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1713A -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1713A
CN1781713A CN200510128801.7A CN200510128801A CN1781713A CN 1781713 A CN1781713 A CN 1781713A CN 200510128801 A CN200510128801 A CN 200510128801A CN 1781713 A CN1781713 A CN 1781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ange
nozzle
balancing gate
gate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288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6134C (zh
Inventor
岩尾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1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1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61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613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5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reducing occurrence of cross tal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17Multi layer 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喷墨头和控制器。喷墨头包括喷嘴、与喷嘴连通的油墨室、配置在喷嘴和油墨室之间的压力室和改变压力室内的压力的作动器。控制器控制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第1运行包括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减小的第1变化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增加的第2变化。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为2/3×AL或以下,或在(2s-1/2)×AL和(2s+2/3)×AL之间的范围内。s为正整数。如果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设定为AL的话,从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速度实质上成为最大。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交叉参考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4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346526号的优先权,本申请在此参考采用了其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还有,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包括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油墨来进行印字、绘图等印刷的所有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具有喷墨头。一般的喷墨头具有嘴、油墨室、压力室和作动器。喷嘴向印刷介质喷出油墨。油墨室储藏油墨。油墨室与喷嘴连通。压力室配置在喷嘴和油墨室之间。作动器对着压力室。通常利用压电元件作为作动器。
向压电元件供给至少具有2个电平(高电位和低电位)的脉冲信号。例如,供给以高电位为基准电位的脉冲信号。被供给了该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电位按高电位、低电位、高电位的顺序变化。压电元件从高电位变为低电位的话,压电元件就向压力室相反侧变形。这样,压力室内的容积增加,压力室内就被减压,油墨从油墨室被导入压力室内。压电元件从低电位变为高电位的话,压电元件就向压力室侧变形。这样,压力室内的容积减小,压力室内的油墨就被加压,从喷嘴喷出被加压了的油墨。通常,向压电元件供给1个脉冲信号的话,就从喷嘴喷出1个油墨滴。
美国专利第6808254号披露了具有上述构成的喷墨打印机。
在从油墨室到喷嘴的油墨流路内油墨干燥的话,有时就不能从喷嘴很好地喷出油墨。本发明用新的方法来抑制在油墨流路内油墨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们将从压力室容积增加到容积减小的间隔(以下称为维持期间)设定为各种不同的值,并且观察从喷嘴喷出油墨的情况。结果发现,按规定的时间来设定维持期间的话,就不产生从喷嘴喷出油墨的现象。在该场合,由于对压力室减压或加压而产生的压力波的传播,油墨流路内的油墨就会振动。油墨流路内的油墨振动的话,油墨就不易干燥。本发明者们利用该现象,开发了抑制油墨流路内的油墨干燥的技术。
本发明者连通反复研究,成功地发现了不从喷嘴喷出油墨的维持期间的范围。即发现,在从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速度实质上变为最大的维持期间为AL的场合,把维持期间设定为该AL的2/3倍或以下的值的话,就大致不从喷嘴喷出油墨。还发现,把维持期间设定在(2s-1/2)×AL和(2s+2/3)×AL之间的范围内,也大致不从喷嘴喷出油墨。另外,该s是正整数。
把维持期间设定在上述范围内(AL的2/3倍或以下或(2s-1/2)×AL和(2s+2/3)×AL之间)的话,就能使油墨流路内的油墨振动。在该场合,不从喷嘴喷出油墨。能在不喷出油墨的状态下使油墨振动。本发明能抑制油墨流路内的油墨干燥。
以下,把在不喷出油墨的状态下油墨流路内的油墨振动称为预备振动(preliminary oscillation)。喷墨打印机的控制器控制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第1运行包括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减小的第1变化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增加的第2变化。如上所述,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上述维持期间)为2/3×AL或以下,或在(2s-1/2)×AL和(2s+2/3)×AL之间的范围内,这是优选的。
把上述维持期间设定为上述范围以外的值的话,就会从喷嘴喷出油墨。即,把上述维持期间设定在(2t-4/3)×AL和(2t-1/2)×AL之间的范围内的话,就会从喷嘴喷出油墨。
控制器可控制作动器执行第2运行,这是优选的。第2运行包括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减小的第3变化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增加的第4变化。从第3变化到第4变化的期间在(2t-4/3)×AL和(2t-1/2)×AL之间的范围,这是优选的。上述t为正整数。根据该构成,作动器执行抑制油墨干燥的第1运行和使油墨喷出的第2运行两者。
可以构成为,喷墨打印机具有在喷嘴对着印刷介质的状态下,使喷墨头和/或印刷介质沿着规定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
在该场合,喷墨打印机通过在移动装置使喷墨头和/或印刷介质沿着规定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重复单位过程而在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控制器在各单位过程中控制作动器,使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或第2运行。在1个单位过程中作动器执行第2运行的话,喷嘴就喷出油墨而形成1个字点。在1个单位过程中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的话,喷嘴不喷出油墨滴。
执行第1运行的话,压力波就会在油墨流路内产生。在压力波残存的状态下执行第2运行的话,有时就不能很好地喷出油墨。例如,有时油墨的喷出速度就会变慢。因此,从在单位过程中执行的第1运行的第2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第2运行的第3变化的期间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这是优选的。
在该构成中,能加长第1运行和第2运行之间的期间。因此,第1运行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第2运行时就会变弱。第1运行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了第2运行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还有,从在单位过程中执行的第2运行的第4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第2运行的第3变化的期间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这是优选的。
在该构成中,能加长前头的第2运行和后边的第2运行之间的期间。在前头的第2运行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后边的第2运行时就会变弱。在前头的第2运行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了后边的第2运行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构成为,控制器可控制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至少执行2次第1运行。
在该场合,在1个单位过程中进行多次预备振动,因而能有效地抑制油墨干燥。
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2次及以上第1运行的场合,从在1个单位过程中最后执行的第1运行的第2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第2运行的第3变化的期间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这是优选的。
这样的话,在第1运行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了第2运行时就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构成为,控制器可控制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2次第1运行。在该场合发现,即使把后一第1运行的第1变化和第2变化之间的期间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有时也会从喷嘴喷出油墨。可以推测,其理由是,由前一第1运行产生了的压力波在执行后一第2运行时会造成影响。本发明者发现,把前一第2运行和后一第1运行设定为以下关系的话,就不会从喷嘴喷出油墨。即,从前一第1运行的第1变化到后一第1运行的第2变化的期间为2/3×AL或以下,或在(2u-1/2)×AL和(2u+2/3)×AL之间的范围,这是优选的。该u为正整数。
这样的话,即使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2次第1运行,也不会从喷嘴喷出油墨。
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为2/3×AL或以下,这是优选的。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在1/6×AL和1/4×AL之间的范围内,这是更优选的。
可以构成为,作动器为压电元件。在该场合,可以构成为,控制器为了执行第1变化和第3变化而使供给压电元件的电压从第1电平向第2电平变化。还可以构成为,控制器为了执行第2变化和第4变化而使供给压电元件的电压从第2电平向第1电平变化。
这样的话,第1运行所必要的电位差和第2运行所必要的电位差就会一致。因此,就能以简单的电路结构向压电元件供给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喷墨打印机的方法,包括控制步骤,控制步骤控制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第1运行包括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减小的第1变化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增加的第2变化,其中,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为2/3×AL或以下,或在(2s-1/2)×AL和(2s+2/3)×AL之间的范围内,s为正整数,并且,如果从第1变化到第2变化的期间设定为AL的话,从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速度实质上成为最大。
可以构成为,该方法还包括控制作动器执行第2运行的步骤,其中,第2运行包括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减小的第3变化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增加的第4变化,并且,从第3变化到第4变化的期间在(2t-4/3)×AL和(2t-1/2)×AL之间的范围内,并且,t为正整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喷墨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表示喷墨头的俯视图。
图3表示图2的区域D的放大图。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压力室、节流部和喷嘴。
图4表示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表示放大了作动器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按时间序列表示在向压电元件供给了1个脉冲信号的场合,压电元件变形的情况。图6(A)表示被供给了高电位时的压电元件的状态。图6(B)表示被供给了低电位时的压电元件的状态。图6(C)表示再次被供给了高电位时的压电元件的状态。
图7表示控制器及其周边的电路结构。
图8表示喷出脉冲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
图9表示预备脉冲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
图10(A)表示3个喷出脉冲信号。图10(B)表示在被供给了图10(A)的各脉冲信号的场合压电元件的电位变化的情况。
图11(A)表示2个喷出脉冲信号和1个预备脉冲信号。图11(B)表示在被供给了图11(A)的各脉冲信号的场合压电元件的电位变化的情况。
图12表示表示脉冲宽度和油墨的喷出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3表示在改变了TW2值的场合是否能很好地形成字点的实验结果。
图14表示在改变了TW1和TW2的场合是否喷出油墨的观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参照附图来说明第1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以下有时把喷墨打印机1简称打印机1。图1是打印机1的概略构成图。
打印机1具有控制器100。控制器100统一控制打印机1的动作。
打印机1具有给纸装置114。给纸装置114具有纸张收容部115和给纸辊145、一对辊118a、118b、一对辊119a、119b等。纸张收容部115能以层积状态收容多个印刷纸张P。印刷纸张P具有在图1的左右方向长的长方形状。给纸辊145向箭头P1方向送出纸张收容部115内的最上位的印刷纸张P。向箭头P1方向送出了的印刷纸张P由一对辊118a、118b和一对辊119a、119b送往箭头P2方向。
打印机1具有搬送单元120。搬送单元120b把向箭头P2方向送出了的印刷纸张P向箭头P3方向搬送(convey)。搬送单元120具有皮带111和皮带辊106、107等。皮带111架设在皮带辊106、107上。皮带111架设在皮带辊106、107上时调整为产生规定的张力的长度。在皮带111上形成了位于皮带辊106、107的上侧的上面111a和位于下侧的下面111b。一方皮带辊106与搬送马达147连接。搬送马达147由控制器100进行回转驱动。皮带辊106回转的话,另一方皮带辊107就从动回转。皮带辊106、107回转的话,载置在皮带111的上面111a上的印刷纸张P就向箭头P3方向被搬送。
在皮带辊107的近旁配置了一对夹持辊138、139。上侧的夹持辊138配置在皮带111的外周侧。下侧的夹持辊139配置在皮带111的内周侧。由一对夹持辊138、139夹着皮带111。夹持辊138由图示省略的弹簧从下方加载。夹持辊138在皮带111的上面111a上压住印刷纸张P。在本实施例中,皮带111的外周侧由粘性硅橡胶构成。因此,印刷纸张P能确实粘着在皮带111的上面111a上。
在夹持辊138的左方配置了传感器133。传感器133是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传感器133检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位置。传感器133的检出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0。控制器100通过输入传感器133的检出信号就能识别印刷纸张P到达了检出位置的事件。
打印机1具有头单元2。头单元2设置在搬送单元120的上方。头单元2具有4个喷墨头2a、2b、2c、2d。各喷墨头2a~2d固定在图示省略的打印机本体上。喷墨头2a~2d各自具有油墨喷出面13a~13d。油墨喷出面13a~13d在喷墨头2a~2d的下面上形成。各喷墨头2a~2d从油墨喷出面13a~13d向下方喷出油墨。各喷墨头2a~2d具有在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从喷墨头2a喷出品红(M)油墨。从喷墨头2b喷出黄(Y)油墨。从喷墨头2c喷出深蓝(C)油墨。从喷墨头2d喷出黑(K)油墨。在本实施例中,利用4色油墨对印刷纸张P进行彩色印刷。关于各喷墨头2a~2d的构成以后详细说明。各喷墨头2a~2d的动作由控制器100来控制。
在各喷墨头2a~2d的油墨喷出面13a~13d和皮带111的上面111a之间形成了间隙。印刷纸张P在该间隙(箭头P3)中被送往左方向。在印刷纸张P沿箭头P3被运送的过程中,各喷墨头2a~2d向印刷纸张P喷出油墨。这样,彩色的印字或绘图就会印在印刷纸张P上。在本实施例中,喷墨头2a~2d是固定的。即,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是所谓行式打印机。
在搬送单元120的左方设置了板140。印刷纸张P被送往箭头P3的方向的话,板140的右端就进入印刷纸张P和皮带111之间。这样,印刷纸张P就与皮带111分离了。
在板140的左方设置了一对辊121a、121b。还有,在一对辊121a、121b的上方设置了一对辊122a、122b。被送往箭头P3方向的印刷纸张P由一对辊121a、121b和一对辊122a、122b送往箭头P4方向。在一对辊122a、122b的右侧设置了排纸部116。被送往箭头P4方向的印刷纸张P由排纸部116接住。排纸部116能以层积状态保持被印刷了的多个印刷纸张P。
接着,说明喷墨头2a的构成。其它喷墨头2b~2d与喷墨头2a是相同构成,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2表示从图1的上方看到的喷墨头2a的俯视图。喷墨头2a具有1个流路单元4和4个作动器单元21a、21b、21c、21d。
在流路单元4的内部形成了油墨的流路5。在图2中用影线表示了流路单元4内的主要的油墨流路5。在流路单元4的上面(图2的纸面垂直靠前侧的面)上形成了多个开口5a。这些开口5a与图示省略的油墨罐连接。在喷墨头2a的场合,与收容了品红油墨的油墨罐连接。油墨罐的油墨通过各开口5a而向流路单元4的内部导入。在流路单元4的下面(图2的纸面垂直靠后侧的面)上形成了油墨喷出面13a。
流路单元4的油墨流路5具有油墨室(ink chamber)E1~E4。油墨室E1~E4在作动器单元21a~21d对着的区域中形成。在图2中,只对作动器单元21b对着的油墨室E1~E4付了标号。实际上,在作动器单元21a对着的区域中也形成了4个油墨室。还有,在作动器单元21c、21d对着的区域中也各自形成了4个油墨室。4个油墨室E1~E4各自在图2的上下方向延伸。各油墨室E1~E4在图2的左右方向平行排列。在各油墨室E1~E4中装满了从油墨罐通过开口5a而导入了的油墨。
4个作动器单元21a~21d固定在流路单元4的上面(图2的纸面垂直靠前侧的面)上。各作动器单元21a~21d俯视的话具有梯形形状。21a、21b、21c、21d从图2的上侧按顺序排列。作动器单元21a和21c的短边配置在右侧而长边配置在左侧。作动器单元21b和21d的短边配置在左侧而长边配置在右侧。作动器单元21a和21b在图2的左右方向重迭配置。还有,作动器单元21a和21b在图2的上下方向也重迭配置。同样,作动器单元21b和21c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重迭配置。作动器单元21c和21d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重迭配置。
作动器单元21a~21d与图示省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连接。FPC对作动器单元21a~21d供给后述的喷出脉冲信号和预备脉冲信号。作动器单元21a~21d按照脉冲信号,对流路单元4的后述的压力室10(参照图3等)内的油墨进行加压或减压。这样,油墨就从流路单元4喷出。
以下,只要不是特别需要,就把作动器单元21a~21d概括起来用标号21来表示。
图3是放大了图2的区域D的俯视图。在图3中,用实线来表示实际看不见的喷嘴8、压力室10和节流部12。
如图3所示,在流路单元4中形成了多个喷嘴8、多个压力室10和多个节流部12等。喷嘴8的数、压力室10的数、节流部12的数一致。在图3中,喷嘴8、压力室10、节流部12都未付标号。
作动器单元21具有多个独立电极35。1个独立电极35对着1个压力室10。独立电极35的数和压力室10的数一致。
参照图4,详细说明流路单元4和作动器单元21的构造。图4表示图3的IV-IV线剖视图。
流路单元4具有层积了9张金属板22~30的构造。在喷嘴板30上形成了贯通喷嘴板30的喷嘴8。图4中只表示了1个喷嘴8,而实际上形成了多个喷嘴8(参照图3)。
在喷嘴板30的上面上层积了盖板29。在盖板29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9a。贯通孔29a在与喷嘴板30的喷嘴8对应的位置形成。
在盖板29的上面上层积了3张歧管板26、27、28。在歧管板26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6a。在歧管板27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7a。在歧管板28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8a。贯通孔26a、27a、28a在与盖板29的贯通孔29a对应的位置形成。歧管板26、27、28各自具有长孔26b、27b、28b。各长孔26b、27b、28b具有图2、图3所示的油墨流路5的形状。各长孔26b、27b、28b在相同位置形成。由各长孔26b、27b、28b形成的空间是油墨流路5。在图4中图示了作为油墨流路5的一部分的油墨室E1。
在歧管板26的上面上层积了供应板25。在供应板25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5a。贯通孔25a在与歧管板26的贯通孔26a对应的位置形成。还有,在供应板25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5b。贯通孔25b在与歧管板26的长孔26b对应的位置形成。
在供应板25的上面上层积了节流板(aperture plate)24。在节流板24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4a。贯通孔24a在与供应板25的贯通孔25a对应的位置形成。还有,在节流板24上形成了多个长孔24b。长孔24b的右端在与供应板25的贯通孔25b对应的位置形成。长孔24b作为节流部12来发挥作用。
在节流板24的上面上层积了基板23。在基板23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3a。贯通孔23a在与节流板24的贯通孔24a对应的位置形成。还有,在基板23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3b。贯通孔23b在与节流板24的长孔24b的左端对应的位置形成。
在基板23的上面上层积了腔板22。在腔板22上形成了多个长孔22a。长孔22a的左端在与基板23的贯通孔23a对应的位置形成。长孔22a的右端在与基板23的贯通孔23b对应的位置形成。长孔22a作为压力室10来发挥作用。压力室10通过贯通孔23b、节流部12和贯通孔25b而与油墨室E1连通。还有,压力室10通过贯通孔23a、贯通孔24a、贯通孔25a、贯通孔26a、贯通孔27a、贯通孔28a和贯通孔29a而与喷嘴8连通。
如图3所示,压力室10在俯视的场合具有大致菱形形状。多个压力室10排列成交错状。多个压力室10排列在与P3正交的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而形成了1个压力室列。在与1个作动器单元21对应的区域,16行压力室列排列在P3方向。各压力室10与油墨室E1~E4中的任意一个连通。
多个喷嘴8排列在与P正交的方向而形成了1个喷嘴列。在与1个作动器单元21对应的区域,16行喷嘴列排列在P3方向。1个喷嘴8与1个压力室10连通。如图3所示,在俯视喷墨头2的场合,哪个喷嘴8也不与油墨室E1~E4重迭。
各喷嘴8在与P3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偏置的。即,在从P3方向使各喷嘴8投影在与P3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投影线)上的场合,在投影线上各喷嘴8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上。在投影线上各喷嘴8等间隔配置。该间隔是相当于600dpi的距离。该600dpi成为在与P3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辩率。
回到图4,说明作动器单元21的构成。腔板22的上面与作动器单元21连接。实际上,4个作动器单元21a~21d与腔板22连接。
作动器单元21由4张压电片41、42、43、44、共用电极34和独立电极35等构成。各压电片41~44的厚度约15μm。作动器单元21的厚度约60μm。各压电片41~44形成在与图2、图3所示的一个压电作动器21大致相同的区域上。即,各压电片41~44在俯视的场合具有梯形形状。各压电片41~44跨多个压力室10。各压电片41~44由具有强介电性的钛酸锆酸铅(PZT)系的陶瓷材料构成。
在最上位的压电片41和其下的压电片42之间配置了共用电极34。共用电极34形成在与各压电片41~44大致相同的区域上,在俯视的场合具有梯形形状。共用电极34具有约2μm的厚度。共用电极34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构成。在压电片42和压电片43之间、压电片43和压电片44之间以及压电片44和腔板22之间未配置电极。共用电极34与图示省略的地连接。
在最上位的压电片41的上面上配置了多个厚度为1μm的程度的独立电极35。各独立电极35配置在与各压力室10对应的位置。独立电极35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构成。在独立电极35的一端形成了焊盘36。焊盘36具有约15μm的厚度。焊盘36俯视的话是大致圆形,其直径约160μm。独立电极35和焊盘36可通电地连接着。焊盘36例如可以由含玻璃料的金构成。焊盘36在独立电极35和在图示省略的FPC上形成的接点之间进行电连接。各独立电极35通过FPC的接点和布线而与后述的驱动器IC220(参照图7)电连接。驱动器IC220由控制器100来控制。控制器100能独立控制各独立电极35的电位。
图5表示放大了作动器单元2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独立电极35俯视的话具有大致菱形形状。1个独立电极35对着1个压力室10。独立电极35比压力室10小。独立电极35的大部分与压力室10重迭。在独立电极35上设置了突出部35a。该突出部35a从菱形的下侧(图5的下侧)的锐角向下方延伸。突出部35a延伸到未形成压力室10的区域41a上。焊盘36在该区域41a上形成。
1个独立电极35对着1个压力室10。因此,各独立电极35按与各压力室10的排列布图相同的布图进行排列。即,由在与P3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独立电极35形成了电极列。在1个作动器单元21中16行电极列排列在P3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只在作动器单元21的上面上形成了独立电极35。以后详细地说明,不过,只有共用电极34和独立电极35之间的压电片41形成了压电片的活性部。这样来构成的话,作动器单元21的单面变形的变形效率就会很好。
在共用电极34和独立电极35之间给予电位差的话,压电片41的被给予了电场的区域就会由于压电效应而变形。该变形的部分成为活性部。压电片41能在厚度方向(作动器单元21的层积方向)伸缩,另一方面,该压电片41也能其所在的平面内的各方向上伸缩。其它压电片42~44是未夹在独立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之间的非活性层。因此,即使在独立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之间给予电位差,也不能自发变形。在该作动器单元21中,从压力室10远离上侧的压电片41成为活性部,与压力室10靠近的下侧的压电片42~44成为非活性部。这种类型的作动器单元21称为单面类型。
使得电场方向和极化方向成为同方向而在共用电极34和独立电极35之间给予电位差的话,压电片41的活性部就会在面方向收缩。另一方面,压电片42~44不收缩。在压电片41和压电片42~44之间在收缩率上就会产生差。结果,压电片41~44(包括共用电极35)就会向压力室10一侧突出而变形。这样,压力室10就被加压。另一方面,使共用电极34和独立电极35之间的电位差为零的话,压电片41~44向压力室10一侧突出的状态就被解除。这样,压力室10就被减压。
独立电极35的电位被独立控制。压电片41~44的对着电位变化了的独立电极35的部分发生变形。由1个独立电极35和对着该独立电极35的「压电片41~44(共用电极35)的区域」形成了1个压电元件20(参照图5)。图4只图示了1个压电元件20,不过,存在与独立电极35相同个数(与压力室10相同个数)的压电元件20。各压电元件20按与各独立电极35的排列图形相同的图形排列。即,由在P3方向排列的多个压电元件20形成了元件列。在1个作动器单元21中,16行元件列排列在P3方向。各压电元件20的电位由控制器100来独立控制。
参照图6(A)至(C)来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喷墨头2的作用。为了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向与该喷嘴8对应的压电元件20(独立电极35)供给喷出脉冲信号S。
在不进行印刷的期间,把各独立电极35的电位维持在比共用电极34高的电位(图6(A)的喷出脉冲信号的区域X)。在该状态下,压电元件20向压力室10一侧突出(图6(A))。
把压电元件20的独立电极35置于与共用电极34相同的电位(图6(B)的喷出脉冲信号的区域Y)。这样,压电元件20就会向图6的上方变形,压力室10的容积增加,从而使压力室10被减压。在该状态下,压电元件20成为图6(B)的状态。压力室10被减压的话,油墨室E1的油墨就通过节流部12而被导入压力室10。压力室10就会装满油墨。
接着,把压电元件20的独立电极35再次置于高电位(图6(C)的喷出脉冲信号的区域Z)。压电元件20就会向下方变形,压力室10的容积减少,从而使压力室10被加压。这样,压力室10内的油墨就被加压。这样,就从喷嘴8喷出1个油墨滴。1个油墨滴附着在印刷纸张P上的话,就形成1个字点。
如上所述,为了从喷嘴8喷出1个油墨滴而对压电元件20供给以高电位为基准的喷出脉冲信号。本实施例的方法称为拉打(fill beforefire)。把喷出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即图6(B)的区域Y的期间)设定为压力波从小孔12的出口(图6(A)等的左端)传播到喷嘴8的时间AL的话,油墨滴的喷出速度就为最大,这是公知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压力室10减压而产生了的压力波从压力室10传播到喷嘴8之后到返回压力室10为止的时间X1与压力波从小孔12的出口(即油墨室E1)传播到喷嘴8的时间AL相等。还有,由于对压力室10减压而产生了的压力波从压力室10传播到小孔12出口之后到返回压力室10为止的时间X2与压力波从小孔12的出口(油墨室E1)传播到喷嘴8的时间AL相等。
由于对压力室10减压而产生了的负的压力波传播到喷嘴8和小孔12的话,压力波就反转为正,向压力室10反射。在正的压力波到达的定时对压电元件20施加电压的话,反转为正了的压力波的到达就与压力室10的加压重合。这样就能获得大的正压,从压力室10有效地喷出油墨。从对压力室10减压到反转为正了的压力波返回压力室10的时间与AL相等。
其次,说明控制喷墨头2a至2d的控制器100的构成。控制器100一边向箭头P3方向输送印刷纸张P一边使油墨从各喷嘴8喷出,从而对印刷纸张P进行印刷。
图7是控制器100的功能框图。控制器10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和RAM(Random AccessMemory)等。使它们发挥作用来构筑图7所示的各功能。CPU是运算处理装置。CPU实施在ROM中容纳的各种程序。ROM存储CPU执行的各种程序和执行这些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RAM临时存储各种数据。
控制部100具有印刷数据存储部200、喷出脉冲存储部202、预备脉冲存储部204、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动作控制部208、输入部210和输出部212等。
印刷数据存储部200存储从PC252输出了的印刷数据。关于印刷数据以后叙述。
喷出脉冲存储部202存储喷出脉冲信号的上升和下降的定时。图8示意地表示喷出脉冲存储部202的存储内容。图中的符号DP表示喷出脉冲信号。符号DP′表示喷出脉冲信号DP的下一喷出脉冲信号。喷出脉冲存储部202存储了使喷出脉冲信号DP的下降的时间K1为零的场合「上升的时间K2和1个单位周期U0的结束时K3」。K1和K2的差是喷出脉冲信号DP的脉冲宽度KW。本实施例的KW设定为由于对压力室10减压而产生了的压力波从油墨室传播到喷嘴8的时间AL(约6μs)。本实施例的KW设定为根据喷墨头2的构成从理论上计算出的值AL(设计值AL)。
K1和K3的差是单位周期U0的时间。在本实施例的场合,单位周期设定为约(50μs)。单位周期U0是用于印刷动作的基准的周期。单位周期U0按照P3方向(参照图1等)的印刷分辩率来设定。在本实施例中,K2和K3的差约(44μs)。该值成为比1个单位周期U0的一半大的值。
详细情况后述、不过,控制器100选择在1个单位周期中给予喷出脉冲信号DP的压电元件群20。被选择了的压电元件群20各自被供给1个喷出脉冲信号DP。这样,与被选择了的压电元件群20对应的喷嘴群8就各自喷出油墨滴,形成字点群。
还有,喷出脉冲存储部202存储了从由图1的传感器133检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到最初的单位周期U0的时间Ka。即,在检出了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时点为图8的K0的场合,存储了K0和K1之间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对在1个单位周期中未被给予喷出脉冲信号DP的压电元件群20给予预备脉冲信号。预备脉冲存储部204存储了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和下降的定时。图9示意地表示预备脉冲存储部202的存储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在1个单位周期U0中给予2个预备脉冲信号PP1、PP2。符号PP1′和PP2′表示在下一单位周期U0被给予的2个预备脉冲信号。
预备脉冲存储部204存储了使预备脉冲信号PP1的下降的时间T1为零的场合的「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PP1的上升的时间T2、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PP2的下降的时间T3、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PP2的上升的时间T4和单位周期U0的结束时T5」。T1和T2的差是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PP1的脉冲宽度TW1。本实施例的TW1设定为约1.25(μs)。该值包括在AL(6μs)×1/6和AL×1/4之间的范围内。还有,在本实施例中,T2和T3的差设定为约1.25(μs)。T3和T4的差是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PP2的脉冲宽度TW3。本实施例的TW3设定为约1.25(μs)。即,TW1和TW3相等。T1和T4的差TW2设定为约3.75(μs)。TW2设定为不到AL(6μs)的2/3倍的值。T1和T5的差是1个单位周期U0的时间。该单位周期U0与喷出脉冲存储部202中存储的单位周期U0相等。还有,在本实施例中,T4和T5的差约46.25(μs)。该值成为比1个单位周期U0的一半大的值。
预备脉冲存储部204存储了从由图1的传感器133检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到最初的单位周期的时间Ka。即,在检出了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时点为图9的T0的场合,存储了T0和T1之间的时间。T0和X1之间的时间与上述K0和K1(参照图8)之间的时间相等。
TW1、TW2和TW3设定为上述值的话,即使向压电元件20供给预备脉冲信号PP1、PP2也不喷出油墨。在该场合,被供给了预备脉冲信号PP1、PP2的压电元件20进行2次图6(A)至(C)所示的变形。压电元件20变形的话,压力波就会在压力室10内产生。由于该压力波,油墨流路(从油墨室到喷嘴8的流路)的油墨就会振动。该振动称为预备振动。
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基于印刷数据存储部200中存储的印刷数据来生成印刷信号。印刷数据从PC252输出。印刷数据中包括表示应该在印刷纸张P上的什么坐标上形成什么色的字点的信息。印刷信号是表示向哪个压电元件20按什么定时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数据。
例如,使得印刷数据中包括表示在坐标(xA,yB)上形成黑色的字点的事件的信息。印刷信号生成部206能给定用于在坐标(xA,yB)上形成黑色的字点的压电元件20(此处为20A)。
如上所述,打印机1一边使印刷纸张P向P3方向(参照图1等)移动一边反复执行单位周期。这样在印刷纸张P上的各坐标上形成字点。印刷信号生成部206为了在坐标(xA,yB)上形成黑色的字点,给定在第几个单位周期时向压电元件20A供给喷出脉冲信号才好。该例中为第B个单位周期。
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基于喷出脉冲存储部202的存储内容来决定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和上升的定时。例如,在第B个单位周期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场合,该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就成为Ka+(B-1)×U0。还有,该喷出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就成为Ka+(B-1)×U0+K2。
经过上述处理,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就能生成用于形成1个字点的信息。即,能生成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例如20A)、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例如Ka+(B-1)×U0)和喷出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例如Ka+(B-1)×U0+K2)的组合的信息(印刷信号)。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对于在印刷纸张P上形成的各字点生成上述信息。由印刷信号生成部206生成了的印刷信号通过输出部212向驱动器IC220输出。
如上所述,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基于印刷数据存储部200中存储的印刷数据,就能给定在各单位周期中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群20。反之,印刷信号生成部206能给定在各单位周期中不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群20。印刷信号生成部206为了向不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群20供给预备脉冲信号而生成印刷信号。此处,以在第C个单位周期时向压电元件20A供给预备脉冲信号的场合为例,说明生成用于此的印刷信号的处理。印刷信号生成部206决定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和上升的定时。在第C个单位周期供给预备脉冲信号的场合,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就成为Ka+(C-1)×U0。还有,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成为Ka+(C-1)×U0+T2。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成为Ka+(C-1)×U0+T3。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成为Ka+(C-1)×U0+T4。
印刷信号生成部206能生成用于供给预备脉冲信号的信息。即,能生成供给预备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20A)、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和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的组合的信息(印刷信号)。生成了的印刷信号通过输出部212作为串行信号向驱动器IC220输出。
动作控制部208控制搬送马达147(参照图1)。这样,印刷纸张P就会在皮带111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印刷纸张P在皮带111上移动的速度是一定的。还有,动作控制部208控制驱动给纸辊145(参照图1)的马达、驱动辊118a、118b、119a、119b、121a、121b、122a、122b的马达。
输入部210与PC252和传感器133(参照图1)连接。PC252把由用户指定了的图像转换成印刷数据。印刷数据是表示在什么坐标上形成什么色的字点才好的数据。PC252向打印机1输出印刷数据。从PC252输出了的印刷数据被输入部210输入。被输入部210输入了的印刷数据由印刷数据存储部200存储。
传感器133检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话,就输出检出信号。检出信号被输入部210输入。根据检出信号被输入部210输入的事件,控制器100就能决定向压电元件群20供给脉冲信号(喷出脉冲信号或预备脉冲信号)的定时。即,能决定开始第1个单位周期的定时。
输出部212与驱动器IC2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一个作动器单元21设置一个驱动IC220。由此,设有16个驱动IC220。图7中仅表示出一个喷墨头2的4个作动器单元21a~21d、以及4个驱动IC220。驱动器IC220输入从控制器100输出了的印刷信号。驱动器IC220将串行输入的印刷信号变换成为并行信号,并且对其进行放大。变换成为并行信号并放大后的印刷信号经由未图示的FPC输出至作动器单元21。
驱动器IC220基于印刷信号中包括的信息来生成脉冲信号。例如,在压电元件20A、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tA和喷出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tB的组合的信息包括在印刷信号中的场合,就生成在定时tA下降,在定时tB上升的喷出脉冲信号。驱动器IC220向压电元件20A供给生成了的喷出脉冲信号。在该场合,压电元件20A变形,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
还有,例如,在压电元件20A、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tC、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tD、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tE和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tF的组合的信息包括在印刷数据中的场合,就生成在定时tC下降,在定时tD上升的预备脉冲信号和在定时tE下降,在定时tF上升的预备脉冲信号。驱动器IC220向压电元件20A供给生成了的预备脉冲信号。在该场合,压电元件20A变形,不过,不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油墨流路内的油墨进行预备振动。
图10(A)表示3个喷出脉冲信号DP1、DP2、DP3的波形。在该例中,在单位周期U0-1供给喷出脉冲信号DP1。在单位周期U0-2供给喷出脉冲信号DP2。在单位周期U0-3供给喷出脉冲信号DP3。
图10(B)表示被供给了图10(A)的喷出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20的电位的变化。压电元件20通过独立电极35、共用电极34和压电片41(参照图4)而形成电容器。因此,压电元件20的电位多少有些迟于喷出脉冲信号而变化。
在图10的例的场合,从喷嘴8喷出3个油墨滴。在该场合,形成在P3方向(参照图1等)排列的3个字点。
在本实施例中,从喷出脉冲信号(例如DP1)的上升的定时到下一单位周期的喷出脉冲信号(例如DP2)的下降的定时的时间KS设定为1个单位周期U0的一半及以上的长度。
图11(A)表示2个喷出脉冲信号DP1、DP3和2个预备脉冲信号PP1、PP2的波形。在该例中,在单位周期U0-1供给喷出脉冲信号DP1。在单位周期U0-2供给预备脉冲信号PP1、PP2。在单位周期U0-3供给喷出脉冲信号DP3。
图11(B)表示被供给了图11(A)的各脉冲信号的压电元件20的电位的变化。压电元件20的电位多少有些迟于各脉冲信号而变化。
在图11的例的场合,在最初的单位周期U0-1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这样来形成1个字点。在下一单位周期U0-2压电元件20变形,不过,不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在其下一单位周期U0-3从喷嘴8喷出油墨滴。这样来形成1个字点。在该场合,在P3方向(参照图1等)排列形成1个字点、1个字点的量的空白和1个字点。
在本实施例中,从1个单位周期内的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例如PP2)的上升的定时到下一单位周期的喷出脉冲信号(例如DP3)的下降的定时的时间TS设定为1个单位周期U0的一半及以上的长度。
接着,说明由本发明者们实施了的各种实验的结果。
图12表示在横轴上取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在纵轴上取油墨滴的喷出速度的坐标图。图12的曲线R1、R2是绘制成的在尽量多地变更了1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时获得的油墨喷出速度。曲线R1是向上方凸起的曲线,在脉冲宽度为时间AL时油墨喷出速度成为最大。曲线R2是向上方凸起的曲线,在脉冲宽度为时间3AL时油墨喷出速度成为最大。还有,在图12上未描绘,不过,与曲线R1、R2同样,存在脉冲宽度为5AL、7AL…时油墨喷出速度成为最大的曲线R3、R4…。
如图12所示,脉冲宽度和油墨喷出速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以AL的奇数(2n-1)倍(n是正整数)为峰值的多个曲线。例如,向压电元件20供给脉冲宽度AL的脉冲信号。在该场合,在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压力室10中产生负的压力波。该负的压力波经喷嘴8反转,变成正的压力波而返回压力室10。还有,负的压力波经小孔12反转,变成正的压力波而返回压力室10。前者的正的压力波返回压力室10的定时和后者的正的压力波返回压力室10的定时大致一致。从负的压力波产生到正的压力波返回的时间为AL。正的压力波返回压力室10的定时和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压力室10的加压的定时)一致的话,就能获得大的正的压力波。这样就会以大的速度喷出油墨。然而,正的压力波返回压力室10的定时和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偏离的话,油墨的喷出速度就会变慢,或者不喷出油墨。压力波在油墨流路内往返。因此,如图12所示,喷出油墨的脉冲宽度和不喷出油墨的脉冲宽度按规定的周期被重复。根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发现,该周期为2×AL。
在图12中,在描绘了曲线R1、R2的范围A2、A4,从喷嘴8喷出油墨。即,在(2n-4/3)×AL和(2n-1/2)×AL之间的范围喷出油墨。曲线R1的峰值比曲线R2的峰值大。即,在脉冲宽度为AL的场合,油墨滴的喷出速度成为最大。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采用了AL作为喷出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因此,以最大的喷出速度喷出油墨滴。
另一方面,未描绘曲线R1、R2的范围A1、A3、A5表示从喷嘴8不喷出油墨的范围。即,在2/3×AL或以下,以及(2n-1/2)×AL和(2n+2/3)×AL之间的范围内不喷出油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把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设定在1/6×AL和1/4×AL之间的范围内。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为2/3×AL或以下。因此,即使给予预备脉冲信号,也不喷出油墨。
接着,说明在单位周期U0中产生了的压力波对在下一单位周期喷出油墨时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者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在1个单位周期内供给2个预备脉冲信号,并且在其下一单位周期内给予了喷出脉冲信号。
(2)尽量多地改变从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到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时间,实施了上述(1)。
图13表示该实验的结果。TW2是从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到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时间(参照图11(A))。U0是1个单位周期。在TW2和U0的比小的场合,从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到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时间时间TS(参照图11(A))就会变大。在TW2和U0的比大的场合,时间TS(参照图11(A))就会变小。图13中的「○」表示结果良好。「×」表示结果不良。结果不良意味着出现了油墨滴的着弹位置偏离的现象、喷出了的油墨量变少的现象等。
如图13所示,在TW2和U0的比为4/8以下的场合,结果良好。可以认为比为4/8或以下能获得良好的结果是因为TS(参照图11(A))的期间变长了。TS变长的话,在最初的单位周期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下一单位周期时就会变弱。因此,在最初的单位周期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下一单位周期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在比为5/8及以上的场合,结果不良。可以认为比超过1/2的话就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是因为TS的期间变短了。TS的期间变短的话,在最初的单位周期时产生了的压力波在下一单位周期时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TS设定为单位周期的一半及以上的值。因此,能获得良好的印刷结果。
可以认为,图13结果也能适用于在1个单位周期内供给喷出脉冲信号,并且在其下一单位周期内供给喷出脉冲信号的场合。即,可以认为如果从喷出脉冲信号的上升的定时到下一单位周期的喷出脉冲信号的下降的定时的时间KS(参照图10(A))为单位周期U0的1/2及以上的话,印刷结果就良好。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KS设定为单位周期的一半及以上的值。因此,能获得良好的印刷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1个单位周期内给予2个预备脉冲信号。在该场合,由于给予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而产生了的压力波有时会在给予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时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给予了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时有油墨从喷嘴8喷出。本发明者们为了确认在给予了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时在怎样的状况下会产生从喷嘴8喷出油墨的现象,进行了以下实验。
(1)给予压电元件20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2个预备脉冲信号,观察是否喷出油墨。
(2)尽量多地改变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并且尽量多地改变2个预备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实施了上述(1)。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相同。
图14表示该实验的结果。图14的X(μs)表示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图11(A)的TW1和TW3)。图14的Y(μs)表示从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到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期间(图11(A)的TW2)。图中的「○」和「△」意味着不喷出油墨。「△」意味着与「○」的场合相比,油墨的振动量大。图中的「×」意味着喷出了油墨。图中的「-」意味着是实验对象以外的。这是因为Y必须比X大。另外,该实验利用了的打印机也是,AL约6(μs)。
例如,在X为1(μs),Y为4(μs)的场合,结果为「○」。即,在2个预备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为1(μs),这些预备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为2(μs)的场合,不喷出油墨。
再例如,在X为1(μs),Y为5(μs)的场合,结果为「×」。即,在2个预备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为1(μs),这些预备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为3(μs)的场合,喷出油墨。
再例如,在X为1(μs),Y为9(μs)的场合,结果为「○」。即,在2个预备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为1(μs),这些预备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为7(μs)的场合,不喷出油墨。
如上所述,压力波的影响按相同周期(AL×2;参照图12)而反复进行。鉴于这一点,从图14的实验的结果可知以下情况。X(TW1=TW3)在(2n-4/3)×AL和(2n-1/2)×AL之间的范围内,就喷出油墨。还有,如果Y(TW2)为2/3×AL或以下,就不喷出油墨。如果Y(TW2)在(2n-1/2)×AL和(2n+2/3)×AL的范围内,就不喷出油墨。另一方面,如果Y(TW2)在(2n-4/3)×AL和(2n-1/2)×AL之间的范围内,就喷出油墨。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X为1.25(μs),Y采用了3.75(μs)。因此,即使在1个单位周期内给予2个预备脉冲信号,也不喷出油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给予压电元件20预备脉冲信号而使油墨流路内的油墨振动。这样来抑制油墨干燥。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能用以前没有的新的方法来抑制油墨干燥。
利用本实施例的话,或许能省略用于执行清洗处理和增粘(フラツシング)处理的装置。即,或许不执行从油墨流路内喷出油墨的处理,也能消除油墨的喷出不良。在该场合,油墨的浪费就会变少。
在本实施例中,在1个单位周期内给予2个预备脉冲信号。由于在1个单位周期内进行多次预备振动,因而能效率很好地抑制油墨干燥。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和下一喷出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TS(参照图11(A))设定得长。还有,喷出脉冲信号和下一喷出脉冲信号之间的期间KS(参照图10(A))也设定得长。因此,能防止产生油墨的喷出不良。
喷出脉冲信号有V0和零这2个电位电平(参照图10(A))。还有,预备脉冲信号也有V0和零这2个电位电平(参照图11(A))。用于生成2种脉冲信号的电位的电平相同。因此,能简化用于供给电压的装置的构造。
以下列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
(1)上述实施例能适用于喷墨头移动的串行式打印机。
(2)喷出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只要在(2n-4/3)×AL和(2n-1/2)×AL之间的范围内,可以是任意值。
(3)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只要是2/3×AL或以下,或在(2n-1/2)×AL和(2n+2/3)×AL之间的范围内,可以是任意值。
(4)从第1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下降到第2个预备脉冲信号的上升的期间只要是2/3×AL或以下,或在(2n-1/2)×AL和(2n+2/3)×AL之间的范围内,可以是任意值。
(5)也可以构成为,在1个单位周期内只给予1个预备脉冲信号。
(6)也可以构成为,在1个单位周期内给予3个或3个以上的预备脉冲信号。
(7)也可以构成为,在印刷动作中(单位周期内)不给予预备脉冲信号。例如,在紧接印刷动作之前,给予各压电元件20预备脉冲信号。在该场合,可以同时给予所有压电元件20预备脉冲信号。还可以设置时间差来给予各压电元件20预备脉冲信号。
(8)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喷墨头的构成,通过计算而获得了压力波从喷嘴传播到油墨室的时间AL。并且,在利用了该设计值AL作为脉冲宽度时,油墨滴的喷出速度为最大。
然而,有时即使利用设计值AL,油墨滴的喷出速度也不会成为最大。这是因为有时会出现误差。还有,如果喷墨头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不同,即使利用压力波从喷嘴传播到油墨室的时间作为脉冲宽度,有时油墨滴的喷出速度也不会成为最大。
也可以按以下方式求得油墨滴的喷出速度为最大的脉冲宽度AL′。
(8-1)给予制造成的喷墨打印机的多个压电元件规定的脉冲宽度(例如W1)的脉冲信号。测量从各喷嘴喷出的油墨滴的喷出速度。算出测量到的喷出速度的平均值。
另外,关于测量油墨滴的喷出速度的方法,在美国专利中有记载。本申请在此参考采用了其内容。
(8-2)尽量多地改变脉冲宽度来执行上述(8-1)的处理。算出各脉冲宽度的场合的油墨滴的喷出速度的平均值。
(8-3)把在上述(8-1)和(8-2)中获得的结果绘于在横轴上取脉冲宽度,在纵轴上取喷出速度的坐标图上。接着,描画通过绘出的各点的曲线。描画曲线后,就能给定喷出速度为最大的脉冲宽度AL′。

Claims (14)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喷墨头,包括喷嘴、与所述喷嘴连通的油墨室、配置在所述喷嘴和所述油墨室之间的压力室和改变所述压力室内的压力的作动器;以及
控制器,控制所述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所述第1运行包括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增大的第1变化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减小的第2变化,
其中,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小于或等于2/3×AL,或为大于或等于(2s-1/2)×AL且小于或等于(2s+2/3)×AL的范围,
其中,s为正整数,并且,
AL是这样的值,即,如果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设定为AL的话,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速度成为最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作动器执行第2运行,
所述第2运行包括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增大的第3变化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减小的第4变化,
从所述第3变化到所述第4变化的间隔为大于(2t-4/3)×AL且小于(2t-1/2)×AL的范围,并且,
t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包括:
移动装置,在所述喷嘴对着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下,使所述喷墨头和/或所述印刷介质沿着规定方向移动,
其中,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喷墨头和/或所述印刷介质沿着所述规定方向移动时,所述喷墨打印机通过重复单位过程而在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作动器在各单位过程中执行所述第1运行或所述第2运行,
在所述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所述第2运行时,所述喷嘴喷出油墨而形成1个字点,并且,
在所述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所述第1运行时,所述喷嘴不喷出油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从在单位过程中执行的所述第1运行的所述第2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所述第2运行的所述第3变化的间隔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从在单位过程中执行的所述第2运行的所述第4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所述第2运行的所述第3变化的间隔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至少执行2次所述第1运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从在1个单位过程中最后执行的所述第1运行的所述第2变化到在下一单位过程中执行的所述第2运行的所述第3变化的间隔比1个单位过程的周期的一半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作动器在1个单位过程中执行2次所述第1运行,
从前一所述第1运行的所述第1变化到后一所述第1运行的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小于或等于2/3×AL,或为大于或等于(2u-1/2)×AL且小于或等于(2u+2/3)×AL的范围,并且,
u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小于或等于2/3×AL。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为大于或等于1/6×AL且小于或等于1/4×AL的范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所述作动器为压电元件,
所述控制器为了执行所述第1变化和所述第3变化而使供给所述压电元件的电压从第1电平向第2电平变化,并且,
所述控制器为了执行所述第2变化和所述第4变化而使供给所述压电元件的电压从所述第2电平向所述第1电平变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所述AL是由所述第1变化产生的压力波从所述油墨室传播到所述喷嘴的时间。
13.一种控制喷墨打印机的方法,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喷墨头,所述喷墨头包括喷嘴、与所述喷嘴连通的油墨室、配置在所述喷嘴和所述油墨室之间的压力室和改变所述压力室内的压力的作动器,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控制所述作动器执行第1运行,所述第1运行包括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增加的第1变化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减小的第2变化,
其中,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小于或等于2/3×AL,或为大于或等于(2s-1/2)×AL且小于或等于(2s+2/3)×AL的范围,
其中,s为正整数,并且,
AL是这样的值,即,如果从所述第1变化到所述第2变化的间隔设定为AL的话,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速度成为最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作动器执行第2运行的步骤,
其中,所述第2运行包括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增加的第3变化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容积减小的第4变化,并且,
从所述第3变化到所述第4变化的间隔为大于(2t-4/3)×AL且小于(2t-1/2)×AL的范围,并且,
t为正整数。
CNB2005101288017A 2004-11-30 2005-11-30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4361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6526A JP2006150817A (ja) 2004-11-30 2004-11-30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46526 2004-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1713A true CN1781713A (zh) 2006-06-07
CN100436134C CN100436134C (zh) 2008-11-26

Family

ID=3578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88017A Active CN100436134C (zh) 2004-11-30 2005-11-30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16269B2 (zh)
EP (1) EP1661704B1 (zh)
JP (1) JP2006150817A (zh)
CN (1) CN100436134C (zh)
AT (1) ATE472408T1 (zh)
DE (1) DE602005022034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776A (zh) * 2010-02-19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能在抑制致动器劣化的同时保持记录质量的液滴喷射装置
CN11020293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4432B2 (ja) * 2005-05-13 201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88618B2 (ja) * 2005-05-13 2010-1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02006021681D1 (de) 2005-10-06 2011-06-16 Brother Ind Lt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dessen Steuerverfahren
JP4259544B2 (ja) * 2006-05-23 2009-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DE602007006117D1 (de) 2006-09-14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Flüssigkeitsausstoßkopf und Antriebsverfahren dafür
JP6409519B2 (ja) * 2013-11-20 2018-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575247B2 (ja) * 2015-09-09 2019-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10751994B2 (en) 2016-09-23 2020-08-25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7805B2 (ja) * 1997-12-10 2006-1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滴噴射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687486B2 (ja) 1999-07-21 2005-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滴噴射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JP4259741B2 (ja) 2000-11-13 2009-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5212A (ja) * 2001-11-30 2003-06-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US6808254B2 (en) * 2000-11-30 2004-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er head
US7014294B2 (en) * 2000-11-30 2006-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ink-jet head
US6984027B2 (en) * 2001-11-30 2006-0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ink-jet head
US6953241B2 (en) * 2001-11-30 2005-10-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having passage unit and actuator units attached to the passage unit,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the ink-jet head
CN1269642C (zh) * 2002-02-18 2006-08-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以及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JP4247043B2 (ja) * 2002-06-28 2009-04-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装置
JP2004114362A (ja) * 2002-09-24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US7195327B2 (en) * 2003-02-12 2007-03-2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ts drive method
JP4534504B2 (ja) * 2003-02-12 2010-09-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JP2005059440A (ja) * 2003-08-14 2005-03-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776A (zh) * 2010-02-19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能在抑制致动器劣化的同时保持记录质量的液滴喷射装置
CN102189776B (zh) * 2010-02-19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能在抑制致动器劣化的同时保持记录质量的液滴喷射装置
CN11020293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1704B1 (en) 2010-06-30
CN100436134C (zh) 2008-11-26
US7416269B2 (en) 2008-08-26
US20060284908A1 (en) 2006-12-21
ATE472408T1 (de) 2010-07-15
JP2006150817A (ja) 2006-06-15
EP1661704A1 (en) 2006-05-31
DE602005022034D1 (de)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1713A (zh)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769055A (zh)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用于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230302C (zh) 液体喷头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201932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驱动该装置的方法
JP53343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噴射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89325C (zh) 液滴喷射头和喷墨记录装置
CN2797037Y (zh) 喷墨头打印装置
CN1816449A (zh) 喷墨打印机
CN101039857A (zh) 成像装置
CN1880076A (zh) 用于记录头的元件基体和具有该元件基体的记录头
CN1781712A (zh) 喷墨打印机及其制造方法和脉冲宽度决定方法
CN2875809Y (zh) 喷墨打印机
CN1824506A (zh)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63675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方法
CN101073948A (zh) 印刷装置、印刷材料量检测方法
CN1636719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08183852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フラッシング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5110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926919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1062613A (zh) 喷墨头
JP20171649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液体の吐出状態の判定方法
JP62994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65250A (zh) 液体排放头、液体排放装置和成像设备
JP539356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描画装置及びその設計方法並びに描画品質改善方法
CN101037042A (zh) 喷墨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