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1550A -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1550A
CN1711550A CNA2003801030235A CN200380103023A CN1711550A CN 1711550 A CN1711550 A CN 1711550A CN A2003801030235 A CNA2003801030235 A CN A2003801030235A CN 200380103023 A CN200380103023 A CN 200380103023A CN 1711550 A CN1711550 A CN 1711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field sensing
electrode
emitting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030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8617C (zh
Inventor
C·范伯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711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1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86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86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目标感测系统(50)和方法,其中采用了电场感测,其也称为准静电感测,还可以称为交叉电容性感测。系统(50)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装置(30),每个电极装置(30)包括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和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36)。其中一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由交变电压(130)驱动,与用于驱动另一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交变电压(120)相比,交变电压(130)包括至少某些反相位部分,例如反相的信号。这改善了通过检测在电场接收电极(32)中感应的电流的变化而执行的目标感测的空间精确度。在一个安排中,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36)以圆环的形状安排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

Description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场感测的目标或特征感测。电场感测也称为准静电感测,并且可称之为交叉电容性感测。本发明特别适合于(但不限于)指纹感测。
用于目标感测的感测技术包括电容性感测和电场感测,电场感测也称为准静电感测,并且还可以称之为交叉电容性感测。使用电场感测来检测三维空间的目标已经公知了很长时间,例如可用于接近式传感器。事实上,象鼻鱼使用电场感测来检测目标。按它的最简单的形式,电容性感测只使用一个电极,并且测量这个电极的负载电容。这个负载电容是通过对于在电极和电极周围的所有接地目标之间的所有电容求和确定的。这就是在接近式感测中所要作的工作。电场感测可以称为交叉电容感测,它使用两个电极,并且有效地测量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的比电容。可以认为与电场产生设备连接的电极是一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并且可以认为与测量设备连接的电极是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通过施加一个交变电压可以激励第一电极(发射电极)。由此,因为在电极之间存在电容耦合(即,电场线效应),可以在第二电极(接收电极)中感应出一个位移电流。如果将目标放在这些电极附近(即,在场线内),某些场线被所述目标终止,电容性电流减小。如果监视这个电流,就可以感测目标的存在。
US-6,025,726公开的是一种电场感测装置的应用,这种电场感测装置尤其是用于计算机和其它应用的一种用户输入设备。所述的电场感测装置根据期望的应用感测用户手指(一根或多根)、手、或整个身体的位置。
诸如在US-6,025,726中公开的装置在所感测的目标位置的精确度或灵敏度方面受到了限制。与对于某些应用所期望的或者所需要的精确度相比(例如指纹感测,这里要求分开感测指纹的各个凸纹的位置),所述装置可达到的精确度达不到这种要求,这是不期望的。
本发明人已经意识到,期望提供一种采用电场感测的目标感测装置,它能提供比常规的装置所能够提供的更局部化的位置感测。这导致对于常规装置的基本限制的分析,即关于电场感测输出如何随距离r下降的灵敏度分布(profile),所述的距离r是距一个理想化的接收器电极的距离。所进行的评估表明,常规的装置在发射和接收电极的后面存在一个接地平面的情况下至多提供的一个这样的灵敏度分布,其中的电场感测输出按照1/r6的关系下降。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电场感测的目标或特征感测系统,电场感测还称为准静电感测,还可以称之为交叉电容性感测。这个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装置,每个电极装置包括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和至少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与驱动其它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交变电压相比,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之一(或者,在超过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情况下是一个或多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由一个包括至少某些反相位部分的交变电压来驱动,例如反相信号或其它形式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反的极性的信号。
这将改善当检测由于目标或特征的存在而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中感应的电流的变化时所进行的目标感测的空间精确度。
在一个优选安排中,电场感测接收电极是实心的或块形(例如与圆环形形状相反的形状),电场感测发射电极是圆环形式,并且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周围(并且,如果还有一个或多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这个或这些电场感测发射电极要定位在对应的前一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周围,依此类推)。
在一种安排中,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圆环形式,它们安排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周围,所述的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基本上是实心圆的形式。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感测目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上述的各项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使用。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感测目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一个电极装置,每个电极装置包括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和至少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所述的方法进一步还包括:与驱动其它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交变电压相比,由一个包括至少某些反相位部分的交变电压来驱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之一(或者,在超过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情况下,驱动一个或多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例如反相信号或其它形式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反的极性的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那样。
与常规的装置相比,上述的装置和方法提高了局部化位置感测的程度。并且具有改善灵敏度分布的趋势,在有益的实例中,灵敏度分布的改进甚至还可以提高局部化程度,达到电场感测输出按照1/r12关系下降的程度。
下面参照附图借助于实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表示常规的电场感测系统(不按比例);
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的常规的电流感测电路的功能模块的方块图;
图3表示一个目标感测系统的电极装置(不按比例);
图4表示图3的电极装置,这是通过图3的线X1-X2的横截面图;
图5表示一个目标感测系统;
图6定性地表示提供给某些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不同交变电压;
图7表示一个目标响应曲线的计算结果,该目标响应曲线表示作为目标相对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位置的函数的理论上归一化的信号随,所述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用于理想的径向对称安排的电场感测电极。
首先给出常规的电场感测装置的基本操作的梗概说明。图1表示的就是一个常规的电场感测系统1(没按比例画出),所述的电场感测系统包括一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2、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一个交变电压源6、和一个电流感测电路8。
交变电压源6连接到电场感测发射电极2和电流感测电路8。电流感测电路8单独地连接到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
在操作中,当将一个交变电压加到电场感测发射电极2时,产生电场线,其中典型的电场线11、12、13通过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电场线11、12、13感生少量的交变电流,这个交变电流是通过电流感测电路8测量的(电流感测电路8使用来自交变电压的一个抽头出的信号以与电场感应电流相位联系起来,下面对此还要进行更加详细地描述)。
当目标10放在两个电极2、4附近的时候,目标中断了这些场线(在如图1所示的情况下,是场线11和12),否则这些场线会通过目标10占据的空间,因此会减小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流出的电流。这样,可以使用由电流感测电路测量的电流电平来作为在两个电极2、4附近目标存在的度量。
图2是表示常规的电流感测电路8的功能模块的方块图。电流感测电路8包括一个放大器20、乘法器22、和低通滤波器24。这些功能模块可以用任何合适的形式实施,例如使用在US 6,025,726中公开的电路设计。在这里引用了这个专利的内容以作参照。
在操作中,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中感应的位移电流26由放大器20放大,并且通过乘法器22与加到电场感测发射电极2的电压的抽头出的并经过相移的(通过一个未示出的相移模块)版本27相乘。所抽头出的电压是经过相移的,因而能使它的相位与位移电流26的相位相同。这样,如果在这里我们假定放大器20是理想的,即不会对位移电流26引入任何附加的相移,则所抽头出的电压的相位移动了90°。如果实际上放大器20的确会对位移电流26引入附加的相移,则要根据适应这种情况的需要来调节所抽头出的电压的相位。
然后对于乘法器22的输出进行低通滤波,以提供输出信号28。于是,输出信号28就是由电场感测发射电极2产生的电场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4中感应出来的电流的度量,并且输出信号28将要响应于放在电场感测电极2、4附近的目标10而变化。然后,根据需要通过外部电子装置(未示出)处理所述的输出信号28。
图3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目标感测系统的电极装置30(没按比例画出)。所述电极装置包括一个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一个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和一个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形状(即实心圆)。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于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的基本上圆环的形状。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具有在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的基本上圆环的形状。这样,两个发射电极34、36彼此同心并且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都是同心的。
如以下所述,这些电极中的每个电极都设有引出或接触部分,因此它们都可以连接到控制电路的各单独部分。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设有一个接收电极接触件37。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设有一个内部发射电极接触件38。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设有一个外部发射电极接触件39。在圆环形式的每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2、34内设有缺口,以使接触件37、38、39能够从装置中引出。应该认识到,可以提供另外的接触件装置取而代之,例如可使用通孔来制成接触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完整的圆环)。
为清楚起见,图3没按比例画出,特别是与电极之间的空间相比以及与接触件的宽度相比,这些元件的相对尺寸没按比例画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按照若干因素来选择所述元件的尺寸,这些因素包括制造能力、期望感测的目标的典型尺寸。
在这个实施例中,期望这个装置用于指纹感测。在这个实施例中所用的尺寸如下:
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半径:40微米;
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内径:60微米;
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外径:73微米;
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内径:93微米;
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外径:101微米;
在对应电极之间的环形间隔:20微米和19微米;
接触件宽度:20微米。
图4表示电极装置30的通过图3的线X1-X2的横截面图。如从结合图3的描述可知,如图所示,沿着横截面X1-X2有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两个部分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两个部分。如在图4的横截面图中所示的,在电场感测电极32、34、36的下面还提供一个接地平面40。
可以按照任何方便的方式制造电场感测电极32、34、36和接地平面40。在这里,它们是通过在一个玻璃板(未示出)的上侧淀积电场感测电极32、34、36同时在同一个玻璃板的下侧淀积接地平面40形成的。
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目标感测系统50。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描述与以上所述相同的元件。目标感测系统50包括多个电极装置,每个电极装置都具有以上所述的类型和形状,即包括如图3和4所示的对应的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对应的电极装置被安排在一个矩阵中。为清楚起见,在图5中只表示出一个这样的电极装置30。还是为清楚起见,只表示出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一部分,并且只表示出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两个环形部分(如以上参照附图4所描述的)的每一个环形部分之一(即所示的部分对应于通过图3的线X1-X3的横截面,而不是对应图3的线X1-X2的整体)。
如图5所示,玻璃板52位于电极装置30的上方。要感测的目标可以定位在玻璃板52上或玻璃板52的附近。在如图5所示的例中,指尖压在玻璃板52上。指尖的指纹轮廓一个凸纹如图5所示,这个凸纹压在玻璃板52上,在电极装置30的附近。因为手指的所有人将他或她的整个指尖压在玻璃板52上,所以其它的指尖凸纹(未示出)同时也压在玻璃板上的其它位置,即对应于电极装置矩阵的其它电极装置。
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和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按照与以上参照附图1和2所述的相同方式耦合到交变电压源6和电流感测电路8。
交变电压源6还耦合到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但要经过一个反相器电路56。
在电极装置30的下边还包括一个接地平面,这个接地平面对应于上述参照附图4描述的接地平面40,但为清楚起见在图5中没有表示出这个接地平面。这个接地平面对于实现位置局部化的最佳清晰度是优选的,但如果期望的话也可以省去。
下面参照附图6说明目标感测系统50的操作,图6定性地表示出向内部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提供的不同交变电压。
图6表示交变电压源6输出的并且直接加到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交变电压V34的曲线图120。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个交变电压是一个+/-10伏和100kHz频率的双极性的方波。在图6中表示的是交变电压V34的周期的正部分122和负部分124。
反相器电路56使得由交变电压源6提供的交变电压反相,反相的输出被馈送到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图6还表示出这个反相的交变电压V36的曲线图130。在图6中表示的是交变电压V36的周期的负部分132和正部分134。
这样,现在考虑内部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显然,当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正由交变电压V34的周期的正部分122驱动时,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正由反相电压V36的周期的负部分132驱动。类似地,当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正由交变电压V34的周期的负部分124驱动时,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正由反相电压V36的周期的正部分134驱动。换言之,两个发射电极彼此相对地用相反极性的交变电压驱动。这可以称为反相位的操作。
如以上参照附图1和2所述的,由于施加交变电压V34,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产生电场,这个电场产生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输出的电流26,这个电流26被指纹凸纹54改变。这个电流输入到放大器20并且通过乘法器22与电压V34的抽头出的和移相的版本27相乘,然后经过低通滤波以提供输出信号28。
然而,由于施加反相电压V36,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也产生电场,这个电场也对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输出的电流26产生贡献,这个贡献被指纹凸纹54改变。因此,在目标感测系统50操作期间,对于电流26的这个贡献也被输入到放大器20,并且通过乘法器22与电压V34的抽头出的和移相的版本27相乘,然后经过低通滤波以便向输出信号28提供它的贡献。
由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产生的对电流26的贡献当由乘法器22相乘时向输出信号28提供一个正的贡献。
然而,与加到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电压相比,加到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电压是反相的。这样,由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对电流26产生的贡献当由乘法器22相乘时向输出信号28提供一个负的贡献,而不是正的贡献。这样,其效果是,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这一贡献改变了由于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产生的贡献。这种改变因而改善了总的输出信号28对于待感测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即指纹凸纹54)相对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位置的依赖性。
于是,提供由反相电压(与如图1所示的常规装置相比)驱动的附加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效果是改善位置感测,因为由附加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提供的场改变了由于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提供的场而产生的来自电流感测电路8的感测输出28。
这个效果利用了静电相互作用随距离下降的属性。在接收电极的正上方的电位(或电场强度)主要是由内部发射电极上的电压支配的,因为在所有的方向这个电极是最近的。然而,当离开中心时,来自内部电极的电位(或电场强度)消失得比来自外部发射器电极的贡献(负的)更快,因为后者较大。这就意味着,净信号的下降比其它情况都快。当进一步远高中心时(超越了两个电极),来自内部和另一电极的贡献都趋向于零,总的(净)信号下降到零。因此,通过适当平衡来自内部和外部电极的贡献,可以改变灵敏度分布。
现在进一步考虑由这些装置提供的位置精确度的程度,所述的位置在平行于电场感测电极32、34、36平面的一个“x-y”平面(即距电极所在平面的固定距离为“z”的平面,这里的x、y、z是垂直轴)中。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理想的径向对称装置,可以计算出一个目标响应曲线,所述的目标响应曲线表示一个作为目标相对于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位置的函数的理论上归一化的信号(即,由于目标的存在引起的输出信号28的变化)。更具体来说,考虑一个圆形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它具有两个分别提供内部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圆形的同心的环。
图7表示归一化信号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一个这样的理论计算结果,目标位置是用相对单位确定的。计算是针对理想情况进行的,其中:
圆形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半径=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内径=1;
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外径=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内径=1.5;以及
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外径=2。
对于指定的一组尺寸,并且对于加到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两个电压的不同的相对大小,得到归一化信号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不同结果。(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加到内部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这两者的电压大小相同(例如见图6),但也不必是这种情况,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如果期望,使用作为反相器电路56的一部分提供的或者在整个系统的其它地方提供的适当的电路,也可以加上不同的电压大小)。图7表示的是根据V36/V34的对应比例(严格地说,是幅度比)等于0.65、0.72、0.75(如图7所示)的情况对于3个不同计算得到的结果。
当减小V36/V34的值时(例如V36/V34=0.65),即实际上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占优势时,响应曲线变得平直,并且响应趋向于返回到常规的单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装置的情况。
作为一个推论,当比值V36/V34增加时(例如V36/V34=0.75),响应曲线变得更加尖锐,但还显示出一个负的下跌,即实际上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占优势。
于是,对于V36/V34=0.72,实现了最佳的响应(在此例中),因为对于这个值的曲线随距离陡峭地下降但又不包括负的下跌。的确,V36/V34=0.72的曲线对应于1/r12的曲线,比起常规的装置极大地改善了位置精确度。
于是,通过优化或者选择加到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相对电压的幅度,可以实现或者尝试不同的响应特性。替换地,通过相应地优化或者选择各个电场感测电极的尺寸,也可以实现这一点。另一种替换方案是组合地选择或改变电极尺寸和电压。
在这个实施例中,将多个电极装置30提供在一个矩阵中。按照正在进行的目标感测操作(在本例中是指纹检测和分析),通过另外的控制和处理电路(未示出)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地处理来自每个电极装置30的输出信号28。
上述安排的一个优点是,在进行感测时目标不需要直接放在感测电极上。例如,参照附图5,手指可以压在玻璃板52上,玻璃板52可以与电场感测电极32、34、36分开,因此可以保护这些电极不受物理的和腐蚀的损伤。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各个电极的尺寸。也可以按照其它应用的需要使用另外的尺寸。例如,电场感测接收电极、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全可以有彼此不同的半径,或者这些电极中的任何两个电极可以彼此相同,或者所有这三个电极都可以相同。还有,绝对尺寸可以与以上所述的尺寸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和外部电场感测发射电极都是围绕中心定位的圆形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的同心圆环的形式。但是,也可以使用安排成同心的布局的除了环以外的形状。换言之,接收电极可以是任何期望的块形(所谓块形,即与环形相反的实心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等,发射电极则是围绕它的任何期望的环状,外部发射电极是围绕内部发射电极的环状,而内部发射电极本身则要围绕接收电极。
另一种可能性是,提供电场感测接收电极、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但是它们按照任何便利的方式安排,即不一定非是同心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电极布局,加到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相的(或完全反相),即与加到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相比是相反的极性或者是反相位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除了第一或常规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以外,还要提供一个附加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另外的附加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以便进一步改变来自第一常规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输出的位置感测效果。这些另外的附加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也由一个驱动电压驱动,这个驱动电压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相的(或者完全是反相的),即与提供给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相比是相反的极性或者是反相位的。在环形装置的情况下,这些另外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可以是另外的环形形状。例如,在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都是圆环形状的情况下,这些另外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优选地是另外的环形形状。还有,对于任何一个这样的可能性,可以利用与加到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相同的驱动电压来驱动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参照附图6描述了驱动电压的形式。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的数值和/或形式。例如,另外的幅度可以用于这两个电场感测发射电极或者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类似地,可以使用另外的频率。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波形是方波。还可以使用另外的交变波形,例如使用正弦波。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加到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相的(或完全反相),即与加到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相比是相反的极性或者是反相位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这就是说,将加到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的交变周期的每个振荡按照相反的形式复制成加到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驱动电压。然而,将这些驱动电压同时加到这些电极上并不是必要的。低通滤波器24有一个积分时间常数,更加一般的情况是,在这个时间常数内,以相等的时间量驱动两个发射电极,每个电极相对于参考信号27都有正确的(相位或反相位)关系。对于这一点更进一步,另一种可能性是,利用相同的相位来顺序地驱动这些电极,但是在驱动外部电极时,要通过切换入一个附加的相位延迟来改变参考信号的相位。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采用电流感测电路28来感测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中感应的位移电流。然而,为此目的还可以使用任何其它合适的电路或装置。一种可能性是,使用形成本申请人的一个待审查专利申请的主题内容的那种类型的电流感测电路,这个待审查的专利申请即美国专利申请No.10/153261,申请人标号为PHGB010089,在这里引用了这个申请的主题内容以作参考。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目标感测系统用作指纹感测和分析系统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应用,本发明还可以用作一个独立的目标感测系统或者合并了目标感测的任何其它的处理和系统的一部分。
进而,术语“目标”不限于需要整体感测的分立的目标,相反,这个术语可以包括一个较大的目标的各个特征或元素,这个较大的目标可以逐个地解决或逐个地感测,例如在上述的主要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手指的指纹的一个或多个凸纹。一个另外的可能性是,通过感测一个指定的目标的特定特征,可以导出这个指定的目标的取向。
可以将目标感测系统合并入一个显示设备或系统中(或与之组合)以便提供一个用户输入或互动装置。例如,可以将目标感测系统合并在一个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设备的内部,例如沿着在US 5,130,829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各行构造并操作,在这里引用了US5,130,829的内容以作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形成在这里引用以作参考的待审查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153261的主题内容的这种类型的上述电流感测电路,从而得到特定的好处。
阅读了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后,其它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显而易见。这样的变化和修改可能涉及到在本领域中已经公知的等效特征和其它特征,可以使用所述的等效特征和其它特征来代替或者补充这里已经描述过的特征。
虽然在本申请中已经将权利要求制定成特征的特定组合,但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范围还包括在这里明显地或隐含地公开的或者经过对其的任何推广而得到的任何新颖的特征或者任何新颍的特征组合,而不管它是否涉及与任何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同的发明,并且不管它是否能解决与本发明所解决的相同的任何或所有的技术问题。
在各个单独的实施例的内容中描述的特征还可以组合在一起提供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为简单计而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个特征还可以分开提供,或者提供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本申请的申请人在这里声明: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或者是由此导出的任何其它的申请的审查期间,对于这样的特征和/或特征组合可制定出新的权利要求。

Claims (14)

1.一种目标感测系统,包括:
一个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所述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包括:
被安排成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第一电极,
被安排成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第二电极,和
被安排成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第三电极;
驱动电路(6、56),所述驱动电路(6、56)被安排成向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提供第一交变电压(120)并且向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提供第二交变电压,与第一交变电压(120)相比,第二交变电压(130)包括至少一些反相位部分;以及
感测电路(8),所述感测电路(8)被安排成处理由电场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中感应的电流,以便检测由于在电场中定位的目标(54)而引起的感应电流的变化,所述电场是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在由第一和第二交变电压分别驱动时产生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交变电压(130)是第一交变电压(120)的反相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圆环形状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基本上是块形,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环形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基本上是圆形,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圆环形状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进一步还包括被安排成另外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极。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场感测电极装置和对应的感测电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场感测电极装置与所述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被一起安排在一个矩阵中。
8.一种感测目标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所述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包括:
被安排成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第一电极,
被安排成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第二电极,和
被安排成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的第三电极;
向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提供第一交变电压(120)并且可向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提供第二交变电压,与第一交变电压(120)相比,第二交变电压(130)包括至少一些反相部分;以及
处理由电场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中感应的电流,所述电场是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在由第一和第二交变电压分别驱动时产生的;以及
检测由于在电场中定位的目标(54)而引起的感应电流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交变电压(130)是第一交变电压(120)的反相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圆环形状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基本上是块形,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环形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基本上是圆形,第一和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基本上是圆环形状的,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基本上定位在电场感测接收电极(32)的周围,第二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6)基本上定位在第一电场感测发射电极(34)的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进一步还包括被安排成另外的电场感测发射电极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场感测电极装置和对应的感测电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电场感测电极装置与所述电场感测电极装置(30)被一起安排在一个矩阵中。
CNB2003801030235A 2002-11-12 2003-10-30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6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226404.2 2002-11-12
GBGB0226404.2A GB0226404D0 (en) 2002-11-12 2002-11-12 Object sens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1550A true CN1711550A (zh) 2005-12-21
CN100338617C CN100338617C (zh) 2007-09-19

Family

ID=994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302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617C (zh) 2002-11-12 2003-10-30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339381B2 (zh)
EP (1) EP1563447A1 (zh)
JP (1) JP2006505785A (zh)
KR (1) KR20050074602A (zh)
CN (1) CN100338617C (zh)
AU (1) AU2003274490A1 (zh)
GB (1) GB0226404D0 (zh)
TW (1) TW200428294A (zh)
WO (1) WO200404482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906B (zh) * 2007-07-31 2010-11-03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物件定位侦测器及物件定位方法
CN102870327A (zh) * 2010-05-07 2013-01-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介电对象的检测
CN102934359A (zh) * 2009-12-11 2013-02-13 微晶片科技德国第二公司 多功能触摸和/或近接传感器
CN104521143A (zh) * 2012-08-02 2015-04-15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哈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容式的防夹保护系统的方法和防夹保护系统
CN102934359B (zh) * 2009-12-11 2016-11-30 微晶片科技德国公司 多功能触摸和/或近接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2165A1 (de) 2002-11-09 2004-05-19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Integrierter Schaltkreis
JP4378607B2 (ja) * 2003-08-29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DE102006034778B4 (de) 2005-07-27 2023-11-30 Microchip Technology Germany Gmbh Erfass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zur Realisierung eines Schutzsystems
US8057288B2 (en) * 2008-06-20 2011-11-15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Contact-free vehicle air vent
US8212569B1 (en) * 2008-07-17 2012-07-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upled bi-stable circuit for ultra-sensitive electric field sensing utilizing differential transistor pairs
KR101043098B1 (ko) * 2009-12-18 2011-06-2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물체까지의 거리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구비한 로봇
KR101157573B1 (ko) * 2010-11-25 2012-06-19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전기장 센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목표 물체 식별 방법
US8547360B2 (en) 2011-07-08 2013-10-0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sensing and electric field sensing for mobile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JP5912727B2 (ja) * 2012-03-23 2016-04-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US9322794B2 (en) * 2012-12-18 2016-04-26 Apple Inc. Biometric finger sensor including array shielding electrode and related methods
NO20131423A1 (no) 2013-02-22 2014-08-25 Idex Asa Integrert fingeravtrykksensor
DE102013019197A1 (de) * 2013-11-15 2015-05-21 Audi Ag Kraftfahrzeug-Klimatisierung mit adaptivem Luftausströmer
WO2015091017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nsumable recognition system, set of consumables and beverage dispenser
KR102255740B1 (ko) 2014-02-21 2021-05-26 이덱스 바이오메트릭스 아사 중첩된 그리드 라인을 이용하는 센서 및 그리드 라인으로부터 감지면을 확장하기 위한 전도성 프로브
USD776664S1 (en) * 2015-05-20 2017-01-17 Chaya Coleena Hendrick Smart card
WO2017132514A1 (en) * 2016-01-27 2017-08-03 Lif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physical changes without physical contract
KR102121011B1 (ko) * 2019-01-11 2020-06-09 길현수 교류 정전기를 이용한 인체감지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온도조절장치
US10996807B2 (en) * 2019-05-24 2021-05-04 Kore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Business Foundation Touch sensor with modular shap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2072A (ja) * 1985-11-09 1987-05-23 Takamatsu Electric Works Ltd 電圧センサ及び同センサを用いた零相電圧検出装置
JPH0668510B2 (ja) * 1985-11-01 1994-08-31 エナジーサポート株式会社 電圧センサ
GB2245741A (en) * 1990-06-27 1992-01-08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evices
US5844415A (en) 1994-02-03 1998-12-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s, orientation and mass distribution
GB2286247A (en) * 1994-02-03 1995-08-09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ion
JPH11183178A (ja) * 1997-12-16 1999-07-09 Murata Mfg Co Ltd マイクロ振動体
JP3815771B2 (ja) * 2000-11-27 2006-08-3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静電容量式ギャップセンサ、及びその信号検出方法
US7109726B2 (en) * 2001-07-25 2006-09-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bject sensing
GB2385132A (en) * 2002-02-12 2003-08-13 Seiko Epson Corp A capacitance sens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906B (zh) * 2007-07-31 2010-11-03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物件定位侦测器及物件定位方法
CN102934359A (zh) * 2009-12-11 2013-02-13 微晶片科技德国第二公司 多功能触摸和/或近接传感器
CN102934359B (zh) * 2009-12-11 2016-11-30 微晶片科技德国公司 多功能触摸和/或近接传感器
US9525416B2 (en) 2009-12-11 2016-12-20 Microchip Technology Germany Gmbh Multifunctional touch and/or proximity sensor
CN102870327A (zh) * 2010-05-07 2013-01-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介电对象的检测
CN102870327B (zh) * 2010-05-07 2016-02-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介电对象的检测
US9310454B2 (en) 2010-05-07 2016-04-12 Robert Bosch Gmbh Detection of a dielectric object
CN104521143A (zh) * 2012-08-02 2015-04-15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哈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容式的防夹保护系统的方法和防夹保护系统
US10669765B2 (en) 2012-08-02 2020-06-0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apacitive anti-trap system and anti-trap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63447A1 (en) 2005-08-17
GB0226404D0 (en) 2002-12-18
AU2003274490A1 (en) 2004-06-03
US20070139049A1 (en) 2007-06-21
KR20050074602A (ko) 2005-07-18
JP2006505785A (ja) 2006-02-16
TW200428294A (en) 2004-12-16
CN100338617C (zh) 2007-09-19
US7339381B2 (en) 2008-03-04
WO2004044827A1 (en) 200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617C (zh) 电容性目标传感器
CN1277175C (zh) 显示设备的触摸屏
CN104850292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236326C (zh) 物体感测系统和方法
CN1052544C (zh) 电光器件的驱动法
CN201285539Y (zh) 用于从触摸式传感器面板获得多个值的设备和系统
CN103279248A (zh) 集成触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596413A (zh) 在电容性触屏上定位触摸的系统与方法
CN102236483A (zh) 一种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其扫描方法
CN102736750A (zh) 位置指示器
CN1898538A (zh) 红外线传感器及红外线传感器阵列
CN104199587B (zh) 电感触摸屏及其驱动检测方法、坐标输入装置
CN1780518A (zh) 驱动放电灯的电路和方法
CN1947036A (zh) 可控光学透镜
CN1801067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10203802B2 (en) Driver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461121B (zh) 触控面板输入装置及其输入检测方法
CN1395687A (zh) 电路基板的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CN101059739A (zh) 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的控制方法
TW201512950A (zh) Oled觸控裝置
CN103677414B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776371A (zh) 步数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282065C (zh)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CN100347646C (zh) 触摸板装置
CN1275037C (zh) 一种非接触电导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