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8106A - Ic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Ic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8106A
CN1738106A CNA2005100697789A CN200510069778A CN1738106A CN 1738106 A CN1738106 A CN 1738106A CN A2005100697789 A CNA2005100697789 A CN A2005100697789A CN 200510069778 A CN200510069778 A CN 200510069778A CN 1738106 A CN1738106 A CN 1738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brake
holder
discharge
storag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9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4467C (zh
Inventor
菊地宏司
樋口胜英
大家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8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8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44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446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用排出构件(20)从收容部(14)排出存储卡MC时,由于排出构件(20)的制动部(36)的突起部(36P)与设置在外壳部件(10)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碰撞,使存储卡MC的排出速度减速,从而避免存储卡MC所不希望的飞出。

Description

IC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用连接器,它具有对用排出机构排出IC卡的排出动作进行制动的制动片。
背景技术
IC卡用连接器例如如日本专利第3306395号和美国专利第6699061号公报所示,在纵长的IC卡收容部备有进行IC卡装卸的排出机构。
而且,在IC卡用连接器备有的排出机构中,也如专利第3429267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6729892号公报所示,纵长的IC卡本身通过沿着装卸方向反抗螺旋弹簧的弹力进行按压操作,使IC卡借助排出构件保持在收容部内,代替在上述专利第3306395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669906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种排出构件。另一方面,该已装上的IC卡进而沿同一方向被按压操作时,该排出构件实用地提供一种通过借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沿卡排出方向移动,使IC卡从收容部排出的结构。
在这样的排出机构中,例如,其构成为作为主要构件包括:排出构件、控制有选择地保持或释放该排出构件的动作的排出构件控制部、和将配置在形成卡收容部的侧壁与排出构件之间的排出构件压向IC卡排出方向的螺旋弹簧。
在这样的结构中,IC卡用排出机构排出时,IC卡的排出速度取决于该螺旋弹簧的弹力(弹簧常数)。
因此,操作者从收容部取出IC卡时,操作者刚沿同一方向对IC卡按压操作后,将其手指瞬时离开IC卡端部时,存在IC卡因螺旋弹簧的弹力而从卡收容部急剧飞出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这样不希望的飞出,例如,如日本专利第3306395号公报所示,提供一种借助使能弹性位移的制动片的前端与IC卡的下面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避免飞出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IC卡的排出速度取决于螺旋弹簧弹力(弹簧常数)的IC卡用连接器中,随着装在IC卡用连接器的IC卡形状的小型化,为了避免这样的IC卡排出时不希望的飞出,在设置上述这样的制动片的同时,要求变更设计使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进一步减小。
然而,在变更设计使得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进一步减小时,有发生IC卡排出不良的顾虑,同时考虑到弹簧个体间的差异,在生产上对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进行严格管理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现有的对策,作为在避免随着IC卡形状的小型化的不希望的飞出的同时圆滑地排出IC卡的方法,迄今没有更可靠的方法。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是具有制动片的IC卡用连接器,所说的制动片制动用排出机构排出的IC卡的排出动作,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避免随着IC卡形状小型化而引起的不希望的飞出的IC卡用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特征是,备有:具有选择地收容IC卡的收容部和与IC卡电连接的接触端子的护罩构件、选择地将IC卡从护罩构件的收容部向外部排出的排出机构、和在用排出机构从护罩构件的收容部排出IC卡的状态时制动IC卡排出动作的多个制动片,用排出机构排出IC卡时,多个制动片中的至少一个制动片的一端一旦碰到排出机构的可动部后就让开。
由以上说明可知,如果按照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设置制动IC卡的排出动作的多个制动片,用排出机构排出IC卡时,多个制动片中的至少一个制动片的一端一旦与排出机构的可动部碰撞后就让开,因为能可靠地使IC卡的排出速度减速,所以能可靠地避免随着IC卡形状小型化而引起不希望的飞出。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效果、性能和优点由以下按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一例的总体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一例的总体外观立体图。
图4A是图2所示例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在图2所示例中,在取下外壳构件状态下与存储卡一起显示的立体图。
图6是在图2所示例中,用以说明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在图2所示例中,表示外壳构件的制动片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在图2所示例中用以分别说明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在图2所示例中,表示作用于被装卸的存储卡的负载特性的特性图。
图10是在图2所示例中用以说明动作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所示例的侧视图。
图12是在图10所示例中沿XII-X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在图2所示例中用以说明动作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例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例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另一例的总体外观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例的平面图。
图18是在图16所示例中从不同方向表示总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9是在图16所示例中从不同方向表示总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20是将图16所示例的主要部分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21是在图16所示例中将所用的排出构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22A和图22B是用以分别说明图16所示例的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23是用以说明图16所示例的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24是用以说明图16所示例的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25是用以说明图16所示例的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图26A和图26B是用以分别说明在图16所示例中使用的基底构件变形例动作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和图3分别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一例的外观。
IC卡用连接器配置在规定的电子机器,例如移动电话机、电话机、PDA、和摄像机等的内部。
图2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例如,将沿箭头示出的方向可装卸地收纳在其收纳部的IC卡的存储卡MC例如miniSD卡(商标)的电极部,和配置在规定电子机器内部的信号输入输出等用的基板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起来。板状的存储卡MC按照后述的接触端子的排列,在一方的表面部形成多个电极焊区(pad)。在其两侧部分别形成下述的切口部mca、切口部mcb。
IC卡用连接器其构成包括:排列着对所收容的存储卡MC进行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的基底构件12、和与基底构件12协同形成存储卡MC收容部的外壳构件10。
有门形剖面形状的外壳构件10用薄板金属材料形成。在外壳构件10的一方侧面部,如图2和图3所示,与下述基底构件12的爪部对应地分别形成结合该爪部的结合孔10a、10b和10c。在外壳构件10另一方侧面部形成分别结合下述基底构件12爪部的结合孔10d、10e和10f。
在该结合孔10b、10c和10d旁边的位置分别成一体地设置焊接固定到布线基板上的凸缘部。
因此,通过使该各结合孔10a~10f与基底构件12的各爪部分别结合而将外壳构件10对基底构件12固定。
而且,如图3所示,在外壳构件10的另一方侧面部的结合孔10d与10e之间设置可移动地支持下述排出机构凸轮杆的压簧片10L。有弹性的压簧片10L的基端部与外壳构件10形成一体。
在外壳构件10另一方侧面部的结合孔10a与结合孔10b之间,如图2所示,形成连通上述收容部的内部和外部的开口部10E。
在连接外壳构件10的两侧面部的上面,如图2所示,与下述接触端子组对应地形成多个狭缝10Si和孔10H。而且与上面的狭缝10Si相邻地设置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
有弹性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基端部如放大成图1所示,与外壳构件10一体形成。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例如外壳构件10的一部分通过冲压加工向其内侧冲切而形成。因此,在与外壳构件10上面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在其前端具有选择性地与后述的排出构件滑动接触的曲折部10sb。可弹性位移的曲折部10sb的前端向其开口部,例如在基底构件12的底面相对于平行线呈α角度(α=约45°±30°)交叉。曲折部10sb的前端形状不限于此例,例如也可以是大致圆弧状等其它形状。
在与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邻接的部分,如图2所示,形成插入后述的排出构件20的导销20P并使之移动的细槽10G,使其沿存储卡MC的装卸方向延伸。细槽10G的宽度形成为向卡槽侧逐渐增大。
在该外壳构件10的上面,在结合孔10b和结合孔10c之间与开口10E邻接地设置第1制动片10CS。第1制动片10CS如放大成图7所示,有可弹性位移的弯曲部10r。弯曲部10r向外壳构件10的内侧突出,有选择地与插入该收容部的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b结合。
进而在其上面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侧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设置第2制动片10DS。第2制动片10DS的基端与外壳构件10一体形成。第2制动片10DS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向内侧冲切外壳构件10的一部分而形成。因此,在与外壳构件10上面的第2制动片10DS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第2制动片10DS在其前端具有选择性地与存储卡MC的表面滑动接触的曲折部。
如图5所示,基底构件12的收容部14的上方和下方的一部分(参看图15),和与后述的接触端子固定部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作出开口。因此,通过用上述外壳构件10覆盖基底构件12,在收容部14一方的端部形成插入有存储卡MC的卡槽。
基底构件12,例如用成形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基底构件12其构成包括:分别形成可装卸地收纳存储卡MC的收容部14的两侧部的侧壁12WR、12WL,和配置接触端子16ai(i=1~11)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
在侧壁12WR和12WL的外面,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形成爪部12Ra、12Rb和12Rc、12Rd、12Re以及12Rf。
在与侧壁12WR和12WL相连的底部如图15所示,在大致中央形成开口部12H。
在基底构件12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设置多个接触端子16ai(i=1~11)。例如11个接触端子16ai相互以规定的间隔相对侧壁12WR、12WL大致平行排列。
接触端子16ai其构成包括:有弹性并与存储卡MC的接触垫片(pad)接触并电连接的接点部、焊接固定到布线基板的电极部并电连接的焊接端子部、和使该接点部与焊接端子部相互连接并固定到基底构件12的固定部。用薄板金属材料例如弹簧用磷青铜制作的接触端子16ai的固定部,通过压入未图示的形成在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的槽,固定在基底构件12上。该固定部通过形成在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上的通孔,从与存储卡MC的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一侧压入槽中。
在侧壁12WR的内侧部分,将存储卡MC保存在收容部14,同时设置选择性地从收容部14排出的排出机构。
排出机构如图5和图15所示,其构成包括:一边相对基底构件12移动一边在其宽度方向可摇动地支持的排出构件20、夹装在基底构件12的内周部和排出构件20之间并将排出构件20压向存储卡MC的排出方向的弹簧22、对应于存储卡MC的装卸操作有选择地将排出构件20相对于基底构件12进行保持或释放控制的排出构件控制部24。
已被镀镍处理的弹簧22的一端如图15所示,支承在基底构件12的内周部,弹簧22的另一端与排出构件20内的凹部22S连结。
排出构件20例如用树脂材料成形,沿存储卡MC的装卸方向能滑动地支承在基底构件12上。在与排出构件20的外壳构件10的上面相对的部分,形成插入外壳构件10的细槽10G的销20P。
而且排出构件20相对收容部14一侧有与插入的存储卡MC相结合的被结合部。该被结合部如图5所示,其构成包括:支承存储卡MC的前端部的角和侧面部的卡接受部20R、与卡接受部20R相连并支承该存储卡MC的斜面部分的斜面部20I。在与斜面部20I相连的前端形成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的爪部20N。
因此,存储卡MC插入收容部14时,如图10和图15所示,因排出器部20的销20P沿细槽10G移动,其爪部20N转动而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另一方面,存储卡MC从收容部14排出时,由于排出构件20的销20P沿细槽10G移动,其爪部20N转动,同时形成对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脱离,通过从排出构件20强制拉出存储卡MC,取出存储卡MC。
排出构件控制部24如图1中放大所示,其构成包括:形成在排出构件20的侧壁12WR侧的大致心形的凸轮组件(心形凸轮)30、由形成在凸轮组件30周围的多个台阶部构成的杆导向槽32、如图5所示,一方的端部与侧壁12WR的孔连结,另一方的端部沿杆导向槽32滑动的门形形状的凸轮杆34、和上述外壳构件10的压簧10L(参看图3)。
压簧10L靠推压使凸轮杆34弯曲的前端相对杆导向槽32的导向面滑动。
用树脂成形的心形凸轮30如图1所示,在与排出构件20的爪部20N对面的部分,有凸轮杆34的一端部选择性地结合的大致V形的凸轮面30a。
杆导向槽32如图6所示,由以下部分形成:在心形凸轮30一方的旁边,沿侧壁12WR呈直线延伸的第1导向槽32G1;在心形凸轮30的另一方的旁边,从第1导向槽32G1的中途分叉那样斜向侧壁12WR延伸后,相对第1导向槽32G1平行延伸的第2导向槽32G2;在凸轮面30a对面的第1导向槽32G1的一端和第2导向槽32G2的一端之间,连结凸轮面30a对面部分的第3导向槽32G3。
设定第1导向槽32G1的平均深度比第2导向槽32G2的平均深度大。第1导向槽32G1的与第2导向槽32G2一端的交叉部分的深度设定为最深。因此,在第1导向槽32G1的与第2导向槽32G2一端的交叉部分形成级差部。
而且在第3导向槽32G3的第1导向槽32G1的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32G1的一端之间,设定为导向槽32G3一端的深度也比第1导向槽32G1的深度要深。因此,在第3导向槽32G3的第1导向槽32G1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32G1一端的边界部分形成级差部分。
进而在第3导向槽32G3的第2导向槽32G2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32G2的一端之间设定为导向槽32G2一端的深度比第3导向槽32G3的深度要深。因此,在第3导向槽32G3的第2导向槽32G2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32G2一端的边界部分形成级差部分。
因此,凸轮34的一端部就按照排出构件20的动作,沿着图6中所示箭头的表示方向,顺序经由第1导向槽32G1、第3导向槽32G3和第2导向槽32G2进行导向。
进而,在与杆导向槽32邻接的部分,如放大为图1所示,形成作为可动部的制动部36。制动部36如图5和图6所示,有上述外壳构件10中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滑动接触的滑动面36B。在排出构件20的滑动接触面36B上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侧的端部,存储卡MC排出时,一旦碰撞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后就形成跨越的突起部36P。从突起部36P上的滑动接触面36B到最上端的高度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碰上时,设定为比该曲折部10sb前端位置低一些的高度。而且,突起部36P如图1所示,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跨越突起部36P后,有滑动接触的斜面部36S。斜面部36S借助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有排出构件20压向存储卡MC的排出方向那样规定的斜度。
而且,在侧壁12WL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WF侧,设置卡检测开关部CS,检测存储卡MC是否装入收容部14内。
在这样的结构中,安装存储卡MC时,首先,存储卡MC的前端部通过卡槽插入收容部14内时,如图2所示,排出构件20的销20P从处于外壳部10的细槽10G的放大部状态,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移动到其缩小部,由此,存储卡MC使排出构件20的爪部20N转动并与其切口部mca结合,同时进一步前进。这种情况下,如图8A所示,第1制动片10CS的弯曲部10r从与存储卡MC的侧面滑动接触的状态,如图8B所示,变成与切口部mcb结合状态后,被强制成为非结合状态。
随后,存储卡MC进而与排出构件20一起反抗弹簧22的弹力被按压后,该按压力释放时,如图1所示,凸轮杆34的一端部脱离第1导向槽30G1并与第3导向槽30G3的凸轮面30a结合。这时,就保持排出构件20的爪部20N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的状态。所以排出构件控制部24使排出构件20成为保持状态。因此,存储卡MC保持在收容部14内,而且存储卡MC的接触垫片与接触端子16ai接触并电连接。此外,成为能避免装完的存储卡MC不希望的向外部飞出。
另一方面,存储卡MC从收容部14取出时,首先,再次按压一下已装入的存储卡MC。这时,通过使排出构件20前进,凸轮杆34的一端部从凸轮面30a释放而且脱离并向第2导向槽30G2移动,所以排出构件20的销20P导向细槽10G并借助螺旋弹簧22的弹力后退。因此排出构件控制部24使排出构件20成为释放状态。
这时,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一旦与排出构件20的制动部36的突起部36P碰撞后,如图6所示,跨越突起部36P的顶上部分,成为以规定的压力与斜面部36S滑动接触。
下面,如图13和图14所示,排出构件20的销20P到达细槽10G的端部时,由于因弹簧22的弹力引起的转动力矩,排出构件20的爪部20N成为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的状态。这时,第1制动片10CS的弯曲部10r如图8B所示,形成与切口部mcb结合状态。
而且,因向外部露出的存储卡MC的端部进而引向卡排出方向,所以排出构件20的爪部20N脱离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并回到与存储卡MC不干扰的待机位置。第1制动片10CS的弯曲部10r也对切口部mcb成为非结合状态。
存储卡MC如上所述,对收容部14装卸时,作用于存储卡MC的负荷F例如成为按图9所示的特性曲线Lf变化。图9纵轴为负荷F,横轴为沿存储卡MC一方端部装卸方向的位置P,示出呈现负荷F与存储卡MC一方端部位置P的关系特性曲线Lf。
在图9中,在初始位置P1,已插入的存储卡MC前端与排出构件20的被结合部结合以后,负荷F在以与螺旋弹簧22的弹簧常数对应的规定斜度线性放大后,在存储卡MC的安装位置P2成为最大值fp。随后,一旦再次按压存储卡MC,排出构件20形成释放状态时,排出构件20一边从压入位置P2离开一些,一边使负荷F急剧减少规定量、变成值fe以后,存储卡MC开始排出。该值fe的力作为来自存储卡MC的收容部14的飞出力而被利用。而来自上述排出构件20的压入位置P2的若干位移量成为在特性曲线Lf未显现程度的较小量。
接着,排出构件20借助螺旋弹簧22的弹力(回复力)以规定斜度的力再次向存储卡MC的排出方向移动时,排出构件20的制动部36的突起部36P,在与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相撞的位置P3,负荷F过渡地按规定量减少后,以规定的斜度继续减少。
因此,排出构件20和存储卡MC的排出速度在位置P3减速后,存储卡MC因为保持在图15所示的状态,所以能可靠地避免存储卡MC的不希望的急剧飞出。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另一例外观。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存储卡MC排出时,由于外壳构件10的排出构件控制片10IS的曲折部10sb一旦与排出构件20的制动部36的突起部36P碰撞,避免存储卡MC的急剧飞出。另一方面,在图16和17所示的例子中,在具有与这样的结构相同结构的同时,此外,在避免存储卡MC的误插入的同时,应该避免该误插入时的存储卡MC的急剧飞出,所以可以认为备有下述这样的存储卡MC误插入限制单元。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例子中,与图2所示例子中相同的结构组件给予同一符号,不另重复说明。
图16所示IC卡用连接器,例如,将沿箭头所示方向可装卸地收纳在该收纳部的存储卡MC的电极部,和配置在规定的电子机器内部的信号输入输出等用的基板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起来。
IC卡用连接器其构成包括:排列对所收容的存储卡MC进行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的基底构件42、和与基底构件42一起形成存储卡MC的收容部的外壳构件40。
有门形截面形状的外壳构件40用薄板金属材料形成。在外壳构件40的一方侧面部如图18和图19所示,分别结合下述的基底构件42的爪部的结合孔40a、40b和40c与该爪部对应地形成。在外壳构件40的另一方侧面部如图16所示,形成分别结合下述基底构件42的爪部的结合孔40d、40e、40f和40g。
在该结合孔40a、40e和40g附近的位置,例如,分别一体地设置焊接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凸缘部。
因此,通过使该各结合孔40a~40g与基底构件42的各爪部分别结合,就相对基底构件42固定外壳构件40。
而且,如图18和图20所示,在外壳构件40一方侧面部的结合孔40a和结合孔40b之间设置压簧片40IP,它将下述排除机构的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向插入收容部内的存储卡MC可转动地施加弹力。有弹性的压簧片40IP的基端部与外壳构件40一体形成。而且在外壳构件40侧面部的压簧片40IP的周围形成开口。
而且如图18所示,与压簧片40IP邻接地在外壳构件40上一体形成误插入限制片40RM的基端。误插入限制片40RM如图20中放大所示,误插入限制片40RM的前端向该收容部弯曲成L字形,如图24所示,选择性地与下述的排出构件50的凹部50G结合。因此,误插入限制单元由误插入限制片40RM和排出构件50的凹部50G形成。
误插入限制片40RM前端的折曲长度,在图23中排出构件50对其侧面部成为大致平行时,设定成其前端位置相对于包括上述压簧片40IP前端的该侧面部,处于大致平行的平面上。在误插入限制片40RM周围形成开口。
在外壳构件40另一方侧面部的结合孔40d和结合孔40e之间,如图16所示,形成连通上述收容部内部和外部的开口部40E。
在连结外壳构件40的两侧面部的上面如图16所示,与下述接触端子组对应地形成多个狭缝40Si和孔40H。而且与该上面的狭缝40Si邻接地设置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
有弹性的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基端部如图16所示,与外壳构件40一体形成。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例如,借助冲压加工,使外壳构件40的一部分向其内侧冲切而形成。因此,在与外壳构件40上面的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在其前端具有有选择性地与下述的排出构件滑动接触的曲折部40sb。可弹性位移的曲折部40sb的前端向该开口部例如,相对于基底构件42的底面平行线以角度α(α=约45°±30°)进行交叉。曲折部40sb前端的形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大致圆弧形的其它形状。
在与外壳构件40的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大致同一直线上设置凸轮杆压紧片40CP,它将凸轮杆34的一端可移动地压向排出构件50的导向槽54。有弹性的凸轮杆压紧片40CP的基端部与外壳构件40一体形成。而且凸轮杆压紧片40CP的一端与凸轮杆34接触。
进而,在该上面的中央部,如图16所示,以规定的间隔,互相大体平行地设置第1制动片40CS和第2制动片40DS。第1制动片40CS和第2制动片40DS的基端与外壳构件40一体形成。第1制动片40CS和第2制动片40DS例如,借助冲压加工使外壳构件40的一部分向内部冲切而形成。因此,在与外壳构件40上面的第1制动片40CS和第2制动40DS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第1制动片40CS和第2制动片40DS,在其前端具有有选择性地与存储卡MC的表面滑动接触的曲折部。
基底构件42的收容部如图16和22A所示,上方和下方的一部分和与下述的接触端子固定部一侧相对侧的端部开口。因此,通过用上述外壳构件40覆盖基底构件42,在收容部的一方端部形成插入存储卡MC的卡槽。
基底构件42,例如用形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基底构件42如图16和图22A与图22B所示,其构成包括:分别形成可装卸地收纳存储卡MC的收容器两侧部的侧壁42WR、42WL,和配置接触端子16ai(i=1~11)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WF。
在侧壁42WR和侧壁42WL外面如图16和图18所示,分别形成爪部42Ra、42Rb和42Rc、42Rd、42Re、42Rf以及42Rg。
在与侧壁42WR和42WL相连的底部,如图22A所示,在大体中央形成开口部42H。
在基底构件42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WF设置多个接触端子16ai(i=1~11)。例如11个接触端子16ai以规定的相互间隔相对侧壁42WR、42WL大致平行排列。
在侧壁42WR的内侧部分将储存卡MC保持在收容部,同时设置选择性地从收容部排出的排出机构。
排出机构如图23所示,其构成包括:一边对基底构件42相对移动,一边在其宽度方向被可摇动地支承的排出构件50、装在基底构件42内周部与排出构件50之间,将排出构件50压向存储卡MC的排出方向的螺旋弹簧22、和按照存储卡MC的装卸操作,选择性地使排出构件50相对基底构件42进行保持或释放控制的排出构件控制部。
镀镍处理的螺旋弹簧22的一端如图15所示,支承在基底构件42的内周部,螺旋弹簧22的另一端与排出构件50内的凹部50a的周边连接。
排出构件50,例如,用树脂材料成形,沿存储卡MC的装卸方向可滑动地支承在基底构件42上,在底面部有插入基底构件42的细槽(未图示)的销(未图示)。
而且,排出构件50如在图21放大所示,与收容部一侧相对有与已插入的存储卡MC结合的被结合部。该被结合部其构成包括:支承存储卡MC前端部的角和侧面部的卡接受部50R、和与卡接受部50R相连支承其斜面部的斜面部50I。在与斜面部50I相连的前端形成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的爪部50N。
因此,存储卡MC插入收容部时,如图22A和图23所示,通过排出构件50的销(未图示)沿上述细槽移动,使其爪部50N转动而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另一方面,存储卡MC从收容部排出时,通过排出构件50的销沿细槽移动,该爪部50N转动而成为可对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离开,如图24所示,通过存储卡MC强制地从排出构件50拉出,结果就取出排出构件MC。
排出构件控制部,如图21和23所示,其构成包括:在排出构件50的侧壁42WR侧形成的大致心形的凸轮组件(心形凸轮)56、由形成在心形凸轮56周围的多个级差部构成的杆导向槽54、一方端部与侧壁42WR的孔连结,另一方的端部沿杆导向槽54滑动的订书针形的凸轮杆34、和上述外壳构件40的凸轮杆压紧片40CP(参照图16)。
凸轮杆压紧片40CP进行推压使凸轮杆34的已弯曲的前端对杆导向槽54的导向面54滑动接触。
用树脂成形的心形凸轮56如图21所示,在与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相对的部分,有凸轮杆34的一端部选择性地结合的大致V字形的凸轮面54a。
杆导向槽54由以下各导向槽形成:在心形凸轮56的一方旁边沿侧壁42WR直线延伸的第1导向槽54G1;在心形凸轮56的另一方旁边,从第1导向槽54G1的中途分叉那样斜向延伸以后,对第1导向槽54G1平行延伸的第2导向槽54G2;和在与凸轮面54a相对的第1导向槽54G1的一端和第2导向槽54G2的一端之间,连结与凸轮面54a相对部分的第3导向槽54G3。
第1导向槽54G1的平均深度设定得比第2导向槽54G2的平均深度要深。第1导向槽54G1的与第2导向槽54G2的一端交叉部分的深度设定为最深。因而在第1导向槽54G1的与第2导向槽54G2的一端的交叉部分形成级差部分。
而且,在第3导向槽54G3的第1导向槽54G1一端侧的端部和导向槽54G1的一端之间,导向槽54G3的一端深度设定得比第1导向槽54G1的深度要深。因而,在第3导向槽54G3的第1导向槽54G1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54G3一端的边界部分形成级差部分。
进而,在第3导向槽54G3的第2导向槽54G2一端侧的端部和导向槽54G2的一端之间,导向槽54G2的一端深度设定得比第3导向槽54G3的深度要深。因而,在第3导向槽54G3的第2导向槽54G2一端侧的端部与导向槽54G2一端的边界部分形成级差部分。
因此,凸轮杆34的一端部跟随排出构件50的动作,沿图2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顺序地经由第1导向槽54G1、第3导向槽54G3和第2导向槽54G2进行导向。
进而,在与杆导向槽54邻接的部分,如在图21放大所示,形成作为可动部的制动部52。制动部52有使上述外壳构件40的排出部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52B。在排出构件50的滑动接触面52B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WF侧端部排出存储卡MC时,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一旦碰上了以后,就形成跨越的突起部52P。从突起部52P的滑动接触面52B到最上端的高度,在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碰上时,设定高度比该曲折部40sb的前端位置低一些。并且,突起部52P在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跨越突起部52P后,有滑动接触的斜面部52S。斜面部52S有借助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使排出构件50压向存储卡MC的排出方向这样的规定斜度。
在侧壁42WL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WF侧,设置检测存储卡MC是否安装在收容部内的卡检测开关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安装存储卡MC时,首先在存储卡MC的前端部通过卡槽插入收容部内时,通过使排出构件50的销(未图示)从处于基底构件42的细槽扩大部的状态向其缩小部移动,如图24所示,对抗压簧片40IP的弹力,一旦使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转动后,如图22A所示,存储卡MC在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与该切口部mca结合的同时向前进。这时,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由于用压簧片40IP的弹力按压,所以不必担心爪部50N误从切口部mca脱离。
接着,如图22B所示,进而存储卡MC与排出构件50一起对抗螺旋弹簧22的弹力被按压后,当释放该按压力时,凸轮杆34的一端部脱离第1导向槽54G1并与第3导向槽54G3的凸轮面54a结合。这时,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成为保持与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结合的状态。
因而,如图18和22B图所示,排出构件控制部使排出构件50为保持状态。因此,存储卡MC保持在收容部内,而且存储卡MC的接触垫片与接触端子16ai接触并电连接。从而避免安装完了的存储卡MC不希望地向外部飞出。
如图25所示,存储卡MC错误地从其后端侧插入收容部时,由于用其后端按压斜面部50I,使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转动,在该凹部50G内插入误插入限制片40RM的前端并结合。因此,刚插入存储卡MC以后,就限制存储卡MC的进一步插入操作。此时,由于螺旋弹簧22是几乎没有受压缩状态的存储卡MC刚插入之后,所以也能避免存储卡MC急剧飞出。还有,即使存储卡MC错误地以与该基底构件42对向的方向(向下)插入其电极垫片(pad),同样在刚插入存储卡MC以后,就限制存储卡MC的进一步插入操作。
另一方面,从收容部取出存储卡MC时,首先使已安装的存储卡MC再压入一些。这是由于排出构件50前进,凸轮秆34的一端部从凸轮面54a释放并脱离、向第2导向槽54G2移动,所以排出构件50的销导向细槽,借助螺旋弹簧22的弹力后退。因而排出构件控制部使排出构件50成为释放状态。
这时,排出构件控制片40IS的曲折部40sb一旦碰到排出构件50的制动部52的突起部52P后,就跨越突起部52P的顶上部,就以规定的压力与斜面部52S滑动接触。
其次,排出构件50的销到达细槽的端部时,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的端面与基底构件42的终端面42E接触,借助螺旋弹簧22的弹力引起的旋转力矩,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形成可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的状态。这时爪部50N直到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以前一直被压簧片40IP的弹力按压着,所以不用担心脱离切口部mca。
而且,露出外部的存储卡MC的端部由于再次引向卡排出方向,如图24所示,排出构件50的爪部20N再次转动,并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返回与存储卡MC不干扰的待机位置。这时误插入限制片40RM的前端插入排出构件50的凹部50G内。所以排出构件50的爪部20N借助压簧40IP的弹力压回原来的状态。
在上述例中,基底构件42的终端面42E虽对其侧壁面大致垂直地形成,但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如图26A和B所示,基底构件42′的终端面42′E对与该侧壁面相垂直的面也可以有规定角度β,例如约8°左右的倾斜。
这种情况下,如图26A所示,排出构件50的销到达细槽端部时,在图26A中,向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的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的端面与基底构件42′的终端面42′E接触,借助由螺旋弹簧22的弹力引起的旋转力矩,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成为可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的状态后,如图26B所示,露出外部的存储卡MC的端部在引向卡排出方向,从而使大致三角形的尖细形状的排出构件50的爪部50N的前端面仿照终端面42′E更容易转动,离开存储卡MC的切口部mca并返回与存储卡MC不干扰的待机位置。
按照优选的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显然在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概括内容和意图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包括属于本发明的实际构思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

Claims (11)

1.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备有:
具有有选择性地收容IC卡的收容部和与该IC卡电连接的接触端子的护罩构件;
选择性地从所述护罩构件的收容部向外部排出所述IC卡的排出机构;和
用所述排出机构从所述护罩构件的收容部排出所述IC卡的状态时,制动该IC卡的排出动作的多个制动片,
用所述排出机构排出所述IC卡时,所述多个制动片中的至少一个制动片的一端一旦与所述排出机构的可动部碰上后就退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机构的可动部是在所述IC卡从所述护罩构件排出时支承该IC卡的排出构件的制动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制动片中的至少一个制动片具有与所收容的IC卡的切口部结合的弯曲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制动片设置在所述护罩构件的外壳构件上。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从所述护罩排出时,所述制动片的有弹性的端部与所述排出构件的制动部的斜面部分滑动接触,并且将该排出构件压向所述IC卡的排出方向。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的有弹性的端部在前端具有与所述制动部的斜面部滑动接触的曲折部。
7.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备有:
具有有选择性地收容IC卡的收容部和与该IC卡电连接的接触端子的护罩构件;
选择性地从所述护罩构件的收容部向外部排出所述IC卡的排出机构;
用所述排出机构从所述护罩构件的收容部排出所述IC卡的状态时,制动该IC卡的排出动作的多个制动片;和
在IC卡的插入状态与正规的插入状态不同的状态下向所述收容部插入该IC卡时,限制该IC卡的插入操作的误插入限制单元,
用所述排出机构排出所述IC卡时,所述多个制动片中的至少一个制动片的一端一旦与所述排出机构的可动部碰上后就退让。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误插入限制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护罩构件的误插入限制片、和与该误插入限制片的一端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排出构件并选择地结合该误插入限制片一端的凹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构件有将所述排出构件压向收容部侧的弹簧片。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构件有与设置在所述排出构件的爪部端面靠接的终端面。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面相对与所述护罩构件的侧壁面相垂直的面具有规定角度的倾斜。
CNB2005100697789A 2004-03-18 2005-03-17 Ic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4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8912 2004-03-18
JP2004078912 2004-03-18
JP2004381505 2004-12-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8768A Division CN101599582B (zh) 2004-03-18 2005-03-17 Ic卡用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8106A true CN1738106A (zh) 2006-02-22
CN100464467C CN100464467C (zh) 2009-02-25

Family

ID=3608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7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467C (zh) 2004-03-18 2005-03-17 Ic卡用连接器
CN2008101888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9582B (zh) 2004-03-18 2005-03-17 Ic卡用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8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9582B (zh) 2004-03-18 2005-03-17 Ic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046446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4000A (zh) * 2012-04-25 2012-09-1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102738637A (zh) * 2011-04-05 2012-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卡适配器和电子装置
CN105453111A (zh) * 2014-06-11 2016-03-30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Ic触点单元以及ic卡处理装置
CN110383588A (zh) * 2016-11-04 2019-10-25 帕尔派罗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固持端子的sim卡读卡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3551B2 (ja) * 2010-11-29 2013-08-14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2812A (ja) * 1999-08-09 2001-02-23 Jst Mfg Co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3385252B2 (ja) * 1999-12-06 2003-03-1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012660B2 (ja) * 2000-02-25 2007-11-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365977B2 (ja) * 2000-03-10 2009-11-1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1351735A (ja) * 2000-06-08 2001-1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431608B2 (ja) * 2001-03-06 2003-07-28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37A (zh) * 2011-04-05 2012-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卡适配器和电子装置
US8696387B2 (en) 2011-04-05 2014-04-15 Fujitsu Limited Card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38637B (zh) * 2011-04-05 2014-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卡适配器和电子装置
CN102684000A (zh) * 2012-04-25 2012-09-1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453111A (zh) * 2014-06-11 2016-03-30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Ic触点单元以及ic卡处理装置
CN105453111B (zh) * 2014-06-11 2018-03-02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Ic触点单元以及ic卡处理装置
CN110383588A (zh) * 2016-11-04 2019-10-25 帕尔派罗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固持端子的sim卡读卡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9582B (zh) 2011-11-09
CN101599582A (zh) 2009-12-09
CN100464467C (zh) 200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8106A (zh) Ic卡用连接器
CN1215610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2789955Y (zh) 连接器
CN1260858C (zh) 用滑子推出卡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252872C (zh) 具有将卡锁紧在安装位置上的锁紧机构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692531A (zh) 存储卡连接器
CN1420586A (zh) 卡连接器
CN1129203C (zh) 同轴电缆和印刷电路板的连结装置
CN1178159C (zh) 卡接插件
KR101452674B1 (ko) 단자
CN1667880A (zh) 连接器
JP2010135137A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893193A (zh) 卡用连接器
CN1331879A (zh) 携带式信息终端
CN104160560B (zh) 连接器用辅助装置
CN1574490A (zh) 具有存储器插板插入/推出机构的插板器件
CN1400690A (zh) 卡适配器
JP2018107152A (ja) 導電性エレメント、導電性エレメント用の板状部材及び導電性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211891C (zh) 卡片端连接器
EP1788511A1 (en) Card-type device
JP2012195090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790831A (zh) 连接器和存储卡
JP4155582B2 (ja) 部品挿入装置及び方法
CN1571223A (zh) Ic插座组件
CN1612416A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