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8899A -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8899A
CN1698899A CN 200510072577 CN200510072577A CN1698899A CN 1698899 A CN1698899 A CN 1698899A CN 200510072577 CN200510072577 CN 200510072577 CN 200510072577 A CN200510072577 A CN 200510072577A CN 1698899 A CN1698899 A CN 1698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water
drug
drugs
derivat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25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斯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725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98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69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8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能被载体负载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和DNA,方法是通过在壳聚糖分子上接枝疏水性侧链基团,而获得水溶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再以它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或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或DNA,以及直接将抗肿瘤药分子或其它药物通过化学键与壳聚糖分子相连接,制备具有新型载体的高分子药物。

Description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讲,涉及以壳聚糖接枝疏水基所获得的水溶性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以及涉及到通过用化学键直接把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药物与壳聚糖分子相连接所获得的以壳聚糖为母链的新型高分子药物。
                              技术背景
近年来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受到广泛重视,发展之快,实为惊人,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多达60多种,其中我国就自行设计研制了10余种。当今,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在某些方面化学治疗还优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然而在化学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及抗药性等问题的存极大地影响了化学治疗的疗效,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常常迫使治疗中断而失败,此外许多抗肿瘤药物存在着水溶性差或几乎不溶于水的缺陷,因此如何改良抗肿瘤药物的药剂,以及如何实现对抗肿瘤药物的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和降低药物的毒副性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近来研究发现高分子胶束由于具有小粒径(<200nm的纳米粒子)和大比表面积的特性,可以增溶疏水性药物,保护药物活性,增加药物稳定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积累,提高治疗指数,减少毒副作用,能增强药物对肿瘤血管壁的渗透,促进细胞内药效发挥等,尤其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肿瘤组织血管的通透性也较大,所以通过利用纳米胶束对抗肿瘤药物给予静脉途径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给药剂量和毒副反应,总之由于纳米载药粒子具有对肿瘤细胞的被动靶向性,纳米高分子胶束控释系统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输送系统已经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方向之一。
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两嵌段合成高分子胶束被研制出来,但由于成本高、合成困难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有其独特的优点,作为药物的控制释放材料研究和运用得相当多,此外壳聚糖还被发现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活性、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如果能用经济简便的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壳聚糖高分子胶束,将会在临床上为抗肿瘤药物找到很有前途的新型载体,此外还有许多非抗肿瘤药物也同样存在如何解决其难溶于水的问题,譬如抗炎镇疼类药物大多难溶于水,包括羟布宗、布洛芬、吲哚美辛、甲芬那酸、萘普生、吡罗昔康,且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它们同样可以通过用壳聚糖高分子胶束来增溶或负载。
壳聚糖来源于虾蟹的外壳,其结构和纤维素相似,是自然界含量极其丰富的一种多糖。壳聚糖由于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及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医药领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已经引起了广泛兴趣,由于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带正电荷多糖,很容易与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又成为优良的DNA载体选择材料,但由于壳聚糖因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而形成刚性结晶结构,使得壳聚糖不溶于中性的水,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为了改善壳聚糖的水溶性,人们通常总是想到在壳聚糖上引入亲水基,如磷酸基,磺酸基,羧甲基,羟乙基等。倘若是为了获得壳聚糖高分子胶束,通常是既引入长链疏水基又引入亲水基。例如,中国专利CN03112981,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药中的应用,该申请案公开了在壳聚糖氨基上引入长链疏水基后,再在6位羟基上引入磺酸基,以制备胶束用以包裹抗癌药物紫杉醇。又如langmuir 19(2003):10188-10193报道Seunglee Kwon等人在6-羟乙基壳聚糖上接枝5β-胆汁酸利用其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假若不引入亲水基,则引入的基团本身要有一定的亲水性,否则产物是不溶于水的。例如langmuir14(1998):2329-2332报道kuen yong lee等人壳聚糖接枝脱氧胆汁酸能溶于水并形成胶束,作者分析脱氧胆汁酸在3α和12α位有羟基,其本身在水中就能溶解并形成胶束,所以期望壳聚糖用脱氧胆汁酸修饰后也能在水中通过自聚集形成胶束。J.Agric.Food Chem.51(2003):3135-3139报道用EDC(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碳二亚胺)做缩合剂,通过亚油酸与壳聚糖反应制备N-酰基壳聚糖,产物溶于水后自组装生成纳米胶束。中国专利CN02121066,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烷基化壳聚糖转基因复合物微粒的制备方法,该申请公开了通过长链醛和壳聚糖反应生成西佛碱,再还原,制得的N-烷基化壳聚糖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酸后能形成胶束粒子,可作为DNA载体。中国专利CN03112981介绍的方法步骤繁多,何况氯磺酸是个极其活泼的强酸,遇水会爆炸,生产上不安全,此外磺化过程需要氮气保护实施起来很困难。中国专利CN02121066所得产物只溶于稀酸才能形成胶束也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只引入疏水链而达到实现壳聚糖衍生物溶于水的目的,并通过控制壳聚糖适宜的分子量以及引入疏水基的适宜取代度,制备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粒径在所需范围内的壳聚糖衍生物,并以这类壳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和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及DNA。此外本发明还用与制备载药壳聚糖衍生物材料相同的方法,实现把小分子药物接枝到壳聚糖上而获得以壳聚糖为主链的新型高分子药物。众所周知,在药物的控制释放技术领域里,除了运用优良的附载或包裹材料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的目的外,还有一个新兴的并极有前景的手段——高分子药物。制备高分子药物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常见的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使其具有增效,减毒以至改变药理活性等多种功能。例如将青霉素接合到乙烯醇和乙烯氨的共聚高分子骨架上,得到的水溶性高分子青霉素的药效保持时间比同类小分子青霉素延长30~40倍。又如阿司匹林对胃有很大刺激作用,可将阿司匹林接枝到聚乙烯醇上,形成高分子药物而消除其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对抗肿瘤药物或其他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的控制释放,制备优良的药物载体,用一种简单经济和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制备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尤其是制备能溶于水并能自组装而形成高分子胶束的衍生物,并以它负载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直接把抗肿瘤药物或其他小分子药物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备带药物基团的载药材料或高分子药物,实现与通过物理包裹附载途径不同的另一种药物控制释放方案。
壳聚糖分子中存在大量羟基和氨基等亲水基团,只是由于分子间氢键太强容易形成晶体结构而不溶于水,倘若通过合适反应引入疏水基团能达到破坏其原来的晶体结构,就可以获得水溶性的两亲性高分子,例如Macromolecule bioscience 3(2003):629-631报道日本Hirano等人通过用酸酐与壳聚糖的氨基反应,获得N-脂肪酰壳聚糖,酰基碳原子个数少于7的产物均能溶于水,又如王爱勤等人报道在异丙醇反应介质中,壳聚糖与1到8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反应所得的衍生物能溶于水,但碳原子个数更多的烷基化产物不溶于水。(功能高分子学报11(1998):83-86)。当然用不同方法引入疏水基所获得的产物会有很大差别,通过某些合成路线只引入疏水基所得的产物很难溶于水,例如J.contolled release 93(2003):1-13报道Tien等人利用脂肪酸的酰氯与壳聚糖在大量水中反应,制得的产物N-酰基壳聚糖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又如Polymer 41(2000):899-906报道Zong等人用酰氯与壳聚糖在氯仿中反应获得产物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选用合适反应的基础上,如果所引入的疏水链长度和取代度合适,就能使所制备的两亲性高分子溶于水并能在水中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
本发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在壳聚糖的氨基或6位羟基上引入适当数量的疏水性酰基或疏水性烷基,起到破坏壳聚糖分子间的氢键,得到能够溶于水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假若控制引入合适长度的疏水基,通常是不少于7个碳原子,以及控制合适的取代度,根据壳聚糖分子量的变化,疏水基取代度通常在2%-60%,所得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能自聚集形成胶束,可以作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倘若引入疏水基长度太短或取代度太低,则得到的两亲性衍生物溶于水后只能成为胶体溶液,而不能形成胶束,也可以用来载药,但载药量和控制释放能力不如胶束。
本发明还在制备壳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基础上,用相似的方法,进一步研制出以壳聚糖为母体的高分子药物,由于与制备壳聚糖胶束作为水溶性载体以增溶疏水性药物的目的不同,制备高分子药物的目的是通过壳聚糖的氨基或6位羟基接枝低分子药物,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如果制备的高分子药物是用于体内埋植或口服。则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壳聚糖接枝药物的衍生物是可以制备成不溶于水甚至不溶于酸的衍生物,这些不溶于水的衍生物可通过提高引入药物基团取代度或改为在壳聚糖稀酸溶液反应中而实现。这些接枝了小分子药物的壳聚糖衍生物也可以用作药物的包覆材料,去负载同类小分子药物或其它药物,且有其独到的优点。
一、以壳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1水溶性N-酰基化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1.1通过壳聚糖与酸酐反应
先用脂肪酸或芳香酸通过分子间脱水而得到酸酐,把被极性溶剂溶胀的壳聚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的同时滴加酸酐,40~70℃保温反应5~12h,反应结束后加丙酮沉淀,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涤3~5次,除尽脂肪酸或芳香酸及过量的酸酐,40~60℃真空干燥得产品。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2RCOOH——→(RCO)2O
1.2通过壳聚糖与酰卤反应
先用脂肪酸或芳香酸与亚硫酰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溴化磷中的一种反应制得酰卤,把被极性溶剂溶胀的壳聚糖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的同时滴加酰卤,40~70℃保温反应5~12h,反应结束后加丙酮沉淀,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涤3~5次,除尽脂肪酸或芳香酸及过量的酰卤,40~60℃真空干燥得产品。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Figure A20051007257700081
2.通过壳聚糖与卤代烃反应得水溶性的N-烷基化壳聚糖作为载体
被极性溶剂溶胀的壳聚糖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保持弱碱性,使PH值为8~11,搅拌的同时滴加卤代烃,40~70℃保温反应5~12h,反应结束后加丙酮沉淀,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涤3~5次,除尽过量卤代烃,40~60℃真空干燥得水溶性的N-烷基化壳聚糖产品。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二、以壳聚糖为母体的高分子药物的制备方法
1  壳聚糖与带羧基的小分子药物接枝
1.1通过中间产物酸酐或酰卤与壳聚糖反应
先把小分子药物本身含有的羧基转变成酸酐或酰卤,再把被极性溶剂溶胀的壳聚糖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到40~70℃,搅拌的同时滴加小分子药物转变而成的酸酐或酰卤,保温反应5~12h,反应结束后加丙酮沉淀,过滤,滤饼依次用甲醇、丙酮、乙醚洗涤3~5次,除尽过量的酸酐或酰卤或它们水解后生成的药物,40-60℃真空干燥得产品。
1.2以EDC(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做缩合剂在壳聚糖的氨基与药物的羧基间发生缩合反应
先把壳聚糖溶于稀酸与甲醇的混合溶剂中,加入带羧基的小分子药物,搅拌的同时滴加缩合剂EDC,10~60℃下恒温反应5~36h,反应结束后加丙酮沉淀,过滤,滤饼依次用甲醇、丙酮、乙醚洗涤3~5次,除尽过量的小分子药物,40-60℃真空干燥得产品。
三、壳聚糖衍生物胶束负载药物的方法
1.负载难溶子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疏水性药物
先把疏水性抗肿瘤药物或其它疏水性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该溶剂是药物的良溶剂,该溶剂又需要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微溶或混溶,通常是甲醇、乙醇、丙醇、丙酮、N,N-二甲酰胺、二甲基亚砜(DMSO)、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但不局限于这些,再往溶解了药物的有机溶剂中添加能在水中形成胶束的壳聚糖衍生物,均匀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有机溶剂量数倍或数十倍的水,随着疏水药物缓慢地沉淀析出和壳聚糖衍生物缓慢溶解形成胶束,一部分沉淀析出的药物被裹进和富集在胶束的疏水核中,继续搅拌,使全部液体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或常温减压干燥,挥发除去所有水分和有机溶剂,得到粉末或丝状的药物组合物固体,用有机溶剂淋洗3~5次除去附在粉末或丝状组合物固体表面的疏水药物,再减压干燥备用。所看到的现象为:药物全部被包裹在干燥凝固了的胶束疏水微区里,取组合物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澄清透明,通过这种方法使难溶于水的疏水性药物被包裹在肉眼看不到的纳米胶束里而实现药物在水中“溶解”。这类负载有抗肿瘤药物或其它疏水性药物的组合物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一些适合通过这种负载方法的药物有:紫杉醇、环己亚硝脲、甲环亚硝脲、六甲密胺、双氢氟尿嘧啶,羟布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丹参酮。
2.负载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药物
先把能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丙酮、乙醚或二氯甲烷)但难溶于水的物质A,譬如高级脂肪酸、胆固醇之类,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添加能在水中形成胶束的壳聚糖衍生物和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均匀搅拌的同时,加入有机溶剂量数倍或数十倍的水,随着物质A缓慢地沉淀析出和壳聚糖衍生物缓慢溶解形成胶束,一部分沉淀析出的物质A黏附在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固体表面一同被裹进和富集在胶束的疏水核中,继续搅拌,使全部液体混合均匀,过滤把澄清的水溶液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或常温减压干燥,挥发除去所有水分和有机溶剂,得到粉末或丝状的药物组合物固体,没有被壳聚糖胶束包裹的药物可从滤渣里回收再利用。一些适合通过这种负载方法的药物有:甲氨蝶呤、氮甲、氟尿嘧啶、巯嘌呤、喜树碱。
3.负载水溶性抗肿瘤药物
把抗肿瘤药物溶于水后添加壳聚糖衍生物搅拌均匀,减压干燥后而达到对药物的负载目的。一些抗肿瘤药物虽很容易溶于水,但由于其作用时间短需要延长释放时间,或者毒副作用大或对肠胃有刺激作用,均可通过用壳聚糖衍生物附载来消除其弊端,这类负载作用力可能来源于药物分子的羧基或羟基与氨基与壳聚糖衍生物分子的氨基和羟基存在一定的氢键作用或药物分子与壳聚糖衍生物分子间静电作用。体外释放实验证明水溶性药物被壳聚糖衍生物的凝胶或胶束附载后释放时间均有一定幅度的延长。
4.负载DNA药物
由于接枝疏水基团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具有带正电荷的氨基能与带负电荷的DNA牢固结合起到对DNA药物的负载作用,其能在水中自组装形成高分子胶束,有保护DNA药物的活性作用。应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先把壳聚糖衍生物配成0.01mg/mL-1.0mg/mL的水溶液,再往水溶液中中滴加DNA药物,摇匀就可使用。
四、壳聚糖衍生物载药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说明
壳聚糖本身的生物安全性早已经过实验和临床验证,作为药物的包覆材料应用很普遍,烷基化的衍生物中国专利CN03112981做了安全性验证,王爱勤等还报道了烷基化衍生物有优良的抗凝血性(功能高分子学报11(1998):83-86)。Kuen Yong Lee等报道了酰基化壳聚糖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Biomaterials 16(1995):1211-1216),Dong-Won Lee等也报道了酰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子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Carbohydrate polymer 58(2004):371-377)。故由本发明制备的N-烷基化壳聚糖和N-酰基化壳聚糖附载抗肿瘤药物或其他后,除可用作口服药物的包覆材料外,因其能在水中形成纳米胶束,还可用于肌肉和血液注射的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N-正辛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7.2g正辛酸置三口瓶中,滴入8mL醋酸酐,120℃下不断蒸出醋酸,得到正辛酸酐。取粘均分子量为19万,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1.5g用水溶胀后沥干,转入三口瓶,加100mLDMSO(二甲基亚砜),油浴加热到60℃,滴加上述制备的正辛酸酐,保温下搅拌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趁热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3~5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正辛酰壳聚糖。产物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定义为100个吡喃塘环中引入脂肪酰基的个数,以下相同)为46%。
红外谱图显示酰化反应后壳聚糖原料在1574cm-1处(氨基的N-H弯曲振动)的峰消失,而出现1633cm-1(酰胺的羰基峰)和1521cm-1的峰(仲酰氨的N-H弯曲振动)。1H-MNR(氘代DMSO溶剂中)峰的归宿:δ0.85=CH3(硬脂酰的甲基),δ1.23=CH2(硬脂酰的亚甲基),δ1.49=CH2(硬脂酰链中被羰基屏蔽的β位亚甲基),δ1.85=CH2(硬脂酰链中被羰基屏蔽的α位亚甲基氢),δ2.08=CH3(乙酰基),δ2.72-2.88属于壳聚糖吡喃糖环上2号氢,分别对应N-酰基化吡喃糖环上2号的氢,和带自由氨基的吡喃糖环上2号氢(参见考文献carbohydrateresearch 324(2000):268-274),δ3.34--3.71归属于壳聚糖吡喃糖环上3,4,5,6,6’号氢,δ4.95-5.44分别对应带自由氨基壳聚糖吡喃糖环上和N-酰基化吡喃糖环上的1号氢,δ7.93-8.54为酰胺上的N-H。
实施例2
N-软脂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5.0g软脂酸置三口瓶中,滴入6mL醋酸酐,120℃下不断蒸出醋酸,得到软脂酸酐。取粘均分子量为19万,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用水溶胀后沥干,转入三口瓶,加100mLDMSO,油浴加热到60℃,滴加上述制备的软脂酸酐,保温下搅拌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趁热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3~5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软脂酰壳聚糖。产物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为23%,
实施例3
N-硬脂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7.0g硬脂酸置三口瓶中,油浴加热到55℃,磁力搅拌同时滴加3.0mL亚硫酰氯,保温反应0.5h,减压蒸馏除尽过量的亚硫酰氯,制得的硬脂酸酰氯加入20mL乙醚转入滴液漏斗中备用。取粘均分子量为25万,脱乙酰度为80%的壳聚糖1.5g用水溶胀后沥干,转入三口瓶,加100mL DMSO、2mL吡啶,油浴加热到60℃,滴加硬脂酸酰氯,保温下搅拌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趁热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3~5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硬脂酰壳聚糖。产物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为34%。
实施例4
N-异丁苯丙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5.0g布洛芬(异丁苯丙酸)投入三口瓶,滴入6mL醋酸酐,120℃下不断蒸出醋酸,得到异丁苯丙酸酐。取粘均分子量为19万,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1.5g用水溶胀后,转入三口瓶,加100mL DMSO、2mL吡啶,油浴加热到60℃,滴加异丁苯丙酸酐,保温下搅拌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趁热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两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软脂酰壳聚糖。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为17%。
实施例5
不溶于水的N-异丁苯丙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6.0g布洛芬投入三口瓶,油浴加热到55℃,磁力搅拌同时滴入1.5mL亚硫酰氯,保温反应0.5h,减压蒸馏除尽过量的亚硫酰氯,制得的异丁苯丙酰氯加入20mL乙醚转入滴液漏斗中备用。取粘均分子量为19万,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1.5g溶于2%醋酸后再以2%氢氧化钠水溶液沉淀,将沉淀过滤水洗至中性,分散在100mL水中,油浴加热到60℃,搅拌的同时滴加异丁苯丙酰氯,保温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过滤,滤饼用丙酮洗5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异丁苯丙酰壳聚糖,产物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适合于做口服药物或透皮药物,用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为52%。
实施例6
N-对位氮芥苯丁酰壳聚糖的制备
取7.0g苯丁酸氮芥溶于20mL丙酮中倒入三口瓶,油浴加热到55℃,磁力搅拌同时滴加2.0mL亚硫酰氯,保温反应0.5h,减压蒸馏除尽过量的亚硫酰氯,制得的氮芥苯丁酰氯加入20mL乙醚转入滴液漏斗中备用。取粘均分子量为8万,脱乙酰度为98%的壳聚糖1.5g用水溶胀后,转入三口瓶,加100mL DMSO,2mL吡啶,油浴加热到60℃,滴加氮芥苯丁酰氯,保温下搅拌反应10h,停止反应后趁热过滤,滤饼依次用丙酮、乙醚洗涤3~5次,40℃真空干燥得产品N-氮芥苯丁酰壳聚糖。产物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得其取代度为11%。
实施例7
通过用卤代烃制备N-烷基化壳聚糖
取粘均分子量为19万,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1.5g被水溶胀后沥干,均匀分散在100mLDMSO,2mL吡啶中,加热到55℃,搅拌的同时滴加10g溴代十六烷,保温反应6h结束反应过滤,滤饼用丙酮,乙醚等洗涤3~5次,60℃真空干燥得产品得到N-十六烷基壳聚糖。产物易溶于水和DMSO,用酸碱滴定和元素分析测定其取代度为21%。
实施例8
N-硬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4%)胶束性质:
(1)利用芘做分子探针,检测其荧光光谱,芘的激发谱图显示,随着水溶液中N-硬脂酰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芘的(0,0)峰从334nm迁移到338nm,并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ac)为2.28×10-3mg/mL;
(2)透视电镜显示其在水中自组装成100nm的微球。
实施例9
用N-硬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4%)附载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取99.4mg紫杉醇溶于8mL乙醇,加入1.005g N-硬脂酰壳聚糖,在磁力搅拌下,缓慢加入50mL水,N-软脂酰壳聚糖在逐渐溶解的过程中自聚集形成高分子胶束,伴随着紫杉醇不断沉淀析出的同时一部分紫杉醇被裹进N-硬脂酰壳聚糖形成的胶束中,将溶液过滤,滤渣为没有被包裹而以沉淀析出的紫杉醇,将其回收并干燥,滤液冷冻干燥,得到载了紫杉醇的药物组合物固体,再每次用10mL丙酮淋洗药物组合物固体2~3次,洗下附在组合物固体表面的紫杉醇并回收干燥,和前面的析出的紫杉醇一并称重,得32.3mg,则间接计算得出组合物的载药量(负载药物重量/组合物重量)为6.7%。
实施例10
用N-硬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4%)附载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几溶剂的喜树碱
取50.4mg胆固醇溶于10mL丙酮,加入1.008g N-硬脂酰壳聚糖和100.2mg喜树碱,在磁力搅拌下,缓慢加入50mL水,N-软脂酰壳聚糖在逐渐溶解的过程中自聚集形成高分子胶束,伴随着胆固醇不断沉淀析出,一部分析出的胆固醇黏附在喜树碱固体表面并一同被裹进N-硬脂酰壳聚糖形成的胶束的疏水核中,将溶液过滤,滤渣为没有被包裹而以沉淀析出的胆固醇和喜树碱,用丙酮洗涤滤渣除去胆固醇得没被负载的喜树碱,将其回收并干燥称重,得52.2mg,滤液冷冻干燥,得到载了喜树碱的药物组合物固体,则间接计算得出组合物的载药量为4.8%。
实施例11
用N-软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3%)附载疏水性药物布洛芬
取397.0mg布洛芬溶于15mL乙醇,加入1.003g N-软脂酰壳聚糖,在磁力搅拌下,缓慢加入50mL水,N-软脂酰壳聚糖在逐渐溶解的过程中自聚集形成高分子胶束,伴随着布洛芬不断沉淀析出的同时一部分布洛芬被裹进N-软脂酰壳聚糖形成的胶束中,将溶液过滤,滤渣为没有被包裹而以沉淀析出的布洛芬,将其回收并干燥,滤液冷冻干燥,得到载了布洛芬的药物组合物固体,再每次用10mL丙酮淋洗药物组合物固体2~3次,洗下附在组合物固体表面的布洛芬并回收干燥,和前面的析出的布洛芬一并称重,得255.1mg,则间接计算得出组合物的载药量为14.2%。
实施例12
用N-硬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4%)附载水溶性抗肿瘤药物
取用N-硬脂酰壳聚糖1.014g溶于20mL水中,加入50.6mg易溶于水的氟尿嘧啶,搅拌均匀,冷冻干燥得组合物固体。
实施例13
用N-软脂酰壳聚糖(取代度为33%)附载荧光DNA
先用双蒸水将N-软脂酰壳聚糖配成0.25mg/mL的溶液,取20μL,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荧光DNA水溶液,通过电泳检测,发现N-软脂酰壳聚糖对荧光DNA有很好的复合作用。

Claims (10)

1.一类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药物载体的壳聚糖衍生物为两亲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通过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至少一种疏水基所获得的水溶性衍生物,并能负载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或DNA,或通过壳聚糖直接与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药物以化学键相连接,制备以壳聚糖为母链的高分子药物,起到对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药物的控制释放作用。
2.根据权利1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药物载体的壳聚糖衍生物只引入疏水基而不引入亲水基,其能溶于水并能负载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或DNA,起到对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的控制释放作用。
3.根据权利1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药物载体的壳聚糖衍生物是通过壳聚糖接枝疏水基获得两亲性高分子,其在水中能自组装或自聚集形成高分子胶束,起到对抗肿瘤药物和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的负载或增溶作用。
4.根据权利1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药物通过化学键与壳聚糖分子的氨基或羟基相连,获得以壳聚糖为母体的高分子药物,起到对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药物的负载与控制释放作用。
5.根据权利2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疏水性酰基或烷基,获得水溶性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起到对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药物的负载与控制释放作用。
6.根据权利3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增溶或负载的难溶于水的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包括:甲氧芳芥(Methoxymerphalanum),消瘤芥(邻丙氨酸硝苄芥,Nitrocaphane),氮甲(N-甲酰溶肉瘤素,N-Formylimerphalan),瘤可宁(苯丁酸氮芥,Chlorambueil),米尔法兰(左旋苯丙氨酸氮芥,Melphalan),卡氮芥(氯乙亚硝尿,Carmustine),罗氮芥(环己亚硝脲,Lomustine),甲环亚硝脲(甲环己氯乙亚硝脲,Semustine),白消安(白血福恩,Busulfan),嘧啶苯芥(尿嘧啶芳芥,Urqa),氨基喋呤(Aminopterine),甲氨喋呤(氮甲叶酸,Methotrexate),双呋氢尿嘧啶(双四氢呋喃氟尿嘧啶,FD-1),六甲密胺(六甲三聚氰胺,Hexamethylmelamine),巯嘌呤(6-巯基嘌呤,Purinethol),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um),硫唑嘌呤(依木兰,Azathioprine),硫鸟嘌呤(6-Thioquanine),更生霉素(放线菌D,Actinomycin D),放线菌C(Actinomycin C),喜树碱(camptothecine),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紫杉醇,紫杉烷,乙亚胺(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ylimide),丙亚胺(Razoxane),噻替派(Thiophosphoramide),三烯胺醌(Triaziquone),氮烯咪胺(Dacarbazine),羟布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丹参酮,但不局限于这些所列药物。
7.根据权利3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负载难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脂溶性非抗肿瘤药物的方法是,先以有机溶剂溶解抗肿瘤药物或其它脂溶性非抗肿瘤药物,再投入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均匀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水,随着两亲性壳聚糖缓慢地溶解与药物缓慢沉淀析出,一部分析出的药物被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疏水链缠绕包裹并被富集在两亲性壳聚糖自聚集所形成的胶束的疏水核中,而随壳聚糖胶束的溶解而“溶解”,再把壳聚糖胶束水溶液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负载了药物的胶束组合物。
8.根据权利3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负载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抗肿瘤药物或其它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的非抗肿瘤药物的方法是,先以有机溶剂溶解某种能溶于有机溶剂但不能溶于水的物质A,例如胆固醇、高级脂肪酸,再投入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均匀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水,随着两亲性壳聚糖缓慢地溶解与物质A缓慢沉淀析出,一部分析出的物质A黏附在抗肿瘤药物或其它难溶于水的药物的表面一同被裹进两亲性壳聚糖胶束的疏水核中,而随壳聚糖胶束的溶解而“溶解”,再把壳聚糖胶束水溶液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负载了药物的壳聚糖胶束组合物。
9.根据权利5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壳聚糖分子中接枝碳原子个数不低于7且除亚麻酸酰基以外的疏水酰基或碳原子个数不低于8的疏水烷基,所得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能溶于水并在水中通过自组装形成高分子胶束,并能负载药物。
10.根据权利9要求的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上接枝碳原子个数不低于7且除亚麻酸酰基以外的疏水酰基或碳原子个数不低于8的疏水烷基,所得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能溶于水并在水中通过自组装形成高分子胶束,并能负载药物。
CN 200510072577 2005-05-15 2005-05-15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Pending CN1698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2577 CN1698899A (zh) 2005-05-15 2005-05-15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2577 CN1698899A (zh) 2005-05-15 2005-05-15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8899A true CN1698899A (zh) 2005-11-23

Family

ID=3547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2577 Pending CN1698899A (zh) 2005-05-15 2005-05-15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9889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6656C (zh) * 2006-05-10 2009-10-07 四川大学 一种肾靶向药物载体及与其形成的前药、制法和应用
CN100572388C (zh) * 2005-12-14 2009-12-23 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乙酰水杨酸与壳聚糖-2,6位接枝物制备方法
CN102139113A (zh) * 2011-04-01 2011-08-03 沈阳药科大学 新的药物增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6536A (zh) * 2011-11-22 2012-06-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以两亲性壳聚糖为交联剂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0730A (zh) * 2013-09-20 2014-01-22 河北联合大学 一种可负载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壳寡糖纳米粒
CN103536926A (zh) * 2013-09-20 2014-01-29 河北联合大学 一种壳寡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CN105106231A (zh) * 2015-08-27 2015-12-02 中国海洋大学 壳聚糖基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组合物中的应用
CN105131066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四川大学 一种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1184691A (zh) * 2020-03-05 2020-05-22 江苏仁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酸跨膜运输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2388C (zh) * 2005-12-14 2009-12-23 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乙酰水杨酸与壳聚糖-2,6位接枝物制备方法
CN100546656C (zh) * 2006-05-10 2009-10-07 四川大学 一种肾靶向药物载体及与其形成的前药、制法和应用
CN102139113A (zh) * 2011-04-01 2011-08-03 沈阳药科大学 新的药物增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39113B (zh) * 2011-04-01 2013-01-23 沈阳药科大学 新的药物增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6536A (zh) * 2011-11-22 2012-06-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以两亲性壳聚糖为交联剂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0730A (zh) * 2013-09-20 2014-01-22 河北联合大学 一种可负载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壳寡糖纳米粒
CN103536926A (zh) * 2013-09-20 2014-01-29 河北联合大学 一种壳寡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CN105131066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四川大学 一种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106231A (zh) * 2015-08-27 2015-12-02 中国海洋大学 壳聚糖基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组合物中的应用
CN105106231B (zh) * 2015-08-27 2018-03-27 中国海洋大学 壳聚糖基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组合物中的应用
CN111184691A (zh) * 2020-03-05 2020-05-22 江苏仁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酸跨膜运输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4691B (zh) * 2020-03-05 2022-02-11 江苏仁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酸跨膜运输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8899A (zh) 以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Li et al. Redox-sensitive micelles self-assembled from amphiphilic hyaluronic acid-deoxycholic acid conjugates for targeted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paclitaxel
US7883723B2 (en) Water soluble chitosan nanoparticle for delivering an anticancer agent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Zhang et al. Self-assembl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clitaxel-loaded N-octyl-O-sulfate chitosan micellar system
JP2004521152A (ja) 生分解ポリマーを基にした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375196A (zh) 一种含儿茶酚基天然多糖复合水凝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1024B (zh) 快速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含双硒键的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863557A (zh) 乳糖酸修饰的脂肪酸-三甲基壳聚糖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49474A (zh) 一种靶向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氧响应型药物载体
CN101721710B (zh) 胆固醇基-羧甲基可德兰多糖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CN1760213A (zh) 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其的药物制剂
CN101041075A (zh) 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纳米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4958A (zh) 纳米级阿苯达唑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0714B (zh)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聚合物偶联药物及其纳米制剂制备方法
CN111135314A (zh) 一种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116108B2 (ja) 抗癌剤の伝達体用水溶性キトサンナノ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20614A (zh) 一种超分子水凝胶药物与基因双重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23102B1 (ko) 글리콜키토산-담즙산 복합체에 항암제가 봉입된 나노입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796234B2 (en) Crosslinking branched molecule through thiol-disulfide exchange to form hydrogel
CN1919181A (zh) 两亲性荧光靶向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90032B (zh) 一种aie分子标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载药胶束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861192A (zh) 负载于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喜树碱类药物及其制法
CN110721319B (zh) 同时键合喜树碱和阿霉素的聚磷酸酯前药及前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KR20120126356A (ko) 양친성 저분자량 히알루론산 복합체를 포함하는 나노 입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7744503B (zh) 酶敏感性两亲性聚酯MePEG-Peptide-PER-CL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