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4322B - 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34322B CN1834322B CN2006100591774A CN200610059177A CN1834322B CN 1834322 B CN1834322 B CN 1834322B CN 2006100591774 A CN2006100591774 A CN 2006100591774A CN 200610059177 A CN200610059177 A CN 200610059177A CN 1834322 B CN1834322 B CN 18343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knitted fabric
- row
- reinforcement
- bra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在交替地改变线圈横列方向的朝向并沿着在线圈纵行方向从下向上的方向来进行针织物(1)的编织时,在周围针织物(3)内形成增强部分(2)。在增强部分(2)中,通过在周围针织物(3)中以2线圈横列的量进行编织动作来编织1线圈横列的量的线圈列。增强部分(2)相对于周围针织物(3),向线圈纵行的方向收缩。针织物通过向线圈纵行方向收缩,从而增加了一定的厚度,因收缩性使得难以伸长,使针织物稳定。所形成的针织物与在每个线圈横列编织上形成线圈列的针织物相比较,即使不进行绒毛编织,也可以增加厚度并难以伸长,所以即使不使用增强线也能得到增强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增强纬编的针织物的一部分等而进行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背景技术
以往,手套、袜子等的针织制品,是作为由纬编进行编织的筒状的针织物编织而成。为了用纬编组织编织筒状针织物,使用圆型针织机或平形的平机。即使是平形的平机,只要在前后具有针床,则可以用转圈编织来编织筒状针织物。在手套、袜子等中,也能把一部分增强或变厚。
公知在手套中,局部增强手的手掌或手指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除了手套的最容易破损的部分或最容易破损的部分中的关节部分的部分,在构成手套整体的主线中再加上增强线来编织并增强。在专利文献2中,在局部加上编织线来编织增强部,进行编织线成为表面侧那样的添纱编织,可防止增强线在手套的内面露出而使肤肌触感变差的情况。如专利文献1、2所示,公开了如下的作业用手套,即,添加了增强线的增强部,仅以添加增强线量,增大针织物的厚度。在专利文献3中,使用频率高的拇指遮盖部以及食指遮盖部,将它们之间的分叉部附近,用耐切削、耐磨损强度比其他部分大的线来编织。
公知有如下的技术:由于袜子被穿在支撑人体体重的部分上,所以当然需要增强。在袜子的底部的内面,用编织来形成绒毛部(pile),根据O型脚的矫正用等用途、目的,设置局部厚的针织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3057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80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3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30130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手套的增强方法中,在需要主要用于针织物编织的编织线的同时还需要增强线。为了使用专利文献4的技术,需要能进行绒毛编织的织机。在专利文献1、2中,也可增加通过追加增强线而得到增强部分的厚度。若使在针织物的增强部分具有厚度,则可以提高耐磨损性和缓冲性等。因此,即使使用专利文献3那样的、与其他部分不同的线,也不能得到由厚度而带来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需要增强线来进行绒毛编织,也能容易地得到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本发明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是在纬编的针织物上形成加厚部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预定的多个周期,通过反复编织线圈横列的翻转横列线圈来编织形成加厚部分,
在各线圈横列编织中,在每隔数目比所述多个少1的线圈位置,通过编织而形成线圈,中间的线圈位置被设为不编织,所述中间的线圈位置是指两个形成线圈的线圈位置之间作为间隔的线圈位置,
使在该多数中的每个线圈横列中通过编织而形成线圈的线圈位置进行顺次改变,
在该多个线圈横列编织中,在线圈横列方向上形成1个线圈列,
所形成的线圈列的各线圈位置的线圈,分别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与在线圈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列所对应的线圈位置的线圈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加厚部分,是以从周围的针织物局部凸起的方式、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而形成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加厚部分,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线圈形成时的密度不同。
而且,本发明的针织制品,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编织而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当人体穿着时,形成所述加厚部分被设置在覆盖人体的凸状部位的部分或其周边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纬编的针织物上形成局部的厚度,用作为周期的多个线圈横列的编织,形成1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所形成的针织物,与在每个线圈横列编织中形成线圈列的针织物相比较,即使不进行绒毛编织也可使厚度增加,并具有收缩性,因此难以伸长,即使不使用增强线也能得到增强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以从周围的针织物局部凸起的方式而编织的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厚度增加、具有收缩性且也能得到增强效果的部分,所以能增加凸起部分的耐用性,同时难以起皱。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厚度部分的线圈形成时的密度与其他部分不同,所以可以调整加厚的程度。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在需要形成加厚部分,通过编织来形成局部的厚度,可以在外观上减少形成加厚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外观上的差异。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覆盖人体的凸状部位、例如袜子的脚跟和踝骨的部位或其周边部分变厚,所以不光可以容易地对凸状部位进行增强,还可以发挥进行凸状部位的保护的保护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用于平机中并在针织物的一部分上形成厚度来进行增强时,对在每个编织的线圈横列中使用的织针进行表示的图。
图2是将在平机中按照图1所示的织针的选择来编织增强部分2和周围针织物3的状态,对于一部分的编织线圈横列进行表示的图。
图3是在将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用于平机中并在针织物的一部分上形成厚度来进行增强时,对在每个编织的线圈横列中使用的织针进行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形成了图1以及图3所示的增强部分2、6的针织制品的袜子10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袜子10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袜子10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如图6所示,只在端部编织增强部分6x、6y时的针织物的结构的图。
图中:1、6、6x、6y-增强部分,3-周围针织物,7-在先针织物,8-在后针织物,10-袜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当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用于平机中并在针织物的一部分上形成厚度来进行增强时,对在每个编织的线圈横列中使用的织针进行表示的图。在图1中,印有“O”的地方表示进行编织的织针,印有“-”的地方表示不编织的织针。在针织物1中,增强部分2是在1个编织线圈横列中,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中间的织针不进行编织。在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用前一个编织的线圈横列中没有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使前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了编织的织针不编织。因此,在增强部分2中,用2个编织线圈横列编织1线圈横列来作为线圈列。
如箭头所示,在图的横方向的线圈横列方向上交替地变换方向,在构成图的纵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上,沿从下向上的方向来推进针织物1的编织,这时,在周围针织物3内形成增强部分2。在增强部分2中,通过在周围针织物3中以2线圈横列的量的编织线圈列那样的编织动作来编织1线圈横列的量的线圈列。所形成的线圈的形状,虽然与平针线圈(平针组织)同样,但在线圈横列方向上,连接的不是相邻的线圈,而是隔一个的线圈。作为这样的针织物而形成的增强部分2,成为相对于周围针织物3向线圈纵行的方向收缩地结构。由于针织物向线圈纵行方向收缩,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厚度,因收缩性使得难以伸长,作为针织物较为稳定。因此,所形成的针织物与在每个线圈横列编织上形成线圈列的针织物相比较,即使不进行绒毛编织,也可以增加厚度。另外,增强部分2,由于具有收缩性,所以难以伸长,故即使不使用增强线也能得到增强的效果。
另外,在增强部分2和周围针织物3之间的线圈列上的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不光是1∶2,也可以变为其他的比率。作为一般化,若将n设为2以上的整数,则在增强部2,每隔n-1根针织进行编织,进行n线圈横列的中间的织针不进行编织的编织,在各线圈横列中,只要错开进行编织的织针的位置即可。
图2是将在平机中按照图1所示的织针的选择来编织增强部分2和周围针织物3的状态,对于一部分的编织线圈横列进行表示的图。在两侧的A、C部分编织周围针织物3,在中间的B部分编织增强部分2。
在图2所示的部分中的最初的编织线圈横列C1中,用全部的织针编织区间A来进行编织,对于区间B,以使用每隔1根织针进行编织,使中间的织针不编织的方式进行编织。在下一个线圈横列C2中,以用在线圈横列C1中没有编织的织针进行编织,而编织了的织针不进行编织的方式,沿着与线圈横列C1的反方向对区间B进行编织。在下一个线圈横列C3中,使再度进行编织的方向反向,与线圈横列C1同样地编织区间B,下一个区间C用全部的织针来进行编织。在下一个线圈横列C4中,使进行编织的方向反转,以用全部的织针编织区间C的方式进行编织,区间B与线圈横列C2同样地进行编织,区间A用全部的织针进行编织。
以下,以线圈横列C1~C4那样的周期反复进行编织。其结果,在增强部分2和周围针织物3中,形成2线圈横列的量的线圈列。增强部分2利用翻转横列线圈编织来进行周围针织物3的2倍的线圈横列数的编织,但线圈横列的数目为编织的线圈横列数的一半。
图3是在将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用于平机中并在针织物的一部分上形成厚度来进行增强时,对在每个编织的线圈横列中使用的织针进行表示的图。与图1一样,印有“O”的地方表示进行编织的织针,印有“-”的地方表示不编织的织针。在针织物5中,增强部分6,是于在先针织物7和在后针织物8之间,通过翻转线横列圈编织而形成。所形成的增强部分6的线圈组织与图1的增强部分2基本相同。
在编织过程中,在图中,增强部分6的左下侧所示的边界6a,与在先针织物7的最终线圈横列的左侧部分7a相接合。另外,增强部分6的右下侧所示的边界6b,与在先针织物7的最终线圈横列的右侧部分7b相接合。增强部分6的左上侧所示的边界6c,与在后针织物8的最终线圈横列的左侧部分8a相接合。增强部分6的右上侧所示的边界6d,与在后针织物8的最终线圈横列的右侧部分8b相接合。其结果,增强部分6的中间部分,从由在先针织物7以及在后针织物8形成的周围针织物凸起,所以该中间部分从针织物5的表面鼓起来。
图4、图5以及图6表示具有图1以及图3所示的增强部分2和增强部分6的针织制品、即袜子10的外观结构。图4、图5、图6分别表示从侧面、上面、底面观察的状态。袜子10被编织成筒状的针织物。筒状的针织物可以通过圆型织机或在前后具有针床的平机来进行编织。在前后具有针床的平机中,通过反复转圈编织来编织筒状针织物。在用转圈编织来编织增强部分2时,像线圈横列C2那样的反方向的编织,只在针床的一部分的区间中进行,只要将使用针床整体的图2的线圈横列C4与线圈横列C1同方向即可。
在袜子10中,增强部分2被设置在脚拇指的脚趾甲附近。这样的增强部分2,当袜子10的穿用者产生外反拇指时,对于鼓出的部分具有良好的缓冲性,可以减轻负担。用于保护外反拇指的增强部分2,由于必须设置在拇指的侧方,所以可以适用于图示的5根脚趾或2根脚趾那样的、把脚尖分开了的袜子中。
袜子10的增强部分6形成在脚跟的部分,这样可以增加用于承受体重的部分的耐用性,可以得到良好的缓冲性。这样的增强部分6不光形成在脚跟部分的整体上,也可以只形成在端部6x、6y处。若在脚跟部分的整体上形成增强部分6,则可以发挥良好的缓冲性。若只增强端部6x、6y,则于在先针织物7和在后针织物8的边界处,用翻转横列线圈编织来形成作为脚跟鼓出的针织物,由此可以抑制历来的褶皱的产生。脚跟的除了端部6x、6y的其他部分,利用平针线圈等与在先针织物7和在后针织物8同样地进行编织,与将整体作为增强部分6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进行伸长。
图7,如图6所示,表示只在增强部分6中的端部6x、6y处,以线圈横列数少的状态来防止松弛的针织物的编织状态。于在先针织物7和在后针织物8之间,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一边增减编制幅度一边编织增强部分6。首先,从在先针织物7的最终线圈横列中间的线圈开始编织增强部分6,通过翻转横列线圈,顺次增加编制幅度,同时,一边分别使边界6a、6b的线圈和最终线圈横列的左侧部分7a以及右侧部分7b的线圈接合,一边用平针线圈进行编织。当编织增强部分6的线圈横列中包括端部6x、6y时,仅对端部6x、6y进行交替反复上述那样的不编织和编织的编织。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一边增加编制幅度,一边编织到作为增强部分6的最大编制幅度的线圈横列,此时,在每个线圈横列中顺次减少编制幅度,形成边界6c、6d。除了端部6x、6y的部分,均用平针线圈进行编织。在编织增强部分6的最终线圈横列时,一边分别使在后针织物8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的左侧部分8a和右侧部分8b与边界6c、6d接合,一边进行编织。端部6x、6y,是与通过平针线圈进行编织的中间部相比以较少的线圈横列数接合于在先针织物7的最终线圈横列和在后针织物8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的局部的地方,作为结果,由于具有厚度,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褶皱。
另外,外反拇指用的增强部分2和脚跟用的增强部分6、6x、6y,当然也可以只形成一方。尤其脚跟的增强部分6、6x、6y,可以设置在脚尖没有被分开的前边是圆形的袜子等一般的袜子中。
以上说明的增强部分2、6,由于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和收缩性,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穿着人体的部位等的保护性(support)。因此,不光是袜子,也可以适用于手套、护肘、护膝等保护用品。另外,与平针线圈针织物等相比,可以得到针织物的表面顺滑且光滑的针织物。该针织物具有带有某种厚度的质感和适度的伸缩性的特征。另外,针织物稳定,难以起皱。因此,例如对覆盖人体的凸状部位、例如袜子的脚跟和踝骨的部位或其周边部分实行增强,所以不光可以容易地对凸状部位进行增强,还可以发挥进行凸状部分的保护的保护性的功能。而且,使用本发明,由于能得到质感良好的厚度,所以不一定只用于增强,在例如妇人用的针织制品中,也可以适当地用于使覆盖胸部的部分鼓出而进行编织的情况。
Claims (5)
1.一种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是在纬编的针织物上形成加厚部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预定的多个周期,通过反复编织线圈横列的翻转横列线圈来编织形成加厚部分,
在各线圈横列编织中,在每隔数目比所述多个少1的线圈位置,通过编织而形成线圈,中间的线圈位置被设为不编织,所述中间的线圈位置是指两个形成线圈的线圈位置之间作为间隔的线圈位置,
对在该多数中的每个线圈横列中通过编织而形成线圈的线圈位置,进行顺次改变,
在该多个线圈横列编织中,在线圈横列方向上形成1个线圈列,
所形成的线圈列的各线圈位置的线圈,分别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与在线圈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列所对应的线圈位置的线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加厚部分,是以从周围的针织物局部凸起的方式、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而形成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加厚部分,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线圈形成时的密度不同。
4.一种针织制品,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制品,其特征在于,
当人体穿着时,形成所述加厚部分被设置在覆盖人体的凸状部位的部分或其周边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73804A JP2006257563A (ja) | 2005-03-15 | 2005-03-15 | 部分的に厚みのある編地の形成方法および編み製品 |
JP2005073804 | 2005-03-15 | ||
JP2005-073804 | 2005-03-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4322A CN1834322A (zh) | 2006-09-20 |
CN1834322B true CN1834322B (zh) | 2010-09-22 |
Family
ID=3700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591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4322B (zh) | 2005-03-15 | 2006-03-15 | 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257563A (zh) |
CN (1) | CN18343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29683A1 (ja) * | 2005-09-09 | 2007-03-15 | Shima Seiki Mfg., Ltd. |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JP6415680B1 (ja) * | 2017-12-28 | 2018-10-31 | ニッティド株式会社 | 肉厚部を備えた横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肉厚部を備えた横編地 |
DE102019100744B4 (de) * | 2019-01-14 | 2021-08-12 | Anita Jaki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ußbekleidungsstücks sowie Fußbekleidungsstück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16217A (en) * | 1982-02-15 | 1983-09-21 |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 Rotary knitted pouch heel |
-
2005
- 2005-03-15 JP JP2005073804A patent/JP2006257563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3-15 CN CN2006100591774A patent/CN18343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16217A (en) * | 1982-02-15 | 1983-09-21 |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 Rotary knitted pouch he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257563A (ja) | 2006-09-28 |
CN1834322A (zh) | 2006-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88217B2 (en)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
EP2402489B1 (en) | Tube-shaped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02883692B (zh) | 管状压缩矫形器 | |
CN101184879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产品 | |
CN100436684C (zh) | 伸缩性服装 | |
TWI419655B (zh) | Knitted fabrics with knitted fabrics | |
CN103255554B (zh) | 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物、针织产品及该针织物制成的袜子 | |
US20190000150A1 (en) | Sock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 |
KR20140135640A (ko) | 리브풍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리브풍 편성포 | |
US20200179176A1 (en) | Knitted compression article | |
CN1834323A (zh) | 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
CN1834322B (zh) | 具有加厚部分的针织物的形成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
US11473226B2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ircular-knitted compression garment | |
JP4063517B2 (ja) | 縁始末不要な裾を有する衣料 | |
US20180317575A1 (en) | Multipurpose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5660764B2 (ja) | 経編地とそれを用いた運動用衣服 | |
CN102191615A (zh) |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 |
CN100479682C (zh) | 伸缩性服装 | |
JP5648163B1 (ja) | 複合伸縮性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4219974A (zh) | 袜子 | |
CN115538016B (zh) | 一种针织凸条及其横机编织方法、针织面料和服装 | |
JP2001303414A (ja) | 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2327359A (ja) | 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 |
Kanakaraj | Garment knitting needle selection: It's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