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9115A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9115A
CN1879115A CNA2004800334581A CN200480033458A CN1879115A CN 1879115 A CN1879115 A CN 1879115A CN A2004800334581 A CNA2004800334581 A CN A2004800334581A CN 200480033458 A CN200480033458 A CN 200480033458A CN 1879115 A CN1879115 A CN 1879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main device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register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34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7377C (zh
Inventor
岩田和也
足立达也
中村清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9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9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3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37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19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application selection, e.g. an acceleration sensor or a set of radio butt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33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further contact interface not conform ISO-781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具有:控制部,其具有与外部的主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部、和状态寄存器组;以及多个功能单元,其通过接口部与主装置分别进行通信。状态寄存器组,具有多个状态寄存器,其分别与多个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对应的功能单元是否处于可工作、或处于处理中状态。控制部,当从主装置接收命令时,若其命令为对任一个功能单元的命令,则将其命令转送给其功能单元,若其命令为状态寄存器组的读出命令,则将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主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处理音乐或视频数据等大量数据的携带信息机器(例如,携带型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PDA)的存储装置,具有闪存(flash memory)等存储介质的IC卡备受关注。并且最近,该IC卡不但发挥作为用于数据积蓄的存储器及用于机器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桥/介质(bridge media)的作用,还发挥所谓的机器的功能扩展装置的作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因此将具有多个功能单元的IC卡称作多功能IC卡。
首先,参照图15说明在出版物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的结构。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的结构的框图。多功能IC卡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部进行通信(意味着基本的通信方式,例如不排除主装置发送以多个功能单元作为地址的公共命令)。
在图15中,101为主装置,1502为多功能IC卡。多功能IC卡1502具有控制部1511、第1功能单元112、第2功能单元113、和第3功能单元114。多功能IC卡1502通过总线141与主装置101连接。总线141包括命令信号线142、数据线143、电源线、和接地线(未图示电源线、和接地线)。控制部1511具有通过总线141与主装置101进行通信的接口部121。
在现有技术中,主装置101为计算机,第1功能单元112为存储器模块(由闪存构成),第2功能单元113为无线通信模块,第3功能单元114为照相机模块。主装置101和多功能IC卡1502进行以主装置101为主,以多功能IC卡1502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通信。
对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的起动方法进行说明。
安装了多功能IC卡1502的主装置101的电源被接通时、或多功能IC卡1502被插入在主装置101中时,主装置101通过总线141(电源线、接地线)向多功能IC卡1502供给电力。主装置101向多功能IC卡1502发送起动命令。多功能IC卡1502的全部的功能单元(包括控制部和各个功能单元)执行起动。具体而言,控制部1511、第1功能单元112、第2功能单元113、和第3功能单元114分别执行起动。各个功能单元依次结束起动,当全部的功能单元的起动结束时,各个功能单元112~114可以进行工作。
接着,对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
主装置101向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发送(对于基本的通信方法已经进行了说明)工作命令(作为块消除命令)。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基于接收的命令开始块消除处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经由接口部121及数据线143向主装置101输出忙碌(Busy)信号(低电平)(忙碌信号表示若即使发送下一个命令,也不能根据其命令而工作)。在向数据线143输出忙碌信号期间,主装置101确认为多功能IC卡1502处于工作状态中,不能向多功能IC卡1502发送其他命令。
当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块消除处理结束时,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即,数据线143从低电平输出状态成为高电平(接口部121的输出具有规定的阻抗,例如是可从主装置101向接口部121通过数据线143发送数据的状态)。由此,主装置101确认为多功能IC卡1502处于就绪状态(不是忙碌状态)中,并且可向多功能IC卡1502发送其他命令。
接着,主装置101向第2功能单元113发送工作命令(作为接收数据输出请求命令)。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命令,开始在内部存储器中积蓄的接收数据的读出及输出处理。在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进行接收数据的读出及输出处理期间,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经由接口部121及数据线143向主装置101输出忙碌信号(低电平)。
接着,对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死机(freeze)时的重新起动方法进行说明。
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工作命令,开始数据写入处理。数据写入处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主装置101判断为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处于死机状态中,主装置101向多功能IC卡1502的全部的功能单元发送重新起动命令。多功能IC卡1502的全部的功能单元重新起动。当全部的功能单元的起动结束时,各个功能单元112~114可以进行工作。
如上所述,在主装置和多功能IC卡的系统中,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部进行通信。例如可以考虑一个CPU通过接口部与主装置进行全部的通信,且其CPU控制多个功能单元的一部分或整个部分的其他电子装置,来代替上述方式。在上述的多功能IC卡的结构中,综合多个功能单元的公共电路(在说明书中称作控制部)具有以下的优点:与其他电子装置的结构比较由小规模的电路构成,即使复合哪种功能单元也无需变更控制部的基本结构,可以进行机种开发的研制期间的短缩化及多机种开发。
非专利文件1:“Mastushita Technical Journal第48卷第2号”株式会社欧姆公司出版,2002年4月、p.20-23
近年来的多功能IC卡,通过安装在主装置上而使作为在主装置上追加选择功能的机器扩展装置的作用变大。一个多功能IC卡还具有搭载多个功能的倾向。
在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且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的以往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中,主装置向电子装置的各个功能单元发送起动命令或其他处理命令,并且全部的功能单元结束了起动之后或某一功能单元结束了处理之后,向功能单元发送新的处理命令。
但是,起动时间根据功能单元而不同。在以往的电子装置中,起动时间短的功能单元结束了起动,可以进行工作之后,起动时间长的功能单元处于起动中,会出现主装置不能向可以进行工作的功能单元发送命令的问题。
通过电子装置(例如,多功能IC卡)的功能的多样化,会出现主装置等到全部的功能单元结束起动为止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由于作为电子装置整体判断是否处于忙碌状态中或就绪状态中并向电子装置发送下一个命令,因此主装置会出现不能向不同的功能单元并行地命令处理的问题。
另外,由于主装置识别一个IC卡,因此会出现即使一个功能单元死机的情况下也必须重新起动IC卡整体的问题。
在以往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不能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可分别进行工作。
在以往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为了得知功能单元是否可以进行工作,而考虑向其功能单元发送例如查询状态的命令。但是在功能单元不能工作(不起动,或不能与主装置响应)的情况下,主装置不能接收对其命令的响应。主装置基于对发送到功能单元中的命令的响应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成为超时)的事实,得知其功能单元不能工作。
但是,用于判断为超时的规定时间与通常的通信时间相比较长。根据以往的方法,在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不能工作的情况下,主装置得知全部的功能单元是否可以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很长的时间。或响应没有返回,除了功能单元不能进行工作之外,还具有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在以往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很难正确地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进行工作。在以往的电子装置中使全部的功能单元起动,但其中也具有用户不使用的功能单元,连不使用的功能单元都起动成为浪费电力消耗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且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可以分别进行工作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下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起动中,即使在起动时间长的功能单元进行起动的期间,也通过来自主装置的命令,能够使已经结束起动的功能单元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一个功能单元执行处理而处于忙碌状态的期间,也能够向其他功能单元发送个别的命令,并使其他功能单元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各个功能单元单位可以重新起动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一个命令使所有想要工作的功能单元起动的低消耗电力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电子装置,具有:控制部,其具有与外部的主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部、和状态寄存器组;以及多个功能单元,其通过所述接口部分别与所述主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状态寄存器组,具有多个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和多个处理状态寄存器,所述多个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可工作(以下,称作“可工作状态”。)或不可工作(以下,称作“不可工作状态”),所述多个处理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在处理中(以下,称作“功能处理中状态”。)或不在处理中(以下,称作“功能未处理状态”。),所述控制部,当从所述主装置接收命令时,若该命令为对任一个所述功能单元的命令,则将该命令转送给该功能单元,若该命令为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读出命令,则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所述主装置。
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且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能够准确地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分别进行工作、或是否在处理中的电子装置。
在各个功能单元结束起动并可以进行工作时,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可工作状态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直接将与各个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可工作状态。或,控制部与各个功能单元进行通信,并且控制部取得功能单元可以进行工作的信息时,控制部也可以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可工作状态。
各个功能单元处于处理中时,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功能处理中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将各个功能单元直接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功能处理中状态。或,控制部与各个功能单元进行通信,并且控制部取得功能单元处于可工作状态的信息时,控制部也可以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改写为功能处理中状态。
“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所述主装置”也可以发送其自身含有的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信息的响应,也可以发送添付了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信息的数据的响应。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可工作状态寄存器被设定为不可工作状态,全部的所述处理状态寄存器被设定为功能未处理状态。该发明能够实现由各个功能单元单位来可以进行起动的电子装置。
该发明发挥以下作用:例如能够实现在功能单元死机的情况下,无需中断其他功能单元的处理,而能够只重新起动其功能单元的电子装置。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接口部,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开始起动,若其功能单元成为可工作状态,则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不可工作状态成为可工作状态,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停止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停止而成为不可工作状态,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可工作状态成为不可工作状态。
根据该发明,在起动中,能够个别地得知起动结束后的功能单元。由此,能够实现即使在起动时间长的功能单元进行起动期间,通过来自主装置的命令,立即向结束起动的功能单元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状态寄存器组,还具备起动命令寄存器,其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用于使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起动,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被设定为停止,所述主装置,将希望起动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设定为起动,从而其功能单元开始起动,并将希望停止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设定为停止,从而停止其功能单元。
该发明,能够实现只起动由一个命令(仅仅是起动寄存器的写入命令)来使其工作的全部的功能单元的低消耗电力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
在表示起动寄存器对对应的功能单元命令工作开始的情况下,对应的功能单元开始工作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各个起动寄存器也可以和与其对应的功能单元直接连接,并对其功能单元直接命令工作开始。或,控制部也可以与各个功能单元进行通信,并且控制部也可以对其功能单元命令工作开始。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接口部,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若所述功能单元在功能处理中,则与其动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未处理状态成为功能处理中状态,若所述功能单元结束功能处理或被所述主装置的命令所中断,则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处理中状态成为功能未处理状态。
根据该发明,在一个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时,其他功能单元能够个别地得知是否可以进行工作。本发明发挥以下作用:能够实现即使在一个功能单元执行处理而处于忙碌中的期间,也向其他功能单元个别地发送命令,并向其他功能单元执行处理(并行地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也可以兼用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和处理状态寄存器。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主装置和所述接口部,由含有命令信号线和数据线的线来连接,从所述主装置对电子装置的命令、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的响应、和含有表示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的数据的数据,由所述命令信号线来传送,从所述主装置向电子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和表示所述功能单元在功能处理中状态下处于忙碌状态中的忙碌信号,由所述数据线来传送。
主装置,即使在通过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的期间,也可以通过命令信号线得知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根据本发明,主装置可以由与以往相同的忙碌信号来得知任一个功能单元在忙碌中(不可工作),同时(可与以往相同地方便地得知处于死机状态中的电子装置对来自主装置的命令作出响应,且维持与以往的电子装置的互换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个别地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可以进行工作。
该发明,能够实现维持与以往的电子装置的互换性,且得到本发明特有的效果的电子装置。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状态寄存器组,还具有总线释放寄存器,其在功能处理中的功能单元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时,为了主装置与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而解除所述数据线的忙碌状态,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主装置输入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的改写命令的情况下,改写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所述接口部停止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所述主装置可以与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该发明,能够实现适应地只允许或禁止有关特定的功能单元的忙碌信号的输出的电子装置。例如,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主装置,向第1功能单元发送命令,从第1功能单元返回忙碌信号之后(主装置得知第1功能单元开始了其处理之后),能够禁止由第1功能单元引起的忙碌信号。接着,主装置向第2功能单元发送命令,接收来自第2功能单元的忙碌信号,而能够得知第2功能单元开始了该处理。
该发明,能够实现适应地阻止忙碌信号的输出,并将传送忙碌信号的数据线可以在数据传送中使用的电子装置。
在多个数据线中的至少1根数据线兼用忙碌信号的传送路径且具有所述的构成的情况下,该电子装置被包含在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的方法也可以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不论忙碌信号的产生原因由哪个功能单元所引起的,也可以一切禁止忙碌信号的输出。
另一方式的电子装置,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在主装置起动多个功能单元的情况下,若主装置和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结束或停止处理,则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若多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则所述主装置所选择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该本发明,能够实现可向仍在处理中的功能单元返回总线使用权的电子装置。
所述电子装置为多功能IC卡。该发明实现得到上述效果的多功能IC卡。
另外,本发明实现得到与所述电子装置相同的效果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在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且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中,主装置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得知各个功能单元是否可以分别进行工作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在起动中,即使在起动时间长的功能单元进行起动的期间,也通过来自主装置的命令,能够立即对结束了起动的功能单元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即使在一个功能单元执行处理而处于忙碌状态的期间,也能够向其他功能单元发送个别的命令,并对其他功能单元执行处理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可以只重新起动死机的功能单元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可以只起动希望由一个命令使其工作的全部的功能单元的低消耗电力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可一气地防止产生高的起动电流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得到以下的有利的效果:能够实现主装置可实时来把握各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的电子装置(含有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的新颖的特征无非是特别记载在添付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但本发明与其他目的、特征一起,关于构成以及内容双方,根据参照附图共同理解后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装置及多功能IC卡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状态寄存器组的结构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起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IC卡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及工作方法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起动命令寄存器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停止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装置及多功能IC卡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状态寄存器组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功能单元的并行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时序图1。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功能单元的并行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2。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多功能IC卡死机时的重新起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的结构的框图。
符号的说明:
101-主装置;102、802、1502-多功能IC卡;111、811、1511-控制部;112-第1功能单元;113-第2功能单元;114-第3功能单元;121-接口部;122、822-状态寄存器组;131-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2-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3-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41-总线;142-命令信号线;143-数据线;834-总线释放寄存器组。
希望注意地是:附图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以图示为目的的概要来描述,不必限于忠实地描绘在此所示的要素的实际的相对的大小或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地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子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装置101及多功能IC卡102的结构的框图。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装置101与现有技术的主装置101(图15)相同。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102具有与现有技术的多功能IC卡1502(图15)类似的结构。
多功能IC卡102具有控制部111,来代替现有技术(图15)的控制部1511。控制部111具有接口部121和状态寄存器组122。状态寄存器组122具有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和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对于向控制部111追加状态寄存器组122这一点,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102与现有技术(图15)不同。
对于除此以外的点,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102与现有技术(图15)相同。在图1中,对于与现有技术(图15)相同的框付与相同的符号。省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框的说明。
主装置101和多功能IC卡102进行以主装置101为主,以多功能IC卡102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通信。具体而言,多功能IC卡102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意味着基本的通信方式,例如不排除主装置发送以多个功能单元作为地址的公共命令)。
说明主装置101和多功能IC卡102之间的通信方法。主装置10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发送以任一个功能单元(例如第1功能单元112)作为地址的命令。控制部111的接口部121接收命令。控制部111向作为地址的功能单元转送其命令。该功能单元接收命令,生成对其的响应,并发送给控制部111。控制部11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向主装置101发送所接收的响应。
还具有对命令或响应添加数据的情况。多个数据通过数据线143被传送。含有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的状态信息(在各个实施例中分别是3位数据)的数据通过命令信号线142被传送。数据线143也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多根。
在实施例1中,控制部111,当从主装置101接收命令时,检测出地址并向该地址的功能单元传送命令。代替上述方式,控制部111,当从主装置101接收命令时,也可以将该命令发送给全部的功能单元112~114。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功能单元只选择该功能单元地址的命令并取入/执行。
在图1中,控制部111和各个功能单元112~114分别由单个的通信线连接。各通信线由与功能单元的通信i/f相对应的线、和传达各个功能单元的状态信息的专用线(状态信息线)构成。与总线141相同的结构的总线使用在主装置101和各个功能单元112~114之间的命令、响应及数据通信中。对于状态信息线后述。
代替上述方式,控制部111和各个功能单元112~114也可以由公共的总线(与总线141相同结构的总线)连接(将状态信息与其他信息相同地通过公共的总线来传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状态寄存器组122的结构的图。
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由第1功能单元112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第2功能单元113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2、第3功能单元114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3构成。各个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213为0的情况,表示从主装置101向各个功能单元不发送起动命令或发送停止命令。各个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213为1的情况,表示从主装置101向各个功能单元发送起动命令。
在对多功能IC卡102接通了电源的时刻,控制部111将状态寄存器组122的全部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213设定为0(停止)。各个功能单元在没有起动的状态下停止。
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由第1功能单元112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第2功能单元113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2、和第3功能单元114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3构成。各个功能单元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为0的情况,表示各个功能单元处于未起动或起动中的状态(不可工作状态)。各个功能单元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为1的情况,表示各个功能单元处于起动结束的状态(可工作状态)。
各个功能单元112~114通过各状态信息线将状态信息(功能单元处于可工作状态或不可工作状态的信息)传达给控制部111。控制部111根据各个功能单元112~114的状态信息,设定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
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由第1功能单元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第2功能单元113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2、第3功能单元114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3构成。各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为0的情况,表示各个功能单元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各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为1的情况,表示各个功能单元处于功能未处理状态。
各个功能单元112~114通过各状态信息线将状态信息(功能单元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或功能未处理状态的信息)传达给控制部111。控制部111根据各个功能单元112~114的状态信息,设定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
代替上述方式,各个功能单元112~114也可以直接设定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
主装置101,通过将状态寄存器122的读出命令发送给控制部111,可从控制部111得到作为响应的状态寄存器组122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3~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起动方法的流程图。在安装多功能IC卡102的主装置101的电源被接通时、或多功能IC卡102被插入到主装置101中时,在步骤301中,主装置101通过总线141(电源线,接地线)向多功能IC卡102供给电力。在步骤302中,多功能IC卡102的控制部111自动地起动。在步骤303中,控制部111将全部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21~223设定为0(停止)。在步骤304中,控制部111将全部的可动作状态寄存器221~223设定为0(不可工作状态)。在步骤305中,控制部111将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设定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步骤303~步骤305是状态寄存器组122的初始设定。当控制部111的起动结束时,主装置101可以与多功能IC卡102进行通信。
在步骤306中,主装置101查询多功能IC卡102具有哪一种功能单元。具体而言,控制部111具有内置在多功能IC卡102中的全部的功能单元的信息,主装置101从控制部111取得其功能单元信息。在步骤307中,主装置101基于在步骤306中取得的功能单元信息,选择使用的功能单元(用户也可以通过主装置101的操作部来指定使用的功能单元)。主装置101将所选择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的写入命令)发送给多功能IC卡102。
在步骤308中,多功能IC卡102的控制部111基于所接收的起动命令,将与主装置101发出起动命令的功能单元相对应的起动命令寄存器改写为1(起动)。在步骤309中,控制部111通过通信线向起动命令寄存器被改写为1(起动)的功能单元发送起动命令。接收起动命令的功能单元将ACK响应返回到控制部111,并开始起动。在步骤310中,在接收对起动命令的ACK响应之后,控制部111,通过状态信息线得知其功能单元处于起动结束的状态(可工作状态)时,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1改写为1(可工作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401中,主装置101将起动结束后的(成为可工作状态)功能单元的工作命令发送给多功能IC卡102。在步骤402中,控制部111,通过状态信息线得知其功能单元处于处理中状态时,将与主装置101发出工作命令的功能单元相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改写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在步骤403中,接收了工作命令的功能单元将ACK响应返回到控制部111,并开始工作。在步骤404中,控制部111,通过状态信息线得知其功能单元处于工作结束/中断的状态(功能未处理状态)时,将与其功能单元相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及工作方法的一例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的状态变化的图。添加了图6的符号(时刻)501~506的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表示图5的相同的符号的时刻中的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的状态。在图6中,更新后的寄存器的值由圆圈包围。
主装置101对作为使用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及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功能单元来选择的情况(步骤307)进行说明。
在时刻501,状态寄存器组122被初始设定。具体而言,起动命令寄存器211~213被设定为0(停止),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被设定为0(不可工作状态),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被设定(步骤303~步骤305)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
在时刻502,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起动命令,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2及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3被改写(步骤308)为1(起动)。第1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一直为0(停止)。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及第3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4开始起动(步骤309)。此时,全部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为0(不可工作状态)。在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起动处理中也包含搜索通信的对方的处理。因此通常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起动时间始终比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起动时间更长。
在时刻503,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结束起动。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3被改写(步骤310)为1(可工作状态)。由此,主装置101通过查询状态寄存器组122,可知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起动结束。
在时刻504,主装置101向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发送变焦距(zoom)命令(工作命令)。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3被改写(步骤402)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即使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处于起动中,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也进行变焦距(工作)。
在时刻505,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变焦距处理结束。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3被改写(步骤404)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
在时刻506,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也结束起动。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2被改写(步骤310)为1(可工作状态)。以后,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及第3功能单元(照相机模块)114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指令进行工作。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的停止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701中,主装置101将可工作状态的功能单元的停止命令发送给多功能IC卡102。在步骤702中,控制部111基于所接收的停止命令,将与主装置101命令了停止的功能单元相对应的起动命令寄存器改写为0(停止)。在步骤703中,控制部111基于所接收的停止命令,将与主装置101命令了停止的功能单元相对应的可动作状态寄存器改写为0(不可工作状态)。在步骤704中,接收了停止命令的功能单元将ACK响应返回到控制部111,并停止起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1或1的位数据表示了起动命令寄存器、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及处理状态寄存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在具有三个功能单元的多功能IC卡中,对起动两个功能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多功能IC卡所具有的功能单元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或,主装置101在任意时刻可使任意的数目的功能单元起动。
本实施例,首先起动控制部(含有公共的功能单元),接着起动所使用的功能单元。只起动控制部时的多功能IC卡的消耗电力,与在全部的功能单元起动时的多功IC卡的消耗电力相比极小。通过由两个阶段来进行起动,并且不起动不需要的功能单元,从而能够实现省电。
本实施例,通过多功能IC卡具有状态寄存器组的结构,主装置得到该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信息,进而能够把握各个功能单元的起动状态。由此,在具有起动时间不同的多个功能单元的多功能IC卡中,无需等到起动时间最长的功能单元的起动结束,能够进行起动时间短的功能单元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使用的功能单元为多个的情况下,在步骤309中同时起动多个功能单元。代替上述方式,若一个功能单元的起动结束,则按照开始下一个的功能单元的起动的方式,控制部也可以依次逐个起动功能单元。由此,能够防止大的起动电流一气地从主装置向多功能IC卡流动。即使主装置为例如携带终端那样以限定的电力工作的装置,主装置,由于不会产生脉冲大的电力负担,因此能够使多功能IC卡稳定地工作。
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起动命令寄存器组,而只具有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和处理状态寄存器组。在这种情况下,主装置向各个功能单元发送起动命令。
《实施例2》
参照图8~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8、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装置101及多功能IC卡802的结构的框图。实施例2的主装置101与实施例1的主装置101(图1)相同。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802具有与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102(图1)类似的结构。
多功能IC卡802,代替实施例1(图1)的控制部111而具有控制部811。控制部811具有接口部121、和状态寄存器组822。状态寄存器组822具有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132、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和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对于向状态寄存器组822追加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这一点,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802与实施例1的多功能IC卡102(图1)不同。
除了该点以外,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802与实施例1(图1)相同。在图6中,对于与实施例1(图1)相同的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框的说明。
主装置101和多功能IC卡802,进行以主装置101为主,以多功能IC卡802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通信。详情已在实施例1中所述过。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状态寄存器组822的结构的图。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起动命令寄存器组131、可工作状态寄存器组132及处理状态寄存器组133。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由第1功能单元112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第2功能单元113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2、和第3功能单元114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3构成。
与各个功能单元相对应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943为0的情况,表示从主装置101向各个功能单元不发送总线释放命令。表示接口部121因与其对应的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不能与来自主装置101的命令响应)的缘故,而处于可输出忙碌信号的状态。
与各个功能单元对应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943为1的情况,表示从主装置101向各个功能单元发送总线释放命令。表示接口部121因与其对应的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的缘故,而处于不能输出忙碌信号的状态。
在多功能IC卡802被接通电源的时刻,控制部811将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全部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943设定为0。接口部121因任一个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的缘故,而能够输出忙碌信号。
主装置101,若将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写入命令(因由主装置101来指定的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的缘故,而停止接口部121输出忙碌信号,并释放总线的命令)发送给控制部111,则控制部111根据写入命令改写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状态。具体而言,与主装置101因其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的缘故而停止输出忙碌信号的功能单元相对应的总线释放寄存器被改写为1。
接口部121,即使总线释放寄存器为1的功能单元处于忙碌状态,也不会输出忙碌信号。接口部121,只有在处于忙碌状态且与其功能单元相对应设置的总线释放寄存器为0(总线未释放,即,能输出忙碌信号)的功能单元存在的情况下,输出忙碌信号。
接着,参照图10~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图10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功能单元的并行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时序图1。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状态变化的图。附加了图11的符号(时刻)1001~1006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表示图10的相同的符号的时刻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状态。在图11中,更新后的寄存器的值由圆圈包围。
对于在全部的功能单元112~114没有进行处理的状态下,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开始块消除处理,并在其处理中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进行读出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时刻1001,由于全部的功能单元处于未工作的状态,因此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全部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总线释放寄存器941~943全部为0。
在时刻1002,通过命令信号线142传送来自主装置101的块消除指令。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向主装置101返回响应,开始块消除处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经由接口部121及数据线143向主装置101输出(数据线143成为低电平)忙碌信号。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被改写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
状态寄存器组822的状态信息的请求命令、和其响应(含有状态寄存器组822的状态信息的数据)全部通过命令信号线142来传送。通过在数据线143被忙碌信号所占有的期间,主装置101也向控制部811查询状态寄存器组822的状态信息,从而得知第1功能单元112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其处理状态寄存器为1),由于上述原因通过数据线143输出忙碌信号。
在时刻1003,主装置10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发送总线释放命令(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写入命令)。控制部61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返回响应。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被改写为1(总线释放)。接口部121基于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数据线123从低电平成为高电平)。通过释放数据线143,其他功能单元113、114可以使用数据线143。
在时刻1004,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数据读出指令,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开始数据读出处理。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经由接口部121及数据线143向主装置101输出忙碌信号(数据线123成为低电平)。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2被改写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
在时刻1005,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结束块消除处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被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主装置10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发送总线未释放命令(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写入命令)。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被改写为0。
在时刻1006,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结束数据读出处理。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2被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由于全部的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因此接口部121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数据线143从低电平成为高电平)。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多功能IC卡的功能单元的并行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时序图2。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状态变化的图。附加了图13的符号(时刻)1001~1004、1201~1203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表示图12的相同的符号的时刻中的处理状态寄存器状态组133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状态。在图13中,更新后的寄存器的值由圆圈包围。
在图10中,在时刻1005结束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块消除处理之后,在1006结束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数据读出处理。在图12中,在时刻1201结束了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数据读出处理之后,在时刻1203结束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块消除处理。由于图12的时刻1001~1004与图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时刻1201,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结束数据读出处理。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2被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数据线123从低电平成为高电平)。
在时刻1202,主装置101通过命令信号线142发送总线未释放命令(总线释放寄存器组834的写入命令)。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总线释放寄存器941被改写为0(总线未释放)。在该时刻,由于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仍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因此接口部121经由数据线143向主装置101输出忙碌信号(数据线123成为低电平)。
在时刻1203,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结束块消除处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被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停止忙碌信号的输出(数据线123从低电平成为高电平)。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处于块消除处理中时,第2功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113进行读出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处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在一个功能单元在处理中而其他功能单元与其并行地进行处理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具有三个功能单元的多功能IC卡中,并行地进行两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4个以上的功能单元的多功能IC卡中,或者并行地进行三个以上的功能单元的处理的情况。
本实施例,通过多功能IC卡具有状态寄存器组(含有总线释放寄存器组)的结构,主装置得到该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信息,进而能够把握各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由此,即使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多功能IC卡也会释放总线,可以将数据线使用在其他功能单元的处理中。进一步,通过多个功能单元并行地进行处理,可以使总计的处理时间缩短。
也可以个别地设置具有实施例1的功能(主装置能够容易地得知所有功能单元的起动状态)的状态寄存器组、和具有实施例2的功能(主装置能够容易地得知全部的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的状态寄存器组。
也可将总线释放寄存器组在全部的功能寄存器中作为公共的寄存器(1位),不论忙碌信号的产生原因由哪个功能单元引起,将总线释放寄存器设定为1,从而停止一切忙碌信号的输出。
《实施例3》
参照图8、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多功能IC卡的结构的框图。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多功能IC卡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图8)。省略其说明。
接着,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多功能IC卡死机时的重新起动方法的流程图。
对于虽然全部的功能模块112~114起动结束,但在没有进行处理的状态下,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开始数据写入处理,该处理死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最初,起动寄存器211~213全部为1(起动),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223全部为1(可工作状态),处理状态寄存器231~233全部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总线释放寄存器941~943全部为0。
在步骤1401中,主装置101向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发送数据写入命令。在步骤1402中,控制部811,若通过状态信息线得知第1功能单元112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则将与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改写为1(功能处理中状态)。在步骤1403中,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基于所接收的数据写入命令开始数据写入处理。
在步骤1404中,主装置101判断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数据写入处理是否在规定时间内结束。所谓的该规定时间是指,若正常地进行处理则能够可靠地结束处理的时间。该规定时间根据处理的种类、数据量而不同。
在步骤1404中,在数据写入处理在规定时间内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12。在步骤1412中,控制部811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结束该流程。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可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指令执行新的处理。
在步骤1404中,在数据写入处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结束的情况下,主装置101判断为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写入处理处于死机状态,并进入步骤1405。在步骤1405中,控制部811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指令,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改写为0(停止)。在步骤1406中,控制部811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221改写为0(不可工作状态)。在步骤1407中,控制部811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处理状态寄存器231改写为0(功能未处理状态)。在步骤1408中,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停止起动。
在步骤1409中,控制部811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指令,将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起动命令寄存器211改写为1(起动)。在步骤1410中,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开始起动。在步骤1411中,控制部811,若通过状态信息线得知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处于起动结束的状态(可工作状态),则将与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相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1改写为1(可工作状态),结束该流程。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可基于来自主装置101的指令执行新的处理。
在步骤1408、步骤1410中,只有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进行停止、起动。第2功能单元113及第3功能单元114继续保持着可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1功能单元(存储器模块)112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其他功能单元的其他处理的情况也同样地,基于超时(overtime)等,可使功能单元重新起动。
在实施例2、3中,起动命令寄存器、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处理状态寄存器及总线释放寄存器由1或0的1位数据来表示,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三个功能单元的多功能IC卡进行了说明。多功能IC卡所具有的功能单元的数据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可以由各个功能单元单位来进行起动。在一个功能单元死机的情况下,无需重新起动整个功能单元。根据上述内容,即使其他功能单元在工作中,也无需中断其工作,可以只重新起动死机后的功能单元。另外,即使在重新起动死机后的功能单元期间,主装置也可以向其他功能单元发送处理的指令,其他功能单元可以开始处理。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多功能IC卡,也可适用于规定的电子装置(具有多个功能单元,且主装置和各个功能单元分别通过公共的接口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
在某一程度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该优选方式的目前的公开内容应该可在结构的微细部分中产生变化,在不脱离所要求的发明的范围及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个要素的组合或顺序的变化。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作为多功能IC卡有用。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装置,
具有:控制部,其具有与外部的主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部、和状态寄存器组;以及
多个功能单元,其通过所述接口部分别与所述主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状态寄存器组,具有多个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和多个处理状态寄存器,所述多个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可工作(以下,称作“可工作状态”。)或不可工作(以下,称作“不可工作状态”),所述多个处理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在处理中(以下,称作“功能处理中状态”。)或不在处理中(以下,称作“功能未处理状态”。),
所述控制部,当从所述主装置接收命令时,若该命令为对任一个所述功能单元的命令,则将该命令转送给该功能单元,若该命令为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读出命令,则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所述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可工作状态寄存器被设定为不可工作状态,全部的所述处理状态寄存器被设定为功能未处理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
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开始起动,若其功能单元处于可工作状态,则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不可工作状态变为可工作状态,
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停止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停止而变为不可工作状态,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可工作状态变为不可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寄存器组,还具有起动命令寄存器,其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用于使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起动,
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被设定为停止,
所述主装置,通过将希望起动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设定为起动,该功能单元开始起动,通过将希望停止的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寄存器设定为停止,该功能单元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
若所述功能单元在功能处理中,则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未处理状态变为功能处理中状态,
若所述功能单元结束功能处理或被所述主装置的命令所中断,则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处理中状态变为功能未处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装置和所述接口部,由包括命令信号线和数据线的线来连接,
从所述主装置对电子装置的命令、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的响应、和包括表示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的数据的数据,由所述命令信号线来传送,
从所述主装置向电子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和表示所述功能单元在功能处理中状态下处于忙碌状态中的忙碌信号,由所述数据线来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寄存器组,还具有总线释放寄存器,其在功能处理中的功能单元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时,为了主装置与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而解除所述数据线的忙碌状态,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主装置输入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的改写命令的情况下,改写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
所述接口部停止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所述主装置可以与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主装置起动多个功能单元的情况下,若主装置和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结束或停止处理,则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若多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则所述主装置所选择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子装置为多功能IC卡。
10、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电子装置具有多个功能单元和状态寄存器组,所述状态寄存器组,具有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和处理状态寄存器,所述可工作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是否可以工作,所述处理状态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表示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是否在处理中,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第1改写步骤,根据所述功能单元是否可以工作,而改写所述可工作状态寄存器;
第2改写步骤,根据所述功能单元是否在处理中,而改写所述处理状态寄存器;
第1命令接收步骤,若从外部的主装置接收对任一个所述功能单元的命令,则将该命令转送给该功能单元;以及
第2命令接收步骤,若从所述主装置接收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读出命令,则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所述主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改写步骤,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可工作状态寄存器设定为不可工作状态,
所述第2改写步骤,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处理状态寄存器设定为功能未处理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装置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其中,
所述第1改写步骤,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开始起动,若处于可工作状态,则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不可工作状态改写为可工作状态,
当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停止命令时,其功能单元停止而变为不可工作状态,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可工作状态寄存器从可工作状态改写为不可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电子装置还具有起动命令寄存器,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用于起动所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设定步骤,在所述控制部起动时,将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全部的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设定为不起动;
改写成起动的步骤,若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起动命令,则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改写成起动;
起动步骤,起动其功能单元;
改写成不起动的步骤,若从所述主装置输入功能单元的停止命令,则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所述起动命令寄存器改写成不起动;以及
停止步骤,停止其功能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电子装置在与所述主装置之间进行以所述主装置为主,以电子装置为从属的主/从方式的数据通信,其中,
所述第2改写步骤,若功能单元处于功能处理中,则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未处理状态改写为功能处理中状态,
若功能单元结束功能处理或被所述主装置的命令所中断,则将与其功能单元对应的处理状态寄存器从功能处理中状态改写为功能未处理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主装置和电子装置由包括命令信号线和数据线的线来连接,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由所述命令信号线来传送从所述主装置对电子装置的命令、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的响应、和包括表示所述状态寄存器组的状态的数据的数据的步骤;以及
由所述数据线来传送从所述主装置向电子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从电子装置向所述主装置传送的规定的数据、和忙碌信号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装置还具有总线释放寄存器,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单元对应设置,且在所对应的功能处理中的功能单元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时,为了主装置与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而解除所述数据线的忙碌状态,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从所述主装置输入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的改写命令时,改写所述总线释放寄存器的步骤;以及
停止向数据线输出忙碌信号,并在除了所述处理中的功能单元以外的功能单元和主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示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还具有:在起动多个功能单元的情况下,若与功能单元的数据发送接收结束或停止处理,则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下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若多个功能单元的处理状态寄存器处于功能处理中状态,则所述主装置所选择的功能单元取得总线的使用权的步骤。
CNB2004800334581A 2003-11-12 2004-11-05 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5173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3000 2003-11-12
JP383000/2003 2003-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9115A true CN1879115A (zh) 2006-12-13
CN100517377C CN100517377C (zh) 2009-07-22

Family

ID=3458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34581A Active CN100517377C (zh) 2003-11-12 2004-11-05 多功能ic卡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549594B2 (zh)
EP (1) EP1686510B1 (zh)
JP (1) JP4602907B2 (zh)
CN (1) CN100517377C (zh)
DE (1) DE602004031145D1 (zh)
TW (1) TW200523734A (zh)
WO (1) WO20050481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264A (zh) * 2017-01-26 2019-09-03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算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8173A1 (en) * 2006-09-13 2008-03-20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 for item level inventory
EP2308204A4 (en) * 2008-07-18 2017-01-04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essages between host and controller.
DE102009057273A1 (de) * 2009-12-08 2011-06-09 Diehl Bgt Defence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e Baugruppe
JP5029929B2 (ja) 2010-06-16 2012-09-19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フィールド通信システム
JP7183545B2 (ja) * 2018-02-27 2022-1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能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4089A (ja) * 1992-05-18 1994-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US5546593A (en) 1992-05-18 1996-08-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stream instruction processor able to reduce interlocks by having a wait state for an instruction stream
JP2000151696A (ja) * 1998-11-06 2000-05-30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6971035B2 (en) 2000-08-29 2005-11-29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that is adapted to receive power from a host system
JP5030339B2 (ja) * 2000-08-29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2149410A (ja) * 2000-11-09 2002-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プログラム起動方式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起動方法
JP3643539B2 (ja) * 2001-02-20 2005-04-27 株式会社東芝 複数の機能を有する多機能カード、同カードに用いられる単機能チップ及び多機能カードを構成するための単機能チップの動作方法
CN1428710A (zh) 2001-12-28 2003-07-09 希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周边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264A (zh) * 2017-01-26 2019-09-03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算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10199264B (zh) * 2017-01-26 2023-09-15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算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86510A4 (en) 2008-12-31
US7549594B2 (en) 2009-06-23
EP1686510B1 (en) 2011-01-19
CN100517377C (zh) 2009-07-22
DE602004031145D1 (de) 2011-03-03
WO2005048176A1 (ja) 2005-05-26
JP4602907B2 (ja) 2010-12-22
TW200523734A (en) 2005-07-16
EP1686510A1 (en) 2006-08-02
JPWO2005048176A1 (ja) 2007-11-29
US20070080203A1 (en) 200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6358C (zh) 用于存储设备的地址转换单元
CN1237455C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596401A (zh) 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551592A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811744A (zh) 通过串行总线互连多个处理节点的装置
CN1617160A (zh) 用于识别标准卡以及非标准卡的卡识别系统
CN100351816C (zh) 数据传送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数据传送控制方法
CN170260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947107A (zh) 用于在存储器间传输数据的装置
CN1914627A (zh) 存储卡和数据处理装置及存储卡的控制方法和设定方法
CN1680930A (zh) 减少总线使用时间的系统和控制器
CN1591382A (zh) 在pci-express扩展连接上的lpc处理桥接
CN1292360C (zh) 一种实现自动读写内部集成电路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51209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713158A (zh) 信息显示设备、信息显示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040240A (zh) 便携式终端
CN100346285C (zh) 处理器芯片与存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509441A (zh) 外部连接设备、主设备及数据通信系统
CN1554069A (zh) 存储卡及其初始化设置方法
CN1297915C (zh) 外部连接设备、主设备及数据通信系统
CN101038572A (zh) 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213372C (zh) 数据传送控制装置、电子机器及数据传送控制方法
CN1181550A (zh) 微处理机及多处理机系统
CN1275164C (zh) 数据传输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134729C (zh) 接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