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4161A -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4161A
CN1764161A CNA2005101140429A CN200510114042A CN1764161A CN 1764161 A CN1764161 A CN 1764161A CN A2005101140429 A CNA2005101140429 A CN A2005101140429A CN 200510114042 A CN200510114042 A CN 200510114042A CN 1764161 A CN1764161 A CN 1764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addr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40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泰宏
冈之上和广
丸山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41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8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user's profile, e.g. premium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4Organization of routing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其中在无线终端与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用于进行数据传输。无线终端可连接到至少两个通信网络,其中每个通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目的地终端连接到该因特网。首先,基于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无线终端处选择通信网络之一。接着,基于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地址,在无线终端处选择通过所选择的通信网络的路径。然后,通过所选择的路径,在无线终端与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本申请要求在先日本专利申请JP 2004-304412的优先权,其公开通过参考而被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加入了目的地信息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地信息所表示的对方的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程序,并且涉及其中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通过选择多个通信接口(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通信网络)中任一接口来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来,具有多个通信设备以分别连接到不同通信网络的通信终端已经流行起来。这些通信终端例如是与局域网(LAN)相对应的移动电话、能够与无线LAN的不同通信系统相对应的无线LAN终端等等。另外,还存在这样的通信终端:其中,两个通信服务运营商共享同一无线LAN接入点,并且通过选择性地使用设备驱动器可以连接两个通信网络。
这些通信终端通过基于环境选择性地使用通信设备、设备驱动器、或它们的组合(在后文中被一般地称作通信接口)来最好地利用通信终端的优点,可以向用户提供更方便的通信环境。例如,在分布于城区的无线LAN的通信区域中使用高速且舒适的无线LAN,并且在不能使用无线LAN的郊区中使用用于移动电话的、具有宽阔的通信区域的电路交换网络。
顺便提一句,有些时候必须频繁切换通信接口。例如,这是这样一种情形:通信终端所具有的多个不同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的状态在这些设备运动时改变。当频繁切换通信接口时,由用户来进行切换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可能导致这样的问题:由于误操作而选择不适当的通信接口。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每个传输数据切换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设备(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20195,第15和16段,图9)。该提议包括这样的表:其描述与可以用来连接到各自的对方的路径相对应的通信质量。该表的利用允许通过为每个单位的传输数据选择适当路径并且使用与该适当路径相对应的通信接口来执行通信。
然而,当各个通信接口连接到相对大的网络时,可以用来连接到对方的路径数增加。结果,因为表中所描述的信息量增加,所以选择适当路径的操作耗时较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它们能够通过有效地从多个通信接口中选择适当的通信接口来传输数据。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a)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b)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用于通过将通信质量信息对应到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的每一组,来存储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c)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每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每个传输网络连接装置中,以通过将地址对应到路径信息,来存储各个对方的地址以及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d)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用于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来选择用来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e)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所选择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f)路径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利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装置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搜索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来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和(g)数据传输装置,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具有: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通信网络的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以及用于存储通信质量信息的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具有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每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每个传输网络连接装置中,以通过将地址对应到路径信息,来存储各个对方的地址以及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基于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来选择用来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并且辨别出相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然后,从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通过由相应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利用这种操作,可以为作为传输对象的每组数据选择适当的通信网络,并且使用与该通信网络相连接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数据。另外,因为向每个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提供了路径对应表,所以可以通过基于通信质量选择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以及基于目的地信息选择路径这两个步骤来选择路径,由此可以更有效地选择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在无线终端与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可连接到至少两个通信网络,其中每个通信网络都连接到因特网,所述目的地终端连接到所述因特网,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基于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所述无线终端处选择所述通信网络之一;(b)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地址,在所述无线终端处选择通过在所述步骤(a)中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和所述因特网的路径;以及(c)通过在所述步骤(b)中选择的所述路径来在所述无线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a)请求质量辨别步骤,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b)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步骤,用于从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在所述请求质量辨别步骤中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c)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步骤,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在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d)路径信息获取步骤,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步骤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e)数据传输步骤,通过在所述路径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首先,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并且被加到该数据中。然后,通过从用于存储通信质量信息的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所辨别出的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来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信息。
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所选择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然后,在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通过相应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利用这种操作,可以使用适当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另外,因为可以通过基于通信质量选择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以及基于目的地信息选择路径这两个步骤来选择路径,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选择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使数据传输设备的计算机执行:(a)请求质量辨别处理,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b)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处理,用于从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请求质量辨别处理所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c)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处理,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处理所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d)路径信息获取处理,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处理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e)数据传输处理,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处理所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首先,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并且被加到该数据中。然后,通过从用于存储通信质量信息的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所辨别出的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来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信息。
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所选择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然后,在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通过相应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利用这种操作,可以使用适当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另外,因为可以通过基于通信质量选择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以及基于目的地信息选择路径这两个步骤来选择路径,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选择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一种机器语言可读记录介质记录用于执行如下过程的程序:(a)请求质量辨别过程,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b)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过程,用于从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请求质量辨别过程所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c)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过程,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过程所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d)路径信息获取过程,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过程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e)数据传输过程,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过程所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机器语言可读记录介质存储了用于执行与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执行的各个处理相类似的过程的程序。因此,即使是通用数据传输设备也能为作为传输对象的每组数据使用适当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并且通过有效地选择路径来传输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从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为每组数据选择适于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另外,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所选择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然后,利用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来获取路径信息,并且传输数据。结果,因为为每组数据选择了适当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并且使用只与该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所以可以通过有效地选择适当的路径来传输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移动电话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设备的通信系统的系统配置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配置的配置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IP协议处理单元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路径控制器配置的配置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配置的配置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所创建的传输数据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8是示出了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的内容的解释图;
图9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所执行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的解释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优先级信息的内容的解释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表示通信接口部分vs.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的表的内容的解释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TCP/UDP协议处理单元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IP协议处理单元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15是示出了由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创建的IP分组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所执行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三路径控制表的一部分内容的解释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四路径控制表的一部分内容的解释图;
图19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所执行的传送目的地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一示例的解释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二示例的解释图;
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三示例的解释图;
图2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修改的移动电话配置的配置图;
图24是示出了该修改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配置的配置图;
图25是示出了该修改的目的地信息vs.优先级信息对应表的内容的解释图;
图26是示出了该修改的路径控制器配置的配置图;以及
图27是示出了该修改的指定信息缓存表的内容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移动电话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设备的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200中,由移动电话运营商构建的电路交换网络202以及分组交换网络203、由第一LAN运营商构建的第一无线LAN 204、以及由第二LAN运营商构建的第二无线LAN 205分别连接到因特网201。第一无线基站收发机站(wireless basetransceiver station)206被部署于电路交换网络202,第二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7被部署于分组交换网络203,并且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8被分别部署于第一及第二LAN 204和205。作为数据发射机的移动电话209位于第一至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6、207和208各自的通信区域相重叠的区域。
第一和第二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6和207使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来执行无线通信。虽然第一和第二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6和207实际上共享各种类型的设备(例如,通信电路等),但是它们在逻辑上被视为分离的无线基站收发机站,因为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信道执行通信。另外,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8通过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b以及IEEE 802.11g相对应的无线LAN执行无线通信。移动电话209包括分别与这些通信系统相对应的多个不同通信电路,并且能分别与对应于第一至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6、207和208的对方进行通信。
另外,移动电话209的用户加入了上述移动电话运营商以及第一和第二无线LAN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服务。因此,将移动电话209连接到电路交换网络202、分组交换网络203、以及第一和第二LAN 204和205所必需的设备驱动器被安装到移动电话209,并且向移动电话209输入必要的设置。因此,移动电话209能够分别连接到电路交换网络202、分组交换网络203、以及第一和第二LAN 204和205。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配置。移动电话209包括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用来连接到与图1的电路交换网络202、分组交换网络203、以及第一和第二LAN 204和205相对应的通信设备并与之进行通信。移动电话209包括用于创建要发送的数据的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以及用于将所创建的数据转换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分组的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移动电话209包括IP协议处理单元224,用于通过将所创建的TCP和UDP分组转换为因特网协议(IP)分组来辨别下一发送目的地,以及使用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的相应的接口部分来执行通信。移动电话209包括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该单元处于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之间,并且执行分析处理来为作为要发送的对象的传输数据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另外,移动电话209包括路径控制器226,其分别连接到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IP协议处理单元224、以及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用来确定从哪个通信接口部分221来发送传输数据。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移动电话的配置的主要部分的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的配置。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中每一个由作为硬件部分的用于实现预定无线通信的物理接口(例如,天线、通信电路等)以及作为软件部分的用于使用无线通信将移动电话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运营商接口组成。第一通信接口部分2211的物理接口被示为“移动电话(电路交换)”,这表示移动电话与连接到图1的电路交换网络202的第一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6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接口部分2212的物理接口被示为“移动电话(分组交换)”,这表示移动电话与连接到图1所示的分组交换网络203的第二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7进行无线通信。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的物理接口以及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的物理接口被共同示为“无线LAN”,这表示它们与连接到图1的第一和第二LAN 204和205的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8进行无线通信。
第一通信接口部分2211的物理接口以及第二通信接口部分2212的运营商接口被共同示为“移动电话运营商”。这表示使用了连接到由移动电话运营商(通过图1的电路交换网络202和分组交换网络203来提供通信服务)所分配或设置的电路交换网络202和分组交换网络203所必需的设备驱动器。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的运营商接口被示为“第一无线LAN运营商”。这表示使用了连接到由第一无线LAN运营商(通过图1的第一LAN 204来提供通信服务)所分配或设置的第一LAN 204所必需的设备驱动器。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的运营商接口被示为“第二无线LAN运营商”。这表示使用了连接到由第二无线LAN运营商(通过图1的第二LAN 205来提供通信服务)所分配或设置的第二LAN 205所必需的设备驱动器。
更具体地说,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中每一个实质上是由物理接口和运营商接口的组合提供的。因此,当进一步实现不同方式的组合或者提供其他类型的物理接口和运营商接口时,通信接口部分221的数目增加。相反,组合方式的数目减少将减少通信接口部分221的数目。
图4示出了IP协议处理单元的配置。IP协议处理单元224包括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用来辨别与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相对应的下一传送目的地。IP协议处理单元224包括IP发那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其使用路径控制表236中指定一个来辨别下一传送目的地,并且使用相应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来发送IP分组。图2的路径控制器226确定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236。
图5示出了路径控制器226的配置。路径控制器包括通信接口部分管理器241,其从图2的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获取通信状态的信息,并且命令连接到相应网络。另外,路径控制器226包括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用于存储关于图2的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信息。另外,路径控制器226包括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当确定组成通信接口部分221的任一类型物理接口适于传输数据时,其使用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来确定用来辨别传送目的地的路径控制表236。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包括优先级信息表244和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优先级信息表244存储关于在选择通信接口部分221时作为基础的优先级的信息,并且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将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对应到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236(图4)。图2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辨别适于传输数据的物理接口类型。
图6示出了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的配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包括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其将关于传输数据目的地的信息对应到物理接口的类型。另外,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包括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252,当从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接收到传输数据时,其从传输数据中提取目的地信息,并且使用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来辨别合适的物理接口的类型。
尽管没有示出,上面所解释的移动电话209的各个设备由存储器介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了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等)以及作为现有硬件的电路部件来实现。下面将解释如上配置的移动电话209从通信接口部分221发送作为要发送的对象的数据的处理。
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由一组或多组应用软件实现。移动电话209的用户通过操作移动电话209中包括的键开关(未示出)来启动想要的应用软件或者使用已经启动了的应用软件,可以创建传输数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启动电子邮件创建软件来创建句子,通过设置目的地IP地址来命令发送该句子,或者可以通过启动电话呼叫软件来命令向预定对方呼叫。另外,存在这样一种情形:传输数据由应用软件自动创建,并经历传输处理。
图7示出了由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创建的传输数据的配置。传输数据301由可变长度的应用数据302和目的地信息303组成,其中目的地信息303是关于应用数据302要发送到的目的地的信息。目的地信息303由目的地IP地址304和目的地端口号305组成,其中目的地IP地址304是分配给目的地通信设备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号305是表示在目的地的通信设备中要将数据传送到哪个应用软件的标识符。下面的解释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进行: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新创建了传输数据301,该传输数据301的目的地IP地址304被设置为“192.168.3.220”并且目的地端口号305被设置为“50”。当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创建传输数据301时,其将传输数据301提供给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的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252从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301提取目的地信息303,并且在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中搜索目的地信息303。
图8示出了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的内容。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表示出了在传输中与传输数据301中可能加入的每个目的地信息的内容相对应地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252从这里所描述的目的地信息中搜索与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301中所描述的目的地信息303相对应的目的地信息,并获取与搜索到的目的地信息相对应的所要使用的物理接口。
因为目的地信息303由目的地IP地址304和目的地端口号305组成,所以即使传输数据301具有与相同应用软件相对应的相同目的地端口号305,要使用的物理接口也可能随对方不同而不同。例如,当传输数据301向web服务器(提供主要由文本数据组成的内容)请求内容时,可以使用任何物理接口。然而,当传输数据301向提供包括运动图像数据的内容的服务器请求内容时,优选地使用高速无线LAN。即使在这种情形中,通过注册与目的地IP地址304和目的地端口号305的每一种组合方式相对应的物理接口,可以选择与目的地信息相对应的适当物理接口。
在传输数据301中,因为目的地IP地址304被设置为“192.168.3.220”并且目的地端口号305被设置为“50”,所以获得“无线LAN”作为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252将所获得的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提供给路径控制器226。在接收到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时,路径控制器226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确定IP协议处理单元224的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236。
图9示出了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所执行的路径控制确定处理的流程。在接收到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时(步骤S311:是),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从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中搜索具有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所表示出的物理接口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步骤S312)。
图10示出了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描述组成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物理接口和运营商接口。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将运营商信息存储为各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对通过与每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相对应的各个运营商接口连接到相应网络是必需的。另外,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还存储通信状态信息,这些通信状态信息表示与它们相对应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的通信状态。
运营商接口信息由通信接口部分221中所注册的通信服务所使用的用户ID、用来获得安全性的密钥、在执行认证时要传送的认证信息、以及通信费用组成。运营商接口信息是通信接口部分221使用设备驱动器来请求连接到相应网络时所必需的信息,并且在执行对各种通信服务的注册时设置。另外,通信状态信息由使用通信接口部分221所进行的通信的最大传输速度、无线通信中的电波状态、使用通信接口部分221所进行的通信的数据错误率、以及通信接口部分221与相应网络的连接状态组成。图5的通信接口部分管理器241顺序监视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的最大传输速度、电波状态、错误率、以及连接状态,并且顺序地将监视结果反映到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
回到图9,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从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中读出与各个搜索到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相对应的运营商接口信息和通信状态信息(步骤S313)。因为此处所接收到的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是“无线LAN”,所以这里读出与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相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与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相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如上所述,当多个通信接口部分221与“无线LAN”相对应时(步骤S314:是),参考图5的优先级信息表244来确定使用哪个通信接口部分221(步骤S315)。
图11示出了优先级信息表的内容。优先级信息表244描述的数值表示作为通信环境要实现的各个项目的优先级,即,作为用来选择要使用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的基础的信息。最小值被设置为“0”,并且越小的数值表示越高的优先级,例如,项目“速度”被设置为数值“1”,而项目“经济效率”被设置为数值“0”。更具体地说,在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比较的基础上,顺序采用较小数值的项目,并且在采用任一比较结果将通信接口部分221限制到一个通信接口部分时,确定该通信接口部分221用来通信。通过由用户或用于创建传输数据的应用软件操作键开关来预先设置各个项目的数值。
在图11所示的优先级信息表224中被设置为数值“0”从而表现出最高优先级的项目“经济效率”对应于图10所示的信息中的通信费用。当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的通信费用与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的通信费用比较时,无论通信时间或通信数据量如何其通信费用都固定的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具有高于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的经济效率。因此,选择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例如,当通信接口部分2213和2214的通信费用都固定时,因为它们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被限制到一个通信接口部分,所以它们彼此之间比较与优先级被设置为次高数值“1”的项目“速度”相对应的最大传输速度。在这种情形中,选择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然而,因为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的电波状态是“禁止”,所以当在预定时间内其没有改进时,使用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
回到图9,当在步骤S312只检测到一个通信接口部分221时(步骤S314:否),确定使用该通信接口部分221(步骤S216)。在如上所述来确定要使用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时,在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中确认所确定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的连接状态(步骤S317)。当连接状态是“未连接”时(是),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命令通信接口部分221执行连接处理,并且命令IP协议处理单元224创建相应的路径控制表236的内容。另外,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的相应连接状态被重写为“正在连接”(步骤S318)。具体地说,向作为相应通信接口部分221的运营商接口的设备驱动器命令执行连接处理。然后,从相应通信接口部分221的运营商接口信息中读取用户ID、密钥以及认证信息,并提供给设备驱动器。每个通信界接口部分221的设备驱动器使用所接收到的信息来执行与相应网络的连接处理,并且在完成连接时,设备驱动器向通信接口部分管理器241进行通知。另外,在完成创建所命令的路径控制表236时,IP协议处理单元224也向通信接口部分管理器241进行通知。注意,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路径控制表或在上次连接处理中所创建的路径控制表,而不是在每次执行连接处理时创建路径控制表236。
当从通信接口部分221通知连接完成,并且还从IP协议处理单元224通知路径控制表236创建完成时(步骤S319:是),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的相应连接状态被重写为“连接完成”(步骤S320)。另外,参考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获取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作为用于指定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要使用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中哪一个的信息,并且将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提供给图2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步骤S321)。然后,等待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再次提供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
图12示出了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的内容。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描述组成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物理接口和运营商接口。然后,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描述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该信息表示了每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中的任一个。例如,“第三路径控制表”被描述为与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相对应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这表示必须使用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来从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发送数据301。
回到图9,当连接状态处于“正在连接”状态时(步骤S317:否,步骤S322:是),过程前进到用于确定路径控制表236的处理。当连接状态处于“连接完成”状态时(步骤S322:否),过程前进到用于确定路径控制表236的步骤S321。
这里,在步骤315选择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并且其连接状态处于“未连接”状态。因此,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连接到第一LAN 204,并且在IP协议处理单元224中创建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然后,基于图12的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将“第三路径控制表”提供给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作为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向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提供应用数据302、目的地信息303、以及所获得的与目的地信息303相对应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作为一组数据(后文中,适当地称之为第一数据)。
图13示出了TCP/UDP协议处理单元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的配置。通过向图7所示的传输数据301新加入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来形成第一数据361。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基于目的地端口号305,辨别出第一数据要被转换为TCP分组及UDP分组中任一种。这里假设要转换为TCP分组。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通过将应用数据302划分为固定长度并且向划分后的应用数据302加入TCP头部(描述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目的地端口号305),来创建多个TCP分组。然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向IP协议处理单元224提供所创建的各个TCP分组、目的地IP地址304、以及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作为一组数据(后文中,适当地称之为第二数据)。
图14示出了IP协议处理单元224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的配置。第二数据371由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目的地IP地址304、以及TCP分组372组成。每个TCP分组372由TCP头部373和有效负载部分374(其中存储了图13的应用数据302的任一划分部分)组成。在接收到各个第二数据集371时,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基于其中的TCP分组372来创建IP分组。
图15示出了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所创建的IP分组的配置。通过向图14的第二数据371的TCP分组372加入IP头部382(描述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目的地IP地址304),来形成每个IP分组381。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首先辨别应该使用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中哪一个来确定所创建的IP分组381的下一传送目的地。
图16示出了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所执行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的流程。在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接收到第二数据集371时(步骤S401:是),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接收到第二数据371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步骤S402)。当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中存在相应的路径控制表236时(步骤S403:是),确定该路径控制表236作为在基于步骤S401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371来创建IP分组381时所使用的路径控制表。当由于删除或创建失败的原因,在所接收到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中不存在相应的路径控制表236时(步骤S403:否),确定默认路径控制表236作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步骤S405)。当在步骤S404或S405中确定了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时,过程再次返回步骤S401,等待从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提供第二数据371(返回)。
这里,因为所接收到的第二数据371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指示“第三路径控制表”,所以确定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作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
图17示出了第三路径控制表的内容的一部分。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描述目的地网络地址、网络掩码、以及网关地址,这表示了下一传送目的地,用于在网络充当地址时使IP分组到达每个地址网络。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描述传输接口,这表示在同一子网上连接的作为网关地址的通信接口部分221,即,传输接口表示要用来发送IP分组的通信接口部分221。另外,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描述度量(metric),作为用于在选择路径时确定优先级的参数。例如,度量是去往地址网络的路径上存在的跳数(路由器数目)、路径的传输速度、或者是通过组合多个度量而获得的组合度量。注意,虽然除了上述各项之外,实际上还对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设置了组播地址等(用于向属于同一子网的所有通信设备进行传输),但是这里省略了对它们的图示和解释。
目的地网络地址和网络掩码的组合表示向相应网络分配的IP地址的范围。因此,通过辨别目的地IP地址304属于目的地网络地址和网络掩码所表示的各个IP地址范围中的哪个范围,可以指定用于传输图15所示的IP分组381的传输接口和网关地址。从图中清楚看到,与目的地网络地址一致的辨别表示所有的接口都是“第三通信接口部分”。
另外,当所接收到的第二数据371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362是“第四路径控制表部分”时,图16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确定第三路径控制表2364作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
图18示出了第四路径控制表的内容的一部分。与图17所示的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一样,第四路径控制表2364也对每个充当地址的网络描述了网关、传输接口、以及度量。然而,其与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的不同在于,第四路径控制表2364的所有传输接口都是“第四通信接口”。另外,虽然未示出,类似地,第一路径控制表2361中的所有通信接口都是“第一通信接口”,并且第二路径控制表2362中的所有通信接口也都是“第二通信接口”。
这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是由来自路径控制器226的指令创建的。如已经解释的那样,当被确定用来发送传输数据301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的连接状态处于“未连接”状态时,路径控制器226命令IP协议处理单元224创建相应的路径控制表236。在相应的通信接口部分221完成连接时,IP协议处理单元224创建只使用通信接口部分221作为传输接口的路径控制表236。基于通过点对点协议(PPP)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从连接对方所接收到喜讯那,来设置默认路由的网关地址,并且基于由用于交换预定路由选择信息的协议所获得的信息,来设置其他目的地。当图1的通信系统200的配置改变时,还基于切换后的路由选择信息,来适当地更新所创建的路径控制表236的内容。不然,可以基于诸如移动电话209中先前存储的配置文件等信息来设置这些内容。
当如上所述创建了新的路径控制表236时,IP协议处理单元224单独设置例如用于标识“第三路径控制表”等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返回给路径控制器226。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通过通信接口部分管理器241接收返回给它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注册到图12的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作为与触发了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的创建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相对应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利用上述操作,在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中以正确的对应关系存储了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由此可正确地确定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
当通过图16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确定了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时,使用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来确定相应IP分组381的下一传送目的地,并且使用与如此确定的下一传送目的地相连接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来执行传输。
图19示出了由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所执行的传送目的地确定处理的流程。当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由n行组成时,IP分组创建/传输处理单元237准备行号i(指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中将要处理的行的号码)以及度量列j(由n个参数组成,用于将各行的度量存储为变量)。读取IP分组381(其路径控制表被图16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确定为要使用)的目的地IP地址304(步骤S451)。向行号i设置数值“1”作为初始值,并且向与度量列j中各行相对应的所有参数设置数值“999”(步骤452)。设置数值“999”与下述事实相对应:较小的度量值对应于较高的优先级,并且值“999”大于设置为度量的最大值。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容易地从通过下述处理被选作IP分组381的传送目的地的候选者中选择具有最小度量值的候选者。
接着,读取被确定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的路径控制表236的行号i的目的地网络地址、网络掩码、以及度量(步骤S453),并且首先确定它们是否表示默认路由(步骤S453)。具体地说,通过目的地IP地址是否被设置为“0.0.0.0”来对此进行确定。当它们表示默认路由时(是),行号i的数值增加1(步骤S455),并且过程返回步骤S453,并切换为下一行的处理。
当它们不表示默认路由时(步骤S454:否),对IP分组381的IP地址304与行号i的网络掩码执行异或操作(步骤S456)。当操作结果与行号i的目的地网络地址一致时(步骤S457:是),与度量列j的行号i相对应的参数(被设置为初始值“999”)被重写为行号i的度量(步骤S458)。当处理没有到达最后一行时,即,当行号i与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的行数n不一致时(步骤S459:否),过程前进到步骤S455,其中行号i的数值增加1,并返回步骤S453,并切换为下一行的处理。当异或操作的结果与行号i的目的地网络地址不一致时(步骤S457:否),因为该行所表示的传送目的地与IP分组381的传送目的地不对应,所以过程前进到步骤S459,而不在度量列j中存储度量。
通过重复步骤S453至步骤S459,从第一行开始顺序处理各行。当处理到达最后一行时(步骤S459:是),基于度量列j是否从初始状态改变,来确定关于IP分组381的地址所属的目的地网络的信息是否存在(步骤S460)。当存在从初始值改变了的参数时(步骤S460:是),在与该参数相对应的行号I中描述表示IP分组381的下一传送目的地的信息。因此,从这些从初始值改变了的参数中指定具有最小度量值的参数的行号,并且从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中获取对应行号的网关地址和传输接口(步骤S461)。
然后,使用第一至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1至2214中的对应通信接口部分来发送IP分组381(步骤S462),并且处理完成(结束)。具体地说,将IP分组381输入到对应通信接口部分221中包括的输入端(未示出)中。然后,使通信接口部分221创建以太帧,该以太帧具有目的地(被设置为与步骤S461中获得的网关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以及作为有效负载的IP分组381,并且从作为输出端(未示出)的天线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该以太帧。
当度量列j保持初始状态时,即,当没有特别存在关于IP分组381的目的地所属的目的地网络的信息时(步骤S460:否),获取默认路由的网关地址和传输接口(步骤S463)。然后,同样使用相应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来发送IP分组381(步骤S461),并且处理结束(结束)。
这里,IP分组381的目的地IP地址304被设置为“192.168.3.220”,并且确定图17所示的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作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也就是说,在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中,其中描述了目的地网络“192.168.3.0”以及网络掩码“255.255.255.0”的行对应于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因此,在图19的步骤S461中获得“第三通信接口部分”作为传输接口并且网关地址为“192.168.102.100”,并且使用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执行传输。因为如图3所示,物理接口是无线LAN并且运营商接口是第一无线LAN运营商,所以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通过图1的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8连接到第一LAN204。
相反,当确定图18所示的第四路径控制表2364作为要使用的路径控制表时,在步骤S461中获得“第四通信接口部分”作为传输接口并且网关地址为“192.168.103.253”。因此,类似地使用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执行传输。因为如图3所示,物理接口是无线LAN并且运营商接口是第二无线LAN运营商,所以第四通信接口部分2214通过图1的第三无线基站收发机站208连接到第二LAN 205。
在目的地IP地址304是“192.168.3.220”时,当在第三和第四路径控制表2363和2364中比较相应的度量时,第三路径控制表2363中度量的数值为“8”,并且第四路径控制表2364中度量的数值为“4”。因此,当没有为各个传输接口区分路径控制表而是准备了公共路径控制表时,使用具有较小度量值的“第四通信接口部分”的网关地址被用作传输接口。结果,不能使用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这使得不能反映出希望以较低成本执行传输的用户的请求以及对应用软件的传输环境的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为每个通信接口部分221准备了只使用通信接口部分221的路径控制表236,并且使用与被确定为适于请求内容的通信接口部分221相对应的路径控制表来确定路径。利用这种配置,即使传输数据301具有相同的目的地IP地址304,通过简单地从多个通信接口中选择适当的通信接口并且使用所选择的通信接口,也可以传输这些传输数据301。注意,在完成所有应用软件集时,路径控制器226命令断开正连接的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并且命令IP协议处理单元224删除所创建的路径控制表236。
关于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配置,除了图3所示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想到各种方式。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一示例。移动电话500A中的第一和第二通信接口部分5011和5012中的每一个由不同的运营商接口和不同的物理接口组成。当通信接口部分只具有两个通信接口部分时,即,图3所示的通信接口部分221中的第二通信接口部分2212和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它们具有图20所示的配置。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二示例。移动电话500B中的第一至第三通信接口部分5011至5013中的每一个由不同的运营商接口和公共的物理接口组成。例如,当存在的第一至第三无线LAN点(spot)运营商(其提供的无线LAN点使用IEEE802.11b的无线LAN),并且移动电话的用户加入各个通信服务时,采用上述配置。
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多个通信接口部分的其他方式的第三示例。移动电话500C中的第一至第三通信接口部分5011至5013中的每一个由公共的运营商接口和不同的物理接口组成。例如,当存在无线LAN点运营商(在其提供的无线LAN点中,可以使用IEEE802.11a、IEEE802.11b、以及IEEE802.11g的无线LAN),并且移动电话的用户加入该通信服务时,采用上述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可以独立定义物理接口和运营商接口,所以上述任一方式都可应用于该实施例。因此,可以使用由适当的物理接口和适当的运营商接口组成的通信接口部分来执行传输。另外,因为向IP协议处理单元发送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以及各个传输数据集,所以可以在适当的定时处容易地切换路径控制表,由此可以从适当的通信接口部分来发送各个数据集。
另外,因为不仅可以基于静态信息(例如,路径选择表和通信费用),还可以基于动态信息(例如,目的地端口号、通信费用、电波状态等)来选择通信接口部分,所以可以容易地应对由于通信终端的运动等引起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另外,仍然安装了TCP协议和IP协议的过程,所以本实施例的配置的好处在于:与其他TCP/IP相应设备兼容,并且可以该用传统产品的生产线等等。
【本发明的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路径控制器基于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接收到的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使用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和优先级信息表,来创建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然而,作为其他方法,还可以在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中与目的地信息相对应地存储表示要实现为通信环境的各项的特性的数值,并且将这些数值发送到路径控制器。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从路径控制器确定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作为各个传输数据集。然而,考虑到频繁创建具有相同目的地信息的传输数据的情形,还可以在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中缓存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
图23示出了根据修改的移动电话的配置。在图23中,与图2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解释。移动电话609具有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和路径控制器626,而不是图2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225和路径控制器226。
图24示出了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的配置,并且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图6。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具有目的地信息vs.优先级信息对应表651和优先级信息选择处理单元652,而不是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和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252。另外,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具有新加入的指定信息缓存表653和缓存表管理器654。指定信息缓存表653在相应指定信息中临时存储从路径控制器626接收到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并且缓存表管理器654管理指定信息缓存表653。
图25示出了目的地信息优先级对应表的内容。与该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251相同,目的地信息vs.优先级信息对应表651描述可以向传输数据301加入的目的地信息的每个内容的信息。然而,目的地信息优先级对应表651描述优先级信息(表示要实现为通信环境的各项的优先级),而不是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与该实施例的图11所示的优先级信息表244一样,在各个优先级信息集中描述表示要实现为通信环境的各项的优先级的数值,并且最小值被设置为“0”,并且较小的值表示较高的优先级。通过由用户或用于创建传输数据的应用软件操作键开关(未示出)来预先设置各项的数值。
图24的优先级信息选择处理单元652在目的地信息vs.优先级信息对应表651中所描述的目的地信息中搜索与接收到的传输数据301中所描述的目的地信息303相对应的目的地信息,并且获取与之相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当假设与该实施例一样传输数据301的目的地IP地址304被设置为“192.168.3.220”并且其目的地端口号305被设置为“50”时,获得这样的优先级信息:其中,速度被设置为数值“1”,经济效率被设置为数值“0”,紧急程度被设置为数值“2”,稳定性被设置为数值“3”,安全性被设置为数值“4”。优先级信息选择处理单元652将所获得的优先级信息提供给路径控制器626。
图26示出了图23的路径控制器的配置,并且对应于该实施例的图5。在图26中,与图5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接收。路径控制器626具有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643,而不是图5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243。另外,因为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接收到优先级信息,所以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643不具有优先级信息表244。
在从图23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接收到优先级信息时,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643参考通信接口部分信息数据库242,指定适于优先级信息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更具体地说,在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的比较的基础上,顺序采用具有较小数值的项目,并且在采用任何比较基础将通信接口部分221限制到一个通信接口部分时,确定使用该通信接口部分221来进行通信。
图25中具有最小数值的项目“经济效率”对应于图10所示的信息中的通信费用。当比较各个通信接口部分221之间的通信费用时,通信费用被设置为“固定数量”的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因此,选择第三通信接口部分2213。当如上所述选择了要使用的通信接口部分221时,与该实施例一样,参考通信接口部分对应表245,确定要使用第一至第四路径控制表2361至2364中哪一个。然后,创建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
在从路径控制器626接收到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时,图24所示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的缓存表管理器654将相应的传输数据301的目的地信息303及其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彼此相对应地注册到指定信息缓存表653中。
图27示出了指定信息缓存表的内容。指定信息缓存表653对缓存表管理器654所注册的目的地信息和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设置有效剩余时间,以表示在其中信息有效的时间段的剩余长度。当频繁创建具有相同目的地信息303的传输数据301时,重复这样的处理:多次发送相同的优先级信息并且接收相同结果。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缓存表控制器654使指定信息缓存表653在预先设置的给定长度时间的范围内保持从路径控制器626接收到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以及目的地信息303作为一对信息。当在指定信息缓存表653中存在从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接收到的传输数据301的目的地信息303时,从指定信息缓存表653中获取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而不使用路径控制器626。
当首先设置给定长度的时间时,使用计数器(未示出)来周期性更新有效剩余时间。当任一条目的有效剩余时间被设置为数值“0”时,缓存表管理器654删除该条目。在从传输数据创建处理单元222接收到传输数据301时,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首先在缓存表管理器654中搜索与目的地信息303一致的条目。当存在与其一致的条目时,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625获取相应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以及传输数据301提供给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作为该实施例的图13所示的第一数据361。利用这种操作,简化了向传输数据301加入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之前的处理过程,由此增加了速度,并且可以减轻对设备施加的负担。另外,当不存在与目的地信息303一致的条目时,通过执行上述优先级信息选择处理单元652的处理,来获取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并且同样将该信息以及传输数据301提供给TCP/UDP协议处理单元223。此后执行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注意,可以对上述通信系统进行各种修改。例如,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可以具有指定信息缓存表和缓存表管理器。另外,虽然与目的地端口地址以及目的地端口号相对应地来确定该实施例中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以及修改中的优先级信息,但是可以与它们之中任一个或其他各种类型的信息相对应地来确定。另外,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以及优先级信息可以存储在路径控制器的路径控制表确定处理单元中,作为预先固定的内容,并且设想例如只参考电波状态,使用与具有最佳电波状态的通信接口部分相对应的路径控制表作为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可以由应用软件或用户的操作来形成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或者曾经创建的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可以临时存储在IP协议处理单元中,并且连续使用。
另外,通过使用标识符或调整各个处理单元所执行的各个处理的定时,可以彼此相对应地保持传输数据和路径控制表指定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路径提供给IP协议处理单元。另外,还可以在将要使用的物理接口的信息以及优先级信息转换为比TCP分组的传输层低的数据等之后,将它们提供给路径控制器。另外,该实施例中的物理接口辨别处理单元和目的地信息vs.物理接口对应表以及修改中的优先级信息选择处理单元和目的地信息vs.优先级信息对应表、缓存表管理器、和指定信息缓存表可以放置在路径控制器中。在这种情形中,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向路径控制器提供从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接收到的传输数据的目的地信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中,将物理接口描述为用于实现移动电话的通信设备以及用于通过移动电话实现无线LAN的通信设备。然而,不用说,物理接口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无线及固定线路传输介质和通信介质所应用的通信设备。例如,Ethernet(注册商标)卡和无线LAN卡是示例。另外,该实施例和修改还可以适用于这样的情形:例如,虽然提供了每一个都具有不同标准的无线LAN作为无线接口,但是物理接口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共享与公共的天线连接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输出端。另外,不用说,该实施例和该修改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设备。否则,当用于记录程序(由CPU执行,用于实现各个设备)的记录介质被配置为能够可拆卸安装且可被机械读取的记录介质时,不用说,该实施例和修改在必要时可以将记录介质安装到通用数据传输设备中。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
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用于通过将通信质量信息对应到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的每一组,来存储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
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每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每个传输网络连接装置中,以通过将地址对应到路径信息,来存储各个对方的地址以及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
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用于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来选择用来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
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所选择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
路径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利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装置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搜索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来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和
数据传输装置,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通信状态监视装置,用于顺序监视所述多个通信网络中每个通信网络的通信状态;和
通信质量信息改变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监视装置所执行的监视的结果,来顺序改变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的相应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中所述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包括:请求质量辨别装置,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传输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以及请求质量适宜性辨别装置,用于在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请求质量辨别装置所辨别出的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存储装置,用于通过将应用信息对应到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来存储所述应用信息以及所述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应用信息用于标识多组不同的应用软件,所述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是适于所述各组应用软件的通信质量,
其中,所述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包括: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获取装置,用于使用在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中加入的数据,来在所述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搜索应用软件的应用信息,并且获取相应的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以及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适宜性辨别装置,用于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中,辨别最适于所述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获取装置所获取的各组应用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存储装置,用于通过将各个对方的地址对应到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来存储所述各个对方的地址以及所述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是适于与所述各个对方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
其中,所述要使用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装置包括: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获取装置,用于由所述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获取装置来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以及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适宜性辨别装置,用于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通信质量信息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获取装置所获取的各个对方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所示路径信息获取装置、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对应于因特网协议。
7、一种在无线终端与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可连接到至少两个通信网络,其中每个通信网络都连接到因特网,所述目的地终端连接到所述因特网,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于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所述无线终端处选择所述通信网络之一;
(b)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地址,在所述无线终端处选择通过在所述步骤(a)中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和所述因特网的路径;以及
(c)通过在所述步骤(b)中选择的所述路径来在所述无线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请求质量辨别步骤,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步骤,用于从通信质量信息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在所述请求质量辨别步骤中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
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步骤,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在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
路径信息获取步骤,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步骤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
数据传输步骤,通过在所述路径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程序,用于使数据传输设备的计算机执行:
请求质量辨别处理,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处理,用于从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请求质量辨别处理所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
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处理,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处理所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
路径信息获取处理,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处理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
数据传输处理,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处理所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10、一种机器语言可读记录介质,用于记录用来执行如下过程的程序:请求质量辨别过程,用于辨别请求质量,其中所述请求质量是为了使用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来传输想要传输的数据所请求的通信质量,其中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用于分别连接到不同的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过程,用于从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辨别最适于由所述请求质量辨别过程所辨别出的所述请求质量的通信质量信息,并且选择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作为用来传输所述数据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是关于所述多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所述通信质量存储装置中与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每一组相对应地存储了通信质量信息;
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过程,用于从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中辨别与由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选择过程所选择的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装置相对应的地址路径对应表,其中所述多个地址路径对应表被放置在所述各组通信网络连接装置中,并且在其中彼此相对应地存储了对方地址以及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是表示通过所述传输网络连接装置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去往所述地址的路径的信息;
路径信息获取过程,用于在由所述地址路径对应表辨别过程所辨别出的地址路径对应表中搜索作为传输对象的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地址,并且获取相应的路径信息;以及
数据传输过程,用于通过由所述路径信息获取过程所获取的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传输所述数据。
CNA2005101140429A 2004-10-19 2005-10-19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7641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4412 2004-10-19
JP2004304412A JP4564819B2 (ja) 2004-10-19 2004-10-19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4161A true CN1764161A (zh) 2006-04-26

Family

ID=36180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140429A Pending CN1764161A (zh) 2004-10-19 2005-10-19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83261A1 (zh)
JP (1) JP4564819B2 (zh)
CN (1) CN1764161A (zh)
AU (1) AU2005225061A1 (zh)
TW (1) TW2006278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357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4144275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07534610A (zh) * 2014-11-17 2018-01-0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1904B2 (ja) * 2006-05-16 2011-09-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モード切換方法
US7990860B2 (en) 2006-06-16 2011-08-02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ule-based sequencing for QoS
US20070291656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utbound content-based QoS
US8516153B2 (en) 2006-06-16 2013-08-20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independent QoS
US8064464B2 (en) 2006-06-16 2011-11-22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bound content-based QoS
US9049096B2 (en) * 2006-06-19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outing via lower layer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0981B2 (en) 2006-06-20 2014-05-20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ression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US20070291765A1 (en) * 2006-06-20 2007-12-20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ode-driven link management
JP2008022245A (ja) * 2006-07-12 2008-01-3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経路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エリア間通信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経路制御システム
US20100241759A1 (en) * 2006-07-31 2010-09-23 Smith Donald 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r-capable quality of service
US8300653B2 (en) 2006-07-31 2012-10-30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ured communication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WO2008023441A1 (fr) * 2006-08-25 2008-02-28 Fujitsu Limited programme de commande de chemin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chemin
JP5550297B2 (ja) 2009-10-02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176863A (ja) * 2011-04-13 2011-09-08 Kyocera Corp 携帯通信端末
JP5873980B2 (ja) * 2011-06-08 2016-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313171B2 (en) * 2013-11-19 2016-04-12 Cisco Technology, Inc. Path selection in a multi-service and multi-tenant secure cloud environment
US9955412B2 (en) 2014-07-21 2018-04-2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electing a network
JP6514570B2 (ja) * 2015-05-29 2019-05-15 アンリツ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45185B1 (ja) * 2016-02-03 2017-06-07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
JP7031842B2 (ja) * 2017-07-04 2022-03-0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7091078B2 (ja) * 2018-01-29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200501A1 (ja) * 2020-03-31 2021-10-0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3043A (en) * 1995-01-04 1998-0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JP3515263B2 (ja) * 1995-05-18 2004-04-05 株式会社東芝 ルータ装置、データ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ノード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US5610910A (en) * 1995-08-17 1997-03-11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Access t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US5930259A (en) * 1995-08-25 1999-07-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acket transmission node device realizing packet transfer scheme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fer scheme using multiple virtual connections
JPH10164083A (ja) * 1996-12-03 1998-06-19 Nec Corp エンドーエンド伝送路の設定方法とその方式
JPH1198143A (ja) * 1997-09-17 1999-04-09 Toshiba Corp Atm中継装置
US6119171A (en) * 1998-01-29 2000-09-12 Ip Dynamics, Inc. Domain name routing
US6493342B1 (en) * 1998-09-11 2002-12-10 Teledesic Llc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0092124A (ja) * 1998-09-14 2000-03-31 Hitachi Ltd パケット切替装置、パケット切替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の復旧方法
US6434134B1 (en) * 1998-12-11 2002-08-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address assign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accessing packet-based wired networks
JP2001144759A (ja) * 1999-11-12 2001-05-25 Fujitsu Lt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該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サブ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2077167A (ja) * 2000-08-25 2002-03-15 Hitachi Ltd シェーピング機能を備えた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2111686A (ja) * 2000-10-04 2002-04-12 Sony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6961573B1 (en) * 2000-12-22 2005-11-0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FI111506B (fi) * 2001-03-14 2003-07-31 Nokia Corp Menetelmä palvelun laatutason valitsemiseksi langattomassa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GB2373676B (en) * 2001-03-19 2004-08-04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20161917A1 (en) * 2001-04-30 2002-10-31 Shapiro Aaron M.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routing of data in a network
US7180876B1 (en) * 2001-05-14 2007-02-20 At&T Corp. Mobile device having network interface selection
JP3848587B2 (ja) * 2002-03-15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路選択方法
JP2004159146A (ja) * 2002-11-07 2004-06-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JP2004272563A (ja) * 2003-03-07 2004-09-30 Fujitsu Ltd 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コンテンツ配信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サーバ
US7327706B2 (en) * 2003-05-12 2008-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ynchronization of point-to-point protocol sessions for inter-PDSN handoffs
US7792133B2 (en) * 2003-05-29 2010-09-07 Nec Corporation Packet relay device and packet method, and program
US7082301B2 (en) * 2003-09-12 2006-07-2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handoff of a call between networks
JP2005244525A (ja) * 2004-02-25 2005-09-08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357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3716357B (zh) * 2012-09-29 2017-06-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4144275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07534610A (zh) * 2014-11-17 2018-01-0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83261A1 (en) 2006-04-20
JP4564819B2 (ja) 2010-10-20
TW200627876A (en) 2006-08-01
JP2006121192A (ja) 2006-05-11
AU2005225061A1 (en) 200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4161A (zh)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241370C (zh)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CN1292566C (zh) 路由器和地址标识信息管理服务器
CN1232052C (zh) 能够选择低费用呼叫类型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57415C (zh) 维护所选网络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路由路径的方法
CN1244248C (zh) 在基于网际协议运行的电信网络中执行移动用户终端路由更新的方法
CN1612570A (zh) 支持移动终端的移动的方法和系统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691798A (zh) 移动节点、移动控制节点、分组通信系统及移动检出方法
CN141123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CN1585382A (zh) 在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中处理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585366A (zh) 无线基站,网络系统,通信方法和基站控制程序
CN1610439A (zh) 切换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929472A (zh) 数据网络中管理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信号及介质
CN1658571A (zh) 在接入路由器中管理网络信息
CN1929324A (zh) 一种互为备份装置的主从切换方法及主从切换系统
CN1889572A (zh) 因特网协议地址分配方法及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中继
CN1929497A (zh) 一种获取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956417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路由控制方法和路由器
CN101047877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系统控制单元、基站、通信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750493A (zh) 无线网络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重新连接的方法
CN2684478Y (zh) 网络管理系统、要被管理的装置、管理装置和程序
CN1175636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CN1297111C (zh) 网络连接装置、连接系统以及网络连接方法
CN1520200A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路由管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5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5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