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9875A -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9875A
CN1749875A CN 200510104108 CN200510104108A CN1749875A CN 1749875 A CN1749875 A CN 1749875A CN 200510104108 CN200510104108 CN 200510104108 CN 200510104108 A CN200510104108 A CN 200510104108A CN 1749875 A CN1749875 A CN 1749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harging system
grid
nicke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41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5886C (zh
Inventor
出口正信
松山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9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9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8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88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具有高的耐久性,不会生锈等,另外即使附着一些色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也几乎不受损害,能够长期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稳定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而且价格低廉。带电装置(24)包括:针状电极(50)、保持部件(51)、两个清扫部件(52a、52b)、支撑部件(53)、移动用部件(54)、屏蔽罩(55)和栅格电极(56)。在带电装置(24)中,在栅格电极(56)的表面,形成含有聚四氟乙烯粒子的镍镀层(70)。

Description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在表面形成了含有光导电性物质的感光层的感光体用作图像载体,对感光体表面赋予电荷并使之均匀带电后,通过各种成像处理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然后用从显影装置提供、并含有色粉的显影剂对该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使之成为可视图像,将该可视图像转印在纸张等记录材料上后,用定影辊进行加热并加压,使之在记录材料上定影,从而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感光体表面带电,采用了带电装置。带电装置一般包括:带电金属丝(放电金属丝),作为进行电晕放电的电极;栅格电极(グリツド電極),被施加了适当的电压,对由带电金属丝赋予到感光体表面的电荷量、进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和支撑部件,支撑带电金属丝和栅格电极。并且,作为栅格电极,可使用:由不锈钢、钨等形成的金属丝栅格电极;和在由不锈钢等形成的金属板(栅格基体材料)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等。另外,在制造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时,可采用蚀刻等方法在金属板上开贯通孔。通过蚀刻而制作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称为蚀刻栅格。
在这些栅格电极中,金属丝栅格电极存在以下应解决的问题:容易附着色粉等污染物质,由于污染物质的附着,不能充分发挥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的功能,从而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就会变得不均匀。
另一方面,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与金属丝栅格电极相比,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因此能够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并且,即使附着有一些污染物质,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下降得也很小。另外,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如前面所述,由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具有高的耐久性,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变形等问题,从而伴随变形等的带电电位控制性能的变化也非常小。因此,这种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应该能够在长时间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控制成基本恒定。但是,作为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材料的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虽然一般具有高的耐久性,但是具有在高温环境下的水分、带电操作时因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的作用下容易氧化的缺点。而在长期使用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与臭氧的接触等。因此,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中,会因空气中的水分、臭氧等而产生生锈等腐蚀,而在其表面附着氮氧化物,从而其耐久性就会下降。与此同时,存在以下应解决的问题:感光体上的带电电位的控制能力会变得不充分,从而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匀,不能一直稳定地对感光体表面赋予预期的带电电位。
鉴于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的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栅格电极的电晕带电装置,所述栅格电极,在由不锈钢形成的金属板(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顺次被覆镍镀层和金镀层而形成(例如参照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该栅格电极确实在耐腐蚀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一点得到了认可,但是,存在金镀层容易剥落的缺点,而该金镀层正是提高耐腐蚀性的主要因素。在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中,为了防止金镀层的剥落,在金属板和金镀层之间形成了镍镀层,但其效果仍然不充分。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栅格电极的带电装置,所述栅格电极,在不锈钢制的金属板(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通过利用脉冲电流的电解电镀法,直接形成了金镀层,而没有使镍镀层介于其中(例如参照特开2001-166569号公报)。该带电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形成静电潜影的有机感光体;使有机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将有机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成色粉图像的显影器;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和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在记录材料上定影的定影装置。在该带电装置中,栅格电极,由于其金镀层不易剥落,因此其耐腐蚀性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良好。然而,为了使该栅格电极充分发挥如前面所述的优选特性,需要使金镀层的厚度达到0.3μm以上。另外,由于栅格电极是具有与感光体大致相同尺寸的比较大的部件,如果必须将金镀层做厚,金的使用量也必然增加。但是,使用如此多的金,就会过多地提高带电装置进而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价格,而有损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优势之一即价格较低所带来的通用性。因此,优选的带电装置,其具有下述栅格电极:不使用金等高价材料就能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
另外,带电装置中,还包括:电极,用于对感光体进行电晕放电;栅格电极,根据需要设置在感光体表面和电极之间,对通过电极对感光体表面赋予的电荷量进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和支撑部件,支撑电极和栅格电极。栅格电极能够大致准确地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所以,当前设有栅格电极的带电装置正在成为主流。栅格电极可使用:由不锈钢、钨等形成的金属丝栅格电极;和在由不锈钢等形成的金属板(栅格基体材料)上形成了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等。
作为带电装置用的电极,可使用金属丝电极、具有多个针状部的金属板电极(以下称针状电极)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构成部件少、寿命长、臭氧产生量少、不会断线因而故障少等优点的针状电极。针状电极,通过在主要由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板上进行蚀刻而形成多个的针状部,由此被制作而成。通过蚀刻而制作的针状电极,也称为蚀刻加工的电极。由于该针状电极的蚀刻加工断面缺乏光滑性,在针状部的前端部分存在多个用于进行放电的边缘,另外,由于存在于多个针状部的前端部分的边缘的形状不整齐,所以,各针状部的放电会不均匀。其结果,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不能充分得到控制,从而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就会变得不均匀。
另外,作为针状电极材料的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一方面具有高的耐久性,但另一方面具有因高湿环境下的水分、和由于带电操作时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等而容易被氧化的缺点。而只要长时间使用针状电极,就不可避免在高湿环境下的使用、和与臭氧的接触等。因此,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针状电极中,因空气中的水分、臭氧等而发生腐蚀,从而其耐久性降低。与此同时,存在以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为了从针状部产生电晕放电而施加在针状电极上的高压的控制能力降低,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匀,从而不能总是稳定地对感光体表面赋予预期的带电电位。
另外,在金属丝电极中,也存在与针状电极同样的应该解决的问题:由于在电晕放电作用下产生的臭氧而产生生锈、腐蚀等,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匀。
鉴于带电装置中的如上所述的问题,例如,提出了以下的带电装置:具有在一面打开的屏蔽罩内张设的金属丝电极、和配置在金属丝电极和感光体之间的板状栅格电极,其中,板状栅格电极在不锈钢制多孔板的表面形成了厚约1μm的镍镀层,并在其上形成了厚约0.3μm的金镀层(例如参照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的板状栅格电极,经由镍镀层而形成金镀层,所以金镀层不易剥落,从而耐腐蚀性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比较良好。但是,在该板状栅格电极的制造中,必须经过镀镍和镀金这两次镀过程,所以存在制造工序复杂、成本上升的缺点。另外,为了使该板状栅格电极充分发挥如前面所述的优选特性,需要使金镀层的厚度达到0.3μm以上。另外,由于板状栅格电极是具有与感光体大致相同尺寸的比较大的部件,因此如果必须将金镀层做厚,金的使用量也必然增加。但是,使用如此多的金,就会过多地提高带电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的价格,而有损图像形成装置的优势之一即价格较低所带来的通用性。因此,优选的带电装置,具有不使用金等高价材料就能得到优异的耐久性和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的针状电极和板状栅格电极。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带电装置,和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一样,含有:金属丝电极;和板状栅格电极,在不锈钢制金属板的表面,通过采用脉冲电流的电解电镀法,直接形成金镀层(例如参照特开2001-166569号公报)。该板状栅格电极其金镀层也不易剥落,和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的板状栅格电极一样,耐腐蚀性高,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也良好。但是,在该板状栅格电极中,也需要使金镀层的厚度达到0.3μm以上,所以存在与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的带电装置同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在电极的一边被覆金(例如参照特开2004-4334号公报)。特开2004-4334号公报的带电装置,含有针状电极,该针状电极通过镀处理在其表面形成了由金、白金、铜、镍或铬构成的被覆层。在特开2004-4334号公报中,虽然在针状电极的形成中采用了蚀刻、精密冲压等方法,但是如前面所述,通过这些方法而得到的针状电极的断面缺乏光滑性,会产生细微的凹凸。因此,即使进行了镀处理,断面的细微凹凸也会照样保留,而扰乱电晕放电的平衡,从而导致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不均匀。另外,其细微的凹凸上还容易附着色粉等污染物质。也就是说,特开2004-4334号公报的针状电极,存在以下的缺点:在长期使用之后,会附着色粉等污染物质,从而使得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更加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和含有该带电装置、能够长期记录高画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带电装置具有高的耐久性,即使附着一些色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也几乎不会有所损失,从而能够长期而稳定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并能够简单地将附着的污染物质加以清除,而且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使该表面带电;和栅格电极,被设置于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栅格电极,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
根据本发明,带电装置包括:电极,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和栅格电极,被设置于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其中,采用的栅格电极,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了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后面除非进行特别申明,称为镍PTFE复合镀层)。该栅格电极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优异,能够使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另外,该栅格电极具有高的耐久性,能够长期而稳定地发挥上述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因此,具备含有该栅格电极的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长期地记录高画质图像。而且,该栅格电极在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的并不是现有技术的那种金镀层,而仅仅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所以具有比现有技术的板状栅格价格低廉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镍PTFE复合镀层,通过无电镀法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无电镀法形成栅格电极的镍PTFE复合镀层,从而得到了与通过采用直流电流的普通的电解电镀法而得到的镍PTFE复合镀层相比,组织致密、硬度高、针孔少、层厚薄而均匀、相对于栅格基体材料具有高粘着性的镍PTFE复合镀层,因而提高了栅格电极的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镍PTFE复合镀层的厚度为0.3μm或0.3μm以上。
根据本发明,使栅格电极的镍PTFE复合镀层的层厚为0.3μm或0.3μm以上,从而能够切实地发挥栅格电极的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和镍PTFE复合镀层之间,还形成了镍镀层。
根据本发明,在栅格电极中,在栅格基体材料和镍PTFE复合镀层之间形成镍镀层,从而进一步防止了镍PTFE复合镀层从栅格基体材料剥落,进一步提高栅格电极的耐久性。因此,得到了能更加长期而稳定地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带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
根据本发明,在栅格电极中,镍PTFE复合镀层,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从而提高该镀层相对于栅格基体材料的粘着性,进一步提高栅格电极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为多孔性不锈钢板或多孔性铜板。
根据本发明,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的栅格电极的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优选的是多孔性不锈钢板和多孔性铜板。如果采用多孔性不锈钢板,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非常良好,另外也很少产生生锈等腐蚀和氮氧化物的附着,所以耐久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多孔性铜板虽然价格低廉,但具有耐腐蚀性不够的缺点。然而通过进行镍PTFE复合镀,能够将耐腐蚀性提高到满意的程度。而且多孔性铜板与镍PTFE复合镀层的粘着性非常高,不需要经由镍镀层来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时的工序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如果采用多孔性铜板,能够得到生锈等腐蚀的产生及氮氧化物的附着少、感光体表面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能良好、且价格低廉的栅格电极。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上述带电装置,用于使感光体的表面带电;曝光设备,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设备,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色粉图像;转印设备,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和定影设备,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感光体、带电装置、曝光设备、显影设备、转印设备和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带电装置,采用具有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的栅格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装置,从而在形成静电潜影时,能够使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稳定地保持在适当的范围,所以能够长期地记录高画质图像,而且没有如现有技术那样具有金镀层,所以能够得到价格低廉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电位检测设备,检测感光体的表面电位;和带电控制设备,根据从表面电位检测设备取得的检测结果,对供给到带电装置的电流量和/或施加在栅格电极上的栅格电压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表面电位检测设备和带电控制设备,由表面电位检测设备检测感光体表面的电位,根据其检测结果,由带电控制设备对供给到带电装置的带电电流和施加到栅格电极的栅格电压进行控制。从而,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均匀化和稳定化,进而能够长期地、没有任何故障地记录高画质图像。
本发明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极,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使该表面带电;和栅格电极,被设置在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在电极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具有针状电极和栅格电极,其中,针状电极是一种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的板状电极(以下称为针状电极),在其表面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栅格电极被设置在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该针状电极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而且其表面被覆着镍PTFE复合镀层,由于这种结构特征,对感光体表面的电晕放电性能优异,能够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均匀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另外,该针状电极具有高的耐久性,能够长期而稳定地发挥上述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另外,该针状电极表面被覆着镍PTFE复合镀层,从而能够用一般的清扫设备简单地清除其表面附着的色粉等污染物质。因此,具备具有该针状电极的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长期地记录高画质图像。而且,该针状电极在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的并不是现有技术的那种金镀层,而仅仅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所以具有比现有技术的针状电极价格低廉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镍PTFE复合镀层,通过无电镀法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无电镀法形成针状电极的镍PTFE复合镀层,从而得到与通过采用直流电流的普通的电解电镀法得到的镍PTFE复合镀层相比,组织致密、硬度高、针孔少、层厚薄而均匀、相对于针状电极具有高粘着性的镍PTFE复合镀层,使表面褶皱的断面变得光滑,因而更加提高了针状电极板的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和耐久性。而且,不容易附着色粉等污染物质。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镍PTFE复合镀层的厚度为0.3μm或0.3μm以上。
根据本发明,使针状电极的镍PTFE复合镀层的层厚达到0.3μm以上,从而可以切实地发挥针状电极板的带电电位控制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和镍PTFE复合镀层之间,还形成了镍镀层。
根据本发明,在针状电极中,在针状电极基体材料和镍PTFE复合镀层之间形成镍镀层,从而进一步防止镍PTFE复合镀层从针状电极基体材料剥落,进一步提高针状电极的耐久性。因此,能够得到能更长期而稳定地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带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镍PTFE复合镀层,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
根据本发明,在针状电极中,镍PTFE复合镀层,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从而提高该镀层相对于针状电极基体材料的粘着性,进一步提高针状电极板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上述带电装置,用于使感光体的表面带电;曝光设备,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设备,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色粉图像;转印设备,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和定影设备,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感光体、带电装置、曝光设备、显影设备、转印设备和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带电装置,采用具有在其表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而成的针状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装置,从而能够使在形成静电潜影时的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稳定地保持在适当的范围,所以能够长期地记录高画质图像,而且没有如现有技术那样具有金镀层,所以能够得到价格低廉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应该能够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和优点。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简要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构成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带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带电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进一步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电晕放电时针状电极前端的状态的显微镜照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为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也就是说,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和FAX模式这三种印刷模式,按照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主机装置的印刷任务的接收等,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选择印刷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送纸单元部2,存放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送给到后述的图像形成部3;图像形成部3,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排纸部4;和原稿读取部5,读取复印用原稿上记载的图像和/或文字,并将该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后传递给图像形成部3。
送纸单元部2,包括:送纸盘10、11、12、13,存放记录纸、OHP等记录介质;第一和第二传送路径14、15,用于将送纸盘10~13中存放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3传送;框架16,容纳并保护送纸盘10~13及第一和第二传送路径14、15;和手动部17,被设置在框架16的上部。
送纸盘10~13,例如可在每个盘存放不同尺寸和/或种类的记录介质。在此,尺寸是指,例如JIS P 0138或JIS P 0202中规定的A3、A4、B4、B5等尺寸。另外,并不限于这些尺寸,也可以存放不定形的记录介质。另一方面,种类是指普通纸、彩色复印用纸等记录纸、OHP胶片等。当然,送纸盘10~13中,也可以存放相同尺寸和相同种类的记录介质。
送纸盘10、11相互并列配置,在其下侧配置送纸盘12,进而在送纸盘12的下侧配置送纸盘13。对送纸盘10~13的记录介质的补给,例如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侧(操作侧)将送纸盘10~13拉出后进行。
第一传送路径14,被设置成:沿着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16,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面100成垂直方向的大致铅垂方向延伸,将送纸盘10、12、13中存放的记录介质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另外,第二传送路径15,被设置成:沿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面100成平行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将送纸盘11中存放的记录介质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
如此,将送纸盘10~13及第一和第二传送路径14、15有效地配置在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16内,节省了空间。
手动部17,被设置在框架16的上方,包括:手动盘18;送纸辊19a、19b,用于将供给到手动盘18的记录介质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和手动送给路径20,被设置成与第二传送路径15连接,将由送纸辊19a、19b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记录介质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
手动盘18,被设置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固定在框架16的上侧,并且其一部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向外突出。另外,手动盘18,被设置成可收纳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将记录介质从手动盘18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
送纸辊19a、19b被设置成:相互压接,并可分别借助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其绕轴线旋转。从手动盘18供给到送纸辊19a、19b的压接部的记录介质,在送纸辊19a、19b的旋转驱动下,送到手动送给路径20。
手动送给路径20,被设置成贯通框架16而与第二传送路径15连接。由送纸辊19a、19b送到手动送给路径20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二传送路径15后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
根据手动部17,从手动盘18供给的记录介质,由送纸辊19a、19b送到手动送给路径20,再经由第二传送路径15送到图像形成部3。
在送纸单元部2中,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时,从送纸盘10~13中选择存放有预先指定的尺寸和种类的记录介质的盘,逐张从该盘分离记录介质,分离后的记录介质,经由第一传送路径14和第二传送路径15中的任何一条路径,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图像形成。另外,从手动部17供给的记录介质,同样地送给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图像形成。
图像形成部3,包括:电子照相处理部21,将与图像数据对应而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定影部22,是使经电子照相处理部21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色粉图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的定影设备。
电子照相处理部21,包括: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23;带电装置24;作为曝光设备的光扫描单元25;作为显影设备的显影单元26;显影剂存放单元27;作为转印设备的转印单元28;和清洁单元29。
感光鼓23,被支撑为可借助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其绕轴线旋转,包括: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呈圆筒状、圆柱状或薄膜片状,优选的是呈圆筒状;和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形成的感光层。
作为导电性基体材料的导电性材料,可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铝、铜、黄铜、锌、镍、不锈钢、铬、钼、钒、铟、钛、金、白金等金属;这些金属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金;在合成树脂薄膜、金属薄膜、纸等薄膜状基体上形成由铝、铝合金、氧化锡、金、氧化铟等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成导电层而构成的导电性薄膜;和含有导电性粒子和/或导电性聚合物的树脂组成物等。另外,作为导电性薄膜中使用的膜状基体,优选的是合成树脂薄膜,特别优选的是聚酯薄膜。另外,作为在导电性薄膜中的导电性层的形成方法,优选的是蒸镀、涂敷等。
感光层,例如通过将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进行层积而形成。此时,优选的是,在导电性基体和电荷产生层或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底涂层。通过设置底涂层,被覆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存在的伤痕和凹凸,可得到以下优点:使感光层表面变得光滑,防止反复使用时感光层的带电性的劣化,提高在低温和/或低湿环境下的感光层的带电特性。
电荷产生层,以在光照射下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物质为主要成分,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粘合剂树脂、增塑剂、增感剂等。作为电荷产生物质,可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苝亚胺、苝酐等苝系颜料;喹吖啶、蒽醌等多环苯醌系颜料;金属和非金属酞菁颜料、卤化非金属酞菁颜料等酞菁颜料系颜料;方芳基鎓(スクエアリウム)色素;薁鎓色素;硫吡喃鎓(チアピリリウム)色素;和含有咔唑结构、苯乙烯基均二苯乙烯结构、三苯胺结构、二苯并噻吩结构、噁二唑结构、芴酮脂结构、二均二苯乙烯结构、二苯乙烯噁二唑结构或二苯乙烯咔唑结构的偶氮颜料等。而其中,非金属酞菁颜料、氧代钛氧基酞菁颜料、含有芴环和/或芴酮环的二偶氮颜料、和由芳香族胺组成的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等具有高的电荷产生能,适于得到高感光度的感光层。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电荷产生物质的含有量没有特别限制,但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分的重量,优选的是5~500分重量,更优选的是10~200分重量。
作为电荷产生层用的粘合剂树脂,也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芳酯(ポリアリレ一ト)、聚酰胺、聚酯等。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电荷产生层,可分别将适量的电荷产生物质、粘合剂树脂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增塑剂、增感剂等,在将这些成分溶解或分散而得到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溶解或分散,调制电荷产生层涂液,然后将该电荷产生层涂液涂敷在导电性基体表面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如此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的膜厚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0.05~5μm,更优选的是0.1~2.5μm。
在电荷产生层上层积的电荷输送层,以具有接收从电荷产生物质产生的电荷并进行输送的能力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剂树脂为必须成分,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抗氧化剂、增塑剂、增感剂、和润滑剂等。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可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聚-γ咔唑基乙基谷氨酸酯及其衍生物、芘-甲醛缩合产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菲、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9-(对-二乙氨基苯乙烯基)蒽、1,1-双(4-二苄基氨基苯基)丙烷、苯乙烯基蒽、苯乙烯基砒唑啉、砒唑啉衍生物、苯基腙类、腙衍生物、三苯胺系化合物、四苯基二胺系化合物、三苯甲烷系化合物、均二苯乙烯系化合物、具有3-甲基-2-苯并噻唑啉环的吖嗪化合物等电子给予性物质;和芴酮脂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茚并噻吩衍生物、菲醌衍生物、茚并砒啶衍生物、噻吨酮衍生物、苯并[c]噌啉衍生物、酚嗪氧化物衍生物、四氰乙烯、四氰喹啉并二甲烷、四溴代苯醌、四氯代苯醌、苯醌等电子接受性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电荷输送物质的含有量没有进行特别限制,但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中的粘合剂树脂100分的重量,优选的是10~300分重量,更优选的是30~150分重量。
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且能均匀分散电荷输送物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聚芳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酰胺、聚酯、聚酮、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砜树脂、及其共聚物树脂等。其中,考虑到成膜性、所得电荷输送层的耐磨耗性、电气特性等,尤为优选的是含有双酚Z作为单体成分的聚碳酸酯(以下称“双酚Z型聚碳酸酯”)、双酚Z型聚碳酸酯和其他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等。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电荷输送层中,优选的是,除了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还含有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也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可列举:维他命E、氢醌、受阻胺、受阻酚、对苯二胺、芳基烷烃及其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氧化剂的含有量没有进行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占构成电荷输送层的成分合计量的0.01~10重量%,更优选的是0.05~5重量%。
电荷输送层,可分别将适量的电荷输送物质、粘合剂树脂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抗氧化剂、增塑剂、增感剂等,在将这些成分溶解或分散而得到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溶解或分散,调制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然后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涂敷在电荷产生层表面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如此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10~50μm,更优选的是15~40μm。
另外,也可以在一层上形成存在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此时,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种类、含有量、粘合剂树脂的种类、其他的添加剂等,可以和分别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感光鼓23,采用如前面所述形成利用了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有机感光膜而构成的感光体,但也可以采用形成利用了硅等的无机感光膜而构成的感光体将其取代。
图2是简要表示带电装置24的构成的透视图。图3是图2所示带电装置24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带电装置24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带电装置24包括:板状的电极50(以下称“针状电极50”),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58;保持部件51,保持针状电极50;两个清扫部件52a、52b,被设置成可相对于针状电极50相对移动,通过在移动时擦过针状电极50来清扫针状电极50的表面;支撑部件53,支撑清扫部件52a、52b;移动用部件54,使清扫部件52a、52b和支撑部件53移动;屏蔽罩55,容纳针状电极50、保持部件51、清扫部件52a、52b和支撑部件53;和栅格电极56A,调整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电位。该带电装24,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1中,面向感光鼓23,沿着感光鼓23的长度方向而进行配置。
参照图4,带电装置24包括:电源71、栅格电压用电源72、作为表面电位检测设备的表面电位检测部73、作为带电控制装置的带电控制部74。电源71,对针状电极50施加电压。栅格电压用电源72,对栅格电极56施加电压。表面电位检测部73,检测感光鼓23的表面电位。带电控制部74,根据从表面电位检测部73得到的检测结果,对从电源71供给到带电装置的电流量和/或从栅格电压用电源72施加到栅格电极56的栅格电压进行控制。
针状电极50,为例如不锈钢制的薄板状部件,由向一个方向延长的平板部57、和被形成为从平板部57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向宽度方向突出的尖锐状的突起部58构成。以针状电极50的尺寸为例,平板部57的宽度方向的长度L1优选的是10mm左右,突起部58的突出方向的长度L2优选的是2mm左右,突起部58的前端的曲率半径R优选的是40μm左右,形成突起部58的间距TP优选的是2mm左右。
保持针状电极50的保持部件51,是和针状电极50一样向一个方向延伸、且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断面呈倒T字状的部件,例如是树脂制品。针状电极50,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在保持部件51的突出部分的一个侧面,由螺钉部件59拧紧固定。在该针状电极50上,在应该使上述的感光鼓23带电的操作中,为了产生电晕放电,而从电源71施加了5kV左右的电压。在针状电极50上,从电源71施加电压,通过电压的施加,从尖锐状突起部58向感光鼓23的表面产生电晕放电,从而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
清扫部件52a、52b,由具有板状形状、更详细而言由具有平面投影形状呈T字状的、厚度t为20~40μm的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的弹性体构成。如果厚度不到20μm,虽然在与针状电极50抵接时容易变形,但伴随变形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即对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就会减弱,所以不能充分清除针状电极50上附着的污染物质。如果厚度超过40μm,虽然能够充分清除针状电极50上附着的污染物质,但刚性增加,对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会变得过大,所以有可能使针状电极50的突起部58的前端变形破损。其结果,如果厚度超出了20~40μm的范围,就有可能因带电不良而产生图像不均匀等问题。作为构成清扫部件52a、52b的金属材料,可以使用磷青铜、普通钢、不锈钢等。其中,考虑到清扫部件52a、52b在因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环境中使用,从基于耐氧化性的耐久寿命的观点,优选的是不锈钢。不锈钢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可列举日本工业规格(JIS)G4305中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SUS304、和铁素体不锈钢SUS430等。
清扫部件52a、52b的硬度,优选的是,按照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规格D785中规定的洛氏硬度M标度为115或115以上。如果洛氏硬度不到115,就会太软,在抵接针状电极50而擦过时,清扫部件52a、52b就会变形得太厉害而得不到清扫效果。因为即使清扫部件52a、52b的硬度很高,也不会在功能上出现特别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设定上限,但由于洛氏硬度M标度的上限值为130,所以如果设定上限,就是130。
清扫部件52a、52b的与针状电极50抵接的部分即T字竖棒部分的宽度尺寸w,即相对于清扫部件52a、52b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且相对于突起部58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清扫部件52a、52b的尺寸w,优选的是形成为3.5mm或3.5mm以上。如果宽度尺寸w不到3.5mm,在被针状电极50按压而变形时产生的力的单位面积对应值就会增加,所以容易产生相对于反复变形的疲劳破坏,而降低耐久寿命。通过使宽度尺寸w达到3.5mm或3.5mm以上,能够降低上述力的单位面积对应值,延长相对于反复变形的耐久寿命,但如果太宽,刚性就会变得太强,并且装置也会变得大型化,因此,优选的是将上限设定为10mm左右。
另外,优选的是,清扫部件52a、52b和针状电极50,被配置成:针状电极50的突起部58相对于清扫部件52a、52b的吃入量d为0.2~0.8mm。在此,吃入量d是指:在使清扫部件52a、52b和突起部58投影在与清扫部件52a、52b相对于针状电极50相对移动的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的状态下,清扫部件52a、52b和突起部58在突起部58的延伸方向重叠的长度。如果吃入量d不到0.2mm,伴随清扫部件52a、52b的变形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即对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就会减弱,所以不能充分清除针状电极50上附着的污染物质。如果吃入量d超过0.8mm,虽然能够充分清除针状电极50上附着的污染物质,但伴随清扫部件52a、52b的变形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对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会变得太强,所以有可能使针状电极50的突起部58的前端变形破损。其结果,如果吃入量d超出了0.2~0.8mm的范围,就有可能因带电不良而产生图像不均匀等问题。
支撑部件53,是支撑清扫部件52a、52b的呈倒L字状形状的部件,在其梁状部分,安装着呈T字状的清扫部件52a、52b的腕部部分。两个清扫部件52a、52b被设置成:在相对于针状电极50相对移动的方向,具有预定的间隔L3。间隔L3,选定成在一个清扫部件52a与针状电极50抵接而变形时、另一个清扫部件52b不会碰到已经变形的清扫部件52a的距离,可以通过安装的支撑部件53的梁状部分的厚度进行调整。该间隔L3,由于构成清扫部件52a、52b的材料不同则变形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优选的是事先对该材料的变形状态进行试验来进行确定。当清扫部件52a、52b由例如厚度t=30μm的不锈钢构成时,间隔L3优选的是2mm。通过对两个清扫部件52a、52b设置间隔L3,在一个清扫部件52a擦过针状电极50的过程中,其变形不会因另一个清扫部件52b而受到阻碍,从而能够保持适当范围的按压力,所以,能够充分地进行清扫,而不会使针状电极50的前端部变形损伤。
屏蔽罩55,例如为不锈钢制,是一种其外观形状为长方体、具有内部空间、并且在面向上述感光鼓23的一面具有开口部的容器状的部件。另外,屏蔽罩55与针状电极50向相同方向延伸,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断面形状大致成U字状。在屏蔽罩55的底面63安装着保持部件51。另外,在由屏蔽罩55的内侧面61和保持部件51形成的沟部62,可滑动的插入支撑部件53的柱状部分的端部。
在支撑部件53的柱状部分,与针状电极50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形成贯通孔60,插通贯通孔60而设置移动用部件54。移动用部件54,在插通贯通孔60的部位固定在支撑部件53上,所以通过向针状电极50的延伸方向牵引移动用部件54,支撑部件53就能够相对于沟部62滑动,并在沟部62被引导向针状电极50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能够使支撑在支撑部件53上的清扫部件52a、52b与针状电极50抵接且擦过该针状电极50。
移动用部件54为线状或金属丝状的部件,插通在支撑部件53的柱状部分形成的贯通孔60,并被设置成与针状电极50的延伸方向平行,从在屏蔽罩55上形成的孔或缝隙向屏蔽罩55的外面延伸,其端部经由设置在屏蔽罩55的外面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体上的滑轮64a、64b而垂下。另外,滑轮64a、64b和移动用部件54的端部,在图2中省略。移动用部件54的端部,优选的是延长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体外侧。如此一来,不需要将带电装置24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下或者打开图像形成装置1,就能够进行针状电极50的清扫。
在移动用部件54的牵引下,使清扫部件52a、52b与针状电极50抵接而对其进行清扫时,清扫部件52a、52b相对于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优选的是调整为10~30gf。如果按压力不到10gf,就有可能不能充分清除针状电极50上附着的色粉、纸粉等污染物质,而如果超过30gf,针状电极50的突起部58的前端就有可能变形破损。
清扫部件52a、52b相对于针状电极50的按压力,例如能够如下进行调整。在将砝码吊在移动用部件54一个端部的状态下,测定清扫部件52a或52b上所负荷的力的大小。例如可以在清扫部件52a或52b上连接弹簧秤来进行测定。选定砝码,使清扫部件52a或52b上所负荷的力在10~30gf之内,在对针状电极50进行清扫时,将预先选定的砝码吊在移动用部件54的端部,从而能够以预定的按压力进行清扫。另外,也可以在移动用部件54的端部连接调整过旋转转矩的电动机,以使之有预定按压力的负荷。
栅格电极56,被设置在针状电极50和感光鼓23之间,通过从栅格电压用电源72对栅格电极56施加电压,对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的不均进行调整,使带电电位均匀化。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70。
栅格电极56可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作为一例,可列举一种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化学研磨工序、水洗工序、酸浸渍工序、水洗工序、纯水浸渍工序、镀镍工序、镍PTFE复合镀工序、水洗处理和干燥处理。在这些工序中,镀镍工序不是必须的工序,可根据需要进行。
在化学研磨工序中,在金属板上进行遮盖(masking)和蚀刻,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多个贯通孔。蚀刻可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列举在金属板上喷射氯化铁水溶液等蚀刻液的方法等。在此,作为金属板材料的金属,可使用能进行栅格形状加工并能够镀处理的金属,例如可列举不锈钢、铝、镍、铜、铁等。而其中,从提高栅格电极56的耐久性的观点,特别优选的是不锈钢。作为不锈钢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SUS304、SUS309、SUS316等,而其中优选的是SUS304。另外,从提高与镍PTFE复合镀层70的粘着性和降低制造成本等的观点,特别优选的是铜。采用铜时,由于其与镍PTFE复合镀层70的粘着性非常高,所以可以不必形成镍镀层。金属板的厚度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0.05~1mm,更优选的是0.05~0.3mm。
在化学研磨工序形成贯通孔的金属板,在水洗工序、酸浸渍工序、水洗工序和纯水浸渍工序,进行水洗、酸清洗和纯水清洗,清除其表面的异物,得到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
镀镍工序虽然如前面所述并非必须的工序,但为了提高镍PTFE复合镀层70与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粘着性,优选的是进行镀镍。在此,镀镍可以按一般实施的方法来进行,但考虑到后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70,优选的是进行电镀。另外,镍镀层的层厚也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0.03~3μm,更优选的是0.5~1.5μm,特别优选的是1μm左右。
镍PTFE复合镀工序,例如可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板上按照催化剂镀镍法(KANIGEN法)等无电镀镍法来进行。在此,作为镀浴,例如可使用在含有次磷酸或次磷酸盐和镍盐的水溶液中添加聚四氟乙烯而形成的镀浴。镀浴的PH值,一般调整为在5~5.5的范围之内。在此使用的聚四氟乙烯为粒子状的聚四氟乙烯,其粒子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比要形成的镀层的厚度小即可,但优选的是1μm或1μm以下,更优选的是100~500nm。镀浴中聚四氟乙烯的添加量没有进行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镀浴总重量的0.01~10重量%,更优选的是0.1~1.0重量%。作为镀浴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日本カニゼン(株)制的商品名“カニフロンS”、上村工业(株)制的商品名“ニムフロン”、奥野制药工业(株)制的商品名“トツプニコジツト”系列等。在具有如前面所述的组成和PH值的镀浴中,以90℃以上的液温,浸渍多孔性板状栅格基板,进行无电镀,从而在该基板的表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70。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70中的PTFE的含量,优选的是3~30体积%,更优选的是20~30体积%。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70的层厚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的是0.3μm或0.3μm以上,更优选的是0.3~20μm,特别优选的是1~5μm。如果厚度不到0.3μm,就会容易产生针孔而不均匀,栅格基体材料经由针孔而被腐蚀后,感光体的带电电位在局部就容易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大幅度地超过20μm,镀膜就有可能因应力而剥落。另外,镍PTFE复合镀层70的厚度,与镀时间的长短大致成正比例,所以,为了得到预期的镀层,只要适当改变多孔性板状栅格基板在镀浴中的浸渍时间即可。
通过无电镀而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70,镀浴的液剂均匀地附着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板的表面,所以即使镀层的层厚为0.3μm而非常薄时,也具有层厚均匀没有离散、且针孔非常少的优选的特性。而且,镀层组织致密,相对于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具有高的粘着性,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剥离等问题。
另外,镍PTFE复合镀工序,可通过电镀来进行。作为镀浴,可使用与无电镀的镀浴相同的物体。电镀的条件,与一般的镍的电镀相同。对于通过电镀而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存在电镀特有的倾向,即边缘部分容易镀,而另一方面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形成贯通孔的部分不容易镀。因此,为了使镀层的层厚均匀,需要增加层厚,优选的是,需要使层厚为3μm或3μm以上。
另外,在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70时,是选择无电镀还是电镀,根据各种镀法的特点和成本来决定即可。
根据带电装置24,通过在针状电极50上施加电压来产生电晕放电,使感光鼓23的表面带电,并且通过在栅格电极56上施加预定的栅格电压,来使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均匀化,所以,能够使感光鼓23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和极性带电。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24中,用针状电极50作为电晕放电用电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带电金属丝。作为带电金属丝,在该领域常用的均可使用,例如可列举在线径为0.06mm的钨丝上进行镀金后的物体。
在此,回到图1,光扫描单元25,包括:激光光源25a,由半导体激光器等构成,射出根据从原稿读取部5或外部机器输入的图像原稿信息而调制的激光;多棱镜25b,使从激光光源25a射出的激光向主扫描方向偏转;透镜25c,对在多棱镜25b的作用下向主扫描方向偏转的激光进行聚焦,以使其在感光鼓23的表面成像;和反射镜25d、25e,对经透镜25c聚焦后的激光进行反射。从激光光源25a射出的激光,在多棱镜25b的作用下偏转,再由透镜25c聚焦、由反射镜25d、25e反射后,照射在以预定的电位和极性带电的感光鼓23的表面,而形成与图像原稿信息相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单元26,包括:显影辊26a,被设置为与感光鼓23相向且与之压接,向在感光鼓23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供给含有色粉的显影剂;供给辊26b,被设置成与显影辊26a压接,向显影辊26a供给含有色粉的显影剂;和外壳26c,将显影辊26a和供给辊26b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且在其内部空间存放显影剂。外壳26c中存放的显影剂,借助供给辊26b的旋转驱动而附着在显影辊26a的表面,进而从显影辊26a的表面供给到感光鼓23表面的静电潜影上,对静电潜影进行显影而得到色粉图像。
显影剂存放单元27,是被设置为与显影单元26邻接的显影剂存放容器,根据显影单元26内的显影剂剩余量,将适量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单元26。
转印单元28,包括:驱动辊28a,被设置成可借助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其绕轴线旋转;从动辊28b、28c;和环形带28d,张架在驱动辊28a和从动辊28b、28c上。驱动辊28a,不仅被设置成可旋转驱动,还被设置成:经由环形带28d而与感光鼓23相对,而且感光鼓23、环形带28d和驱动辊28a按顺序进行压接。根据转印单元28,记录介质,从送纸单元部2通过第三传送路径32被供给到感光鼓23和环形带28d之间,借助驱动辊28a的按压,记录介质与感光鼓23表面压接,将该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如此将色粉图像转印后,将记录介质送给到定影部22。
清洁单元29,在由转印单元28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后,清除感光鼓23表面残留的色粉,对感光鼓23的表面进行清洁。清洁单元29,例如可使用清洁刮板。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感光鼓23,主要使用有机感光鼓,有机感光体的表面以树脂成分为主体,所以,在由带电装置进行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的化学作用下,容易使表面劣化。然而,劣化的表面部分受清洁单元29的擦过作用而磨耗,虽慢但可靠地被清除掉。因此,因臭氧等导致的表面劣化的问题实际上得到了解决,从而能够长期地使带电操作时的带电电位保持稳定。
根据电子照相处理部21,随着感光鼓23的旋转驱动,通过带电、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通过静电潜影的显影而形成色粉图像,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并对感光鼓23的表面进行清洁,通过执行这一系列的操作,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并该记录介质送给到定影部22。
定影部22,包括:定影辊30,被设置成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其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加热设备;加压辊31,被设置为与定影辊30的表面压接、且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和温度传感器32,被设置成与定影辊30的表面相对,检测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定影辊30的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加热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加热器等。另外,根据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由未图示的控制部对供给倒加热器的功率进行控制,以使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根据定影部22,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2得到的、被转印色粉图像后的记录介质,被供给到定影辊30和加压辊31的压接部分,随着定影辊30和加压辊31的旋转驱动,在通过该压接部分时,受加压和加热的作用,从而将色粉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而得到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
根据图像形成部3,将与图像原稿信息相应的色粉图像转印在从送纸单元部2送给的记录介质上,再进行加热加压,使色粉图像在记录介质上固定,从而长期地而且连续地得到形成了高画质图像的记录介质。
排纸部4,包括:第四传送路径34,将在图像形成部3的定影部22得到的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供给到后述的反转辊36a、36b;反转辊36a、36b,改变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第五传送路径35,将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未图示的排纸盘或第六传送路径37;和第六传送路径37,将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再次传送到第三传送路径33。在此,反转辊36a、36b,均被设置成可绕轴线正反旋转,并被设置成相互压接。经由第四传送路径34供给到反转辊36a、36b的压接部分的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其端部在反转辊36a、36b的正方向旋转作用下,被夹持在反转辊36a、36b之间。其后,在反转辊36a、36b的反方向旋转作用下,传送到第五传送路径35内。然后,当只在记录介质的单面记录图像时,经由第五传送路径35,借助未图示的切换门的操作,沿箭头101的方向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未图示的排纸盘。另外,当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时,借助未图示的切换门的操作,从第五传送路径35传送到第六传送路径37,进行正反反转后,经由第三传送路径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色粉图像的转印和定影。
原稿读取部5,包括原稿供给部38和图像读取部39。
原稿供给部38,包括:放置原稿的原稿盘40;送给原稿的原稿调节板41;以使原稿的图像面反转的方式传送的弯曲传送路径42;和设置在原料供给部38和后述的原稿台(平板玻璃)44的接触面上的保护垫43。在原稿盘40上以使原稿的图像面朝上的方式进行放置。原稿调节板41将原稿逐张地送给到弯曲传送路径42。弯曲传送路径42,以使原稿的图像面朝下的方式进行反转,同时将原稿传送到原稿台44的正上方。另外,原稿调节板41主要保护由平板玻璃形成的原稿台44。根据原稿供给部38,在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装正面部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通过条件输入键输入印刷张数、印刷倍率、纸张尺寸等印刷条件后,按下开始键,就开始复印操作,图像面朝上地放置在原稿盘40中的原稿逐张地自动传送,在传送的途中,进行反转处理,使图像面朝下,并传送到原稿台45的正上方。然后,在原稿通过原稿台45上方的期间,由后述的图像读取部39读取原稿的图像原稿信息。另外,通过原稿台45上方的原稿,其后由排出辊49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外部的未图示的排出盘。
图像读取部39,包括:原稿台44,用于放置不能自动传送的原稿,并读取其图像原稿信息;原稿台45,在副扫描方向离开原稿台44而设置,用于使来自原稿盘40的可自动传送的原稿通过,并在通过时读取其图像原稿信息;光源单元46,被设置成可在与原稿台44、45的面平行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反射镜单元47,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向后述的CCD读取单元48;和CCD读取单元48,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
光源单元46,包括:光源46a;未图示的凹面的反射体,将从光源46a射出的读取用的照明光会聚到原稿台44或原稿台45的预定读取位置;未图示的狭缝,只选择性地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和反射镜46b,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再反射90°。光源单元46,对原稿射出读取用照明光,并将从原稿反射的光供给到反射镜单元47。
反射镜单元47,包括以使反射面相互垂直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反射镜47a、47b。从光源单元46供给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经反射镜47a、47b将其光路改变180°后,引向CCD读取单元48。
CCD读取单元48,包括:成像透镜48a,对来自反射镜单元47的反射光进行成像;和CCD图像传感器48b,输出与由成像透镜48a进行成像的光相应的电信号。从反射镜单元47入射到成像透镜48a的反射光被成像,该图像由CCD图像传感器48b转换成电信号,并经由未图示的控制部,将作为电信号的图像原稿信息输入到光扫描单元25,进行与之相应的图像形成。
根据图像读取部39,放置在原稿台44、45上的原稿的图像原稿信息,通过来自光源单元46的光照射而被作为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取入,进而该反射光经由反射镜单元47引向CCD读取单元48,并被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原稿信息。该信息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图像处理后,被发送到图像形成部3的光扫描单元25,进行图像形成。
图5是本发明的进一步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24A的主视图。带电装置24A,与图3所示的带电装置24的构成相类似,包括:板状的针状电极50A,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58;保持部件51,保持针状电极50A;两个清扫部件52a、52b,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针状电极50A相对移动,通过在移动时擦过针状电极50A来清扫针状电极50A的表面;支撑部件53,支撑清扫部件52a、52b;移动用部件54,使清扫部件52a、52b和支撑部件53移动;屏蔽罩55,容纳针状电极50A、保持部件51、清扫部件52a、52b和支撑部件53;和栅格电极56A,调整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电位。该带电装置24A,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1张,面向感光鼓23,沿着感光鼓23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另外,带电装置24A的电气构成,和图4所示的带电装置24的电气构成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针状电极50A,是在针状电极基板的表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80而形成的物体,该针状电极基板为例如不锈钢制的薄板状部件,由向一个方向伸长的平板部57和以从平板部57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向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尖锐状的突起部58构成。以针状电极50A的尺寸为例,平板部57的宽度方向的长度L1优选的是10mm左右,突起部58的突出方向的长度L2优选的是2mm左右,突起部58的前端的曲率半径R优选的是40μm,形成突起部58的间距TP优选的是2mm左右。
针状电极50A可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作为一例,可列举一种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化学研磨工序、水洗工序、酸浸渍工序、水洗工序、纯水浸渍工序、镀镍工序、镍PTFE复合镀工序、水洗处理和干燥处理。在这些工序中,镀镍工序不是必须的工序,可根据需要进行。
在化学研磨工序中,进行遮盖和蚀刻,以在金属板上形成多个尖锐状突起部。遮盖可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蚀刻也可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列举在金属板上喷射氯化铁水溶液等蚀刻液的方法等。在此,作为金属板材料的金属,只要可通过施加电压进行电晕放电、且能够形成尖锐状突起部而且能够进行镀处理的物体,均可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不锈钢、铝、镍、铜、铁等。而其中优选的是不锈钢。作为不锈钢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SUS304、SUS309、SUS316等,而其中优选的是SUS304。金属板的厚度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0.05~1mm,更优选的是0.05~0.3mm。
在化学研磨工序形成多个尖锐状突起部的金属板,在水洗工序、酸浸渍工序、水洗工序和纯水浸渍工序,进行水洗、酸清洗和纯水清洗,清除其表面的异物,得到针状电极基板。
镀镍可以按一般实施的方法来进行,但考虑到后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80,优选的是进行电镀。另外,镍镀层的层厚也没有特别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0.03~3μm,更优选的是0.5~1.5μm,特别优选的是1μm左右。
镍PTFE复合镀工序,例如可按照催化剂镀镍法(KANIGEN法)等无电镀镍法来进行。在此,作为镀浴,例如可使用在含有次磷酸或次磷酸盐和镍盐的水溶液中添加聚四氟乙烯而形成的镀浴。镀浴的PH值,一般调整为在5~5.5的范围之内。在此使用的聚四氟乙烯为粒子状的聚四氟乙烯,其粒子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比要形成的镀层的厚度小即可,但优选的是1μm或1μm以下,更优选的是100~500nm。镀浴中聚四氟乙烯的添加量没有进行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镀浴总重量的0.01~10重量%,更优选的是0.1~1.0重量%。作为镀浴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日本カニゼン(株)制的商品名“カニフロンS”、上村工业(株)制的商品名“ニムフロン”、奥野制药工业(株)制的商品名“トツプニコジツト”系列等。在具有如前面所述的组成和PH值的镀浴中,以90℃以上的液温,浸渍针状电极基板,进行无电镀,从而在该基板的表面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80。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80中的PTFE的含量,优选的是3~30体积%,更优选的是20~30体积%。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80的层厚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的是0.3μm或0.3μm以上,更优选的是0.3~20μm,特别优选的是1~5μm。如果厚度不到0.3μm,就会容易产生针孔而不均匀,针状电极基板的不锈钢经由针孔而被腐蚀后,感光体上得到的带电电位在局部就容易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大幅度地超过20μm,镀膜就有可能因应力而剥落。另外,镍PTFE复合镀层80的厚度,与镀时间的长短大致成正比例,所以,为了得到预期的镀层,只要适当改变针状电极基板在镀浴中的浸渍时间即可。
通过无电镀而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80,镀浴的液剂均匀地附着在针状电极基板的表面,所以即使镀层的层厚为0.3μm而非常薄时,也具有层厚均匀没有离散、且针孔非常少的优选的特性。而且,镀层组织致密,相对于针状电极基板的表面具有高的粘着性,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剥离等问题。
另外,镍PTFE复合镀工序,可通过电镀来进行。作为镀浴,可使用与无电镀的镀浴相同的物体。电镀的条件,与一般的镍的电镀相同。在通过电镀而形成的镍PTFE复合镀层中,存在电镀特有的倾向,即边缘部分容易镀的倾向,因此,为了使镀层的层厚均匀,需要增加层厚,优选的是,需要使层厚达到3μm或3μm以上。
另外,在形成镍PTFE复合镀层80时,是选择无电镀还是电镀,根据各种镀法的特点和成本来决定即可。
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在该针状电极50A上,在应该使上述感光鼓23带电的操作中,为了产生电晕放电而从电源71施加了5kV左右的电压。在该针状电极50A上,从电源71施加电压,通过施加电压从尖锐状突起部58向感光鼓23的表面产生电晕放电,从而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
栅格电极56A,被设置在针状电极50A和感光鼓23之间,通过从栅格电压用电源72对栅格电极56A施加电压,来对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的不均进行调整,使带电电位均匀化。栅格电极56A含有与针状电极50A相同的金属材料。另外,栅格电极56A,除了在化学研磨工序中进行遮盖和蚀刻以形成多孔状以外,可与针状电极50A同样地进行制作。而且,对栅格电极56A也可以进行与针状电极50A一样的镀镍、镍PTFE复合镀等。
根据带电装置24,通过在针状电极50A上施加电压来产生电晕放电,使感光鼓23的表面带电,并且通过在栅格电极56A上施加预定的栅格电压,来使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均匀化,所以,能够使感光鼓23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和极性带电。另外,在移动用部件54的牵引下,与支撑部件53进而与针状电极50A抵接的清扫部件52a、52b移动,有效且切实地将附着在针状电极50A上的色粉等污染物质清除。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参考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对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栅格基体材料(尺寸30mm×370mm×厚0.1mm)进行蚀刻处理,制作出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另外,通过在栅格基体材料上以90℃的液温喷射30重量%的氯化铁水溶液2小时,来进行蚀刻。蚀刻后,对栅格基体材料进行水洗和纯水清洗,制作出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
在以上得到的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表面,通过电镀形成厚为0.5μm的镍镀层。接着,将形成该镍镀层后的栅格基体材料在镍PTFE复合镀镀浴(商品名:ニムフロン,上村工业(株)制,液温90℃)中浸渍25分钟,制造出在表面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PTFE复合镀层的栅格电极。镀处理结束后,将栅格电极从镀浴中取出,进行水洗和纯水清洗,并进行干燥。
将该栅格电极与市面上销售的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AR625,夏普(株)制)中的带电装置的栅格电极更换,制造出具备本发明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用该栅格电极、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下面的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放电试验)
作为严格的试验,在低湿条件(10%以下),进行了不伴随通纸的老化试验。AR625为70张机器,所以71小时相当于复印张数(300K寿命)。在该试验中,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在初期设定为-630V。该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示出。
(氮氧化物和锈的检测)
锈、氮氧化物的检测,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放电后的栅格电极表面来进行。
(参考例1)
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镀镍后,进行镀金,制作出在表面形成了层厚为0.044μm的金镀层的栅格电极。对该栅格电极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性能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1)
不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栅格基体材料进行镀处理而直接将其作为栅格电极,用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性能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2)
不对除了将不锈钢改为SUS316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尺寸的栅格基体材料进行镀处理而直接将其作为栅格电极,用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性能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3)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栅格基体材料上,进行电镀镍,制作出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镀层的栅格电极。用该栅格电极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性能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4)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栅格基体材料上,进行无电镀镍,制作出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镀层的栅格电极。用该栅格电极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性能试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栅格电极材质 镀处理 基底   放电时间ks       电位上升   氮氧化物和锈
  V   判定
  实施例1   SUS304   无电镀镍+PTFE   镍   295   8   ○   未检出
  参考例1   SUS304   镀金   镍   300   7   ○   未检出
  比较例1   SUS304   未进行镀处理   无   118.1   93   ×   检出
  比较例2   SUS316   未进行镀处理   无   127.7   100   ×   检出
  比较例3   SUS304   电镀镍   无   81.4   50   ×   检出
  比较例4   SUS304   无电镀镍   无   67.2   58   ×   检出
从表1可知,比较例1、2(未镀的SUS)和比较例3、4(仅镀镍)的板状栅格,其电位上升均较大,从板状栅格表面检出了氮氧化物和锈,而与之相对,如果使用在表面形成了镍PTFE复合镀层的实施例1的板状栅格,电位上升较低,与表面形成了金镀层的参考例1的板状栅格一样,而且没有检出氮氧化物和锈。
另外,在使用了实施例1的板状栅格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实际的复印测试中印刷了50000张后,半色调的图像仍然很均匀,没有产生污痕,而在比较例1~4中,印刷10000张后,半色调的图像就产生了严重的污痕。
(实施例2)
除了用铜板(尺寸30mm×370mm×厚0.1mm)代替不锈钢(SUS304)作为栅格基体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栅格电极。
(参考例2)
在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的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上,与参考例1同样地进行镀镍和镀金,制作出栅格电极。
(比较例5)
不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铜板(栅格基体材料)进行镀处理,就作为栅格电极。
(比较例6)
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铜板(栅格基体材料)进行镀镍,制作出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镀层的栅格电极。
(比较例7)
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铜板(栅格基体材料)进行无电镀镍,制作出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镀层的栅格电极。
将在实施例2、参考例2和比较例5~7中得到的栅格电极与实施例1同样地安装在市面上销售的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AR625,夏普(株)制)中,进行放电试验以及氮氧化物和锈的检出。结果在表2中示出。
另外,在安装了实施例2的栅格电极的带电装置中,为了研究在针状电极上施加5kV的电压而进行电晕放电时的针状电极前端部的状态,用显微镜拍摄了照片。图6是表示电晕放电时的针状电极前端部状态的显微镜照片。从图6可知,通过使用实施例2的栅格电极,从整个针状电极前端部产生了大致均匀的放电。
[表2]
  栅格电极材质 镀处理 基底   放电时间ks      电位上升   氮氧化物和锈
  V   判定
  实施例2   铜   无电镀镍+PTFE   无   302   8   ○   未检出
  参考例2   铜   镀金   镍   288   8   ○   未检出
  比较例5   铜   未进行镀处理   无   58   53   ×   检出
  比较例6   铜   电镀镍   无   86   56   ×   检出
  比较例7   铜   无电镀镍   无   72   51   ×   检出
(实施例3)
在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金属板(尺寸20mm×310mm×厚0.1mm)上进行遮盖处理和蚀刻处理,制作出针状电极基体材料。另外,通过在不锈钢的金属板上以90℃的液温喷射30重量%的氯化铁水溶液2小时,来进行蚀刻。蚀刻后,将针状电极基体材料从蚀刻液中取出,进行水洗和纯水清洗,制作出针状电极基体材料。
在以上得到的针状电极基体材料的表面,通过电镀形成厚为0.5μm的镍镀层。接着,将形成该镍镀层后的针状电极基体材料在镍PTFE复合镀镀浴(商品名:ニムフロン,上村工业(株)制,液温90℃)中浸渍25分钟,制造出在表面形成了层厚为3μm的镍PTFE复合镀层的针状电极。镀结束后,将针状电极从镀浴中取出,进行水洗和纯水清洗,并进行干燥。
将该针状电极与市面上销售的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AR625,夏普(株)制)中的带电装置的针状电极进行更换,制造出具备本发明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用该针状电极、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下面的试验。
(放电试验)
作为严格试验,在低湿条件(10%以下),进行了不伴随通纸的老化试验。AR625为70张机器,所以71小时相当于复印张数(300K寿命)。在该试验中,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在初期设定为-630V。
(氮氧化物和锈的检出)
锈、氮氧化物的检出,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放电后的针状电极来进行。
结果,在直接是不锈钢材料的针状电极上能够看到有锈等析出,而进行了本发明镀处理的针状电极上没有看到有锈等析出。
另外,即使在实际的复印测试中印刷了300000张后,直接是不锈钢材料的针状电极在不进行清洁时,半色调的图像看到了白条纹或黑条纹,而在进行了本发明镀处理的针状电极中,其半色调的画质很均匀,没有产生污痕。
另外得知:镍PTFE复合镀层的特征在于,由于其表面的光滑度,空气中的灰尘等附着物比直接是不锈钢材料的针状电极少,并且在清扫时能够简单地清除。与之相对,在只有镍镀层的情况下,由于污痕靠清扫不能充分清除,所以,在清扫后,半色调的画质没有均匀的恢复。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仅仅是单纯的举例,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书中所示的范围,并不拘泥于说明书正文。而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或变更也全部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极(50),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使该表面带电;和
栅格电极(56),被设置在电极(50)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
栅格电极(56),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70),通过无电镀法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70)的厚度为0.3μm或0.3μ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和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70)之间,还形成了镍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70),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孔性板状栅格基体材料,为多孔性不锈钢板或多孔性铜板。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体(23),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24),用于使感光体(23)的表面带电:
曝光设备(25),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23)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设备(26),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色粉图像;
转印设备(28),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和
定影设备(22),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定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面电位检测设备(73),检测感光体(23)的表面电位;和
带电控制设备(74),根据从表面电位检测设备(73)取得的检测结果,对供给到带电装置(24)的电流量和/或施加在栅格电极(56)上的栅格电压进行控制。
9.一种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极(50A),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对感光体表面施加电压,使该表面带电;和
栅格电极(56A),被设置在电极(50A)和感光体之间,对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行控制,
在电极(50A)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了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80),通过无电镀法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80)的厚度为0.3μm或0.3μm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电极(50A)和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80)之间,还形成了镍镀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镀层(80),作为其镀成分,除了镍之外,同时还含有磷。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体(23),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24A),用于使感光体(23)的表面带电;
曝光设备(25),对带电的感光体(23)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设备(26),对感光体(23)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色粉图像;
转印设备(28),将色粉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和
定影设备(22),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定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面电位检测设备(73),检测感光体(23)的表面电位;和
带电控制设备(74),根据从表面电位检测设备(73)取得的检测结果,对供给到带电装置(24A)的电流量和/或施加在栅格电极(56A)上的栅格电压进行控制。
CNB2005101041086A 2004-09-17 2005-09-16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58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72297 2004-09-17
JP2004272297 2004-09-17
JP2005013151 2005-01-20
JP2005129828 2005-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9875A true CN1749875A (zh) 2006-03-22
CN100445886C CN100445886C (zh) 2008-12-24

Family

ID=3660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410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5886C (zh) 2004-09-17 2005-09-16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5886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830B (zh) * 2006-10-03 201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68613A (zh) * 2009-07-27 2011-02-09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器、图像形成设备和清洁充电器的方法
CN101441423B (zh) * 2007-11-22 2011-02-16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5248A (zh) * 2007-08-06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元件、带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US8095031B2 (en) 2008-01-18 2012-0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with vibrating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06645A (zh) * 2010-06-02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89203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op贴片装置及其芯片清除治具
WO2020019692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静电消除装置以及用于清洁静电针的清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6330B2 (ja) * 1999-12-13 2005-06-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帯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132023A (ja) * 2000-10-26 2002-05-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1143A (ja) * 2001-09-19 2003-03-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4334A (ja) * 2002-05-31 2004-01-08 Canon Inc コロナ放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830B (zh) * 2006-10-03 201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5248A (zh) * 2007-08-06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元件、带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64711B (zh) * 2007-08-06 2012-09-05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带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5248B (zh) * 2007-08-06 2012-12-19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元件、带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41423B (zh) * 2007-11-22 2011-02-16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095031B2 (en) 2008-01-18 2012-0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with vibrating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68613A (zh) * 2009-07-27 2011-02-09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器、图像形成设备和清洁充电器的方法
CN102906645A (zh) * 2010-06-02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89203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op贴片装置及其芯片清除治具
WO2020019692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静电消除装置以及用于清洁静电针的清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5886C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9875A (zh) 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81400C (zh) 电摄影感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处理盒和电摄影设备
CN101441423B (zh)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302211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ated electrode
CN101158830B (zh)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192C (zh)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279409C (zh)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495574A (zh) 加热定影装置
CN1112691A (zh) 静电复制感光体、含该感光体的处理盒及静电复制装置
JP2006113531A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4073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CN1869824A (zh) 有机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01488A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83055B (zh)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9184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56394A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43090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42552A (zh)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4617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1063854A (zh) 带电辊、处理墨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63850A (zh) 带电装置、处理墨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带电方法
JP2009031566A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5011A (ja) 鋸歯電極の加工方法、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78253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82715B (zh)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