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9428A - 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69428A CN1869428A CNA2006100918076A CN200610091807A CN1869428A CN 1869428 A CN1869428 A CN 1869428A CN A2006100918076 A CNA2006100918076 A CN A2006100918076A CN 200610091807 A CN200610091807 A CN 200610091807A CN 1869428 A CN1869428 A CN 1869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 fuel tank
- tank
- pair
- 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副燃料箱(1)及吸入并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泵(13)。副燃料箱(1)位于高于燃料喷射泵(13)的位置上。第一燃料供给流路(16,17)将燃料箱(12)和副燃料箱(1)连接在一起。第二燃料供给流路(18,19)将副燃料箱(1)和燃料喷射泵(13)连接在一起。在第一燃料供给流路(16,17)上配置有燃料泵(14),燃料泵(14)将储存在燃料箱(12)内的燃料经由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副燃料箱(1)。本装置还具有连接副燃料箱和燃料箱的第一回流流路(20),其使副燃料箱(1)的过剩燃料返回至燃料箱(12)。通过将第一燃料供给流路(16,17)和第一回流流路(20)连接至副燃料箱(1)以能够吸收燃料泵(14)的脉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燃料供给至内燃机(例如,摩托车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吸入并喷出燃料的燃料喷射泵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4-2785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燃料喷射泵的燃料供给装置。在这种燃料供给装置中,燃料喷射泵安装在发动机(确切地为发动机的进气管)上,燃料箱配置在高于发动机的位置上。燃料箱和燃料喷射泵通过燃料供给流路连接在一起。由于燃料箱配置在高于发动机(即,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燃料供给流路中填充燃料。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供给流路中的燃料,并对吸入的燃料加压,然后将燃料直接喷射至发动机的进气管内。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由于燃料箱配置在高于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燃料供给流路中充满燃料。由此,供给至燃料喷射泵的燃料的压力,会随着燃料箱内所储存的燃料量(燃料液面的高度)而发生变化。由此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即,使供给至燃料喷射泵的燃料的压力频繁变动,进而不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中供给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燃料喷射泵的燃料供给装置,其能抑制供给至燃料喷射泵的燃料的压力变动,从而能从燃料喷射泵稳定地供给燃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副燃料箱和燃料喷射泵,该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并将所吸入的燃料喷射出,而副燃料箱可以设置在高于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并且,该燃料供给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第二燃料供给流路,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将燃料箱和副燃料箱连接在一起,而第二燃料供给流路将副燃料箱和燃料喷射泵连接在一起。在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配置有燃料泵,并且,该燃料泵将储存在燃料箱内的燃料经由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副燃料箱。另外,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具有将燃料箱和副燃料箱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回流流路。由此,通过燃料泵,能将储存在燃料箱内的燃料输送至副燃料箱,进而使副燃料箱内充满燃料。并且,经由第一回流流路使副燃料箱内的过剩燃料回流至燃料箱内。另外,通过将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第一回流流路连接至副燃料箱,以能够吸收燃料泵的脉动。
在这样的燃料供给装置中,燃料箱内的燃料临时储存在副燃料箱内,然后将储存在副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燃料喷射泵。由燃料泵将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副燃料箱,副燃料箱内的过剩燃料经由第一回流流路返回燃料箱。由此,即使燃料箱内储存的燃料量发生变动,也能抑制副燃料箱内所储存的燃料量的变动。由此,能抑制供给到燃料喷射泵的燃料的压力变动,从而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供给燃料。
另外,由燃料泵将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副燃料箱内后,储存在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量会受到燃料泵的脉动的影响。但是,对于上述燃料供给装置而言,由于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第一回流流路以能够吸收燃料泵的脉动的方式连接至副燃料箱,从而,即使在燃料泵中产生脉动,也能抑制储存在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量的变动,进而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供给燃料。
这里,作为将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副燃料箱的燃料泵,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泵,例如可以为往复式的燃料泵。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第一回流流路优选连接至副燃料箱,以使在副燃料箱中装满燃料的状态下,流过第一回流流路的燃料量大于流过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燃料量。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副燃料箱内储存的燃料量出现剩余的状态(即,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量过剩的状态)下,从副燃料箱流向燃料箱的燃料回流量大于从燃料箱供给至副燃料箱的燃料量。由此,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量减少,从而将副燃料箱内的燃料维持在合适的量。进而,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供给燃料。
在上述的燃料供给装置中,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与副燃料箱的侧面相连接,并且,第二燃料供给流路与副燃料箱的底面相连接。根据这样的构成,燃料从副燃料箱的侧面流入副燃料箱内,另一方面,燃料从副燃料箱的底面流出至燃料喷射泵。
另外,在上述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回流流路,该第二回流流路将副燃料箱与燃料喷射泵连接在一起,并使过剩燃料从燃料喷射泵返回副燃料箱。根据这样的构成,未从燃料喷射泵中喷射出的过剩燃料回流至副燃料箱,从而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中喷射出所需的量的燃料。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优选为与副燃料箱的连接位置低于第一和第二回流流路与副燃料箱的连接位置,并且,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不同于第一回流流路和第二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通过对与副燃料箱相连接的各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进行设定,能将流入和流出副燃料箱的燃料量调节成为合适的值,进而能稳定副燃料箱内所储存的燃料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可以包括副燃料箱和燃料喷射泵,该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并将所吸入的燃料喷出,而副燃料箱设置在高于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第二燃料供给流路。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将燃料箱和副燃料箱连接在一起,第二燃料供给流路将副燃料箱和燃料喷射泵连接在一起。并且,在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配置有燃料泵,并且,该燃料泵将储存在燃料箱内的燃料经由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副燃料箱。通过燃料泵,能将储存在燃料箱内的燃料输送至副燃料箱,进而使副燃料箱内充满燃料。并且,副燃料箱可以进一步包括调节机构,通过该调节机构对从燃料泵流入副燃料箱的燃料量进行调节,使副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的高度保持恒定。
在这样的燃料供给装置中,通过燃料泵,将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副燃料箱,然后将这些临时储存在副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至燃料喷射泵。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从燃料泵供给至副燃料箱的燃料量,从而使副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大致维持恒定。由此,即使燃料箱内储存的燃料量发生变动,也能抑制副燃料箱内所储存的燃料量的变动。进而,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供给燃料。
其中,调节机构可以包括配置在副燃料箱内的浮子、以及根据浮子的高度来开闭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阀。通过采用浮子和阀这样的简单结构,能使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量大致维持恒定。另外,优选通过阀对连接燃料泵和副燃料箱的燃料供给流路进行开闭。
上述的方案和特点可以单独地或相互结合地实现,从而获得改进的过滤组件。而且,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通过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后,将更加易于理解。当然,在此公开的附加的特征和方案可以单独地实现,或者也可以结合上述方案和特点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副燃料箱的侧视图。
图3是副燃料箱的俯视图。
图4是设在副燃料箱上的各燃料出入口的位置关系图。
图5是能应用于图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副燃料箱的另一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装置安装在摩托车上,用于向摩托车的发动机供给燃料。首先,对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燃料箱12、向发动机11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泵13、以及配置在发动机11和燃料喷射泵13之间的副燃料箱1。
燃料箱12配置在大致等于或低于发动机11的高度上。燃料供给管16的一端安装在燃料箱12的底面附近,燃料供给管16的另一端安装在燃料泵14的燃料吸入口处。燃料供给管17的一端安装在燃料泵14的燃料喷出口上,燃料供给管17的另一端安装在副燃料箱1上。由此,通过燃料泵14的动作,使燃料箱12内的燃料输送至副燃料箱1内。自燃料泵14输送至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大于或等于自燃料喷射泵13喷射出的最大燃料量。由此,在副燃料箱1中随时储存着足够量的燃料。
这里,燃料泵14可以采用各种泵,例如可以采用往复式的泵。通过采用往复式的泵作为燃料泵14,可以降低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成本。
副燃料箱1临时储存由燃料泵14输送来的燃料。副燃料箱1的容量远远小于燃料箱12的容量。由此,在燃料箱12内所储存的燃料量不是非常少的情况下,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量能够维持恒定。
另外,在副燃料箱1中,设有用于排出其内部所产生的蒸汽或过剩燃料的回流燃料流出口4(参照图2至图4)。在回流燃料流出口4上安装着蒸汽放出管20。蒸汽放出管20的另一端与燃料箱12相连接。由此,在副燃料箱1内产生的蒸汽和副燃料箱1内的过剩燃料经由蒸汽放出管20返回至燃料箱12。而且,燃料供给管18的一端安装在副燃料箱1上,在燃料供给管18的另一端上安装着蒸汽分离器15。
蒸汽分离器15包括从燃料中除去杂质的过滤器(未图示)。燃料供给管19的一端连接在蒸汽分离器15上,燃料供给管19的另一端连接在燃料喷射泵13上。由此,来自副燃料箱1的燃料在通过蒸汽分离器15除去其中的杂质后,被供给至燃料喷射泵13。
另外,在蒸汽分离器15上形成有排出其内部产生的蒸汽的排出口,在该排出口上安装着连通管23。连通管23经由连接构件24与蒸汽放出管21相连接。蒸汽放出管21的一端安装在副燃料箱1上。由此,在蒸汽分离器15内部所产生的蒸汽经可以由连通管23和蒸汽放出管21返回副燃料箱1中。
燃料喷射泵13安装在发动机11的进气管27上。燃料喷射泵13经由燃料供给管19吸入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并对所吸入的燃料加压,并将加压后的燃料喷入进气管27内。燃料喷射泵13具有排出其内部产生的蒸汽和过剩燃料的排出口,在该排出口上安装着蒸汽放出管22。蒸汽放出管22经由连接构件24和蒸汽放出管21与副燃料箱1相连接。由此,在燃料喷射泵13内部产生的蒸汽和过剩燃料经由蒸汽放出管22、21返回至副燃料箱1。这里,由于燃料喷射泵13采用现有的构造(例如,日本特开2004-278527号公报)即可,省略相应的具体说明。
燃料喷射泵13由电子控制单元28(以下简称为ECU28)所控制。在ECU28上,经由点火开关26连接着蓄电池25。当点火开关26导通时,自蓄电池25向ECU28提供电力。在ECU28上连接着检测向发动机11供给的空气的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群(即,进气压力传感器30,进气温度传感器32)、检测节气门的开度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31、以及检测发动机11的状态的传感器群(曲轴转角传感器33、发动机温度传感器34)。根据这些传感器30至34所检测出的结果,ECU28驱动燃料喷射泵13以向进气管27内喷射设定量的燃料,并且,驱动点火线圈29而对喷入的燃料进行点火。由此,使供给至发动机11内的空气中混合适量的燃料,并在合适的时刻进行点火。
接下来,对副燃料箱1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副燃料箱1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8。在主体部8的侧面形成有燃料流入口3。在燃料流入口3上安装着燃料供给管17。燃料流入口3在与主体部8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即,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燃料流入口3从自主体部8的侧面沿着切线方向延伸出(参照图3)。由此,自燃料供给管17供给至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沿主体部8的切线方向流入主体部8,并在主体部8内形成涡流。通过形成涡流,可以促进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与蒸汽相分离。
在主体部8的下方延伸有圆锥部9。圆锥部9设定为向下逐渐变细的圆锥状。在圆锥部9的最下部上形成有燃料流出口6。燃料流出口6沿垂直方向从副燃料箱1向下延伸出。在燃料流出口6上安装着燃料供给管18。由此,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通过形成在副燃料箱1的底面的燃料流出口6供给至燃料喷射泵13。
在主体部8的上方延伸有回流燃料出入部7。回流燃料出入部7呈比主体部8直径更小的圆筒状。在回流燃料出入部7上,形成有回流燃料流出口4和回流燃料流入口5。在回流燃料流出口4上安装着蒸汽放出管20,在回流燃料流入口5上安装着蒸汽放出管21。回流燃料流出口4和回流燃料流入口5在垂直于主体部8的中心线的方向(即,水平方向)上延伸着。由此,燃料流入口3、回流燃料流出口4、以及回流燃料流入口5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副燃料箱1的俯视图中,回流燃料流出口4和回流燃料流入口5形成在相对于回流燃料出入部7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上,并且分别自回流燃料出入部7的侧面在切线方向上延伸出。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燃料自回流燃料流入口5流入副燃料箱1内,使副燃料箱1内易于产生涡流,该涡流的方向与由燃料流入口3在副燃料箱1内形成的涡流的方向相同。另外,在副燃料箱1内形成的涡流的方向为使燃料难以从回流燃料流出口4流出的方向。由此,对于自副燃料箱1排出至回流燃料流出口4的燃料而言,其不易受到副燃料箱1内的涡流的流速的影响,从而仅使副燃料箱1内产生的蒸汽和过剩燃料易于从回流燃料流出口4排出。
这里,设燃料流入口3的直径为d1、回流燃料流出口4的直径为d2、回流燃料流入口5的直径为d3、燃料流出口6的直径为d4,则各直径的关系优选为d2>d3>d4>d1。这里,与各燃料流入口3、4、5、6相连接的各管17、20、21、18的直径以与相连接的出入口相配合的方式进行设定。
另外,设回流燃料流出口4相对于燃料流入口3的高度为h1、回流燃料流入口5相对于燃料流入口3的高度为h2,则二者的关系优选为h2>h1。在图4中示意地表示出d1至d4以及h1及h2与形成在副燃料箱1上的燃料出入口3、4、5、6之间的关系。
以下对上述燃料供给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使点火开关26导通后,燃料泵14开始动作,将燃料箱12内的燃料送出至副燃料箱1。在燃料泵14动作的同时,ECU28开始对燃料喷射泵13进行控制,并使发动机11开始运转。
自燃料泵14送出的燃料流入并储存在副燃料箱1内。在副燃料箱1内产生的蒸汽和过剩燃料经由蒸汽放出管20返回至燃料箱12。储存在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通过蒸汽分离器15与蒸汽和杂质相分离,然后被供给至燃料喷射泵13。由蒸汽分离器15分离出的蒸汽经由连通管23和蒸汽放出管21返回至副燃料箱1。
由蒸汽分离器15除去杂质和蒸汽后的燃料被吸入燃料喷射泵13内。燃料喷射泵13对吸入的燃料加压,并向进气管27内喷出设定量的燃料。在燃料喷射泵13内产生的蒸汽和过剩燃料(即,自副燃料箱1吸入的燃料中除去喷入进气管27内的燃料后的部分)经由蒸汽放出管22、连接构件24返回至副燃料箱1。
这里,自燃料泵14送出至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大于自燃料喷射泵13喷入进气管27内的最大燃料量,由此,在副燃料箱1中随时会产生过剩燃料。回流燃料流出口4和蒸汽放出管20的直径d2大于燃料流入口3的直径d1,从而能使从副燃料箱1返回至燃料箱12的燃料量大于自燃料箱12流入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由此,即使在燃料泵14中产生的脉动而使流入副燃料箱1的燃料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动,也仅仅使自副燃料箱1回流至燃料箱12的燃料量发生变化,而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基本维持在定值。由此,即使燃料箱12的燃料出现增减而使从燃料泵14供给至副燃料箱1的燃料发生变动,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量也能大致维持在定值,从而能稳定地向燃料喷射泵13供给燃料。
另外,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从燃料流出口6流出至燃料喷射泵13,另一方面,来自燃料泵14的燃料从燃料流入口3流入副燃料箱1内,这里,燃料流出口6的直径d4大于燃料流入口3的直径d1。由此,能稳定地从副燃料箱1向燃料喷射泵13供给燃料。
另外,来自燃料喷射泵13的回流燃料从回流燃料流入口5流入副燃料箱1内,另一方面,副燃料箱1内燃料从燃料流出口6流出至燃料喷射泵13,这里,回流燃料流入口5的直径d3大于燃料流出口6的直径d4(即,回流燃料流入口5的直径d3大于来自燃料泵14的燃料所流入的燃料流入口3的直径d1)。由此,能使在燃料喷射泵13附近所产生的蒸汽顺利地返回副燃料箱1。
另外,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从回流燃料流出口4流出至燃料箱12,另一方面,来自燃料喷射泵13的燃料从回流燃料流入口5流入副燃料箱1内,这里,回流燃料流出口4的直径d2大于回流燃料流入口5的直径d3(即,回流燃料流出口4的直径d2大于燃料流出口6的直径d4,并且大于燃料流入口3的直径d1)。由此,能使过剩燃料顺利地从副燃料箱1回流至燃料箱12,从而使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量大致保持恒定。进而,能稳定地从副燃料箱1向燃料喷射泵13供给燃料。
由于能使燃料稳定地从副燃料箱1供给至燃料喷射泵13,能抑制在燃料供给管等处产生的蒸汽滞留,并且能向发动机11供给合适的量的燃料。由此,能改善驾驶性能。
这里,从以上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储存在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的液面维持在回流燃料流出口4所在的位置上。由于回流燃料流入口5设置在高于回流燃料流出口4的位置上,从燃料喷射泵13回流的过剩燃料在高于燃料液面的位置处流入副燃料箱1内。由此,从燃料喷射泵13回流的过剩燃料直接从回流燃料流出口4排出,从而使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液面不易发生变动。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而言,由于能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的液面保持大致恒定,即使燃料箱12内储存的燃料的量发生变动,或者即使在燃料箱14中产生脉动,也能使供给至燃料喷射泵13的燃料的压力大致保持恒定。由此,能稳定地从燃料喷射泵13向进气管27内喷射燃料。
另外,由于能使向燃料喷射泵13供给的燃料的压力保持大致恒定,能使蒸汽分离器15和燃料喷射泵13中所产生的蒸汽稳定地回流至副燃料箱1内,进而能抑制燃料供给管18,19中滞留蒸汽的情况。由此,能从燃料喷射泵13向进气管27内喷出所需量的燃料,从而改善驾驶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由于燃料泵14的脉动等而使流入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发生变动时,通过改变从副燃料箱1回流至燃料箱12的燃料量,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量保持大致恒定。但是,为了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量保持恒定,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调节从燃料泵14流入副燃料箱1中的燃料量来实现。
如图5所示,副燃料箱1具有浮子机构47,该浮子机构47调节流入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浮子机构47具有浮子49、以及安装在浮子49上的阀48。浮子49漂浮在储存于副燃料箱1中的燃料中,并且该浮子49能随着储存在副燃料箱1中的燃料的液面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阀48可以开闭与燃料流入口3相连通的燃料通路40。
在图5所示的副燃料箱1中,当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减少后,燃料通路40被打开,燃料自燃料泵14流入副燃料箱1内。由此,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量增加,与此相伴,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的液面高度上升。当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的液面高度上升后,浮子49也向上方移动。浮子49向上方移动后,阀48也向上方移动(即,阀48向关闭燃料通路40的方向移动),进而阀48关闭燃料通路40。当阀48关闭燃料通路40后,自燃料泵14向副燃料箱1的燃料流动停止。由此,通过控制,使副燃料箱1内储存的燃料的液面高度保持在阀48能够关闭燃料通路40的高度上,从而使副燃料箱1内的燃料量维持大致恒定。
这里,在图5所示的副燃料箱1中,不易产生必须从副燃料箱1回流至燃料箱12的过剩燃料,并且回流燃料流出口4也几乎不需要发挥排出蒸汽的作用。为此,将回流燃料流出口4和回流燃料流入口5设置在同一高度上。
另外,对于上述各种燃料供给装置而言,燃料泵14是以大致恒定的转速被驱动的,自燃料箱12向副燃料箱1供给的燃料量也大致恒定。但是,也可以根据自燃料喷射泵13向进气管27喷射的燃料量来驱动燃料泵14,从而对自燃料泵14供给至副燃料箱1的燃料量进行控制。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形和改变。另外,对于在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中所记述的技术要素而言,其可以单独或组合的情况下发挥技术效果,并不仅限于申请时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另外,对于在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中所记述的技术而言,其能既能用于同时达到多个目的,也能用于达到其中的任意一个单一目的。
Claims (14)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包括:
副燃料箱;
燃料喷射泵,该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并将所吸入的燃料喷射出;
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燃料箱和该副燃料箱;
第二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和该燃料喷射泵;
燃料泵,该燃料泵设置在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并且,该燃料泵将储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经由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该副燃料箱;以及
第一回流流路,其连接该燃料箱和该副燃料箱,并且,该第一回流流路使该副燃料箱内的过剩燃料回流至该燃料箱内,
其中,该副燃料箱设置在高于该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并且,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该第一回流流路以能够吸收该燃料泵的脉动的方式连接在该副燃料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该第一回流流路连接至该副燃料箱,以使在该副燃料箱中装满燃料的状态下,流过该第一回流流路的燃料量大于流过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燃料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的侧面相连接,并且,该第二燃料供给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的底面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二回流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和该燃料喷射泵,并使过剩燃料从该燃料喷射泵返回至该副燃料箱,且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相连接的位置低于该第一回流流路和该第二回流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相连接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不同于该第一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和该第二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大于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二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大于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二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燃料供给流路的横截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大于该第二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
10.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包括:
副燃料箱;
燃料喷射泵,该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并将所吸入的燃料喷射出;
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燃料箱和该副燃料箱;
第二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和该燃料喷射泵;
燃料泵,该燃料泵设置在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并且,该燃料泵将储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经由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该副燃料箱;以及
第一回流流路,其连接该燃料箱和该副燃料箱,并且,该第一回流流路使该副燃料箱内的过剩燃料回流至该燃料箱内,
其中,该副燃料箱设置在高于该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并且,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和该第一回流流路连接至该副燃料箱,以使在该副燃料箱中装满燃料的状态下,流过该第一回流流路的燃料量大于流过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燃料量。
1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包括:
副燃料箱;
燃料喷射泵,该燃料喷射泵吸入燃料,并将所吸入的燃料喷射出;
第一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该燃料箱和该副燃料箱;
第二燃料供给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和该燃料喷射泵;以及
燃料泵,该燃料泵设置在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并且,该燃料泵将储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经由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输送至该副燃料箱,
其中,该副燃料箱设置在高于该燃料喷射泵的位置上,并且,该副燃料箱包括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对从该燃料泵流入该副燃料箱的燃料量进行调节,使该副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的高度保持恒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副燃料箱内的浮子、以及根据该浮子的高度来开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的阀。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
第一回流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和该燃料箱,并使该副燃料箱的过剩燃料返回该燃料箱;以及
第二回流流路,其连接该副燃料箱与该燃料喷射泵,并使燃料从该燃料喷射泵返回该副燃料箱,
其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相连接的位置低于该第一回流流路和该第二回流流路与该副燃料箱相连接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燃料供给流路中的横截面积不同于该第一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和该第二回流流路的横截面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55219A JP2006329101A (ja) | 2005-05-27 | 2005-05-27 | 燃料供給装置 |
JP2005155219 | 2005-05-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69428A true CN1869428A (zh) | 2006-11-29 |
Family
ID=3744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0918076A Pending CN1869428A (zh) | 2005-05-27 | 2006-05-29 | 燃料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329101A (zh) |
CN (1) | CN1869428A (zh) |
TW (1) | TW20070255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50526B1 (en) | 2012-03-14 | 2017-02-15 | Kubota Corporation | Device for supplying fuel to engine |
JP5785511B2 (ja) * | 2012-03-14 | 2015-09-30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
2005
- 2005-05-27 JP JP2005155219A patent/JP2006329101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5-25 TW TW095118588A patent/TW200702554A/zh unknown
- 2006-05-29 CN CNA2006100918076A patent/CN186942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329101A (ja) | 2006-12-07 |
TW200702554A (en) | 2007-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22021B1 (ko) | 연료송출시스템 | |
US6488476B2 (en) | Fuel feed unit | |
CN104303279B (zh) | 离心分离器 | |
RU2717632C2 (ru) | Способ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опливной системой с двумя топливоподкачивающимися насосами | |
CN102197210A (zh) | 燃料箱 | |
WO2011045007A3 (de) | Kraftstoffbehälter für ein kfz | |
CN100531857C (zh) | 内燃机的燃油滤清器 | |
US8763589B2 (en) | Fuel pump module | |
CN100402832C (zh) | 燃料装置 | |
US6810908B2 (en) | Fuel tank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869428A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CN1441160A (zh) | 车辆的燃料泵组件 | |
US20100037866A1 (en) | Single piece dual jet pump and fuel system using it | |
CN1275791C (zh) | 油箱 | |
CN1757901A (zh) | 发动机燃料供给装置 | |
CN1661224A (zh) | 具有副箱和喷嘴的燃料供给装置 | |
JP2002013450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06316701A (ja) |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 |
CN1920292A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CN1774572A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CN101749154A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JP2008267165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4821678B2 (ja) | ポンプユニット | |
JP2006266230A (ja) |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 |
SE534065C2 (sv) | Bränslesystem med tryckluftanslutet venturirör för överföring av bränsle mellan två tankar och ett fordon innefattande nämnda bränsle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