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9530A - 光盘卡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卡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9530A
CN1719530A CN200510033720.9A CN200510033720A CN1719530A CN 1719530 A CN1719530 A CN 1719530A CN 200510033720 A CN200510033720 A CN 200510033720A CN 1719530 A CN1719530 A CN 1719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p
plate
rotor plate
top boar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337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836C (zh
Inventor
陈永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LI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LI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LI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LI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337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5836C/zh
Publication of CN1719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9530A/zh
Priority to US11/377,880 priority patent/US766921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8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836C/zh
Priority to US12/633,337 priority patent/US20100118446A1/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5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外周设有环状沟的卡夹,还包括转动板和顶板,该转动板通过销接于顶板上的拨板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啮合,卡夹位于转动板中部的通孔处,所述通孔周围安装若干夹持部件,各夹持部件的滑接部与顶板表面接触,夹持部件固定端安装弹性部件;顶板中部的通孔周围开有使所述若干夹持部件下落的若干切入部,与所述各夹持部件啮合的突出部设置于对应切入部的边沿。本光盘卡夹装置不拘泥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姿势,卡夹的中心相对于承载台的中心不会产生偏心,可以使卡夹准确地动作,不会妨碍光盘的旋转。它可应用于能播放不同外径光盘的光盘播放装置中。

Description

光盘卡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卡夹装置,特别是通过内藏有永久磁铁并在外周设有环状沟的卡夹将光盘夹持在承载台上的光盘卡夹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盘从插入口插入,光盘会被引入到光盘播放装置内部,并被传送到承载台上,然后进行光盘播放。这样的光盘播放装置广为人知。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车载用的光盘播放装置因为用于车辆,因此姿势一定,没对姿势上的变化做更多的考虑。并且,用于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的卡夹使用了弹簧等弹性部件将光盘压在承载台上。因此,如果使用应用于家庭用光盘播放装置的永久磁铁将光盘保持在承载台上,需要对因姿势差别造成的影响加以对应。
内藏了用于家庭用光盘播放装置的永久磁铁的卡夹,嵌合在设于支持板上的支持孔中,由支持板支持。该支持孔和位于卡夹外周的环状沟嵌合在一起。因此,要将该支持孔的直径设定为充分大于环状沟的内径,使卡夹和光盘同时旋转时,不妨碍卡夹的旋转。
如上所述,如果将支持卡夹的支持孔的直径设定的比环状沟的内径充分大,因光盘播放装置的姿势,卡夹转动支点对支持孔的中心将形成很大的偏心状态,卡夹将光盘夹在承载台上时,卡夹的中心相对于承载台的中心也会产生偏心,将出现卡夹动作无法顺畅进行这样的问题。要想将这种情况解决,可以考虑缩小支持孔直径的方法,但是,对光盘的旋转造成妨碍的危险却增大了。因此,考虑了将支持孔做成开闭式,在光盘不转动时,支持孔关闭,保持卡夹的状态。但是,到目前为止的产品,只能对应外径大小一致的光盘,无法对不同外径的光盘进行卡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可以卡夹不同外径光盘的光盘卡夹装置,在用该光盘卡夹装置将光盘夹在承载台上时,卡夹的中心相对于承载台的中心不会产生偏心,且不会妨碍光盘的旋转。
本发明用于这样的光盘播放装置中:具有检测从光盘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外径的一对检测杆、随该检测杆的动作而向一个方向移动的联动部件、伴随着该联动部件的移动从传送路线中退出的小径光盘挡板部件、通过抵住光盘外周进行移动使控制部件起动的起动部件。将光盘夹持到设于前述插入口位置的传送辊和顶板之间,通过传送辊的继续转动将光盘传送到承载台上。然后,通过前述控制部件的移动,将传送辊和顶板对光盘的夹持释放,同时,通过内藏永久磁铁外周设有环状沟的卡夹将光盘夹持在承载台上,进行光盘播放。
本发明构思是在转动板上设置若干夹持卡夹的夹持部件,对光盘进行卡夹时,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通过拨板控制该转动板和夹持部件动作,使卡夹在自身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的状态下接近承载台,光盘和卡夹置于承载台上之后,控制夹持部件释放对卡夹的夹持。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的一种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27a外周设有环状沟27b的卡夹27,还包括转动板28和顶板2,该转动板28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啮合,卡夹27位于转动板28中部的通孔处,所述通孔周围安装若干夹持部件31,各夹持部件31的滑接部31b与顶板2表面接触,夹持部件31固定端安装弹性部件32,该弹性部件32用于提供使夹持部件的前端部31c夹持所述卡夹的环状沟27b的力和提供使卡夹27向光盘承载台方向接近的力;顶板2中部的通孔周围开有使所述若干夹持部件31下落的若干切入部2c,与所述各夹持部件31啮合的突出部2d设置于对应切入部2c的边沿。
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通过前述拨板29拨动转动板28转动,使前述的滑接部31b和对应的切入部2c啮合,在弹性部件32的作用下使卡夹27向承载台接近,前述的突出部2d和对应的夹持部件31触接,在弹性部件32弹力的作用下,使前述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中脱离。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的另一种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外周设有环状沟40a的卡夹40,还包括转动板41和顶板2,转动板41后端安装于顶板2上,转动板41一侧设置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啮合提供使转动板41绕其后端转动的力,所述转动板41上销接一对夹持部件42、43,两个夹持部件42、43后端相互啮合,两个夹持部件42、43之间安装弹性部件44,该弹性部件44提供使两个夹持部件42、43的前端部夹持在所述环状沟40a的力,其中一个夹持部件上设置支持部42b;所述拨板29拨动支持部42b时,两个夹持部件42、43转动解除对卡夹40的夹持。
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通过前述拨板29拨动前述的凸轮部41a,使转动板41转动从而使卡夹40接近承载台,通过拨板29拨动前述的支持部42b,使前述的一对夹持部件42、43从前述的环状沟40a中脱离。
本发明通过对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转动板和夹持部件动作,使卡夹在自身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的状态下接近承载台,因为是在光盘被卡压在承载台上之后解除卡夹的保持状态,所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卡夹的中心相对于承载台的中心不会产生偏心,可以使卡夹准确地动作,不会妨碍光盘的旋转。它可以应用于能播放不同外径光盘的光盘播放装置。
在第一项发明中,使用数个夹持部件对卡夹进行夹持,可以准确地保持因内藏永久磁铁导致重量变大的卡夹的状态。在第二项发明中,因为使用一对夹持部件支持卡夹,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保持卡夹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盘卡夹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2A、B、C为采用图1光盘卡夹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小径光盘插入到光盘插入口内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图4为小径光盘抵住小径光盘挡板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图5A、5B为小径光盘在传送之中未被卡夹时的状态图;
图6A、6B为小径光盘被卡夹时的状态图;
图7为小径光盘处于播放状态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图8为小径光盘被卡夹且脱离传送辊5和起动板23后的状态图;
图9为大径光盘传送之中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图10为大径光盘抵住大径光盘挡板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光盘卡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夹持卡夹的夹持部件设于转动板上,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该转动板和夹持部件的动作,使卡夹在自身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的状态下接近承载台,光盘和卡夹置于承载台上之后,控制夹持部件释放对卡夹的夹持。
下面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实施例1的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27a外周设有环状沟27b的卡夹27、被支持在顶板2的中央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转动板28(转动板),第二转动板28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板9啮合,卡夹27位于第二转动板28中部的通孔处,该通孔周围设置三个夹持部件31,各夹持部件31的滑接部31b与顶板2表面接触,夹持部件31固定端安装棒状弹簧32(弹性部件),该棒状弹簧32用于提供使夹持部件的前端部31c夹持所述卡夹的环状沟27b的力和提供使卡夹27向光盘承载台方向接近的力;顶板2中部的通孔周围开有使所述夹持部件31下落的三个切入孔2c(切入部),与所述各夹持部件31啮合的三个突出部2d设置于对应切入孔2c的边沿。卡夹27的中心部位还有用于和承载台的中心圆柱嵌合的圆柱孔27c。
第二转动板28中部的通孔周围设置三个缺口,每个缺口处均设置两个折起部,其中,一个折起部上设置安装孔28b,另一个折起部上设置引导孔28a,所述夹持部件31通过其支撑轴31a安装于该安装孔28b和引导孔28a中。
为了使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能从卡夹27的环状沟27b内脱出,安装支撑轴31a的安装孔28b设计为方孔或圆孔、引导孔28a设计为和第二转动板28的转动方向平行的引导孔,支撑轴31a在安装孔28b中不能移动,在引导孔28a内可以自由移动。
图2A、B、C为采用图1光盘卡夹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在光盘播放装置的壳体1内,设有覆盖装置整体的顶板2,在该顶板上,设有判别光盘外径大小的光盘检测机构、将光盘卡夹在承载台上的光盘卡夹装置、将从光盘插入口4传送来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传送辊驱动机构的起动机构。另外,在顶板上还设有,使用传送辊5将被插入到插入口4的光盘进行卡夹的引导板6和大径光盘挡板7。
另一方面,壳体的一侧设有传送辊驱动机构。该传送辊的驱动机构由支持传送辊5的传送辊支持板8、为了使传送辊抵住引导板6而使传送辊支持板8转动的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将驱动马达(该马达图中无显示)的转动力传递给传送辊5的齿轮组(该齿轮组图中无显示)构成。通过起动机构和驱动马达的旋转啮合进行移动的控制板9(控制部件)被安装在壳体1的侧面。该控制板9上设有和传送辊支持板8啮合的凸轮9a,控制板9通过驱动马达的动力向插入口移动时,该凸轮9a使传送辊5脱离引导板6。另外,壳体1上设有支持承载台3的承载台马达3a、拾取器10。该承载台3上设有和光盘中心孔嵌合中心圆柱3b,中心圆柱的前端设有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中心圆柱3b的楔面3c。此外,承载光盘的面3d内部埋有磁性材料。光盘的传送线路位于插入口到大径光盘用挡板7之间。
光盘检测机构设于光盘插入口4附近。光盘检测机构由配置在插入口4左右的一对检测杆11、12、使这两个检测杆联动的联动板13、根据检测杆的转动量送出电信号的第一、第二开关14、15构成。在这两个检测杆11、12上设有和联动板13啮合的啮合销11a、12a及一端和光盘的外周接触的检测片11b、12b。这两个检测片11b、12b设于挡在插入口4的位置,光盘从插入口4插入时,两检测杆11、12抵住光盘的外周,被推压导致转动展开。另一方面,联动板13将一侧的检测杆11或12的动作传递给另一侧的检测杆12或11,如果只有左侧的检测杆11以转动支点11d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联动板13将向右方向移动,使右侧的检测杆12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如果只有右侧的检测杆12以转动支点12d为中心做逆时针转动,则联动板13向右侧移动并使左侧的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更进一步,在一对检测杆11、12上设有触压销11e、12e,在联动板13上设有可以和右侧检测杆12的触压销12e实现离合的第一触接部13b、可以和左检测杆11的触压销11e实现离合的第二触接部13c。触压销11e、12e在两检测杆11、12不转动时,位于两个检测杆11、12的转动支点11d、12d所在的直线上。另外,触压销11e、12e和对应的触接部13c、13b之间存有一定的间隙。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压销11e不和第二触接部13c接触。但是,如果只有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联动板13向右移动,右检测杆12的触压销12e将和第一触接部13b接触,禁止联动板13向右移动,从而阻止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右检测杆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压销12e不和第一触接部13b接触。但是,如果只有右检测杆12逆时针转动并带动联动板13向右移动时,第二触接部13c将和左检测杆11的触压销11e接触,禁止联动板13向右移动。从而阻止右检测杆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如果想只转动一侧的检测杆,该转动将受到另一侧的检测杆和联动板的阻止。其结果是,如果不是从插入口4的中央将光盘插入并使两个检测杆11、12同时转动,就无法进行光盘的传送。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引导光盘从插入口的中心部位插入,快速、安全地将光盘运到承载台上。
左检测杆11上装有开关凸轮11c。该开关凸轮11c可以使装于顶板2上的第一、第二开关14、15动作,从而使第一开关14在小径光盘从插入口4弹出时发出使驱动马达停止的电信号,第二开关15在大径光盘从插入口弹出时,发出使驱动马达停止的电信号。联动板13上装有第一弹簧16,通过这个弹簧,联动板被赋予向左移动的力。联动板13通过该移动力,赋予左检测杆向反时针方向、右检测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
小径光盘D1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由靠近右检测杆12附近,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17和靠近左检测杆11附近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引导部件18、从插入口方向看位于承载台里侧的小径光盘挡板19、驱动小径光盘挡板19的滑动板20和部分联动板13构成。第一引导部件17由可以和设于联动板13上的舌片13a触接的第一接触片17a、位于光盘传送线路内的第一引导片17b构成。该第一引导部件17通过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赋予第一引导片17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的传送路线之内,当第一引导片17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一接触片17a位于和舌片13a对峙的位置。第一引导片17b设于和光盘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3的中心线上,从承载台3的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的外周一点,并且以承载台的中心为准,稍微靠近插入口4一侧。
第二引导部件18由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凸片20a啮合的第二接触片18a、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的第二引导片18b构成。第二引导部件18通过弹簧(该弹簧图中无显示)赋予使第二引导片18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的转动力,当第二引导片18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二接触片18a位于和第一凸片20a对峙的位置。第二引导片18b被设于和光盘的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3中心的线上、从承载台3的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外周一点地方。滑动板20通过连接板21传递联动板13的动作。该滑动板20由第一凸片20a、第三开关22的操作片20b、和小径光盘挡板19捏合的第二凸片20c、和控制起动板23(起动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板24啮合的第一凹部20d构成。前述的第三开关22被操作片20b压下时,即将马达起动。
小径光盘挡板19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当小径光盘D1被传送到承载台上时,由和小径光盘外周触接的两个挡片19a、支持该挡片的转动轴19b、和第二凸片20c对峙的第三接触片19c构成。该挡片19a的位置设于、从承载台3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外周一点的圆周上。并且,如果滑动板20移动,第二凸片20c压向第三接触片19c,挡片19a将使转动轴19b转动。于是,挡片19a的前端将向插入口4的方向转动,从光盘的传送线路脱离。另外,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以及挡片19a距离承载台3中心的位置和小径光盘的外周相比要大一点,该大小为,光盘的中心孔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3b嵌合在一起时,将光盘的中心孔从位于中心圆柱前端3b的楔面3c拉回到承载台3中心的大小。该拉回的大小是可施行卡夹的距离。
大径光盘D2的中心定位机构由安装在壳体1左右侧内部的直线导轨1a、圆弧状的大径光盘挡板7构成。该直线导轨1a的宽度比大径光盘D2的直径稍微大一点,另外,大径光盘挡板7安装在承载大径光盘的承载台上、稍微离开大径光盘的外周一点的地方。其离开大小为,光盘的中心孔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3b嵌合在一起时,将光盘的中心孔从位于中心圆柱前端3b的楔面3c拉回到承载台3中心的大小。另外,直线导轨1a和大径光盘挡板7用于在光盘D2传送到承载台之前的这段距离,对光盘进行引导。
起动机构由,光盘被传送到承载台上时抵住光盘外周进行转动的起动板23、控制该起动板23转动支点的第一转动板24构成。该起动板23的一端设有突入到光盘传送线路之内和传送而来的光盘外周相接触的圆柱23a,该圆柱23a的前端设有和光盘的下面啮合,支撑光盘下面的突片23b。起动板23的另一端设有和位于控制板9上的曲柄孔9b相啮合的突起23c。起动板23的中间部分设有和位于顶板2上的长孔2a嵌合在一起的转动轴23d。另外,起动板23上挂有为了使圆柱23a向插入口4侧作用而赋予转动力的弱力第二卷线弹簧25。
另一方面,在顶板2上开有可以使圆柱23a贯通的第一圆弧孔。第一转动板24通过轴24a的轴向支撑,可以在顶板2上自由转动,使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嵌入到以轴24a为中心配置的第二圆弧孔24b中。该第二圆弧孔24b一端设有和长孔2a重合的直线孔24c、在该直线孔的一端和有第二圆弧孔24b并列的凹部24d。并且,第一转动板24上设有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凹部相啮合的支架24e。
前述控制板9的曲柄孔9b的作用为,伴随着控制板9的移动,将起动板23以转动轴23d为中心,将起动板23的一端向顶板2接近及使起动板23向光盘的插入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当光盘被传送到接近挡板位置时,起动板23的圆柱23a抵住光盘的外周,在突片23b支撑着光盘下面的同时使起动板23转动。通过该起动板23的转动,起动板23的突起23c抵住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使控制板9移动。这时,控制板9因驱动马达的动力开始移动。于是,曲柄孔9a将突起23c推向顶板2的上面方向。通过这个动作,起动板23的圆柱23a将以转动轴23d为中心向接近于顶板2的上面方向转动。由于该起动板23的圆柱23a接近顶板2的上面,起动板23的突片23b一边支撑着光盘的下面一边使光盘向承载台3的承载面3d上接近。
曲柄孔9b在光盘到达承载台3上之后进一步转动,使起动板23的一端向接近顶板2上面的方向转动,使突片23b从光盘的下面脱离。然后,通过控制板9的移动,曲柄孔9b的另一侧边缘触压突起23c,使起动板23的圆柱23a向光盘插入方向转动,使圆柱23a脱离光盘的外周。另外,控制板9还设置使光盘曲柄机构动作的第一触压片9c、第二触压片9d、第四开关26的第三触压片9e。在这里,将第一触压片9c和曲柄孔9b及凸轮9a,在突片23b支撑着光盘下面的同时,使光盘接近承载台上的动作;使传送辊5离开引导板6的动作;使卡夹27接近承载台3的动作设定为同时进行。
参照图1、2,第二转动板28和顶板2之间设置使第二转动板28保持在转动终点位置的反转弹簧30。当第二转动板28向一方向转动时,滑接片31b从顶板2的切入孔2c滑入,夹持部件31通过棒状弹簧32的力使前端部31c接近承载台3。这样,前端部31c就在夹持着卡夹27的状态下接近承载台3。由于承载台3里面埋有磁性材料,光盘在卡夹27的永久磁铁27a的作用下被夹持在承载台3上。如果第二转动板28继续转动,夹持部件31的支撑轴31a将和突出部2d触接,使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从卡夹27的环状沟27b内脱离,光盘的旋转成为可能。
小径光盘的传送过程如下:
图3显示了小径光盘D1插入到插入口4时的状态,两个检测杆11、12在小径光盘D1的前端插入传送辊5和引导板6之间时,被小径光盘的外周抵压,向所定的方向轻微转动。这时联动板13因检测杆11、12的转动而轻微向右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滑动板20通过连接板21向插入口侧移动。通过滑动板20的移动,操作片20b将第三开关22接通,使驱动马达起动。于是,传送辊5开始转动将小径光盘D1引入插入口,并将小径光盘D1向装置内部传送。另一方面,轻微移动的联动板13保持舌片13a和第一接触片17a不啮合。因此,第一引导部件17的第一引导片17b位于光盘的传送线路之内。
另外,因为滑动板20只移动了一点点,所以第一凸片20a和第二接触片18a不啮合。因此第二引导部件18的第二引导片18b也位于光盘的传送线路之内。这时,卡夹27的第二转动板28被反转弹簧30限制在一方向的转动位置,因为滑接片31b和顶板2的上面接触,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将卡夹27提升到顶板2的上面一侧。因此,小径光盘D1不和卡夹27接触,而是被第一引导部件17和第二引导部件18所引导,被传送到卡夹27和承载台3的中间(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卡夹27被夹持部件31从三个方向夹持在承载台上,因此,可以保持其旋转中心和承载台3的旋转中心一致。
图5A、B显示了小径光盘D1被传送到其外周和小径光盘挡板19的挡片19a触接位置的状态。这时,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通过长孔2a和第二圆弧孔24b被置于不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小径光盘D1的前端触压起动板23的圆柱23a,以转动轴23d为中心,使起动板23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起动板2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突起23c触压控制板9的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使控制板9向插入口方向移动。被触压向插入口方向移动的控制板9,受到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开始向插入口方向移动,然后,控制板9的第一触压片9c和拨板29啮合,使拨板2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拨板29的转动,第二转动板2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小径光盘的下面被图5所示的突片23b支撑着。
在该第二转动板28转动的同时,凸轮9a和传送辊支持板8啮合,使传送辊5离开引导板6。同时,曲柄孔9b使起动板23的圆柱23a向顶板2一侧转动接近。通过该起动板23的转动,突片23b在对小径光盘D1的面进行支持的同时向和传送辊5相同的方向移动。
然后,随着第二转动板28的转动,夹持部件31的滑接片31b落入顶板2的切入孔。于是,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如图6A、B所示在棒状弹簧32的作用下使小径光盘和卡夹27同时向承载台3接近。这时,卡夹27的中心通过夹持部件31保持和承载台3的中心一致并向承载台3中心接近。这时,小径光盘D1通过设备内侧的两个挡片19a、承载台左右的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的引导,运到承载台3上。因此,即使传送辊5脱离引导板6从夹持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小径光盘D1仍在突片23b、卡夹27及传送辊5的夹持状态下被准确地传送到承载台3上。
图7显示了小径光盘的播放状态。小径光盘D1通过卡夹27的永久磁铁被夹持在承载台3上。当小径光盘D1的中心孔被引导至楔面3c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嵌合时,小径光盘通过楔面3c被拉回到插入口侧一些。通过该拉回动作,小径光盘的外周从挡片19a脱离。另一方面,突起23c被推向曲柄孔9b的另一侧,起动板23继续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圆柱23a完全从小径光盘的外周脱离。另外,如图8A、B所示,传送辊5和突片23b也从小径光盘D1的面上脱离,移动到不会妨碍小径光盘D1旋转的位置。
另一方面,随着第二转动板2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支撑轴31a和顶板2的突出部2d触接,各夹持部件31以方孔28b为中心逆时针转动。通过该转动,各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退出。由于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退出,卡夹27和承载台的一体转动成为可能。此外,第二转动板28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使反转弹簧30反转,通过该反转弹簧30的力,第二转动板28和各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被保持在从环状沟内退出的状态。其后,第三触压片9e使第四开关26动作,使驱动马达的转动停止。
如上所述,小径光盘D1一边被装置里侧的两个挡片19a、承载台左右的第一引导片17b和第二引导片18b引导一边被传送到承载台3上。因此,即使传送辊5从引导板6脱离,使夹持状态解放,小径光盘仍可以准确地传送到承载台上。该光盘的传送过程,无论光盘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都可以准确地进行。
因此,无论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这种传送方式都可以准确地进行。并且,两个挡片19a和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在小径光盘传送时不移动,所以设计容易。另外,在本实施例子中,规定第一引导片17b和第二引导片18b的位置位于和光盘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的中心线上,但是,其位置并不是几何学上的直线,只要是能将小径光盘传送到承载台上的位置,在传送方向上前后有些误差也可以。此外,虽然是使第一引导部件17和联动板13啮合,但是,和右检测杆12啮合也可以。
大径光盘的传送过程如下:
图9显示了大径光盘D2通过传送辊5从插入口4运进来时的状态。两个检测杆11、12和大径光盘D2外周相抵,大幅度转动。因该大幅度转动,联动板13也大幅度移动,舌片13a和第一接触片17a啮合,使第一引导部件17转动,并将第一引导片17b从光盘传送线路退出。另外,滑动板20大幅度移动造成第一凸片20a和第二接触片18a啮合,第二引导部件18转动,将第二引导片18b从光盘的传送线路中退出。更进一步,因滑动板20的大幅度移动,造成第二凸片20c和第三接触片19c啮合,小径光盘挡板19也发生转动,将挡片19a从光盘的传送线路中退出。然后,滑动板20的第一凹部20d和第一转动板24的支架24d啮合,使第一转动板24以轴24a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第一转动板24的转动,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位于第二圆弧孔24b和直线孔交点的位置,变为可动状态。随后,起动板23,以突起23c和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接触点为中心,一边使转动轴23d向直线孔24c及长孔2a内移动一边转动。
图10显示了大径光盘D2和大径光盘挡板7接触后的状态。这时,支架24e通过转动轴23d和第一转动板24的凹部24d嵌合对滑动板20的返回进行限制,因此,左右检测杆11、12被滞留在大幅度转动之后的位置,使检测片11b、12b从大径光盘D2的外周脱离。另一方面,转动轴23d和长孔2a的终端触接,起动板23发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控制板9向插入口4的方向移动。在该控制板9的移动中,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控制板9,使控制板继续向插入口4移动。然后,和传送小径光盘时的情况相同,光盘卡夹装置动作,进行大径光盘的卡夹。其后,第三触压片9e使第四开关26动作,将驱动马达的转动停止。
本光盘播放装置在一对检测杆11、12上设有触压销11e、12e,在联动板13上加设了可以和右侧检测杆的触压销12e实现离合的第一触接部13b、和左侧检测杆11e实现离合的第二触接部13c,在两检测杆11、12不转动时,只要将各触压销11e、12e置于连接两检测杆11、12转动支点11d、12d的直线上,就能实现将光盘引导至插入口的中心并将光盘快速、安全地传送到承载台上。
并且,光盘卡夹装置由卡夹27、被固定在顶板2的中央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转动板28、将控制板9的动作通过第一触压片9c传递给第二转动板28的拨板29、使第二转动板28保持在转动终端位置的反转弹簧30、通过支撑轴31a安装在第二转动板28上的三个夹持部件31、赋予将这些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夹持在环状沟27b底部方向的力和赋予使卡夹27向承载台方向接近的力的棒状弹簧32构成。通过该光盘卡夹装置对光盘进行卡夹时,在将卡夹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的状态下,使卡夹向承载台接近,光盘被夹持在承载台上之后,将卡夹的保持状态解除,所以,卡夹动作可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准确地进行。另外,在不卡紧光盘时,卡夹通过夹持部件保持状态,所以,即使播放装置受到来自外部的震动也不会产生杂音,并且,该技术可以用于播放外径不同的光盘的光盘播放装置。
实施例2:
图11为本发明光盘卡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斜视图。实施例2也可以用于上述的光盘播放装置中。
如图11所示,实施例2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外周设有环状沟40a的卡夹40,还包括转动板41,转动板41后端安装于顶板2上,转动板41一侧设置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啮合提供使转动板41绕其后端转动的力,所述转动板41上安装夹持卡夹40并可自由转动的一对夹持杆42、43,两个夹持杆42、43后端通过齿轮42a、43a相互啮合,如果使一侧的夹持杆42的前端离开卡夹40,另一侧的夹持杆43的前端也将离开卡夹,两个夹持杆42、43之间安装弹性部件44,该弹性部件44提供使两个夹持部件42、43的前端部夹持在所述环状沟40a的力,其中一个夹持杆42上设置支持部42b;所述拨板29拨动支持部42b时,两个夹持杆42、43转动释放对卡夹40的夹持。
所述第一凸轮41a的形状为,通过和拨板29的啮合,使转动板41的前端向脱离顶板2的方向转动。第二凸轮41b的形状为,通过和拨板29的啮合,使转动板41的前端向接近顶板2的方向转动。并且,在顶板2上开有可以使卡夹40贯通的孔2f。
在实施例2的光盘卡夹装置中,没有装入光盘时,拨板29和第一凸轮41a啮合,使转动板41的前端向脱离顶板2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因为拨板29和支持部42b不啮合,所以夹持杆42、43将卡夹40夹持在顶板2上方。当拨板29和第二凸轮41b啮合拨动第二凸轮41b时,转动板41的前端向接近顶板2的方向转动,安装在转动板41上的夹持杆42、43使卡夹40接近顶板2下面的承载台。
在卡夹40的移动中,卡夹40通过磁力将光盘保持在承载台上。然后,拨板29继续转动,拨板29和支持部42b啮合,使一侧的夹持杆42转动,将夹持杆42前端从卡夹40的环状沟40a内退出,卡夹40可以自由转动。在该光盘卡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子中,因为是通过两个夹持杆42、43保持卡夹40的状态,因此实现了光盘卡夹装置的简单化。
本发明一般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中,也可以用在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中。

Claims (3)

1、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27a)外周设有环状沟(27b)的卡夹(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板(28)和顶板(2),该转动板(28)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啮合,卡夹(27)位于转动板(28)中部的通孔处,所述通孔周围安装若干夹持部件(31),各夹持部件(31)的滑接部(31b)与顶板(2)表面接触,夹持部件(31)固定端安装弹性部件(32),该弹性部件(32)用于提供使夹持部件的前端部(31c)夹持所述卡夹的环状沟(27b)的力和提供使卡夹(27)向光盘承载台方向接近的力;顶板(2)中部的通孔周围开有使所述若干夹持部件(31)下落的若干切入部(2c),与所述各夹持部件(31)啮合的突出部(2d)设置于对应切入部(2c)的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8)中部的通孔周围设置若干缺口,每个缺口处均设置两个折起部,一个折起部上设置安装孔(28b),另一个折起部上设置引导孔(28a),所述夹持部件(31)通过其支撑轴(31a)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8b)和引导孔(28a)中。
3、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内藏永久磁铁外周设有环状沟(40a)的卡夹(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板(41)和顶板(2),转动板(41)后端安装于顶板(2)上,转动板(41)一侧设置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第一凸轮(41a)和第二凸轮(41b)通过销接于顶板(2)上的拨板(29)与光盘播放装置的控制部件(9)啮合提供使转动板(41)绕其后端转动的力,所述转动板(41)上销接一对夹持部件(42、43),两个夹持部件(42、43)后端相互啮合,两个夹持部件(42、43)之间安装弹性部件(44),该弹性部件(44)提供使两个夹持部件(42、43)的前端部夹持在所述环状沟(40a)的力,其中一个夹持部件上设置支持部(42b);所述拨板(29)拨动支持部(42b)时,两个夹持部件(42、43)转动解除对卡夹(40)的夹持。
CNB2005100337209A 2005-03-17 2005-03-17 光盘卡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37209A CN100395836C (zh) 2005-03-17 2005-03-17 光盘卡夹装置
US11/377,880 US7669211B2 (en) 2005-03-17 2006-03-16 Device for ejecting a disc form a disc player
US12/633,337 US20100118446A1 (en) 2005-03-17 2009-12-08 Disk-chuck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37209A CN100395836C (zh) 2005-03-17 2005-03-17 光盘卡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9530A true CN1719530A (zh) 2006-01-11
CN100395836C CN100395836C (zh) 2008-06-18

Family

ID=3593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337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6C (zh) 2005-03-17 2005-03-17 光盘卡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669211B2 (zh)
CN (1) CN10039583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937B (zh) * 2008-10-15 2011-08-17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
CN112397099A (zh) * 2020-12-01 2021-02-23 北京中科开迪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盘生产线的精准定位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5890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26360A (ja) * 2007-03-13 2008-09-25 Sony Nec Optiarc Inc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25252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着機構、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201207848A (en) * 2010-08-04 2012-02-16 Quanta Storage Inc Clamping device of optical disc
JP5886248B2 (ja) 2013-07-17 2016-03-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5350U (ja) * 1984-04-30 1985-11-2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デイスクのクランパ保持機構
BE902262A (fr) * 1985-04-23 1985-08-16 Staar Sa Dispositif de chargement automatique de disques dans un tourne-disques.
EP0517381B1 (en) * 1991-06-06 1998-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player device
JP3158293B2 (ja) * 1991-08-20 2001-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着脱装置
JP2570800Y2 (ja) * 1992-09-09 1998-05-13 大宇電子株式會▲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ターンテーブルブレーキ
US5440436A (en) * 1992-11-13 1995-08-08 Syquest Technology, Inc. Removable cartridge disk drive with a 1.8 inch form factor
KR100333609B1 (ko) * 1999-07-14 2002-04-24 구자홍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JP2001357583A (ja) * 2000-06-14 2001-12-26 Fujitsu Ten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3075218U (ja) * 2000-07-28 2001-02-16 東英工業株式会社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TW505296U (en) * 2001-10-12 2002-10-01 Lite On It Corp Reed type clamping device
JP3875671B2 (ja) * 2003-09-02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用カム
CN2802651Y (zh) * 2005-03-17 2006-08-02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卡夹装置
CN2849903Y (zh) * 2005-03-17 2006-12-20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卡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937B (zh) * 2008-10-15 2011-08-17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
CN112397099A (zh) * 2020-12-01 2021-02-23 北京中科开迪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盘生产线的精准定位设备
CN112397099B (zh) * 2020-12-01 2022-04-15 北京中科开迪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盘生产线的精准定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18446A1 (en) 2010-05-13
US7669211B2 (en) 2010-02-23
US20060209662A1 (en) 2006-09-21
CN100395836C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9530A (zh) 光盘卡夹装置
CN1224034C (zh) 用于盘片播放器的盘片装载装置及使用该装载装置的方法
CN100437795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200538A (zh) 夹紧机构
CN2802651Y (zh) 光盘卡夹装置
CN1516149A (zh) 盘播放器
CN2783484Y (zh) 光盘播放装置
CN101911193B (zh) 盘片重放装置
CN1574002A (zh) 光盘驱动器
CN2781516Y (zh) 光盘播放装置
CN2047829U (zh) 自动倒转式录音机走带控制装置
CN210347657U (zh) 一种磁性分离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1751955B (zh) 能监视光盘状态的光盘播放器
CN1138266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747025A (zh) 在盘播放器中松开盘的装置和方法
CN2849903Y (zh) 光盘卡夹装置
US20010021156A1 (en) Disk device having disk transferring mechanism capable of shortening disk replacement time--in its place
CN101320578B (zh) 光盘装置
CN201278262Y (zh) 光盘载入终端位置检测装置
CN101727936B (zh) 光盘载入终端位置检测装置
CN1637904A (zh) 载盘设备
CN111912975A (zh) 一种磁性分离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781517Y (zh) 光盘播放装置
CN208141831U (zh) 盘片装置
CN85106923A (zh) 具有对应于录音内容的多个外部输出轴的简易放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