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6908A -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6908A
CN1736908A CN 200510060267 CN200510060267A CN1736908A CN 1736908 A CN1736908 A CN 1736908A CN 200510060267 CN200510060267 CN 200510060267 CN 200510060267 A CN200510060267 A CN 200510060267A CN 1736908 A CN1736908 A CN 1736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percolate
ammonia
consumer waste
waste landf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602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6399C (zh
Inventor
高全喜
张向阳
李玉云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 Xiangf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 Xiangfu filed Critical Jin Xiangfu
Priority to CNB2005100602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6399C/zh
Publication of CN1736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6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63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639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由氨吹脱、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和膜处理相结合组成,包括:对渗滤液进行氨吹脱,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对氨吹脱后的渗滤液进行混凝和沉淀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可生化性;对经过混凝和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对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进行膜处理。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方法的用于治理渗滤液的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相连的调节池、预曝池、初沉池、氨吹脱塔、中间水池、二沉池、A2/O工艺装置、终沉池、暂存池、膜处理系统和清水池,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和膜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泥池,污泥池连有压滤机,氨吹脱塔连接吸收塔。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垃圾渗滤液工程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物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及膜技术相结合的用于治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新型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难于进行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填埋场内的自然降雨和径流;(2)垃圾自身原有的含水;(3)在垃圾卫生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作用而产生的水。当垃圾含水47%时,每吨垃圾可产生0.0722吨渗滤液。生化反应产生的水要少得多。而大气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未及时引流的降水渗过垃圾层形成的渗滤液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同时,由于垃圾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填埋后发生分解、溶出、发酵等反应,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类物质和种类繁多且含量超标的重金属类物质,其中CODcr、BOD5、重金属、氨氮及含盐量都很高,而且,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占优势、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具体而言,垃圾渗滤液具有如下的特性:
1、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色,有较浓的腐臭味;
2、填埋初期渗滤液PH为6-7,随着时间的推移,PH为7-8;
3、BOD、COD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单位,远远高于城市污水。随着时间和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渗滤液中的BOD5也逐渐增加,6个月到2年半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6-15年填埋场稳定,而CODcr值,填埋初期略低于BOD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BOD5急速下降,而CODcr下降缓慢;
4、氮化物浓度高,以氨氮为主,一般在1500mg/l,虽然氨氮含量高但缺乏磷元素,从而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5、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较多,其中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
还含有多种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的重金属离子。
因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治理的重点是CODcr和氨氮的处理,尤其是氨氮的处理。
现有技术中,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方法有许多,一般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法以及土地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混凝沉淀、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密度分离、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用物化法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可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COD、氨氮、重金属离子、色度等,提高BOD5/CODcr,以改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尽量减小重金属和NH3-N等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降低负荷,为其后续的生物处理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节省处理费用。与生物法相比,物理化学法不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出水水质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cr较小(0.07-0.20)的难生物处理的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虽处理成本高,但对于某些污染物的去除还是必需的。
生物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A2/O、SBR、生物流化床、氧化塘、土壤处理法、渗滤液回灌法等。其中活性污泥法(氧化塘及SBR)工艺运行较为稳定、成熟,但占地面积较大,动力消耗高,运行管理复杂,污泥培养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工厂检修期间污泥易失活,污水处理再次运行污泥须重新培养。
土地处理主要是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滤液中的悬浮固体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氯发生转化,土壤中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能力要比流体中相应微生物强,因此土地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也有很好的效果。目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土地法主要有回灌法和人工湿地法。
由于渗滤液水质成份复杂,采用单一的生物法处理或物化法处理,都不可能难达到设计的一级标准,而且会造成处理费用的不经济,因此,需考虑多种方法协同作用。另外,高浓度氨氮(1000mg/l以上)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厌氧去除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治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氨吹脱、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和膜技术相结合而得以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处理系统,可将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该方法由氨吹脱、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和膜处理相结合组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对渗滤液进行氨吹脱,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2)对氨吹脱后的渗滤液进行混凝和沉淀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可生化性;
(3)对经过混凝和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4)对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进行膜处理。
所述的氨吹脱处理过程采用空气吹脱法。
所述的生化处理过程采用A2/O工艺,所述的A2/O工艺由厌氧微生物处理段、缺氧微生物处理段和好氧微生物处理段组成。
所述的膜处理过程采用反渗透工艺对生化处理后的渗滤液作深度处理。
一种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调节池、预曝池、初沉池、氨吹脱塔、中间水池、二沉池、A2/O工艺装置、终沉池、暂存池、膜处理系统和清水池,其中,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和膜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泥池,污泥池连有压滤机,氨吹脱塔连接吸收塔。
所述的初沉池包括PH调节池、竖流沉淀池及中间水池。
所述的A2/O工艺装置由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升流式厌氧床、A/O池组成,A/O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
所述的膜处理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水箱、增压泵、机械滤器和反渗透装置。
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由保安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和碱加药装置组成。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来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经收集系统收集,集中于调节池中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然后由泵提升进入初沉池的PH调节池,其间通过添加石灰将渗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上;PH调节池出水进入初沉池中的沉淀池,其间加入高分子的PAM,使乳化状的沉淀物通过高分子絮凝结团,形成大分子的沉淀物,加速沉淀固液分离;沉淀池出水进入初沉池中的中间水池,中间水池的水经泵提升进入吹脱塔进行吹脱除氮,吹脱塔内设填料并采用逆流式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利于脱除氨氮;吹脱出的氨氮采用浓硫酸经吸收塔吸收,形成硫酸氨回收利用,以避免氨直接向大气排放形成二次污染;吹脱塔出水经中间水池进入二沉池的反应池,加入混凝剂,通过等电点絮凝去除部分有机物,提高渗滤液BOD/COD的比值;然后进入A2/O工艺装置,经升流式厌氧床处理,使渗滤液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通过厌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使之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A/O池部分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内悬挂组合填料,缺氧池内通过大孔曝气搅拌使水下的活性污泥和渗滤液充分混合,并通过好氧池渗滤液的回流来进行硝化反硝化脱除部分氨氮;好氧池采用三叶罗茨鼓风机和微孔曝气头曝气工作,各池独立运转,微生物相分离,处理效率高;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进入终沉池沉淀污泥,终沉池出水经膜处理系统进行沉淀和氧化消毒处理,以保证渗滤液达标排放;其中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污泥和膜处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经压滤机榨干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理,膜处理后不达排放标准的渗滤液回送到调节池中。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氨吹脱,可减少氨对后继生化处理的毒性,配合后继硝化反硝化脱氮,可实现氨氮接近达标排放。
(2)混凝沉淀预处理,投资少、效果稳定,管理简便。
(3)选用A2/O工艺,池内挂组合填料,工艺运行稳定,易操作管理。
(4)A2/O工艺可通过控制污泥和混合液回流实现生物脱氮。
(5)污泥产生量少,一般在1-3%左右。
(6)反渗透装置的深度处理工艺先进,可彻底解决污染问题且管理方便。
(7)应用广泛,可适用于50-800T/d的垃圾渗滤液工程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该方法由氨吹脱、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和膜处理相结合组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对渗滤液进行氨吹脱,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2)对氨吹脱后的渗滤液进行混凝和沉淀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可生化性;
(3)对经过混凝和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4)对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进行膜处理。
本发明的工艺控制叙述如下:
1、初沉池工艺控制
初沉池前置反应池由反应、混凝、沉淀三部分组成,配制好的石灰乳投入快速反应池,反应池内置搅拌机,使渗滤液和药剂充分混合,由于石灰的反应速度较慢,快速反应池出水进入混凝池,经慢速搅拌机再次搅拌反应,以避免后工序产生的水质PH值波动;由于已形成CaCO3及各种氢氧化物沉淀,为避免微絮体进入吹脱塔,在混凝池内加入高分子的絮凝剂PAM,经结团后沉淀处理,高分子的絮凝剂分子量在800万左右,药剂浓度为1/1000。对于石灰加药量当渗滤液PH值在7-8之间时,石灰的投药量在9-12g/L,而高分子的絮凝剂投药量为2-6PPm;沉淀采用竖流沉淀池沉淀,以避免结垢,沉池的污泥每天应及时排出,为了避免CaCO3及各种氢氧化物沉淀的凝结成块,造成排泥不畅,并且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以免池壁结垢。
2、氨吹脱工艺控制:
对于高氨氮的垃圾渗滤液,前置处理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气吹脱法进行前置处理。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至10.5左右,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再进行吹脱去除。目前吹脱有二种作法:空气吹脱和蒸汽吹脱,但蒸汽吹脱由于要设锅炉,设备复杂,工程维修工作量大,运行费用较高。因此,本发明选用空气吹脱法,而空气吹脱法的脱氨效率受以下几点要素影响:
(1)温度
本发明一般平均气温在15℃-16℃,而夏季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对氨氮的吹脱处于较适合的气温;但在冬季由于平均气温在6.8℃,过低的温度造成水温较低从而影响吹脱效率,因此,为提高去除效率,在冬季需采取以下方法,以增加氨氮的去除率:①提高废水的PH值,夏季在10左右,冬季应在11左右。②池外壳采用泡沫塑料进行保温处理。
(2)气液比
在常规情况下,随气液比的升高,氨氮的吹脱效率会逐渐升高,而过高的气液比会增加能量消耗,另外会使部份液体从除雾板带出,使回收氨的硫酸量增加。根据我公司在吹脱试验上的参数得出,并考虑能耗,气液比应控制在2000-2500左右。
(3)PH调节
对于吹脱的PH调节,可采用氢氧化钠或石灰二种药剂。但是考虑吹脱后处理的加药量及运行费用问题,采用加石灰进行PH的调整。因为,一般垃圾填埋场的废水中含有HCO3 -离子,而加石灰可以使其中大部分的碳酸根离子以CaCO3沉淀析出,而氢氧化钠则只能去除部分。
(4)投加石灰的结垢问题
吹脱塔内置大量的填料,使液体在填料表面形成液体水膜,而上流气体在经过填料表面时,进行气液交换,以利于氨氮的吹脱。由于废水的PH值较高,因此形成大量的CaCO3、Mg(OH)2及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大部分可以在沉淀池进行去除,少部分的微絮凝物随水流进入填料塔,粘结在填料上,时间一久,易造成填料的堵塞。解决方法:①前沉淀池采用高分子的絮凝剂进行凝聚,减少微凝结物进入吹脱塔。②石灰内投加少量的Na2CO3,以减少钙离子的沉积。
3、二沉池工艺控制
经脱氨塔出水垃圾渗滤液PH值在8.5-9.5之间,因形成了CaCO3沉淀,减少了水中的HCO3 -离子的浓度。混凝沉淀池由反应、混凝、沉淀三部分组成,其间加入KB复合絮凝剂进行反应,加药量为2g/L,助凝剂为4.0PPm。但加药量必须根据渗滤液水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4、A2/O工艺控制
本发明的渗滤液生化处理主体选用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具有下列特点:
厌氧反应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悬浮型和附着型微生物混合的生物相,直接吸附和降解部分CODcr;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回流比例,污泥回流比(0.5Q),提高污泥浓度MLSS(mg/l),适当提高污泥泥龄,并通过前段水解池提高水解非溶解性CODcr效率,另外厌氧池通过水泵进行内循环提高厌氧池内的升流速度,以达到厌氧菌泥和污水充分接触的目的,从而提高厌氧池处理的效果。
缺氧段采用缺氧处理微生物为主,悬浮型和附着型微生物混合的生物相,属厌氧至好氧的过渡阶段;池内悬挂组合填料,下设穿孔曝气管混合,使渗滤液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而溶解氧率控制在(0.5-1.0mg/L),通过好氧池污泥回流(回流比100%)来进行硝化反硝化的效率,增加NH3-N处理效率。
好氧段采用好氧处理微生物为主,悬浮型和附着型微生物混合的生物相;悬挂组合填料,对曝气过程可作气泡再切割,再配合微孔曝气器,氧吸收率从普通穿孔管的2%效率提高到8-9%,提高了动力效率,增加生化处理效率。
厌氧+缺氧+好氧微生物分类严格。由于经历厌氧、缺氧、好氧过程,微生物常处于内/外源呼吸交替,产生污泥量少,在实现有机物降解的同时,实现生物脱氮。
5、膜处理工艺控制
选用反渗透装置对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作深度处理。
单套反渗透装置能力:150m3/d(25℃),共设置一套。
反渗透操作压力:1.0MPa-1.8MPa。
反渗透装置水回收率:>80%。
膜处理的工艺说明如下:
(1)进水箱、增压泵:提供二级反渗透系统的压力与流量。
(2)机械滤器:用于截获水中的机械颗粒及胶体。
(3)反渗透装置:由保安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碱加药装置组成,去除水中99%以上无机盐及95%以上的有机物。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具体如下:来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经收集系统收集,集中于调节池中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然后由泵提升进入初沉池的PH调节池,其间通过添加石灰将渗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上;PH调节池出水进入初沉池中的沉淀池,其间加入高分子的PAM,使乳化状的沉淀物通过高分子絮凝结团,形成大分子的沉淀物,加速沉淀固液分离;沉淀池出水进入初沉池中的中间水池,中间水池的水经泵提升进入吹脱塔进行吹脱除氮,吹脱塔内设填料并采用逆流式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利于脱除氨氮;吹脱出的氨氮采用浓硫酸经吸收塔吸收,形成硫酸氨回收利用,以避免氨直接向大气排放形成二次污染;吹脱塔出水经中间水池进入二沉池的反应池,加入混凝剂,通过等电点絮凝去除部分有机物,提高渗滤液的BOD/COD的比值;然后进入A2/O工艺装置,经升流式厌氧床处理,使渗滤液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通过厌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使之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A/O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内悬挂组合填料,缺氧池内通过大孔曝气搅拌使水下的活性污泥和渗滤液充分混合,并通过好氧池渗滤液的回流来进行硝化反硝化脱除部分氨氮;好氧池采用三叶罗茨鼓风机和微孔曝气头曝气工作,各池独立运转,微生物相分离,处理效率高;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进入终沉池沉淀污泥,终沉池出水经膜处理系统进行沉淀和氧化消毒处理,以保证渗滤液达标排放;其中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污泥和膜处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经压滤机榨干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理,膜处理后不达排放标准的渗滤液回送到调节池中。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相连的调节池、预曝池、初沉池、氨吹脱塔、中间水池、二沉池、A2/O工艺装置、终沉池、暂存池、膜处理系统和清水池。其中,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和反渗透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泥池,污泥池连有压滤机,氨吹脱塔连接吸收塔。
初沉池包括PH调节池、竖流沉淀池及中间水池。
A2/O工艺装置由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升流式厌氧床、A/O池组成,A/O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
膜处理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水箱、增压泵、机械滤器和反渗透装置。其中反渗透装置由保安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和碱加药装置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系统的每一分进行介绍,该垃圾处理厂为100m3/d渗滤液处理系统:
预曝池:
用于均化污水。池容为125m3,池体高度为3.0m,尺寸为:4.0m×6.25m×5.0m,地上式钢砼结构。预曝池设置提升水泵2台,一用一备,提升水泵选用25ZW8-15,1.5Kw型;投入式液位计1台,选用KY-2000型,自动控制水泵运行。
初沉池PH调节池:
加石灰反应调整渗滤液的PH。尺寸为:0.8m×1.6m×1.1m,槽内分反应池和混凝池,不锈钢制。设搅拌装置2套,功率0.55KW;石灰投加装置HT-10,1套(含料斗容积10,空压机7.5KW,加料搅拌系统1.67KW,溶解混合系统0.55KW,投加装置Φ1.6*6.8(m);储罐Φ1.0*2.5(m));加药泵GW15-80,1台;PAM加药采用隔膜计量泵JWM-80,0.25KW,1台;再线PH计2套。
初沉池竖流沉淀池及中间水池:
用于沉淀去除各种重金属氢氧化物和悬浮物。表面负荷0.7m3/m2.h,有效池容30.6m3,池体高度5.0m,尺寸为:3.0m×3.0m×5.0m;配中间水池1.5m×3.0m×5.0m,地上式钢砼结构。设竖流筒Φ400,1只;三角堰板1套;挡渣板1套;中间水池配提升泵50ZW15-30,功率3.0KW,二台;另配KY-2000投入式液位计1台。
氨吹脱塔:
通过加碱液控制渗滤液的PH至10以上,鼓风吹脱除氨。吹脱塔尺寸为:Φ1.35*9.0m,吹脱塔的负荷设计取3.0m3/m2.h,气液比取2500,塔基尺寸为:5.0m×3.25m×0.3m。配吸收塔尺寸:Φ1.35*6.0m;材质PP结构。设离心风机(BF4-72-4.5)一台,功率7.5KW,风量10562m3;配变频控制系统;硫酸泵40FB-20二台,一用一备,功率2.2KW。
中间水池:
用于暂蓄经吹脱后的渗滤液。池容60m3,池体高度3.0m,尺寸为:3.0m×4.5m×3.5m,为地下式钢砼结构。设提升水泵25ZW8-15,1.5Kw,2台,一用一备;配KY-2000投入式液位计1台,自动控制水泵运行。
二沉池:
加药混凝沉淀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表面负荷0.7m3/m2.h,有效池容30.6m3,池体高度5.0m,尺寸为3.0m×3.0m×5.0m;配中间水池1.0m×3.0m×5.0m,为地上式钢砼结构。配混凝搅拌机2套;加药设备2套;竖流筒Φ400,1只;三角堰板1套;挡渣板1套;加药采用隔膜计量泵JWM-40,0.25KW,1台;JWM-265,1台;0.55KW,1台;在线PH计1套。
升流式厌氧床:
通过厌氧水解产酸段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在产甲烷段使部分有机物彻底转化为甲烷及二氧化碳。容积负荷1.24kgBOD5/m3.d,MLSS:4-6g/L,污泥负荷0.31kgBOD5/kgMLSS.d,上升流速取0.6m/h,池容330m3,池体高度5.5,Φ6.5m×5.5m,2只,超高0.4m,HRT3d;采用回流泵射流虹吸进水,为半地下式钢砼结构。配回流泵ZW40-20-15,功率2.2KW,4台,二用二备;组合填料70m3;三相分离器二套,配水器二套。
A/O池:
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氨氮,并进一步降解有机物。BOD5污泥负荷:0.13kgBOD5/kgMLVSS.d,SVI=150,XR=106/SVI*υ=6600mg/l,外回流比100%;曝气池的混合液污泥浓度X=3300mg/l;TN去除率ηN=(143-72)/143=50%,则内回流倍数R内=ηN/(1-ηN)=1。有效池容为325m3,池深为4.5米,池宽为4.0米,池长为18m,停留时间为78h,A段停留时间为16h,O段停留时为62h。剩余污泥产量为8.6Kg/d,污泥含水率为99.2%,剩余污泥量q=1.08m3/d,污泥泥龄为ts=26.54d;需氧量为241.35kgO2/d;供气量为5.73m3/min。为半地上式钢砼结构。配组合填料252m3,微孔曝气头172套;内回流泵25ZW8-15自吸泵1台;三叶风机SSR100-H,二台,一用一备。
终沉池:
用于沉淀好氧出水污泥,使出水清澈,泥质较轻。沉淀池表面负荷0.25m3/m2.h,合建,池容40m3,尺寸为4.0m×7.0m×5.0m,前设反应池,配水槽。为半地上式钢砼结构。配斜管17m3;加药设备2套;溢流堰1套;加药采用隔膜计量泵JWM-40,0.25KW,1台;JZM-256,0.55KW,1台;搅拌机2台,功率0.55KW。
污泥池:
用于对沉淀和生化处理剩余污泥储存浓缩稳定;一级石灰调PH值,加药量为1%,产泥量为0.8%,即为0.8吨,污泥含水率为97%,即26.67m3/d;二级物化加药量为0.2%,产泥量为0.1%,即为0.1吨,污泥含水率为98%,即5.0m3/d;生化段产泥:厌氧段0.1-0.2kg泥/kgBOD5,总消耗BOD5413Kg,产泥82.6Kg/d,即10.33m3;好氧段产泥为8.6Kg/d,污泥含水率为99.2%,即1.08m3/d;日产污泥10.8m3;总产泥量为52.8m3/d,含水量为97-99%。干泥为1000kg;污泥池尺寸为3.0mL×6.5mW×3.5mH。为地下式钢砼结构。配螺杆泵G40,功率3.0KW,2台;XMY80/1000厢式压滤机2台,一用一备,功率3.0KW;泥桨泵1PN,流量16m3/d,功率3KW;污泥反应罐Φ1.2*1.8;功率1.5KW反应搅拌机。
反渗透装置:
通过膜处理,彻底去除有机物。处理4.2m3/h。为不锈钢支架、膜管结构,整套。
清水池:
用于暂存污水。尺寸为4.5m×5.5m×3.5m;钢砼结构。配潜污泵WQ50-20-7,二台,功率0.75KW。
应用例1:
采用上述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进水口CODcr平均值9800mg/l,进水口氨氮平均值1500mg/l,处理后,出水口CODcr平均值85mg/l,出水口氨氮平均值9.0mg/l。
实施例2:
采用上述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进水口原液CODcr平均值8000mg/L,原液氨氮平均值1046mg/l,处理后,出水口CODcr平均值80mg/l、氨氮平均值8.5mg/l。

Claims (9)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氨吹脱、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和膜处理相结合组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对渗滤液进行氨吹脱,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2)对氨吹脱后的渗滤液进行混凝和沉淀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可生化性;
(3)对经过混凝和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4)对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进行膜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吹脱处理过程采用空气吹脱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处理过程采用A2/O工艺,所述的A2/O工艺由厌氧微生物处理段、缺氧微生物处理段和好氧微生物处理段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处理过程采用反渗透工艺对生化处理后的渗滤液作深度处理。
5.一种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调节池、预曝池、初沉池、氨吹脱塔、中间水池、二沉池、A2/O工艺装置、终沉池、暂存池、膜处理系统和清水池,其中,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和膜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泥池,污泥池连有压滤机,氨吹脱塔连接吸收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沉池包括PH调节池、竖流沉淀池及中间水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2/O工艺装置由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升流式厌氧床、A/O池组成,A/O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处理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水箱、增压泵、机械滤器和反渗透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由保安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和碱加药装置组成。
CNB2005100602670A 2005-08-01 2005-08-01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040639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02670A CN100406399C (zh) 2005-08-01 2005-08-01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02670A CN100406399C (zh) 2005-08-01 2005-08-01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6908A true CN1736908A (zh) 2006-02-22
CN100406399C CN100406399C (zh) 2008-07-30

Family

ID=3607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02670A Active CN100406399C (zh) 2005-08-01 2005-08-01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6399C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470C (zh) * 2006-03-17 2008-07-02 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0411756C (zh) * 2006-06-22 2008-08-20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城市污泥改良覆土恢复垃圾填埋场植被的方法
CN100412004C (zh) * 2006-10-13 2008-08-2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好氧硝化/反硝化和絮凝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01318740B (zh) * 2008-07-18 2011-06-08 黄主榕 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
CN101575158B (zh) * 2009-06-11 2011-07-20 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2344221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高盐度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2432109A (zh) * 2011-10-27 2012-05-02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微生物增生器废水处理方法
CN102583905A (zh) * 2012-03-19 2012-07-18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方法
CN103449591A (zh) * 2013-08-19 2013-12-18 中山大学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CN103570175A (zh) * 2013-10-25 2014-02-12 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处理浓缩液的方法
CN103981875A (zh) * 2013-12-05 2014-08-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可以同步稳定化铬渣及生活垃圾的填埋方法
CN104591435A (zh) * 2015-01-04 2015-05-06 刘树芹 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7555717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废物填埋场的渗透液回收系统
CN109665651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对硝基苯胺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1689641A (zh) * 2019-03-13 2020-09-22 姜林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方法
CN112390474A (zh) * 2020-12-04 2021-02-23 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14368878A (zh) * 2022-01-14 2022-04-19 宏伟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0543B (zh) * 2010-07-14 2012-11-07 柳州森淼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2154B2 (ja) * 1999-05-31 2004-04-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汚泥中のダイオキシン類の分解除去方法
CN1220638C (zh) * 2003-03-10 2005-09-28 湖南大学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176034C (zh) * 2003-03-28 2004-11-17 北京市肇麟环境技术开发公司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及设备
CN1193943C (zh) * 2003-06-24 2005-03-23 宜兴市天立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280215C (zh) * 2003-11-27 2006-10-18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KR20050075948A (ko) * 2004-01-19 2005-07-26 주식회사 코엔텍 침출수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처리방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470C (zh) * 2006-03-17 2008-07-02 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0411756C (zh) * 2006-06-22 2008-08-20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城市污泥改良覆土恢复垃圾填埋场植被的方法
CN100412004C (zh) * 2006-10-13 2008-08-2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好氧硝化/反硝化和絮凝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01318740B (zh) * 2008-07-18 2011-06-08 黄主榕 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
CN101575158B (zh) * 2009-06-11 2011-07-20 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2344221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高盐度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2432109A (zh) * 2011-10-27 2012-05-02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微生物增生器废水处理方法
CN102583905B (zh) * 2012-03-19 2014-06-04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方法
CN102583905A (zh) * 2012-03-19 2012-07-18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方法
CN103449591A (zh) * 2013-08-19 2013-12-18 中山大学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CN103570175A (zh) * 2013-10-25 2014-02-12 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处理浓缩液的方法
CN103981875A (zh) * 2013-12-05 2014-08-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可以同步稳定化铬渣及生活垃圾的填埋方法
CN103981875B (zh) * 2013-12-05 2016-01-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可以同步稳定化铬渣及生活垃圾的填埋方法
CN104591435A (zh) * 2015-01-04 2015-05-06 刘树芹 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591435B (zh) * 2015-01-04 2016-08-17 北京潮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7555717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废物填埋场的渗透液回收系统
CN109665651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对硝基苯胺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1689641A (zh) * 2019-03-13 2020-09-22 姜林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方法
CN112390474A (zh) * 2020-12-04 2021-02-23 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14368878A (zh) * 2022-01-14 2022-04-19 宏伟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6399C (zh)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6399C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4649524B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CN106904795B (zh) 一种奶牛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CN104478175B (zh) 一种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131185U (zh) 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
CN204848572U (zh) 一种禽畜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108751625A (zh) 一种发酵类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2092887B (zh) 高浓度高含盐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09052827A (zh) 餐厨垃圾渗滤液强化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6007211A (zh) 养殖场污水处理方法
CN107381977A (zh) 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5836969A (zh) 一种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
CN205892995U (zh) 医药废水处理系统
CN103708618A (zh) 一种微动力乡镇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20552825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864907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05616717U (zh) 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快速消毒处理的装置
CN205528299U (zh) 一种奶牛场废水处理系统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09567946U (zh) 膜生产中dmf低压精馏回收塔塔顶废水处理系统
CN208649040U (zh)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CN207121472U (zh) 一种内循环厌氧好氧一体污水处理反应器装置
CN108862849A (zh) 杏仁脱苦废水的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205528266U (zh) 一种中水回用污水处理设备
CN1317209C (zh) 好氧-厌氧-好氧法处理杏仁加工废水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 KUNB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KUNBO; APPLICANT

Effective date: 2007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518

Address after: 604, room 238, building A, Huahong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0013 Tianmu Road,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Chen Kunbai

Address before: 604, room 238, building A, Huahong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0013 Tianmu Road,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Chen Kunbai

Co-applicant before: Jin Xiangf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PROVINCE BOSHIHU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KUNBO

Effective date: 2009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07

Address after: A, building 238, Huahong tower, 604 Tian Tian Shan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4, building A, Huahong science building, No. 238 Tianmu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hen Kunbai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rnessing consumer waste landfill percolat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199000045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401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199000045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rnessing consumer waste landfill percolat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499000008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Kunbai

Inventor before: Gao Quanxi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ngyang

Inventor before: Li Yuy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AO QUANXI ZHANG XIANGYANG LI YUYUN ZHANG LI TO: CHEN KUN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