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2698A -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2698A
CN1822698A CN 200610000317 CN200610000317A CN1822698A CN 1822698 A CN1822698 A CN 1822698A CN 200610000317 CN200610000317 CN 200610000317 CN 200610000317 A CN200610000317 A CN 200610000317A CN 1822698 A CN1822698 A CN 1822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incoming level
priority
retrieval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03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2698B (zh
Inventor
高谷健次郎
笹山司
佐藤淳彦
清野伸治
古枝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PA Frohwitt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2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分配受干涉的可能性低的信道。接收电平测定部(241)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测定来自终端(30)的电波的接收电平。与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所测定的接收电平被存储到存储器(262)中。控制装置(260)顺序设定检索信道,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上下一个载波的相邻信道、和上下离两个载波的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存储器(262)中读入各信道的接收电平。控制装置(260)根据各接收电平给无线终端(30)分配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分别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信道或者在将检索信道、相邻信道和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按载波顺序排列时接收电平在检索信道中成为极小的该信道。

Description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特别涉及使用时分多路复用连接以及频分多路复用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时分多路复用连接技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把多个信道分配到规定的时隙进行信息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有在社团法人电波产业会的“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RCR STD-28”中规定的个人手机系统(PersonalHandyphone System:下面称为PHS)(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无线通信系统是终端在移动的状态下被使用、而且在终端-基站间的电波传播路径的状态根据周围的电波利用状况时刻变化的系统。因此,终端进行通信时基站需要选择分配的信道。就是在PHS中,在上述规格中,也规定了“在通信用载波中,发送前在两秒内进行载波侦听,仅在确认该接收时隙区间(指1时隙长的区间)在连续的4帧或其以上可使用(空闲)这一事实后,才发送该对等时隙并使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3.2.15章(2)项)。
此外,上述规格是决定作为通信用载波(载波)可使用的信道(指该载波的该时隙)的条件的规格,在可使用的通信用载波中关于使用哪个信道的判断,听凭各载波的规格或者装置制造商的设备性能,提出了各种分配信道的选择方法。
在现有的技术中,始终进行通话信道的载波侦听,选择好分配的候补,使能够在短时间内选择干涉小的信道。于是,分配时在4帧区间对候补载波内干涉最小的载波进行载波侦听,判断其是否为空闲。
【非专利文献1】“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RCR STD-28”社团法人电波产业会发行,平成16年5月
但是,在现有的方法中,虽然可以确认所选择的载波在实施载波侦听的连续4帧内为空闲,但是不能判定在其他时域内是否为空闲。因此,如果移动台或者汽车等反射物移动的话,则有时会使干涉波的电平变大,使通话质量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其目的是提供分配受干涉的可能性低的载波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不极力变更已有的系统的硬件,而通过追加或者更新软件来分配受干涉的可能性低的载波。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分配离开正在使用的信道至少两个载波的信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包含成为分配候补的信道的前后载波的各接收电平,通过判断各信道是否正在使用,来分配离开正在使用的信道至少两个载波的信道。进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包含成为分配候补的信道的上下载波的各接收电平,设定优先级,精细地控制分配的载波。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配在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的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具有:
用于通过无线的方式和无线终端收发信息的天线,
经由所述天线测定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测定部,和
具有存储所述接收电平的存储器、并控制在和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的分配的控制装置;
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控制装置在给无线终端分配通话信道之前测定由接收系统无线装置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并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步骤,
控制装置对于每一时隙按照频率的顺序排列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控制装置把包含成为候补的载波的上下两个载波的共5个载波的接收电平作为判断材料决定分配信道的优先顺序的步骤,和
控制装置设定为分配所述优先顺序高的载波的步骤。
下面用几个实例表示本发明的特征。
(1)在使用时分多路复用接入方式的无线通信基站中,在于通信开始前确认干涉的有无(以下称载波侦听)后决定进行通信的分配候补信道的场合,由分配候补信道、分配候补信道号码±1的信道(以下称相邻信道)和分配候补信道号码±2的信道(以下称次相邻信道)的最大5个信道的接收电平信息进行判断后决定分配信道。
(2)选择干涉波接收电平在时间轴上难于变化的、正在使用的信道的次相邻信道。
(3)给成为分配对象的检索信道赋予分配优先顺序,决定优先顺序高的分配信道。
(4)在存在多个优先顺序相同的信道的场合,在相同优先顺序的信道中决定最低接收电平的分配信道。
(5)分配优先顺序的最低顺序是,判断时不考虑对于成为分配对象的检索信道的相邻信道和次相邻信道,即只进行成为分配对象的检索信道的电平检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解决方法,提供一种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在使用多个频率载波,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将各信道分配到各载波的多个时隙,在无线终端和基站间进行信息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包括:
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测定基站从终端接收到的、由载波以及时隙所决定的信道的接收电平,将测定的接收电平与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在表中存储的步骤,
通过选择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按顺序设定检索信道的步骤,
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时隙和该检索信道相同且载波与该检索信道的载波上下相邻的两个相邻信道、以及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个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所述表中读入与各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的接收电平的步骤,和
将读入的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以及按照载波顺序排列该读入的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以及两个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时接收电平在检索信道中成为极小的该检索信道作为分配候补信道来选择,给无线终端分配分配候补信道中的任意一个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解决方法,提供一种使用多个频率载波、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将各信道分配到各载波的多个时隙、从而在无线终端和基站间进行信息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其包括:
用于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
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测定通过所述天线从终端接收到的、由载波以及时隙所决定的信道的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测定部,和
具有与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存储由所述接收电平测定部测定的接收电平的表、并且给无线终端分配信道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
通过选择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按顺序设定检索信道,
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时隙和该检索信道相同且载波与该检索信道的载波上下相邻的两个相邻信道、以及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个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所述表中读入与各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的接收电平,
将读入的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以及按照载波顺序排列该读入的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以及两个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时接收电平在检索信道中成为极小的该检索信道作为分配候补信道来选择,给无线终端分配分配候补信道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分配受干涉的可能性低的载波。根据本发明,能够不极力变更已有的系统的硬件,而仅通过追加或者更新软件来分配受干涉的可能性低的载波。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分配离正在使用的信道至少两个载波的信道。根据本发明,根据包含成为分配候补的信道的前后载波的各接收电平,通过判断各信道是否正在使用,能够分配离正在使用的信道至少两个载波的信道。进而,根据本发明,根据包含成为分配候补的信道的前后载波的各接收电平,设定优先级,能够精细地控制分配的载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涉波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1);
图4是基站中具有的程序从接收电平测定部输入的数据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决定选择分配信道时的优先顺序的条件的表;
图6是表示分配信道选择控制程序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其一);
图7是表示分配信道选择控制程序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其二);
图8是步骤S506的详细流程图;
图9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涉波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2);
图10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涉波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3)。
符号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
10区域
20基站(CS)
30终端(PS)
40公共网
150无线信号
200天线
210耦合器
220发送系统无线装置
230接收系统无线装置
240信号控制装置
241接收电平测定部
250有线电路控制装置
260控制装置
261控制用微计算机(处理器)
262存储器
263程序
270控制线
320终端的移动路径
410第一表
420第二表
421、425次相邻信道
422、424相邻信道
423检索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基站,作为最适合的空闲信道的选择方法,测定可使用的信道的接收电平(或者干涉波电平),不仅对相应载波,例如,还对其前后的两个载波进行判断,并精细地控制分配的信道。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无线信道选择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系统结构图。
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终端(PS:Personal Station)30、各自具有作为向终端30的电波到达区的区域10的多个基站(CS:Cell Station)20、和多个基站20相连接的通信网40。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终端30之间或者终端30和在通信网40上连接的未图示的其他电话间的信息收发。
在该图中,表示出基站20-1的区域10-1和另一基站20-2的区域10-2重合,一方使用的信道干涉另一方。基站20,在给终端30分配信道时,测定可使用的无线资源的接收电平,把干涉小的信道(所测定的干涉波电平小的信道)作为在基站20和终端30的通信中使用的通话用信道来选择。
图2是表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的基站20的结构的框图。
基站20具有:和终端30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信息收发的天线200、耦合和/或分离发送和/或接收的信息的耦合器210、把无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等执行和终端30收发的信号的处理的发送系统无线装置220和接收系统无线装置230、执行在公共网40和终端30之间收发的信号的处理(例如调制或解调)的信号控制装置240、作为用于和公共网40通信的接口的有线电路控制装置250、和执行基站20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260。另外,它们分别用控制线270连接。
信号控制装置240具有测定从终端30接收的帧(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测定部241。此外,接收电平测定部241也可以是由接收系统无线装置230来具有。另外,接收电平测定部241按顺序搜索各时隙以及各载波来测定接收电平,把测定的接收电平例如在存储器262或者自身装置内的存储器262内存储。
控制装置260具有:控制用微计算机(处理器)261,存储基站20的数据的存储器262,和以下要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信道分配等进行无线信道控制用的程序263。该程序263,根据通过接收电平测定部241测定的多个载波的接收电平的数据,控制给终端30分配的信道。具体说,分配在时间轴上接收电平的变动小的、离在另一基站20中正在使用的载波两个或其以上载波的载波,进行控制使保证更稳定的通话质量。关于详细的信道分配后述。
这里,在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无线信道选择方式前,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中发生的干涉波的状态变化。图3、图9以及图10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干涉波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1)~(3)。
图3表示的图是说明基站20和终端3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这里,说明以下场合的例子。
终端30-1在离基站20-1远的位置,终端30-3在离基站20-1近的位置。终端30-2在终端30-1和终端30-3之间。另外,终端30-1正使用载波f(图3:150-1)与不同于基站20-1的另一基站20-2进行通信。终端30-2正使用载波f的相邻载波的载波f+1(图3:150-2)与基站20-2进行通信。进而,终端30-3正使用离载波f两个载波的载波f+2(图3:150-3)与基站20-2进行通信。基站20-1在包含载波f(图3:150-4)的、许可使用的全部载波中测定干涉波(接收电平),为了选择未使用的信道,进行载波侦听。
图9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干涉波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2)。假设以下的情况:基站20-1从如图3所示地正用载波f(150-1)进行通信的终端30-1、正用载波f+1(15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2、正用载波f+2(150-3)进行通信的终端30-3这3台终端30中接收的载波f(图3:150-4)的接收电平在某时刻t0(380)分别为X(dBμV)(图9:310),都相同。
图9(a)是表示基站20-1接收到从用载波f(150-1)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1发出的电波时的、对于频率的接收电平的图。这里假定,和基站20-1使用的载波相同频率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为X(dBμV)。
图9(b)是表示基站20-1接收到从用载波f+1(150-2)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2发出的电波时的、对于频率的接收电平的图。这里假定,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为X(dBμV)。
图9(c)是表示基站20-1接收到从用载波f+2(150-3)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3发出的电波时的、对于频率的接收电平的图。这里假定,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为X(dBμV)。
图10是说明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时间的迁移引起的干涉波的状态变化的说明图(3)。表示在3台终端30分别1台1台地在如图3所示的路由320的场合基站20-1从各终端30接收的接收电平的变化的一例。在图10中表示出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设基站20-1从各终端30接收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为X(dBμV)(310)的时刻为t0(330)。该t0对应图9的时刻t0。
图10(a)表示使用载波f(150-1)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1经由了图3所示的路由320-1时的、基站20-1接收到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的变化340-1。另外,图10(b)表示使用载波f+1(150-2)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2经由了图3所示的路由320-2时的、基站20-1接收到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的变化340-2。图10(c)表示使用载波f+2(150-3)与基站20-2进行通信的终端30-3经由了图3所示的路由320-3时的、基站20-1接收到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的变化340-3。
如图10(c)所示,在从使用载波f+2(150-3)进行通信的终端30-3接收到的载波f(150-4)的接收电平几乎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来自使用载波f进行通信的终端30-1以及使用载波f+1进行通信的终端30-2的干涉波(接收电平)随时间的经过有时电平变大,容易对通话质量施加不利的影响。
这意味着,离正在使用的载波两个载波或其以上的载波,即使正在使用的终端30移动,干涉波的电平也难于变化,能够确保稳定的通话质量。本实施方式的分配信道选择方式,在基站20中具有进行控制使能够选择离正在使用的载波两个载波或其以上的载波的功能。
图4是基于在基站20中具有的程序263的、通过接收电平测定部241读出的数据的处理的说明图。在基站20中具有的程序263,把始终不使用的无线资源的接收电平信息从接收电平测定部241输入,在存储器262中存储。此外,程序263例如能够被读入到控制用微计算机(处理器)261内执行。在基站20中具有的程序263在由终端30接收到连接通话信道用的请求时,根据在存储器262中存储的接收电平执行分配信道的选择处理。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分配信道的选择方式,是为选择离正在使用的信道两个或其以上载波的信道,根据多个接收电平信息详细地进行控制的方式。
图4(a)是在存储器262中存储的第一表的结构图。第一表410对应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来存储接收电平。图4(a)所示的第一表410将基站20的程序263从接收电平测定部241输入的数据对每一物理时隙按照频率顺序排列后在存储器262中存储。如上述图3等中说明仅仅看一个信道是不能判断在另一基站20中是否正在使用。因此,程序263把包含在每一物理时隙的各载波的前后各两个载波共5个载波的接收电平作成表,在存储器262的第二表420中存储。
图4(b)以及(c)表示第二表420的结构图。例如在一个条目中存储把一个信道作为中心、包含前后各两个载波的共5个载波的接收电平L(N-2)~L(N+2)。另外,第二表420存储优先级。这些接收电平以及优先级,可以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存储。
例如,如果说明由图4(a)以及(b)的虚线围起来的载波,把SLOT1的载波63作为中心,载波61~65的各接收电平在第二表420的一个条目中被存储。在该例中,L(N)表示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423,L(N-1)以及L(N+1)表示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422以及424、L(N-2)以及L(N+2)表示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421以及425。同样,对于每一时隙,存储以各载波为中心的5个载波的接收电平。
根据该5个载波的数据,程序263例如用1到8对分配的优先顺序排序,将该优先级排序信息在上述第二表420中存储。图4(c)表示存储了优先级的第二表420的例子。
图5是表示决定优先顺序的条件的表。该表表示基站20中具有的程序263根据在存储器262中积蓄的多个接收电平信息用可使用的全部无线资源决定分配的优先顺序的条件的例子。此外,在图中以及在以下的说明中的各记号中,L(N):是被判断的信道的接收电平(dBμV),L(N-1):是把被判断的信道的载波减1的信道的接收电平(dBμV),L(N-2):是把被判断的信道的载波减2的信道的接收电平(dBμV),L(N+1):是把被判断的信道的载波加1的信道的接收电平(dBμV),L(N+2):是把被判断的信道的载波加2的信道的接收电平(dBμV),L:是识别成空闲信道的接收电平的阈值(dBμV),例如表示8dBμV。此外,阈值可以预先设定。另外,也可以使用8dBμV以外适宜的值。程序263,参照在存储器262中积蓄的图4所示的第二表420,从优先级高的信道(图中P1),按照顺序检索符合条件的信道的有无。
参照图5说明各优先级。此外,除了以下的例子外可以设定更详细的优先级,也可以设定简化的优先级。再有,也可以适当变更条件。
优先级最高的信道是要判断的载波和相邻的载波都未使用的信道。判断为未使用的阈值是在L以及L以下的该载波的接收电平上加上6dBμV的值以内的载波。它们判断正在使用的终端30不在干涉影响的范围内,仅存在地面噪声。
优先级1、优先级2和优先级3的条件是L(N)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L(第一阈值)、并且相邻信道也未使用。具体说,如下例。
(1)把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L(N±1)小于等于L作为优先级1。
L(N)≤L,且L(N±1)≤L
(2)把L(N±1)的一方小于等于L、另一方小于等于L+6(第二阈值)作为优先级2。
L(N)≤L,且L(N+1)≤L,且L(N-1)≤L+6,或
L(N)≤L,且L(N-1)≤L,且L(N+1)≤L+6
(3)把L(N±1)的双方都小于等于L+6作为优先级3。
L(N)≤L,且L(N±1)≤L+6
此外,图5中的d.c.表示Don’t care,表示不考虑该信道。另外,第二阈值,除了L+6以外也可以使用比第一阈值大的适宜的值。
优先级次高的信道,是要判断的信道为未使用(L(N)小于等于L)、其他终端30不使用相邻载波的信道。亦即是离正在使用的信道至少两个载波的信道。其他终端30是否不使用相邻载波的判断方法,是在正在使用的信道(例如L(N-2))的相邻信道(例如L(N-1))与其次相邻信道(例如L(N))之间存在6dBμV左右或其以上的电平差。在要判断的信道的电平L(N)小于等于L、相邻信道的电平L(N±1)中的一方或双方大于等于L(N)+6(第三阈值)、将要判断的信道的接收电平L(N)以及前后两个载波的接收电平作成柱形图的场合,条件是要判断的信道在柱形图上成为低谷。例如,在把各接收电平的值按照载波顺序排列时,通过在要判断的信道中成为极小、或者成为最小值等事实可以判断。此外,第三阈值,除了L(N)+6以外,也可以使用比L(N)大的适宜的值。
根据相邻信道的电平L(N±1)以及次相邻信道的电平L(N±2)的程度细分为优先级4、优先级5和优先级6。具体如下。
(4)把其他终端30正在使用离频率轴上一个方向的两个载波的信道而另一方向未使用、相邻信道的电平L(N+1)或者L(N-1)中的一方小于等于阈值L作为优先级4。
L(N)≤L,且L(N+1)≤L,且L(N)+6≤L(N-1)<L(N-2),或
L(N)≤L,且L(N-1)≤L,且L(N)+6≤L(N+1)<L(N+2)
(5)把其他终端30正在使用离频率轴上一个方向的两个载波的信道而另一方向未使用、而且相邻信道的电平L(N+1)或者L(N-1)中的一方小于等于阈值L(N)+6的场合作为优先级5。
L(N)≤L,且L(N+1)≤L(N)+6,且L(N)+6≤L(N-1)<L(N-2),或
L(N)≤L,且L(N-1)≤L(N)+6,且L(N)+6≤L(N+1)<L(N+2)
(6)把其他终端30正在使用离频率轴上双方向的两个载波的信道的场合作为优先级6。
L(N)≤L,且L(N)+6≤L(N-1)<L(N-2)<50,且L(N)+6≤L(N+1)<L(N+2)<50
到上述优先级6是在要判断的信道中至少不受干涉的条件,但是,例如在狭窄的范围内存在多个终端30且通信量高的场合,有时在到优先级6为止不存在相应的信道。为这种场合如下例定义优先级7和优先级8。
(7)将如下的信道作为优先级7。要判断的载波受一些干涉,但是是离发出更大干涉的电波的终端30或者基站20使用的载波两个载波或其以上的信道,离要判断的载波两个载波的信道的干涉电平小于等于50dBμV(第四阈值)。此外,第四阈值除了50dBμV以外还可以使用适宜的值。
L(N)+6≤L(N-1)<L(N-2)≤50,且L(N)+6≤L(N+1)<L(N+2)≤50
(8)将如下的信道作为优先级8。要判断的载波受一些干涉,但是是离发出更大干涉的电波的终端30或者基站20使用的载波两个载波或其以上的信道,离要判断的载波两个载波的信道中的一方的干涉电平超过50dBμV。
L(N)+6≤L(N-1)<L(N-2),且L(N)+6≤L(N+1)<L(N+2),且50<L(N-2)或者50<L(N+2)
此外,程序263从优先级高的一方开始检索,在发现符合的信道的场合,不执行该优先级以下(向优先级低的一方)的检索,决定为分配候补信道。另外,对应所决定的分配候补信道,在第二表420中存储优先级。
图6以及图7是程序263选择分配信道的流程图(1)以及(2)。参照图6和图7,说明基站20的程序263选择分配信道的处理流程。
在基站20从终端30接收到连接通话信道(或者分配信道)用的请求的场合,程序263起动分配信道选择处理(S501)。首先,程序263,从接收电平测定部241定期读取各载波以及每一时隙的接收电平,与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在存储器262的第一表410中预先存储。此外,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除了数字以外,也可以使用文字/符号等。另外,除了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以外,也可以与用于识别信道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接收电平。
例如如图4(a)所示,程序263把可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的接收电平信息,对于每一物理时隙按频率排序(S502)。此外,在已经排序且存储的场合等,也可以省略步骤S502的处理。接着,程序263对检索信道进行初始化(S503)。例如程序263把检索信道设为预先设定的载波以及时隙的信道。程序263,对各时隙以及信道的优先级、最高优先级的信息、最高优先级的个数(以下称最高优先级数)的信息进行初始化,并在存储器262中存储(S504)。例如,在存储器262的第二表420中对应时隙以及信道来存储各时隙以及信道的优先级。程序263,在存在未检索信道时转移到步骤S506,另一方面,没有未检索信道时转移到图7的步骤S601(S505)。
例如,如对于上述图4和图5所说明,程序263根据要判断的信道(检索信道)和其前后两个载波共5个载波的接收电平信息,决定并存储该信道的优先级(S506)。
图8是步骤S506的详细的流程图。
首先,程序263,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两个相邻信道、和两个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第一表410读入与各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的接收电平(S701)。这里,相邻信道指例如时隙和检索信道相同且载波和检索信道的载波上下相邻的信道。另外,次相邻信道指时隙和检索信道以及相邻信道相同且载波与相邻信道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信道。
接着,程序263根据读入的各接收电平设定优先级(S702)。例如,程序263遵照图5所示的条件设定优先级。程序263与载波以及时隙对应起来在第二表420中存储所设定的优先级(S703),并转移到步骤S507。此外,除了载波以及时隙以外,也可以与用于识别检索信道的标识符对应起来设定优先级。
返回图6,程序263比较被判定的该载波(检索信道)的优先级与到现在为止检索的信道中的最高优先级(S507)。此外,可以从存储器262读入最高优先级。在该信道的优先级比最高优先级高的场合,通过把最高优先级设定为该信道的优先级后存储在存储器262中(S508)来更新为新的优先级,例如,将最高优先级数初始化为1,在存储器262中设定(S509)。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7的比较中,如果该信道的优先级和到现在为止检索的信道中的最高优先级相同(S507),则在最高优先级数上加1,在存储器262中设定(S510)。另外,在步骤S507的比较中,在该信道的优先级比最高优先级低的场合(S507),因为不使用该信道,所以不改变最高优先级的信息,转移到步骤S511。程序263不管步骤S507的比较结果如何都更新检索信道(S511)。例如,把检索信道的载波作为相邻一个的载波。程序263直到结束全部信道的检索为止,重复步骤S506到S511的处理(S505)。
如果全部信道的检索结束(S505:否),则程序263读出在存储器262中设定的最高优先级的信息,判定作为有效优先级的优先级8以内的信道(分配候补信道)的有无(S601)。例如,如果读出的优先级小于等于8,则程序263能够判断为存在优先级小于等于8的信道。在不存在优先级8以内的信道的场合(S601),程序263对于终端30发送拒绝通话信道的分配的消息(S602),并结束处理(S603)。另一方面,在步骤S601的判断中,在存在优先级8以内的信道的场合(S601),程序263读出在存储器262中设定的最高优先级数,判定是否存在多个最高优先级的信道(S604)。
在只存在一个信道的场合(最高优先级数=1的场合),程序263参照存储器262的第二表420,把具有与最高优先级相同优先级的该信道决定为分配候补信道,并转移到步骤S606。另一方面,在存在多个信道的场合(最高优先级数≠1的场合),程序263根据存储器262的第二表420的信息,从具有与最高优先级相同优先级的条目中选择接收电平L(N)的值最低的信道(S605)。在L(N)的值也相同的场合(或者在其差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值的场合),从其中进而选择L(N-1)+L(N+1)的值最低的信道(S605)。基站20对于终端30执行所选择的信道的分配处理(S606),并结束处理(S607)。
通过上述的分配信道选择处理,基站20可以给终端30分配通话中接收电平难于变大、能够确保稳定的通话质量的信道。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读入检索信道和上下各两个信道共5个信道的接收电平,根据各接收电平决定优先级,但是,也有因为检索信道在可分配的载波的开头,相邻载波和/或次相邻载波仅存在于一个方向的情况。在这一场合,不需要读入5个信道的接收电平,例如读入可读入的信道数的接收电平后,根据这些接收电平进行判断也可以。
本发明例如可应用于有关无线通信的产业。特别是,可用于与使用时分多路复用连接以及频分多路复用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关联的产业。

Claims (8)

1.一种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用于使用多个频率载波,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将各信道分配到各载波的多个时隙,从而在无线终端和基站间进行信息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测定基站从终端接收的、由载波以及时隙决定的信道的接收电平,与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在表中存储所测定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通过选择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来顺序设定检索信道的步骤,
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时隙和该检索信道相同且载波与该检索信道的载波上下相邻的两个相邻信道、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个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所述表中读入与各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的接收电平的步骤,和
将读入的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以及按载波顺序排列读入的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以及两个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时接收电平在检索信道中成为极小的该检索信道作为分配候补信道来选择,给无线终端分配分配候补信道中的任意一个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
根据读入的各接收电平,将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高优先级、将按载波顺序排列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以及两个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时在检索信道中接收电平成为极小的该检索信道作为低优先级,把这以外的检索信道作为更低优先级来设定优先级的步骤,
与检索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起来在第二表中存储所设定的优先级的步骤,和
对于全部或者预先规定的数目的载波以及时隙执行上述按顺序设定的步骤、上述读入步骤、上述设定优先级的步骤和上述在第二表中存储的步骤;
所述分配步骤,参照第二表给无线终端分配优先级最高的检索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步骤包括:在存在多个优先级最高的检索信道的场合,在相应的各检索信道中给无线终端分配接收电平最低的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步骤包括:在存在多个优先级最高的检索信道、且该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相等或者几乎相等的场合,在相应的各检索信道中给无线终端分配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和为最低的检索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定优先级的步骤中,所述高优先级被设定为:
把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双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一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一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相邻信道的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另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二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一以及第二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双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三优先级;
以第一优先级、第二优先级和第三优先级的顺序优先级依次变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定优先级的步骤中,所述低优先级被设定为:
把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另一方的接收电平大于等于比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大的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四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另一方的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五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以及第五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双方的接收电平分别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分别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且该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分别不到预先规定的第四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六优先级;
以第四优先级、第五优先级、第六优先级的顺序优先级依次变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定优先级的步骤中,所述低优先级被设定为:
把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另一方的接收电平大于等于比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大的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四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一方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另一方的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五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以及第五优先级、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相邻信道的双方的接收电平分别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分别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且该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分别不到预先规定的第四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六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到第六优先级、相邻信道的双方分别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分别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且该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分别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七优先级,
把不对应于第四到第七优先级、相邻信道的双方分别大于等于第三阈值而不到与该相邻信道分别进一步相邻的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且该次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的某一方大于第四阈值的该检索信道作为第八优先级;
以第四优先级到第八优先级的顺序优先级依次变低。
8.一种使用多个频率载波,进行时分多路复用把各信道分配到各载波的多个时隙从而在无线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
对于每一载波以及时隙,测定通过所述天线从终端接收的、由载波以及时隙所决定的信道的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测定部,和
具有对应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来存储通过所述接收电平测定部测定的接收电平的表且给无线终端分配信道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
通过选择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来顺序设定检索信道,
关于所设定的检索信道、时隙和该检索信道相同且载波与该检索信道的载波上下相邻的两个相邻信道、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个次相邻信道共5个信道,从所述表中读入与各信道的载波以及时隙的标识符对应的接收电平,
将读入的检索信道的接收电平和两个相邻信道的接收电平小于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该检索信道、按载波顺序排列读入的检索信道和两个相邻信道以及两个次相邻信道的各接收电平时接收电平在检索信道中成为极小的该检索信道作为分配候补信道来选择,给无线终端分配分配候补信道中的任意一个。
CN 200610000317 2005-02-16 2006-01-04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822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8985 2005-02-16
JP2005038985A JP4464845B2 (ja) 2005-02-16 2005-02-16 割当チャネル選択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05-038985 2005-0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698A true CN1822698A (zh) 2006-08-23
CN1822698B CN1822698B (zh) 2011-11-30

Family

ID=36923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0317 Active CN1822698B (zh) 2005-02-16 2006-01-04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4845B2 (zh)
CN (1) CN18226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5914A1 (zh) * 2009-02-02 2010-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寻呼或控制消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1728B1 (ja) 2011-05-12 2012-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5502159B2 (ja) * 2011-05-12 2014-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KR20170084184A (ko) 2014-12-19 2017-07-19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통신 장치 및 처리 방법
JP6475505B2 (ja) * 2015-02-13 2019-0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送信装置及びofdm送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012A (en) * 1992-02-10 1993-04-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channel assignment
CN1190088C (zh) * 1994-02-04 2005-02-16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US5839075A (en) * 1995-08-21 1998-11-17 Ericsson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ng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ellular terminal and a telephone base station us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FI107668B (fi) * 1996-12-19 2001-09-14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yhteydenmyöntämiskontrolliin interferenssirajoitteisessa solukkoradioverkossa
JPH10313477A (ja) * 1997-05-14 1998-11-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端末の簡易基地局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選択方法
AU2003218091A1 (en) * 2002-03-19 2003-10-08 M2 Networks, Inc. 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mod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5914A1 (zh) * 2009-02-02 2010-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寻呼或控制消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72089A (zh) * 2009-02-02 201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寻呼或控制消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72089B (zh) * 2009-02-02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寻呼或控制消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64845B2 (ja) 2010-05-19
CN1822698B (zh) 2011-11-30
JP2006229420A (ja)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3340B2 (ja) リソース割当情報伝達装置、伝達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240242C (zh) 转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4397C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CN1574721A (zh)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CN1707986A (zh) 频率选择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控制信道建立方法
CN1092454C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中的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US7079848B2 (en) Network controlled fast cell switching
CN1926788A (zh) 无线电基站设备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086654A (zh) 用于电话服务的小功率无线系统
CN1206818C (zh) 方向性发送方法及方向性控制型通信装置
CN1366748A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382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161894C (zh) 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线路分配方法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392682A (zh) 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US86196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on of contiguous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OFDM-based systems
CN1753564A (zh)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频带分配装置和频带分配方法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371578A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822698A (zh) 分配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887013A (zh) 用于最小化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的方法
CN1265662C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875647A (zh) 传输速度决定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
CN101080877A (zh) 扩展码分配方法、逆扩展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装置、无线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CN1826012A (zh)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用户改组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EIPA FULUO WEI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22

Address after: German Grinvald

Patentee after: Fipa Frohwitter IP A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