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1502A - 变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1502A
CN1701502A CNA028001826A CN02800182A CN1701502A CN 1701502 A CN1701502 A CN 1701502A CN A028001826 A CNA028001826 A CN A028001826A CN 02800182 A CN02800182 A CN 02800182A CN 1701502 A CN1701502 A CN 1701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ising
interval
motor
circulation
pw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01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2636C (zh
Inventor
松井敬三
奥井博司
小川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1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1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26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26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6Arrangements for speed regulation of a single motor wherein the motor speed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a given physical value so as to adjust the motor spe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H02P6/18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using back-emf i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 H02P7/18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 H02P7/24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7/28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7/285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rolling armature supply only
    • H02P7/29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rolling armature supply only using pulse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频装置,包括:通过马达(4)的端子电压检测转子的位置速度的转子位置速度检测部(8)、将马达速度控制到目标速度的速度控制部(10)、设定马达的通电幅度的通电幅度设定部(11)、设定马达的通电的PWM位置的PWM位置设定部(12)、以及控制马达的通电的通电控制部(9)。通电控制部(9),相应转子的磁极位置控制通电,并且,将通电幅度设定在12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一个通电区间的最出的部分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1区间,在该第1区间之后设置使所定的开关元件始终导通的第2区间,在该第2区间之后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3区间。

Description

变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以任意的频率驱动用于空调等的马达的变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出发,对降低空调机消耗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作为节电技术的一种,采用以任意的频率驱动压缩机的马达的变频装置的空调机受到广泛的使用。
作为用于空调机的马达,一般采用效率高的直流无刷马达,它由线圈组成的定子和装有磁石的旋转部的转子组成。另一方面,作为驱动这种直流无刷马达的变频装置,一般采用将通过整流电路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所得到的直流,通过使与整流电路连接的开关元件接通与断开变换成所希望的交流,再将其输出输入马达的三相绕组从而驱动马达的方式。图15示出了一般的变频装置的构成。
在图15中,通过整流电路2对来自交流电源1的电压整流后所得到的直流电压,分别经并联有环流二极管6a-6f的开关元件5a-5f开关控制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等调制方式的调制,形成三相交流电压。
三相交流输入马达4,马达4以开关元件5a-5f所指定的所希望的交流频率旋转。使直流无刷马达旋转时,因需要生成与无刷马达的转子的磁极位置同步的交流电压,所以从马达的端子电压中检测出马达感应电压的零交叉位置,并根据该零交叉位置进行定时处理达到所定的相位角,从而切换通电模式。图16示出了进行一般的三相直流无刷马达的驱动时,各相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零交叉检测信号、用于相位控制的定时信号、以及6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刻。这样,检测出各相感应电压的零交叉点,并根据该时刻起动的定时信号进行延迟,从而以所希望的相位进行6个开关元件的导通与截至控制。
这样,可以实现每相的通电幅度为具有120度电角区间的驱动的120度通电驱动。
在上述现有的变频装置中,流经马达的电流波形,是通电角为120度的矩形波。因此,电流以60度电角大幅度变动,因此,由此引起的噪音,也就是转矩变动成分的噪音相当大。另外,要想使马达效率达到最大,必须通过与马达的感应电压具有相同波形的电流进行驱动,但由于是矩形波电流所以无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图17A-图17C是表示通过现有的方法进行驱动时的电流一例的波形图。其中,图17A为端子电压,图17B为马达电流,图17C为变频装置的直流部的电流。这样,电流波形为矩形波。另外,作为该电流波形为矩形波的的主要原因,是变频装置的直流部的逆向电流。图18A-图18D表示流经图16中所示的120度通电方式时的开关元件及马达的电流路径。图18A、图18B、图18C、图18D中的各路径,分别对应图16中的(a)、(b)、(c)、(d)的开关区间。在该图中,实线表示斩波·开时的路径,细的虚线表示斩波·断时的电流路径。另外,粗实线是前一模式的电流中马达感应所引起的连续电流。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图16(b)及(d)的期间,流经马达绕组的电流的一部分,从与开关元件并联的二极管中流过,以与通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流向整流电路内的电容器。在该期间,由于流经马达绕组的电流急速衰减,所以使电流波形进一步接近矩形的形状。
这样,在现有的驱动方式中,由于电流波形为矩形形状,所以造成效率低且噪音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马达进行三相交流可变频率的驱动时,可以提高马达的效率、降低转矩波动、并抑制噪音及振动的同时,还能实现稳定的马达运转的变频装置。
本发明的变频装置,是通过所希望频率的交流电流驱动马达的变频装置,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极管组成的开关装置;为了以所希望的频率驱动马达,通过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动作而控制马达绕组的通电的通电控制装置;检测马达的端子电压的电压检测装置;对该所检测出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推测马达转子的磁极位置和速度的位置速度推测装置;以及将用于将马达速度控制到所给定的目标速度的电压输出到通电控制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控制装置,相应所述位置速度推测装置所推测的转子的磁极位置控制通电,并且,将通电幅度设定在12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一个通电区间的最出的部分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1区间,在该第1区间之后设置使所定的开关元件始终导通的第2区间,在该第2区间之后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3区间。
所述变频装置,还可以包括: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移动所述第2通电区间的开始位置的PWM位置设定装置。
最好使PWM位置设定装置,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的增大,使所述第2通电区间的开始位置向通电区间的前方移动。
另外,所述相装置,还可以包括: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改变所述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的通电幅度设定装置。
最好使所述通电幅度设定装置,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的增大缩小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
另外,所述变频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流经马达的电流从二极管环流的期间即环流期间的环流期间检测装置;相应环流期间检测装置输出的环流期间长度,确定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的通电幅度设定装置。
另外,所述变频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流经马达的电流从二极管环流的期间即环流期间的环流期间检测装置;相应环流期间检测装置输出的环流期间长度,确定所述通电区间的第2区间的开始位置的PWM位置设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变频装置,在通电角为12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实施通电,并且在进行马达电流的切换时,不进行不发生切换的相的开关元件的脉宽调制,因而,使电流波形变的平滑从而实现了高效率、低振动、低噪音电平。
另外,通过相应速度控制部输出的输出电压值来改变不进行脉宽调制的区间的位置,这样,在无论什么样的负载运转时,也可以实现稳定的马达驱动。
另外,相应对应控制速度的电压值改变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这样,在无论什么样的负载运转时,也可以实现稳定的高效率、低振动、低噪音的马达驱动。
另外,通过检测马达电流的环流期间,并相应该环流期间长,确定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这样,在无论什么样的负载运转时,也可以实现稳定的高效率、低振动、低噪音的马达驱动。
另外,通过检测马达电流的环流期间,并相应该环流期间长,确定不进行脉宽控制的区间位置,这样,在无论什么样的负载运转时,也可以实现稳定的马达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频装置实施例1构成的方框图。
图2A是说明现有的变频装置的通电方式的图,图2B是说明实施例1的变频装置的通电方式的图。
图3A是表示现有的转换装的控制的电流波形,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转换装的控制的电流波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频装置的马达驱动时的感应电压、开关元件的导通时刻等的时序图。
图5A-图5D是表示流经本发明变频装置的实施例的开关元件及马达的电流的路径的图。
图6A-图6C是表示流经本发明变频装置的实施例的开关元件及马达的电流的路径的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变频装置的端子电压的波形的一例,图7B是表示马达电流波形的一例,图7C是表示变频装置直流部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8是说明在不同的PWM位置移动量的对各负载力矩的感应电压检测可能范围的图。
图9是实施例1中的变频装置的PWM位置设定部的动作特性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的变频装置通电幅度设定部的动作特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频装置实施例2构成的方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马达端子电压的环流期间的检测原理的图。
图13是本发明变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的PWM位置设定部的动作特性图。
图14是实施例2中的变频装置通电幅度设定部的动作特性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变频装置构成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变频装置的马达驱动时的感应电压、开关元件的导通时刻等的时序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变频装置的端子电压的波形的一例,图17B是表示马达电流波形的一例,图17C是表示变频装置直流部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18A-图18D是表示流经现有的变频装置的开关元件及马达的电流的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频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变频装置的实施例的构成图。在图1中,变频装置3包括:开关元件5a-5f、和由与各开关元件5a-5f反向并联连接的环流二极管6a-6f组成的开关部6。并且,变频装置3,为了控制开关部6的各开关元件5a-5f的开关动作,具有电压检测部7、转子位置检测部8、通电控制部9、速度控制部10、通电幅度设定部11、以及PWM位置设定部12。
变频装置3,将通过整流电路2对来自交流电源1的输入进行整流变成直流后的直流电压,通过开关部6的开关元件5a-5f的开关动作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并输出,这样,以所希望的频率驱动无刷DC马达(以下称为“马达”)4。
电压检测部7检测马达4的绕组的各端子电压。转子位置速度检测部8,根据该检测电压推测并检测马达4的转子的磁极位置、速度。
通电控制部9,根据转子位置速度检测部8所推测的转子的磁极位置信息,按照用于驱动马达4的驱动信号,向开关部6输出用于驱动开关元件5a-5f的基准信号。速度控制部10,根据转子位置速度检测部8所推测的转子的速度与从外部输入的目标速度之间的偏差,通过运算控制使马达4的转子的速度成为目标速度。
通电幅度设定部11,根据速度控制部10的输出电压信息,选择最佳通电幅度,并输出到通电控制部9。另外,PWM位置设定部12,同样根据速度控制部10的输出电压信息,确定开始进行PWM控制的开关元件的驱动的位置(以下称为“PWM开始位置”,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并输出到通电控制部9。通电控制部9,根据所输入的通电幅度及PWM开始位置,控制开关元件5a-5f,从而驱动马达4。
图2A既是表示一般的120度通电方式的基准信号波形,也是在一相的输出电压中以其一个通电区间为中心进行表示的图。图2B表示本实施例的变频装置通电方式的基准信号波形。
如图2A所示,在现有的通电方式中,在电角为120度的通电区间内,其前半60度,进行使开关元件始终导通的驱动,而后半60度,根据PWM控制驱动开关元件5a-5f。这样,通过对各相通电区间每个120度进行切换,始终使某一相处于通电状态,可以对马达4进行连续的通电,提供旋转力。
然而,在本实施例的通电方式中,如图2B所示,将通电区间的一相设定为120度以上((120+α)度,α≥0)。这样,在各相间就会产生通电状态相互重叠的区间。并且,在(120+α)度的通电区间,最初的所定时间内通过PWM控制进行通电驱动,当经过该所定时间后不进行PWM控制而设置为始终导通的通电状态,在这之后,再次进行通过PWM控制的通电驱动。这样,使不进行PWM控制始终导通的区间,在由通电区间的开始起经过所定时间后也就是在仅移动所定的电角(以下称为“PWM位置移动角”)Φ后开始。这时,本实施例不进行PWM控制始终导通的区间的开始,与现有的不进行PWM控制始终导通的区间的开始相比,仅移动了所定的移动角Φ’。这时的通电区间长由通电幅度设定部11而设定,而PWM开始位置(也就是PWM位置移动角)由PWM位置设定部12而设定。
这样,在本发明的变频装置中,将通电幅度加大设定为120度以上,并且,在其通电区间内,最初通过PWM控制的通电驱动后,进行始终导通的通电控制。这样,再发生马达电流的通电相的切换时,对于不发生切换的相,由于变成不进行开关元件的脉宽调制的通电驱动,所以使电流波形变得圆滑,使马达效率提高。并且,可以降低力矩波动并抑制噪音和振动,同时可以实现稳定的马达运转。
参照图3A、图3B,对现有的及本发明的变频装置的马达电流波形的差异进行说明。图3A表示现有的120度通电方式的驱动时的电流波形的情况。如该图所示,在现有的情况下,在比通电区间120度稍大的区间内电流几乎以矩形波状地绕过马达绕组。马达电流,就成为在通电区间的基础上再加上由马达的电感所引起的电流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延迟部分的区间内流过。图3B表示本发明通电方式的电流波形。这样的马达电流,在超过120度的较长区间内流动。这时,还由于通过不进行脉宽调制地驱动不发生通电相切换的相的开关元件,增加了因电感成分流动的电流(以下将其称为“环流成分”),因而使电流波形变得更加平滑。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变频装置的通电方式一例的图。示出了在本实施例变频装置的通电时,各相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零交叉检测信号(在图中参照“U、V、W相的比较”)、用于相位控制的定时动作、6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刻(图中标记为U、V、W相驱动)。这样,检测各相的感应电压的零交叉点,并根据这一时刻,多次使用定时切换6个开关元件的导通与截至。
在图4中,例如,当观察上臂的U相开关元件5a时,从相位为0度的稍前开始PWM控制开始(区间(a)、(b)),之后,进入始终导通的区间(区间(c)、(d)),然后,再次进入PWM控制区间(区间(e)、(f))。另外,由于将通电区间设定为120度以上,所以,例如在相位从120度稍过之处,不仅V相、W相,U相也将进入通电状态。
图5A-图5D及图6A-图6C是按各通电区间表示的流经以图4所示的通电方式驱动时的变频装置的开关元件及马达绕组的电流。相应各区间的开关元件的导通状态,切换流向马达绕组的电流的路径(也就是通电相)。图5A-图5D的各路径分别与图4所示的开关区间(a)-(d)对应,图6A-图6C的各路径分别与图4所示的开关区间(e)-(g)对应。在图5A-图5D及图6A-图6C中,实线表示斩波·开时的路径,细的虚线表示斩波·断时的电流路径。另外,粗的虚线是在其之前的电流的感应引起的连续电流。在这种方式的情况下可以看出,通过不进行没有发生切换的相的开关元件的脉宽调制,从而使在现有的120通电角中发生的、流入变频装置的直流部的逆向电流不会发生,顺利地完成电流的转换。由此,可以实现如图3B所示的平滑的电流波形。
图7A-图7C是本实施例的变频装置所驱动的马达电流、端子电压及变频装置直流部电流(I)的波形。在图17A-图17C所示的现有的120度通电时,产生了几乎与120度通电幅度相同幅度的矩形波电流,并且,直流部的电流,作为三相之和在PWM的导通期间几乎有恒定的电流流动,还每隔60度产生逆向的大电流(在图17C中偶尔出现的向下的峰值电流)。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变频装置,通电幅度被放宽(在本例中为130度),并且相对于将PWM控制开始时刻设定在中央部的电压驱动波形变成为比120度宽的幅度的平滑的形状的电流波形。再有,这时,虽然变频装置直流部的电流也是直流电流,但这时,不产生每隔60度逆向的电流。因而,实现了平滑的电流波形。
下面,对位置设定部12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PWM位置设定部12,确定开始脉宽调制的最佳位置(PWM开始位置)。最佳PWM开始位置,是跟据效率的提高和控制稳定性而确定的。通过将PWM开始位置从通常位置(现有的120度通电方式中的每隔120度的切换位置)移开,抑制了逆向电流的产生,从而使电流波形更加平滑并提高了效率。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控制的稳定性,需要可靠的实现对转换驱动中的马达的相位推测。也就是说,如果无法进行相位推测就不知道马达转子的位置因而也就无法进行驱动。因此,在变频装置中,通过检测马达绕组的不通电区间中的马达端子电压,虽然可以推测相位,但当该不通电区间变窄时马达位置的推测就变的困难。图8示出了PWM开始位置移动量为0度、10度、及20度时,可以检测的负载力矩的感应电压的范围变化。从该图中可以看出,PWM开始位置的移动量越多,或者越增加负载力矩,可以检测的感应电压的范围将变得越窄。由于驱动稳定性会随着可以检测的感应电压的范围变窄而下降,所以驱动稳定性会随着负载力矩的增加而下降。因此,为了将驱动稳定性保证在某一水平,最好相应负载的增加改变PWM位置的移动量,做到即使负载增加也不使可以检测感应电压的范围变窄。
图9是说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PWM位置设定部12的PWM开始位置的移动量的控制的图。因负载力矩通过速度控制部10输出的输出电压值可以推测,所以PWM位置设定部12相应速度控制部10的输出电压值确定PWM开始位置。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在输出电压值处于所定值D1以下时,将PWM位置的移动角设定为所定角度Φ1,使电流波形平滑从而提高效率。另外,在输出电压处于所定值D1与所定值D2之间时,随着马达负载的增加而增加速度控制部10输出的输出电压值时,渐渐地减小PWM位置移动角。此时的PWM位置移动角,设定为可以充分保证检测感应电压范围的值。另外,在输出电压大于所定值D2以上时,使PWM开始位置的移动量为0。这样,PWM位置设定部12,通过相应负载的大小改变移动量,即使在负载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感应电压的检测范围保证在某一电平,因而可以稳定的驱动马达。
另外,与对应PWM开始位置的移动量的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的关系同样,由通电幅度引起的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也将进行变化。也就是说,通电幅度越宽,感应电压检测可能范围越窄,相反时检测可能范围越宽。例如,当通电幅度为120度时,因不通电区间为60度,所以感应电压检测可能范围也由60度变成去掉了环流电流区间部分后的范围。当通电幅度为更宽的140度时,检测可能范围由40度变成去掉了环流电流区间部分的窄的范围。因此,通电幅度大时,检测可能范围变窄,使驱动稳定性进一步下降。于是,为了更加充分的确保驱动的稳定性,最好相应负载的增加改变通电幅度。
图10是说明取决于通电幅度设定部11的通电幅度控制的图。通电幅度设定部11,根据速度控制部10输出的输出电压值推测负载力矩,并相应该输出电压值决定通电幅度。如该图所示,在速度控制部10输出的输出电压值为DA以下时,将通电幅度设定为ΦMAX,使电流波形变得平滑从而提高效率。在输出电压值为所定值DA与所定值DB之间的范围时,相应输出电压的增加,渐渐地减小通电幅度。在输出电压值为所定值DB以上时,将通电幅度固定在120度。这样,通过相应负载的大小控制通电幅度,可以做到即使在负载增大时,也可以充分地确保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马达驱动。
(实施例2)
下面,对本发明的变频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1示出了实施例2变频装置的构成方框图。在图11中,变频装置3a是在实施例1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包括环流期间检测部13。在变频装置3a中,通过整流电路2将来自交流电源的输入整流成直流的直流电压,在开关部6中被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压,然后由该电压驱动马达的过程,与
实施例1时相同。
环流期间检测部13,根据电压检测部7所检测出的马达4的电压,检测马达4的绕组的环流电流流动的期间(以下称为“环流期间”)时间长。通电幅度设定部11,根据该环流期间的时间长信息决定通电幅度,并向通电控制部9发出通电幅度的指令。再有,PWM位置设定部12,根据该环流期间的时间长信息决定最佳PWM位置并向通电控制部9发出PWM位置指令。
图12是用于说明取决于环流期间检测部13的环流期间的时间长的检测动作的图。图12示出了马达4的一个相中某一时刻的端子电压的波形的图。在设定在通电区间之前的不通电区间内,在PWM控制的通电导通期间检测马达4的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压,但在这之前,将出现因流经马达4的绕组的电流的感应而发生的环流电流。由于通过该环流电流马达4的端子电压将变成高电压,所以在不通电区间的前部将出现高电压的环流期间。因此,通过检测马达端子电压,并在马达端子电压从比所定的电平(称为“环流判断电平”)高的值变低时,可以判断为“环流期间已经结束”。因此,环流期间检测部13,通过检测马达4的端子电压,并在该值变为事先确定的环流判断电平以下的时刻,作出“环流期间已经结束”的判断。例如,在图12中,若设时刻tA时的端子电压为VA,时刻tB时的端子电压为VB,环流判断电平为VK时,则环流期间检测部13,在检测出VA>VK且VB<VK的端子电压VA、VB时,作出在时刻tA与时刻tB之间“环流期间已经结束”的判断。
PWM位置设定部12进行如下的动作。PWM位置设定部12,与实施例1时同样,决定最佳的PWM位置。最佳PWM位置是根据取决于PWM开始位置的效率提高及控制稳定性而确定的。控制稳定性,由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所确定,该范围越窄,驱动稳定性越低。因此,相应环流期间检测部13所检测出的环流期间的长度,通过改变PWM开始位置确保驱动稳定性。
图13是说明取决于本实施例PWM位置设定部12的PWM开始位置的控制的图。PWM位置设定部12根据环流期间长推测负载力矩,并相应地确定PWM开始位置。如该图所示,在环流期间长为L1以下时,将PWM开始位置的移动角设定为Φ1。这样,使电流波形变的平滑从而使效率提高。在马达的负载增大环流期间长处于所定范围时,也就是说,环流期间长处于L1与L2之间时,相应马达的负载渐渐地减小PWM位置移动角。在环流期间长为所定值L2以上时,将PWM位置移动角设定为0。这样,即使负载增大时,也可以确保足够的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马达驱动。
如实施例1所述,即使通过通电幅度也可以改变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也就是说,通电幅度越宽,感应电压检测可能范围变得越窄,驱动稳定性越低。并且,因负载力矩增加,使环流期间变长时,会进一步降低稳定性。因此,为了确保驱动稳定性,最好相应环流期间的增加,改变通电幅度。
图14是说明本实施例的通电幅度设定部11的通电幅度的控制的图。通电幅度设定部11根据环流期间长来确定通电幅度。如该图所示,在环流期间长为LA以下时,将通电幅度设定为ΦMAX,使电流波形变的平滑从而使效率提高。再有,在马达负载增大环流期间长处于某一范围(LA与LB之间)时,相应环流期间长渐渐地减小通电幅度。并且,在环流期间长为所定值LB以上时,将通电幅度固定在120度。这样,通过相应环流期间长改变导通角幅度,即使负载增大,也可以确保足够的感应电压的检测可能范围,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马达驱动。
另外,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变频装置,当然既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实现。
本发明,虽然就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专业的人士来说,很容易想出其他很多的变形例、修正及其他的利用。因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这里的特定的公开,而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变频装置,通过所希望频率的交流电流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极管组成的开关装置,
为了以所希望的频率驱动马达、通过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动作而控制马达绕组的通电的通电控制装置,
检测马达的端子电压的电压检测装置,
对该所检测出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推测马达转子的磁极位置和速度的位置速度推测装置,以及
将用于将马达速度控制到所给定的目标速度的电压输出到通电控制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
所述通电控制装置,相应所述位置速度推测装置所推测的转子的磁极位置控制通电,并且,将通电幅度设定在12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一个通电区间的最出的部分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1区间,在该第1区间之后设置使所定的开关元件始终导通的第2区间,在该第2区间之后设置PWM控制开关元件的第3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移动所述第2通电区间的开始位置的PWM位置设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PWM位置设定装置,当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的越大时,使所述第2通电区间的开始位置越向通电区间的前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应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改变所述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的通电幅度设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幅度设定装置,当所述速度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的越大时越缩小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流经马达的电流从二极管环流的期间即环流期间的环流期间检测装置;和
相应环流期间检测装置输出的环流期间长度,确定通电区间的通电幅度的通电幅度设定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流经马达的电流从二极管环流的期间即环流期间的环流期间检测装置;和
相应环流期间检测装置输出的环流期间长度,确定所述通电区间的
第2区间的开始位置的PWM位置设定装置。
CNB028001826A 2001-01-26 2002-01-24 变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6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424/2001 2001-01-26
JP2001018424A JP4226224B2 (ja) 2001-01-26 2001-01-26 インバ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1502A true CN1701502A (zh) 2005-11-23
CN100342636C CN100342636C (zh) 2007-10-10

Family

ID=1888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01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636C (zh) 2001-01-26 2002-01-24 变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26224B2 (zh)
KR (1) KR100618218B1 (zh)
CN (1) CN100342636C (zh)
WO (1) WO20020600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197B (zh) * 2006-12-27 2010-1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变极对数交流电动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0836B2 (ja) 2006-02-27 2012-08-2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モータ駆動方法、及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ITTO20060283A1 (it) * 2006-04-14 2007-10-15 Johnson Electric Moncalieri Srl Dispositivo circuitale di controllo per un motore brushless trifase in corrente continua
JP4557955B2 (ja) * 2006-11-08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モータ駆動回路及びモータ駆動方法並びに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5051226B2 (ja) * 2007-06-27 2012-10-17 株式会社明電舎 擬似電流形120度通流インバータ
US20120206076A1 (en) * 2009-10-28 2012-08-16 Shouichi Tanaka Motor-driving apparatus for variable-speed motor
JP5606899B2 (ja) * 2010-12-24 2014-10-1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WO2012086095A1 (en) * 2010-12-24 2012-06-28 Three Eye Co., Ltd. Motor-driving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ree-phase motor of variable speed type
JP5790390B2 (ja) * 2011-10-07 2015-10-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交流モ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ITTO20120311A1 (it) * 2012-04-10 2013-10-11 Gate Srl Dispositivo circuitale di controllo per un motore brushless trifase in corrente continua
KR101953124B1 (ko) * 2012-07-13 2019-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장고
KR101503980B1 (ko) * 2012-09-28 2015-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모터 구동 방법
JP6425898B2 (ja) * 2014-03-03 2018-11-2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6937678B2 (ja) * 2017-12-08 2021-09-2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681A (ja) * 1994-05-25 1995-12-08 Toshiba Corp インバータ装置
US5646499A (en) * 1994-08-25 1997-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Inverter control apparatus
JP3146887B2 (ja) * 1994-10-28 2001-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JPH0947076A (ja) * 1995-07-31 1997-02-14 Fujitsu General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制御方法
JP3787729B2 (ja) * 1996-03-28 2006-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センサレス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JP3362196B2 (ja) * 1996-11-19 2003-01-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JP3833870B2 (ja) * 2000-04-25 2006-10-1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4680367B2 (ja) * 2000-10-10 2011-05-1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駆動回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197B (zh) * 2006-12-27 2010-1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变极对数交流电动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20266A (ko) 2003-03-08
JP4226224B2 (ja) 2009-02-18
KR100618218B1 (ko) 2006-09-01
JP2002223580A (ja) 2002-08-09
CN100342636C (zh) 2007-10-10
WO2002060047A1 (fr) 200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651C (zh) 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空气调节器
CN100342636C (zh) 变频装置
CN1069000C (zh)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逆变器控制器
CN1166050C (zh) 一种无刷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CN1200506C (zh) 同步马达的启动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及其应用
CN1255933C (zh) 空调装置
CN1041155C (zh) 直流无刷电机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228912C (zh) 电机驱动装置及使用它的电机
US6661206B2 (en) Soft chopping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s
CN1762089A (zh) 电动压缩机
CN1883109A (zh)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74530A (zh) 无刷永磁电机的控制方法
JP2014042445A (ja) 2相スイッチド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の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5178925U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启动控制装置
CN1190001C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282300C (zh) 电机控制装置及电机控制方法
CN1551482A (zh) 开关磁阻电机的激励
US8427090B2 (en) Magnetic-drive-pulsation motor
CN102624307A (zh) 一种步进电机的恒转矩驱动方法及其驱动电路
JP4289003B2 (ja)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駆動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22524510A (ja) パルス化電気機械制御のためのブースト変換器
CN201937531U (zh) 一种步进电机的恒转矩驱动电路
Bhosale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PWM techniques applied to BLDC motor control
Bian et al. Research on regenerative braking 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of brushless DC motor
CN1521933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