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7253A - 船外机 - Google Patents

船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7253A
CN1727253A CN 200510087342 CN200510087342A CN1727253A CN 1727253 A CN1727253 A CN 1727253A CN 200510087342 CN200510087342 CN 200510087342 CN 200510087342 A CN200510087342 A CN 200510087342A CN 1727253 A CN1727253 A CN 1727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al motor
outboard motor
quarter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73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7253B (zh
Inventor
木谷博行
宫下和己
寺田茂巨
广濑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07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3608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0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3608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07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081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07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3608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7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27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2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T10/7077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船外机,所述船外机能够抑制船体大型化和成本增大,并且以电动的方式起动内燃机。所述船外机具有引擎和电动机(28),并以所述引擎和电动机(28)为螺旋桨的驱动源,其中,还具有离心离合器(36)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所述离心离合器(36)配置在引擎的作为输出轴的曲柄轴(22)与上述电动机的作为输出轴的转子(32)之间,并在引擎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电动机的转子向螺旋桨传递;所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在引擎停止运转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向引擎的曲柄轴传递。

Description

船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外机。更详细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并将其作为螺旋桨的驱动源的复合型船外机。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有人提出过将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螺旋桨的驱动源的复合型船外机的方案。即,为了有选择性地将内燃机的输出和电动机的输出中的一个向螺旋桨传递,如专利文献1(参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3-158493号公报(图5等))所述,可以考虑如下方式,即,在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借助于离心离合器来连接内燃机的输出轴,并且在电动机的输出轴的另一端连接螺旋桨。这样,在内燃机运转时,由于它的输出借助于离心离合器和电动机的输出轴向螺旋桨传递,所以,可以仅由内燃机、或者由内燃机和电动机来共同驱动螺旋桨。另外,在内燃机停止时,由于内燃机与电动机的连接被断开,所以可以仅由电动机驱动螺旋桨。
另外,虽然不是关于复合型船外机的技术,但是,作为驱动螺旋桨的电动机的冷却技术可以举出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1-205899号公报》(图1和图2等);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注册公报实用新案登录第2549003号公报(图1等))。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设有将容纳电动机的腔的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管,并借助于该管使容纳电动机的腔的内部的空气得到更换。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设有与容纳电动机的腔的内部连通的散热器,并且通过使空气在该腔的内部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来冷却电动机。
另外,在以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的电动型的船外机中,已有人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即,使安装在船外机上的杆状操纵手柄绕其轴线转动自如,根据该杆状操纵手柄的转动操作来调整电动机的转速(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许第2603841号公报(从第2页左栏第33行到第3页左栏第16行))。
另外,船外机的一般结构为:将内燃机等的转动输出向配置在铅直方向上的驱动轴传递,并且通过圆锥齿轮将驱动轴的转动(绕铅直轴的转动)转换成绕水平轴的转动而向螺旋桨轴传递,由此,使安装在螺旋桨轴上的螺旋桨绕水平轴转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9-193894号公报(图4等))。
另外,现有技术的船外机由螺钉式的夹紧机构夹持船体的船尾部而固定在船体上(参见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1-233290号公报(图4等))。
发明内容
但是,在考虑到操纵者的负担时,最好可以用电动方式来起动内燃机。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由于内燃机停止时内燃机与电动机的连接被断开,所以不能将该电动机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因此,除了驱动螺旋桨用的电动机外还需要另外配备起动内燃机用的电动机,因而具有导致船外机大型化和成本上升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型船外机,该复合型船外机在抑制船外机大型化和成本上升的同时,能够用电动的方式起动其中的内燃机。
另外,在复合型船外机中,希望能有效地冷却电动机内燃机和离心离合器。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型船外机,在该复合型船外机中,能够有效地冷却内燃机、电动机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离心离合器。
另外,复合型船外机除了需要调整电动机的转速之外,还需要调整内燃机的转速。所以,如果将专利文献4所述的技术应用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那样的复合型船外机,那么除了杆状操纵手柄外,还需要设置用于调整内燃机的转速的机构,因而存在导致操作性下降和船外机大型化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型船外机,该船外机不会导致操作性下降和船外机大型化,并可以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和内燃机的转速。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的船外机在将驱动轴的转动向螺旋桨轴传递时,将绕铅直轴的转动通过圆锥齿轮转换为绕水平轴的转动,所以存在产生齿轮噪音的缺点。特别是,在以噪音较小的电动机能够航行的电动型或/和复合型船外机中,人们希望降低噪音而提高肃静性。
因此,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型船外机,在该复合型的船外机中,配置在从驱动源到螺旋桨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齿轮可以减少,从而可提高肃静性。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6所述的那样,即,利用螺钉式的夹紧机构而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上,但是,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时候,需要在不稳定的船体上将螺钉转动很多转,因而存在作业性不好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型船外机,该船外机使得将之固定在船体上的作业容易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这样一种船外机:其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并以所述内燃机和电动机为驱动源,其特征在于:具有离心离合器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所述离心离合器配置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向上述螺旋桨传递在上述内燃机停止运转时,所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将上述电动机的输出向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传递。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船外机中,上述离心离合器由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瓦构成,所述离合器外壳安装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可以相对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滑动自如,所述离合器瓦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上,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被推压在上述离合器外壳上;并且,上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由驱动板和杆部件以及电磁螺线管构成,所述驱动板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杆部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向接近上述驱动板的方向滑动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嵌合在上述驱动板上,所述电磁螺线管用来驱动上述杆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船外机中,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位于上述离心离合器与上述电动机之间的部位,设有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一起转动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船外机中,上述电动机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上述内燃机低的下方;并且上述送风机构由离心风扇构成,该离心风扇以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无关的方式在铅直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输送空气。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上述送风机构的吸气口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上述电动机低的下方,并且与上述吸气口连接的空气通路为迷宫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船外机中,具有安装在上述船外机上的杆状操纵手柄,和设置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上的转动操作自如的节气门手柄;并且在上述节气门手柄上设有控制装置和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该控制装置根据节气门手柄的转动操作来控制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该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通过使连接在上述内燃机的节气门上的节气门缆绳进退来调整节气门开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船外机中,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上且在上述节气门手柄的附近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上述内燃机和上述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以及上述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船外机中,还具有驱动轴和筒状罩,所述驱动轴至少由上述内燃机和上述电动机中的一个的输出来使该驱动轴绕铅直轴转动,所述筒状罩用于覆盖上述螺旋桨,并且在侧视图中看呈S字型;上述螺旋桨安装在上述驱动轴的下端上而与上述驱动轴一起绕铅直轴转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船外机中,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在船体的前进方向的前侧上和后侧上具有开口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船外机中,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为分体构造,它由多个装拆自如的部件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船外机中,所述船外机具有将上述船外机固定在船体的船尾部上的固定机构,并且上述固定机构由船尾托座、滑动式托座、夹紧部、手动杆、和连杆构成,所述船尾托座具有抵接上述船尾部的后表面的船尾部抵接部、和向上述船尾部的前方凸出的滑动梁;所述滑动式托座安装在上述滑动梁上,并可在上述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该滑动梁滑动自如;所述夹紧部被支承在上述滑动式托座上,并可在上述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上述滑动式托座滑动自如;所述手动杆由设置在上述滑动式托座内的转动轴支承,并可以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自如地摆动;所述连杆连接上述夹紧部和上述手动杆,并将上述手动杆的变位向上述夹紧部传递;通过操作手动杆使上述夹紧部滑动到与上述船尾部的前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夹持上述船尾部能够由上述船尾部抵接部和上述夹紧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船外机中,具有止动装置,它使上述手动杆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由上述手动杆、连杆和夹紧部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夹紧部上,且在此夹紧部与上述船尾部的前表面之间的抵接部上安装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变形量大于从上述死点到上述手动杆的变位结束为止之间的上述夹紧部的变位量。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船外机中,船外机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并以所述内燃机和电动机为驱动源,其中,还具有离心离合器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所述离心离合器配置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向上述螺旋桨传递,在上述内燃机停止运转时,所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将上述电动机的输出向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传递,所以,可以通过螺旋桨驱动用的电动机起动内燃机。因此,可以不需要配备内燃机起动用的电动机,从而可以抑制船外机大型化和成本增大,并可以以电动的方式来起动内燃机。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船外机中,由于上述离心离合器由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瓦构成,所述离合器外壳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可以相对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滑动自如,所述离合器瓦固定在内燃机的输出轴上,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被推压在上述离合器外壳上,并且上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由驱动板和杆部件以及电磁螺线管构成,所述驱动板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操作杆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向接近上述驱动板的方向滑动,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嵌合在上述驱动板上,所述电磁螺线管用来驱动上述操作杆,所以,用于以电动的方式来起动内燃机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船外机的大型化和成本增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船外机中,在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位于离心离合器与电动机之间的部位设有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一起转动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所以,可以有效地冷却内燃机和电动机、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离心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船外机中,电动机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内燃机低的下方;并且,送风机构由离心风扇构成,该离心风扇以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无关的方式由在铅直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输送空气,即,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无关,送风机构按照电动机、离心离合器、内燃机的顺序对它们进行冷却,所以,可以在冷却空气被发热量较大的内燃机升温之前就对电动机和离心离合器进行冷却,因而可以有效地冷却电动机和离心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送风机构的吸气口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电动机低的下方,所以,从吸气口吸入的新气被有效地供给电动机,从而可以使电动机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与吸气口连接的空气通路为迷宫结构,所以在上述效果基础上还可以防止电动机受水,并且可以抑制电动机的动作声音向船外机外部传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船外机中,具有安装在船外机上的杆状操纵手柄、和设置在杆状操纵手柄上的转动操作自如的节气门手柄,并且在节气门手柄上设有控制装置和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该控制装置根据节气门手柄的转动操作来控制电动机的驱动,该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通过使连接在上述内燃机的节气门上的节气门缆绳进退来调整节气门开度,所以,可以不会导致操作性的下降和船外机的大型化而对电动机的转速和内燃机的转速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船外机中,在杆状操纵手柄上且在节气门手柄的附近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以及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所以,可以容易切换调整对象(内燃机的转速、电动机的正转转速和逆转转速中的任一个),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船外机中,还具有驱动轴和筒状罩,所述驱动轴至少由内燃机和电动机中的一个输出来使该驱动轴绕铅直轴转动,所述筒状罩覆盖上述螺旋桨,并在侧视图中看呈S字型;并且螺旋桨安装在驱动轴的下端上而与驱动轴一起绕铅直轴转动,所以,可以从由驱动源到螺旋桨的动力传递系统中去除齿轮,因此可以使肃静性提高(使之不产生齿轮的噪声)。另外,由于螺旋桨产生的铅直方向的水流(推进力)通过S字型的筒状罩转换成水平方向的水流,所以可以使船体推进。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船外机中,由于S字型的筒状罩在船体的前进方向的前侧上和后侧上具有开口部,所以,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螺旋桨的转动方向来产生使船体前进的方向水流(推进力)、和使船体后退的方向水流(推进力)。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船外机中,由于S字型的筒状罩为由多个装拆自如的部件构成的分体构造,所以,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容易进行螺旋桨的更换和维修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船外机中,在具有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的船尾部上的固定机构的同时,固定机构由船尾托座、滑动式托座、夹紧部、手动杆、和连杆构成,船尾托座具有抵接船尾部的后表面的船尾部抵接部、和向船尾部的前方凸出的滑动梁;滑动式托座安装在滑动梁上,并可相对于该滑动梁在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所述夹紧部被支承在滑动式托座上,并可相对于滑动式托座在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所述手动杆由设置在滑动式托座内的转动轴支承,并可以以转动轴为中心自如地摆动;所述连杆连接夹紧部和手动杆,并将手动杆的变位向夹紧部传递;通过操作手动杆使夹紧部滑动到其与船尾部的前表面接触的位置而能够由船尾部抵接部和夹紧部来夹持船尾部,所以,可以容易进行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上的固定作业。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船外机中,具有止动装置,它使手动杆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由手动杆、连杆和夹紧部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并且在夹紧部上,且在其与船尾部的前表面之间的抵接部上安装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变形量大于从上述死点到上述手动杆的变位结束为止之间的上述夹紧部的变位,所以,仅通过滑动式托座的位置调整和手动杆的操作即可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上,因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上的固定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离心离合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与图2同样的离心离合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离心风扇的俯视图。
图5是与图2同样的离心离合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螺旋桨罩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杆状操纵手柄的前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表示船外机的动作的方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滑动式托座的放大主视图。
图13是与图12同样的滑动式托座的放大俯视图。
图14是与图12同样的滑动式托座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船外机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船外机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1中符号10表示船外机。船外机10借助于固定机构12固定在船体14的船尾部16上。
船外机10在其上部上具有内燃机(以下称“引擎”)20。引擎20是排气量为50cc左右的单汽缸汽油引擎,产生1.5kW(约2PS)输出功率。如图所示,引擎20的曲柄轴(输出轴)22配置在铅直方向上,并由引擎罩24覆盖。
在船外机10中,在铅直方向上比引擎20低的下方配置有电动机28。电动机28为由定子30和转子32(输出轴)构成的DC(直流)无刷电动机,产生几百瓦的输出功率。如图所示,电动机28的转子32配置在铅直方向上,并由电动机罩34覆盖。
在引擎20与电动机28之间配置有离心离合器36。具体地说,引擎的曲柄轴22的下端与电动机的转子32的上端通过离心离合器36连接。另外,在离心离合器36附近,配置有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该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用于在引擎20停止运转时将电动机28的输出向引擎20传递。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的转子32的下端连接有驱动轴40的上端。如图所示,驱动轴40配置在铅直方向上,并且绕铅直轴心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驱动轴罩42的内部。
在驱动轴40的下端安装有螺旋桨44。螺旋桨44由在侧视图中看呈S字型的筒状的螺旋桨罩46覆盖。
如图所示,引擎的曲柄轴22、离心离合器36、电动机的转子32、驱动轴40和螺旋桨44,都在同一轴上具有转动中心。另外,在从引擎20到螺旋桨44的动力传递系统中根本没有设置齿轮。
电动机28的输出(转动输出)借助于驱动轴40向螺旋桨44传递44。另外,引擎20的输出(转动输出)借助于离心离合器36传递给电动机的转子32,进而借助于驱动轴40向螺旋桨44传递。即,螺旋桨44通过引擎20的输出和电动机28的输出中的某一个输出而绕着铅直轴转动。这样,船外机10就成为具备了以引擎20和电动机28为螺旋桨44的驱动源的复合型船外机,更详细地说,是具备了排气量为50cc左右的引擎20和输出功率为几百瓦的电动机28的小型船外机。
另外,在船外机10中,在引擎罩24的下方设有杆状操纵手柄50。如图所示,杆状操纵手柄50向船体14的前方(前进方向中的前方)凸出,并可由操纵者自如地操作。驱动轴罩42被支承在上述固定机构12上,并可以绕铅直轴相对于固定机构12转动自如,因此,操纵者可以通过向左右摆动操作手柄50来左右操纵船外机10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2及其以后的图,对船外机1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图2是离心离合器36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2所示,离心离合器36由安装在电动机的转子32上的离合器外壳54、和固定在引擎的曲柄轴22上的离合器瓦56构成。离合器外壳54和离合器瓦56由离合器罩58覆盖。
如图所示,离合器外壳54配置成能够围绕离合器瓦56。离合器瓦56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在引擎20运转时(更详细地说,是在以超过空转转速的转速进行运转时)该弹簧因离心力而伸长,离合器瓦56通过该弹簧伸长而被推压在离合器外壳54的内壁上。由此,引擎20的输出被传递给电动机的转子32。
在曲柄轴22上,在比离合器瓦56高的上方固定有驱动板60。驱动板60在俯视图中看呈圆形,并且在其圆周上至少设有一个凸部60a。
上述离合器外壳54,具体地说,沿着转子32的轴向配置在转子32上,并可以相对于转子32滑动自如;上述离合器外壳54在与驱动板60分离的方向上通过弹簧62被加载。另外,在离合器外壳54的上端至少设有一个凸部54a。
在离合器外壳54的下方配置有杆部件66。杆部件66被支承在离合器罩58内,并且能够以设置在杆部件66上的转动轴(支点)为中心上下自如地摆动。另外,杆部件66的一端形成为凸轮状,并且在另一端上连接有驱动杆部件66的电磁螺线管70。即,杆部件66由电磁螺线管70驱动,使凸轮形状的端部上下摆动,更具体地说,是在电磁螺线管70已通电时,杆部件66的凸轮形状的端部被驱动到上方。
如果电磁螺线管70通电,那么如图3所示,离合器外壳54就通过杆部件66的凸轮形状的端部被推到上方(使其向接近于驱动板60的方向滑动),并且凸部54a被嵌合在驱动板60的凸部60a上。通过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电动机28,转子32的转动就借助于离合器外壳54和驱动板60向引擎的曲柄轴22传递。即,可以使引擎20由作为螺旋桨44的驱动源的电动机28来起动。
这样,上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就由:驱动板60、杆部件66、和电磁螺线管70构成,杆部件66使离合器外壳54向接近驱动板60的方向滑动并使离合器外壳54嵌合在驱动板60上(具体地说,是使离合器外壳54的凸部54a嵌合在驱动板60的凸部60a上);电磁螺线管70用于驱动杆部件66。
下面接着图2继续进行说明。即,在电动机的转子32的位于离心离合器36与电动机28(具体地说是其定子30)之间的部位设有送风机构,具体地说是设有离心风扇72。
图中符号74是离心风扇72的吸气口,符号76是离心风扇的排气口。如图所示,吸气口74配置在比电动机28低的下方,另一方面,排气口76配置在比电动机28高的上方。具体地说就是,在电动机罩34的下端,至少设置一个部位的向铅直下方开口的吸气口74。另外,在离合器罩58的上端、和放置引擎20的引擎座78的下端附近,至少设置一个部位的向水平方向开口的排气口76。
另外,与吸气口74相连的空气通路80形成为迷宫结构,具体地说是形成为两次弯曲成直角的曲柄形状。
图4是离心风扇72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在离心风扇72的上面具有多块叶片82。叶片82以转子32为中心配置成放射状,以便无论风扇72的转动方向怎样(即,作为转动轴的转子32的转动方向)都能够总是从下方向上方输送空气。
在此,参照图5对通过使离心风扇72转动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离心风扇72一转动,空气(冷却空气)就经过吸气口74和空气通路80而流入到电动机罩34的内部。已流入到电动机罩34的内部的空气在冷却电动机28的同时向电动机罩34的上部流动,并流入到离合器罩58的内部。
已流入到离合器罩58的内部的空气,在冷却离心离合器36的同时向离合器罩58的上部流动,进而在冷却了引擎20(具体地说是储存了引擎20的润滑油的油盘84)之后,从排气口76排出。这样,通过由离心风扇72从下方向上方所输送的空气,电动机28、离心离合器36、引擎20就依次得到冷却。
接下来对螺旋桨罩46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螺旋桨罩46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另外,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如图6和图7所述,螺旋桨罩46为由多个、具体地说是由形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两个部件46L、46R构成的分体构造。右侧部件46R向前进方向前方固定在驱动轴罩42上。另一方面,左侧部件46L通过多个螺栓86安装在部件46R上,并且相对于部件46R装卸自如。另外,如图7所示,右侧部件46R和左侧部件46L,通过使形成在各抵接面上的凸部和凹部嵌合而无间隙地组装在一起。
现在返回到图6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螺旋桨罩46在侧视图中呈S状。具体地说,螺旋桨罩46由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部位46a、水平方向上的第二部位46b、和铅直方向上的第三部位46c构成,第一部位46a在前进方向后侧具有开口部46a1;第二部位46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比第一部位46a低的下方,并且在前进方向前侧上具有开口部46b1;第三部位46c分别借助于曲线部来连接第一部位46a和第二部位46b。
如图所示,螺旋桨44配置在第三部位46c的内部。螺旋桨44在使船体14前进时向产生向上的水流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使船体14后退时向产生向下的水流的方向转动。以下,将螺旋桨44产生向上的水流时的转动称为“前进转动”,产生向下的水流时的转动称为“后退转动”。
使螺旋桨44前进转动时,水就从第二部位46b的开口部46b1吸入,而从第一部位46a的开口部46a1排出。另一方面,使螺旋桨44后退转动时,水就从第一部位46a的开口部46a1吸入,而从第二部位46b的开口部46b1排出。即,通过螺旋桨44绕铅直轴转动而产生的铅直方向的水流,通过螺旋桨罩46被转换成水平方向的水流(推进力),因此船体14被推向前方或后方。
接下来对杆状操纵手柄50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杆状操纵手柄50的前端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8所示,在杆状操纵手柄50的前端上设有节气门手柄90。节气门手柄90由操作者转动自如地操作,并且在其内部配置有转动角传感器92。转动角传感器92将表示节气门手柄90的转动角的信号进行输出。另外,在节气门手柄90的附近设有控制开关94。控制开关94输出对应于由操作者所选择的5个位置(后叙)的信号。转动角传感器92与控制开关94的输出,被输入给已配置在节气门手柄90的内部的控制装置96。控制装置96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并根据节气门手柄90的转动操作(即根据转动角传感器92的输出)来控制电动机28的驱动。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在节气门手柄90的后端附近安装有带轮100(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在带轮100上缠挂有连接在引擎20的节气门(未图示)上的节气门缆绳(具体地说是推拉缆绳)102。
带轮100与节气门手柄90一起转动,并且使节气门缆绳102进退(推拉)。通过节气门缆绳102进退使节气门被开闭,引擎20的空气吸入量,换言之,引擎转速得到调整。
图10是表示船外机10的动作的方框图。
如图10所示,控制开关94,具有“充电(CHG)”、“接通(ON)”、“切断(OFF)”、“前进(FOW)”、“后退(REV)”5个位置,这些位置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由操作者自如地进行选择。
另外,在控制装置96上,除了转动角传感器92和控制开关94之外,还连接有上述引擎20(具体地说是引擎20的火花塞(未图示))、上述电动机28、上述电磁螺线管70、已搭载在船外机10的适当位置上的电池104、和起动开关106。另外,电池106作为引擎20的火花塞、电动机28、电磁螺线管70、控制装置96、和其他辅机类的动作电源而起作用。
以下对船外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即,如果由操纵者选择“前进”位置,那么控制装置96就控制电动机28的驱动,使螺旋桨44能够前进转动。以下将螺旋桨44前进转动时的电动机28的转动方向作为“正转”。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后退”位置,那么控制装置96就控制电动机28的驱动使螺旋桨44能够后退转动。以下,将螺旋桨后退转动时的电动机28的转动方向作为“逆转”。
这样,在选择了“前进”位置时和选择了“后退”时,电动机28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另外,选择了“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时,电动机28的转速根据转动角传感器92的输出,换言之,根据由操纵者进行的节气门手柄的操作量而变化。
另外,如果由操纵者选择“接通”位置,那么控制装置96就开始对引擎20的火花塞提供电压。而且,如果在选择了“接通”位置的状态下操作起动开关106,那么控制装置96就开始向电磁螺线管70通电,并且在开始向电磁螺线管70通电而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驱动电动机28。具体地说就是,控制装置96在开始向电磁螺线管通电了以后,在直到电磁螺线管70动作而离合器外壳的凸部54a与驱动板的凸部60a嵌合之前处于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之后控制电动机28的驱动使其正转。由此,曲柄轴22就根据电动机28的输出而转动,因而使引擎20得到起动。
在由操纵者操作节气门手柄90而引擎以超过空转转速的转速进行运转时,引擎20的输出借助于离心离合器36等向螺旋桨44传递。此时的螺旋桨44的转动是前进转动。另外,在未操作起动开关106时,为了减小引擎20的负荷,电动机28与电池104的电连接被断开。
另外,如果由操纵者选择“充电”位置,那么控制装置96在使引擎20继续运转的同时,使电动机28和电池104进行电连接。即,以引擎20的输出使电动机的转子32转动,由此,使电动机28作为发电机而发挥作用,并对电池104进行充电。
对此,如果由操纵者选择“切断”位置,那么控制装置96就断开向引擎20的火花塞和电动机28的通电而使引擎20和电动机28的运转停止。
如图所示,由于“断开”位置位于使引擎20起动的“接通”位置与使电动机28起动的“前进”和“后退”的各位置之间,所以引擎20和电动机28不会同时运转。因此,即使以单一的操作部(即节气门手柄90)构成了调整引擎20和电动机28的转速的结构,其中的一个操作也不会干涉另一个操作。
这样,操纵者通过操作控制开关94,即可控制引擎20和电动机28的运转和停止、以及电动机28的转向。另外,通过操作节气门手柄90,可以调整引擎20和电动机28的转速。
接下来,参照图11及其以后的图,对固定机构12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固定机构12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固定机构12具有船尾托座110。船尾托座110在驱动轴罩42的左右各安装一个、合计两个(在图11中仅表示已配置在右侧上的船尾托座)。以下,对已配置在右侧的船尾托座进行说明,但是由于两个船尾托座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以下的说明也适用于未图示的左侧船尾托座。
船尾托座110具有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滑动梁110b,船尾部抵接部110a被抵接在船尾部16的后表面16a上,滑动梁110b从船尾部16的上端向前方凸出。图11所示的滑动梁110b的A-A剖面呈矩形形状。
另外,固定机构12除了上述船尾托座110以外,还具有滑动式托座112、夹紧部114、手动杆116、和连杆118。滑动式托座112安装在滑动梁110b上,并相对于滑动梁110b而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滑动梁110b的凸出方向)滑动自如;夹紧部114被支承在滑动式托座112上,并相对于滑动式托座112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手动杆116由设置在滑动式托座112内的转动轴支承,并可以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自如地摆动;连杆118用于连接夹紧部114和手动杆116,并将手动杆116的变位向夹紧部114传递。
在此,手动杆116的转动轴(以符号120表示)、手动杆116与连杆118的连接轴(以符号122表示)、连杆118与夹紧部114的连接轴(以符号124表示)都平行地配置。具体地说,转动轴120与连接轴122、124都与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正交。
滑动式托座112具有壁面112a和连杆容纳部112b。壁面112a与滑动梁110b的凸出方向(长边方向)正交配置;连杆容纳部112b从壁面112a的下端向离开船尾部16的方向延伸设置。连杆容纳部112b在其图11的B-B线中的剖面呈凹型,并在此凹型的槽部分内容纳整个连杆118、和手动杆116以及夹紧部114的一部分。
图12是滑动式托座112的放大主视图(从船尾部16侧看到的壁面112a)。
如图12所示,在滑动式托座112的上部穿设有矩形的孔112c,用于将滑动梁110b(图12中未图示)从其中穿过,并且,在滑动式托座112的下部穿设有圆形的孔112d,用于将夹紧部114(图12中未图示)从其中穿过。孔112c和孔112d都与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平行地穿设。
现在返回到图11进行说明。即,在已穿设在滑动式托座的壁面112a上的孔112c内穿插滑动梁110b。由此,滑动式托座112相对于滑动梁110b在其长度方向(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自由滑动。
夹紧部114具有轴部114a和船尾部抵接部114b。轴部114a连接在连杆118上,船尾部抵接部114b用于抵接在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在船尾部抵接部114b上安装有弹性部件114c。
在夹紧部114之中,轴部114a被穿插在孔112d内,孔112d被穿设在滑动式托座的壁面112a上。即,夹紧部114被支承在滑动式托座112上,并相对于滑动式托座112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另外,船尾部抵接部114b和已安装在其上的弹性部件114c配置在比滑动式托座的壁面112a更靠近船尾部16侧,并且与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相对。
如图所示,手动杆116在侧视图中看大致呈V字型,并其角部(顶点)被支承在转动轴120上,转动轴120设置在滑动式托座的连杆容纳部112b内。在手动杆116上,位于比转动轴120更靠前的前方位置的部位为操纵者握持的握持部。
在此,由手动杆116、连杆118以及夹紧部114这三个部件形成曲柄滑块机构,该曲柄滑块机构由轴平行的三个转动副、和由与它们正交的一个滑动副构成。即,通过使手动杆116绕转动轴120转动,将其圆周运动借助于连杆118转换成夹紧部114的直线运动。相反,夹紧部114的直线运动借助于连杆118转换成手动杆116的圆周运动。
下面以上述内容为前提,对固定机构1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所示,将手动杆116向下方操作(使其转动)而使夹紧部114离开船尾部16,与此同时(即,连接转动轴120与连接轴122的直线、和连接连接轴122与连接轴124的直线形成一个角,通过使所成的该角变大来缩短从转动轴120到连接轴124的直线距离的同时),使滑动式托座112向接近船尾部16的方向滑动。
在从滑动式托座112到船尾部16的距离刚刚成为所希望的距离时,如图13所示,通过向上方操作手动杆116而使夹紧部114向接近船尾部16的方向滑动(即,如上所述,连接转动轴120与连接轴122的直线、和连接连接轴122与连接轴124的直线形成一个角,通过使所成的该角变小来增大从转动轴120到连接轴124的直线距离),而使已安装在船尾部抵接部114b上的弹性部件114c推压到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上。
这时,夹紧部114因受到来自船尾部16的反力而在滑动式托座112中产生倾斜,滑动梁110b与孔112c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由此,滑动式托座112相对于滑动梁110b的位置被固定。
另外,由于在船尾部抵接部114b上安装有弹性部件114c,所以,通过使该弹性部件114c压缩,可以将手动杆116向上方操作(使其转动)到超过图13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转动轴120、连接轴122、124全部并列在同一直线上。即,从转动轴120到连接轴124的直线距离为最长的点)的位置(角度)。
如果将手动杆116向上方操作到超过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那么如图14所示,在手动杆116中其与连杆118之间的连接部位就抵接在连杆容纳部112b的下表面上,因此手动杆116的变位被结束。这样,在滑动式托座112之中,连杆容纳部112b还作为止动装置而起作用,使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
在此,弹性部件114c的弹性变形量,被设定得比从上述死点到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之间的夹紧部114的变位(滑动量)大。因此,如果从滑动式托座112到船尾部16的距离适当,即使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弹性部件114c也被维持在压缩状态。
如果弹性部件114c被维持在压缩状态,那么夹紧部114就总是受到来自船尾部16的反力。由于在手动杆116超过了上述死点后,来自船尾部16的反力被转换为使手动杆116向上方进行变位的方向的转动力,所以,手动杆116被保持在抵接连杆容纳部112b的位置上。因此,通过将手动杆116向上方操作直到其变位结束,就可以由船尾托座的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夹紧部114持续夹持船尾部16,换言之,可以将船外机10固定在船尾部16上。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船外机10中,使其具有离心离合器36、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离心离合器36配置在引擎20的曲柄轴22与电动机28的转子32之间,并在引擎20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转子32向螺旋桨44传递,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在引擎20停止运转时将电动机28的输出向曲柄轴22传递,所以可以使引擎20以螺旋桨驱动用的电动机28来起动。因此,不需要另外再配备一个引擎起动用的电动机,因而可以在抑制船外机10的大型化和制造成本上升的同时,可以用电动方式来起动引擎2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由驱动板60、杆部件66、和电磁螺线管70构成,驱动板60固定在曲柄轴22上;该杆部件66使离心离合器36的离合器外壳54向接近驱动板60的方向滑动,并使离合器外壳54嵌合在驱动板60上;该电磁螺线管70用来驱动杆部件66,所以,用于以电动的方式起动引擎20的结构变得较为简单,并可更有效地抑制船外机10的大型化和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动机的转子32的位于离心离合器36与电动机28之间的部位,设有与转子32一起转动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所以,可以有效地对引擎20和电动机28、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离心离合器36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机构由离心风扇72构成,并且该送风机构以与转子32的转动方向无关的方式在铅直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输送空气,即与转子32的转动方向无关而依次对电动机28、离心离合器36、引擎20进行冷却,所以,可以在冷却空气被发热量较大的引擎20升温前对电动机28和离心离合器36进行冷却,因此可以有效地冷却电动机28和离心离合器36。
另外,由于在铅直方向上离心风扇72的吸气口74配置在比电动机28低的下方,所以已从吸气口74所吸入的新气被有效地供给电动机28,因此可以使电动机28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与吸气口74相连的空气通路80为迷宫结构,所以可以防止电动机28受水,并且可以抑制电动机28的动作声音向船外机10的外部传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杆状操纵手柄50上设有节气门手柄90,在节气门手柄90上设有控制装置96和带轮100,控制装置96根据节气门手柄90的转动操作来控制电动机28的驱动,带轮100使已连接在引擎20的节气门上的节气门缆绳102进退来调整节气门开度,所以,通过单一的操作部即可调整电动机28的转速和引擎20的转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杆状操纵手柄50中且在节气门手柄90的附近,设有对引擎20和电动机28的起动和停止、以及对电动机28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开关94,所以,可以容易切换调整对象(引擎20的转速、电动机28的正转转速以及逆转转速中的任一个),因此可以使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螺旋桨44安装在驱动轴40的下端上而使其与驱动轴40一起绕铅直轴转动,并且由侧视图中呈S字型的螺旋桨罩46覆盖螺旋桨44,所以可以从引擎20到螺旋桨44的动力传递系统中去除齿轮,因此可以使肃静性提高(使之不产生齿轮的噪声)。
另外,由于螺旋桨罩46在船体14的前进方向的前侧上和后侧上具有开口部46a1、46b1,所以可以根据螺旋桨44的转动方向来产生使船体14前进的方向水流(推进力)、和使船体14后退的方向水流(推进力)。
另外,由于使螺旋桨罩46为由左右两个装卸自如的部件46L、46R构成的分体构造,所以可以容易进行螺旋桨44的更换和维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船外机10固定在船体14的船尾部16上的固定机构12由船尾托座110、滑动式托座112、夹紧部114、手动杆116、连杆118构成,船尾托座110具有抵接船尾部16的后表面16a的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向船尾部16的前方凸出的滑动梁110b;滑动式托座112安装在滑动梁110b上,并可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滑动梁110b滑动自如;夹紧部114被支承在滑动式托座112上,并可相对于滑动式托座112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手动杆116被支承在滑动式托座112内的转动轴120上,并可以以设置在滑动式托座112内的转动轴120为中心自如地摆动;连杆118连接夹紧部114和手动杆116,并将手动杆116的变位向夹紧部114传递;并且固定机构12通过操作手动杆116而使夹紧部114滑动到与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接触的位置,因此使得能够由船尾托座110的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夹紧部114来夹持船尾部16,所以,可以容易进行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14上的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止动装置(连杆容纳部112b),该止动装置使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由手动杆116、连杆118和夹紧部114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并且在夹紧部114上,且在其与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之间的抵接部114b上安装有弹性部件114c,该弹性部件114c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变形量大于从上述死点到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为止之间的夹紧部114的变位,所以仅通过调整滑动式托座112的位置和操作手动杆116就可将船外机10固定在船体14上,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将船外机固定在船体14上的固定作业。
如上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船外机10具有内燃机(引擎20)和电动机(28),并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螺旋桨44的驱动源,船外机10还具有离心离合器36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离心离合器36配置在上述内燃机20的输出轴(曲柄轴22)与上述电动机28的输出轴(转子32)之间,并在上述内燃机20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32向上述螺旋桨44传递;在上述内燃机20停止运转时,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将上述电动机28的输出向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22传递。
另外,上述离心离合器36由离合器外壳54和离合器瓦56构成,离合器外壳54安装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32上,并可相对于该输出轴32自如滑动;离合器瓦56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22上,并用于在上述内燃机20运转时被推压上述离合器外壳54上;并且,上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38由驱动板60、杆部件66、和电磁螺线管70构成,驱动板60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22上;杆部件66使上述离合器外壳54向接近上述驱动板60的方向滑动,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嵌合54在上述驱动板60上;电磁螺线管70用于驱动上述杆部件66。
另外,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32的位于上述离心离合器36与上述电动机28之间的部位,设有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32一起转动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离心风扇72)。
另外,上述电动机28在铅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内燃机20低的下方,并且上述送风机构72由离心风扇构成,该送风机构以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32的转动方向无关的方式,能够在铅直方向上将空气从下方向上方输送。
另外,上述送风机构72的吸气口74在铅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电动机28低的下方,并且与上述吸气口74连接的空气通路80为迷宫结构。
另外,此船外机还具有安装在船外机10上的杆状操纵手柄50、和设置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50上的转动自如的节气门手柄90,并且在上述节气门手柄90上设有控制装置96和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带轮100),控制装置96根据节气门手柄90的转动操作来控制上述电动机28的驱动;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带轮100)通过使连接在上述内燃机20的节气门上的节气门缆绳102进退来调整节气门开度。
另外,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50上,在上述节气门手柄90的附近设有控制开关94,控制开关94控制上述内燃机20和上述电动机28的起动和停止、以及上述电动机28的转动方向。
另外,此船外机还具有驱动轴40和筒状罩(螺旋桨罩46),该驱动轴40至少由上述内燃机20和上述电动机28中的一个的输出使其绕铅直轴转动;筒状罩(螺旋桨罩46)用来覆盖上述螺旋桨44,并在侧视图中看呈S字型;并且上述螺旋桨44安装在上述驱动轴40的下端而与上述驱动轴40一起绕铅直轴转动。
另外,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46在船体14的前进方向的前侧上和后侧上具有开口部46a1、46b1。
另外,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46为由多个装卸自如的部件46L、46R构成的分体构造。
另外,此船外机还包括将上述船外机10固定在船体14的船尾部16上的固定机构12;并且上述固定机构12由船尾托座110、滑动式托座112、夹紧部114、手动杆116、和连杆118构成,船尾托座110具有抵接船尾部16的后表面16a的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向上述船尾部16的前方凸出的滑动梁110b;滑动式托座112安装在上述滑动梁110b上,并可在上述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上述滑动粱110b滑动自如;夹紧部114被支承在上述滑动式托座112上,并可在船尾部16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上述滑动式托座112滑动自如;手动杆116由设置在上述滑动式托座112内的转动轴120支承,并可以以转动轴120为中心自如地摆动;连杆118连接上述夹紧部114和上述手动杆116,并将上述手动杆116的变位向上述夹紧部114传递;通过操作手动杆116使上述夹紧部114滑动到接触上述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的位置,从而由上述船尾部抵接部110a和上述夹紧部114来夹持上述船尾部16。
另外,此船外机具有止动装置(连杆容纳部112b),并且在夹紧部114上,且在其与船尾部16的前表面16b之间的抵接部(船尾部抵接部114b)上安装有弹性部件114c。止动装置(连杆容纳部112b)使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由上述手动杆116、连杆118和夹紧部114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该弹性部件114c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变形量大于从上述死点到手动杆116的变位结束之间的上述夹紧部114的变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虽然电动机28采用了DC无刷电动机,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电动机。例如,在使用有刷电动机时,通过使该有刷电动机的开关接点的动作与电磁螺线管70的动作机械式地连动,即可在离合器外壳的凸部54a与驱动板的凸部60a嵌合后使电动机得以驱动,因此可以简化控制装置96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虽然将引擎20的排气量设为50cc左右,并将电动机28的输出功率设为几百瓦,但是这些数据是例示的数据而不是被局限的数据。
另外,虽然将离心风扇72配置在转子32上、且配置在离心离合器36于电动机28之间,但是也可以将其配置在电动机28的下方。

Claims (12)

1.一种船外机,所述船外机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并以所述内燃机和电动机为驱动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还具有离心离合器和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所述离心离合器配置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将其输出借助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向上述螺旋桨传递,在上述内燃机停止运转时,所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将上述电动机的输出向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心离合器由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瓦构成,所述离合器外壳安装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可以相对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滑动自如,所述离合器瓦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上,并在上述内燃机运转时被推压在上述离合器外壳上;并且,上述电动机输出传递机构由驱动板和杆部件以及电磁螺线管构成,所述驱动板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杆部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向接近上述驱动板的方向滑动并使上述离合器外壳嵌合在上述驱动板上,所述电磁螺线管用来驱动上述杆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位于上述离心离合器与上述电动机之间的部位,设有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一起转动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上述内燃机低的下方;并且上述送风机构由离心风扇构成,该离心风扇以与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无关的方式在铅直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输送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机构的吸气口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比上述电动机低的下方,并且与上述吸气口连接的空气通路为迷宫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具有安装在上述船外机上的杆状操纵手柄,和设置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上的转动操作自如的节气门手柄;并且在上述节气门手柄上设有控制装置和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节气门手柄的转动操作来控制上述电动机的驱动,所述节气门开度调整机构通过使连接在上述内燃机的节气门上的节气门缆绳进退来调整节气门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状操纵手柄上且在上述节气门手柄的附近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上述内燃机和上述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以及上述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驱动轴和筒状罩,所述驱动轴至少由上述内燃机和上述电动机中的一个的输出而使其绕铅直轴转动;所述筒状罩用于覆盖上述螺旋桨,并在侧视图中看呈S字型;上述螺旋桨安装在上述驱动轴的下端而与上述驱动轴一起绕铅直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在船体的前进方向的前侧上和后侧上具有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S字型的筒状罩为分体构造,它由多个装拆自如的部件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具有将上述船外机固定在船体的船尾部上的固定机构,并且上述固定机构由船尾托座、滑动式托座、夹紧部、手动杆、和连杆构成,
所述船尾托座具有抵接上述船尾部的后表面的船尾部抵接部、和向上述船尾部的前方凸出的滑动梁;
所述滑动式托座安装在上述滑动梁上,并可在上述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相对于该滑动梁滑动自如;
所述夹紧部被支承在上述滑动式托座上,并可相对于上述滑动式托座在上述船尾部的板厚方向上滑动自如;
所述手动杆由设置在上述滑动式托座内的转动轴支承,并可以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自如地摆动;
所述连杆连接上述夹紧部和上述手动杆,并将上述手动杆的变位向上述夹紧部传递;
通过操作上述手动杆使上述夹紧部滑动到接触上述船尾部的前表面的位置,使上述船尾部能够由上述船尾部抵接部和上述夹紧部夹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具有止动装置,
所述止动装置使上述手动杆的变位结束在超过了由上述手动杆、连杆和夹紧部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夹紧部上,且在其与船尾部的前表面之间的抵接部上安装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变形量大于从上述死点到上述手动杆的变位结束为止之间的上述夹紧部的变位量。
CN 200510087342 2004-07-28 2005-07-28 船外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27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0737/2004 2004-07-28
JP220739/2004 2004-07-28
JP220736/2004 2004-07-28
JP2004220735A JP4308101B2 (ja) 2004-07-28 2004-07-28 船外機
JP220738/2004 2004-07-28
JP2004220738A JP2006036087A (ja) 2004-07-28 2004-07-28 船外機
JP220735/2004 2004-07-28
JP2004220736A JP2006036085A (ja) 2004-07-28 2004-07-28 船外機
JP2004220737A JP4308102B2 (ja) 2004-07-28 2004-07-28 船外機
JP2004220739A JP2006036088A (ja) 2004-07-28 2004-07-28 船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253A true CN1727253A (zh) 2006-02-01
CN1727253B CN1727253B (zh) 2010-05-05

Family

ID=35901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734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27253B (zh) 2004-07-28 2005-07-28 船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08101B2 (zh)
CN (1) CN172725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6192A (zh) * 2008-07-23 2011-05-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船推进器
CN105564623A (zh) * 2016-01-21 2016-05-11 北京工业大学 舰船用双向离合器主轴系统
CN10824880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船外机
CN110712018A (zh) * 2019-09-19 2020-01-21 石狮略伽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外机壳体装配裸机流水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8177A (en) * 1975-02-24 1976-12-21 Rhodes William A Outboard mo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6192A (zh) * 2008-07-23 2011-05-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船推进器
CN105564623A (zh) * 2016-01-21 2016-05-11 北京工业大学 舰船用双向离合器主轴系统
CN105564623B (zh) * 2016-01-21 2017-11-07 北京工业大学 舰船用双向离合器主轴系统
CN10824880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船外机
CN110712018A (zh) * 2019-09-19 2020-01-21 石狮略伽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外机壳体装配裸机流水线
CN110712018B (zh) * 2019-09-19 2021-05-25 绍兴欣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外机壳体装配裸机流水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253B (zh) 2010-05-05
JP4308101B2 (ja) 2009-08-05
JP2006036084A (ja) 200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3848C (en) Outboard motor
CN1755075A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718497A (zh) 动力单元
CN1625647A (zh) 发动机
CN1708422A (zh) 机动车传动系、起动内燃机的方法和产生电流的方法
US8298023B2 (en) Hybrid outboard motor
CN1862005A (zh) 摩托车用发动机装置
CN10106265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736791A (zh) 车辆
CN1948636A (zh) 建筑机械
CN1891566A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CN1891567A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CN1769656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727253A (zh) 船外机
CN1521391A (zh) 发动机及制造该发动机的方法
CN101066702A (zh) 船外机
CN1490498A (zh) 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
CN1242158C (zh) 发动机中气门用正时传动装置
JP4308102B2 (ja) 船外機
CN1755073A (zh)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110625C (zh) 机动两轮车
CN1871417A (zh) 用于鞍骑式车辆的发动机和安装有该发动机的鞍骑式车辆
CN1646821A (zh) 发动机的离合器机构润滑结构
RU2669323C1 (ru) Подвесной мотор
CN1350956A (zh) 车辆自动变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