或由数据宿BS接收的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馈送到网络解码器402,在网络解码器402中,对接收的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和由数据宿接收的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或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链接,即,由数据宿接收的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可用于重构将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数据u2。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在信道110上在传输中完全丢失,则也有可能可以从网络解码器序列406中完全重构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在此对应用迭代联合网络和信道解码的三个系统进行比较。设置有两用户、一个中继和块瑞利衰落(block Rayleigh fading)信道的系统的仿真结果证实了由应用迭代网络和信道解码的系统所实现的优点。我们使用具有次数dC=6的校验节点和次数dV=3的变量节点并具有图5中的表中所表示的参数的规则LDPC码。所述参数选择确保三个系统使用相同的带宽。
通过30次迭代以消息传递算法对网络信道码进行解码。图6公开了用于在固定(AWGN)或移动(块瑞利衰落)中继处应用网络编码的系统的误码率(BER)的仿真结果。与参考系统相比,该系统实现了显著的增益。
图7公开了用于在固定(AWGN)或移动(块瑞利衰落)中继处应用网络编码的系统的误帧率(FER)的仿真结果。与参考系统相比,该系统实现了显著的增益。
因此,通过以dB为单位的信噪比(SNR)Eb/N0,图6描述了误码率(BER),而图7描述了误帧率(FER)。与参考系统相比,应用迭代联合网络和信道解码的系统实现了显著的增益。由于具有中继但不进行网络编码的系统增益非常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网络编码的应用是所述增益的主要原因。
图8示出在可应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的情况下关于多于两个信源(用户)的两种可能的设置。在一个Tanner图上对所有信源(用户)的信息进行联合解码。
可按多种方式来完成对多于两个的信源(用户)进行联合网络和信道解码的应用。例如,多个信源(用户)可使用一个中继(见图8(a))。如果一个中继仅由两个信源(用户)使用而一个信源(用户)使用多个中继(见图8(b)),则有另一种有趣的设置。信源可以是移动数据源或一个移动数据源和一个固定数据源(例如基站)。
图8(b)通过8个信源(用户)和8个中继描述可能的设置。来自所有信源(用户)的数据可在一个图上被解码。对于两种情况,所述图的长度可根据高因子而扩大。尤其在由于延迟约束而导致使用短块长度的情况下的应用中,这可改善性能。
此外,B.Zhao和M.Valenti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Communications,23(1):7~18,January 2005上发表的“PracticalRelay Networks:A Generalization of Hybrid-ARQ”中,广义混合ARQ协议以下述方式被扩展。信源再次将信道编码的信息发送到信宿。中继也侦听该传输。如果中继能够成功解码,则其在正交信道上不经过任何请求,而将具有附加冗余的包发送到信宿(例如,仅冗余被发送到数据宿以在数据宿中改善重构特性)。如果多个信源的信息被正确地解码,则该附加冗余是网络码的输出,如果仅一个信源的信息被正确地解码,则该附加冗余是信道码的输出。所述包的头包含:哪些信源的信息被包括在包中。因此,信宿知道哪些中继已经对哪些信息成功地进行解码,并可从信源或中继之一请求更多的冗余,直到所有信源的信息被解码。这可以根据特定的准则(例如对信宿的连接的SNR以及哪些信源(用户)的信息尚未被解码)来判断。通过该扩展而无需竞争周期。然而,接收机还可将(否定的)确认信号发送到中继以调用对冗余到接收机的重新传输。
因此,路由和迭代编码方案的组合被扩展到网络编码和迭代编码的组合。信源使用共同的中继以将信息发送到一个信宿。在信源处对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中继尝试通过信道解码器重构该信息。中继执行网络编码,这说明中继对从不同信源发送的数据进行组合。信宿从信源检索出信道码比特,并从中继检索出网络码比特。
由被称为网络信道码的单个分布式线性块码来描述信道码和网络码。这里考虑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作为示例。可用迭代消息传递算法在信宿中对网络信道码进行解码。因此,执行联合网络和信道解码。此外,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和第二信道解码器404以及网络解码器402之间经由路径406、407、408和410的(软)信息的交换可被重复多次。
所描述的系统的一个特定情况是使用分布式LDPC码用于具有一个信宿和一个不执行网络编码的中继的系统。该特定情况与在B.Zhao和M.Valenti在Electronic Letters,39:786-787,2003发表的“Distributed Turbo Coded Diversity for the Rayleigh Channel”中提出的分布式turbo码对应。
所提出的方法可容易地扩展为使用多个信源、多个中继和多个信宿。
此外,在信宿判断信源之一或中继之一是否发送下一个包的情况下,提出了对B.Zhao和M.Valenti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in Communications,23(1):7~18,January 2005上发表的“PracticalRelay Networks:A Generalization of Hybrid-ARQ”的广义混合ARQ协议的扩展。并且无需竞争周期。如果网络信道码是速率兼容的,则对于使用迭代网络和信道解码的系统,可采用并应用(扩展的)广义混合ARQ协议。
总之,本发明考虑具有一个或多个信源、中间节点(中继)以及一个或多个信宿的通信网络。中间通信信道是具有时变干扰的带宽受限信道。
为了能可靠和有效地进行传输而提出了分布式线性块码。信源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的数据发送到节点和信宿。在节点中,通过线性网络码组合来自不同信源的数据。在信宿中,信道码和网络码在单个图上被联合地考虑并被解码。通常以消息传递算法来进行在图上的解码。对于所述分布式码来说,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很适合的候选。
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的节点组织的混合ARQ协议。其中,节点能够通过网络码来组合来自于可用信源的数据,并将此附加冗余发送到信宿,而不用任何明确的请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定实现要求,可以用硬件或软件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可使用数字存储介质执行该实现,特别是具有存储在其上的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盘或CD,其可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结合从而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因此,本发明通常是具有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因此,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方法是具有用于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通信中继设备(R),该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以及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2C1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以及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以及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2C3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第一信道解码器(204)和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移动无线信道(200,202),以及其中,数据源(MS1,MS2)为移动数据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线性块码或卷积码来执行网络信道编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线性块码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具有第一码速率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并且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具有第二码速率的另外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第一码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码速率,其中,具有第二码速率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包括被包含在具有第一码速率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中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还包括:
第三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三无线信道,经由第三无线信道从第三数据源(MS3)接收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以及对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三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所述第一无线信道、第二无线信道和第三无线信道彼此不同;并且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和第三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的信息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是否可被正确地解码,并提供包括冗余信息的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用于正确地重构由第一数据源(MS1)发送的信号(u1),或者其中,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是否可被正确地解码,并提供包括冗余信息的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用于正确地重构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信号(u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中继设备(R),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从数据宿(BS)接收确认信号,并且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响应于所述确认信号而发送另外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
9、一种通信中继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以及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3C3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以及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4C1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且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一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将所述第一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发送到数据宿(BS);以及
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以及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以及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4C4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三数据源(MS3)接收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且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二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发送到数据宿(BS)。
10、一种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5C2
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5C3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
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5C4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以及
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11、一种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5C5
的通信接收机(BS),该通信接收机(BS)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由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通信中继设备所输出的网络信道编码的序列,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6C3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所述通信接收机(BS)包括:
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所述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包括第一和第二数据源(MS1,MS2)的信息,其中,所述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406,407);
第一信道解码器(400),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一信道(1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并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06C4
以及
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二信道(110)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所述第一和第二信道(100,110)彼此不同,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还被配置成用于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407)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第一信道解码器(400)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其中,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以及其中,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第一或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410),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或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410)对另外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进行解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和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移动无线信道(100,110),以及其中,数据源(MS1,MS2)是移动数据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线性块码或卷积码来执行网络信道编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线性块码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具有第一码速率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以及其中,网络编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具有第二码速率的另外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所述第一码速率与所述第二码速率彼此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网络解码器(406)被配置成用于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数据源(MS1,MS2,MS3)的信息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进行网络解码,其中,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406,407,409),所述通信接收机(BS)还包括:
第三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三信道,经由第三信道从第三数据源(MS3)接收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使用网络解码器序列(409)对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三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所述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第三信道彼此不同。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第一信道解码器(400)、第二信道解码器(404)和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y23,y43)是否可被正确地解码,并在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y23,y43)不能被正确地解码的情况下将否定的确认信号发送到通信中继设备(R),或者其中,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是否可被正确地解码,并在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不能被正确地解码的情况下将否定的确认信号发送到通信中继设备(R)。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接收机(BS),其中,网络编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响应于发送到通信中继设备(R)的确认信号而对来自用于第一信道解码器(400)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的冗余信息进行解码用来正确地重构由第一数据源(MS1)发送的信号(u1),或者其中,网络编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响应于确认信号而对来自用于第二信道解码器(402)的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的冗余信息进行解码用来正确地重构由第二数据源(MS2)发送的信号(u2)。
20、一种通信接收机系统,包括:
通信接收机(BS),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该通信接收机(BS)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由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通信中继设备输出的网络信道编码的序列,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所述通信接收机(BS)包括:
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所述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包括第一和第二数据源(MS1,MS2)的信息,其中,网络解码器(402)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406,407);
第一信道解码器(400),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一信道(1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并使用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被配置成用于经由第二信道(110)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所述第一和第二信道(100,110)彼此不同,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解码器(404)还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网络解码器序列(407)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以及
通信中继设备(R),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0C1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或者
通信中继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0C4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被配置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且其中,第一通信中继设备(R1)的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一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将所述第一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发送到数据宿(BS);以及
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所述通信中继设备(R)包括:
第一信道解码器(204),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一无线信道(200),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第二信道解码器(206),被配置成用于监控第二无线信道(202),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和
网络编码器(208),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1C3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其中,网络编码器(208)还被配置成用于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三数据源(MS3)接收第三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被配置成用于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且其中,第二通信中继设备(R2)的网络编码器被配置成用于提供第二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发送到数据宿(BS)。
21、一种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接收根据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而输出的网络信道编码的序列,所述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2C2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
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2C3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以及
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所述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网络解码器(402)接收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包括第一和第二数据源(MS1,MS2)的信息;
将所述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406,409);
经由第一信道(100)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4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
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406)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经由第二信道(110)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404)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所述第一和第二信道(100,110)彼此不同;
使用所述网络解码器序列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404)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3C1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第一信道解码器(400)提供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
由第二信道解码器(404)提供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
使用所述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或所述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在网络解码器(402)中对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进行解码,以便提供第一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和第二网络解码器序列(407);
使用第一网络解码器序列(406)由第一信道解码器(400)提供另外的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和另外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3C2
使用第二网络解码器序列(407)由第二信道解码器(404)提供另外的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和另外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3C3
使用所述另外的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或所述另外的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在网络解码器(402)中对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进行解码,以便提供改进的第一网络解码器序列(406)和改进的第二网络解码器序列(407);
使用附加的第一网络解码器序列(406)由第一信道解码器(400)提供附加的第一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10)和附加的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使用附加的第二网络解码器序列(407)由第二信道解码器(404)提供附加的第二软解码器信息序列(408)和附加的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3C5
23、一种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代码用于执行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
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4C3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以及
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24、一种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代码用于执行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4C4
的方法,该方法适于接收根据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输出的网络信道编码的序列,所述用于提供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第一无线信道(2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并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经由第二无线信道(202)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并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4)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200,202)彼此不同;
将第一和第二解码的信息单元序列 的信息进行组合并联合地网络信道编码为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以及
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x4)无线地发送到数据宿(BS),
所述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网络解码器(402)接收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所述网络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包括第一和第二数据源(MS1,MS2)的信息;
将网络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43)解码为网络解码器序列(406,409);
经由第一信道(100)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400)从第一数据源(MS1)接收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
使用网络解码器序列(406)通过第一信道解码器(400)对第一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1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Figure A2006100923120015C1
经由第二信道(110)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404)从第二数据源(MS2)接收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所述第一和第二信道(100,110)彼此不同;
使用网络解码器序列通过第二信道解码器(404)对第二信道编码的信息单元序列(y23)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二信道解码器输出序列
CN200610092312A 2005-06-01 2006-06-01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1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11865.2 2005-06-01
EP05011865A EP1729435B1 (en) 2005-06-01 2005-06-01 Communication relay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1965A true CN1881965A (zh) 2006-12-20
CN100588191C CN100588191C (zh) 2010-02-03

Family

ID=3507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2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191C (zh) 2005-06-01 2006-06-01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91440A1 (zh)
EP (1) EP1729435B1 (zh)
JP (2) JP4272663B2 (zh)
CN (1) CN100588191C (zh)
DE (1) DE602005005031T2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0650A1 (zh) * 2008-02-04 2009-08-20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联合模拟网络编码的中继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09127141A1 (zh) * 2008-04-14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N101257704B (zh) * 2007-02-2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联合方法、系统、中继站及移动台
WO2010081398A1 (zh) * 2009-01-14 2010-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WO2011038526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其设备
CN102318435A (zh) * 2009-04-27 2012-01-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中继和数据包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40895A (zh) * 2011-11-08 2012-02-01 国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短距通信的组网方法
CN101686136B (zh) * 2008-09-23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编码的连接管理方法
CN101453800B (zh) * 2007-11-30 2012-08-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跳接力系统中的双向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通信中间装置
CN101820330B (zh) * 2010-02-09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670408B2 (en) 2007-02-27 2014-03-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on in relay network
CN104079372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发送端、中继和接收端
CN108370293A (zh) * 2015-12-11 2018-08-03 奥兰治 Omamrc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设备以及具有反馈的目的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641B2 (en) * 2006-06-21 2015-05-05 Alcatel Lucent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involving cooperation between a transmitter and a relay
JP5507813B2 (ja) * 2007-02-16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8205140B2 (en) * 2007-05-10 2012-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use of network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WO2009090877A1 (ja) * 2008-01-17 2011-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DE602008002147D1 (de) * 2008-03-28 2010-09-23 Ntt Docomo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s Datendurchsatzes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werk
FR2929785B1 (fr) * 2008-04-02 2012-11-16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entre au moins un emetteur et au moins un recepteur, mettant en oeuvre au moins un relais,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US20090252146A1 (en) * 2008-04-03 2009-1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inuous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US8281211B2 (en) 2008-05-15 2012-10-0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coding
US8204086B2 (en) * 2008-05-19 2012-06-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tural network coding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JP5298648B2 (ja) * 2008-06-06 2013-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機及び受信機並び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WO2009150853A1 (ja) * 2008-06-13 2011-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局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バッファクリア方法および信号中継方法
US8611273B2 (en) * 2008-07-11 2013-1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level architectures for relayed uplink communication
JP4943389B2 (ja) * 2008-08-18 2012-05-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2010109914A (ja) * 2008-10-31 2010-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中継装置
JP5119413B2 (ja) * 2008-11-13 2013-01-16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US8098611B2 (en) * 2009-03-30 2012-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Relay coded multi-use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for uplink 4G wireless networks
US8831023B2 (en) * 2009-07-29 2014-09-09 Cisco Technology, Inc. Low latency mesh network
JP2011061547A (ja) * 2009-09-10 2011-03-24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プログラム、及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CN102630374B (zh) * 2009-09-17 2015-07-01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具有全双工中继器的多接入中继器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中继器装置
CN101702830B (zh) * 2009-10-28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中继系统的网络编码用户协同配对的传输方法
FR2952252B1 (fr) 2009-11-05 2011-12-09 Canon Kk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codage,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moyen de stockage correspondants et noeud destination correspondants
CN102130750B (zh) * 2010-01-14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JP5563373B2 (ja) * 2010-05-25 2014-07-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および、無線中継方法
FR2964003A1 (fr) * 2010-08-19 2012-02-24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layage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WO2012158082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Joint processing in coopera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299733B (zh) * 2011-09-08 2013-1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协同通信系统的中继编码构造方法
US8942120B2 (en) * 2012-05-24 2015-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Reputation-based routing and error-correction coding in ad hoc networks
US9252866B2 (en) * 2012-08-02 2016-02-02 Sony Corporation Relay node aggregation of data transfer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51527B1 (ko) 2013-02-12 2019-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압축­후­전달 기법을 이용하는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전송기,중계기 및 수신기
CN103391164B (zh) * 2013-07-19 2016-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线性网络编码的报文发送冗余度动态调整方法
FR3053193A1 (fr) 2016-06-23 2017-12-29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ynamique et selectif fd-dsdf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arc/mamrc avec relais full-duplex et une voie de retour limitee,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439A (en) * 1995-08-01 1997-01-21 Viasat, Inc.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wo-party relayed communication
KR100807993B1 (ko) * 1997-03-04 2008-03-06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송기가 분배된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시스템
US6144654A (en) * 1997-09-03 2000-11-07 Motorola, Inc. Method of combining and separating groups of multiple CDMA-encoded data signa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6775260B1 (en) * 1999-02-25 2004-08-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for TDD/WCDMA systems
FI112992B (fi) * 1999-12-15 2004-02-13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useiden käyttäjien lomittamiseksi TDMA-järjestelmän tietoliikennekanaville
WO2002091592A1 (en) * 2001-05-09 2002-11-14 Comtech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and low density turbo product codes
CN1248470C (zh) * 2001-07-28 2006-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传输体系的中继接口装置
SG107576A1 (en) * 2002-01-17 2004-12-29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urbo codes and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cheme
MXPA05012228A (es) * 2003-05-28 2006-02-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o y sistema para las redes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utilizando retransmision.
DE10342190A1 (de) * 2003-09-12 2005-04-07 Vodafone Holding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Ausnutzen einer kooperativen Diversifizierung in drahtlosen Relaisschaltungen
US7380193B1 (en) * 2003-09-16 2008-05-27 Ofir Shalvi Jointly coded cooperative networking
SE0403218D0 (sv) * 2004-12-30 2004-12-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704B (zh) * 2007-02-2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联合方法、系统、中继站及移动台
US8670408B2 (en) 2007-02-27 2014-03-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on in relay network
CN101453800B (zh) * 2007-11-30 2012-08-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跳接力系统中的双向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通信中间装置
WO2009100650A1 (zh) * 2008-02-04 2009-08-20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联合模拟网络编码的中继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09127141A1 (zh) * 2008-04-14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N101562506B (zh) * 2008-04-14 2013-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86136B (zh) * 2008-09-23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编码的连接管理方法
CN101777948B (zh) * 2009-01-14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WO2010081398A1 (zh) * 2009-01-14 2010-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2318435A (zh) * 2009-04-27 2012-01-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中继和数据包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38526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其设备
CN102474340A (zh) * 2009-09-29 2012-05-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其设备
CN102474340B (zh) * 2009-09-29 2014-11-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其设备
CN101820330B (zh) * 2010-02-09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40895A (zh) * 2011-11-08 2012-02-01 国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短距通信的组网方法
CN104079372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发送端、中继和接收端
CN108370293A (zh) * 2015-12-11 2018-08-03 奥兰治 Omamrc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设备以及具有反馈的目的地
CN108370293B (zh) * 2015-12-11 2021-07-20 奥兰治 中继方法、中继器、目的地设备及其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29435A1 (en) 2006-12-06
JP2006352855A (ja) 2006-12-28
JP2009050008A (ja) 2009-03-05
JP4272663B2 (ja) 2009-06-03
DE602005005031D1 (de) 2008-04-10
US20060291440A1 (en) 2006-12-28
DE602005005031T2 (de) 2009-03-19
EP1729435B1 (en) 2008-02-27
JP4705978B2 (ja) 2011-06-22
CN100588191C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1965A (zh)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Hausl et al. Joint network-channel coding for the multiple-access relay channel
US107423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ate-matching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US116376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ate-matching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Hausl et al. Iterative network and channel decoding for the two-way relay channel
CN101390292B (zh) 用于多播消息的阶层编码
US844805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rate control by randomized bit-punctur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871776A (zh) 使用并行连接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信道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CN1717889A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发送分集处理
CN1479983A (zh) 特播时空格形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Liu et al. User cooperation with punctured turbo codes
CN101150551B (zh) 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的qpsk/8psk系统的交织方案
CN101150378B (zh) 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的32apsk系统的交织方案
CN108880736B (zh) 一种上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传输方法
CN102355330A (zh) 基于分布式级联的信道编码系统及其方法
CN101150550B (zh) 交织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比特的方法、发射器和接收器
Izhar et al. Utilization of 2-D Markov source correlation using block turbo codes
CN101425873B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5027450A (zh) 支持连续干扰消除(sic)的前向纠错(fec)
Xiao et al. Network coded cooperat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sources
Lo et al. Cooperative concatenated coding for wireless systems
Su et al. Adaptive transmission based on multi-relay selection and rate-compatible LDPC codes
Ishibashi et al. Design of adaptive coded cooperation using rate compatible turbo codes
KR20080076635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Vahabzadeh et a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sing protograph-bas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