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9814A - 管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9814A
CN1699814A CN200510072646.1A CN200510072646A CN1699814A CN 1699814 A CN1699814 A CN 1699814A CN 200510072646 A CN200510072646 A CN 200510072646A CN 1699814 A CN1699814 A CN 1699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ipe
joint component
unit
mai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2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4384C (zh
Inventor
吉野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9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9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43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438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9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flexible hooks
    • F16L37/09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flexible hooks the flexible hook extending radially inwardly from an outer part and engaging a bead, recess or the like on an inner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管部件(2),具有至少一个窗口部分(38)的第二管部件(3),以及设有主体单元(11)和多个配合单元(14)的接头部件(10),其凸起到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侧并能够直径放大和直径缩短。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具有半狭缝形状。接头部件(10)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环绕第二管部件(3),同时配合单元(14)被插入通过窗口部分(38)。第一管部件(2)通过配合单元(14)的直径放大和直径缩短的一次接触操作而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Description

管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管的管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管接头结构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管部件(凸形管部件和凹形管部件)。例如,在凸形管部件的端部上的插入部分被插入到凹形管部件的端部上的容纳端口中,同时具有周向槽口的环形固定单元被安置在其间以轴向限制凸形管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单元设有弧形凸起部分,其插入到安置在凹形管部件的容纳端口上的槽中。圆形突起部分被安置在凸形管部件的插入部分上以夹持在弧形凸起部分和凹形管部件的接收表面之间。这样,凸形管部件被限制防止与凹形管部件相脱离。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单元在被固定的左右方向上与凸形和凹形管部件相接触,否则凸形管部件不能与凹形管部件相连接或者在其间导致间隙。
参照与本发明的相同发明人的JP-2002-348868和JP-2003-394459,管接头结构设有接头部件用于接合凸形管部件和凹形管部件的接头部件。接头部件具有设有第一槽部分和第二槽部分的圆柱体部分,其分别从主体单元的两个轴端延伸。主体单元还设有一对第一配合部分和一对第二配合部分,它们分别安置在两个轴端并凸起到主体单元的中心轴线侧。
接头部件通过第二配合部分与第一管部件相配合而连接到第一管部件。然后,第二管部件被插入到接头部件,同时接头部件的第一配合部分被屈曲(直径变大)。这样,第二管部件与接头部件相配合,并与第一管部件相连接。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管部件通过接头部件的第一配合部分而被插入,同时第一配合部分直径变大。因此,接头部件的安装性能恶化。如果第一配合部分直径变大以具有超过弹性范围的变形,第一配合部分中将导致塑性变形,这样将发生第二管部件的缺陷配合。
此外,当接头部件被安装到第一管部件上,接头部件的第二配合部分的凸起方向端表面将与安置在第一管部件上的不通气单元(密封单元)挤压接触,这样损坏了密封单元。在模制管接头中,由于接头部件的成形块的分型面与配合部分的凸起方向端表面相接触,毛刺等可能在凸起方向端表面被导致以损坏密封单元。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接头部件的管接头结构,其很容易安装到管上而不损坏密封单元。
根据本发明,管接头结构设有具有凸形接头的第一管部件、具有凹形接头的第二管部件以及包括具有大致圆柱体形状的主体单元和多个配合单元(第一配合单元)的接头部件,所述多个配合单元设置在主体单元的轴端上,并凸起到主体单元的中心轴线的侧面。配合单元至少在凸起方向上是弹性的。接头部件的主体单元具有多个槽部分,每个槽部分在主体单元的轴端上具有开口以大致轴向地延伸到主体单元的一部分。槽部分相对周向方向被均匀地安置在主体单元上,并具有设置在没有安置配合单元的开口。接头部件的主体单元具有两个直径端,至少其一被分为能够可脱离地彼此连接的两个单独部分。接头部件环绕(hoops)第二管部件的外表面。第一管部件的凸形接头通过配合单元的直径放大和直径缩短的一次接触(one-touch)操作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的凹形接头中。
这样,接头部件可以更为容易地连接到第二管部件,这与传统的第一配合单元是直径放大的连接形成对比,这样内管第二管部件被插入到接头部件中。此外,由于接头部件可以连接到第二管部件而不用直径放大(enlarging)第一配合单元,这样减小了通过第一配合单元超过弹性范围的变形而导致的缺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已经优点将从下述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而详细了解到,其中: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结构的构造的部分横截面视图;
图2是图1中箭头方向II中所观察的显示管接头结构的侧视图;
图3A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头部件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B是接头部件10的部分横截面视图;
图4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在将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中之前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连接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6A是在比较示例中具有环形形状接头部件的成形块的模式拉动(pattern-draw)方向和分型面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以及图6B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管部件10的分型表面和模式拉动(pattern-draw)方向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头部件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的接头部件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管接头结构的整体结构的部分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0是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之前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结构将参照附图1-6进行说明。管接头结构适于诸如用于将车辆空调中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连接。
参照显示了管接头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图1,第一管部件2具有凸形接头22,凸形接头2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头32中。接头部件10(配合部件)被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并与第一管部件2通过至少一个安置在第二管部件3上的窗口部分38(例如两个窗口部分)而与第一管部件2配合。
特别地,其中流体(诸如制冷剂)流动的第一管部件2整体具有圆柱形形状。第一管部件2包括圆柱部分21,所述圆柱部分21在第二管部件3的侧面上设有直径放大端(凸形接头22)。
凸形接头22具有圆柱形状的轴端(在第二管部件3的侧面上),其邻接在周向地延伸到整个凸形接头22的槽23(凹陷部分)。密封单元5(例如0形环)被安置在槽23中并与内表面相配合以密封管部件2、3的连接部分。
凸形接头22还设有邻接第一管部件2的圆柱部分21上的直径放大部分24。台阶高度表面(后配合表面26)被形成在相对侧面的直径放大部分24的端部表面上至第二管部件3。
具有锥形外表面25的锥形部分被安置在凸形接头22上并安置在直径放大部分24和槽23之间。锥形外表面25从直径放大部分24到槽23的侧面成锥形。
相似地,其中流体(诸如制冷剂)流动的第二管部件3整体上具有圆柱形状。第二管部件3设有圆柱体部分31,所述圆柱体部分31在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上的直径放大端(凹形接头32)。
凹形接头32具有邻接在第二管部件3的圆柱部分31上的圆柱形插入端口33。凸形接头22的圆柱形轴端容纳在插入端口33中并与内表面相配合。
凹形接头32在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上的凹形接头32的端部上进一步设有直径放大圆柱部分37(延伸部分37)。锥形部分35被安置在插入端口33和延伸部分37之间,并从延伸部分37的侧面到插入端口33的侧面锥化的锥形内表面34。即,延伸部分37的外径等于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的锥形部分35的端部的直径。锥形内表面34被安置以朝向第一管部件2的锥形外表面25。
两个窗口部分38(孔部分)被设置在凹形接头32的延伸部分37上并相对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对。
参照附图2、3A和3B,接头部件10设有主体单元11,所述主体单元11具有半狭缝(semi-crack)形状并可以成环以在闭合时形成基本圆柱形(后面将进行说明)。主体单元11具有薄壁(在直径方向上的尺寸)并设有多个(例如两个)槽部分12(第一槽部分12),每个大致轴向地从主体单元11的一个轴端11a延伸到相邻的另外的轴端并在轴端11a上具有开口。即,第一槽部分12轴向延伸到接头部件10的主体部分11的一部分。第一槽部分12相对周向方向被均匀地安置在主体单元11上。
主体单元11进一步设有多个(例如两个)配合单元14(第一配合单元14),所述配合单元在第一槽部分12没有打开的位置上设置在主体单元11的轴端11a并凸出到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的侧面。在轴端11a上的第一槽部分12的每个的开口周向夹持在第一配合单元14之间。第一配合单元14相对周向方向被均匀地安置在主体单元11上。
每个第一配合单元14例如,在大约周向的中间设有狭缝13,这样第一配合单元14被分为两部分。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安置在主体单元11的轴端11a上的第一配合单元总共四个。
参照显示了接头部件10的轴向部分横截面的图3B,每个第一配合单元14在设置在主体单元11的直径内侧上的凸起方向端上设有厚度放大部分。此处,厚度是主体部分11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即,垂直于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
第一配合单元14的厚度放大部分包括凸出部分14c和锥形部分14b,所述凸出部分14c凸出到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所述锥形部分14b从凸出部分14c到厚度放大部分(第一配合单元14)的一个凸起方向端(第一配合单元14)的表面锥化。此表面(线部分14a)例如具有诸如弧形形状,并设置在主体单元11的直径内侧上。台阶高度表面14d被形成在厚度放大部分的另外的凸起方向(第一配合单元14)端上,即相对线部分14a在主体单元11的直径外侧上。
包括第一配合单元14的接头部件10在轴向方向和直径方向上是弹性的,并由诸如树脂、金属或者金属和树脂的复合物所形成。接头部件10被构造以具有半狭缝形状,参照图2,3A和3B。即,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的一个直径端(连接端)被一体构造,同时另外的直径端(分离端)被构造以具有两个单独的部分,其可以可拆卸地彼此连接,这样接头部件10被关闭以具有圆柱形形状。
特别地,主体单元11设有弹性铰链单元18,其一体地在连接端与主体单元11形成,以及配合单元17,所述配合单元17设置在分离端以相对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朝向铰链单元18。
配合单元17包括第一配合部分17a(例如,凸起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17b(例如凹陷部分),其分别安置在主体单元11的分离端部的两个单独部分上并可以可分离地彼此配合。凹陷部分17a具有诸如大约钩形状,并且凹陷部分17b具有对应凸起部分17a的形状。
相应地,在凸起部分17a从凹陷部分17b脱离的打开状态中的接头部件10可以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环绕第二管部件3。此后,凸形部分17a与凹陷部分17b相配合,这样接头部件10成环形。即,接头部件10被关闭以具有整个圆柱形形状,并且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在这种情况下,配合单元17和铰链单元18被分别安置在主体单元11的两个直径端(分离端和连接端),例如在第一槽部分12没有延伸的位置上。即,两个第一槽部分12轴向部分地延伸到主体单元11,并且配合单元17和铰链单元18被分别安置在两个第一槽部分12的轴向端部上。
接着,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连接将参照图1、4A和4B以及5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打开状态中的接头部件10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环绕第二管部件3,同时第一配合单元14通过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从周围侧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轴线的侧面。此后,凸起部分17a与凹陷部分17b相配合,这样接头部件10被成环以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然后,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头32中。当直径放大部分24和凸形接头22的锥形外表面25接触并推动第一配合单元的锥形部分14b,第一配合单元14是直径放大的,用主体单元11的支点从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拆卸(挤压出)。此处,第一配合单元14的直径放大意味着相对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彼此对称的第一配合单元14之间(在主体单元11的直径方向上)的距离的放大。
然后,如图5所示,在凸形接头22被进一步插入到凹形接头32的侧面时,凸形接头22的锥形外表面25将接触凹形接头32的锥形内表面34。凸形接头22的轴端(第二管部件3的侧面的)容纳在第二管部件3的插入端口33中并与内表面相配合。这样,已经放大的第一配合单元14之间的距离缩短,即,第一配合单元14是直径缩短的。
然后,第一配合单元14的侧表面与设置在凸形接头22的直径放大部分24的端部(与第二管部件3相对的侧面)上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同时第一配合单元14的线部分14a与第一管部件2的圆柱部分21的外表面相配合。第一配合单元14的侧表面大致与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相平行并设置在第二杆部件3的侧面上。
相应地,第一配合单元14与第一管部件2通过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相配合。这样,第一管部件2通过一次接触操作(第一配合单元14的直径放大和直径缩短)而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参照附图1,当流体被提供并在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中密封,其中的压力(内压)将增加,这样第一管部件2轴向移动。在第一管部件2被移动到与第二管部件3的相对侧面上的情况下,已经与第一管部件2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单元14的侧表面轴向移动并从其脱离。这样,朝向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凸出的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出部分14c将接触(配合)窗口部分38,同时第一配合单元14的台阶高度表面14d将接触第二管部件3的延伸部分37的内表面。因此,第一配合单元14仍然保持与窗口部分38配合。
相应地,基于此实施例,第一管部件2被显示与第二管部件3在流体仍然保持在其中并且内压较高时相脱离。在没有流体保留在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这样内压消失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和3可以彼此分离。
在此实施例中,当凸形接头22被插入通过第一配合单元14,第一配合单元14的线部分14a将挤压配合安置在凸形接头22的密封单元5,这样密封单元5是直径缩短的并且第一配合单元14是直径放大的。因此,密封单元5可能由于诸如线部分14a上的毛刺而被凸起部分所损坏。
图6A显示了比较示例中的分型面‘PL’和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头部件10的模制中的成形块的模式拉动方向’a’。在这种情况下,模式拉动方向’a’大致垂直于第一配合部分14的凸起方向,并且分型面‘PL’接触锥形部分14b和第一配合单元14的线部分14a,这样毛刺等可能被导致在线部分14a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接头部件10被设置具有半狭缝形状,成形块的分型面‘PL’可以安置离开线部分14a,例如如图6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成形块的模式拉动方向’a’被移动以大致平行于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因此,毛刺等可以被限制形成在接头部件10的模制中的线部分14a上。这样,密封单元5可以被防止在凸形接头22通过第一配合单元14所插入时受到损坏。
在此实施例中,其中密封单元5被插入的单个槽23被形成在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上。但是,多个槽23也可以设置在凸形接头22上以及多个密封单元5被分别插入到槽23中,这样密封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的连接部分。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槽13被安置在各第一配合单元14的大致环向中间以将其分为两部分。但是,槽13可以被省略。
根据第一实施例,管接头结构设有具有半狭缝形状的接头部件10。这样接头部件10能够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围绕(环绕)第二管部件3,同时第一配合单元14可以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轴线侧插入通过窗口部分38。然后,接头部件10可拆卸地与第二管部件3相配合(连接)。
在此情况下,接头部件10设有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其分别安置在主体单元11的分离端的两个单独部分上并可以彼此可拆卸地配合。此外,接头部件10设有铰链单元18,其相对于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朝向配合单元17。因此,接头部件10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并从第二管部件3分离。
基于管接头结构,与传统的第一配合单元14是直径放大的连接相比,接头部件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变得相对显著地更为容易,这样第二管部件3被插入其中。根据此实施例,接头部件10可以在不用直径放大具有弹性的第一配合部分14的情况下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这样防止由于超过弹性变形范围的变形所导致的第一配合单元14的错误。
此外,在接头部件10的模制中,成形块的模式拉动方向’a’被设置大约与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相平行,并且成形块的分型面‘PL’从第一配合单元14的线部分14a分离。这样,毛刺等可以被限制形成在线部分14a上。相应地,密封单元5可以被防止在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时受到损坏。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半狭缝形状的接头部件10设有在连接端一体形成的弹性铰链单元18,其朝向接头部件10的分离端。根据第二实施例,接头部件10被构造以相对接头部件10的周向方向具有两个单独的部分。两个单独的部分可以响应要求彼此可拆卸地连接。
特别地,如图7所示,接头部件10的一个部分设有诸如钩形凸起部分17a和铰链单元18,其分别安置在两个周向端上。接头部件10的另外一部分设有凹陷部分17b和额外的铰链单元18,其分别安置在两个周向端上。即,接头部件10的两个部分被分别设有两个铰链部分18,其可以通过诸如销18a而彼此连接,这样接头部件10被构造以具有半狭缝形状。凸起部分17b可以可拆卸地与凹陷部分17a相配合。
相应地,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接头部件10可以在不用直径放大接头部件10的第一配合单元14时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这样,接头部件10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并从第二管部件3所分离。
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半狭缝形状的接头部件10设有两个单独的部分,其分别设有能够一体彼此连接的铰链部件18。接头部件10也可以设有一对配合单元17,每个包括钩状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如图8所示。每个配合单元17的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分别安置在接头部件10的两个部分的每个的两个周向端上。安置在一个部分上的凸起部分17a可以与安置在接头部件10的另外一部分上的凹陷部分17b相配合,这样接头部件10被一体地连接。
第二实施例中没有描述的管接头结构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二管部件3在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上设有延伸部分37。延伸部分37设有在延伸部分37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窗口部分38。第一配合单元14被插入通过窗口部分38。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二管部件3的延伸部分37(包括窗口部分38)将被省略。
在此情况下,第一管部件2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参照图9,第二管部件3包括设有直径被放大的部分(凹形接头32)的圆柱部分31,其设置在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的第二管部件3的端部上。
凹形接头32具有圆柱形插入端口33,其中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被插入。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的插入部分33的端部被进一步直径放大以构造具有锥形内表面34的锥形部分35。凹形接头32具有轴端(与第一管部件2相对的侧面),其外表将与安置在接头部件10上的第二配合单元15相配合。此外表面(配合表面36)相对第二管部件3的圆柱部分31是台阶高(step-high)表面。
根据第二实施例,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额外地在与轴端11a相对的轴端上设有两个第二配合单元15,第一配合单元14被安置在其上。相对接头部件10的中心轴线而彼此对称的第二配合单元15分别凸起到接头部件10的中心轴线的侧面。第二配合单元15具有凸起方向端表面(线部分15a),其设置在接头部件10的直径内侧上。
参照附图10,接头部件10将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在此情况下,第二配合单元15的线部分15a与第二管部件3的圆柱部分31的外表面相配合,同时第二配合单元15的侧表面(第一管部件2的侧面上)将与第二管部件3的配合表面36相接触。第二配合单元15的侧表面大约与第二配合单元15的凸起方向相平行。
然后,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头32中,这样直径被放大部分24和第一管部件2的锥形外表面25接触并推动第一配合单元14的锥形部分14b。这样,第一配合单元14是直径放大的,主体单元11的支点趋于从第二管部件3分离。
如图9中所示,当凸形接头22被进一步插入到凹形接头32的内表面,第一管部件2的锥形外表面25将接触锥形部分35的锥形内表面34,这样第一配合单元14弹性回复,即,直径缩短(如第一实施例中所限定)。这样,第一配合单元14的侧表面(大约平行于第一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与第一管部件2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同时第一配合单元14的线部分14a与第一管部件2的圆柱部分21的外表面相配合。
这样,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头32中,这样凸形接头22的轴端部分被容纳在第二管部件3的插入端口33中。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轴向彼此限制。
根据如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管接头结构,第一管部件2可以通过一次接触操作(第一配合单元14的直径缩短和直径放大)来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没有在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管接头结构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接头部件10设有第一槽部分12,其轴向地从一个轴端11a到接头部件10的一部分延伸并分别在轴端11a具有开口。但是,接头部件10也可以额外地设有第二槽部分,其轴向地从接头部件10的另外一轴端到其一部分延伸并分别在另外的轴端上具有开口。在接头部件10上的第二槽部分的周向位置与第一槽部分12的这些相交错(stagger),并且每个第二槽部分被安置在接头部件10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第一槽部分12之间。
在此情况下,接头部件10还设有第二配合单元,其在第二槽部分的开口没有被安置的位置上安置在另外的轴端上。即,第二配合单元和第一配合单元14被分别地安置在接头部件10的两个轴端上。第二配合单元凸起到接头部件10的中心轴线的侧面,并与第二管部件3(圆柱部分31)相配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管接头部件适于用于车辆空调的制冷循环的管部件。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中流体被密封的壳体管。

Claims (9)

1.一种管接头结构,包括:
具有凸形接头(22)的第一管部件(2);
具有凹形接头(32)的第二管部件(3);以及
包括具有大致圆柱体形状的主体单元(11)和多个配合单元(14)的接头部件(10),所述多个配合单元设置在主体单元(11)的轴端(11a)上,并凸起到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的侧面,配合单元(14)至少在凸起方向上是弹性的,其中:
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具有多个槽部分(12),每个槽部分(12)在主体单元(11)的轴端(11a)上具有开口并大致轴向地延伸到主体单元(11)的一部分,槽部分(12)相对周向方向被均匀地安置在主体单元(11)上,并具有设置在没有安置配合单元(14)位置上的开口;以及
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头(22)通过配合单元(14)的直径放大和直径缩短的一次接触操作而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头(32)中,
其特征在于:
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具有两个直径端,至少其一被分为能够可脱离地彼此连接的两个单独部分;以及
接头部件(10)环绕第二管部件(3)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凹形接头(32)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窗口部分(38);以及
接头部件(10)围绕第二管部件(3),同时接头部件(10)的配合单元(14)从第二管部件(3)的周围侧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轴线侧插入通过窗口部分(38),这样接头部件(10)被连接到第二管部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主体单元(11)的直径端之一被分为两个单独的部分;以及
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还具有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其分别安置在两个单独部分上并能够可脱离地彼此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在相对主体单元(11)的中心轴线还具有设置与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相对的侧面上的铰链单元(1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接头部件(10)被模制时,接头部件(10)的成形块的分型表面从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端的表面(14a)离开,所述表面(14a)设置在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的直径内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接头部件(10)被模制时,接头部件(10)的成形块的模式拉动方向大致平行于配合单元(14)的凸起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接头部件(10)的主体单元(11)具有薄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分(17a)是凸起部分,第二配合部分(17b)是凹陷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单元(11)的两个直径端的每个被分为两个单独部分,其分别设有能够可脱离地彼此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
CNB2005100726461A 2004-05-18 2005-05-17 管接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3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8170 2004-05-18
JP2004148170A JP4196879B2 (ja) 2004-05-18 2004-05-18 配管継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9814A true CN1699814A (zh) 2005-11-23
CN100334384C CN100334384C (zh) 2007-08-29

Family

ID=3537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264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384C (zh) 2004-05-18 2005-05-17 管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78837B2 (zh)
JP (1) JP4196879B2 (zh)
CN (1) CN100334384C (zh)
DE (1) DE1020050225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962A (zh) * 2012-07-02 2015-03-11 诺玛美国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燃料管线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62207B3 (de) * 2004-12-23 2005-10-20 Kirchner Fraenk Rohr Verbindungseinrichtung
JP2006313010A (ja) 2005-04-04 2006-11-16 Denso Corp 配管継手装置
DE102005030457A1 (de) * 2005-06-28 2007-01-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upplungssystem
JP4929864B2 (ja) 2006-06-15 2012-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継手装置
BRPI0604028B1 (pt) * 2006-09-04 2019-12-24 Embraco Ind De Compressores E Solucoes Em Refrigeracao Ltda abraçadeira para conexões tubulares em pequenos sistemas de refrigeração
JP4864692B2 (ja) * 2006-12-27 2012-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継手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5843B2 (ja) 2007-04-27 2009-10-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A2643869C (en) * 2007-11-14 2011-02-22 Ames True Temper, Inc. Metal hose reel water system
DE102008020886A1 (de) * 2008-04-25 2009-10-29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Wasserführendes Haushaltsgerät, insbesondere Geschirrspül- oder Waschmaschine
JP5901184B2 (ja) * 2011-09-02 2016-04-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コネクタ用プラグ
US9022433B2 (en) * 2012-03-21 2015-05-05 Tsai-Chen Yang Quick connector adapted for a male adapter to connect thereto
US10458583B2 (en) * 2015-08-31 2019-10-29 A. Raymond Et Cie Unlocking tool for a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502948A (nl) 1985-10-29 1987-05-18 Rijksuniversiteit Leiden En Pr Werkwijze voor het inbouwen van "vreemd dna" in het genoom van dicotyle planten.
JPS62181188A (ja) * 1986-02-06 1987-08-08 Canon Inc 感熱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発熱部材
DE4318878A1 (de) * 1993-06-08 1994-12-15 Kuehner Gmbh & Cie Kältemittelkupplung zur Verbindung von Kältemittelleitungen
US5765877A (en) * 1995-01-27 1998-06-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ipe joint
US5782502A (en) * 1995-12-29 1998-07-21 Itt Automotive, Inc. Radial-release quick connector
US5735555A (en) * 1996-12-18 1998-04-07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Fuel rail to fuel tube end compact connector
JP3669222B2 (ja) * 1999-08-31 2005-07-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ー
US6539920B1 (en) * 2000-05-04 2003-04-01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Retaining clip
US7029036B2 (en) * 2004-03-09 2006-04-18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Rotatable two part quick connection
JP4048936B2 (ja) 2002-11-29 2008-0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継手
JP4120571B2 (ja) * 2003-11-25 2008-07-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継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962A (zh) * 2012-07-02 2015-03-11 诺玛美国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燃料管线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30995A (ja) 2005-12-02
JP4196879B2 (ja) 2008-12-17
US7178837B2 (en) 2007-02-20
CN100334384C (zh) 2007-08-29
DE102005022526A1 (de) 2006-02-02
US20050258644A1 (en) 200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9814A (zh) 管接头结构
CN1188615C (zh) 高流量阀配件
CN1246621C (zh) 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
CN1292185C (zh) 管接头
CN1914450A (zh) 管子的扩口形端部结构
CN1306205C (zh) 快速连接器
CN101048613A (zh) 抗拉插塞连接器
CN1483601A (zh) 管接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370943A (zh) 一种接头组件
CN1833134A (zh) 工作流体用接头的承口及具有该承口的阀
CN1821736A (zh) 管状体的密封结构
CN1756918A (zh) 压配件
US10788151B2 (en) Rotatable axially securing and pressure-resistant line connection
CN1311184C (zh) 管接头装置
CN1589380A (zh) 密封压盖组件的套筒
CN1680742A (zh) 管连接结构
CN1884893A (zh) 用于诸如膨胀箱、槽罐等容器的螺纹连接件
CN1890500A (zh) 夹紧套环
CN1688841A (zh) 用于流体系统的插接装置
US20060022458A1 (en) Sealed fluid connector assembly
CN1320294C (zh) 车辆液压主缸
CN1766397A (zh) 用于管道和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US20040021316A1 (en) Coupling for charging and venting operations of hydraulic systems
CN1752504A (zh) 软管接头配件、以及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
CN105202061A (zh) 离合器分泵、离合器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