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604B -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604B
CN1875604B CN2004800321789A CN200480032178A CN1875604B CN 1875604 B CN1875604 B CN 1875604B CN 2004800321789 A CN2004800321789 A CN 2004800321789A CN 200480032178 A CN200480032178 A CN 200480032178A CN 1875604 B CN1875604 B CN 1875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s
folding
main part
flexible member
interf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32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5604A (zh
Inventor
佐藤则喜
宫松由贵
汤下弘子
中村朝美
野野村真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32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576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366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5480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4/01613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43868A1/ja
Publication of CN1875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5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6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件,其具有能够可旋转地连接两个壳体而不从所述两个壳体突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器件可使所述壳体稳定地保持面向彼此配置。所述连接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其具有柔性且可折叠地连接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其间介入预定间隙;和第二连接部件(32),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以弧形形状截面弯曲,使得所述弧形的凹部向着上、下部壳体折叠的方向。

Description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外壳部的连接器件,且涉及具有所述连接器件的较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并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移动电话。举例来说,移动电话包括直板式移动电话和可通过铰接部折叠的折叠式移动电话。
所述折叠式移动电话包括上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显示单元;下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和铰接部,其可折叠地连接上和下部壳体,使得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面向彼此。此结构导致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在铰接部的中心轴上旋转。铰接部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铰接部的外径通常大于分别具有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的上和下部壳体的厚度。因此,铰接部从上和下部壳体的上表面突出(例如,见专利文献1)。
在具有上文提及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中,例如,当有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指甲的尖端可能与铰接部接触,这使用户不易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作为解决使用中的不便的方法,已经考虑一种用于确保操作单元与铰接部之间的预定距离的结构。当距离增加时,从上部壳体到下部壳体的总长度也增加,从而导致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尺寸增加。
因此,已经提出一种移动电话(在下文中,称为“折叠移动电话”),其中用于连接其中具有显示单元的上部壳体与具有操作单元的下部壳体的连接器件由可弯曲条状部件形成,所述可弯曲条状部件的厚度小于上和下部壳体的厚度(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JP-A-2002-111812(图1和图2)
专利文献2:日本设计注册(Japanese Design Registration)第116157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折叠移动电话中,上和下部壳体通过较薄铰接部彼此连接。因此,一般而言,铰接部易于具有较弱强度,且当由上和下部壳体组成的外壳打开时,上部壳体易于摇晃或摆动。
另外,专利文献2没有揭示当用户握住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的下部壳体时,可靠地且稳定地保持上部壳体的技术手段。因此,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上部壳体使得用户难以容易地察看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信息,例如时间信息或关于接收电话呼叫的信息。另外,从上部壳体传输的摇晃导致下部壳体不稳定。结果,当用户执行邮件通信时,下部壳体的不稳定状态使用户难以将信息(例如字符)输入到折叠移动电话中。
此外,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折叠移动电话中没有揭示用于连接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的铰接部的详细连接结构,且因此很难实际制造所述折叠移动电话。
另外,为了减小移动电话的厚度和重量,需要在移动电话被折叠时,将移动电话的厚度减小到最小。然而,在上文提及的折叠移动电话中,由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中,铰接部的厚度较大,所以限制了减小折叠移动电话的厚度。
因此,已经提出一种结构,其中可折叠板状部件用作连接部以可折叠地连接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从而代替铰接部。然而,从强度的观点来看,当板状部件的厚度增加时,很难弯曲板状部件。另一方面,从可弯曲性的观点来看,当板状部件的厚度减小时,板状部件的刚性不足,且因此易于扭曲。
鉴于上文提及的问题而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具有较小厚度的连接器件,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可旋转地连接两个壳体而不从两个壳体突出且可使壳体稳定地保持面向彼此配置。本发明的另一目标在于提供具有所述连接器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连接器件包括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并可折叠地连接彼此分离预定距离的两个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连接器件包括:具有柔性的片形部件,两个壳体以预定间隙固定到所述片形部件上;和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附接到两个壳体以与片形部件重叠。
根据此结构,连接器件可以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壳体,而不从两个壳体突出,且有可能使两个壳体稳定地保持打开。
另外,在根据此方面的连接器件中,优选可弯曲部件为具有弧形形状截面的薄板。
根据此结构,通过简单地向弧形的中心弯曲所述可弯曲部件,而使上和下部壳体可面向彼此配置。另外,在此情况下,由于连接部中不发生塑性变形,所以有可能防止由于重复的弯曲操作而损坏连接部。
在根据此方面的连接器件中,优选可弯曲部件附接到两个壳体,所述可弯曲部件的凹部向着两个壳体折叠的方向。
根据此结构,有可能通过简单地弯曲连接部来折叠两个壳体以使得它们相对表面面向彼此,且有可能防止两个壳体在相对于折叠方向的方向上向后弯曲。
在根据此方面的连接器件中,优选地,片形部件具有折叠力产生构件,用于产生折叠力,以在对应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壳体的其大体上中心区域处保持壳体的折叠状态。
根据此结构,当两个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尽管它们被握在用户的手中,但两个壳体不会由于粗心的操作而返回到先前打开状态。因此,有可能在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改善姿势的稳定性。
在根据此方面的连接器件中,优选地,片形部件包括止动件,该止动件弯曲以暂时保持两个壳体的折叠状态。
根据此结构,如果折叠状态仅由上或下部壳体的重量维持,那么会担心壳体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返回到打开状态。然而,止动件使得有可能防止壳体的折叠状态返回到打开状态,从而防止开关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连接器件包括:连接部,其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壳体;柔性布线部件,其连接两个壳体,使得它们可彼此连通;和接收天线,其连接到两个壳体中的一个。
根据此结构,由于天线提供于连接器件中,所以有可能防止天线从外壳突出,且因此减小外壳的尺寸。另外,当两个壳体由连接器件相对于彼此折叠时,柔性布线部件和天线也弯曲。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柔性布线部件和天线以较大曲率弯曲,所以较强的应力不施加到天线和柔性布线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电子装置包括两个壳体;和上文提及的连接器件,其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壳体。
根据此结构,在各种类型的小型折叠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PDA、电子词典和具有较轻重量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中,每一种均具有两个壳体,其中一个提供有显示单元(例如,LCD)且另一个提供有操作单元(例如,按键),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件,两个壳体可以可折叠地彼此连接。
以此方式,有可能进一步减小小型电子装置的厚度和重量,且将由各种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盖罩安装到所述小型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有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可替换地将上面具有彩色图案的盖罩安装到小型电子装置。
另外,在上文提及的结构中,优选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提供于两个壳体中的一个中的显示单元;和提供于另一壳体中的操作单元。当两个壳体相对于彼此折叠时,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相对于彼此配置。
根据此结构,获得以下优势。首先,当具有长指甲的用户在两个壳体的打开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可能防止指甲的尖端绊在连接部中,其使得用户可能在无任何妨碍的情况下操作折叠移动电话。其次,当用户在两个壳体的打开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单元,同时看显示单元时,面向用户的显示单元的位置(例如,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壳体的相对位置)不变化,其使得有可能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再次,有可能通过调整(例如)可弯曲部件的刚性且通过使用具有合适截面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的可弯曲部件,稳定地将两个壳体的打开状态改变为折叠状态。另外,有可能防止打开的壳体向后弯曲。
另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优选地,可弯曲部件具有弯曲形状截面,且可弯曲部件纵向上的两端固定到提供于两个壳体上的凸台(boss)的前端。此外,该凸台的前端具有球面形状。
根据此结构,即使在可弯曲部件的截面形状或曲率对应于两个壳体的折叠或打开而变化时,可弯曲部件也不会与每个凸台的前端的边缘接触,这使得有可能改进可弯曲部件的耐久性。
在根据此方面的电子装置中,优选地,可弯曲部件具有弯曲形状截面,且可弯曲部件纵向上的两端固定到提供在两个壳体上的凸台的前端。另外,凸台的前端各具有彼此相对的R部。
根据此结构,即使在可弯曲部件的截面形状或曲率对应于两个壳体的折叠或打开而变化时,可弯曲部件也不会与每个凸台的前端的边缘接触,这使得有可能改进可弯曲部件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壳体上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显示单元;下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和连接部,其可折叠地连接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在此装置中,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板,每一个连接板均具有在平行于其连接方向的轴上弯曲的弯曲部。
在此情况下,连接板可在其厚度方向上配置,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可彼此重叠配置,其间无间隙;或可在其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配置。
连接板可由相同材料形成且具有相同截面形状、宽度、厚度和截面曲率,或它们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且具有不同截面形状、宽度、厚度和截面曲率。
根据此结构,有可能容易地获得预定力以保持两个壳体的打开状态,同时将施加到连接板的弯曲应力减小到最小。
在根据此方面的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多个连接板彼此重叠。
根据此结构,有可能容易地获得预定力以保持两个壳体的打开状态,而不增加连接部的宽度。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连接器件,其不具有从上面固定有两个壳体的部件的一个表面突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器件能够稳定地保持两个壳体打开预定角度。具体而言,例如在具有此连接器件作为其绞接部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即使在用户边走边观看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显示单元时,移动电话也不会自发地折叠,不会摇晃且不会在打开方向上向后弯曲(移动电话不会在其打开方向上进一步弯曲)。因此,有可能容易地读取邮件,且免除将字符信息输入到操作单元时的不便,这防止操作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用于连接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连接部由多个连接板组成,所述连接板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平行于其连接方向的轴上弯曲的弯曲部。因此,获得以下优势。首先,有可能减小折叠移动电话的厚度。其次,即使在重复执行折叠操作时,也有可能将施加到连接板的弯曲应力减小到最小,且因此延长折叠移动电话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主体部和其中提供的连接器件的图。
图3B是说明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折叠状态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打开时的中心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的中心截面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说明当时尚盖罩附接到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说明在时尚盖罩完全附接到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说明正被用螺钉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的凸台的第二连接部件的一方面的透视图。
图10是说明每一个均具有球面前端的凸台的图。
图11是说明凸台的前端与第二连接部件的弯曲部之间的接触部的图。
图12是说明提供在凸台的前端与第二连接部件的弯曲部之间的接触部中的R部的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透视图。
图14A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14B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15A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15B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16是说明折叠或打开主体部A的力(折叠力或打开力)的图。
图17A到图17E是说明各种不同连接板的图:图17A是说明具有不同厚度的两个连接板的图;图17B是说明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部的两个连接板的图;图17C是说明由不同材料形成的两个连接板的图;图17D是说明具有不同宽度的两个连接板的图;和图17E是说明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两个连接板的图。
图18A和图18B是说明彼此平行配置的多个连接板的图:图18A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和图18B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下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较小电子装置的,一种折叠型移动电话的折叠移动电话。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3A和图3B是分别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连接器件的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包括作为主组件的主体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体部A的外表面上的时尚盖罩(fashion cover)B。
如图1到图6中所示,主体部A包括壳体,所述外壳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和连接器件3组成,所述连接器件3固定所述上和下部壳体1和2,且在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
上部壳体1容纳(例如)耳机(接收器)11,充当第一声音输出单元;扬声器12(见图4),充当第二声音输出单元;显示单元13;永磁体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15(见图4)。此外,例如,稍后将描述的构成显示单元13的LCD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
同时,下部壳体2容纳例如话筒(麦克风)21、操作单元22、振动器单元23(见图4)、摄像机单元24(见图4)、霍尔元件(Hall element)25、可拆卸电池26(见图4)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见图4)。在图4和图6中,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面安装有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声音处理单元273、图像处理单元274、信息存储单元275和控制单元270。
上和下部壳体1和2固定在连接器件3上,可弯曲连接部介入其间。连接器件3主要由片形部件31和可弯曲部件32组成,且其中提供有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35。
接下来,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于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的组件。
主体部A
如上文所述,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组成。同时,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连接器件3将上部壳体1的一个表面(主体部折叠时面向下部壳体2的表面)与下部壳体2的一个表面(主体部折叠时面向上部壳体1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器件3的弯曲导致主体部在连接部3A处弯曲(在图1到图4中的箭头P的方向和其相对方向上)。
即,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折叠,即,如图5中所示,上部壳体1弯曲,其一个表面面向(相对于)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如图1和图4中所示,主体部A打开,使得用户的脸部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相对。
(1)上部壳体1
为一耳机的接收器11提供于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与下部壳体2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使得声音从主表面1A输出。当正常使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时,与用户通话的另一方的声音从接收器11输出。同时,在图4中,扬声器12提供于与主表面1A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上,且在邮件或电话呼叫的待机状态下从后表面1B输出铃声。
显示单元13提供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的一部分中,比接收器11更倾向于接近连接部3A。此外,窗口框13A形成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以对应于显示单元13,且透明窗口13B接合到窗口框13A。因此,用户可从上部壳体1的外部通过透明窗口13B辨认出(例如)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的字符。显示单元13可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组成,且显示例如字符、符号、数字、图像和地图。
在上部壳体1的角落处,永磁体14提供于接收器11的附近。
如图6中所示,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显示单元13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以电气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2)下部壳体2
麦克风21(话筒)和操作单元22提供于主体部A折叠时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相对的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上。
麦克风21提供在接近下部壳体的一端处,所述端为与面向连接部3A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的用户的手指F由图4中的点划线表示。用户可操作操作单元22以执行打电话或挂断电话操作、调节从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的铃声的音量的操作、输入字符、符号或数字的操作、驱动摄像机单元24的操作和切换到风格模式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不同,在此实施例中,在横截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向上方向突出的铰接部没有提供在用户的手指前方。因此,(例如)即使在用户的指甲较长时,用户也可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
当接收到一呼叫时,振动器单元23开始运作以通知用户接收到所述呼叫。
摄像机单元24提供在下部壳体2的与主表面2A相对的后表面2B(见图4)上,与可从下部壳体2拆卸的电池26平行,且摄像机单元24能够捕获位于操作单元22的后侧处的对象的图像。由摄像机单元24捕获的来自所述对象的入射光穿过透镜组并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产生图像信息。在图6中,所述图像信息由稍后将描述的图像处理单元274处理,并接着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因此,摄像机单元24和显示单元13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74,且通过一预定操作,由摄像机单元24获得的图像信息存储在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存储单元275中。另外,除了该图像信息外,信息存储单元275可存储关于电话号码的信息、声音信息、除捕获的图像外的图像信息外的图像信息(例如,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和关于发送或接收到的邮件或当前写入的字符的信息。
霍尔元件25提供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在主体部A折叠时与永磁体14相对。
由于霍尔元件25在主体部A折叠时配置在接近永磁体14处,所以其检测永磁体14的磁场以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70,这将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当主体部A打开时,永磁体14从霍尔元件25分离。在此情况下,霍尔元件25不能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使得其不会产生检测信号。
即,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当霍尔元件25检测不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外壳折叠时,无图像显示在处于待机状态的显示单元13上。另一方面,当外壳打开时,例如指示接收到的电场强度的标记、关于电池水平的信息、时间信息和关于来电呼叫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麦克风21、摄像机单元24、霍尔元件25和电池26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电气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如图6中所示,控制单元270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和信息存储单元275,也连接到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霍尔元件25和显示单元13以控制这些单元。控制单元270还连接到电池26。
发送/接收单元271连接到天线34,并处理由天线34接收的数据以将所述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273,且声音处理单元273连接到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麦克风21。
数据转换单元272将从天线34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71和控制单元270发送的数据转换成声音数据并将所述声音数据输出到声音处理单元273。同时,声音处理单元273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解码以产生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接着,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对应于从声音处理单元273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
另外,声音处理单元273对由麦克风21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编码以产生声音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声音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将输入的声音数据转换成通信数据并将所述通信数据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71。发送/接收单元271对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使用天线34将经处理的数据作为无线电波而发送。
(3)连接器件3
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器件3弯曲,且主体部A打开时连接器件3伸直。即,连接器件3具有柔性,且包括用于将上和下部壳体1和2与连接部3A固定的片形部件,和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从弯曲状态返回到平直状态的可弯曲部件,所述连接部3A为介入上和下部壳体1和2之间的中心部。
如图4中所示,此实施例的连接器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部件33。在它们中,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形成片形部件,且第二连接部件32形成可弯曲部件。
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提供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的间隙中。天线34的一端(电源部34A)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的电源部,且天线34的另一端向上部壳体1延伸。具有线性形状的柔性布线器件35使其一端通过连接器35A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5B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
如上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1构成连接部3A以用于将上和下部壳体1和2与第三连接部件33连接在一起。确切地说,此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连接部3A的表面(其所面向的方向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B所面向的方向相同),且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外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也用作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外表面)。此外,第一连接部件31的一部分形成凸缘部31A,其从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侧表面1C和2C向外部突出。
提供第二连接部件32以横跨在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上。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柔性和刚性的薄金属片(例如,碳素工具钢或不锈钢)形成。
第三连接部件33整体地将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连接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且第三连接部件33的两端也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即,第三连接部件33还用作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后表面)。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介入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
另外,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由具有柔性的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或聚氨酯树脂。此外,形成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的材料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材料。举例来说,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刚性,任何材料均可用于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
形成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的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内表面1D和2D的材料(例如ABS树脂)不同于形成主表面1A和2A的材料。即,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例如,嵌件成型法)整体形成,以用于整体形成具有不同种类的材料的产品。
下文将描述为何上和下部壳体1和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连接器件3的第一连接部件31整体形成的原因。
如图4和图5中所示,通过将自攻螺钉(tapping screw)331驱入形成于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内表面1D和2D中的孔332,而将第三连接部件33固定到电路板15和27。在自攻螺钉以预定夹紧力矩上紧以获得预定轴向力(夹紧力)的情况下,当孔332的容许剪切应力较弱时,孔332被损坏。
已知的是,通常,ABS树脂的容许剪应力比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的强。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于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主表面1A和2A(其连接到操作单元22和显示单元13的窗口框13A)中的孔332由ABS树脂形成,防止在上紧螺钉时对孔332的损坏。
然而,当连接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孔332和窗口框13A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透明窗口13B不是由胶带固定地粘接到窗口框13A,因为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通常具有较弱的粘接力。在此情况下,例如,当折叠移动电话掉落时,透明窗口13B可从窗口框13A分离。
从此观点来看,在此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文所提及的问题,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的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外表面1A和2A(实际上,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与由ABS树脂形成的孔332和窗口框13A整体形成。
第一连接部件31并非必须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上和下部壳体1和2整体形成。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件31可与上和下部壳体1和2分离地形成,且连接器件3可通过机械耦合构件(例如,螺钉或粘接剂)整体地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此外,即使在上和下部壳体1和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由相同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通过除上文提及的方法之外的合适方法,第三连接部件33也可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或透明窗口13B也可固定到窗口框13A。
接下来,主要参看图3A和图3B,下文将详细描述形成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件32。
图3A和图3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图。图3A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打开状态的图,且图3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折叠状态的图。
如图3A到图5中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为薄板,其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且具有宽度为W1且曲率为R1的弧形形状的截面。曲率R1的中心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处,且所述中心由点O表示(图3B)。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一端附接到上部壳体1(即,图5中与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31),其另一端附接到下部壳体2(类似地,与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31)。如稍后将描述,当弯曲时,在确保弯曲时所需的预定量的空隙后,所述两端的配置位置由一止动件321(其提供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31中)界定。
如图3A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连接部件32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使得稳定状态得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处于打开状态(图1)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在与箭头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时,由于第二弯曲连接部件32在弯曲状态释放(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刚性,所以会产生维持打开状态的力(在下文中,称为“曲线维持力”)。因此,在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凹弯曲表面(负弯曲表面)的凸弯曲表面(正弯曲表面)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反向弯曲力)显著地强于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这使得要弯曲主体部很难。反弯曲力由横截面的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确定。
相比之下,当主体部由强于预定力的力在箭头P的方向(见图4)上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在主体部A通过跳动而折叠的方向上弯曲,但其中不发生塑性变形。即,当施加的力释放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通过回复力返回到平整状态,这导致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返回到打开状态。换句话说,第二连接部件32还起到用于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轻易地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的手段的作用。
如图3B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器件32在连接部3A处弯曲,连接部3A为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在此情况下,作为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的连接部3A的截面形状弹性地从弧形变形为线形,从而导致连接部3A的宽度W2大于弹性变形前的宽度W1。
当连接部3A弹性地变形时,从第二连接部件32中产生使连接部返回到弧形和线形的力。即,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同时接收使连接部返回到线形的力(使宽度W2回复到宽度W1的力)。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0.1mm的厚度的钢形成。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15mm的宽度W1和20mm的曲率半径R1,且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距离L为45mm。在此情况下,当主体部A的打开连接器件3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时,弯曲起始力(折叠力,稍后将描述)F1约为0.6【N(牛顿)】。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使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回复到打开状态的回复力F2约为1.5【N】。此外,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所需的力F3(“反向弯曲力”,稍后将描述)约为2【N】。
第二连接部件32用作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弧形截面且被提供使得弧形的中心O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结果,F3可以用于反向弯曲连接器件的力(此称为“反向弯曲力”),通常不使用所述力F3,其强于用户通常操作主体部所需的力F1(折叠主体部所需的力(此称为“折叠力”))。
因此,当适当地设定折叠力F1或反向弯曲力F3时,有可能容易地折叠打开的主体部A。此外,有可能防止打开的连接器件3反向弯曲,且因此有可能提供能够改进用户的便利的连接器件3。
另外,为了适当地设定折叠力F1和反向弯曲力F3,可提供多个第二连接部件。在此情况下,有可能加强折叠力F1和反向弯曲力F3,同时减弱作用在第二连接部件32上的应力。配置第二连接部件32的方法可取决于配置天线或柔性布线部件的方法。举例来说,可配置第二连接部件32以使其彼此重叠。特别地,优选配置第二连接部件以使其彼此重叠来减少空间。即,在此情况下,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分层结构的板簧形成。
另外,当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曲率半径比第一连接部件31的曲率半径大至少对应于其厚度的值。因此,第二连接部件32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应以一预定空隙固定到壳体(后表面),或一端应可滑动地固定到壳体(后表面),使得主体部A可以可靠地折叠。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两端以一预定空隙(未图示)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后表面1B和2B。
图9到图12是说明一实例的图,在所述实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两端用螺钉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对应凸台322。
通孔320大体上提供在第二连接部件32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附近的弧形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接部件32由螺钉321固定到提供在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内表面上的凸台322的前端。在此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球面部324(前端的半径为“r1”)形成于凸台322的前端处。因此,当上和下部壳体1和2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部323可变形为伸直(图10的点划线)。当弯曲部323变形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不与凸台322的前端的边缘接触。因此,有可能改进第二连接部件32的耐久性。
就球面部324的半径r1与在其弯曲部323的横向方向上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内圆周表面的初始曲率半径R1之间的关系而言,如果R1<r1,则当第二连接部件32用螺钉固定到凸台322时,R1等于r1。因此,R1必须等于或大于r1。
如图11中所示,当上和下部壳体1和2相对于彼此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也在其纵向方向上弯曲。因此,如图12(其为图11中所示的凸台322的附近的放大图)中所示,当R部325彼此相对地形成于提供在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内表面上的每一个凸台322中的前端的内部中时,有可能防止当上和下部壳体1和2相对于彼此折叠或打开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与凸台322的前端的边缘接触,这使得有可能改进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耐久性。
在不具有R部325的凸台322中,当曲率半径“ra”为零时,在凸台322的上表面上的由第二连接部件32在其纵向方向上形成的曲率半径“rb”也为零。因此,在此情况下,应力集中在凸台322的角部上,这导致所述角部的损坏。
相比之下,如在此实施例中,R部325致使第二连接部件32的内圆周表面在其纵向方向上以曲率半径rb沿R部325弯曲,从而导致rb=ra。因此,在此情况下,曲率半径rb变得等于或大于曲率半径ra。即,当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时形成的曲率半径rb由R部325获得。
因此,当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时,由第二连接部件32引起的应力不集中在凸台322的特定部分上。因此,不必担心凸台322可能被损坏,且有可能改进弯曲耐久性。
即使在第二连接部件32由板状部件形成时,也可获得如上文所述的相同效果。
接下来,下文将进行对第三连接部件33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第三连接部件33中,对应于连接部3A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外表面)在预定长度L上在其长度方向上凹进(见图5),从而形成薄部(其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A。最薄部(凹部;其也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B沿宽度方向W(图4和图5中的深度方向)以线形形状提供于所述较薄部33A的中心。
通过在主体部A中形成薄部33A和最薄部33B,整个薄部33A可容易地在折叠主体部A的方向上弯曲。当主体部A折叠时,薄部33A弯曲,与第一连接部件31的距离变窄,同时薄部33A略微扩展。同时,最薄部33B沿形成最薄部33B的宽度方向线性弯曲,并均匀地扩展。当在图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前(在主体部A折叠前)最薄部33B的扩展角称为“θ”时,在图5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后(在主体部A折叠后),最薄部33B的扩展角为θ+Δ。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中,当上部壳体1有意地在图3B中所示的箭头α的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转动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扩展角变得不均匀。当有意的转动释放时,扩展角变得均匀。即,当主体部A折叠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调整连接部3A的弯曲位置。因此,当不提供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时,会担心在主体部A折叠时,上部壳体1可能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α的方向上任意转动。
另外,当主体部A折叠时,产生将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回复到线性非弯曲状态的力。然而,由于所述回复力显著地弱于从第二连接部件32产生的力F2(下文中,称为“回复力”),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或打开力几乎仅由第二连接部件32确定。此在主体部A折叠时且在扩展时类似地应用。即,在这些情况下,回复力也仅取决于第二连接部件32。
当主体部A打开时,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在直线上不弯曲,且此非弯曲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刚性维持。即,当下部壳体2由用户的手握住时,上部壳体1保持打开。因此,上部壳体1不在箭头P的方向上且不在相对于箭头P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因此,有可能容易地折叠主体部A。
由于连接部3A与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齐平,所以当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部3A的曲率半径R2(见图5)大体上等于上部壳体1的厚度与下部壳体2的厚度的总和的一半。
因此,当主体部A折叠时,提供在连接部3A中的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也弯曲。然而,由于曲率半径R2足够大,所以应力不集中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中。
结果,对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没有必要使用具有较长弯曲使用寿命和较高耐久性的部件。此外,当主体部A折叠或打开时,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提供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1和图2详细描述时尚盖罩B。
如图2中所示,时尚盖罩B包括具有由例如平针织物(jersey)或皮革的时尚材料制成的袋形的外观部4,和提供于所述外观部4中的框架部5。
外观部4具有第一开口4A,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A从扬声器12输出;和第二开口4B,其形成以对应摄像机24的位置。框架部5在截面图中具有“U”形,且第一连接部件31的边缘和凸缘部31A装配于框架部5中,使得时尚盖罩B安装在主体部A上,同时覆盖第三连接部件33。此外,仅通过使框架部5从凸缘部31A分离,使时尚盖罩B从主体部拆卸。
框架部5由柔性弹性材料(举例来说,橡胶材料,例如EPDM或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或具有低硬度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形成,且其中提供有多个狭缝5A。当主体部A折叠且连接部3A弯曲时,狭缝5A之间的间隙变化以致使框架部5容易地弯曲,从而将随动性给予主体部A。
带状部件6中提供有充当一个关闭构件的钩6A,用螺钉将所述带状部件6固定在时尚盖罩B的外观单元4的外表面(图1和图2中的下表面)的一端上。此外,紧固到钩6A的充当另一关闭构件的啮合部4C提供在从外表面的另一端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以此方式,当主体部A折叠时,带状部件6弯曲以经过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边缘,从而将钩6A紧固到提供于外观部4的外表面的另一端附近的啮合部件4C。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致使主体部A打开。然而,由于钩6A紧固到啮合单元4C,所以即使在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也有可能防止主体部A打开。
另外,在没有使用带状部件6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设定为弱于主体部A折叠时由上部壳体1或下部壳体2的自身重力产生的回复力,来维持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
接下来,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操作。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结构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紧固带状部件6以使连接部3A维持折叠,上部壳体1重叠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带状部件6的钩6A与啮合部4C之间的紧固释放以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打开以返回到大体上平直状态,且主体部的打开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作用)稳定地维持。
因此,在主体部A的稳定打开状态下,可执行例如打电话或接电话、通过显示单元13读取邮件、或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以写入文字。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用户一手握住下部壳体2观看显示单元13时,上部壳体1由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刚性)而不会向后弯曲。因此,用户可仅以一只手握住折叠移动电话来使用它,而不会感到不便。
另外,当主体部A打开时,接收器11与麦克风21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大。在此状态下,当将接收器举到用户的耳朵,主体部A握在用户手中以应答电话时,麦克风21位于嘴巴附近,这使得用户有可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并将清晰的声音发送给另一方。在此情况下,会担心在将接收器11举到用户的耳朵的状态下,反向弯曲力F3可以施加到主体部A以使其向后弯曲。因此,当用户进一步握住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时,用户可在更稳定的状态下打电话或应答电话。
在图3A和图3B中,为了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第二连接部件32的宽度W1可增加,或曲率半径R1可减少以加强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
同时,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呼叫等待状态)时,比折叠力F1强的折叠力施加到主体部A,使得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面向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且带状部件6的钩6A紧固到啮合部4C,这使得有可能使主体部A保持折叠。当主体部A折叠时,主体部A的尺寸减小。即,在相对于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垂直方向上的主体部的投影面积减小到最小,且因此所述折叠移动电话便于携带。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凹部)33B扩展(见图5),且对应于连接部3A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变平。在此情况下,释放扩展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且使平直状态回复到弯曲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第一连接部件31的带状部件6中的钩6A紧固到啮合部4C,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得以维持。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7和图8详细描述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
图7和图8是说明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的图。如图7和图8中所示,首先,当主体部A在相对于其折叠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向后弯曲)时,从形成于上部壳体1中的凸缘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称为前端)到形成于下部壳体2中的凸缘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称为后端)的距离L1短于时尚盖罩B的钩形部51的内径L2。
在此状态下,凸缘部31A的前端和后端插入时尚盖罩B的框架部5的钩形部51中。在插入后,主体部A返回到平直状态。图7展示主体部A返回到平直状态的状态。
如果主体部A没有完全变平,那么连接器件3的凸缘部31A完全装配到钩形部51中。因此,当整个凸缘部31A装配钩形部51时,时尚盖罩B完全安装到主体部A。
当时尚盖罩B以此方式完全安装到主体部A时,可以覆盖凸缘部31A、从而时尚盖罩B与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相对于主表面1A的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相对于主表面2A的表面)之间没有小间隙(间隔)。
另外,时尚盖罩B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A。时尚盖罩B可以安装操作的相反次序从主体部A拆卸。在此实施例中,时尚盖罩B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A。然而,当用户不必要从主体部A拆卸时尚盖罩B时,例如,当时尚盖罩B由真皮或韧性可变化的材料形成时,时尚盖罩B可缝合到从主体部A突出的凸缘部31A上。或者,凸缘部31A可与时尚盖罩B而不是与主体部A整体地形成,以可从主体部A拆卸。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时尚盖罩B在低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的位置处附接到从主体部A突出到外部的凸缘部31A。此结构使得可能整体地形成由时尚材料制成的时尚盖罩和主体部A,而不以透明部件覆盖显示单元13和操作单元22。
如上文所述,在相关技术中,上和下部壳体在铰接器件的中心轴上旋转。与之相比,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两个外壳部通过可弯曲连接器件连接到彼此。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件3不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突出。因此,即使在有较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用户的指甲也不会与连接器件3接触。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由于不使用常规的铰接器件,所以有可能提供具有较小体积和尺寸的连接器件3。为了使上和下部壳体保持打开,连接部件3包括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第二连接部件32。更具体地说,当主体部A打开时,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弧形的中心配置以面向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配置。结果,第二连接部件32以条形形状形成,其不占用很多空间且具有较小厚度和尺寸,且可稳定地使主体部A保持打开。因此,此结构使得有可能稳定地执行各种操作并防止操作性降低。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件31连续地连接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凸缘部31A。因此,有可能容易地以时尚盖罩B覆盖凸缘部31A,从而覆盖主体部A的外表面。此外,用户可随意地根据其个人喜好而更换时尚盖罩B,且因此有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而提供折叠移动电话。当然,当时尚盖罩B弄脏时,可拆卸并清洗时尚盖罩B。因此,有可能使时尚盖罩B保持洁净。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第二显示单元的折叠移动电话。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即使在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也暴露于上部壳体的外表面,并显示预定信息,例如接收的信息和时间信息。然而,在此实施例中,没有在主体部A中提供第二显示单元。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还可提供于例如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中。即,例如,透明部可提供在时尚盖罩B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处,使得用户可观看例如来自外部的字符,或可形成第三开口。
为了防止第三方察看第二显示单元,例如,可形成可打开盖罩以覆盖透明部或第三开口部。当用户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时,用户可揭开所述盖罩以确认显示的信息。
本发明的外壳部和连接器件(片形部件和可弯曲部件)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例的上和下部壳体1和2以及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举例来说,可使用以下结构:用于连接到电子零件的第一连接器端子提供在两个外壳部的底部上,充当单元;可弯曲部件、天线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提供于片形部件中;用于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提供在片形部件上;和当两个外壳部的后表面固定到片形部件时,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连接到彼此。
在此实施例中,时尚盖罩B可从主体部A拆卸。然而,可使用以下结构:时尚盖罩与第二连接部件整体地形成,且第二连接部件从主体部拆卸。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主体部A在直线上(以180°角)打开。然而,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预定角度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弯曲状态附接到主体部A,或其可以非弯曲状态提供于以小于180°角打开的主体部A中,使得主体部A以小于180°的任意角打开。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4A是说明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的连接部的透视图,且图14B是说明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如图13中所示,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100包括作为主组件的主体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体部A的外表面上的时尚盖罩B。
如图13中所示,主体部A包括上部壳体1,其中提供有显示单元13;下部壳体2,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和连接部3,其用于可折叠地连接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连接部3包括多个连接板36,每一个连接板36均具有在平行于连接方向的轴上弯曲的弯曲部361(见图14A和图14B)。
其中,上部壳体1容纳例如耳机(接收器)11,充当第一声音输出单元;扬声器(未图示),充当第二声音输出单元;显示单元13;永磁体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未图示)。此外,例如,构成显示单元13的LCD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
同时,下部壳体2容纳例如话筒(麦克风)21、操作单元22、振动器单元、摄像机单元、霍尔元件25、可拆卸电池和第二印刷电路板。
霍尔元件25提供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在主体部A折叠时与永磁体14相对。霍尔元件25通过检测永磁体14的磁场来确定主体部A是否折叠。即,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当霍尔元件25检测不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100中,当外壳折叠时,即,在待机状态下,显示单元13上不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当外壳打开时,例如,指示接收到的电场强度的标记、关于电池水平的信息、时间信息和关于来电呼叫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如图14中所示,通过使用可弯曲连接板36,连接部3可折叠地连接上与下部壳体1与2,且通过层压多个连接板36而形成连接部3。所述连接板36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弯曲部,其在平行于上和下部壳体1和2连接的方向的轴上弯曲。因此,连接部3在一方向上(在弯曲的中心侧上)弯曲,但不在相反方向上弯曲。
即,如图14A中所示,连接部在非弯曲状态不产生任何力。然而,如图14B中所示,当连接部弯曲使得弯曲部31a面向彼此时,通过跳动而弯曲连接板。在此情况下,产生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的回复力。因此,当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平直打开。然而,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保持折叠。因此,具有钩6A作为锁定部件的带状部件6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一端处,且与所述钩6A啮合的另一锁定部件(未图示)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另一端处。
连接板36可由相同材料形成且具有相同尺寸、厚度和弯曲形状。连接板的叠层结构的两端由紧固部件37(例如螺栓或螺钉)分别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当叠层的连接板36弯曲时,在上连接板36与下连接板36之间的长度上出现差异。因此,提供于连接板36的一端的紧固孔优选具有较大长度。此外,连接板36可彼此重叠以不彼此接触,或连接板36可彼此重叠,其间存在间隙。
或者,如图15A中所示,胶带38可介入两个连接板36之间。在此情况下,由于两个连接板通过胶带38彼此接合,所以在两个连接板36之间发生少量的位置偏移。即,如图15B中所示,当上和下部壳体1和2折叠或打开时,在上连接板36与下连接板36之间出现在弯曲半径上的差异,这导致轴向方向上的两个连接板36之间的位置偏移。在此情况下,偏移力F1和F2分别施加到介入两个连接板36之间的胶带38的上和下表面。然而,由于胶带38抵抗偏移力F1和F2,所以所述力作用在两个连接板36不弯曲的方向上。因此,打开或关闭上和下部壳体1和2所需的力变得较强,这使得有可能防止上和下部壳体1和2不注意地的情况下被打开或关闭。
当使用各种类型的连接板时,下文将描述折叠主体部A的力(折叠力或打开力)。
折叠力或打开力包括弯曲主体部A的力(弯曲力)和维持打开的主体部A保持打开状态的力(扩开力)。当用户使用折叠移动电话输入电话号码或发送或接收邮件时,通常,用户握住下部壳体,显示单元面向上。在此情况下,用户应握住折叠移动电话,使得显示单元不向地面下垂。
即,为了保持主体部A打开,使显示单元面向上,需要预定扩开力。当所述扩开力较弱时,上部壳体由于其重力易于在主体部A的打开方向下垂。
当用户使用折叠移动电话,同时向上看显示单元(显示单元面向下)时,显示单元向下低垂,这使得用户很难将字符输入到折叠移动电话。
即,为了保持主体部A打开,使显示单元面向下,需要预定弯曲力。当所述弯曲力较弱时,上部壳体由于其重力易于在主体部A的折叠方向下垂。
接下来,将参看图16中所示的表格描述此实施例。所述表格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扩开力的检查结果。当扩开力强于F1且弯曲力强于F2时,此实施例的主体部A不会向下低垂。
1.当连接板具有第一形状(厚度:0.1mm,曲率半径:30mm,和宽度:20mm)时,扩开力弱于F1,且弯曲力弱于F2。在重复的弯曲检查中,连接板经受N个弯曲操作。即,即使在主体部A折叠N次时,连接板也不损坏。
2.当连接板具有第二形状(厚度:0.1mm,曲率半径:15mm,和宽度:20mm)时,扩开力强于F1,且弯曲力强于F2。然而,在重复的弯曲检查中,连接板在第(N/3)个弯曲操作中损坏。
3.当连接板具有第三形状(厚度:0.2mm,曲率半径:30mm,和宽度20mm)时,不发生跳动。即,连接板不弯曲。
4.当具有第一形状的两个连接板彼此重叠时,扩开力强于F1,且弯曲力强于F2。在重复的弯曲检查中,连接板的分层结构经受N个弯曲操作。
即,在此实施例中,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连接板的叠层结构使得有可能获得强于F1的扩开力和强于F2的弯曲力。
在移动电话的情况下,当为了打电话或发送/接收邮件,主体部A每天折叠并打开n次时,主体部A每年折叠并打开360n次。
为了在两年内保证移动电话的使用寿命,即使在移动电话折叠并打开720n次时,连接板也不应损坏。考虑到N个折叠/打开操作(=1000n),其为最小值,发明者开发了一种延长连接板的使用寿命的方法。
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由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每个具有弯曲部361的多个连接板36可折叠地连接到彼此,有可能减小折叠移动电话的厚度。
另外,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具有例如相同尺寸、厚度和宽度的多个连接板36彼此重叠以形成连接部3。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举例来说,如图17A到17E中所示,可对连接部作各种修改。
即,如图17A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两个连接板36a和36b。
根据此结构,具有较大厚度的连接板36b用作主板,且具有较小厚度的连接板36a用作负载调节板,从而精确地设定负载(折叠或打开力)。
如图17B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部361的两个连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况下,由于连接板36a的弹簧常数大于连接板36b的弹簧常数,所以在连接板的弯曲状态几乎不会发生扭曲。
或者,连接板36a和36b的弹簧常数也可以颠倒改变。在此情况下,由于连接板36b的弹簧常数大于连接板36a的弹簧常数,所以在折叠移动电话打开时,有可能改进持久力。
如图17C中所示,可使用由不同金属材料形成的两个连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况下,当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或打开时,有可能防止由于连接板36a与36b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令人不悦的噪音,且有可能减小两个连接板36a与36b之间的表面摩擦。
如图17D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宽度的两个连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况下,可以增加两个连接板36a和36b中的一者的弹簧常数,而不增加连接板36a和36b的总厚度。
如图17E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两个连接板36a和36b。此外,有可能使用上文提及的结构的组合。
根据此结构,有可能增加两个连接板36a和36b中的一者的弹簧常数,而不增加连接板36a和36b的宽度。
另外,如果有必要,可适当地改变用于将修改中所述的连接板36固定到上和下部壳体1和2的夹紧部件。
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多个连接板36彼此重叠以形成连接部,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举例来说,如图18A和图18B中所示,多个连接板36可彼此平行配置。在图18A和图18B中,如上文所述的相同组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根据此结构,有可能获得与使用具有较大宽度的一个连接板时所获得的特征相同的折叠特征,和比使用具有较大宽度的一个连接板的结构高的扭曲抗力。
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和修改中,使用两个连接板36,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举例来说,可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连接板36。
虽然已经依据各种特定和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畴的前提下,作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申请案主张申请于2003年10月31日的第2003-371759号、申请于2004年4月28日的第2004-132920号和申请于2004年8月16日的第2004-236670号日本专利申请案的权利,其整个揭示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连接器件具有能够弯曲并连接两个外壳部分(部件)而不使用铰接器件的结构。所述连接器件使得有可能将两个连接部保持打开预定角度。此外,连接器件使得有可能允许两个连接部中的一个在一方向上弯曲,但防止它在其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本发明的连接器件可应用于小的可折叠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PDA、便携式PC和具有较轻重量的笔记本PC)的连接部,即铰接部。此外,除了较小的电子装置之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件还可用于可折叠地连接两个部件的折叠或打开器件。本发明的折叠便携式终端具有用于连接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由多个连接板组成,每个连接板均具有在平行于外壳部的连接方向的轴上弯曲的弯曲部,这使得有可能减小折叠便携式终端的厚度。因此,本发明可用于可通过铰接部折叠的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附图标记
1:上部壳体
1A:上部壳体的主表面
1B:上部壳体的后表面
1C:上部壳体的侧表面
1D,2D:内表面
11:接收器
12:扬声器
13:显示单元
13A:窗口框
13B:透明窗口
14:永磁体
15:第一印刷电路板
2:下部壳体
2A:下部壳体的主表面
2B:下部壳体的后表面
2C:下部壳体的侧表面
21:麦克风
22:操作单元
23:振动器单元
24:摄像机单元
25:霍尔元件
26:电池
27:第二印刷电路板
270:控制单元
271:发送/接收单元
272:数据转换单元
273:声音处理单元
274:图像处理单元
275:信息存储单元
3:连接器件
31:第一连接部件(片形部件)
31A:凸缘部
32:第二连接部件(可弯曲部件)
33:第三连接部件(片形部件)
331:自攻螺钉
332:孔
34:天线
34A:电源部
35:柔性布线部件
35A、35B:连接器
3A:连接部(中心部)
33A:薄部(折叠力产生构件)
33B:最薄部(凹部)(折叠力产生构件)
36:连接板
361:弯曲部
4:外观部
4A:第一开口
4B:第二开口
4C:啮合部(锁定部)
5:框架部
5A:狭缝
6:带状部件
6A:钩(锁定构件)
100:折叠便携式终端
A:主体部
B:时尚盖罩
F:用户的手指

Claims (13)

1.连接器件,其包含:
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可折叠地连接彼此分离预定距离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的垂直于从上壳体至下壳体的直线的横截面为弧形形状,和
柔性布线部件,单独地设置并与所述可弯曲部件分离,并连接所述两个壳体使得它们可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附接到所述两个壳体,所述可弯曲部件的凹部向着所述两个壳体折叠的方向。
3.连接器件,其包含:
具有柔性的接合部件,上壳体和下壳体以预定间隙固定在其上;
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附接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以与所述接合部件重叠,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的垂直于从上壳体至下壳体的直线的横截面为弧形形状,和
柔性布线部件,单独地设置并与所述可弯曲部件分离,并连接所述两个壳体使得它们可彼此连通,并且
其中,接合部件覆盖可弯曲部件和柔性布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安装到两个壳体,其凹部向着所述两个壳体折叠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具有折叠力产生构件,用于产生折叠力使得所述壳体在对应于所述两个壳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大体上中心区域处的折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弯曲以暂时保持所述两个壳体的折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件,还包括接收天线,该接收天线连接到所述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
8.电子装置,其包含:
两个壳体;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件,其可折叠地连接所述两个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进一步包含:
显示单元,其提供于所述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中;和
操作单元,其提供于另一壳体中,
其中,当所述两个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操作单元彼此相对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具有弯曲形状的截面,
所述可弯曲部件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到提供于所述两个壳体上的凸台的前端,且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端具有球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具有弯曲形状的截面,
所述可弯曲部件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到提供于所述两个壳体上的凸台的前端,且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端各具有彼此相对的R部。
12.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
上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显示单元;
下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和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器件包括多个可弯曲部件。
CN2004800321789A 2003-10-31 2004-10-29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1759/2003 2003-10-31
JP2003371759 2003-10-31
JP2004132920A JP4657623B2 (ja) 2003-10-31 2004-04-28 電子機器
JP132920/2004 2004-04-28
JP2004236670A JP2006054808A (ja) 2004-08-16 2004-08-16 折曲携帯端末装置
JP236670/2004 2004-08-16
PCT/JP2004/016130 WO2005043868A1 (ja) 2003-10-31 2004-10-29 連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折曲携帯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604A CN1875604A (zh) 2006-12-06
CN1875604B true CN1875604B (zh) 2010-06-09

Family

ID=3748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38054 Pending CN1898938A (zh) 2003-10-31 2004-10-29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CN2004800321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604B (zh) 2003-10-31 2004-10-29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38054 Pending CN1898938A (zh) 2003-10-31 2004-10-29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8989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132A (ja) * 2010-10-27 2012-05-17 Nec Corp 携帯電子機器の筐体及び携帯電子機器並びに携帯電子機器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3516874A (zh) * 2012-06-25 2014-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4600415B (zh) * 2013-10-31 2017-11-14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硬软结合板整合天线的无线模组
CN111128016B (zh) * 2019-11-25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7164A (ja) * 2001-02-14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7164A (ja) * 2001-02-14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938A (zh) 2007-01-17
CN1875604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9858A1 (en) Connec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and folding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US20090104949A1 (en) Connecting device, and small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olding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587092B1 (ko) 이동 단말기
JP5199597B2 (ja) スライド型携帯端末
US9710014B2 (en) Mobile terminal
US6633749B2 (en) Folding mobile wireless device
CN1875604B (zh)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JP4624474B2 (ja) 回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開閉式携帯端末
KR20170047771A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
JP4503395B2 (ja) 携帯端末
JP2006237762A (ja) レシーバ実装構造、レシーバ実装方法及び携帯通信端末
JP2005318247A (ja) 折曲型携帯端末装置
JP4657623B2 (ja) 電子機器
JP4307316B2 (ja) 折曲型携帯端末装置
JP3728938B2 (ja) 通信装置の報知機構
JP2006217251A (ja) 携帯端末
US770768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hinge-reinforcing member
JP2006109298A (ja) 携帯端末
JP2005318248A (ja) 折曲型携帯端末装置
JP2006041868A (ja) 携帯端末
KR100810250B1 (ko) 자기-클립 기능을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WO2006018906A1 (ja) 携帯端末
KR101502008B1 (ko) 휴대 단말기
JP2006019917A (ja) 携帯端末
KR101604749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휴대 단말기용 케이스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