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2682A - 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 Google Patents
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92682A CN1392682A CN02123330A CN02123330A CN1392682A CN 1392682 A CN1392682 A CN 1392682A CN 02123330 A CN02123330 A CN 02123330A CN 02123330 A CN02123330 A CN 02123330A CN 1392682 A CN1392682 A CN 13926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grouping
- travelling carriage
- transmission
- transfer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基地台同该基地台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的方法,其中包括:确认欲传送分组长;相应所确认分组长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速度;据传送速度对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指配无线电资源;以指配无线电资源于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据本方法,通过相应各分组长及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计算传送速度来确定用于分组传送的调制方式或无线电资源。分组下行传送时基地台通过上层网络确认传送要求;分组上行传送时基地台据用户要求和上层网络传送情况计算传送要求。故可改善终端到终端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发送源向接收端传送分组之际基地台同该基地台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的分组传送方法,还涉及采用该分组传送方法的基地台与移动台。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服务的发展,在以往声音通信基础上图像等非声音通信也日渐兴起。在多数场合下,这种非声音通信所传送的分组长度是因分组处理所采用的应用程序以及分组种类(譬如按控制分组、信息分组等分类)而异的。具体来说,分组长度多种多样,其分布从如控制分组那样的数字节到由MTU(最大传输单元)所规定的1500字节。
虽然所传送分组长度不等,但是在自发送源向接收端传送这些长度不等的分组时,却存在要缩小分组传送时间差异的要求。
譬如,拿在接收端对传送源所传送的动画数据进行数据流再现的例子来说,在此,含动画数据的分组之长度是随图像变化量而变动的,但是,为了在接收端顺利地进行动画数据再现,就要求传送长度不等的分组时要缩小分组传送时间差异。
另外,以往,对于发送源与接收端之间通信要通过若干网络的系统来说,还存在着要满足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即终端到终端的传送质量的要求。
但是,以往,在自发送源向接收端传送长度不等的分组时,要做到缩小分组传送时间差异却是困难的。
譬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016276号所记载的″通信装置与通信方法以及记忆媒体与通信系统″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以低速传送残留数据量少的缓冲区内的分组而以高速传送残留数据量多的缓冲区内的分组,来实现传送速度可变、即传送分组之际调整传送时间。
然而,当以低速传送的残留数据量少的缓冲区内所存放的分组比较大、而以高速传送的残留数据多的缓冲区内所存放的分组比较小时,分组传送时间差异势必变大。
还有,以往,在跨越多个网络的系统中,由于传送速率是按每一网络以给定优先级来确定的,故,在许多场合下,尽管要求要满足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即终端到终端的传送质量也无法满足传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颖而实用的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的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具体来讲,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具有如是效果的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在自发送源向接收端传送长度不等的分组时,不仅可以缩小分组传送时间差异而且还可以保证自传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的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据此,在自发送源向接收端传送长度不等的分组时,不仅可以缩小传送时间差异而且还可以保证自传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
本发明目的实现如下。
(1)一种分组传送方法,分组传送方法,用于基地台同该基地台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根据所确定传送速度来对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指配无线电资源;
利用所指配无线电资源于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
根据这种分组传送方法,由于是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所以只要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传送速度的话,就可以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差异。
(2)在上述(1)的分组传送方法基础上,在把分组通过所说基地台从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向接收端传送之际,可以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和所说基地台的上层网络的传送状况,在满足移动台与接收端之间的传送条件的前提下来确定传送速度。
还有,在上述分组传送方法中,当分组被下行传送时,基地台要通过上层网络确认一下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而当分组被上行传送时,基地台要根据用户(移动台)要求和上层网络传送情况来计算传送要求。
于是,当分组被下行传送时,相应于各分组长度和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来确定最佳传送速度;而当分组被上行传送时,则相应于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和上层网络传送情况来计算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故,通过设定最佳传送速度,可以增大系统容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到终端的服务质量。
根据上述本发明方法,由于不仅要参考欲传送分组长度而且还要参考基地台上层网络的传送状况,所以可以更加确实地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时间差异。另外,由于是在满足自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到接收端的传送条件的前提下来确定传送速度,故在更高要求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即终端到终端的传送质量的场合可以满足要求。
(3)本发明为一种基地台,其同其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无线电资源指配部——根据所确定传送速度来对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指配无线电资源;
分组传送部——利用所指配无线电资源于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
根据这种基地台,由于是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传送速度,所以只要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传送速度的话,就可以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时间差异。
(4)本发明为一种移动台,其同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传送速度通知部——把所确定传送速度通知给所说基地台;
分组传送部——利用在所说基地台根据被通知的传送速度而指配的无线电资源,于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
根据这种移动台,由于是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传送速度,所以只要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的话,就可以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时间差异。
(5)本发明为一种移动台,其同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分组长度通知部——把所确认分组长度通知给所说基地台;
分组传送部——利用在所说基地台根据相应于所说分组长度而确定的传送速度来指配的无线电资源,于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结构,由于是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传送速度,所以只要按着正比于分组长度来确定传送速度的话,就可以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时间差异。
本发明其它目的与特点以及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作细节描述得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之结构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一种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之结构框图。
图4是分组长度与传送速率之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是在实施例1的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向通信装置传送分组时的动作时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一种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之结构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一种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之结构框图。
图8是在实施例1的非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向通信装置传送分组时的动作时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自通信装置向移动终端传送分组时的动作时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基地台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自移动终端向通信装置传送分组时的动作时序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2的自通信装置向移动终端传送分组时的动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以说明。
图1例示了采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之结构。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00包括:作为移动台的移动终端110、基地台120、无线电控制装置(RNC)130、通信网140以及通信装置150。
在这种移动通信系统100中,当于移动终端110和通信装置150之间进行分组传送之际,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是在使得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时间差异变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传送的。
首先,描述一下本发明实施例1,在此只是根据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传送速度(传送速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110之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110具有:分组长度确认部202、编码电路204、调制电路206、循环器208、解调电路210、信号分离电路212以及解码电路21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120之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120具有:循环器302、解调电路304、信号分离电路306、解码电路308、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调制方式与无线电资源确定电路312(以下简称为确定电路312)、信息控制电路314、编码电路316、信号复用电路318以及调制电路320。
在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对基地台120发送欲传送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
具体来说,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10内的分组长度确认部202对欲传送分组长度进行确认。于是分组长度同传送要求一道被通过编码电路204和调制电路206以及循环器208发送给基地台。
移动终端110所发送的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通过图3所示的基地台120内的循环器302和解调电路304以及信号分离电路306输入到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
传送电路确定电路310根据所输入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各分组传送速率。具体来说,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如图4所示那样,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传送速率。
确定电路312相应于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具体来说,确定电路312,在确定发送功率等调制方式的同时,还要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在复用之际采用CDMA方式的话是确定扩散码,采用TDMA方式的话是确定时隙,采用FDMA方式的话是确定频带)。
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控制电路314和信号复用电路318和调制电路320以及循环器302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在移动终端110,有关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给编码电路204。之后,调制电路206对欲传送分组按基地台120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调制。调制后分组通过循环器208传送给基地台120。
移动终端110发送来的欲传送分组,通过图3所示循环器302和解调电路304以及信号分离电路306输入到解码电路308。解码电路308对其所输入分组进行解码。解码后分组作为上行信息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传送给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
图5所示的是在实施例1的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的动作时序。
于步骤S101,移动终端110对欲传送分组长度加以确认。接着,于步骤S102,移动终端110将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发送给基地台120。
于步骤S103,基地台120一接收到移动终端110所发送的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就根据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分组传送速率。接着,于步骤S104,基地台120相应于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于步骤S105,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被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于步骤S106,移动终端110,相应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将欲传送分组传送给基地台120。
于步骤S107,基地台120,将移动台110发送来的分组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传送给通信装置15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110之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移动终端110具有:编码电路402、信号复用电路404、调制电路406、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调制方式与无线电资源确定电路410(以下简称为确定电路410)、信息控制电路412、循环器414、解调电路416、信号分离电路418以及解码电路420。
图7是实施例1的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120之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非预约型处理方式的基地台120具有:循环器502、解调电路504、信号分离电路506、解码电路508、传送速率确定电路510、调制方式与无线电资源确定电路512(以下简称为确定电路512)、通知信息控制电路514、编码电路516、信号复用电路518以及调制电路520。
在非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图6所示移动终端11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对各欲传送分组长度进行确认。
确定电路410,相应于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具体来说,确定电路410,在确定发送功率等调制方式的同时,还要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在复用之际采用CDMA方式的话是确定扩散码,采用TDMA方式的话是确定时隙,采用FDMA方式的话是确定频带)。
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控制电路412输入给信号复用电路404。信号复用电路404在欲传送分组的头部附加有关于由确定电路410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调制电路406,相应于由确定电路410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附加了头部的欲传送分组进行调制。调制后分组通过循环器414传送给基地台120。
移动终端110所发送的欲传送分组,通过循环器502和解调电路504输入到信号分离电路506。
信号分离电路506对附加在输入分组头部的有关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分离。解码电路508则根据由信号分离电路506所分离的有关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解码。解码后信号作为上行信息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传送给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
图8所示的是在实施例1的非预约型处理方式下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的动作时序。
于步骤S201,移动终端110对欲传送分组长度加以确认,于步骤S202,相应于分组长度确定分组传送速率。接着,于步骤S203,移动终端110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
步骤S204,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确定后,移动终端110在欲传送分组的头部附加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然后将该分组传送给基地台120。
于步骤S205,基地台120,根据附加在分组头部的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移动终端110发送来的分组进行解调,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将解调后分组传送给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步骤S201-S205反复实行直到所有欲传送分组都传送给通信装置150为止。
下面描述一下本实施例1中自通信装置150向移动终端110传送分组的情形。在这种场合下,无论移动终端110是图2与图6中的哪种结构、也无论基地台120是图3与图7中的哪种结构,其处理都是一样的。在此,以移动终端110具有图2所示结构和基地台具有图3所示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通信装置150来的欲传送分组,通过通信网140以及RNC130输入到基地台120内的编码电路316。
通信装置150还发来欲传送分组长度,其通过通信网140以及RNC130输入到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据此对欲传送分组的长度加以确认,并相应于该分组长度来确定各分组传送速率。
确定电路312,相应于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对各分组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有关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控制电路314和信号复用电路318和调制电路320以及循环器302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其后,欲传送分组通过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和确定电路312和信息控制电路314以及信号复用电路318输入到调制电路320。调制电路320,相应于所确定调制方式对欲传送分组进行调制,通过循环器302将分组传送给移动终端110。
在移动终端110,有关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给解码电路214。之后,由基地台120传送来的分组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到解码电路214。解码电路214,相应于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所输入分组进行解码。
图9所示的是实施例1的自通信装置150向移动终端11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的动作时序。
于步骤S301,基地台120,对通信装置150通过通信网140以及RNC130传送给移动终端的各分组之长度加以确认。于步骤S302,基地台120相应于所确认的分组长度确定分组传送速率。接着,于步骤S303,基地台120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
接着,于步骤S304,基地台120将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接收该信息。
其后,于步骤S305,基地台120向移动终端110传送欲传送分组;移动终端110接收该分组,并相应于步骤S304所接收的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该分组进行解码。步骤S231-S305反复实行直到所有欲传送分组都传送给移动终端110为止。
下面描述一下本发明实施例2,在此是根据欲传送分组长度和发送源所要求的传送条件、在满足传送条件的前提下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传送速率。
根据本实施例,移动终端110具有图2所示结构,而基地台120则具有图10所示结构。如该图所示,基地台120具有:循环器602、解调电路604、信号分离电路606、解码电路608、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调制方式与无线电资源确定电路612(以下简称为确定电路612)、通知信息控制电路614、编码电路616、信号复用电路618、调制电路620以及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获取电路622(以下简称为电路622)。
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对基地台120发送各欲传送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
具体来说,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10内的分组长度确认部202对欲传送分组长度进行确认。于是分组长度同传送要求一道被通过编码电路204和调制电路206以及循环器208发送给基地台120。在传送要求里面,作为传送条件还含有自作为发送源的移动终端110到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的分组传送时间。该传送时间譬如是相应于欲传送信息种类来设定。
移动终端110所发送的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通过图10所示的基地台120内的循环器602和解调电路604以及信号分离电路606输入到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将所输入传送要求输出给电路622。
电路622对上层网络(在此是指RNC130和通信网140)的上行方向(自基地台120到通信装置150的方向)传送状况加以确认。具体来说,电路622,通过向RNC130询问、或通过从下行方向(自通信装置150到基地台120的方向)传送状况进行估计,来对上层网络传送状况加以确认。
接着,电路622,根据含在所输入传送要求中的上述自作为发送源的移动终端110到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的分组传送时间和所确认的上层网络中上行方向传送状况,计算自移动终端110到基地台120的分组传送时间即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这样计算出的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被输入给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
传送电路确定电路610,根据所输入分组长度和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在满足传送时间的前提下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分组传送速率。具体来说,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是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分组传送速率的。
确定电路612相应于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来确定对分组的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控制电路614和信号复用电路618和调制电路620以及循环器602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在移动终端110,有关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给编码电路204。之后,欲传送分组被调制电路206按基地台120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调制,通过循环器208传送给基地台120。
移动终端110发送来的欲传送分组,通过基地台120内的循环器602和解调电路604以及信号分离电路606输入到解码电路608。解码电路608对所输入欲传送分组进行解码。解码后欲传送分组作为上行信息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传送给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
图11所示的是实施例2的自移动终端110向通信装置15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的动作时序。
于步骤S401,移动终端110对各欲传送分组长度加以确认,接着,于步骤S402,移动终端110将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其中作为传送条件含有自作为发送源的移动终端110到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的分组传送时间)发送给基地台120。
基地台120一接收到移动终端110所发送的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就对上层网络传送状况加以确认(步骤S403)。于步骤S404,基地台120,根据含在所输入传送要求中的上述自移动终端110(发送源)到通信装置150(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和所确认的上层网络中上行方向传送状况,计算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
接着,于步骤S405,基地台120,根据所输入分组长度和计算出的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在满足传送时间的前提下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传送速率。
接着,于步骤S406,基地台120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对分组的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于步骤S407,基地台120将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于步骤S408,移动终端110,相应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将欲传送分组传送给基地台120。
于步骤S409,基地台120,将移动台110发送来的分组通过RNC130以及通信网140传送给作为接收端的通信装置150。步骤S401-S409反复实行直到所有欲传送分组都传送给通信装置150为止。
下面描述一下实施例2的自通信装置150向移动终端110传送分组的情形。
通信装置150来的欲传送分组,通过通信网140以及RNC130输入到图10所示基地台120内的编码电路616。
通信装置150还发来欲传送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其通过通信网140以及RNC130输入到电路622。在该传送要求中,作为传送条件,除了含有自通信装置150到移动终端110的分组传送时间外,还含有通信装置150开始传送分组的时刻。
或者,由电路622接收通信装置150发来的欲传送分组长度和RNC130发来的传送要求。在该传送要求中,作为传送条件,含有自基地台120到移动终端110的分组传送时间即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这一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是在RNC130中计算出的。该计算是求自通信装置150到移动终端110的分组传送时间同自通信装置150到基地台120的分组传送时间之差,传送时间含在通信装置150所发来的传送要求中。
电路622,在当通过通信网140和RNC130接收到来自通信装置150的欲传送分组长度和传送要求时,计算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具体来说,电路622是通过求下述(1)和(2)两者之差来计算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的:(1)含在传送要求中的自通信装置150到移动终端110的分组传送时间、(2)当前时刻与通信装置150开始传送分组的时刻之差。
计算出的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同分组长度一道被输入给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
而电路622,在当接收到来自通信装置150的欲传送分组长度和来自130的传送要求时,将传送要求以及分组长度直接输出给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
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根据所输入分组长度和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在满足传送时间的前提下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分组传送速率。具体来说,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是按着分组长度越大传送速率也越大的方式来确定分组传送速率的。
电路612相应于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来确定对分组的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控制电路614和信号复用电路618和调制电路620以及循环器602发送给移动终端110。
其后,欲传送分组从编码电路616并通过信号复用电路618输入到调制电路620。调制电路620,相应于所确定调制方式对欲传送分组进行调制。调制后分组从调制电路620并通过循环器602传送给移动终端110。
在移动终端110,有关于由基地台120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给解码电路214。之后,由基地台传送来的欲传送分组通过循环器208和调制电路210以及信号分离电路212输入到解码电路214。解码电路214,相应于所输入的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所输入欲传送分组进行解码。
图12所示的是实施例2的自通信装置150向移动终端110传送分组时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的动作时序。
于步骤S501,基地台120,一从通信装置150输入欲传送分组和该分组长度以及传送要求,就对欲传送分组长度加以确认。接着,于步骤S502,基地台120通过求下述(1)和(2)两者之差来计算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1)含在传送要求中的自通信装置150到移动终端110的分组传送时间、(2)当前时刻与通信装置150开始传送分组的时刻之差。或者,基地台120对来自上层网络的对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的要求加以确认。
接着,于步骤S503,基地台120,根据欲传送分组长度和计算或确认出来的无线电区间的传送时间,在满足传送时间的前提下来确定移动终端110和基地台120之间的分组传送速率。于步骤S504,基地台120相应于所确定传送速率来确定对分组的无线电资源以及调制方式。
接着,于步骤S505,基地台120将有关于所确定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接收该信息。
其后,于步骤S506,基地台120将欲传送分组向移动终端110传送。移动终端110接收该分组,相应于步骤S505所接收的有关于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所接收分组进行解码。步骤S501-S506反复实行直到所有欲发送分组都传送给移动终端110为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移动通信系统100中,当移动终端110和通信装置150之间进行分组传送时,是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终端110与基地台120之间的传送速率的。另外,当指定了移动终端110与通信装置150之间的传送条件或移动终端110与基地台120之间的传送条件等时,还要使得所确定的传送速率满足传送条件。故,无论欲传送分组长度如何,都可以缩小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差异。
另外,由于在确定传送速率时还要满足移动终端110(发送源)与通信装置150(接收端)之间的传送条件,故在要求自发送源到接收端的传送质量即终端到终端的传送质量的场合可以满足要求。
还有,根据本发明另一例子,通过相应于各分组长度及其传送要求计算无线电区间传送速度从而确定调制方式或无线电资源,可以保证终端到终端的服务质量(QoS)。当分组被下行传送时,基地台要通过上层网络确认一下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而当分组被上行传送时,基地台要根据用户(移动台)要求和上层网络传送情况来计算传送要求。
于是,当分组被下行传送时,相应于各分组长度和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来确定最佳传送速度;而当分组被上行传送时,则相应于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和上层网络传送情况来计算无线电区间传送要求。故,通过设定最佳传送速度,可以增大系统容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到终端的服务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10内的分组长度确认部202、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基地台12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510、610)对应于分组长度确认部,移动终端11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基地台12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310、510、610)对应于传送速度确定部。
还有,移动终端110内的确定电路410、基地台120内的确定电路(312、512、612)均对应于无线电资源指配部,整个移动终端110和整个基地台120均对应于分组传送部。
还有,基地台12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610对应于第一传送条件获取部,电路622对应于第二以及第三传送条件获取部。
进一步,移动终端110内的传送速率确定电路408对应于传送速度通知部,移动终端110内的分组长度确认部202对应于分组长度通知部。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要点范围之内可以有种种变形和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2001年6月18日于日本提出的申请号为2001-183393号的在先申请,在此参照了其全部内容。
Claims (21)
1.分组传送方法,用于基地台同该基地台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根据所确定传送速度来对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指配无线电资源;
利用所指配无线电资源于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
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在把分组通过所说基地台从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向接收端传送之际,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和所说基地台的上层网络的传送状况,在满足移动台与接收端之间的传送条件的前提下来确定传送速度。
3.按权利要求2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所说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与接收端之间的传送条件包括自移动台到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在把分组通过所说基地台从发送源向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传送之际,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在满足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传送速度。
5.按权利要求4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所说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包括自所说基地台到移动台的分组传送时间。
6.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在把分组通过所说基地台从发送源向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传送之际,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在满足所说发送源与所说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传送速度。
7.按权利要求6所说的分组传送方法,其中,所说发送源与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包括自所说发送源到所说移动台的分组传送时间。
8.基地台,其同其所管辖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无线电资源指配部——根据所确定传送速度来对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分组传送指配无线电资源;
分组传送部——利用所指配无线电资源于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分组。
9.按权利要求8所说的基地台,其中,在把分组通过基地台从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向接收端传送之际,所说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和基地台上层网络的传送状况,在满足移动台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传送速度。
10.按权利要求9所说的基地台,其中,还包括第一获取部——获取由所说移动台提供的所说传送条件。
11.按权利要求9所说的基地台,其中,所说传送条件包括自所说移动台到所说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
12.按权利要求8所说的基地台,其中,在把分组通过基地台从发送源向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传送之际,所说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在满足基地台与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传送速度。
13.按权利要求12所说的基地台,其中,还包括第二获取部——获取所说上层网络所提供的所说传送条件。
14.按权利要求12所说的基地台,其中,所说传送条件包括基地台到移动台的分组传送时间。
15.按权利要求8所说的基地台,其中,在把分组通过基地台从发送源向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传送之际,所说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欲传送分组长度,在满足所说发送源与所说移动台之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传送速度。
16.按权利要求15所说的基地台,其中,还包括第三获取部——获取所说上层网络所提供的所说传送条件。
17.按权利要求15所说的基地台,其中,所说传送条件包括自所说发送源到所说移动台的分组传送时间。
18.移动台,其同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传送速度确定部——相应于所确认分组长度来确定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的分组传送速度;
传送速度通知部——把所确定传送速度通知给所说基地台;
分组传送部——利用在所说基地台根据被通知的传送速度而指配的无线电资源,于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
19.移动台,其同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其中,包括如下各部:
分组长度确认部——确认欲传送分组长度;
分组长度通知部——把所确认分组长度通知给所说基地台;
分组传送部——利用在所说基地台根据相应于所说分组长度而确定的传送速度来指配的无线电资源,于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传送分组。
20.按权利要求19所说的移动台,其中,
还包括传送条件通知部——把作为发送源的移动台与接收端之间的传送条件通知给所说基地台,
当把分组通过所说基地台从移动台向接收端传送之际,传送速度是在满足所说传送条件的前提下被确定的。
21.按权利要求20所说的移动台,其中,所说传送条件包括自移动台到接收端的分组传送时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83393A JP3892682B2 (ja) | 2001-06-18 | 2001-06-18 |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JP183393/2001 | 2001-06-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2682A true CN1392682A (zh) | 2003-01-22 |
Family
ID=19023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23330A Pending CN1392682A (zh) | 2001-06-18 | 2002-06-18 | 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43816B2 (zh) |
EP (1) | EP1271991B1 (zh) |
JP (1) | JP3892682B2 (zh) |
KR (1) | KR100614597B1 (zh) |
CN (1) | CN1392682A (zh) |
DE (1) | DE60210868T2 (zh) |
SG (1) | SG11284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3709B (zh) * | 2006-03-22 | 201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无线信道资源分配的实现方法 |
WO2011015056A1 (zh) * | 2009-08-06 | 2011-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网络语音业务半静态调度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309497B (zh) * | 2007-05-18 | 2012-1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1296061B (zh) * | 2007-04-29 | 2012-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 tdd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60658A (ja) * | 2003-02-27 | 2004-09-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lan装置 |
JP3902560B2 (ja) | 2003-03-25 | 2007-04-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チャネル割当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477604B2 (en) | 2003-05-14 | 2009-01-13 | Ntt Docomo, Inc. | Packet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922564B2 (en) * | 2003-05-30 | 2005-07-26 | Motorola Inc. | Admitting data flows to a multiple access network |
WO2005029731A1 (ja) * | 2003-09-24 | 2005-03-31 | Nec Corporation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
ES2347648T3 (es) * | 2003-12-17 | 2010-1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n metodo, un sistema, un terminal y un producto de progrma de ordenador para seleccionar un sistema de acceso de radio en un sistema de acceso multiple. |
JP4669950B2 (ja) * | 2004-01-09 | 2011-04-13 |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システム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携帯情報端末、識別情報管理システム、識別情報管理方法及び識別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 |
EP2654360B1 (en) | 2004-09-08 | 2019-12-2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
JP2006203337A (ja) * | 2005-01-18 | 2006-08-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
JP4713925B2 (ja) | 2005-04-18 | 2011-06-2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JP2006345453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Canon Inc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4795456B2 (ja) * | 2005-06-14 | 2011-10-1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及び受信方法 |
JP4567628B2 (ja) | 2005-06-14 | 2010-10-2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587388B2 (en) * | 2005-07-28 | 2009-09-0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eparating uploads into aggregate and raw data storage |
KR100736088B1 (ko) * | 2005-11-22 | 2007-07-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
KR100912784B1 (ko) | 2006-01-05 | 2009-08-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
KR101319870B1 (ko) | 2006-01-05 | 2013-10-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KR101203841B1 (ko) | 2006-01-05 | 2012-1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메시지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
BRPI0706841A8 (pt) | 2006-01-05 | 2018-04-17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missão de dados em um sistema e comunicação móvel |
KR20070080552A (ko) | 2006-02-07 | 2007-08-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
KR101211807B1 (ko) | 2006-01-05 | 2012-12-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
KR101268200B1 (ko) * | 2006-01-05 | 2013-05-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
ES2459371T3 (es) | 2006-01-05 | 2014-05-09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óviles |
EP1980062A4 (en) | 2006-01-05 | 2011-03-30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FER OF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33918B1 (ko) | 2006-01-05 | 2013-11-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
KR101265628B1 (ko) | 2006-01-05 | 2013-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
WO2007078171A2 (en) | 2006-01-05 | 2007-07-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16751B1 (ko) | 2006-02-07 | 2012-12-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충돌 회피 방법 |
KR101358469B1 (ko) | 2006-02-07 | 2014-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
US8493854B2 (en) * | 2006-02-07 | 2013-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voiding collision using identifier in mobile network |
KR101387475B1 (ko) | 2006-03-22 | 2014-04-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
JP4846449B2 (ja) * | 2006-05-23 | 2011-12-28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 |
EP2033341B1 (en) | 2006-06-21 | 2018-03-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20070121505A (ko) | 2006-06-21 | 2007-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링크 재설정 방법 |
KR20070121513A (ko) | 2006-06-21 | 2007-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
KR101369135B1 (ko) | 2006-06-21 | 2014-03-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
EP2030359B1 (en) | 2006-06-21 | 2017-12-20 | LG Electronics Inc. -1- |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001481A1 (en) * | 2006-06-29 | 2008-01-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
CA2667296C (en) * | 2006-10-31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2008252503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再送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送信装置 |
JP4846676B2 (ja) * | 2007-08-22 | 2011-12-2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
JP5052404B2 (ja) * | 2008-05-01 | 2012-10-1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KR101351577B1 (ko) * | 2012-06-21 | 2014-01-16 | 한국항공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시스템의 심볼 검파 방법 |
JP6176325B2 (ja) * | 2013-06-28 | 2017-08-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サービス品質制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9813306B1 (en) * | 2014-12-16 | 2017-11-07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Response rate limiting device |
EP3389301B1 (en) | 2015-12-08 | 2022-08-10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efficient scheduling |
US10069748B2 (en) | 2015-12-14 | 2018-09-04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Congestion estimation for multi-priority traffic |
US10069701B2 (en) | 2016-01-13 | 2018-09-04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Flexible allocation of packet buffers |
US10250530B2 (en) | 2016-03-08 | 2019-04-02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Flexible buffer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
US10084716B2 (en) | 2016-03-20 | 2018-09-25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ongestion control measures |
US10205683B2 (en) * | 2016-03-28 | 2019-02-12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Optimizing buffer allocation for network flow control |
US10387074B2 (en) | 2016-05-23 | 2019-08-20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Efficient use of buffer space in a network switch |
US9985910B2 (en) | 2016-06-28 | 2018-05-29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Adaptive flow prioritization |
US10389646B2 (en) | 2017-02-15 | 2019-08-20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Evading congestion spreading for victim flows |
US10645033B2 (en) | 2017-03-27 | 2020-05-05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Buffer optimization in modular switches |
US11005770B2 (en) | 2019-06-16 | 2021-05-11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Listing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packet generation by switch |
US10999221B2 (en) | 2019-07-02 | 2021-05-04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Transaction based scheduling |
US11470010B2 (en) | 2020-02-06 | 2022-10-11 |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 Head-of-queue blocking for multiple lossless queues |
US11973696B2 (en) | 2022-01-31 | 2024-04-30 |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 Allocation of shared reserve memory to queues in a network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58293B1 (ko) * | 1998-04-03 | 2006-12-14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범용 이동 전화 시스템에서 유연한 무선 액세스 및 자원할당 |
FI107220B (fi) * | 1998-11-06 | 2001-06-15 | Nokia Networks Oy | Menetelmä kantajien ominaisuuksien hallitsemiseksi |
JP3214498B2 (ja) | 1998-11-20 | 2001-10-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ータパケットマルチアクセス通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とその送受信装置 |
EP1003302A3 (en) * | 1998-11-20 | 2001-12-12 | Nec Corporation | Data packet multi-access communicat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therefor |
GB9913099D0 (en) | 1999-06-04 | 1999-08-0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
JP2001016276A (ja) | 1999-06-29 | 2001-01-19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GB9919850D0 (en) * | 1999-08-20 | 1999-10-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ombined location areas for gsm/umts |
KR20010026923A (ko) | 1999-09-09 | 2001-04-06 | 서평원 | 패킷 데이터의 송/수신 방법 |
US6643318B1 (en) * | 1999-10-26 | 2003-11-04 |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 Hybrid DSMA/CDMA (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
US6925070B2 (en) * | 2000-07-31 | 2005-08-02 | Ipr Licensing, Inc. | Time-slotted data packets with a preamble |
US7221648B2 (en) * | 2000-11-29 | 2007-05-2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at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378967B2 (ja) * | 2003-02-10 | 2009-12-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
-
2001
- 2001-06-18 JP JP2001183393A patent/JP389268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6-12 KR KR20020033026A patent/KR10061459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6-13 SG SG200203571A patent/SG112840A1/en unknown
- 2002-06-14 EP EP20020254164 patent/EP127199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6-14 US US10/170,439 patent/US74438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6-14 DE DE2002610868 patent/DE6021086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6-18 CN CN02123330A patent/CN139268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3709B (zh) * | 2006-03-22 | 201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无线信道资源分配的实现方法 |
CN101296061B (zh) * | 2007-04-29 | 2012-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 tdd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CN101309497B (zh) * | 2007-05-18 | 2012-1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1015056A1 (zh) * | 2009-08-06 | 2011-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网络语音业务半静态调度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2374321A (ja) | 2002-12-26 |
EP1271991A1 (en) | 2003-01-02 |
EP1271991B1 (en) | 2006-04-26 |
KR20020096900A (ko) | 2002-12-31 |
US20020191559A1 (en) | 2002-12-19 |
US7443816B2 (en) | 2008-10-28 |
DE60210868D1 (de) | 2006-06-01 |
KR100614597B1 (ko) | 2006-08-25 |
SG112840A1 (en) | 2005-07-28 |
DE60210868T2 (de) | 2006-11-30 |
JP3892682B2 (ja) | 2007-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92682A (zh) | 分组传送方法以及基地台与移动台 | |
CN1136677C (zh) | 多点传播服务方法与信息配送装置及无线电终端 | |
CN1122430C (zh) | 控制通信资源的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
CN1237740C (zh) | 使用并行码树的下行链路调度方法 | |
US9210699B2 (en)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ng the allocation | |
CN1245818C (zh) | 经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接口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 | |
CN1230011C (zh) | 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及基地台装置 | |
CN1592483A (zh) | 分组优先级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969475A (zh) | 用于蜂窝广播和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
CN164382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组播业务提供方法 | |
CN1868227A (zh) | 信令方法、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台 | |
RU2414098C2 (ru) |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ообщений с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ей при многоточечном обслуживании | |
CN1870468A (zh) |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115065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随机存取控制方法及该通信系统 | |
CN1428031A (zh) | 具有设定成对接收质量作出响应的信道的通信结构 | |
CN1819479A (zh) | 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 |
CN1720678A (zh) | 在广播或者多址通信服务中建立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20677A (zh) | 移动通信的无线资源控制组的拒绝方法和装置 | |
CN1401175A (zh) | 利用基于应用的释放模式的选择在分组无线业务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925656A (zh) | 多模通信集成电路及其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 |
CN101057430A (zh) |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 |
CN101061686A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号通知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044698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信令方式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用户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18248A (zh) |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
CN1694571A (zh) | 为软切换用户设备选择服务调度小区的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