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7416A -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7416A
CN1857416A CN 200610011589 CN200610011589A CN1857416A CN 1857416 A CN1857416 A CN 1857416A CN 200610011589 CN200610011589 CN 200610011589 CN 200610011589 A CN200610011589 A CN 200610011589A CN 1857416 A CN1857416 A CN 1857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esent
baicali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15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0176C (zh
Inventor
方同华
王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ZBD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longjiang Zhenbaod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ongjiang Zhenbaod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longjiang Zhenbaod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115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0176C/zh
Publication of CN185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7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17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选用金银花30-70份、黄芩30-70份、连翘60-120份、板蓝根30-70份制备而成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药物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医学认为“温病初起,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风热上犯以致咽痛、咳嗽;温邪易伤津液,故口渴;治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均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良药。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含有靛甙、B-谷甾醇、氨基酸等,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及解毒作用。金银花、黄芩、连翘以及板蓝根配伍后,既有抑毒抗菌,又有激发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增强吞噬功能等生理效应,更具有抗病毒作用和明显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并能加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改善微循环及整体调节作用。尤其适用于病毒感染,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疾病,产生耐药菌株的疾病,应用抗生素过敏者及使用抗生素而疗效不显著病情迁延不愈者。还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近期疗效显著,对支气管肺炎亦有效。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按重量配比的下列原料制成:金银花30-70份、黄芩30-70份、连翘60-120份、板蓝根30-70份。
其中优选的原料配比是:金银花45-55份、黄芩45-55份、连翘90-110份、板蓝根45-55份。
《素问·至真要大论》“风邪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本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胃及大肠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肺及胆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的功效,方中的特别之处是加入了板蓝根为君药,其味苦而性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善于清解实热火毒,且不伤脾胃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与疏散风热药相伍,是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最佳配伍,对多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有利于感染过敏性疾病,如感冒等的治疗起到改善过敏症状的良好效果。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善清肺大肠之火,除中上焦湿热,能够治疗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肺热咳嗽等证,为臣药,助君药清解火毒,透热外出。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利咽散结、芳香辟秽之品相伍,具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毒,芳香辟秽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之剂。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取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1-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浸膏;
(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8-36h,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制备成或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医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剂型。
其中步骤(1)中所得浸膏在75℃时相对密度为1.15-1.25,并且本品每1g浸膏中含黄芩苷为50-200mg。
其中步骤(2)中静置时间为20-30h。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其中制剂中所用的载体为常规载体,常用的填充剂为蔗糖、甜菊素、淀粉、糊精、糖粉等,润湿剂为水、乙醇等,粘合剂为淀粉浆、羟丙甲纤维素(HPMC)、糊精等,崩解剂为交联羟基纤维素钠、表面活性剂、枸橼酸钠与碳酸钠等,润滑剂为滑石粉、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本发明药物的鉴别方法为:
(1)取粉碎后的药物适量,加75%乙醇,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5cm×7cm)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粉碎后的药物适量,加甲醇振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本发明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浸膏适量(相当于含黄芩苷约0.2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口服液每1ml含黄芩苷5.0-25.0mg,片剂每1片含黄芩苷2.0-20.0mg,胶囊剂每1粒含黄芩苷2.0-20.0mg,颗粒剂每1g含黄芩苷10.0-50.0mg。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口服液的制备
取金银花500g、黄芩500g、连翘1000g、板蓝根500g,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8的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加入蔗糖100g,搅拌使溶解,加水至1000ml,煮沸15分钟,待温度降至80℃以下时调节pH值至7.0,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
取金银花450g、黄芩550g、连翘900g、板蓝根450g,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20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所得浸膏干燥,加入淀粉、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
取金银花550g、黄芩450g、连翘1100g、板蓝根550g,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30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所得浸膏加入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复合膜袋中,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
取金银花300g、黄芩700g、连翘600g、板蓝根300g,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8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所得浸膏干燥,粉碎,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口服液的制备
取金银花700g、黄芩300g、连翘1200g、板蓝根700g,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1次,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36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加入蔗糖150g,搅拌使溶解,加水至1000ml,煮沸15分钟,待温度降至80℃以下时调节pH值至7.0,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阐述该中药组合物的功效。
实验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甲型流感病毒小鼠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1.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预防作用
体重17-22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灌胃给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2.5、1.25g生药/kg,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灌胃5.0g生药/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于相同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用选定浓度的甲型病毒稀释液(根据预试验该病毒液能导致80-90%的正常小鼠死亡)滴鼻感染,每鼠0.05ml。自感染后第一天开始观察小鼠发病率和生存状况,对各组动物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加以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预防作用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存活数(只)   存活率(%)
  空白对照组   20   20   100
模型对照组 20   3   15.0
  双黄连   5.0 20   11   55.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5.0   20   15   75.0**
  2.5   20   10   50.0*
  1.25 20   6   30.0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卡方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p<0.05;
感染流感病毒后1~2天开始,各组动物均先后出现程度不同的感染症状,表现为毛发蓬松,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倦怠无力,尾色黯淡,渐行性消瘦等。各组小鼠大部分在3天后表现明显的感染症状。感染后7天内,模型对照组大部分小鼠相继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均仅存活3只。其他各给药组小鼠也相继有发病情况产生,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生药/kg组感染症状较轻,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存活率、生存时间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出现统计学差异。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g生药/kg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存活率、生存时间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并且出现统计学差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5g生药/kg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存活率、生存时间未见提高,且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生药/kg的作用强于双黄连口服液,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g生药/kg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相当,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5g生药/kg的预防作用不明显作用。
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治疗作用
体重16-20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用选定浓度的甲型病毒稀释液(根据预试验该病毒液能导致80~90%的正常小鼠死亡)滴鼻感染,每鼠0.05ml。感染后24小时开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灌胃给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2.5、1.25g生药/kg,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灌胃5.0g生药/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于相同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7天。自感染后第一天开始观察小鼠发病率和生存状况,对各组动物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加以比较,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存活数(只)   存活率(%)
  空白对照组   20   20   100
模型对照组 20   2   90.0
  双黄连   5.0 20   13   65.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5.0   20   16   80.0**
  2.5   20   12   60.0**
  1.25 20   8   40.0*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卡方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p<0.05;
感染流感病毒后1-2天开始,各组动物均先后出现程度不同的感染症状,表现为毛发蓬松,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倦怠无力,尾色黯淡,渐行性消瘦等。各组小鼠大部分在3天后表现明显的感染症状。感染后7天内,模型对照组大部分小鼠相继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均仅存活2只。其他各给药组小鼠也相继有发病情况产生,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2.5g生药/kg组和双黄连口服液组感染症状较轻,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存活率、生存时间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出现统计学差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5g生药/kg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存活率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2.5g生药/kg的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相当,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5g生药/kg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效果不如其他组明显。
实验例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镇咳作用
体重16-20g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灌胃给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2.5、1.25g生药/kg,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灌胃5.0g生药/kg,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0.5小时后,将每只小鼠置于容量为500ml的玻璃钟罩内。罩内放置含25-28%NH4OH的氨水0.2ml,立即观察和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期和2分钟内发生咳嗽反应的次数。数据经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镇咳作用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   潜伏期   2分钟内咳嗽次数
  对照组   10 13.8±3.8 54.7±9.5
  双黄连   5.0   10   36.4±8.4**   26.8±10.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5.0   10   38.8±10.6**   23.6±7.4**
  2.5   10   27.4±8.4*   35.4±8.7*
  1.25   10 20.2±6.8 44.8±10.6
注:*与对照组相比,t检验结果p<0.05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2分钟内发生咳嗽反应的次数,其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生药/kg的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相当,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g和1.25g生药/kg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实验例3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解热作用
选体温37-38.5℃的合格大鼠,分别皮下注射10%酵母混悬液10ml/kg。5小时后大鼠体温明显升高。将升温大雨0.8℃的大鼠50只,按照体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中、低给药组灌胃给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2.5、1.25g生药/kg,双黄连口服液给药组灌胃5.0g生药/kg,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量的蒸馏水,给药后1、2、3、4、6小时,用肛表插入肛门内2cm左右,3分钟后记录肛温(℃)。将给药组与对照组各时相的肛温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解热作用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   给药前体温                                   给药后体温(℃)
1h 2h 3h 4h 6h
  对照组   --   10   39.9±0.4   40.0±0.5   39.8±0.4   39.9±0.3   39.8±0.2   39.7±0.4
  双黄连   5.0   10   40.0±0.3 39.8±0.4 39.7±0.3 39.1±0.2* 38.7±0.3* 38.2±0.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5.0   10   40.0±0.4   39.7±0.4   39.0±04*   38.6±0.4**   38.2±0.3**   38.0±0.4**
  2.5   10   39.9±0.4   39.7±0.5   39.6±0.3   39.2±0.3*   39.0±0.3*   38.6±0.3**
  1.25   10   39.9±0.5   39.8±0.4   39.8±0.2   39.5±0.4   39.2±0.3*   39.0±0.3*
注:*与对照组相比,t检验结果p<0.05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的大鼠体温上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g生药/kg的作用强于双黄连口服液,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g生药/kg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相当,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5g生药/kg也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效果不如其他组明显。
实验例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4.1普通培养基的制备
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分别用取菌环致密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以无菌操作分别将浸有灭菌后的双黄连口服液原液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液的直径为0.4c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3
4.2血平板营养培养基的制备
在普通培养基的基础上高压灭菌后冷却至56℃,加上5~10%无菌脱纤维绵羊血混匀,将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分别用取菌环致密接种到培养基表面,以无菌操作分别将浸有灭菌后的双黄连口服液原液、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液的直径为0.4c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3
                            表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体外抑菌作用
组别   样本数                                     抑菌圈直径(cm)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
  双黄连   10   0.830±0.174   1.526±0.421   1.325±0.314   0.930±0.144   0.782±0.083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10 0.925±0.118 1.741±0.322 1.446±0.284 1.055±0.168 0.944±0.147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双黄连口服液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都有抑菌作用,且作用相当。

Claims (10)

1、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按重量配比的下列原料制成:金银花30-70份、黄芩30-70份、连翘60-120份、板蓝根30-7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按重量配比的下列原料制成:金银花45-55份、黄芩45-55份、连翘90-110份、板蓝根45-5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取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1-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浸膏;
(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8-36h,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制备成或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医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剂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得浸膏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试验,与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及连翘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得浸膏在75℃时相对密度为1.15-1.25,并且本品每1g浸膏中含黄芩苷为50-200m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静置时间为20-30h。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口服液每1ml含黄芩苷5.0-25.0mg,片剂每1片含黄芩苷2.0-20.0mg,胶囊剂每1粒含黄芩苷2.0-20.0mg,颗粒剂每1g含黄芩苷10.0-50.0mg。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黄芩苷含量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药物中的应用。
CNB2006100115890A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05001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5890A CN100500176C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5890A CN100500176C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7416A true CN1857416A (zh) 2006-11-08
CN100500176C CN100500176C (zh) 2009-06-17

Family

ID=3729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15890A Active CN100500176C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0176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469B (zh) * 2007-02-05 2010-12-0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935B (zh) * 2007-12-06 2010-12-15 张治中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386A (zh) * 2012-07-20 2012-10-31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含其制剂及其应用
CN102872208A (zh) * 2012-10-23 2013-01-16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5833103A (zh) * 2016-06-02 2016-08-10 成都风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126465A (zh) * 2017-04-26 2017-09-05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制剂
CN110090245A (zh) * 2018-01-30 2019-08-06 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吸入用芩兰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469B (zh) * 2007-02-05 2010-12-0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935B (zh) * 2007-12-06 2010-12-15 张治中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386A (zh) * 2012-07-20 2012-10-31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含其制剂及其应用
CN102872208A (zh) * 2012-10-23 2013-01-16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2872208B (zh) * 2012-10-23 2014-07-09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5833103A (zh) * 2016-06-02 2016-08-10 成都风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126465A (zh) * 2017-04-26 2017-09-05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制剂
CN110090245A (zh) * 2018-01-30 2019-08-06 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吸入用芩兰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0176C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0176C (zh) 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83560A (zh) 一种含金莲花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10047C (zh) 治疗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052B (zh)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S2646927T3 (es) Suplementos herbales y mé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CN1425447A (zh) 一种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21277C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06821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CN1686501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58008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014117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的颗粒剂
CN1718232A (zh) 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症和抗流感病毒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58023A (zh) 一种具有益气固表、祛风通窍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460513A (zh) 金莲清热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748731A (zh) 一种咳痰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2287B (zh)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262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
CN1278709C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9958A (zh) 一种抗菌消炎、化痰止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37998C (zh) 治疗小儿咳喘的泡腾片
CN1931208A (zh) 一枝黄花在制备治疗和预防h5n1禽流感或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660350A (zh) 一种包含大黄和活性碳或药用碳的药物组合物
CN100344319C (zh)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H12018000449A1 (e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viral influenz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CN115364169B (zh) 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EILONGJIANG ZBD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ENBAOD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HELONGJIA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58400 Hulin Red Star Street, Heilongjiang, No. 72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ZBD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8400 Hulin Red Star Street, Heilongjiang, No. 72

Patentee before: Helongjiang Zhenbaodao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