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430B - 移动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430B
CN1835430B CN2006100648113A CN200610064811A CN1835430B CN 1835430 B CN1835430 B CN 1835430B CN 2006100648113 A CN2006100648113 A CN 2006100648113A CN 200610064811 A CN200610064811 A CN 200610064811A CN 1835430 B CN1835430 B CN 1835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timing
grouping
execution mode
fram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48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5430A (zh
Inventor
中森武志
小川真资
饭塚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5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5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4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124Sampling or signal 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 converters
    • H03M1/1245Details of sampling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 H03M1/1255Synchronisation of the sampling frequency or phase to the input frequency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54Detection of the synchronisation error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received signal transit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分组;传送错误检测单元,其检测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分组的传送错误;重发请求发送单元,其在由所述传送错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发送重发请求,所述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该传送错误的分组;以及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其对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的采样定时进行控制;所述重发请求发送单元按照每个分组计算所述重发请求被发送的次数;所述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在作为传送控制时的通信单位的一个帧所包含的分组中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被计算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将所述A/D转换器对该一个帧中所包含的多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周期。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A/D转换器的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通信终端中,一般,利用A/D转换器对从基站接收的分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在这种移动通信终端中,当在所接收的模拟信号的最大振幅位置处进行采样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接收特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5929号公报)等中公开了关于利用A/D转换器进行采样的技术。
但是,移动通信终端的A/D转换器中的采样定时,因接收环境的变化等的影响可能产生误差。并且,采样定时产生的误差越大,接收特性越劣化。
此处,即使在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增加采样定时(提高采样的动作速度),提高在模拟信号的最大振幅位置附近采样的可能性。即,通过增加采样定时,能够维持良好的接收特性。然而,越增加采样定时,功率消耗就越多。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分组;传送错误检测单元,其检测由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分组的传送错误;重发请求发送单元,其在由传送错误检测单元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发送重发请求,所述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该传送错误的分组;以及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其对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的采样定时进行控制;重发请求发送单元按照每个分组计算重发请求被发送的次数;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在作为传送控制时的通信单位的一个帧所包含的分组中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被计算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将A/D转换器对该一个帧中所包含的多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周期。
根据本发明,在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能够将对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多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因此,在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时,如果采样定时产生误差,则能够抑制包含在一个帧中的所有分组的传送错误,能够特别地提高接收特性。由此,不必增加采样定时,就能够降低传送错误,因此,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单位的图。
图3是用于对各实施方式中的传送错误检测和传送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A/D转换器中的采样定时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例如安装了基于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高速无线通信功能,通过使用高速的纠错编码、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64QAM等的多值调制,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高速无线通信。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A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A具有分组接收部10A和采样定时控制部20A。
分组接收部10A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分组(模拟信号)。
采样定时控制部20A进行如下的控制:将A/D转换器对一个帧所包含的多个分组中的前一半分组的采样定时,和A/D转换器对后一半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另外,A/D转换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公知的AD转换器。
此处,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单位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最小的通信单位作为一个时隙(slot)S,将三个时隙S作为一个分组P,将六个分组P作为一个帧F。并且,以一个分组为单位检测传送错误,以一个帧为单位进行传送控制。
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传送错误检测和传送控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从基站向便携式电话机1A发送的数据,被分组为帧F1、F2单位。首先,便携式电话机1A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帧F1中所包含的六个分组P1~P6。在该六个分组P1~P6中,分别存储着数据D1~D6。接着,便携式电话机1A以分组P1~P6为单位进行第一帧F1中的传送错误的检测。接着,便携式电话机1A向基站发送重发请求,所述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分组。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第一帧F1的三个分组P1、P5、P6中被检测出传送错误(图3所示的×记号),因此,这三个分组的重发请求被发送给基站。接着,便携式电话机1A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二帧F2中所包含的六个分组P1~P6。在该六个分组P1~P6中,分别存储着数据D1、D7~D9、D5、D6。具体地说明,第二帧F2所包含的六个分组P1~P6中的三个分组P1、P5、P6中按照原样地存储着存储在第一帧F1的分组P1、P5、P6中的数据D1、D5、D6,其他三个分组P2~P4中存储着新的数据D7~D9。即,在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分组中,将存储在包含于上一个帧的对应的分组中的数据按照原样继续存储,在没有检测出传送错误的分组中,存储新的数据。这样,以一个分组为单位检测传送错误,以一个帧为单位进行传送控制。
下面,参照图4,对A/D转换器中的采样定时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模拟信号的振幅。通常的采样定时是a1~a4四个点,在时钟CLK的上升沿时采样。另一方面,将采样定时a1~a4错开半个时钟后的采样定时是b1~b4四个点,在时钟CLK的下降沿时采样。当将这些采样定时a1~a4以及采样定时b1~b4合在一起时,一共为八个点的采样定时。并且,采样定时a1和采样定时a2的间隔C1是采样周期、即一个时钟,采样定时a1和采样定时b1的间隔C2是采样周期的一半、即半个时钟。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当在通常的采样定时a1~a4处进行采样时,采样定时会产生误差,从而使最大振幅位置附近的采样点丢失(取りこぼす)。因此,在该情况下,接收特性劣化。与此相对,当在将采样定时a1~a4错开半个时钟后的采样定时b1~b4处进行采样时,可以消除采样定时的误差,采样定时b2基本上能抓住最大振幅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佳的接收特性。这样,在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来提高接收特性。
此处,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是为了能够把错开前的采样定时作为离错开后的采样定时最远的定时。即,是因为通过设定错开前后相关关系为最小的采样定时,即使在错开前的接收特性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使错开后的接收特性良好。因此,通过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不改变采样数目就能提高接收特性。即,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采样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一个帧为单位从基站向便携式电话机发送传送数据,因此,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传送定时原则上不会错开。因此,在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由此,对于错开了半个时钟后的后一半的三个分组,能够消除采样定时的误差。由此,能够防止在一个帧所包含的所有分组中产生传送误差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采样定时没有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当将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时,对错开了半个时钟后的后一半的三个分组的采样定时容易产生误差,从而容易产生传送错误。然而,在产生传送错误的情况下,成为重发的对象,通过重发时的重发增益,能够降低重发时传送错误的产生。
因此,通过将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能够使采样定时的误差平均化,进而能够提高采样效率。
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便携式电话机1A的分组接收部10A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步骤S1)。
接着,采样定时控制部20A在一个帧所包含的六个分组中的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将A/D转换器中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步骤S2)。具体地说明,如图6所示,将一个帧所包含的六个分组P1~P6中的后一半的三个分组P4~P6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对于利用从通常的采样定时错开了半个时钟后的采样定时采样的三个分组,能够抑制传送错误,另一方面,在采样定时没有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对于利用通常的采样定时采样的三个分组,能够抑制传送错误。即,能够将采样定时的误差平均化。通过这样将采样定时的误差平均化,不必增加采样定时,就能够降低传送错误,因此,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将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将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采样定时,每隔一个分组错开半个时钟。关于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B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B具有分组接收部10B和采样定时控制部20B。关于分组接收部10B,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组接收部10A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说明。
采样定时控制部20B进行如下的控制:当对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多个分组按照每个分组依次进行采样时,A/D转换器的采样定时每隔一个分组错开半个时钟。
下面,参照图8和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B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便携式电话机1B的分组接收部10B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步骤S11)。
接着,采样定时控制部20B在对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多个分组按照每个分组依次进行采样时,将A/D转换器的采样定时每隔一个分组错开半个时钟(步骤S12)。即,如图9所示,将一个帧所包含的六个分组P1~P6中的三个分组P2、P4、P6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即,将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P1~P6的采样定时,每隔一个分组错开半个时钟。
另外,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的分组不限于分组P2、P4、P6。例如,也可以是分组P1、P3、P5。总之,只要是将六个分组的半数、即三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即可。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对于利用从通常的采样定时错开了半个时钟后的采样定时采样的三个分组,能够抑制传送错误,另一方面,在采样定时没有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对于利用通常的采样定时采样的三个分组,能够抑制传送错误。即,能够将采样定时的误差平均化。通过这样将采样定时的误差平均化,不必增加采样定时,就能够降低传送错误,因此,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在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分组的半数或半数以上被检测出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关于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C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C具有分组接收部10C、传送错误检测部30C、和采样定时控制部20C。关于分组接收部10C,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组接收部10A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说明。
传送错误检测部30C检测由分组接收部10C接收到的分组的传送错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传送错误检测方式,采用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法)。另外,传送错误检测方式不限于CRC,例如,也可以采用奇偶校验等其他的传送错误检测方式。
采样定时控制部20C进行如下的控制:在通过传送错误检测部30C检测到一个帧所包含的多个分组中的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存在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将A/D转换器对包含在该分组中的多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
这样,在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是因为,在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一般地,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较多。如果实际上采样定时产生误差,则通过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能够抑制所有分组的传送错误,因此,能够特别地提高接收特性。
下面,参照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C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便携式电话机1C的分组接收部10C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步骤S21)。
接着,传送错误检测部30C依次检测由分组接收部10C接收到的六个分组的传送错误(步骤S22)。
接着,采样定时控制部20C判定一个帧所包含的六个分组中,是否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被检测到传送错误(步骤S23)。在该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步骤S23;否),结束采样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在判定为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将A/D转换器对包含在该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步骤S24)。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因此,在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分组中被检测到传送错误时,如果采样定时产生误差,则能够抑制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传送错误,能够特别地提高接收特性。由此,不必增加采样定时,就能够降低传送错误,因此,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各分组的采样定时在前一半的三个分组和后一半的三个分组中错开半个时钟,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在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分组中存在被发送三次或三次以上重发请求的分组的情况下,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关于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D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D具有:分组接收部10D;传送错误检测部30D;重发请求发送部40D;采样定时控制部20D。关于分组接收部10D和传送错误检测部30D,分别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组接收部10A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传送错误检测部30C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重发请求发送部40D在通过传送错误检测部30D检测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重发请求,所述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该传送错误的分组。此外,重发请求发送部40D按照每个分组累计(count up)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累计后的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存储在便携式电话机1D内的存储器中。在该存储器中设置有能够按照每个分组存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的存储区域(表)。
采样定时控制部20D判定在一个帧所包含的分组中是否存在重发请求被发送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采样定时控制部20D进行如下的控制:在判定为存在重发请求被发送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将包含于一个帧中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
这样,在存在重发请求被发送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是因为,在重发请求被发送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情况下,一般地,采样定时产生误差的情况较多。如果实际上采样定时产生误差,则通过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能够抑制所有分组的传送错误,因此,能够特别地提高接收特性。
下面,参照图13,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D中的采样定时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便携式电话机1D的分组接收部10D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步骤S31)。
接着,传送错误检测部30D依次检测由分组接收部10D接收到的六个分组的传送错误(步骤S32),其结果,对于没有检测到传送错误的分组(步骤S33;否),将表示正常结束分组接受的正常结束信号发送给基站(步骤S34)。
另一方面,对于由传送错误检测部30D检测出传送错误的分组(步骤S33;是),通过重发请求发送部40D将重发请求发送给基站(步骤S35),该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传送错误的分组,累计可以按照每个分组进行识别地存储在便携式电话机1D内的存储器中的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步骤S36)。
接着,采样定时控制部20D参照存储器判定在一个帧中是否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步骤S37)。在该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步骤S37;否),结束采样定时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7中,在判定为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步骤S37;是),将A/D转换器对包含在该一个帧中的六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步骤S38)。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能够将对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因此,在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时,如果采样定时产生误差,则能够抑制一个帧的所有分组的传送错误,能够特别地提高接收特性。由此,不必增加采样定时,就能够降低传送错误,因此,能够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提高A/D转换器中的采样效率。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最小的通信单位作为一个时隙,将三个时隙作为一个分组,将六个分组作为一个帧,但通信单位不限于此。即,包含在一个分组中的时隙数、和包含在一个帧中的分组数可以任意地设计。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便携式电话机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但移动通信终端的具体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PHS)和具有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的移动通信终端。此外,便携式电话机未必一定要安装高速无线通信功能。然而,当在便携式电话机上安装了高速无线通信功能的情况下,若不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采样控制技术,则要在抑制功率消耗的同时高效地进行采样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目前,在商业化的W-CDMA方式中,由于应用了QPSK或低速率编码,因此几乎不认为采样定时产生的误差会给接收特性带来影响,与此相对,在为了实现高速无线通信而采用的HSDPA中,由于应用了16QAM或高速率编码,因此采样定时产生的误差给接收特性带来的影响增大,成为接收特性劣化的主要原因。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采样定时控制部在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时,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条件之外,还可以在利用高速通信功能发送了分组的情况下,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例如,可以通过分组的数据量、或分组的调制方式来判定分组是否是利用高速通信功能发送的。该分组的数据量或调制方式,例如,包含在从基站通知的控制信号中。因此,首先,根据从基站通知的控制信号判别分组的数据量或调制方式,在分组的数据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分组的调制方式为16QAM等的正交调幅的情况下,判断为分组是利用高速通信功能发送来的,另外,还可以在满足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条件的情况下,将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

Claims (1)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其接收分组;
传送错误检测单元,其检测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分组的传送错误;
重发请求发送单元,其在由所述传送错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发送重发请求,所述重发请求用于请求重新发送被检测到该传送错误的分组;以及
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其对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的采样定时进行控制;
所述重发请求发送单元按照每个分组计算所述重发请求被发送的次数;
所述采样定时控制单元在作为传送控制时的通信单位的一个帧所包含的分组中存在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被计算为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分组的情况下,将所述A/D转换器对该一个帧中所包含的多个分组的采样定时错开半个时钟周期。
CN2006100648113A 2005-03-14 2006-03-14 移动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71357A JP4579726B2 (ja) 2005-03-14 2005-03-14 移動通信端末
JP2005-071357 2005-03-14
JP2005071357 2005-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430A CN1835430A (zh) 2006-09-20
CN1835430B true CN1835430B (zh) 2012-02-08

Family

ID=3665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48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430B (zh) 2005-03-14 2006-03-14 移动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602871B2 (zh)
EP (3) EP1755254B1 (zh)
JP (1) JP4579726B2 (zh)
KR (1) KR100711020B1 (zh)
CN (1) CN1835430B (zh)
AT (3) ATE411662T1 (zh)
DE (3) DE602006003145D1 (zh)
ES (3) ES2314812T3 (zh)
TW (1) TW20064014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1331B2 (ja) * 2005-09-14 2011-1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EP2226963B1 (en) * 2009-03-04 2013-05-08 Sony Corpor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non-oversampling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67A (zh) * 1990-05-31 1991-12-11 北方电信有限公司 数字数据通信系统时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EP0757458A2 (en) * 1995-07-31 1997-02-05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 timing acquisition in a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21569C (zh) * 1960-02-22
JP3242287B2 (ja) 1995-04-27 2001-12-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592489B2 (ja) * 1996-07-22 2004-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クロックタイミング再生方法および回路
KR100255328B1 (ko) 1998-02-18 2000-05-01 윤종용 음성 신호의 기록/재생이 가능한 이동 무선 전화기 및그 제어 방법
JP3626351B2 (ja) 1998-07-24 2005-03-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サンプリング方法
US6337651B1 (en) 2000-02-17 2002-01-0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ipeline analog to digital (A/D) converter with relaxed accuracy requirement for sample and hold stage
US6359579B1 (en) 2000-02-17 2002-03-1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Digital logic correction circuit for a pipeline analog to digital (A/D) converter
TW431069B (en) 2000-04-07 2001-04-21 Via Tech Inc High-speed data buffer
US7050402B2 (en) * 2000-06-09 2006-05-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frequency band selection
KR100466589B1 (ko) * 2002-02-18 2005-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지털 심볼 동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934465B2 (ja) * 2002-04-17 2007-06-20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タフェース変換装置
JP2004165929A (ja) 2002-11-12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
CN100438640C (zh) 2002-12-30 2008-11-26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dd无线通信下行同步跟踪的采样方法及其装置
US7076233B2 (en) 2003-03-28 2006-07-11 Sandbridge Technologies, Inc. AM receiver and demodula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67A (zh) * 1990-05-31 1991-12-11 北方电信有限公司 数字数据通信系统时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EP0757458A2 (en) * 1995-07-31 1997-02-05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 timing acquisition in a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14812T3 (es) 2009-03-16
ATE411663T1 (de) 2008-10-15
CN1835430A (zh) 2006-09-20
DE602006003145D1 (de) 2008-11-27
JP4579726B2 (ja) 2010-11-10
DE602006003146D1 (de) 2008-11-27
ES2314811T3 (es) 2009-03-16
EP1755254A1 (en) 2007-02-21
EP1755255B1 (en) 2008-10-15
ES2313475T3 (es) 2009-03-01
EP1703661A1 (en) 2006-09-20
EP1755255A1 (en) 2007-02-21
US7602871B2 (en) 2009-10-13
JP2006254338A (ja) 2006-09-21
DE602006003111D1 (de) 2008-11-27
TW200640148A (en) 2006-11-16
EP1703661B1 (en) 2008-10-15
US20060203854A1 (en) 2006-09-14
KR100711020B1 (ko) 2007-04-25
TWI317593B (zh) 2009-11-21
ATE411664T1 (de) 2008-10-15
KR20060100217A (ko) 2006-09-20
ATE411662T1 (de) 2008-10-15
EP1755254B1 (en)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9991B2 (en) Emulation-based cross-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Paolini et al. Coded random access: Applying codes on graphs to design random access protocols
Qiao et al. Energy-efficient PCF operation of IEEE 802.11 a wireless LAN
CN101843008B (zh) 网络编码方法和网络编码装置
CN101355408A (zh) 数据的传输处理方法与传输处理装置
Mahdavi-Doost et al. Fading channels in energy-harvesting receivers
KR20160040558A (ko) 데이터를 통신하기 위한 사용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MXPA01006736A (es) Base para la sincronizacion del intervalo de aparatos telefonicos en telefonos inalambricos de multiples lineas.
KR20160040557A (ko) 통신 시스템, 인프라 장비 및 방법
US20020044612A1 (en) Interleav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835430B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00514901C (zh) 移动通信终端
JP3806763B2 (ja) 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De et al. Channel adaptive stop-and-wai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s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links
Ghosh et al. Air-interface for 1XTREME/1xEV-DV
JP3864234B2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局
CN110830186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上行公共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和设备
CA2325993A1 (en) An interleaving scheme for blocks in a packet switched system
Suzuk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ybrid ARQ error-controlling scheme for UWB BAN
Stupia et al. Power and bit allocation for goodput optimization in BIC-OFDM systems
Oteng-Amoako et al. Discrete adaptation of type-II hybrid-ARQ in DS-CDMA
MXPA00002327A (en) Time diversity in a tdm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