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1707A - 卡用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1707A
CN1881707A CN 200610082402 CN200610082402A CN1881707A CN 1881707 A CN1881707 A CN 1881707A CN 200610082402 CN200610082402 CN 200610082402 CN 200610082402 A CN200610082402 A CN 200610082402A CN 1881707 A CN1881707 A CN 1881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mentioned
installation site
component
sli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24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1865C (zh
Inventor
佐藤一树
我妻透
村山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1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1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18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186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以简单结构实现弄错插入方式插入的第1卡、第2卡的误插入的防止。把安装在规定安装位置的第1卡(1)、第2卡(2)各自向插入口(3a)方向推出的滑动构件(6),具有1个在第1卡(1)、第2卡(2)被误插入时与它们卡合的限制构件(12),设定该限制构件(12)的形状,以使当第1卡(1)被误插入、该第1卡(1)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时,该第1卡(1)的接触构件不与第1触头端子(4a)接触,当第2卡(2)被误插入、该第2卡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时,不把该第2卡(2)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壳体的卡用连接器装置,该壳体具有可选择性安装第1卡和第2卡的安装位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所示。该现有技术,具备的壳体具有可选择性安装第1卡即大号卡和第2卡即小号卡的规定安装位置。另外,具备滑动构件、即滑动体,能够在卡插拔方向上滑动,把安装在壳体的规定安装位置的大号卡、小号卡分别向插入口方向推出。另外,还具备使该滑动体向卡排出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即由线圈弹簧构成的排出弹簧和在大号卡、小号卡的规定安装位置锁止滑动体的锁止装置、即由心形凸轮槽和凸轮销构成的锁止机构。
还有,这种现有技术,在主体上具备固定锁止限制装置,当大号卡弄错插入方式而被误插入时,该固定锁止限制装置卡合该大号卡、阻止其大号卡往规定安装位置安装,同时,具备可动锁止限制构件,当小号卡弄错插入方式而被误插入时,该可动锁止限制构件使该小型卡自动排出。即,形成具备与大号卡、小号卡分别对应的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5-50741号公报
上述现有技术,由于具备与大号卡、小号卡分别对应的误插入限制构件,即在第1卡、第2卡上分别具备固定的误插入限制构件,因而,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与之相伴地制作费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以简单结构实现防止弄错插入方式的第1卡、第2卡的误插入。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第1触头端子及第2触头端子、滑动构件、施力构件和锁止装置;上述壳体具有能够安装第1卡的第1安装位置和能够安装比上述第1卡长度尺寸短的第2卡的第2安装位置;上述第1触头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安装位置并与上述第1卡的接触构件接触;上述第2触头端子设置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并与上述第2卡的接触构件接触;上述滑动构件在卡插拔方向上能够滑动、把安装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安装位置的上述第1卡及安装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上述第2卡分别向插入口方向推出;上述施力构件对该滑动构件向卡排出方向施力;上述锁止装置在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在上述第1卡安装在上述第1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或上述第2卡安装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锁止上述滑动构件;同时,上述滑动构件具有1个限制构件,当上述第1卡及上述第2卡弄错插入方式而被误插入时,该限制构件卡合各个相应卡,限制相应卡相对于上述滑动构件的运动;设定该限制构件的形状,以使当上述第1卡被误插入、该第1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时,该第1卡的接触构件不与上述第1触头端子接触,当上述第2卡被误插入、该第2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时,不把该第2卡安装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
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在弄错插入方式误插入第1卡或弄错插入方式误插入第2卡的任意情况下,第1卡或第2卡均与滑动构件的限制构件卡合。
在误插入第1卡的情况下,随着该第1卡的插入,经由限制构件,滑动构件向装置内侧移动,不过,由于限制构件的形状而不会发生该第1卡的接触构件与第1安装位置的第1触头端子接触的情形。从而,不能进行与第1卡上的信号的收发。
另外,在误插入第2卡的情况下,也是随着该第2卡的插入,经由限制构件,滑动构件向装置内侧移动,不过,由于限制构件的形状而使该第2卡不会被锁止在第2安装位置。从而,去除对第2卡施予的推入力,依靠施力构件的施力而使滑动构件向卡排出方向滑动,利用该滑动构件推出第2卡。
这样,本发明能够以只是在滑动构件上设置1个限制构件这样的简单结构实现第1卡和第2卡两个卡的误插入的防止。
另外,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明中,把上述限制构件的沿上述卡插拔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的长度尺寸,在上述第2卡被误插入、该第2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该第2卡的前端部被插入到与插入口大致一致的位置期间,在该第2卡没有到达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范围内,使上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
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即使被误插入的第2卡的前端部被推入到与插入口大致一致的位置,也不会使该第2卡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而经由滑动构件能够确实地使其排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滑动构件采用的构成是具有1个限制构件,当第1卡及第2卡弄错插入方式而被误插入时,该限制构件卡合各个相应卡,限制相应卡相对于滑动构件的运动,因而能够以只是在滑动构件上设置1个限制构件这样的简单结构实现第1卡和第2卡两个卡的误插入的防止,与现有相比能够降低制作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1卡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2卡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去除覆盖上方的盖构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滑动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1卡合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2卡合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
图7是表示把图5所示的第1卡合构件与图6所示的第2卡合构件组合起来的状态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
图8是表示往本实施方式中以正确的方式插入第1卡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与第1卡合构件接触、该第1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被推入到与滑动构件的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被安装在第1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中以正确的方式插入第2卡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2卡与第2卡合构件接触、该第2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2卡被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第1卡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第1卡合构件接触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限制构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限制构件卡合后、再被推入而使滑动构件被锁止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第2卡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前后颠倒地误插入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卡与第1卡合构件卡合、该第1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2卡与限制构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2卡与限制构件卡合后、再被推入到该第2卡前端部与插入口大致一致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中,1-第1卡,1a-前端部,1b-斜缘部,1c-退避槽,1d-面前侧端部,2-第2卡,2a-前端部,2b-缺口部,2c-面前侧端部,3-壳体,3a-插入口,4-第1触头端子,4a-第1安装位置,5-第2触头端子,5a-第2安装位置,6-滑动构件,6a-抵接部,6b-退避部,6c-孔部,6d-弹簧座,6e-突起部,8-摆动构件(锁止装置),8a-一端部,8b-另一端部,9-心形凸轮槽(锁止装置),9a-往路,9b-返路,10-第1卡合构件,10a-轴部,10b-孔部,10c-导向部,11-第2卡合构件,11a-轴部,11b-突起部,12-限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用以实施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1卡]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1卡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侧视图。
如该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1卡1,长度尺寸设定得比较长。在该第1卡1的前端部1a的一个角部,具有斜着开缺口而形成的斜缘部1b。另外,在背面形成沿着第1卡1长度方向的槽部1e。虽未图示,不过,在背面前端部1a附近,具备被应用于收发信号的接触构件。该第1卡1,以正确插入方式,例如握住面前侧端部1d被插入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2卡]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2卡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侧视图。
如该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2卡2,长度尺寸设定得比第1卡1短。该第2卡2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例如与第1卡1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在该第2卡2的前端部2a的一个角部,形成缺口部2b。没有图示,不过,在背面的前端部2a附近,具备被应用于收发信号的接触构件。该第2卡2,也是握住面前侧端部1d被插入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去除覆盖上方的盖构件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滑动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1卡合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2卡合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7是表示把图5所示的第1卡合构件与图6所示的第2卡合构件组合起来的状态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左视图,(c)图是右视图,(d)图是正面图,(e)图是背面图。
如除去覆盖上方的盖构件的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具备形成主体的壳体3,在该壳体3的面前侧部分,形成插入上述第1卡1、第2卡2的插入口3a。
在该壳体3的底部的装置内侧设置第1安装位置4a,该第1安装位置4a形成有安装第1卡1的规定安装位置,在该第1安装位置4a的面前侧设置安装第2卡2的第2安装位置5a。在第1安装位置4a配置与第1卡1的上述接触构件接触的多个第1触头端子4,在第2安装位置5a配置与第2卡2的上述接触构件接触的多个第2触头端子5。
在壳体3的该图3的左侧部分,具备滑动构件6,把分别可选择性安装在壳体3的第1安装位置4a、第2安装位置5a的第1卡1、第2卡2向卡排出方向推出。另外,还具备卡合构件,该卡合构件由该滑动构件6支撑,在允许被插入的第1卡1移动的规定的退避位置和与被插入的第1卡1卡合的规定的突出位置之间能够变位。该卡合构件,由第1卡合构件10和第2卡合构件11构成,第1卡合构件10随着与第1卡1的卡合而变位到规定的退避位置,第2卡合构件11能够转动地保持在该第1卡合构件10,与第2卡2抵接,随着第2卡2的移动而转动后,使滑动构件6向装置内侧移动。第1卡合构件10,预先配置在第2卡2插入时不与该第2卡2卡合的位置。图3所示的状态,表示第1卡合构件10和第2卡合构件11被保持在规定的突出位置的状态。
上述滑动构件6如图4所示,具备第1卡1前端部1a抵接的抵接部6a。另外,还具备退避部6b,构成上述的规定的退避位置。即,在退避时,第1卡合构件10被收容在该滑动构件6的退避部6b。
第1卡合构件10如图5所示,具备插入孔部6c中的轴部10a,孔部6c形成在滑动构件6的退避部6b。该轴部10a插入孔部6c中,从而,第1卡合构件10能够转动地由滑动构件6支撑。如图5所示,在第1卡合构件10的前端部分,形成孔部10b,在另一方侧部,形成卡合第1卡合构件10的导向部10c。
在上述第1卡合构件10的孔部10b,插入图6所示的第2卡合构件11的轴部11a。从而,第2卡合构件11能够转动地由第1卡合构件10支撑。另外,在该第2卡合构件11上,如该图6的(a)图所示,形成突起部11b。
另外,在上述滑动构件6上,如图4(b)所示,设有弹簧座6d,该弹簧座6d卡扣着对该滑动构件6向卡排出方向施力的例如由线圈弹簧构件的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再有,在该滑动构件6上,如图4(a)所示,形成突起部6e,该突起部6e卡合第2卡合构件11的上述突起部11b,阻止该第2卡合构件11过度的转动。
若组合第1卡合构件10和第2卡合构件11,则成为图7那样,不过,在该状态下,第2卡合构件11依靠没有图示的弹簧向例如右旋施力。另外,第1卡合构件10在图3所示的状态,依靠没有图示的弹簧向例如左旋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具备锁止装置,在第1卡1安装在第1安装位置4a的状态、或第2卡2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的状态,克服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锁止滑动构件6。该锁止装置,如图3所示,由具有凸轮销的摆动构件8和该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相对滑动的心形凸轮槽9构成,凸轮销一端部8a能够摆动地支撑在壳体3上,另一端部8b向该图3的背面延伸设置。心形凸轮槽9如图4所示,形成于滑动构件6上,具有往路9a、返路9b和锁止部9c。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6,如图3、4所示,具备1个限制构件12,该限制构件12当第1卡1及第2卡2弄错插入方式被误插入时,卡合第1卡1及第2卡2的各相应卡,限制其相应卡相对于滑动构件6的运动。
该限制构件12,其形状设定是使当第1卡1被误插入、该第1卡1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时,该第1卡1的接触构件不与第1安装位置4a的第1触头端子4接触,当第2卡2被误插入、该第2卡2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时,不把该第2卡2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
例如,该限制构件12形成细长形状,沿着其卡插拔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的长度尺寸,在第2卡2被误插入、该第2卡2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且该第2卡2被插入到与插入口3a大致一致的位置期间,在该第2卡2没有到达第2安装位置5a的范围内,使滑动构件6能够滑动。
[第1卡的正确插入]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以正确的方式插入第1卡的状态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与第1卡合构件接触、该第1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被推入到与滑动构件的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1卡被安装在第1安装在第1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上述图3所示,在没有插入卡的状态,依靠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滑动构件6被保持在排出位置,第1卡合构件10及第2卡合构件11被保持在该图3所示的规定的突出位置。构成锁止装置的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位于图4所示的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的内侧。
在这种状态,如图8所示,若长度尺寸长的第1卡1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插入,则该第1卡1的斜缘部1b与第1卡合构件10的导向部10c卡合。若从该状态,再推入第1卡1,则克服对第1卡合构件10施力的没有图示的弹簧的力,如图9所示,第1卡合构件10与第2卡合构件11同时向规定的退避位置开始转动。若再推入第1卡1,则如图10所示,第1卡合构件10转动到规定的退避位置,被收容在退避部6b内,同时,第1卡合1的前端部1a与滑动构件6的抵接部6a抵接。还有,在此期间,滑动构件6的限制构件12被收容在第1卡1的图1所示的退避槽1c内。从而,不会发生第1卡1的移动被限制构件12阻止的情形。
若从该状态,再推入第1卡1,则与第1卡1同时,滑动构件6克服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向装置内侧滑动,如图11所示,第1卡1到达第1安装位置4a。在此期间,随着滑动构件6的滑动,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上相对滑动,与图4所示的锁止部9c卡扣。从而,滑动构件6被锁止,阻止该滑动构件6向排出方向的滑动。从而,第1卡1以稳定的状态被安装在第1安装位置4a。
这样,在第1卡1被安装在第1卡安装位置4a的状态下,形成在第1卡1背面的没有图示的接触构件与第1触头端子4接触,能够进行该第1卡1的信号的收发。
[第1卡的排出]
如图11所示,若从将第1卡1安装在第1安装位置4a的状态,向装置内侧过量推第1卡1(超行程),则随着滑动构件6的移动,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从心形凸轮槽9的锁止部9c脱离。从而,解除滑动构件6的锁止,依靠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滑动构件6向排出方向滑动。在此期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返路9b上相对滑动。从而,第1卡1经由滑动构件6的抵接部6b被推出,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握住第1卡1的面前侧端部1d,从而,能够把第1卡1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拔出。随着该第1卡1的拔出操作,第1卡合构件10及第2卡合构件11复位到上述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
[第2卡的正确插入]
图12是本实施方式中以正确的方式插入第2卡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2卡与第2卡合构件接触、该第2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第2卡被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若从上述图3所示的没有插入卡的状态,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插入长度尺寸短的第2卡2,则如图12所示,第2卡2的前端部2a与第2卡合构件11抵接,如图13所示,随着被插入的第2卡2的移动,使该第2卡合构件11克服没有图示的弹簧的力向左旋转动。从而,如该图13所示,第2卡合构件11的突起部11b与滑动构件6的突起部6e卡合,阻止第2卡合构件11过度的转动。在此期间,第1卡合构件10的导向部10c位于第2卡2的缺口部2b内。从而,在第2卡2插入时,不会发生该第2卡2与第1卡合构件10的卡合。
若从该状态,再推入第2卡2,则利用第2卡2的前端部2a推第2卡合构件11,滑动构件6随着第2卡2的移动,而克服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向装置内侧滑动,如图14所示,第2卡2到达第2安装位置5a。在此期间,由滑动构件6支撑的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上相对滑动,在锁止部9c被卡扣。从而,滑动构件6被锁止,第2卡2以稳定的状态被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
这样,在第2卡2被安装在第2卡安装位置5a的状态下,形成在第2卡2背面的没有图示的接触构件与第2触头端子5接触,能够进行相对于该第2卡2的信号的收发。
[第2卡的排出]
如图14所示,若从第2卡2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的状态,向装置内侧过量推第2卡2(超行程),则随着滑动构件6的移动,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从心形凸轮槽9的锁止部9c脱离。从而,解除滑动构件6的锁止,依靠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滑动构件6向排出方向滑动,成为图12所示的状态。在此期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返路9b上相对滑动,第2卡盒构件11依靠没有图示的弹簧的力右旋转动到规定位置。
排出到图12所示状态的第2卡2,通过握住其面前侧端部2c,而能够被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拔出。随着第2卡2的拔出操作,复位到上述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
[第1卡的误插入]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第1卡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第1卡合构件接触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限制构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1卡与限制构件卡合后、再被推入而使滑动构件被锁止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15所示,若第1卡1例如前后颠倒地从插入口3a被误插入、推入,则如图16所示,第1卡1的面前侧端部1d与第1卡合构件10的导向部10c卡合。从而,若再推入该第1卡1,则如图17所示,第1卡合构件10转动,与第2卡合构件11同时被收容在规定的退避位置、即退避部6b。与此同时,第1卡1的面前侧端部1d与设置在滑动构件6的限制构件12卡合。
若从该状态,再推入第1卡1,则随着第1卡1的移动,滑动构件6经由限制构件12,克服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向装置内侧滑动。在此期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上相对滑动,与图4所示的锁止部9c卡扣。从而,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滑动构件6被锁止。
在该状态,设置在第1卡1前端部1a附近的没有图示的接触构件,位于插入口3a附近、或插入口3a的外部。从而,该第1卡1的接触构件与第1安装位置4a的第1触头端子4不会接触。即不能进行该第1卡1的信号的收发。
若担心是误插入,向装置内侧过量推该第1卡1,则随着滑动构件6的移动,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从心形凸轮槽9的锁止部9c脱离。从而,解除滑动构件6的锁止,依靠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滑动构件6向排出方向滑动。在此期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返路9b上相对滑动。从而,第1卡1经由滑动构件6的限制构件12被推出,成为图17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握住第1卡1的前端部1a,从而,能够把第1卡1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拔出。
还有,上述中关于第1卡1前后颠倒地被误插入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不过,关于第1卡1里外颠倒地被误插入的情况也与上述同样。
[第2卡的误插入]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第2卡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2卡与第1卡合构件卡合、该第1卡合构件开始转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2卡与限制构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前后颠倒地误插入的第2卡与限制构件卡合后、再被推入到该第2卡前端部与插入口大致一致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19所示,若第2卡2例如前后颠倒地从插入口3a被误插入、推入,则如图19、20所示,第2卡2的面前侧端部2c与第1卡合构件10的导向部10c卡合。从而,若再推入该第2卡2,则如图21所示,第1卡合构件10转动,随着第2卡合构件11也转动,第2卡2的面前侧端部2c与设置在滑动构件6的限制构件12卡合。
若从该状态,再推入第2卡2,则随着第2卡2的移动,滑动构件6经由限制构件12,克服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向装置内侧滑动。在此期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在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上相对滑动。
如图22所示,即使该第2卡2被推入到第2卡2前端部2a与插入口3a大致一致,摆动构件8的凸轮销也位于心形凸轮槽9的往路9a上。因而,滑动构件6不会被锁止。
从而,提担误插入,通过去除对第2卡2施与的推入力,从而,依靠没有图示的施力构件的施力,滑动构件6向排出方向滑动。其结果是,第2卡2经由滑动构件6的限制构件12被推出到图21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握住第2卡2的前端部2a,从而,能够把第2卡2从壳体3的插入口3a拔出。
还有,上述中关于第2卡2前后颠倒地被误插入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不过,关于第2卡2里外颠倒地被误插入的情况也与上述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只是在滑动构件6上设置1个限制构件12这样的简单结构实现第1卡1和第2卡2两个卡的误插入的防止。从而,能够降低制作费。
另外,本实施方式把限制构件12的沿着卡插拔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的长度尺寸,在第2卡2被误插入、该第2卡2与该限制构件12卡合且该第2卡2被插入到与插入口3a大致一致的位置期间,在该第2卡2没有到达第2安装位置5a的范围内,使滑动构件6能够滑动。从而,即使被误插入的第2卡2的前端部2a被推入到与插入口3a大致一致的位置,也不会把该第2卡2安装在第2安装位置5a,而使其能够经由滑动构件6可靠地排出。获得优异的防止误插入机构。

Claims (2)

1.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中:具备壳体、第1触头端子及第2触头端子、滑动构件、施力构件和锁止装置;上述壳体具有能够安装第1卡的第1安装位置和能够安装比上述第1卡长度尺寸短的第2卡的第2安装位置;上述第1触头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安装位置并与上述第1卡的接触构件接触;上述第2触头端子设置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并与上述第2卡的接触构件接触;
上述滑动构件在卡插拔方向上能够滑动,将安装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安装位置的上述第1卡及安装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上述第2卡分别向插入口方向推出;
上述施力构件对该滑动构件向卡排出方向施力;
上述锁止装置,在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将上述第1卡安装在上述第1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或将上述第2卡安装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锁止上述滑动构件;
同时,上述滑动构件具有1个限制构件,当上述第1卡及上述第2卡弄错插入方式而被误插入时,该限制构件卡合各个相应卡,限制相应卡相对于上述滑动构件的运动;
该限制构件的形状设定为:当上述第1卡被误插入,该第1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时,该第1卡的接触构件不与上述第1触头端子接触,并且,当上述第2卡被误插入,该第2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时,不使该第2卡安装在上述第2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中:上述限制构件的沿上述卡插拔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在上述第2卡被误插入、该第2卡与该限制构件卡合、该第2卡的前端部插入到与插入口大致一致的位置期间,在该第2卡没有到达上述第2安装位置的范围内使上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
CNB2006100824026A 2005-06-14 2006-05-16 卡用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18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3905A JP4398903B2 (ja) 2005-06-14 2005-06-14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5173905 2005-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1707A true CN1881707A (zh) 2006-12-20
CN100511865C CN100511865C (zh) 2009-07-08

Family

ID=3751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240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1865C (zh) 2005-06-14 2006-05-16 卡用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8903B2 (zh)
CN (1) CN10051186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602B (zh) * 2007-04-10 2010-12-1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602B (zh) * 2007-04-10 2010-12-1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8903B2 (ja) 2010-01-13
JP2006351282A (ja) 2006-12-28
CN100511865C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60C (zh) 卡用连接器
CN1270650C (zh) 带扣
CN1297040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171359C (zh) Ic卡用连接器
CN1861969A (zh) 锁紧机构和锁装置
CN1156943C (zh) 卡用插接装置
CN1280955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490487A (zh) 侧杆方式的可变编码型圆筒锁头
CN1264252C (zh) 卡连接件
CN1878369A (zh) 卡弹出机制和具有其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551424A (zh) 卡用连接器
CN1215610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332494A (zh) 卡用插接装置
CN1808783A (zh)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736287A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带扣
CN1756004A (zh) 带锁定机构的插件及光收发机
CN1222086C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717847A (zh) 具有连接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881707A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302426C (zh) 具有存储器插板插入/推出机构的插板器件
CN1701340A (zh) 存储卡适配器
CN1497790A (zh) 外壳、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976136A (zh) 卡用连接器
CN1242360C (zh) 卡片插座
CN1738106A (zh) Ic卡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