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8858A -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8858A
CN1878858A CN200480033137.1A CN200480033137A CN1878858A CN 1878858 A CN1878858 A CN 1878858A CN 200480033137 A CN200480033137 A CN 200480033137A CN 1878858 A CN1878858 A CN 1878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hamber
basic medium
cell culture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33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8858B (zh
Inventor
约翰·R·威尔逊
丹·韦尔奇
艾莉森·罗贝克
道格拉斯·A·佩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8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8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8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10Rotating vessel
    • C12M27/12Roller bottles; Roller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8Flask, bottle or test tub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4Internal compartments or parti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通用的区室化细胞培养装置(10),该装置具有分离区室(15,20)的选择透过性膜(25),相对于传统装置,装置(10)能够提供许多属性。该装置可以在滚动或静止时配置用于高密度细胞培养、共培养和样品渗析。该装置也能够配置用于在各区室间连续移动液体。与其他膜式细胞培养和生物处理装置相比,该装置所具备的各种属性包括:更大的细胞容量、更大的细胞分泌产物容量、更高的细胞和产物密度、大的培养基容量、使外部生长因素的使用最低化、与标准细胞培养设备和方案相容、大的放大效率、滚动或静止时发挥作用的能力、进行灌注而无需使用泵的能力以及更有效的样品渗析。

Description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3年11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519,67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形式在此引入。
政府利益
本发明部分得到了美国政府根据国家卫生小企业创研基金会(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mall Business Innovative Research Grant)2R44 HL065977-02“膜式滚瓶(roller bottle)”的资助。美国政府可以享有本发明的某些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长细胞、处理细胞和渗析样品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有半透膜的装置在细胞培养领域具有各种用途。其用途包括高密度细胞培养、共培养、细胞感染以及样品渗析。然而,现有装置存在限制了它们的效率和实用性的缺点。
用于高浓度细胞培养的静态膜式装置已经被提出并已商业化。涉及美国专利5,693,537(Wilson等)的来自Integra Biosciences的产品CELLineTM是烧瓶状的商品化装置,该装置利用分子量截留值(MWCO)为10,000的半透渗析膜区室化成两个隔间。这些装置有利地用于小规模生产,这是因为它们易于使用。然而,由于这些装置利用的是片状渗析膜,因此它们的放大效率不高。为增加所存在的细胞的数量,必须增大渗析膜的表面积。由于膜是片状的,因此装置的占地面积(footprint)必须按比例加大。具有大占地面积的装置不能有效地使用培育箱的空间。此外,当渗析膜的表面积增大时,破裂的可能性增大。另一个缺点是存在于装置中的培养基的高度有限,当需要更多的培养基以满足存在于装置中的增多的细胞的饲养要求时,需要增大装置的占地面积。美国专利4,748,124(Vogler)和美国专利6,468,792(Bader)也介绍了区室化的气体渗透装置。Vogler的4,748,124披露了用于间隔作用的渗析膜,而Bader的6,468,792则依赖于微孔膜。不幸的是,它们与CELLineTM产品一样具有放大的局限性。
已经试图通过使用半透膜来区室化装置以改善滚瓶。然而,每一种尝试都有其缺点,并且在市场上也几乎未取得商业影响。其缺点包括需要非标准的辊筒机构,不能与移液管接合,与用于贴壁培养的常用材料不相容,以及由于可存在于装置中的培养基的量受限而导致的放大受限。
美国专利5,449,617和美国专利5,576,211(Falkenberg等)描述了由渗析膜区室化的透气性滚瓶。通过利用渗析膜使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与营养培养基隔离,能够增大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的密度。瓶中所容纳的培养基的最大体积是360ml,其中60ml存在于细胞区室中而300ml存在于营养物区室中。其放大的潜能受360ml的培养基容量的限制,导致放大时需采用很大数量的装置。而且,它也不适于贴壁培养,这是因为它无法提供用于附着的表面积。此外,由于渗析膜与瓶的旋转轴垂直,因此渗析膜仅当瓶的直径增大时能够增大表面积。这限制了物质传递。
美国专利5,686,301(Falkenberg等)描述了美国专利5,449,617和美国专利5,576,211中所限定装置的改进版。披露了这样的特征:能够防止由于内部压力而导致损坏的可折叠覆材。然而,没有增加能够存在于装置中的培养基的体积。而且,也没有解决渗析膜表面积有限的问题。此外,它仍然不适于贴壁培养。
Vivascience Sartorius Group销售涉及Falkenberg等的专利的称为MiniPERM的产品。最大细胞间隔舱为50ml并且最大营养物舱为400ml。因而,能够存在于市售装置中的培养基的最大体积仅有450ml。市售装置的较小的尺寸、对常规滚动设备的需求、不能与传统实验室移液管一起使用、细胞剪切的能力、不能对细胞进行显微观察以及缺乏用于贴壁培养的适应性都限制了它作为传统瓶的替代品的价值。
在美国专利5,702,945(Nagels等)中披露的装置试图通过改善其培养贴壁细胞的能力来改进MiniPERM装置。在细胞培养室中在气体渗透膜的内表面提供一个细胞附着基质。尽管贴壁培养是可能的,但相对于传统瓶来说,它仅为贴壁细胞提供了很小的表面。而且,对细胞汇合与细胞形态的显微评价也没有完成。
共培养应用通常在像来自Corning的Transwell装置这样的小型装置中进行。这些装置仅用于非常小规模的培养。美国专利5,527,705(Mussi等)试图通过使用区室化的滚瓶来提供用于大规模共培养的代替品。瓶由两个相同长度的同轴圆筒状容器隔开,其中内部容器处于外部贮藏器的中心。微孔膜将存在于内部容器中的细胞群体与存在于外部贮藏器中的细胞群体物理区室化。对如何防止内部容器造成对存在于外部贮藏器中的接种体的扰动没有进行讨论或指引。相反,容器之间0.010英寸至约0.040英寸的推荐间距D表明微孔膜可以穿过存在于外部贮藏器中的液体。因为传统滚瓶的推荐接种体积是170ml~225ml,但与微孔膜的接触根据间距D发生在约15ml~80ml处,所以实际上确实存在由微孔膜造成的对接种体的扰动。不幸的是,当驻留有细胞的培养基扰动时,细胞难以正常接种,原因是细胞的比重通常与培养基的比重接近。因而,当区室化的滚瓶旋转时,接种体的扰动将会妨碍细胞适当地沉降到外部贮藏器的内表面上。使用优选从内部容器的第一端延展到第二端的支撑部件来产生间距D,并将进一步扰动接种体。因而,尽管用于共培养的滚瓶试图提供Transwell装置的良好的代替品,但其几何形状妨碍了正常的接种过程。
美国专利5,866,400(Palsson等)中描述了采用被微孔膜区室化的装置以增大载体与静止靶细胞之间的接触频率。该方法依赖于0.1微米至约2.0微米的微孔膜以将细胞保持在一个区室中,而载体移动穿过被俘获的细胞并穿过微孔膜。相对于依赖布朗运动和改善的感染率的方法来说,上述方法增大了载体与细胞之间的接触量。为进一步增大感染率,可以使用泵使载体再次循环回到包含细胞的区室中。不幸的是,使用泵增大了方法的复杂性。
通常使用依赖于渗析膜的装置来改变存在于装置中的样品的分子组成。将样品放入由渗析膜构成的容器中,并将该容器浸于保存渗析液的第二容器中以控制溶液的最终组成。在市场上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占主导地位。第一种由渗析管构成,例如由Spectrum Labs销售并在美国专利5,324,428(Flaherty)和美国专利5,783,075(Eddleman等)中所描述的产品。膜的表面积与样品体积的不适宜的比率是固有的。第二种是由PierceChemical销售的商品名为Slide-A-Lyzer(美国专利5,503,741-Clark)的筒式产品。其需要使用注射器和针头,与移液管相比这不是优选的液体处理方法。因为要求膜是平的,所以也限制了其尺寸,样品体积约为10ml。因而,其迅速大过了通常的渗析液容器。此外,随着未被支撑的片状膜变得越来越大,其更容易断裂。
总的来说,以各种半透膜区室化的各种装置用于高密度细胞培养、共培养、细胞处理以及样品渗析的用途。然而,这些膜式装置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它们的效率和实用性。试图产生高密度细胞培养的膜式装置没有提供适于有效放大的几何形状。在膜式滚瓶中提供放大的共培养的尝试没能使细胞以与Transwell装置或传统的滚瓶相同的方式沉降。由于在载体循环时需要泵,因而使用膜式流通装置来增大感染率变得复杂。对于样品渗析,渗析管提供的表面积与样品体积的比率不佳,Slide-A-Lyzer渗析筒需要使用针头。需要能够克服这些缺点的改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披露被半透膜区室化的装置的多种形式,这些装置比以前的区室化的细胞培养、共培养、细胞处理和实验室样品渗析装置更好。可以配置该区室化的装置,使得在旋转或静止不动的同时能够进行高密度细胞培养,进行共培养而不会扰动接种体,将液体从一个区室物理地移动至另一个区室,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实验室样品的渗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基础培养基室和细胞培养室被半透膜区室化以形成改进的高密度细胞培养装置。可以进行配置以对先前的高密度滚瓶在许多方面加以改进,包括容纳更多的培养基、允许使用移液管、使贴壁细胞就像在传统的滚瓶中一样贴壁、允许像在传统的滚瓶中一样进行显微观察,以及对标准的滚瓶架发挥作用。该新型区室化装置的好处包括,能够增大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的浓度、使得喂养周期之间的持续时间更长、使传统滚瓶固有的空间浪费量最小化、不会损失传统滚瓶固有的理想特征例如易用性、微观评价、移液管连接、以及与标准的滚瓶架相容。还可以配置该实施方式使其比目前使用的实验室渗析管或筒更有效地渗析实验室样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形成了改进的大规模共培养装置。通过使基础培养基室和细胞培养室之间形成几何关系,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其保留了传统滚瓶的理想品质,例如均匀的细胞接种、显微评价、移液管连接以及与标准滚瓶架相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形成了能够在滚动或静止时发挥作用的改进的区室化装置。该新型区室化细胞培养装置的优点包括能够在滚动或非滚动时发挥作用。当处于非滚动位置时,它相对于现有的非滚动的区室化装置的改进之处在于,它的配置能够使半透膜的表面积与培养基体积的比率更高、培养基的高度更大和改善放大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装置滚动的同时,液体连续地从一个区室移向另一个区室。悬挂室部分地由半透膜制造,能够使液体通过。当悬挂室周围的区室绕其转动时悬挂室保持静止。实体部件从环绕室收集培养基,并利用瓶的滚动作用使其沉积在悬挂室中。培养基透过半透膜又回到环绕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装置中存在悬挂室。滚动并配置装置以使悬挂室运动,从而模拟摇动板(shaker plate)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显示了区室化的装置,将该装置配置成当以与滚瓶相似的方式滚动时能够培养细胞。
图2A和图2B显示了怎样以移液管将培养基和细胞培养基导入区室化的装置中。
图3A、图3B、图3C和图3D显示了怎样改变基础培养基室的几何形状以使对接种体的扰动最小化的例子。
图4A、图4B、图4C和图4D显示了怎样将基础培养基室从接种位置移动到喂养位置的例子。
图5A和图5B显示了怎样形成能够将基础培养基保留在基础培养基室中的基础培养基入口盖的一个例子。
图6显示了当区室化的装置处于水平位置时用移液管从基础培养基室收集基础培养基的一种配置。
图7A和图7B显示了使圆筒形半透膜与基础培养基室以液密封方式相匹配的一种配置。图7C显示了使半透膜片与基础培养基室以液密封方式相匹配的一种配置。
图8A和图8B显示了由细胞培养室收集液体的各种配置。
图9A、图9B和图9C显示了当区室化的装置滚动时以上下运动来摇动区室化装置的配置。
图10显示了有利于实验室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的截面图。
图11A显示了未滚动时起作用的区室化装置的剖视图。图11B显示了图11A的区室化装置在滚动时的剖视图。图11C、图11D和图11E显示了怎样构造非滚动的区室化装置以改变半透膜的表面积与细胞培养基体积的比率并控制通过半透膜的液体通量的剖视图。
图12A显示了能够将流体从一个区室物理地转移至另一个区室的区室化装置。图12B、图12C和图12D显示了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显示了配置有能够运动以形成与摇动板类似的液体作用的悬挂室的区室化装置。
图14显示了用于产生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数据的区室化装置的截面图。
图15A和图15B显示了实施例4的区室化装置,该装置配置成在非滚动位置培养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显示了区室化装置10的剖视图,将该装置配置成当以与滚瓶相似的方式滚动时能够培养细胞。基础培养基室15存在于区室化的瓶10中。细胞培养室20通过半透膜25与基础培养基室15隔开。盖子50保护区室化的装置10不受污染。图1B显示了图1A的A-A截面。半透膜25形成了部分基础培养基室15。基础培养基30存在于基础培养基室15中,细胞培养基35存在于细胞培养室20中。基础培养基30与细胞培养基35之间的联系通过半透膜25进行。通过以该方式构成区室化的装置10,可以在细胞培养室20中浓缩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原因是当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室15中进行交换时,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能够保留在细胞培养室20中。当在培养区室20中培养细胞,并在基础培养基室15中培养细胞时,区室化的装置10也可以用于共培养。
半透膜25的特征决定了什么可以允许在基础培养基30和细胞培养基35之间通过,以及什么可以保留在细胞培养室20中。可以得到的许多信息源描述了半透膜25的何种特征对于特定细胞的培养应用是优选的。例如,CELLineTM产品依赖于10,000MWCO再生醋酸纤维素薄膜,已经证实其在高密度单克隆抗体繁殖中极为有效。在需要共培养的情况中,半透膜能够用于分离细胞使其不进行物理接触,但是允许所分泌的产物来回通过半透膜。微孔膜通常用于共培养应用。能够用于为选择适宜的半透膜提供指导的信息来源包括Wilson等的5,693,537、Vogler的4,748,124、Bader的6,468,792、Mussi等的5,527,705、Millipore(Billerica,MA)、Spectrum Laboratories Inc.(Rancho Dominguez,CA)和BiovestInternational(Coon Rapids,MN)。
装置外壳40可以是任何生物相容性材料。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它是刚性的并任选地透明性的。聚苯乙烯是用于烧瓶和滚瓶的常用材料。如果装置外壳由聚苯乙烯制造,则可以显示出与传统装置相同的附着特性。这有助于科学家将培养物从传统烧瓶和滚瓶中按比例缩放至区室化的装置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装置外壳是圆筒形的以便于滚动。然而,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在美国专利5,866,419(Meder)中描述的形状易于集成在设计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意识到通过将圆筒形外壳安装在非圆筒形装置外壳上,非圆筒形的装置外壳的形状可以适用于滚瓶架。基础培养基室优选与装置外壳的形状一致以使半透膜至装置外壳的距离相对于其周长是均匀的。
尽管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意识到利用隔膜和无菌管连接等,可以有很多方法来构建作为封闭系统的区室化装置。然而,当需要保持传统装置的简易性时,使用移液管是有利的。图2A和图2B显示了怎样用移液管将培养基和细胞培养基导入区室化的装置中。在图2A中,使用移液管65将基础培养基30通过基础培养基室入口45分配到基础培养基室15中。在图2B中,使用移液管65将细胞和细胞培养基35通过细胞培养室入口60分配到细胞培养室20中。
基础培养基室的作用是,容纳足够的基础培养基,以提供适宜的基质来源和适宜的用于废产物的接收器。因而,首要的设计考虑是对于给定的细胞用途所需的培养基量。相对传统装置来说增大基础培养基的体积能够降低给料频率。例如,如果存在于传统滚瓶中的300ml基础培养基能够支持300×106个细胞并且需要每天更换,那么将600ml基础培养基放入基础培养基室中能够使给料计划降低至每两天一次。将细胞和小体积细胞培养基放入细胞培养室中,并将相对较大体积的培养基放入基础培养基室中能够增大细胞密度。例如,如果在传统滚瓶中在300ml培养基中通常存在300×106个细胞,则将细胞和10ml细胞培养基放入细胞培养室中,并将300ml基础培养基放入基础培养基室中将使细胞密度增大30倍而不会改变给料计划。
用于基础培养基室的一个设计思路涉及穿过半透膜的静水压力差。当基础培养基的高度超过细胞培养基的高度时,例如像图1B所示,将会产生穿过膜的静水压力差。因而,来自基础培养基室中的液体将倾向于进入细胞培养室。应当注意的是要确保进入细胞培养室的液体不会稀释存在于细胞培养基中的重要物质,例如血清。该影响可以通过适当选取半透膜而得到控制。所考虑的因素包括MWCO、材料、表面积和膜厚。通常,在给定的静水压力差下与超滤半透膜相比,微孔半透膜将更快地使液体通过该膜。液体通量也与表面积成比例。当正确设计区室化装置时,应当对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流体通量特征进行评价。例如,当基础培养基的高度超过半透膜2.0英寸时,我们已经确定表面积为3cm2的来自AKZO Noble的10,000MWCO再生纤维素膜在5天内几乎不会使液体通过。另一方面,当基础培养基的初始高度超过半透膜2.0英寸时,我们还已经确定表面积为3cm2的来自Nucleopore的0.4微米的微孔膜在5天内使液体高度下降了1.75英寸。
基础培养基的高度可以通过基础培养基室的几何形状进行控制。对于给定体积的培养基,简单构建基础培养基室以增加长度将降低培养基的高度。因而,静水压力差可以由基础培养基室的几何形状而降低。
当细胞培养基的蛋白质浓度相对于基础培养基而增大时液体也会运动穿过半透膜,就像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以高密度存在时的情况一样。细胞培养基的高摩尔渗透压浓度将拖曳液体由基础培养基穿过半透膜。这对于利用渗析膜区室化的市售装置来说是很平常的。可以调整方案以使任何对培养基有害的影响最小化。例如,在血清存在于细胞培养基中,而不是存在于基础培养基中的应用中,CELLineTM产品文献建议使血清的浓度比在传统装置中使用时增大约5%。在该方式中,液体穿过渗析膜传输而导致的血清的稀释将不会使浓度低于当细胞由深低温保藏增大规模时经历的浓度。
优选以最有效使用半透膜的方式构建基础培养间区室。这可以通过配置基础培养基室使其在区室化装置旋转时转动来实现。这样做能够使半透膜的全部表面积变得湿润,并能够增大基础培养基与细胞培养基之间的物质传递。在共培养的情况中,其中细胞附着于半透膜上,这样做能够增大细胞存在的表面积并允许所附着的细胞以与传统滚瓶相似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许多设计方法可以保证基础培养基室在区室化装置旋转时旋转,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基础培养基室可以向装置外壳相同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旋转。例如,将基础培养基室与装置外壳物理连接可以使其按相同方向旋转。应当选择并配置物理连接点,以避免干扰液体从细胞培养室中抽出。允许基础培养基室向装置外壳相反方向旋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在该情况中,圆筒形基础培养基室和装置外壳是优选的。无论基础培养基室是否与装置外壳物理连接,反向旋转可以仅通过基础培养基室与装置外壳之间的摩擦力而实现。改变基础培养基室与装置外壳之间接触点的表面抛光可以改变摩擦力。基础培养基室与装置外壳之间的齿轮界面是实现反向旋转的另一种方式。应当注意的是该界面不会妨碍细胞培养基围绕细胞培养室的长度自由移动。如果需要与瓶壳物理连接的基础培养基室反向旋转,则任何允许基础培养基室朝装置外壳的相反方向旋转的联接都是足够的。例如,无摩擦旋转接头就是一种选择。
用于基础培养基室的另一种设计考虑涉及其与细胞培养基室中的细胞培养基的物理接触。物理接触会造成细胞培养基中的扰动,并影响贴壁细胞沉积在装置外壳上的方式,并在悬浮细胞培养应用中会导致细胞切变。可选的几何形状的例子、和每个使接种体和细胞培养基接触的例子如图3A、图3B和图3C中所示。在图3A中,基础培养基室15A沿整个细胞培养室20A延伸。在图3B中,基础培养基室15B沿整个细胞培养室20B延伸,但设计其轮廓使得基础培养基室15B在除存在半透膜25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避免与细胞培养基35接触。在图3C中,基础培养基室15C沿整个细胞培养室20C延伸,并且与图3A的构造相比,其在装置外壳40下部的上方抬高了更大的距离。
接种体以不同的方式与每一种构造的基础培养基室接触。在图3A中,与细胞培养基35的接触沿基础培养基室15A的长度进行。在图3B中,与细胞培养基35的接触沿基础培养基室15B的小部分长度进行,该部分长度优选主要由半透膜25构成。在图3C中,未与细胞培养基35接触,原因是基础培养基室15C当瓶外壳滚动时保持抬高。当使用图3C的构造时,在细胞由细胞培养基35结种后,有两种选择使细胞培养基通过半透膜25与基础培养基联系。第一种选择是通过增大细胞培养基室20C中细胞培养基35的体积直至其与半透膜25接触。第二种选择是在接种后降低基础培养基室15C,如图3D中所示,以使半透膜25与细胞培养基35接触。该第二种选择与第一种选择相比允许更小体积的细胞培养基存在于细胞培养基室20C中。图3D显示了调换位置以使小体积的细胞培养基35存在于细胞培养基室20C中并与半透膜25接触的基础培养基室15C。
将基础培养基室15C移动至较低的位置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实现,正如细胞培养装置设计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可以使用各种机制。一种技术是利用基础培养基的重量驱动基础培养基室至较低的位置,如图4A~图4D中所示。当向基础培养基室中添加培养基时上述技术使得基础培养基室自动地移动至给料位置。图4A和图4D显示了由区室化装置300后部观察的透视图,该装置据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配置方式。图4B显示了图4A的区室化装置300的后视图。图4C显示了图4D的区室化装置300的后视图。将基础培养基室15C固定在无摩擦的狭缝311中。无摩擦的狭缝311与和定位环305配套的连杆310结合。最佳如图4B所示,基础培养基室15C被抬高以使其不会干扰接种体或细胞培养基。定位环305与装置外壳40作无摩擦接触。平衡配重320与定位环305连接,连杆310直接安装在定位环305上与平衡配重320相反的位置上。平衡配重320比基础培养基室15C重。因而平衡配重320强迫定位环305旋转直至平衡配重320处于最低点,迫使连杆310和基础培养基室15C正好位于其上方。重力使得基础培养基室15C落至狭缝311所允许的最低点。可以改变狭缝311的尺寸以将基础培养基室15C放置在相对于装置外壳40的任何所需的高度。当细胞需要给料时,向基础培养基室15C添加基础培养基可以自动地使基础培养基室15C与细胞培养基接触。当基础培养基室15C的重量超过平衡配重320的重量时,由于所添加的基础培养基的重量,使基础培养基室15C离开中心的任何运动都将利用重力使其被放置在较低的位置。该运动可以用移液管使基础培养基室15C稍微移动、仅来自通过将区室化装置300由层流罩传送至培养箱的简单动作、或是来自装置外壳40上的辊筒机构的作用而产生。一旦基础培养基室15C离开中心,则形成杠杆臂并且其重量克服了平衡配重320,无摩擦定位环305旋转直至基础培养基室15C变得位于可能的最低点。基脚315与装置外壳40接触。通过在基脚315与装置外壳40之间产生适宜量的摩擦,基础培养基室15C可以朝装置外壳40的相反方向滚动。
构建基础培养基室以使基础培养基存在于基础培养基室中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实现。如果基础培养基的高度低于基础培养基室入口的高度,则培养基室入口仅仅是开口。然而,如果需要基础培养基的高度超过基础培养基室入口的高度,则需要密封以防止基础培养基涌入细胞培养室中。图5A和图5B显示了怎样形成能够用于将基础培养基保留在基础培养基室中的基础培养基入口盖的一个例子。当需要保持诸如烧瓶或滚瓶等传统装置的简易性时对于液体处理能够使用移液管是有利的。图5A和图5B中所示的构造适于使移液管进入。在图5A中,基础培养基室入口盖80由移液管65驱动张开,螺旋弹簧85由其原始位置被推动,基础培养基30被导入基础培养基室15D中。当将移液管65移开时,螺旋弹簧85推动基础培养基移液管入口盖80回到密封位置。这使得基础培养基室中完全充满培养基,并当区室化装置10A如图5B中所示侧放时能够保留培养基30。
当基础培养基室配置有基础培养基入口盖时,在运输过程中或使用时压力会在基础培养基室中累积。运输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和高度的变化气体在地面或空运时通常会发生膨胀。使用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培养基会排出气体,增大的气体体积使基础培养基室中压力增大。如果加入基础培养基室中的半透膜的类型不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则压力的增加将会损坏基础培养基室的完整性。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当压力增大时有许多方式可以对基础培养基室进行排气。例如,可以在基础培养基室中装入伞状止回阀或提升阀。
当使用移液管从基础培养基室移走培养基时,使区室化装置位于更接近水平而不是垂直的角度将更便于在流动罩中进行处理。当区室化装置定位在更接近水平而不是垂直的角度时,接近基础培养基室低点的一种方法是在基础培养基室中形成导管。图6显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移液管65嵌入移液管接口66中,从而形成了从基础培养基室15E的低部至移液管65的流体流动通路。移液管接口66应当如此构建以使其与移液管65形成密封,但优选易于松开移液管65以使移液管65不会与其真空泵脱离。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的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460,850和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60/517,288是提供关于该特征的指导的信息来源。
半透膜应当以液密方式固定在基础培养基室上。图7A和图7B显示了当半透膜25A被挤出时将半透膜25A安装在基础培养基室15F上的一种构造。图7B是图7A的细节A的放大图。密封垫90与基础培养基室15F的外壳匹配,半透膜25A放置在密封垫90上,并以液密的方式通过保持线100固定在密封垫90上。图7C显示了通过粘合剂110固定在基础培养基室15G上的片状半透膜25B。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以由很多方法使半透膜固定在基础培养基室上,所述方法包括机械挤压、粘合剂、封装化合物和声波焊接等。
从细胞培养室收集液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图8A显示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其中将移液管65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以使其顶端与在装置外壳40A的长度上延伸的凹槽67接触。凹槽67提供了用于收入细胞培养基、和放入移液管65的顶端的部位。轮缘69确保瓶子能够平滑滚动。图8B显示了收集细胞培养基35的另一种方法。区室化装置10B垂直取向。移液管65的顶端放入穿过基础培养基室15H并进入细胞培养室20D中的导管120中。导管120以液密的方式通过基础培养基室15H以防止损失基础培养基30。基础培养基室15H位于距装置外壳壁41预定距离的位置从而能够在导管120的远端收集细胞培养基35。在该方式中,施加于移液管65的真空将细胞培养基35经导管120抽出而进入移液管65。导管120的顶端应当对移液管65密封,但不会施加更多的力使得当试图拔出移液管65时移液管65会卡在导管120中。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460,850和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60/517,288是提供关于该特征的指导的信息来源。
在区室化装置不是封闭系统的情况中,进入基础培养基室和/或细胞培养室的入口可以用具有与传统滚瓶的盖子相同功能的盖子盖住。在处于松开位置时,允许进行气体交换并防止污染。在处于封闭位置时,能够捕获气体,例如在有5%CO2的环境存在于细胞培养室中的情况,不过区室化的装置是在温暖的室内运行。如果将区室化装置构建为封闭系统,可以周期性地喷射气体以控制氧气和pH,或至少一部分装置外壳是透气性的从而进行足够的气体交换而维持培养。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961,814对于透气性装置外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对于附着细胞培养,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方法增大区室化的装置内用于细胞附着的表面积。指导来源包括美国专利3,941,661、4,317,886、4,824,787、4,829,004、4,912,058或6,130,080中所描述的内容。
在需要额外混合细胞培养基的情况中,例如当细胞培养基的体积非常小时,半透膜的位置远离细胞培养基部分,和/或由于任何其他原因,其也能够实现。图9A显示了当区室化瓶子滚动时以上下运动来摇动区室化瓶子的配置。图9B和图9C显示了图9A在不同时间点的截面图。偏心轮140安置在装置外壳40B的一端的附近。正如图9B和图9C中所示,当区室化的瓶子10C旋转时,偏心轮140升高并降低装置外壳40B的一端。在该方式中,细胞培养基35反复地来回摇动,从而打破可能形成的任何浓度梯度。如果需要,可以将第二偏心轮安装在装置外壳的相反末端以提供更有力的摇动作用。可以利用除偏心圆之外的其他形状,例如在点位上产生的简单凸出部。在凸出部经过滚瓶架的辊时装置外壳将被抬高。在瓶每一端的多于一个凸出部、和/或多个凸出部,可以用来使得摇动作用更加剧烈。
也可以使用区室化装置来提供用于渗析实验室样品的更有效的装置。图10显示了被配置以实现该目的区室化装置10D的一种实施方式。渗析液区室415通过以前描述的用于形成基础培养基室的任何一种方式形成。样品区室420通过以前描述的用于形成细胞培养室的任何一种方式形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透膜25C的MWCO将小于100,000道尔顿,通常为3,000道尔顿~30,000道尔顿,渗析液区室415具有正如前述用于基础培养基入口盖那样配置的渗析液区室入口盖480,区室化装置10D将配置成在滚瓶架中滚动,盖450可以存在以防止样品435的意外溅出或污染。在使用时,渗析液430放在渗析液区室415中,样品435放在样品区室420中。区室化装置10D以任何所需速度在滚瓶架中滚动。使用在图9A~图9C中预先描述过的技术可以实现额外的混合。渗析液可以周期性地移走和替换。相比于用于渗析实验室样品的其他方法和装置,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很多,在回顾美国专利5,324,428、美国专利5,783,075和美国专利5,503,741的现有技术后可以对此有最好的理解。较大的样品体积可以用膜表面积与样品体积的高比例来处理,不需要搅棒,不需要在渗析液容器中将装置适当定向,不需要针头,液体易于以标准实验室工具如移液管和抽吸器进行处理,当从渗析液容器中移走渗析膜时可以避免因液体从渗析膜上滴落而导致的杂乱,易于保持样品的无菌性,甚至易于保持渗析液的无菌性。
可以将区室化装置配置成使其在未滚动时发挥作用。例如,当需要减少细胞切变时,或当无法得到滚动设备时不滚动是有利的。图11A显示了以不需要滚动的方式配置的区室化装置10E的截面图。透气性底部150允许通过区室化装置10E的底部进行气体交换。透气性材料可以是细胞培养装置设计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材料。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961,814是能够提供指导的许多信息来源之一。基础培养基室15I位于距透气性底部150预定距离的位置。细胞培养室20E包含细胞培养基35,基础培养基室15I包含基础培养基30。图11B显示了区室化装置10E如何在滚动位置起作用。如前所述,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区室。
当处于非滚动位置起作用时,细胞存在于透气性底部150的附近。细胞培养基35与基础培养基30通过半透膜25D进行联系。控制细胞培养基35的体积可以利用基础培养基室15I与透气性底部150的距离和与装置外壳40的距离而实现。当该距离变小时,对于任何给定高度的细胞培养基,体积减小从而浓度增大。在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961,814中描述了通过将培养基放在超过传统常识的高度以获得优点的能力。
该配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平衡穿过半透膜的静水压力的能力。很容易构建基础培养基的体积与细胞培养基的体积具有高比例的构造,但基础培养基与细胞培养基之间仍存在微小的高度差。因而,浓度优势和给料频率优势仍然存在,而穿过半透膜的静水压力驱动力减小。如图11A中所示,细胞培养基35的高度与基础培养基30的高度相等,平衡了穿过半透膜25D的静水压力。通过计算多种可能的几何关系中的一种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体积差。例如,如果区室化装置是圆筒形的,基础培养基体积将为1100ml而细胞培养基体积将为295ml,基础培养基室15I距装置外壳40C的每一边为10mm,距透气性底部150为10mm,细胞培养基放置在15mm的高度,装置外壳的直径为11cm。因而,基础培养基与细胞培养基的比率约为3.7,表明细胞和细胞分泌蛋白增加,根据给料计划可能增加了大约3.7倍。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在此引入的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10/961,814给出了关于培养基高度和对细胞生长与分泌产物的影响的指导。
图11C、图11D和图11E显示了怎样改变半透膜的面积与基本培养基体积的比率以改变物质传递或静水压力驱动的流体通量。在图11C中,基础培养基室15J的底部由半透膜25E构成,使基础培养基30在基础培养基30的较低部位进行物质传递。在图11D中,基础培养基室15K的底部和侧边由半透膜25F构成,使基础培养基30在其底部和侧边进行物质传递,因而增大了可以用于物质传递的表面积。在图11E中,培养基室15L的侧边由半透膜25G构成,使基本培养基30在其侧边进行物质传递。
根据用于半透膜的材料类型和是否滚动区室化装置,可能需要半透膜外部周围的结构支撑物。例如,如果半透膜膨胀并牢固地压在装置外壳上,则细胞培养基会被物理地堵塞或阻碍其移动到半透膜的周边附近。阻止半透膜与装置外壳进行有害的物理接触可以通过包括使用稀松组织网的任何方式实现。如果半透膜外部周围提供结构支撑物,则网或其它的物理结构应当允许在使细胞培养基在半透膜表面周围运动的同时使尽可能多的细胞培养基与半透膜进行接触。在使用结构支撑物之前,应当进行物质传递评价,以确定相对于没有支撑物来说任何给定的支撑物构造的效果。葡萄糖由基础培养基室至细胞培养室的传送速率是测定结构支撑物对物质传递的作用的一种方式。在诸如再生纤维素等亲水膜的情况中,传递不需要结构支撑物就能够充分地进行。
图12A、图12B、图12C和图12D显示了配置成像滚瓶一样滚动的能够由一个区室向另一个区室物理传输流体的区室化装置的图。区室化装置200包含其底部由半透膜230构成的悬挂室210。环绕室220以装置外壳235为界。悬挂室210以当装置外壳绕其旋转时保持在原位的方式与装置外壳235相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许多任何机械安装方法都可以应用,包括使用轴承、无摩擦的单点连接装置、旋转滑动接头等。当将盖移去时,入口225允许移液管接近每一个区室。在操作时,当区室化装置200滚动时收集器240从环绕室220收集液体并将其传送至悬挂室210。从图12A的截面A-A的透视面观看的图12B、图12C和图12D显示了对于在环绕室220和悬挂室210之间进行的液体传递各事件的出现顺序。在图12B中,培养基250存在于环绕室220和悬挂室210中。收集器240浸没在存在于环绕室220中的培养基250中。在图12C中,区室化装置200如旋转箭头260所示按反时针方向旋转。收集器240从培养基250中升起并装满了培养基250。在图12D中,区室化装置200如旋转箭头260所示进一步按反时针方向旋转。收集器240位于悬挂室210的上方并以使得培养基250通过重力排出的方式定向。培养基250脱离收集器240并进入悬挂室210。培养基250也穿过半透膜230,并进入环绕室220。通过平衡由收集器传输至悬挂室的培养基的体积和通过半透膜离开悬挂室的培养基的量,在培养基不断地从一个区室移至另一个区室的同时在每一个区室中保持恒定的培养基体积。改变所用的收集器的数目、收集器的液体容量、旋转速率、半透膜的渗透性、和半透膜的表面积都可以达成上述平衡。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装置外壳235是圆筒形的以使旋转时产生平稳运动并且是透明的以便监测流体的流动。
该配置有助于进行各种应用。主要的贡献是能够连续地从一个区室向另一个区室移动液体而不需要泵。例如,如果将要转导造血细胞,则连续移动载体使其通过造血细胞,这样能够产生比简单布朗运动更高的接触频率。造血细胞可以放置在悬挂室中,可以选择半透膜的特性以将所述细胞保持在悬挂室中,但允许培养基和载体通过。当利用收集器将载体引入悬挂室中时,在重力作用下载体移向环绕室,与造血细胞接触。没有转导造血细胞并转到环绕室的载体随后通过收集器又回到悬挂室中,并具有另一机会来转导细胞。在该情况中,存在于悬挂室中的培养基不能被完全排尽是重要的,因为这会造成细胞死亡。
可以利用该配置的其他例子包括需要以细胞分泌产物、或任何外部因素灌注每一个区室、或用于共培养。在该情况中,细胞可以位于悬挂室和环绕室中。环绕细胞的流体连续地从环绕室移至悬挂室,并重新回来。
在使用传统培养装置的许多应用中,它们被放置在摇动板上。当将区室化装置以当装置外壳绕悬挂室旋转时保持在原位的悬挂室构成时,可以产生类似摇动板的作用。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显示了该区室化装置的截面图。图13A~图13D描述了当区室化装置旋转时悬挂室和细胞培养基经历的运动。优选构建区室化装置使其在标准滚瓶架上滚动。区室化装置10F与悬挂室210A结合。图13A显示了静止的悬挂室210A。当装置外壳235A如旋转方向箭头236所示绕悬挂室210A旋转时,如图13B中所示,装置外壳凸出部275与悬挂室凸出部280接触并驱动悬挂室离开其静止位置。该接触迫使悬挂室210A绕其与装置外壳235A接触的枢轴点旋转,直至装置外壳凸出部275不再与悬挂室凸出部280接触为止,在该点悬挂室210A往回摆动通过其初始位置,如图13C中所示。由于重力对悬挂室210A施加力,正如图13D中所示悬挂室变为静止。对细胞培养基35的搅动量可以根据旋转速率、装置外壳凸出部与悬挂室凸出部之间的接触时间和装置外壳凸出部的数量而变化。
在细胞的培养需要透气膜的情况中,如图13A~图13D中所示的配置有助于周期性地混合细胞。在该情况中,对半透膜230A的材料的选择是基于对存在于其上的细胞提供气体传输的能力。美国专利5,693,537是对于透气膜材料的选择提供指导的许多信息来源中的一个。共同待审的美国专利10/961,814描述了怎样构建用于培养细胞的透气性装置,并提供了能够应用于悬挂室210A的设计以使培养性能最优化的具体设计属性的指导。
实施例
实施例1
用贴壁细胞对区室化装置的细胞密度增加和血清使用减少进行评价
如图14中所示构建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通过改进Corning850cm2的滚瓶得到装置外壳。除去瓶的底部以形成装置外壳540。如图所示基础培养基室515位于装置外壳540的远端。装置底部541以液密方式安装,由此完成组装工序并形成液密细胞培养室520。半透膜525由长为1.0英寸直径为4.4英寸的14,000MWCO纤维素膜构成,形成表面积为89cm2的半透膜。由每英寸16股的直径为0.020英寸的聚丙烯股线构成的网530限制半透膜525的膨胀。可用于细胞附着的装置外壳540的内表面积是存在于基础培养基室515与入口535之间的表面,约为490cm2
在相对于传统滚瓶的六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中评价粘着CHO细胞系CHO-ACE005的生长。对在高密度下支撑细胞生长和减少血清使用的能力进行评估。为评估区室化装置中在高密度下细胞的生长,将培养基的体积与生长表面积的比率减小至适当低于传统的Corning490cm2的滚瓶对照的比率。传统的Corning490cm2的滚瓶对照包含115ml培养基,而每一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在细胞培养室520中仅包含30ml。额外的85ml培养基供给物由基础培养基室515提供。因而,所有的试验装置均具有总共115ml培养基,但相对于传统瓶中的115ml,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中仅有30ml与细胞直接接触。
如果区室化装置能够减少血清的使用则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好处。为评价该潜在的好处,全部六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在细胞培养室520中都具有10%的血清。三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在基础培养基室515中具有10%的血清,三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在基础培养基中没有血清。
将DMEM培养基用于所述补充有血清的全部装置。所有的装置在37℃、95%相对湿度(RH)和5%CO2下以1RPM(转/分钟)旋转。
将贴壁细胞以PBS冲洗,并用两轮胰蛋白酶处理(0.25%胰岛素,1mMEDTA·4Na)收集。使用锥虫蓝使细胞染色以确定生存能力并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细胞密度,在表E1中定义为“细胞/ml”,由每ml细胞培养基计算。因而,将从每一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回收的细胞总量除以30ml,而将从每一个滚瓶对照回收的细胞总量除以115ml。将所有值取平均并将结果总结于表E1中。
表E1
  装置   所用血清   生存能力   回收的能生存的细胞   细胞/ml
  滚瓶对照   34.5ml   95%   59.78×106   0.52×106
  有血清的区室化装置   25.5ml   90%   58.45×106   1.95×106
  在基本培养基室中无血清的区室化装置 3ml 90% 60.35×106 2.01×106
表E1清楚地显示了区室化装置能够使细胞培养更为有效的能力。尽管血清的使用减小了10倍以上,但所培养的能生存的细胞的数量并未受到妨碍。此外,培养基中细胞浓度增加了近4倍。
实施例2
用悬浮细胞对区室化装置的抗体密度增加和血清使用减少进行评价
如前述实施例1中所述构建4个γ-辐射过的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并如图14中所示。进行试验以评价相对于传统滚瓶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增大所分泌抗体密度、增加所分泌抗体的量和减少血清的能力。
将分泌IgG单克隆抗体的22×106个鼠杂交瘤细胞悬浮在25ml培养基中并接种至每一个细胞培养室520中,将75ml培养基放入每一个基础培养基室515中。将分泌IgG单克隆抗体的22×106个鼠杂交瘤细胞悬浮在100ml培养基中并接种至传统的Corning490cm2的滚瓶对照中。每天监测葡萄糖的消耗量。对于传统的Corning490cm2的滚瓶对照和两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中的所有培养基来说,FBS血清浓度都为10%。然而,两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在细胞培养室520中包含10%浓度的FBS血清,而在基础培养基室515中没有FBS血清。所有装置在37℃、95%RH和5%CO2的环境条件下以1RPM旋转。每5天从每一个细胞培养室520和滚瓶对照中收集样品。进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确定抗体产量。结果如表E2.1和E2.2所示。
表E2.1与滚瓶对照比较的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中单克隆抗体的浓度
  装置(n=2)   FBS血清浓度                 IgG浓度(μg/mL,平均+/-标准偏差)
  第5天   第10天   第15天   第20天
区室化装置   在2个区室中均为10% 202+/-23 320+/-42 1695+/-192 1301+/-464
区室化装置   在基础培养基室中为10%在细胞培养室中为0% 197+/-87 282+/-4 1593+/-533 1187+/-578
  滚瓶对照   10%   35+/-6   36+/-5   71+/-2   71+/-2
表E2.1证明,相对于传统滚瓶对照来说,每一个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产生至少增大16倍的IgG单克隆抗体浓度。
表E2.2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装置(n=2)   所产生的总IgGμg/ml   所添加的FBSml   所添加的培养基ml   所消耗的葡萄糖每mg IgG
(平均+/-标准偏差) (平均+/-标准偏差) (平均+/-标准偏差)   (平均+/-标准偏差)
  区室化装置   51,933+/-641   6+/-1   806+/-50   0.0282+/-0.0015
  区室化装置   58,565+/-8,202   82+/-6   731+/-45   0.0272+/-0.0032
  传统装置   34,098+/-268   78+/-1   703+/-1   0.0387+/-0.0019
表E2.2证明,在区室化装置试验器具500(n=4)中产生的抗体的总量与传统滚瓶对照(n=2,根据不成对t试验分析p<0.001)相比至少增大了52%。同样重要的是,所使用的减少了13倍的FBS血清对所生成的IgG总量没有影响(p<0.05)。此外,每mg所生成的抗体所用的葡萄糖的量至少减少了28%,表明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培养基。总的来说,区室化装置增加产量、浓缩产品的能力导致下游处理时充分减小了成本。此外,减少使用昂贵的血清能够降低培养过程的成本。因而,区室化装置远比传统的滚瓶更加优异。
实施例3
用悬浮细胞来对区室化装置的细胞密度增大进行评价
除了没有网530之外,如图14中所示构造区室化试验装置。半透膜525未被限制,并在操作时由膨胀而扩张与装置外壳540接触。装置外壳540在基础培养基室515与入口535之间扩张约7英寸,形成适于细胞培养的约为600cm2的装置外壳表面积。
将两个区室化试验装置和T-175对照烧瓶基于细胞密度进行比较。培养基由补充有10%Hyclone胎牛血清和1%Gibco青霉素链霉素的Hyclone培养基(编号#SH30382.02)构成。培养条件是37℃、95%RH和5%CO2。所有的装置都以1RPM旋转。每一个细胞培养室520在25ml培养基中接种有25×106个鼠杂交瘤细胞。每一个基础培养基室515接收170ml培养基。T-175对照烧瓶在25ml相同培养基中接种有25×106/ml个鼠杂交瘤细胞。
所有的试验装置根据需要喂养以维持细胞活力。表E3显示了最大成活细胞密度,和在每个装置中得到的最大成活细胞。
表E3
  试验装置   最大细胞密度(×106/ml)  最大总细胞数(×106)
  第一区室化试验装置   22   548
  第二区室化试验装置   21   520
  T-175烧瓶   3.6   90
相对于常用组织培养瓶,区室化装置的增大细胞密度的能力得到了证明。细胞密度至少增加约600%。
实施例4
用悬浮细胞对非滚动区室化装置的细胞和细胞分泌蛋白密度的增加进行
评价
进行试验以评价区室化装置在非滚动状态发挥作用的能力。形成三个非滚动区室化装置的配置,每一个都具有不同的半透膜表面积。相对于传统的T-175烧瓶,对这些配置进行评价。在应用鼠杂交瘤以获得单克隆抗体时,进行关于细胞密度的比较。
以与图11E和图11D中所述的相似的方式构造两种类型的区室化试验装置,并进一步分别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进行限定。所述区室化实验室装置以下分别称为试验装置600A和试验装置600B。试验装置600A和试验装置600B与细胞培养基接触的半透膜的表面积不同。对于每一个试验装置,通过改进Corning850cm2滚瓶来形成装置外壳。将瓶的底部除去以形成装置外壳640。基础培养基室615位于所示位置。由0.004英寸厚的98cm2二甲基硅酮构成的透气性装置底部650以液密方式安装在装置外壳640上,由此形成液密细胞培养室620。每一个装置中的半透膜625由14,000MWCO纤维素膜构成。如图15A所示,试验装置600A具有包含圆筒形基础培养基室615的周边的半透膜625,半透膜625从基础培养基室615的底部延伸1.0英寸的高度。如图15B所示,试验装置15B具有包含圆筒形基础培养基室615的周边,并包含基础培养基室615的底部的半透膜625,半透膜625从基础培养基室615的底部延伸1.0英寸的高度。表4E总结了两种类型的区室化试验装置和对照T-175烧瓶。
在Hyclone培养基中培养鼠杂交瘤细胞。使用标准血细胞计数器和锥虫蓝排除法监测细胞数目和生存能力。每个区室化装置在“0天”时以鼠杂交瘤细胞进行接种。结果如表E4.1所示。
表E4.1
试验装置  与细胞培养基接触的半透膜表面积(cm2) 0天接种密度(×106)   最大成活细胞密度(×106)
  15A   81   3.74   9.12
  15B   152   3.74   14.28
  T-175标准对照   未知(NA)   1.0   3.92
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了非转动区室化装置与传统培养装置如组织培养瓶相比能够以更高的密度培养细胞的能力。重要地是,增大半透膜的表面积能够产生额外的培养容量而不会增大装置的占地面积。这使得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很多改进而不会脱离其精神。因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可以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方案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解释。各公报、专利、专利申请和此处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在此通过参考引入。

Claims (1)

1.一种区室化装置,该区室化装置包括:
(a)装置外壳,
(b)包含半透膜的基础培养基室,
(c)细胞培养室,
(d)基础培养基室入口,
(e)细胞培养室入口,
(f)所述基础培养基室的长度小于所述细胞培养室的长度。
CN200480033137.1A 2003-11-10 2004-11-10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8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1967603P 2003-11-10 2003-11-10
US60/519,676 2003-11-10
PCT/US2004/037388 WO2005047453A1 (en) 2003-11-10 2004-11-10 Compartmentalized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cell processing, and sample dialysi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858A true CN1878858A (zh) 2006-12-13
CN1878858B CN1878858B (zh) 2012-10-03

Family

ID=34590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31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8858B (zh) 2003-11-10 2004-11-10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99560B2 (zh)
EP (2) EP1692257B1 (zh)
JP (2) JP2007510433A (zh)
CN (1) CN1878858B (zh)
AU (1) AU2010201869B2 (zh)
CA (1) CA2543770C (zh)
WO (1) WO200504745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470A (zh) * 2011-08-13 2012-01-04 王敬华 一种多通道自动化细菌快速接种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29139A (zh) * 2012-12-11 2016-01-06 颇尔科技英国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
CN105658783A (zh) * 2013-10-16 2016-06-08 麦迪康公司 用于连续地培养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70928A (zh) * 2007-04-27 2016-06-15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细胞培养装置、细胞培养体系及细胞培养方法
CN112063502A (zh) * 2020-09-14 2020-12-11 于爱玲 一种基于血液透析器的生物培养装置
CN113717853A (zh) * 2020-05-26 2021-11-30 赛宇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9560B2 (en) * 2003-11-10 2010-09-21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mpartmentalized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cell processing, and sample dialysis
US8257964B2 (en) 2006-01-04 2012-09-04 Cell ASIC Microwell cell-cultur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9260688B2 (en) 2005-07-07 2016-02-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ll culture array
US9354156B2 (en) 2007-02-08 2016-05-31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Microfluidic particle analysi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9637715B2 (en) 2005-07-07 2017-05-02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Cell culture and invasion assay method and system
US9388374B2 (en) 2005-07-07 2016-07-12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Microfluidic cell culture systems
US9376658B2 (en) 2008-01-03 2016-06-28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Cell culture array system for automated assay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7745209B2 (en) * 2005-07-26 2010-06-29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layered cell culture apparatus
US9512392B2 (en) * 2006-06-08 2016-12-06 Zhejiang Jinyishengshi Bio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to increase dissolved oxygen in a culture vessel
US7745210B2 (en) * 2006-06-30 2010-06-29 Corning Incorporated Fluid flow diverter for cell culture vessel
US7897379B2 (en) * 2007-02-26 2011-03-01 Corning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ubble formation in cell culture
US20080277486A1 (en) * 2007-05-09 2008-11-1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20090065596A1 (en) * 2007-05-09 2009-03-1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building space comfort using wireless devices
US9309491B2 (en) * 2007-05-29 2016-04-12 Corning Incorporated Cell culture apparatus for co-culture of cells
US20090045939A1 (en) * 2007-07-31 2009-02-1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Locating devices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00187832A1 (en) * 2007-07-31 2010-07-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Devices for receiving and using energy from a building environment
US8778669B2 (en) 2009-07-22 2014-07-15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layer tissue culture vessel
US9353342B2 (en) 2010-01-21 2016-05-31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Cell culture and gradient migration assay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110207167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Kaufman Harvey L Method of isolating a cell from urine
US8501468B2 (en) * 2010-03-01 2013-08-06 Wheaton Industries, Inc. Culturing cells in a compartmentalized roller bottle
JP2012090584A (ja) * 2010-10-27 2012-05-17 Inoac Gijutsu Kenkyusho:Kk 反重力培養方法及び反重力培養装置
JP6083027B2 (ja) * 2011-03-29 2017-02-22 ジクセル インク.Zyxell Inc. 多機能バイオリアクターシステム並びに細胞を選別および培養する方法
US10526572B2 (en) 2011-04-01 2020-01-07 EMD Millipore Corporaticn Cell culture and invasion assay method and system
US9075039B2 (en) 2011-11-08 2015-07-07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ontainer and cap for a biological specimen
US9381524B2 (en) 2011-11-08 2016-07-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sample preparation
SG10201604400RA (en) 2011-12-03 2016-07-28 Emd Millipore Corp Micro-incubation systems for microfluidic cell culture and methods
US9005550B2 (en) 2012-10-29 2015-04-14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layered cell culture vessel with manifold grips
US9403629B2 (en) 2013-03-13 2016-08-02 Abbott Laboratories Keyed caps for containers and devices and systems related thereto
EP3483276B1 (en) * 2013-09-23 2021-03-31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Improved methods of genetically modifying animal cells
USD886609S1 (en) 2013-12-20 2020-06-09 Abbott Laboratories Bottle cap
USD881709S1 (en) 2013-12-20 2020-04-21 Abbott Laboratories Bottle with cap
USD881708S1 (en) 2013-12-20 2020-04-21 Abbott Laboratories Bottle with cap
USD869276S1 (en) 2013-12-20 2019-12-10 Abbott Laboratories Bottle cap
US10684030B2 (en) 2015-03-05 2020-06-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actuator service
US9953474B2 (en) 2016-09-02 2018-04-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ulti-level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ccessing a panel
SG11201907577TA (en) * 2017-03-30 2019-09-27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and method for culturing cells
CN111630150A (zh) * 2018-01-24 2020-09-04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细胞培养装置和使用其的细胞培养方法
WO2020041422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Lifecycle Biotechnologies, Lp Oscillating bioreactor system
US10832509B1 (en) 2019-05-24 2020-11-10 Ademc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 doorbell device initiating a state change of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or a control panel responsive to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US10789800B1 (en) 2019-05-24 2020-09-29 Ademc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orizing transmission of commands and signals to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or a control panel device
WO2023023854A1 (en) * 2021-08-23 2023-03-02 Summit View Development Corp.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gas mass trans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9176A (en) * 1966-06-24 1969-08-05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ampling a dialyzable component of blood
US3941661A (en) 1974-01-16 1976-03-02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Roller culture bottle insert
US4296205A (en) * 1980-02-22 1981-10-20 Verma Dharmvir S Cell culture and continuous dialysis flask and method
US4317886A (en) 1980-08-11 1982-03-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ultiple interior surface roller bottle
US4748124A (en) 1984-10-30 1988-05-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mpartmentalized cell-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
US4829004A (en) 1987-11-24 1989-05-09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ller bottle system
US4824787A (en) 1987-12-09 1989-04-25 In Vitro Scientific Products, Inc. Roller bottle for tissue culture growth
US4912058A (en) 1989-04-27 1990-03-27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Roller bottle
FR2666094A1 (fr) * 1990-08-22 1992-02-28 Cyclopore Sa Bouteille de culture en masse de cellules et procede pour son assemblage.
JPH04126070A (ja) * 1990-09-18 1992-04-27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細胞培養装置
GB9112836D0 (en) * 1991-06-14 1991-07-31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JPH05336961A (ja) * 1992-06-08 1993-12-21 Tabai Espec Corp 株化した哺乳動物細胞による物質の生産方法
DE4229325C2 (de) 1992-09-02 1995-12-21 Heraeus Instr Gmbh Kulturgefäß für Zellkulturen
DE4229334C2 (de) * 1992-09-02 1995-12-21 Heraeus Instr Gmbh Rollflaschenähnliches Kulturgefäß für Zellkulturen
US5324428A (en) 1993-07-19 1994-06-28 Spectrum Medical Industries, Inc. Disposable dialysis apparatus
US5686301A (en) 1993-09-02 1997-11-11 Heraeus Instruments Gmbh Culture vessel for cell cultures
EP0720508B1 (en) 1993-09-22 2000-04-05 Pierce Chemical Company Device for dialyzing samples
US5534423A (en) 1993-10-08 1996-07-09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thods of increasing rates of infection by directing motion of vectors
WO1996000780A1 (en) * 1994-06-28 1996-01-11 John Wilson Compartmentalized tissue culture flask
US5693537A (en) * 1994-06-28 1997-12-02 Wilson; John R. Compartmentalized tissue culture flask
US5527705A (en) 1994-09-12 1996-06-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Roller bottle for trans-membrane co-culture of cells and method for its use
DE19504958C1 (de) 1995-02-15 1995-11-02 Heraeus Instr Gmbh Verfahren für die Kultivierung von Zellen auf einem Träger,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nd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US6130080A (en) 1995-08-31 2000-10-10 Ashby Scientific, Inc. Roller bottle having pitted or cratered inner surface for cell growth
US5866419A (en) 1996-09-16 1999-02-02 Meder; Martin G. Roller bottle
DE19719751A1 (de) 1997-05-10 1998-11-12 Augustinus Dr Med Bader Vorrichtung zum Züchten und/oder Behandeln von Zellen
US5783075A (en) 1997-06-23 1998-07-21 Spectrum Medical Laboratories, Inc. Disposable dialyzer apparatus
GB9803362D0 (en) * 1998-02-17 1998-04-15 Cellon Sa A cell culture vessel
DE19915611A1 (de) * 1999-04-07 2000-11-16 Augustinus Bader Rollhalterung
US20030077816A1 (en) 2000-12-27 2003-04-24 Richard Kronenthal Bioreactor and method for using
US7799560B2 (en) * 2003-11-10 2010-09-21 Wilson Wolf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mpartmentalized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cell processing, and sample dialysi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0928A (zh) * 2007-04-27 2016-06-15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细胞培养装置、细胞培养体系及细胞培养方法
CN102304470A (zh) * 2011-08-13 2012-01-04 王敬华 一种多通道自动化细菌快速接种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04470B (zh) * 2011-08-13 2014-02-19 王敬华 一种多通道自动化细菌快速接种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29139A (zh) * 2012-12-11 2016-01-06 颇尔科技英国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
US10280391B2 (en) 2012-12-11 2019-05-07 Pall Technology Uk Limited Recipient for cell cultivation
CN105658783A (zh) * 2013-10-16 2016-06-08 麦迪康公司 用于连续地培养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17853A (zh) * 2020-05-26 2021-11-30 赛宇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装置及其方法
CN112063502A (zh) * 2020-09-14 2020-12-11 于爱玲 一种基于血液透析器的生物培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92257A4 (en) 2006-12-06
CN1878858B (zh) 2012-10-03
AU2010201869A1 (en) 2010-06-10
AU2004290033A1 (en) 2005-05-26
US7799560B2 (en) 2010-09-21
EP2267111A3 (en) 2012-04-25
JP2012075442A (ja) 2012-04-19
EP1692257A1 (en) 2006-08-23
JP2007510433A (ja) 2007-04-26
US20050101009A1 (en) 2005-05-12
EP1692257B1 (en) 2013-04-24
AU2010201869B2 (en) 2012-05-31
WO2005047453A1 (en) 2005-05-26
EP2267111A2 (en) 2010-12-29
CA2543770A1 (en) 2005-05-26
CA2543770C (en) 2013-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8858A (zh) 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处理和样品渗析的区室化装置
EP3237598B1 (en) T-cell culture double bag assembly
CN101120083B (zh) 利用透气性材料进行细胞培养的方法及装置
US6544788B2 (en) Disposable perfusion bioreactor for cell culture
US20160215249A1 (en) Disposable bio-reactor system
KR101695049B1 (ko) 연속 회수 채취 백
US9101857B2 (en) Gas scrubbed perfusion filter
US20130316396A1 (en) Bioreactor with feed and harvest flow through filter assembly
KR20150056548A (ko) 1회용 병 반응기 탱크
JPH08506019A (ja) 足場および懸濁細胞の培養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US8663474B2 (en) Non-blocking filtration system
JP2015506715A (ja) 細胞を保持し再循環させるための一方向分離器
US20100267142A1 (en) Scalable packed-bed cell culture device
JP2008502331A (ja) 細胞培養のための液相/気相露出反応器
CN210020444U (zh) 一种复合一次性高效快速液体灭菌净化装置
JP3122050B2 (ja) 微生物、細胞または固定化酵素の培養及び反応方法、及び装置
CN211713120U (zh) 一种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装置
AU2004290033B2 (en) Compartmentalized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cell processing, and sample di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