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2626A - 压力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压力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2626A
CN1782626A CN 200510125799 CN200510125799A CN1782626A CN 1782626 A CN1782626 A CN 1782626A CN 200510125799 CN200510125799 CN 200510125799 CN 200510125799 A CN200510125799 A CN 200510125799A CN 1782626 A CN1782626 A CN 1782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mperature
pressure
sensitiv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57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势贞武
柳泽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2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阀,其可对应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适当地调整该出口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且可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该压力控制阀包括感知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筒;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其具有通过毛细管而与该感温筒连通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筒和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相对上述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Description

压力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组装于制冷剂采用CO2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CO2循环)中,对应于制冷剂温度,调整气体冷却器(散热器)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下述的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适合于具有实现蒸发器出口侧的制冷剂和气体冷却器出口侧的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的汽车空调等所采用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图21表示组装有这种压力控制阀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实例。在图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00中,设置有压缩机101,该压缩机101用于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气体冷却器102(散热器),该气体冷却器102对通过该压缩机101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蒸发器104,来自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送入该蒸发器104中;内部热交换器103,该内部热交换器103进行该蒸发器104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储蓄器(气液分离器)105,该储蓄器105将来自蒸发器104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103,将气相制冷剂送到压缩机101的吸入侧,并且积蓄剩余制冷剂,另外在该系统100中,还具有压力控制阀110,该压力控制阀110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102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104。
上述压力控制阀110为为了以良好的效率使冷冻循环系统100运转而设置的类型,换言之,为为了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如,在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为40℃时,如果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比如10MPa,则制冷系数为最大的场合,按照上述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10MPa的方式进行控制)而设置的类型,比如,象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所述的那样,其包括调压用流入口111,该调压用流入口111用于将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而送入;调压用流出口112,该调压用流出口112用于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该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蒸发器104;用于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的感温用流入口113和用于将该制冷剂送出到内部热交换器103的感温用流出口114;设置于感温用流入口113和感温用流出口114之间的感温用送入室(以下的各部分在图中未示出);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感温室,该感温室感知送入该感温用送入室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应于该感温室的内压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阀主体(图示的控制阀主体),在该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设置于该阀主体的内部,沿减小阀开度的方向(闭阀方向)使阀体偏置,阀开度(阀体的上升量)根据感温室的内外的压差造成的开阀力和上述弹簧部件的闭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而确定。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81157号文献
发明内容
同样在上述那样的压力控制阀中,近年,成本降低的要求日益严格,人们强烈地希望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本发明是应对上述的人们的希望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可对应于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适当地调整该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并且可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1形式组装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基本上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
而且该压力控制阀包括感知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筒;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通过毛细管而与该感温筒连通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筒和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此外,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2形式设置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的上述气体冷却器或其出口附近,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基本包括用于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该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
而且该压力控制阀包括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感知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最好,在上述阀主体中,在由截面呈矩形的挤压杆材切制的基本呈长方体状的部件上形成制冷剂出入口、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上述阀体接触离开的阀座部等。
按照优选的形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气体冷却器或内部热交换器安装的外螺纹部、凸缘部和螺栓类用的内螺纹部或通孔中的至少一者。
最好,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包括隔膜;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该盖部件与该隔膜一起分隔形成上述感温室;带有凸缘状部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该盖支座部件与上述盖部件一起夹持上述隔膜的外周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上述阀体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嵌插,在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于上述阀主体上的外螺纹部。
按照另一优选形式,在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抑制上述阀体的振动的防振弹簧。在此场合,最好,上述防振弹簧由弹性板材构成,其由底边部和多个舌状挠曲片部构成,该底边部通过上述盖支座部件而压靠于上述阀主体上,截面呈ヘ状,整体呈圆环状,该多个舌状挠曲片部从该底边部的内周立起,弹性地与上述阀体的外周面压接。
此外,按照还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体和上述隔膜同轴地设置,上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上述隔膜通过凸焊方式而接合。
按照又一优选形式,上述隔膜呈带底短圆筒状,通过上述盖部件和上述盖支座部件夹持该隔膜的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对其密封,并且它们的对合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
还有,上述盖支座部件最好由设置有外螺纹部的圆筒部分和凸缘状部分组合构成,上述凸缘状部分通过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制作。
在上述第2形式的压力控制阀中,最好,在上述感温室外周设置有感温用翅片,或覆盖有带感温用翅片的筒状体乃至盖状体。
再有,按照再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体分成轴部和较大直径部,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上形成多个放泄槽口。
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3形式组装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基本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
而且该压力控制阀包括将来自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送入的感温用流入口和用于将制冷剂送出到上述内部热交换器的感温用流出口;设置于该感温用流入口与该感温用流出口之间的感温用送入室;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感知送入上述感温用送入室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最好,上述阀主体在由截面呈十字形乃至矩形的挤压杆材切制的实心件中形成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述感温用送入室、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上述阀体接触离开的阀座部等。
按照优选的形式,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部上方,形成以可滑动的方式嵌插上述阀体的导向孔,在该导向孔的上方,形成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及上述感温用送入室,在上述导向孔的下方,形成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与阀室。
按照另一优选的形式,设置有向上述气体冷却器、蒸发器的接合用的配管接头或内部热交换器安装的外螺纹部、凸缘部和螺栓类用的内螺纹部或通孔中的至少一者。
最好,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包括隔膜;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该盖部件与该隔膜一起分隔形成上述感温室;带有凸缘状部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该盖支座部件与上述盖部件一起,夹持上述隔膜的外周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上述阀体插设于其内周,在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阀主体安装的外螺纹部。
按照还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体和上述隔膜同轴地设置,上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上述隔膜通过凸焊方式而接合。
按照再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体由圆柱状的阀杆和设置于该阀杆的底端部的阀体部构成,上述阀杆由轴部和成一体设置于该轴部的顶端部或保持固定于该顶端部的较大直径部构成,在上述较大直径部上接合有上述隔膜。
按照又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体的阀杆和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之间构成上述感温用送入室。
按照还一优选形式,在上述阀体中设置有顶面开口的纵孔,并且在上述隔膜中,形成将上述感温室和上述纵孔连通的通孔,通过上述感温室和和纵孔构成1个扩张感温室。
按照另一优选形式,上述隔膜呈带底短圆筒状,通过上述盖部件和盖支座部件而夹持该隔膜的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对其密封,并且它们的对合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
按照还一优选形式,上述阀主体在整个外周形成用于中断在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与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热传递的槽。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上,形成多个放泄槽口,在上述阀体的阀杆上,形成多个环状槽。
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不象过去的类型那样,为了感知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将该制冷剂送入到阀主体的内部,而通过另外设置的感温筒,或通过将压力控制阀本身设置于气体冷却器中(或其出口附近)的方式,感知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另外,感温压力致动元件不设于阀主体的内部,而通过从外部拧入阀主体中等的方式安装,并且在感温筒、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不采用弹簧部件等,而仅仅通过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调整阀开度,以便按照相对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由此,不设置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弹簧部件等即可,其结果是,可对应于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适当地调整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并且可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另外,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可仅仅通过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调整阀开度,故与象过去的类型那样,阀开度(阀体的上升量)根据感温室的内外的压差造成的开阀力和基于弹簧部件的闭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而确定的情况相比较,结构简化,并且部件数量削减,另外,由于不将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设置于阀主体的内部,而通过从外部拧入阀主体等的方式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1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表示组装有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3为用于说明隔膜和阀体的接合的部分放大图;
图4(A)~图4(C)为防振弹簧的实例的放大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2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3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4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9为表示组装有第4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0(A)和图10(B)为提高感温室的温度感知性的方式的实例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5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压力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压力控制阀的左侧视图;
图14为表示组装有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5为用于说明隔膜和阀体的接合的部分放大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6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压力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7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8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压力控制阀的左侧视图;
图21为表示组装有已有的压力控制阀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1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象图2所示的那样,组装于与前述的图11所示的类型基本相同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气体冷却器102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而送入的制冷剂,将其送出到蒸发器104。另外,在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与图11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00的各部分相同的结构,或相同的功能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上述压力控制阀1A为为了以良好的效率使冷冻循环系统100A运转而设置的类型,换言之,为为了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而设置的类型,其包括阀主体10A;阀体15,该阀体15由阀杆15A和设置于其底端部的圆锥面状的阀体部15B形成;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感温筒30,该感温筒30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两端呈圆锥状收缩。
在上述阀主体10A上,设置有调压用流入口(接头部)11,该调压用流入口11具有用于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的入口通路部11a,在侧方开口;调压用流出口(接头部)12,该调压用流出口12用于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上述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蒸发器104,该调压用流出口12在与具有出口通路部12a的流入口11相反的一侧开口;圆锥面状的阀座部13,该阀座部13设置于上述出口通路部12a的顶端部,上述阀体15(的阀体部15B)与该阀座部13接触离开;在该阀座13上分隔的阀室14;内螺纹部10b,该内螺纹部10b用于将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安装于阀主体10A上。另外,在阀座部13上,形成较小的放泄槽口(图示省略),该控制阀的阀开度相当于阀体15(的阀体部15B)相对阀座部13的上升量。通过在阀座部13中开设槽口,容易加工出口通路部12a,并且在控制阀使用时具有自冷效果。
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包括带底短圆筒状的隔膜21;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22,该盖部件22与该隔膜21一起,分隔形成感温室(隔膜室)25;带有凸缘状部23a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23,该盖支座部件23与上述盖部件22一起,夹持隔膜21的外周部分(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进行密封,并且阀体15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内嵌插设于其内周,上述盖部件22、盖支座部件23(的凸缘状部23a)、以及隔膜21的对合部(夹持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焊接部Ka)。另外,在盖支座部件23的底部,设置分隔形成阀室14的较小厚度的小直径部23c。在该较小厚度的小直径部23c中,形成构成入口通路部11a的通孔23e。
在上述阀体15的阀杆15A的顶端部,设置有较大直径部15a,该较大直径部15a在浮于设在盖支座部件23的顶部中间的凹部23d中的状态被升降自如的嵌插,在该较大直径部部15a的顶面中间部,象图3所示的那样,形成截面呈梯形的环状突起16,在内外周形成环状槽16a、16b。另外,在上述环状突起16中,隔膜21通过凸焊而与阀体15同轴地(共同轴线Ox)接合(焊接部Kb)。
另外,在上述盖支座部件23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外螺纹部23b,该外螺纹部23b用于安装于上述阀主体10A上,与上述内螺纹部10b螺合,在由象上述那样成一体连接的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隔膜21、盖部件22、盖支座部件23)和阀体15构成的组件中,在后述的防振弹簧18安装于阀杆15A的下端部附近的状态,将上述外螺纹部23b与上述阀主体10A的内螺纹部10b螺合,使整体旋转,由此实现拧入,安装于阀主体10A上。另外,在盖支座部件23的底面和阀主体10A的顶面之间,介设有垫圈26。
另一方面,在阀主体10A的阀室1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抑制阀体15的振动的防振弹簧18。该防振弹簧18象图4(A)、(B)所示的那样,由弹性板件形成,其由底边部18A和多个舌状挠曲片部18B构成,该底边部18A在盖支座部件23拧入而安装于阀主体10A中时,通过该薄壁的较小直径部23c而压靠于阀主体10A上,呈扁平状,截面呈ヘ状,整体呈圆环状(多个,在本实施例中,8个外周齿18a以等角间距形成),该多个(在这里,为4个)舌状挠曲片部18B从该底边部18A的内周立起,弹性地与阀体15的阀杆15A的底端部附近的外周面压接,按照等角间距(前后左右对称)形成。该舌状挠曲片部18B的前端部在外周侧弯折,以便谋求方便地安装于阀杆15A上。另外,在图4(A)、(B)所示的防振弹簧18中,底边部18A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可从最初与阀主体10A接触,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象图4(C)所示的那样,采用呈在最初仅仅底边部18A的外周侧接触,而内周侧为上浮的形状的防振弹簧18’。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感温筒30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象图2所示的那样,与形成连接气体冷却器102和内部热交换器103的流路122的导管的始端部(上述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102b附近)接触,通过适合的紧固件而安装固定,上述感温室25通过毛细管32而与该感温筒30连通。该毛细管3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以气密方式固定于感温筒30和感温室25上。在上述感温筒30和感温室25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氮气等的惰性气体,在该状态,将毛细管34的末端密封,以便按照从固定于感温筒30的另一端部的较短的毛细管34,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如,在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为40℃时,如果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如为10MPa,则在制冷系数为最大的场合,按照该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10MPa的方式进行控制)。
按照上述的结构,通过感温筒30,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变化),将该已感知的温度(变化)通过毛细管32传递给感温室25,该感温室25的内压(的变化)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变化)相对应,隔膜21对应于该感温室的内压(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15,由此,调整阀开度,按照相对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象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中,不象过去的类型那样,为了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将该制冷剂送入到阀主体10A的内部,而通过另外设置的感温筒30,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另外,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不设于阀主体10A的内部,而通过从外部拧入阀主体10A中等的方式安装,并且在感温筒30、感温室25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不采用弹簧部件等,而仅仅通过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调整阀开度,以便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以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由此,未设置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弹簧部件等即可,其结果是,可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适当地调整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并且可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图5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2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第2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B的结构基本上与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相同,但是(对于与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或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B中,可将阀主体10B设置于热交换器103的阀安装部130的内部,简单地将该控制阀1B安装于比如,内部热交换器103或气体冷却器102等上,并且不必将形成流路的导管类与阀主体10B连接。
即,阀主体10B呈带底台阶式的圆筒形状,在其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19,该外螺纹部19与比如预先设置于内部热交换器103中的阀安装部130的内螺纹部135螺合,在阀主体10B的底部外周,朝向倾斜向下方向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调压用流入口11、11,并且在阀主体10B的底部中间,设置有调压用流出口12。另外,在阀主体10B的顶部,安装有将其与阀安装部130之间密封的O型密封环41,在该阀主体10B的底部下面外周侧,突设有截面呈三角形乃至梯形状的圆环状突起42,该圆环状突起42用于不使制冷剂在调压用流入口11、11和调压用流出口12之间流通。
上述结构的压力控制阀1B通过将上述外螺纹部19与上述阀安装部130的内螺纹部135螺合,使整体旋转的方式拧入。由此,将该压力控制阀1B安装于阀安装部130上。此时,设置于阀主体10B的底部下面的圆环状突起42压靠于阀安装部130的底面上,由此,将调压用流入口11、11和调压用流出口12之间隔断。
在此场合,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从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底部的导入通路部136,借助形成于阀主体10B的底部外周(上述环状突起42的外周侧)与阀安装部13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调压用流入口11、11,并且送入阀室14,从阀室14对应于阀开度,流出到调压用流出口12,使该制冷剂的压力减小,将该制冷剂通过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底部的送出通路部137送出到蒸发器104。
图6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3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第3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C的结构基本与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相同(对于与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或同一功能部分,采用相同标号,省略对这些部分的重复描述)。
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为采用从内部热交换器103伸出的配管和导向蒸发器104的配管沿水平方向的阀主体10A的实例,而在图6所示的第3实施例中,采用相对从内部热交换器103伸出的配管,导向蒸发器104的配管沿垂直方向的阀主体10C。由此,可通过以更换方式装配第1实施例的阀主体10A和第3实施例的阀主体10C,据此,提供可与上述水平配管、上述垂直配管中的任意配管相对应的压力控制阀。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C中,盖支座部件23由形成有外螺纹部23b的带台阶部的圆筒部23A和由板材形成的截面呈倒凹状的环状凸缘部23B组合构成,另外,阀杆15A由轴部15A’和截面呈T字形的较大直径部15a组合构成。如果采用组合式,则仅仅较大直径部15a可采用SUS304部件,轴部15A’可采用快速件的SUS303,具有加工的成本优点。
由于上述盖支座部件23中的形成有外螺纹部23b的带台阶部的圆筒部23A在冲压加工的场合难以制作,故通过切削加工而制作,环状凸缘状部23B通过制作成本较低的冲压即可加工而制作。在此场合,在该环状凸缘状部23B的带台阶部的内周部,压入带台阶部的圆筒部23A的顶部较大直径部23g,然后,通过凸焊而与隔膜21形成一体的阀杆15A(将阀轴和较大直径部压入而形成一体的组件)按照盖部件22的顺序组装,按照通过焊接将整个外周部分Ka接合的方式三位一体地将盖支座部件23、隔膜21、盖部件22形成一体。对于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相对阀主体10C的安装,一边将环状凸缘状部23B与突设于阀主体10C的顶面上的环状凸部10f嵌合,一边将上述外螺纹部23b与上述阀主体10C的内螺纹部10b螺合使整体旋转,将其拧入,由此,安装于阀主体10C上。另外,在阀主体10C的环状凸部10f的顶面和环状凸缘状部23B的凹部之间,介设有垫圈46。象这样,将盖支座部件23分成2个部件,其中一个部件通过制作成本较低即可的冲压加工而制作,由此,可将部件成本抑制在较低程度。
另外,在阀杆15A的轴部15A’的顶部,截面呈T字状的较大直径部15a的较短轴部通过压入等方式成一体地固定。象这样,由于阀杆15A由轴部15A’和较大直径部15a组合构成,故用于与隔膜21实现凸焊的接合的环状突起16的制作等变容易。
图7、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右侧视图。对于图示的第4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D,除了不具有感温筒30的方面以外,其它的方面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相同。于是,关于内部结构等,请参照第1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D象图9所示的那样,设置于与图2所示的类型基本上大致相同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100B中的气体冷却器102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气体冷却器102,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而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向蒸发器104。
更具体地说,该压力控制阀1D(的感热室25)本身象图9所示的那样,比如,配管于,或设置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前面,以便直接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
另外,在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的感热室25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氮气等的惰性气体,在该状态,将上述毛细管39的末端密封,以便按照从固定于感温室25中的较短的毛细管39,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如,在该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为40℃时,如果该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比如10MPa,则制冷系数为最大,在此场合,按照该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10MPa的方式进行控制)。
按照该方案,通过感温室25,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感温室25的内部压力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相对应,隔膜21对应于该感温室25的内部压力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15,由此,调整阀开度,按照相对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象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D的场合,不象过去的类型那样,为了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将该制冷剂送入到阀主体10D的内部,而将压力控制阀1D本身设置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前面,由此,可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另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不将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设置于阀主体10D的内部,而通过从外部拧入阀主体10D等的方法安装,并且在感温室25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不采用弹簧部件等,仅仅通过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调整阀开度,这样,不设置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弹簧部件等即可,其结果是,可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适当地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并且可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和第4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A、1C、1D中,在阀主体10A、10C、10D中,在由截面呈矩形的铝挤压杆材切制的基本呈长方体状的部件上,形成制冷剂出入口11、12、元件20的安装部(内螺纹部10b)、用于向控制阀1A、1C、1D配管部件、内部热交换器103的安装的内螺纹部51、52、阀座部13等。由此,可进一步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为了提高感温室25的温度感知性,可象图10(A)、(B)所示的那样,在感温室25的外周设置感温用翅片55、55或可将带有感热用翅片56a、56a的筒状体56乃至盖状体覆盖于感温室25的外周。
图11、图12、图13分别为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5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俯视图、左侧视图。图示的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象图14所示的那样,组装于与前述的图21所示的类型基本上大致相同的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100C中,能对应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气体冷却器102,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该制冷剂送出到蒸发器104。另外,在图14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00C中,与图21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00的各部分相同的结构,或相同的功能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上述压力控制阀1E为为了以良好的效率使冷冻循环系统100C运转而设置的类型,换言之,为为了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而设置的类型,其包括阀主体10A;阀体15,该阀体15由阀杆15A和设置于其底端部的圆锥面状的阀体部15B形成;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
上述阀主体10E通过在由截面呈十字形(参照图13)的铝挤压杆材切制的实心件中通过切削加工等方式而形成下述的各部分的方式制成,在其底部,形成调压用流入口(接头部)11,该调压用流入口11具有将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而送入用的入口通路部11a,在右侧方开口;送入自该调压用流入口11的制冷剂的阀室14;圆锥面状的阀座部13,该圆锥面状的阀座部13形成该阀室14的底部,上述阀体15(的阀体部15B)与该阀座部13实现接触离开;调压用流出口(接头部)12,该调压用流出口12具有将来自上述阀室14的制冷剂送出到蒸发器104用的出口通路部12a,在左侧方开口。另外,在阀座部13中,形成较小的放泄槽口(图示省略),该控制阀1E的阀开度相当于阀体15(的阀体部15B)相对阀座部13的上升量。通过冲压方式在阀座部13中开设槽口,由此容易加工出口通路部12a,并且在控制阀使用时具有自冷效果。
另外,在阀主体10E的中间部形成导向孔18a,该导向孔18a与上述阀室14连通,阀体15的阀杆15A(的中间较大直径部15c)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嵌插于该导向孔18a中,在该导向孔18a的上方,即,在阀主体10E的顶部,形成用于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的,在左侧方开口的感温用流入口61,以及用于将该制冷剂送出给内部热交换器103的在右侧方开口的感温用流出口62,在该感温用流入口61和感温用流出口62之间,形成感温用送入室60。另外,在阀主体10E的顶部内周,形成用于将后述的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安装于阀主体10E上的内螺纹部10b。另外,在上述阀杆15的中间较大直径部15c,安装有O型密封环48,以便将制冷剂在阀室14和感温用送入室60之间的流通隔断。另外,上述感温用流出口62相对感温用流入口61而沿前后方向偏心。
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包括带底短圆筒状的隔膜21;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22,该盖部件22与该隔膜21一起,分隔形成感温室(隔膜室)25;带有凸缘状部23a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23,该盖支座部件23与上述盖部件22一起,夹持隔膜21的外周部分(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进行密封,并且阀体15以可滑动的方式内嵌插设于其内周,上述盖部件22、盖支座部件23(的凸缘状部23a)、以及隔膜21的对合部(夹持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焊接部Ka)。
上述阀体15的阀杆15A由轴部15a和截面呈T字形的较大直径部件15b构成,该较大直径部件15b的纵边部(轴部分)压入形成于轴部15a的顶端部中的纵孔,通过焊接等方式保持固定,并且在上述顶边部(圆板部分)以浮于设在盖支座部件23的顶部中间的凹部23d的状态可自由升降地被嵌插,在该较大直径部部15b的顶面中间部,象图15所示的那样,形成截面呈梯形的环状突起16,在上述内外周形成环状槽16a、16b。另外,在上述环状突起16中,隔膜21通过凸焊而与阀体15同轴地(共同轴线Ox)接合(焊接部Kb)。
另一方面,在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的感温室25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氮气等的惰性气体,在该状态,将上述毛细管39的末端密封,以便从固定于感温室25中的较短的毛细管39,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如,在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为40℃时,如果该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比如10MPa,则按照该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为10MPa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盖支座部件23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用于向上述阀主体10E安装的与上述内螺纹部10b螺合的外螺纹部23b,在由象上述那样成一体结合的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隔膜21、盖部件22、盖支座部件23)和阀体15构成的组件中,将上述外螺纹部23b与上述阀主体10E的内螺纹部10b螺合,使整体旋转,由此实现拧入,安装于阀主体10E上。象这样,以安装于阀主体10E上的状态,在盖支座部件23与阀杆15的顶部之间,形成感温送入室60,通过感温室25感知该感温送入室6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
另外,在盖支座部件23的底面与阀主体10E的顶面之间,介设有垫圈26。此外,在该阀主体10E的左右侧面中,形成有螺纹孔51、52、圆孔53、54,该孔用于将上述控制阀1E安装于气体冷却器102、蒸发器104的连接用配管接头或内部热交换器103等上。
按照上述的方案,如果将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从感温用流入口61送入感温送入室60中,则通过感温室25感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感温室25的内部压力与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相对应,隔膜21伴随该感温室25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15,由此,调整阀开度,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该气体冷却器10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压力。
象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中,由于能仅仅通过感温压力致动元件20,调整阀开度,故与象过去的类型那样,阀开度(阀体的上升量)根据感温室25的内外的压差造成的开阀力和弹簧部件的闭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而确定的情况相比较,结构简化,并且部件数量削减,另外,由于不将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设置于阀主体的内部,而通过从外部拧入阀主体等的方式安装,故可更加有效地谋求结构的简化,部件数量削减,加工组装成本的降低等。
图16、图17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6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俯视图。图示的第6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F的结构基本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相同(由于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或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故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F中,可将该控制阀1F简单地安装比如,内部热交换器103或气体冷却器102等中,并且不必将形成流路的导管类与阀主体10F连接。即,阀主体10F呈带底台阶式圆筒状,在其外周例如形成外螺纹部19,该外螺纹部19与预先设置于内部热交换器103中的阀安装部130的内螺纹部135螺合,在阀主体10b的顶端部设置从俯视看为正六边形的凸缘部70,在阀主体10F的底部的调压用流入口11和流出口12的上下安装有O型密封环71、72。
对于上述结构的压力控制阀1F,将上述外螺纹部19与上述阀安装部130的内螺纹部135螺合,使整体(凸缘部70)旋转,由此,拧入。这样,将压力控制阀1F安装于阀安装部130上。
在此场合,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调压用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03,从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底部的送入通路部136,流入到阀主体10F的调压用流入口11中,并且送入阀室14中,从该阀室14对应于阀开度,流出到调压流出口12,将该制冷剂的压力减小,该制冷剂通过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底部的送出通路部137,送出给蒸发器104。
此外,来自气体冷却器102的制冷剂从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顶部的送入通路部141,流入到阀主体10的感温用流入口61中,并且送入感温用送入室60中,通过感温室25感知其温度,从该感温用流出口62,通过设置于阀安装部130的顶部的送出通路部142,送出给内部热交换器103。
图18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7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第7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G的结构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基本相同(由于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或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故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G中,在阀杆15A的轴部15a的顶端部,成一体地设置有较大直径部15b,并且开设有顶面开口的纵孔19,在上述隔膜21的中间部,形成将感温室25和纵孔19连通的通孔21a,通过感温室25和纵孔19形成一个扩张感温室。
象这样,通过在感温送入室60侧将感温室扩张,使温度感知能力提高。
图19和图20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第8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和左侧视图。图示的第8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H的结构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基本相同(由于与第5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E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或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故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1H中,在阀杆15A的轴部15a中,形成多个环状槽15b,该轴部15a能容易受到来自感温送入室60内的制冷剂的热量的影响,即,能提高轴部15a的感温效果。另外,在阀主体10H中,在感温用流入口61和流出口62以及调压用流入口11和流出口12之间,在整个外周形成用于隔绝热传递的槽64。

Claims (26)

1.一种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组装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上述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该压力控制阀包括感知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筒;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通过毛细管与该感温筒连通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筒和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2.一种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设置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的上述气体冷却器或其出口附近,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该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控制阀包括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感知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中,在由截面呈矩形的挤压杆材切制的基本呈长方体状的部件上形成制冷剂出入口、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上述阀体接触离开的阀座部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向配管接头或内部热交换器安装的外螺纹部、凸缘部和螺栓类用的内螺纹部或通孔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包括隔膜;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该盖部件与该隔膜一起分隔形成上述感温室;带有凸缘状部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该盖支座部件与上述盖部件一起,夹持上述隔膜的外周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上述阀体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嵌插设于其内周,在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阀主体上安装的外螺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抑制上述阀体的振动的防振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振弹簧由弹性板材构成,其由底边部和多个舌状挠曲片部构成,该底边部通过上述盖支座部件而压靠于上述阀主体上,截面呈ヘ状,整体呈圆环状,该多个舌状挠曲片部从该底边部的内周立起,弹性地与上述阀体的外周面压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和上述隔膜同轴地设置,上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上述隔膜通过凸焊方式而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隔膜呈带底短圆筒状,通过上述盖部件和上述盖支座部件夹持该隔膜的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对其密封,并且它们的对合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支座部件由设置有外螺纹部的圆筒部分和凸缘状部分组合构成,上述凸缘状部分通过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制作。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感温室外周设置有感温用翅片,或覆盖有带感温用翅片的筒状体乃至盖状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分成轴部和较大直径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上形成多个放泄槽口。
14.一种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组装于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中,该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系统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CO2循环的压缩机;对通过该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送入来自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进行该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和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该压力控制阀对应于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调整从该气体冷却器通过上述内部热交换器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其送出到上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该压力控制阀包括将来自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送入的感温用流入口和用于将制冷剂送出到上述内部热交换器的感温用流出口;设置于该感温用流入口与该感温用流出口之间的感温用送入室;感温压力致动元件,该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具有感知送入上述感温用送入室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室,对应于上述感温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致动,沿开闭方向驱动阀体;成一体安装有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阀主体,在上述感温室中,按照规定的密度密封有CO2,并且以加强的方式密封有惰性气体,以便按照相对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获得最大制冷系数的方式调整上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主体在由截面呈十字形乃至矩形的挤压杆材切制的实心件中形成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述感温用送入室、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上述阀体接触离开的阀座部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部上方,形成以可滑动的方式嵌插上述阀体的导向孔,在该导向孔的上方,形成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及上述感温用送入室,在上述导向孔的下方,形成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与阀室。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向上述气体冷却器、蒸发器的接合用的配管接头或内部热交换器安装的外螺纹部、凸缘部和螺栓类用的内螺纹部或通孔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感温压力致动元件包括隔膜;截面呈倒凹状的盖部件,该盖部件与该隔膜一起,分隔形成上述感温室;带有凸缘状部的圆筒状的盖支座部件,该盖支座部件与上述盖部件一起夹持隔膜的外周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上述阀体插设于其内周,在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外周,设置有向上述阀主体上安装的外螺纹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和上述隔膜同轴地设置,上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上述隔膜通过凸焊方式而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8或19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由圆柱状的阀杆和设置于该阀杆的底端部的阀体部构成,上述阀杆由轴部和成一体设置于该轴部的顶端部或保持固定于该顶端部的较大直径部构成,在上述较大直径部上接合有上述隔膜。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的阀杆和上述盖支座部件的圆筒部分之间构成上述感温用送入室。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中,设置有顶面开口的纵孔,并且在上述隔膜中,形成将上述感温室和上述纵孔连通的通孔,通过上述感温室和纵孔构成1个扩张感温室。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隔膜呈带底短圆筒状,通过上述盖部件和盖支座部件而夹持该隔膜的外周端缘部和圆筒部分,对其密封,并且它们的对合部的底端部分通过整个外周焊接而接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主体在整个外周形成用于中断在上述感温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与上述调压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热传递的槽。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座上形成多个放泄槽口。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的阀杆上形成多个环状槽。
CN 200510125799 2004-12-01 2005-12-01 压力控制阀 Pending CN17826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8889 2004-12-01
JP2004348850A JP4364114B2 (ja) 2004-12-01 2004-12-01 圧力制御弁
JP2004348850 2004-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2626A true CN1782626A (zh) 2006-06-07

Family

ID=3663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25799 Pending CN1782626A (zh) 2004-12-01 2005-12-01 压力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64114B2 (zh)
CN (1) CN17826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561A (zh)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膜片式流体控制阀
CN101545554B (zh) * 2008-03-24 2011-04-13 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压力控制阀
CN111038221A (zh) * 2019-12-31 2020-04-2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
CN111231601A (zh) * 2018-11-28 2020-06-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导向压力控制的流量阀和包含该流量阀的流体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1299U (ja) * 2009-04-06 2009-06-1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圧力作動制御弁
JP6582950B2 (ja) * 2015-12-10 2019-10-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7185120B2 (ja) * 2020-03-26 2022-12-07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冷却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5554B (zh) * 2008-03-24 2011-04-13 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压力控制阀
CN101929561A (zh)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膜片式流体控制阀
CN101929561B (zh) * 2009-06-23 2014-12-0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膜片式流体控制阀
US9765904B2 (en) 2009-06-23 2017-09-19 Fujikoki Corporation Diaphragm-actuated fluid control valve
CN111231601A (zh) * 2018-11-28 2020-06-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导向压力控制的流量阀和包含该流量阀的流体系统
CN111038221A (zh) * 2019-12-31 2020-04-2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53409A (ja) 2006-06-15
JP4364114B2 (ja)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2626A (zh) 压力控制阀
CN1137629A (zh) 膨胀阀及制冷系统
CN1176309C (zh) 电动阀
CN1796821A (zh)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CN1627034A (zh) 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冷却模块
CN1904420A (zh) 温度式膨胀阀
CN1123716C (zh) 一种改进了流量的轴向旋转分体式文氏管阀
CN1090295C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530603A (zh) 膨胀阀
EP3702650B1 (en) Electrical valve
JP2016200198A (ja) 電動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CN1500188A (zh) 滚动膜片控制阀
CN101074809A (zh) 膨胀阀的安装结构
CN2826315Y (zh) 带有热质量动力元件的制冷膨胀阀
CN1502823A (zh) 用于密封式压缩机的排气管的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836125A (zh) 阀装置
CN1525121A (zh) 膨胀阀
CN1239872C (zh) 冰箱
CN108266567A (zh) 一种调温阀
CN1144949C (zh) 变容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所用的安装机构
JP2017040426A (ja) 制御弁
CN1105253C (zh) 膨胀阀
CN100350340C (zh) 减压阀
CN108533807A (zh) 流量调节阀及其动力头部件、流量调节阀的组装方法
CN1912429A (zh) 温度膨胀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koki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koki Corp.

Co-applicant before: Denso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