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9764A -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9764A
CN1849764A CNA2004800262475A CN200480026247A CN1849764A CN 1849764 A CN1849764 A CN 1849764A CN A2004800262475 A CNA2004800262475 A CN A2004800262475A CN 200480026247 A CN200480026247 A CN 200480026247A CN 1849764 A CN1849764 A CN 1849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form
frequency
peak value
unit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62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井勇
三好宪一
程俊
西尾昭彦
福冈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49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6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送装置,使用通信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来抑制峰值,由此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在该装置里,调制单元(102)将发送数据进行自适应调制。合成单元(103)将发送数据的波形和反向复本进行合成处理,并抑制阈值以上的峰值。峰值判定单元(111)判定在发送信号里是否存在阈值以上的峰值。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当存在阈值以上的峰值时,在将阈值以上的峰值的波形提取出来的同时生成反向复本,该反向复本具有该提取出来的波形的反向特性。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频率并将选择了的频率的范围里的反向复本输出到合成单元(103),该频率为选择了低传输效率的MCS的副载波的频率。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涉及比如利用OFDM方式将发送信号发送时的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的多载波通信装置抗多路径以及衰落的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高质通信,作为可以实现高速无线传输的装置广受注目。在OFDM方式的通信里,因为将发送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后再叠加在多个副载波上来传输,所以每个副载波之间没有相关。由此,各个副载波的相位重叠在一起的话,作为OFDM码元会具有非常大的信号振幅。如此,各个副载波的相位重叠在一起的话,在发送时信号的峰值电压会变高,需要在放大发送信号时能包括峰值功率的动态范围的放大器。这样不仅放大器会大型化,就连消耗功率也会同时增加。而且,发送时信号的峰值功率会变大,需要能够在大范围保持线性的放大器,因此也就需要昂贵的放大器。
因此,利用限幅器将发送信号整体的振幅变小,通过进行振幅限制的处理来抑制峰值功率的方法(比如专利文献1),以及进行称为消波的只抑制峰值的处理来抑制峰值电压的方法是公知的。
在这样抑制峰值时,将峰值抑制信息包含在数据里一起发送的发送装置是公知的。接收从这样的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装置,通过利用峰值抑制信息,将被抑制的峰值复原,由此可以不出差错地将数据解码。
另一方面,在OFDM方式的通信里,使用以下系统:基站装置使通信终端装置将通信终端装置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报告给自己,并且根据报告的接收质量,将适当多数量的副载波分配(频分用户复用)给各个用户,而且给每个副载波选择MCS(Modulation CodingSchemes,调制编码方式)。也就是,基站装置根据线路质量,对各个通信终端装置分配可以满足它们所期望的通信质量(比如最低传输率、差错率)且频率利用率最高的副载波,然后通过选择高速的MCS给各个副载波并进行数据发送,由此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9-18451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因为现有的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不考虑各个副载波的MCS,而且将峰值抑制的信息包含在发送数据里,所以存在抑制高MCS的副载波成分时,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出现显著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通过利用通信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来抑制峰值,由此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将基于表示通信对方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而进行频分复用处理的发送信号发送,包括:决定单元,按每个频率来决定MCS参数;检测单元,检测出发送信号里的峰值;生成单元,生成波形,该波形具有所述峰值的波形的反向特性;合成单元,利用频率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该频率与按每个频率来决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中传输效率最低的MCS参数对应;发送单元,将合成了所述反向特性的波形的所述发送信号发送出去。
本发明的峰值抑制方法,将基于表示通信对方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而进行频分复用处理的发送信号进行峰值抑制,包括:决定步骤,按每个频率来决定MCS的参数;检测步骤,检测出发送信号里的峰值;生成步骤,生成波形,该波形具有所述峰值的波形的反向特性;合成步骤,使用频率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该频率与按每个频率来决定的MCS参数中传输效率最低的MCS参数对应。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通信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来抑制峰值,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MCS表格的图;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信号的波形中时间和PAPR关系的图;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信号的波形中时间和振幅关系的图;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复本中时间和振幅关系的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反向复本中时间和振幅关系的图;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副载波的图;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反向复本的经FFT处理后的波形的图;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信号的PAPR的柱状分布图;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信号的Eb/No和BER的关系的图;
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副载波的图;
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17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无线通信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
编码单元101根据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输入的编码率信息,用规定的编码率将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02。
调制单元102根据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输入的调制方式信息,用规定的调制方式将由编码单元101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输出给合成单元103。
合成单元103,根据FFT单元116输入的具有阈值以上的波形的反向特性的波形(以下称为“反向复本”)信息的反向复本信息,将由调制单元102输入的发送数据的波形和反向复本在频率轴上合成,并输出到串并(以下称为“S/P”)转换单元104。
S/P转换单元104,将由合成单元103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从串行数据形式转换为并行数据形式的处理,并输出到反向傅立叶变换(以下称为“IFFT”)单元105。
作为反向正交转换单元的IFFT单元105,将由S/P转换单元104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输出到保护区间(以下称为“GI”)加插单元106以及最大功率对平均功率比(以下称为“PAPR”)计算单元109。
GI加插单元106,将GI加插到由IFFT单元105输入的发送数据里,并输出到无线发送处理单元107。
无线发送处理单元107,将由GI加插单元106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从基频上变频到无线频率等的处理,并经由天线108发送出去。
PAPR计算单元109,通过由IFFT单元105输入的经IFFT处理后的发送数据计算出PAPR,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峰值判定单元111。
截止指示单元110,将用来消除发送数据振幅的阈值信息的PAPR信息输出到峰值判定单元111。
作为峰值检测单元的峰值判定单元111,将由PAPR计算单元109输入的PAPR计算结果和由截止指示单元110输入的阈值信息相比较,判定表示阈值以上的PAPR的峰值是否存在。然后,峰值判定单元111,当表示阈值以上的PAPR的峰值存在时,将包含峰值的阈值以上的发送数据的波形信息输出到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
作为波形生成单元的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根据由峰值判定单元111输入的波形信息,将输入的波形信息消除的波形也就是反向复本生成,并将反向复本信息输出到子带选择单元114。
子带(subband)指示单元113,根据由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输入的MCS(MCS参数)的信息的MCS信息,发出指示给子带选择单元114,使其在通信频带里选择由分配给传输效率最低的发送数据的副载波构成的子带的频带。
作为选择单元的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由子带指示单元113指示的规定子带,只将选择了的子带的频带中的由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输入的反向复本输出到带通滤波器(以下称为“BPF”)115。
BPF115,根据由子带选择单元114输入的反向复本信息,从由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生成的用来消除波形的反向复本中,将由反向复本的子带指示单元113指示的子带频带以外的不必要频带成分消除,并输出到傅立叶变换(以下称为FFT)单元116。
作为正交转换单元的FFT单元116,根据由子带选择单元114输入的反向复本信息,将反向复本进行FTT处理,并输出到合成单元103。
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18,将由天线117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从无线频率下变频成基频等的处理,并输出到GI删除单元119。
GI删除单元119,从由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18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将GI删除并输出到FFT单元120。
FFT单元120,将由GI删除单元119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FFT处理,并输出到调制单元121。
调制单元121,将由FFT单元120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解码单元122。
解码单元122,将由调制单元121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的同时得到接收数据。
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基于由解码单元122输入的接收数据,每个副载波利用表示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数)以及接收功率信息等,选择表示解调方式以及编码率的组合的MCS。也就是,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如图2所示,具有MCS与解调方式以及编码率相关连的MCS表格,考虑由通信终端装置报告的CQI以及接收功率等,并参照MCS表格为每个副载波选择MCS。然后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将被选择的各个副载波的MCS作为MCS信息输出到子带指示单元113。另外,发送参数决定单元123,将表示所选择的MCS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调制单元102,同时将表示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的编码率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101。在图2里,MCS表示按0到7的顺序传输效率越来越高,MCS7为最高的传输效率。
接下来,关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峰值抑制动作,利用图3~图11说明。图3表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峰值抑制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IFFT单元105将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步骤ST301)。
接下来,PAPR计算单元109测定PAPR(步骤ST302)。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如图4所示,根据由截止指示单元110输入的阈值信息,判定每个码元是否存在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ST303)。
当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存在时,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如图5所示,在发送信号的时间和振幅的关系里,将振幅在阈值(β)以上以及振幅在阈值(-β)以下的波形信息501、502、503、504提取出来,如图6所示,生成波形信息501的复本601,波形信息502的复本602,波形信息503的复本603,波形信息504的复本604(步骤ST304)。
接下来,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如图7所示,生成具有复本601的反向特性的反向复本701,具有复本602的反向特性的反向复本702,具有复本603的反向特性的反向复本703,具有复本604的反向特性的反向复本704(步骤ST305)。
接下来,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由子带指示单元113指示的子带(步骤ST306),BPF115只输出子带指示单元113所指示的子带频带中的反向复本。具体地说,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F3中,如图8所示,当分配给频段1(子带)中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了图2里的MCS6并由16QAM调制,而且分配给频段2(子带)中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了MCS3并由QPSK调制时,选择MCS较低的频段(band)2。
接下来,FFT单元116,将被选择的频段2的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步骤ST307)。通过将频段2的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波形。因为频段2以外的频段1的反向复本,未由子带选择单元114输出,所以经过FFT处理后的波形只为图9里的实线部分。
接下来,合成单元103将发送信号和经FFT处理后的频段2的反向复本(图9的实线部分的波形)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308)。通过像这样在频段2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合成,分配给频段2的副载波的发送数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会增大。但是,在频段2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合成时,与在通信频带F3整体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合成相比,因为在频段1不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合成,所以发送数据整体的差错特性的恶化会小。另外,频段2的发送数据即使发生差错,通过进行重发等的处理,可以使频段2的发送数据不出差错地解码。另外,在步骤ST303里,如果PAPR小于阈值(α)时,不进行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合成的处理。
图10以及图11表示模拟的结果。图10表示根据现有技术在整个频带进行峰值抑制处理(消波)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图,图11表示根据现有技术将峰值抑制的阈值设为可变时,每个比特的功率对噪声比(Eb/No)和BER的关系的图。
在图10,P1表示阈值为4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图,P2表示阈值为5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3表示阈值为6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4表示阈值为7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5表示阈值为8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6表示阈值为9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7表示阈值为10dB的峰值抑制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P8表示不进行峰值抑制处理时的PAPR的柱状分布。由图10可知,通过峰值抑制,大于阈值的PAPR消失了。但是因为峰值成分也随之消失,如图11所示BER变差了。
在图11,C1表示将阈值设定为4dB时的Eb/No和BER的关系,C2表示将阈值设定为5dB时的Eb/No和BER的关系,C3表示将阈值设定为8dB时的Eb/No和BER的关系。通过图11可知,比起将阈值设定为4dB来,将阈值设定为5dB时的差错率要小;比起将阈值设定为5dB来,将阈值设定为8dB时的差错率要小。由图10以及图11可知,将阈值变小的话,虽然可以降低PAPR,但是会使BER变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可以将抑制峰值而导致变差的因素分配在低传输效率的MCS的副载波上,所以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实施方式2)
图12表示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峰值抑制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和图1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关于无线通信装置所进行的峰值抑制处理的动作,利用图12以及图13来说明。
首先,IFFT单元105,将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步骤ST1201)。
接下来,PAPR计算单元109,测定PAPR(步骤ST1202)。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如图4所示,根据由截止指示单元110输入的阈值信息,判定是否存在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ST1203)。
当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存在时,子带选择单元114设定K=0(步骤ST1204)。
接下来,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N个(N为自然数而且其数目在通信频带中的所有子带数目以下)由子带指示单元113所指示的子带(步骤ST1205),并只将所选择的N个子带的频带中的反向复本输出。比如,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里,如图13所示,当分配给频段1(子带)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MCS6并由16QAM调制,而且分配给频段2(子带)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MCS3并由QPSK调制,同时分配给频段3(子带)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MCS3并由QPSK调制时,选择频段2,该频段2选择了低传输效率的MCS。
接下来,FFT单元116,将被选择的子带2的频带的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步骤ST1206)。通过在子带2将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波形。因为频段2的频带以外的反向复本,未由子带选择单元114输出,所以经过FFT处理后的波形只为图9里的实线部分。
接下来,合成单元103,将发送信号和经FFT处理后的反向复本(图9的实线部分的波形)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1207)。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再次判定,在反向复本合成后经IFFT处理的发送数据里,是否存在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1208)。
当发送数据里存在阈值α以上的峰值时,子带选择单元114重新选择K个新增子带(步骤ST1209)。具体地说,子带选择单元115,如图13所示,作为新增子带选择了频段3,因为该频段选择了和频段2的MCS相同的传输效率的MCS。另外,如果没有设定为和频段2的MCS相同的传输效率的MCS的频段的话,选择了频段2次低的传输功率的MCS的频段将被选择。
另外,无线通信装置直到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T1205~步骤ST1208的处理。换言之,无线通信装置,只要阈值α以上的峰值还存在,就一直选择通信频带中的所有的频段(直到N的最大值),反复进行步骤ST1205~步骤ST1208的处理。
在步骤ST1208里,当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时,无线通信装置就结束峰值阈值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203里,当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时,无线通信装置就结束峰值阈值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除了所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直到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为止,依次选择新增子带而扩大合成反向复本的频带,因此可以防止1个频段的发送数据的差错率发生恶化。
(实施方式3)
图14以及图15是表示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峰值抑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和图1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关于无线通信装置所进行的峰值抑制处理的动作,利用图14来说明。
首先,IFFT单元105,将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步骤ST1401)。
接下来,PAPR计算单元109,测定PAPR(步骤ST1402)。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如图4所示,根据由截止指示单元110输入的阈值信息,判定是否存在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ST1403)。
当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存在时,FFT单元116将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步骤ST1404)。
接下来,合成单元103在规定的通信频带中,将发送信号和反向复本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1405)。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后,再次判定发送信号里是否存在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ST1406)。
当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时,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K个子带,该子带选择了最高传输效率的MCS(步骤ST1407)。具体来说,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中,如图13所示,选择一个选择了传输效率最高的MCS的频段1。
接下来,子带选择单元114,从通信频带中的频段1~频段3的所有频段中,将频段1去掉,选择剩余的频段2以及频段3(步骤ST1408)。
接下来,子带选择单元114,每进行一次选择子带的处理就计数一次,并判定总计数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次数(步骤ST1409)。
当总计数还未达到规定的次数时,子带选择单元114,判定峰值判定单元111是否检测出了峰值(步骤ST1410)。
当峰值判定单元111没有检测出峰值时,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中被选剩下来的子带中,再次选择K个子带,该子带选择了最高传输效率的MCS(步骤ST1407)。具体来说,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被选剩下来的频段2以及频段3中,从选择了最高传输效率的MCS的频段2或频段3的其中一个,选择K个子带。如图13的情形,因为频段2以及频段3选择了相同传输效率的MCS,所以无论选择哪个都可以。然后,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从选择的子带中去掉选择了的频段2或频段3的任意一个的选剩下的频段3或频段2(步骤ST1408),直到在步骤ST1409里,达到了规定的次数;或是在步骤ST1410里,检测出了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T1407~步骤ST1410的处理。
在步骤ST1410里,通过峰值判定单元111检测出峰值时,子带选择单元114,将刚刚去掉的K个子带作为重新选择的子带复原(步骤ST1411)。具体地说,子带选择单元114,在图14里,只选择了频段3而且刚刚将频段2从选择对象中去掉时,将频段2作为选择对象的频段复原,选择频段2和频段3。
接下来,FFT单元116,将通过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生成的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步骤ST1412)。
接下来,合成单元103,将发送信号和经FFT处理后的反向复本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1413)。
在步骤ST1406,存在阈值α以上的峰值时,FFT单元116进一步将反向复本进行FFT处理(步骤ST1412),并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1413)。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409里,当总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子带选择单元114,判断为不存在阈值以上的峰值,不进行峰值抑制而结束处理。
另外,在步骤ST1403里,当阈值α以上的峰值不存在时,判断为不存在阈值以上的峰值,不进行峰值抑制而结束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除了所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可以防止如下情形发生,即:当峰值抑制后峰值未被检测出来而且过剩地抑制峰值时,直到峰值被检测出来为止都会依次减少选择子带的数目,同时当峰值被检测出来时将反向复本和发送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如此会不必要地抑制峰值而导致差错率恶化。
(实施方式4)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无线通信装置1600的结构的方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无线通信装置1600,在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里,如图16所示追加了消波单元1601。另外,在图16里,和图1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号码,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消波单元1601,将由IFFT单元105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消波处理,并输出到GI加插单元106。换言之,消波单元1601,将预先设定的阈值和发送数据的信号电平相比较,当信号电平高于阈值时,将信号电平抑制到阈值,并输出到GI加插单元106;当信号电平不足于阈值时,将信号电平原封不动地输出到GI加插单元106。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因为除了所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在将反向复本和发送数据进行合成处理后,再进行消波处理,所以可以确实地抑制峰值。
(实施方式5)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无线通信装置1700的结构的方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无线通信装置1700,在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里,如图17所示去掉了FFT单元116,具有S/P转换单元1701、IFFT单元1702以及合成单元1703来代替合成单元103、S/P转换单元104以及IFFT单元105。另外,在图17里,和图1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号码,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S/P转换单元1701,将由调制单元102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从串行数据形式转换为并行数据形式的处理,并输出到IFFT单元1702。
IFFT单元1702,将由S/P转换单元1701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并输出到合成单元1703。
合成单元1703,根据由BPF115输入的反向复本信息,将由IFFT单元1702输入的发送数据的波形和反向复本在时间轴上合成,并输出到GI加插单元106。
接下来,关于无线通信装置1700进行抑制峰值处理的动作,利用图18说明。图18表示无线通信装置1700的峰值抑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IFFT单元1702将发送数据进行IFFT处理(步骤ST1801)。
接下来,PAPR计算单元109,测定PAPR(步骤ST1802)。
接下来,峰值判定单元111,如图4所示,根据由截止指示单元110输入的阈值信息,判定是否存在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步骤ST1803)。
当存在PAPR为阈值α以上的峰值时,在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如图5所示,在发送信号的时间和振幅的关系里,将振幅在阈值(β)以上以及振幅在阈值(-β)以下的波形信息提取出来,并示生如图6所成的复本(步骤ST1804)。
接下来,反向复本生成单元112,如图7所示,生成反向复本,该反向复本具有生成的复本的反向特性(步骤ST1805)。
接下来,子带选择单元114选择由子带指示单元113所指示的子带(步骤ST1806),BPF115将由子带指示单元113所指示的子带频带以外的不需要的辐射成分去掉的复本输出。具体来说,子带选择单元114,在通信频带中,如图8所示,分配给频段1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MCS6并以16QAM调制;而且分配给频段2的各个副载波的发送数据选择MCS3并以QPSK调制时,选择频段2,该频段2选择了低传输效率的MCS。
接下来,合成单元1703将发送信号和经IFFT处理后的反向复本进行合成处理(步骤ST1807)。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5,除了所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因为没有必要将发送数据整体进行反复的IFFT处理,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峰值抑制处理。
所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适用于基站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各功能块,典型地由集成电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其中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
这里,虽然称做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集成电路)、系统LSI(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超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LSI(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不只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将LSI内部的电路块连接或设定重新配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替换LSI集成电路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也有应用生物工程学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申请基于2003年9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34164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关于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通过使用通信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来抑制峰值,具有防止发送数据整体的差错率特性发生恶化现象的效果,对抑制峰值有益。

Claims (7)

1.一种发送装置,将基于表示通信对方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而进行频分复用处理的发送信号发送,包括:
决定单元,按每个频率来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的参数;
检测单元,检测出发送信号里的峰值;
生成单元,生成波形,该波形具有所述峰值的波形的反向特性;
合成单元,利用频率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该频率与按每个频率来决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中传输效率最低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对应;以及
发送单元,将合成了所述反向特性的波形的所述发送信号发送出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还包括选择单元,在每次所述峰值被检测出来时,按照所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的传输效率低的顺序来选择频率;其中,所述合成单元使用所选择的频率,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在合成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的所述发送信号里检测峰值;并且还包括选择单元,在合成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的所述发送信号里,没有检测出峰值时,选择按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的传输效率高的顺序将频率从通信频带中的频率里去掉后的剩余的频率;其中,所述合成单元在所述剩余的频率里,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按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的传输效率高的顺序将频率从通信频带中的频率里去掉,且将该处理最多反复进行规定次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合成单元在频率轴上,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还包括反向正交转换单元,将所述发送信号进行反向正交转换处理;其中,所述合成单元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经反向正交转换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上。
7.一种峰值抑制方法,将基于表示通信对方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而进行频分复用处理的发送信号进行峰值抑制,包括:
决定步骤,按每个频率来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的参数;
检测步骤,检测出发送信号里的峰值;
生成步骤,生成波形,该波形具有所述峰值的波形的反向特性;以及
合成步骤,使用频率将所述具有反向特性的波形合成在所述发送信号的波形上,该频率与按每个频率来决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中传输效率最低的调制编码方式参数对应。
CNA2004800262475A 2003-09-30 2004-09-27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Pending CN1849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1654 2003-09-30
JP341654/2003 2003-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9764A true CN1849764A (zh) 2006-10-18

Family

ID=34419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262475A Pending CN1849764A (zh) 2003-09-30 2004-09-27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5034400A1 (zh)
CN (1) CN1849764A (zh)
WO (1) WO2005034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39192T2 (hu) 2005-11-04 2018-12-28 Panasonic Corp Eljárás al-hullámsávok beállítására többvivõs kommunikációban és drót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bázisállomás berendezés
US7792200B2 (en) * 2005-11-14 2010-09-07 Telefonal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eak-to-average power reduction
JP4878198B2 (ja) * 2006-03-31 2012-02-15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振幅制限装置
JP6260127B2 (ja) * 2013-07-09 2018-01-17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プリアンブル生成装置、プリアンブル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429713B (zh) * 2017-02-13 202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5578B2 (ja) * 1995-09-29 2004-05-1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生成装置及び復号装置
JPH11205276A (ja) * 1998-01-20 1999-07-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装置
JP4313925B2 (ja) * 2000-03-17 2009-08-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受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受信機,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信機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受信機
JP2002016577A (ja) * 2000-06-28 2002-01-18 Sony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679014B2 (ja) * 2001-02-08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3679018B2 (ja) * 2001-03-14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696191B2 (ja) * 2001-09-28 2005-09-14 株式会社東芝 Ofdm送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5034400A1 (ja) 2007-11-22
WO2005034400A1 (ja)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763A (zh)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CN1278504C (zh)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及多载波无线通信方法
CN1235435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300963C (zh) 用于在ofdm通信系统中发送与接收部分发送序列的边信息的装置与方法
CN1833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256830C (zh) 传输和接收多播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84638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峰值抑制方法
CN183016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836392A (zh) 多载波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906908A (zh) 高速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编码装置及方法
CN1768497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665228A (zh) 根据频率再用率自适应分配子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615623A (zh) Ofdm系统的速率选择
CN1842068A (zh)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87932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公共控制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762118A (zh)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接收装置及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接收方法
CN1732642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7559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03401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播路径推断方法
CN1286541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及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CN1411179A (zh) Ofdm发送和接收设备
CN1886923A (zh)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发送装置及峰值功率的抑制方法
CN1534910A (zh) 正交频分复用无线通信系统与信道补偿方法
CN101060699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