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2431B -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 Google Patents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2431B
CN1822431B CN200610007386.4A CN200610007386A CN1822431B CN 1822431 B CN1822431 B CN 1822431B CN 200610007386 A CN200610007386 A CN 200610007386A CN 1822431 B CN1822431 B CN 1822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d wave
conductor
supply terminals
phase type
wav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73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2431A (zh
Inventor
武井健
小川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2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4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用电介质等的波长缩短效果来实现薄板小尺寸结构的圆极化动作的、具有窄导体线路的集合结构的相位分布型天线和使用了该天线的高频模块。用窄导体线路2a、2b、2c、2d的集合构成天线;再在二维面内展开该集合;做成所展开的各导体线路2a、2b、2c、2d的各点上的感应电流的在设定于该面内的正交的二方向上的投影的各自的复数矢量之和,达到振幅相同而相位差为90度。

Description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为用户提供像卫星广播、卫星定位系统那样的使用圆极化波的无线系统的服务的无线关联机器的天线和装载了该天线的高频模块或无线终端,特别是涉及最适宜于为用户提供与该无线机器的尺寸相比以大长度的波长的电磁波为媒体的信息无线系统的服务的小型薄型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包含该天线的高频模块以及装载了它们的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各种无线系统中,使用卫星的业务充分发挥可以提供跨越各国的无缝服务,且由于构成通信媒体的电磁波大致从天顶方向到来,所以高层建筑物等的遮挡影响小等的特长,无缝国际电话、卫星广播、测位系统等多种系统都在运行之中。可以国际地提供无缝服务的反面,电磁波泄漏到其它国家、其它区域的可能性必然很高,所以用圆极化波对相临国家、区域分配不同的极化波(右旋圆极化波和左旋圆极化波),来对付这种电磁波的泄漏问题。用左旋圆极化波天线不能接收右旋圆极化波,而用右旋圆极化波天线也不能接收左旋圆极化波;另外,直线极化波天线只能接收圆极化波的一半功率。因此,为了高效地为用户提供用圆极化波的电磁波的无线业务,圆极化波天线的实现就成了重要的技术课题。
为了实现圆极化波天线,原来已经知道有两种方法并已广泛付诸实用。第一种方法是使两个直线极化波天线在位置上相互正交,将各个天线的供电相位错开90度。作为其代表性的实现例,有名的是十字形偶极子天线,例如,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这种天线必须要有两个供电部,还必须要有使各供电部错开90度的装置(例如移相器),所以,使用天线的无线机器的电路规模就变大,在该无线机器的小型化上存在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微带天线等周边开放贴片天线,用沿正交的两个轴扩展的矩形或圆形型的二维贴片,由一个供电点实现圆极化波天线。例如,非专利文献2所示出的,将正方形或圆形形状通过对于两个正交的轴变形为一方短,而另一方长,做成使正方形的一边或圆的半周的长度不同,做成各自的长度比天线应接收的电波的波长的1/2稍长或稍短的状态,做成从供电点看到的对于相互正交的各自的长度呈感性或容性,由一点供电就使对各自的长度的供电相位错开90度。这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由于供电点只有一个,所以能够大振幅地消减向天线供给高频功率的高频电路规模,现在这种方法付诸实用的最多。
【专利文献1】特开平01-15880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後藤尚久“图解·天线”1995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219页
【非专利文献2】羽石操等“小型·平面天线”1996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143-145页
但是,在使用本方法时的情况下,天线的外形尺寸必须二维地确保天线应接收的电波的波长的大约1/2的尺寸(确保具有一边长大约为波长的1/2的正方形的面积),适用于现代的手掌大的小型终端仍存在问题。
为了缩小用本方法的天线的尺寸开发出通过用介电常数高的电介质对天线贴里或涂敷天线来通过电介质具有的波长缩短的效果使天线小型化的技术,但是采用介电常数高的电介质的成本高,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该电介质的缩短波长的效果,就要增加该介质的厚度,也对小型化带来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无须附加有可能导致电介质等的高成本的用于波长缩短的其他媒体,就能够以最简单的一点供电且以小型薄型的尺寸来实现为用户提供以卫星无线系统所代表的使用圆极化波的电磁波的无线业务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另外,还提供使用该圆极化波天线的高频模块或无线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平面上形成包含同轴电缆或共面线路中的信号连接点与地连接点的一个供电点和二维分布的具有大体一维电流分布的多个窄导体群;取窄导体上感应出来的电流分布的各自的复数矢量在对所述平面上规定的相互正交的二方向的投影的总和的绝对值,所述总和的绝对值之比为0.7~1.3,同时,所述总和的相位差呈现80~100度。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一种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凸曲面上形成包含同轴电缆或共面线路中的信号连接点与地连接点的一个供电点和二维分布的具有大体一维电流分布的多个窄导体群;在对所述凸曲面上规定的相互正交的二方向上、窄导体感应出来的电流分布的各自的复数矢量相加值的、向接连所述凸曲面的一个平面的投影的总和的绝对值之比为0.7~1.3,所述总和的相位差呈现80~100度。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相互结合且包含供电点。
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权利要求7的发明,是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与所述导体板之间的空间用电介质填充。
权利要求8的发明,是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与所述导体板之间的空间用磁性体填充。
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窄导体群层叠在薄的电介质片上。
权利要求10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权利要求11的发明,是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权利要求12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柔性印刷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权利要求13的发明,是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柔性印刷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权利要求14的发明,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电介质的内部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权利要求15的发明,是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磁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磁性体的内部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权利要求16的发明,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电介质的侧面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权利要求17的发明,是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磁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磁性体的侧面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权利要求18的发明,是一种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4至8、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
权利要求19的发明,是一种携带式无线机器,其特征在于,装载了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频模块。
按照本发明,由于不用电介质等波长缩短用材料就能够以小尺寸来实现一点供电圆极化波天线,所以具有不会导致新的成本提高而可以实现小型的圆极化波天线的效果,而且,能够实现包含小型薄型化的天线的薄型模块,通过使用这种天线和模块,就有使采用圆极化波的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小型化、薄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导体图形;
图2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搜索用的分割平面图;
图3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导体图形搜索流程图;
图4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导体图形;
图5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导体图形;
图6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结构图;
图7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结构图;
图8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结构图;
图9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结构图;
图10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和断面图;
图11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和断面图;
图12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和断面图;
图13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和断面图;
图14是装载了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无线终端的一个构成图;
图15是装载了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无线终端的一个构成图;
【符号说明】
1…供电点
2…窄导体线路
3…电介质片
4…接合窗
5…同轴线路
6…有限接地导体
7…柔性印刷板
8…假想曲面
10…分割平面
11…正方小区域
15…通孔
19…假想平面
20…接地导体板
30…电介质板
31…支撑介质层
40…高频接收电路
41…高频信号输入线
42…电源线
43…控制线
44…输入线
50…高频发射接收电路
55…输入输出线
60…第二电介质板
61…通孔
62…第二高频发射接收电路
71…第三电介质板
72…第四电介质板
73…第一中间布线面
74…第二中间布线面
121…折叠型表面壳体
122…扬声器
123…显示板
124…按钮盘
125…送话器
126…第一电路基板
127…第二电路基板
129…基带或中频波电路部
130…接地导体图形
132…电池
133…第一里面壳体
134…第二里面壳体
135…高频模块
136…电路基板
141…表面壳体
143…里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可以用泄漏损耗性传输线路来描述天线的电气结构,式1表达该泄漏损耗性传输线路。
Zc=tan(βL-jαLn)    式1
式1中,Zc是特性阻抗,β是传播常数,α是损耗常数,n是非线性泄漏乘数,L是线路长度。
式1的含义是,在天线由泄漏损耗性传输线路构成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用与在电流沿一维方向分布的天线使用的波长相比宽度被认为充分细的导体线路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下,各线路按分布乘数分配电抗分量和电阻分量,在构成天线的线路上的各点上,在该导体线路上感应的电流分布具有各自的相位和振幅。
按照这种看法,如果在窄导体线路的集合中以该导体线路上的一点为供电点,例如即使在不生成向该供电点连接的通路的导体线路中,也会因电磁感应现象在该线路上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在该各个导体线路的各点、各点上,对于供电点就生成具有个别的振幅和相位的电流分布的复数强度分布。
另一方面,从接收圆极化波的观点考虑,所谓圆极化波是指设置在垂直于该圆极化波到来的方向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二方向的电磁波的强度相同而相位相差90度的现象。
按照电磁学的教导,由于导体上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与生成该电流的电磁波的电场的方向在远方为相同方向,所以在把构成天线的窄导体线路的集合形成在同一平面内并把该导体线路的集合的一点作为供电点时,如果对各轴取把该各导体线路分割得远小于波长(1/50以下)的各点上的感应电流的复数矢量的对设定在该同一平面上的任意正交的2轴的投影的总和,如果各总和的振幅相同而相位差为90度的话,此时可以认为该窄导体线路的集合就已经成为圆极化波天线。
在由以上所述的使用泄漏损耗性传输线路的概念的新原理组成的天线中,由于供电点是一个而且没有现有技术项中说明过的“大体波长的1/2的尺寸”的限制,所以,能够实现打破该现有技术的尺寸限制的小型天线。
可以考虑各种生成基于该新原理的具体的天线结构的设计算法,而最简单的算法是预先赋予天线应占据的区域,再将该区域分割成小区域(例如矩形区域),然后用计算机随机性地决定在该被分割好的区域内是否存在导体的状态,进而在对应于所得到的窄导体线路(小区域的尺寸对应于窄宽度)的集合的导体分布图上随机性地选择供电点,由此来作成新原理圆极化波天线的候补,并且随时验证该候补的天线是否产生实际圆极化波。
通过随机检索这样的新原理天线,在如图1所示的不足1/4使用波长的尺寸的正方区域内就能得到小型板状圆极化波天线。
所得到的结果证实无需采用电介质等缩短波长用的材料就能够以远小于由现有技术构成的天线的尺寸(大致具有使用波长的1/2的边长的正方形)的小尺寸实现一点供电圆极化波天线,同时能够在不会导致新的成本增高的情况下实现小型的圆极化波天线。
以下用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在假想平面19上,形成有供电点1和窄导体线路2a、2b、2c、2d的集合。
本结构的搜索,如图2所示用计算机随机决定在分割平面10上是存留还是除去把用正方形小区域11分割了假想平面19(w×h=9×9=81)的分割平面10的、各正方小区域的两种状态,来生成天线的候补图形。
每个候补图形,对于正方小区域的内边大致全都设定供电的候补点在,计算候补图形的天线特性(供电点处的阻抗匹配状态和远方辐射场的轴比),把匹配·轴比同时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候补图形用作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
把本随机图形生成方法作成流程记述在图3中。
首先,读入微小区域残留率(R)(S1);读入微小平面尺寸(W×H)(S2);读入微小区域尺寸(w×h)(S3);作为容许判断值,分别读入反射系数容许值(Tref)、振幅比容许值(Tα)、相位差容许值(Tδ)(S4),设它们为设定值。
在随机除去操作时预先决定分割平面上的微小正方区域的残留率(R)。
然后,把分割平面的微小区域作成索引(S5),该索引化就是把如图2所示的正方小区域11按顺序从1到N(=W/w×H/h)进行编号,同时将其增加1。
在微小区域随机计算(S6)中,对在步骤S4索引化了的各个微小区域判断是r(i)=0还是r(i)=1(1是残留区域、0是除去区域),求得残留区域(r(i)=1)的总数M=NUM(i),并计算残留率R=M/N。
在步骤S5和S6,用微小平面尺寸(W×H)随机生成设定的残留率R的天线的候补图形。
然后,把供电点(fj)顺次设定在该候补图形的微小区域内(S7),从1开始顺次设定供电点(fj)直到L(L=(W/w-1)×H/h+W/w×(H/h-1))为止。
为了通过供电点的设定来求得在各微小区域内感应的电流分布,计算来自供电点反射系数(ref)的天线特性(S8);计算微小区域的复数电流(S9);对每个微小区域求得纵向Ih(r(i))、横向Iw(r(i))。
在步骤S8,求得每个微小区域的复数电流之后,进行复数电流矢量和的计算(S9)。
该计算是计算正交的二方向(w方向和h方向)的振幅比α和相位差δ。
α=|∑Ih(r(i))|/|∑Iw(r(i))|
δ=∠∑Ih(r(i))-∠∑Iw(r(i))
另外,用在设定的供电点上感应的电流值的倒数(Ie-1)和与假想天线结合的高频电路的特性阻抗(ZO)来计算反射系数的振幅ref。
ref=|(Ie-1-ZO)/(Ie-1+ZO)|
然后,用步骤11的判断,来判断在S9求得的复数矢量的和,幅值是否大致相等,而相位上是否有大致90度的相位差。
该判断,是判断是否在步骤S4读入的容许值之内,即判断是否满足反射系数的振幅在反射系数容许值(Tref)内、振幅比(|α-1|)在振幅比容许值(Tα)内、90度的相位差(|δ-1|)在相位差容许值(Tδ)内的全部条件。
ref<Tref∩|α-1|∩<Tα∩|δ-90|<Tδ
这样,判断总和的振幅在各个轴上是否大致相等,具体地说,各个轴的总和的绝对值之比是否是0.7~1.3,最好是0.9~1.1,而相位差的与各个总和的偏角之差的绝对值是否是80~100度。
该步骤S11的判断中,在未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No),返回到步骤S7,改变供电点并重复上述的流程,满足了上述的条件的情况下(Yes),结束流程。
按照本实施方式,在不足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的1/4的尺寸的正方区域内用薄板结构能实现一点供电圆极化波天线,具有无需使用电介质等新的附加的材料、不会导致新的高成本就能够实现小型的圆极化波天线的效果。
用图4和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4和图5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图,把假想平面1 9作成分割数144(=12×12)个微小区域,图4和图5是用图3的流程图得到的圆极化波天线图形。图4(a)表示用微小区域残存率(105/144;73%)求得的圆极化波天线图形;图4(b)表示用微小区域残存率(97/144;67%)求得的圆极化波天线图形;图5(a)表示用微小区域残存率(98/144;68%)求得的圆极化波天线图形;图5(b)表示用微小区域残存率(108/144;75%)求得的圆极化波天线图形。
这些结构与图1的实施方式不同,由于所有导体作成一体化与供电点1结合,所以制造时可以使用冲压等冲切工艺,能够降低批量生产成本。
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6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用薄的电介质片3把供电点1与窄导体线路2集合的假想平面19层叠起来。
另外,电介质片3的一部分设置有接合窗4,这样就成为供电点1未被电介质片3覆盖的结构。在接合窗4中,同轴电缆5的一端芯线和被覆线彼此被电气结合在供电点1。
按照本发明,能够防止锈等化学反应等引起的导体的劣化,从而能提高天线产品的可靠性。由于用同轴电缆5可以把天线的供电点1引出到外部,所以,能够增大天线与向天线供给高频功率的高频电路的无线机器内的配置的自由度。
用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7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与图6的实施方式不同点是在接合窗4中由柔性印刷板7形成的共面线路的热导体7c和接地导体7g彼此被电气结合在供电点1上。
按照本发明,由于相对于图6的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可以把低造价的柔性印刷板7用作供电线,所以能够降低天线整体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可以用柔性印刷板7把天线的供电点1引出到外部,所以能够增大天线与向天线供给高频功率的高频电路的无线机器内的配置的自由度。
用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8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图,是把在图1、4、5的假想平面19上,集合了供电点1和窄导体线路2a、2b、2c、2d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设置在电路基板等的有限接地导体6上的结构。
在验证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各候补的特性时,可以配备该有限接地导体6的电磁效果,采用这样的天线搜索方法能够实现预先编入了将天线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时的特性的变化的天线搜索,并能够抑制天线的无线机器内安装时的特性劣化。
用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9是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与图1的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用假想曲面8代替假想平面19,作为结果,用曲面结构得到天线结构。
按照本实施方式,在把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安装在无线机器内部时,对于来自无线机器的设计等的安装区域的形状可以灵活地变更天线结构,可以提高安装由本发明构成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无线机器的设计的自由度。
用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0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图,图10(a)是高频模块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的断面图。
在图10(a)、10(b)中,以接地导体板20为共同接地电位板的高频接收电路40被形成在面对电介质板30的接地导体板20的面上,经支持电介质层31把形成在图1、4、5的假想平面19上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结构设置在电介质板30上,在该面对的面上,形成高频接收电路的高频输入线41,并经形成在支持电介质层31中的通孔15与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供电点1结合,形成高频接收电路的电源线42、控制信号线43和输出线44。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的供电点1位于假想平面19的边缘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把通孔15作成端面通孔,在支持介质层31的侧面形成,把高频输入线41与供电点1结合起来。
在本模块中,经高频输入线41把在天线的供电点1上产生的接收信号电压输入到高频接收电路40,进行放大、经滤波器的频率甄别和波形整形、降频变频等处理,将其变换为中间频率或基带频率,然后经输出线44将信号供给模块。从模块外部分别经电源线42和控制信号线43供给高频接收电路40的电源和控制信号。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用天线的一体结构实现薄型的高频接收模块,所以能够缩小高频接收模块自身的体积并提高对无线机器的装载自由度,从而能进一步缩减在该无线机器内的占有体积,结果,就能够实现无线机器的小型化、薄型化。
用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1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例图,图11(a)是高频模块的平面图,图11(b)是图11(a)的A-A′线的断面图。
在图11(a)、11(b)中,与图10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设置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来代替高频接收电路40,该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中,输入输出线55被形成在与电介质板30的接地导体板20相对的面上。
在本模块中,经高频输入线41,把在天线的供电点1上产生的发射接收信号电压输入到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进行放大、经滤波器的频率甄别和波形整形、将频变频等处理,将其变换为中间频率或基带频率,然后经输出线44或输入输出线55,与模块外进行信号的交换。从模块外部分别经电源线42和控制信号线43供给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的电源和控制信号。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用天线的一体结构实现薄型的高频接收模块,所以能够缩小高频发射接收模块自身的体积并提高对无线机器的装载自由度,从而能进一步缩减在该无线机器内的占有体积,结果,就能够实现无线机器的小型化、薄型化。
用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2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例图,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里面图,图12(c)是图12(a)的A-A′线的断面图。
在图12(a)~(c)中,与图11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接地导体板20的与形成有电介质板30的面不同的面上形成第二电介质板60,在该第二电介质板60的与形成接地导体板20的面不同的相对面上形成第二高频发射接收电路62,作为第一高频发射接收电路的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与第二高频发射接收电路62的信号和功率,经形成在电介质板30和第二电介质板60中的第二通孔61进行交换。
按照本实施方式,与图11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能够在模块的两面上形成高频发射接收电路,所以能够减小薄型模块的面积,在无线机器与薄型化相比更着眼于小型化即缩小整个体积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果。
用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3是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例图,图13(a)是平面图,图13(b)是里面图,图13(c)是图13(a)的A-A′线的断面图。
在图13(a)~(c)中,与图12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接地导体板20与电介质板30之间形成第三电介质板71,在接地导体板20与第二电介质板60之间形成第四电介质板72,在作为第一电介质板的接地导体板20与第三电介质板71的结合面上形成第一中间布线面73,在第二电介质板60与第四电介质板72的结合面上形成第二中间布线面74;作为第一高频发射接收电路的高频发射接收电路50与第二高频发射接收电路62的信号和功率,经形成在电介质板30和第二电介质板60中的第二通孔61、形成在第一中间布线面73上的布线图形和形成在第二中间布线面74上的布线图形进行交换。
按照本实施方式,与图12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不仅能够在模块的两面上而且还能够在模块内部形成形成高频发射接收电路的布线图形,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薄型模块的面积,在无线机器与薄型化相比更着眼于小型化即缩小整个体积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果。
用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4是安装了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在折叠型表面壳体121上装载有扬声器122、显示部123、小键盘124和送话器125,在用被容纳在该壳体121内的柔性电缆128结合的第一电路基板126和第二电路基板127上装载有基带或中间频率电路129和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135,形成结合该基带或中间频率电路129和高频模块135的信号、控制信号、电源的接地导体图形130,与电池132一起收纳在第一里面壳体133和第二里面壳体134内。
该结构的特征在于,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隔着电路基板,而处于显示部123或送话器125的相反方向上。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以内装天线的方式实现享受多种无线系统的服务的无线终端,所以在使该无线终端小型化、提高使用者的收纳·携带时的方便性上有显著的效果。
用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5是安装了由本发明构成的天线元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在表面壳体141上装载有扬声器122、显示部123、小键盘124和送话器125,在被容纳在该壳体141内的电路基板136上,装载有基带或中间频率电路129和由本发明构成的高频模块135,形成结合该基带或中间频率电路129和高频模块135的信号、控制信号、电源的接地导体图形131,与电池132一起容纳在里面壳体134内。
该结构的特征在于,由本发明构成的天线元件隔着电路基板而使其处于显示部123或送话器125或扬声器122或小键盘124的相反方向上。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以内装天线的方式实现享受多种无线系统的服务的无线终端,所以在使该无线终端小型化、提高使用者的收纳·携带时的方便性上有显著的效果。
与图14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能够一体地制造电路基板和壳体,所以在终端的小型化,因减少组装工序数而降低制造成本方面颇有效果。

Claims (19)

1.一种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平面上形成包含同轴电缆或共面线路中的信号连接点与地连接点的一个供电点和二维分布的具有大体一维电流分布的多个窄导体群;取窄导体上感应出来的电流分布的各自的复数矢量在对所述平面上规定的相互正交的二方向的投影的总和的绝对值,所述总和的绝对值之比为0.7~1.3,同时,所述总和的相位差呈现80~100度。
2.一种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凸曲面上形成包含同轴电缆或共面线路中的信号连接点与地连接点的一个供电点和二维分布的具有大体一维电流分布的多个窄导体群;在对所述凸曲面上规定的相互正交的二方向上、窄导体感应出来的电流分布的各自的复数矢量相加值的、向接连所述凸曲面的一个平面的投影的总和的绝对值之比为0.7~1.3,所述总和的相位差呈现80~10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相互结合且包含供电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被形成在具有有限的接地电位的导体板的上面。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与所述导体板之间的空间用电介质填充。
8.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与所述导体板之间的空间用磁性体填充。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窄导体群层叠在薄的电介质片上。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同轴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同轴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柔性印刷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柔性印刷电缆的一端被连接在所述供电点上,另一端成为外部连接用供电点。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电介质的内部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磁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磁性体的内部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电介质的侧面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体板的所述供电点方向的面上形成磁介质层叠导体结构;与该供电点连接的导体被形成在该磁性体的侧面并与该层叠导体电结合。
18.一种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4至8、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
19.一种携带式无线机器,其特征在于:
装载了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频模块。
CN200610007386.4A 2005-02-14 2006-02-13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2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6001A JP2006222847A (ja) 2005-02-14 2005-02-14 分布位相型円偏波アンテナおよ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2005036001 2005-02-14
JP2005-036001 2005-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431A CN1822431A (zh) 2006-08-23
CN1822431B true CN1822431B (zh) 2010-11-17

Family

ID=3692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73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2431B (zh) 2005-02-14 2006-02-13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63550B2 (zh)
JP (1) JP2006222847A (zh)
CN (1) CN1822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3401B2 (ja) * 2006-07-11 2012-01-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円偏波アンテナ
US20090167608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Chang-Hai Chen Soft plate antenna
JP5314610B2 (ja) * 2010-02-01 2013-10-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複合アンテナ装置
US10205227B2 (en) * 2010-10-12 2019-02-12 Gn Hearing A/S Antenna device
US10985447B2 (en) 2013-08-02 2021-04-20 Gn Hearing A/S Antenna device
US10347989B2 (en) * 2014-12-17 2019-07-09 Hitachi, Ltd. Rotationally polarized antenna, transmission/reception modul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substation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309A (zh) * 1997-04-18 1998-10-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圆极化天线
CN1412889A (zh) * 2001-10-19 2003-04-23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圆极化平板天线
US6727858B2 (en) * 2001-09-21 2004-04-27 Alps Electric Co., Lt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 antenna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8805A (ja) 1987-12-15 1989-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中線
FR2676311B1 (fr) 1991-05-07 1993-11-19 Agence Spatiale Europeenne Antenne a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JP3282082B2 (ja) 1992-03-26 2002-05-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円偏波用線状アンテナ
AU1709100A (en) * 1998-10-26 2000-05-15 Emc Automation, Inc. Broadband antenna incorporating both electric and magnetic dipole radiators
US6512475B1 (en) * 1999-04-02 2003-01-28 Geophysical Survey Systems, Inc. High-frequency dual-channel ground-penetrating impulse antenna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for identifying plastic pipes and rebar in concrete
JP2002076765A (ja) 2000-08-29 2002-03-1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円偏波双峰性ビーム用アンテナ
US20040001021A1 (en) * 2001-12-14 2004-01-01 Hosung Choo Microstrip antennas and methods of designing same
EP1479130B1 (en) * 2002-02-21 2008-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veling-wave combining array antenna apparatus
US6753825B2 (en) * 2002-04-23 2004-06-22 Broadcom Printed antenna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FR2841388B1 (fr) 2002-06-20 2005-05-20 Centre Nat Etd Spatiales Antenne a brins a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US6995709B2 (en) * 2002-08-19 2006-02-07 Raytheon Company Compact stacked quarter-wave circularly polarized SDS patch antenna
US7405698B2 (en) * 2004-10-01 2008-07-29 De Rochemont L Pierre Ceramic antenna modul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309A (zh) * 1997-04-18 1998-10-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圆极化天线
US6727858B2 (en) * 2001-09-21 2004-04-27 Alps Electric Co., Lt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 antenna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CN1412889A (zh) * 2001-10-19 2003-04-23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圆极化平板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 2004/0001021 A1,说明书第0079段,图1-3,30,31,33a,33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22847A (ja) 2006-08-24
US20060197706A1 (en) 2006-09-07
US7663550B2 (en) 2010-02-16
CN1822431A (zh)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1804B2 (ja) 小型のマルチモード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A2405045C (e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ulti-feed antenna system
US5943020A (en) Flat three-dimensional antenna
US6509879B2 (en) Antenna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5504377B2 (ja) 多入力多出力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720594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n antenna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07907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n antenna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822430B (zh) 漏损性线路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CN1822431B (zh) 分布相位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WO2005067549A2 (en) Multi frequency magnetic dipole antenna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reusing the volume of an antenna
EP2140520A1 (en) Conductor having two frequency-selective surfaces
CN1862881B (zh) 分布相位型圆偏振波天线、高频模块及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Haydhah et al. A multifunctional compact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with four radiation patterns for sub-GHz IoT applications
WO2000017960A9 (en) Antenna array structure stacked over printed wiring board with beamforming components
Kim et al. Polarization and space diversity antenna using inverted-F antennas for RFID reader applications
CN209981457U (zh) 组合天线及终端设备
TW201134007A (en) High isolation and multiple-band antenna set incorporated with wireless fidelity antennas and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antennas
Ji Compact dual‐band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using switched parasitic array
Gharbi et al. High gain patch antenna array using dielectric superstrate for the 5G applications
JP4306691B2 (ja) 分布位相型円偏波アンテナ、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無線機器
Shi et al. Dual zeroth‐order resonant USB dongle antennas for 4G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380587B2 (ja) 分布位相型円偏波受信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無線機器
CN101202377B (zh) 双频天线
KR100774071B1 (ko) 소형의 멀티모드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고주파 모듈
Trinh et al. 4× 4 MIMO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hand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