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0567A -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0567A
CN1680567A CN 200510002904 CN200510002904A CN1680567A CN 1680567 A CN1680567 A CN 1680567A CN 200510002904 CN200510002904 CN 200510002904 CN 200510002904 A CN200510002904 A CN 200510002904A CN 1680567 A CN1680567 A CN 1680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tetraodotoxin
jar
substratum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029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庆
谢莉萍
王书锦
胡江春
武振龙
马原栋
张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5100029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80567A/zh
Publication of CN1680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05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制剂制备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是利用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包括摇瓶发酵法、分批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使用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RG-3S发酵生产河豚毒素,主要经过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将种子液接入、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适时的补加营养液;控制发酵温度,适当通风,连续发酵可达1个月。排出的发酵液离心后,经活性炭吸附脱色,然后用醋酸溶液洗脱过柱分离,浓缩后经冷冻干燥可得河豚毒素的纯品。本发明使用以海洋微生物发酵法产生河豚毒素,成本低,不受季节和原料的限制,不破坏生态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非蛋白类海洋神经毒素。试验表明:该毒素能选择性地与神经和肌肉细胞膜表面的Na+通道上的蛋白质结合,阻断Na+通过,从而影响神经肌肉间兴奋性的传导。TTX除了用作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工具药物外,在临床上对头痛、关节炎、破伤风、霍乱、伤寒、哮喘等多种病症均有疗效,尤其是TTX还可用于局部麻醉、晚期癌症镇痛和戒毒,且具有用后不成瘾的优点,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对TTX的需求量,因而TTX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2001年TTX结晶的国际市场售价为每克204,000美元(SIGMA),比1996年时的价格(135,000美元/克)高51%。但是,目前国内外所用TTX仍然都是从河豚卵巢及肝脏等内脏中提取的,而且人工养殖河豚所含TTX量极低或无毒,这就存在着原料不足、提取不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是利用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包括摇瓶发酵法、分批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现分述如下:
1)摇瓶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配方为:200g土豆汁;蔗糖20g;燕麦片4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2。按照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于27~29℃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5天,待斜面长好后,储存于冰箱中供发酵用。
配制种子培养基:100~200g土豆汁;蔗糖3~2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6~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培养基。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发酵培养基。接入种子培养液15mL,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将发酵液收集一起,进行离心处理,然后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的纯品。
2)分批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同摇瓶发酵。
种子罐投料系数为60~70%(v/v),种子培养基成分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20~5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在通风量(即发酵液体积与通入空气体积比)1∶(0.5~1),27~29℃,200~500转/分搅拌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10%的种子培养液(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风量1∶(0.8~1.15),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搅拌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3)半连续发酵法
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同以上分批发酵所述,半连续发酵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可以是: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气量1∶0.8~1.15,27~29℃,200~500转/分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进行120小时后,开始进行补料;所补的营养液配方为:蔗糖10~30g;酪蛋白胨5~10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从第9天开始每小时取样镜检菌丝衰老与否。若有衰老现象则在流加营养液中增加总体积1%的酵母浸提物和0.5%的氯化钠。经过补料,补充新鲜的培养基和调整发酵条件,延长发酵过程,提高河豚毒素的产量。每次从排放孔中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
经若干天后,生产菌株均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现象,如果菌体出现明显自溶现象,则可放罐。
4)连续发酵法
按照2~8个等容积或不等容积的发酵罐串连的连续发酵工艺进行设备改造,在2号罐以后各罐上设补料口,在排放孔和补料孔安装相应的管道阀门,罐之间通过相应的管道阀门连接。
按照前面所述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和试管斜面,预培养3天后,若未发现杂菌生长则进行接种,于27~29℃恒温箱中进行培养5~7天,待菌丝成熟后收取,贮存于4℃冰箱内备用。
液体种子的培养基配方同分批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可以与半连续发酵培养基完全相同。发酵培养基可通过连续蒸汽在线灭菌,将温度降至30℃左右后贮存于发酵培养基贮罐内。
连续发酵工艺中,等容积罐串连为3或4个,温度:1号罐和2号罐为27~29℃,3号罐为25~27℃;通风量:1号罐为1∶(1-1.5),2号罐为1∶(1-1.2),3号罐(或4号罐)为1∶(0.8-1),1号罐常开,2号和3号罐视溶氧情况常开或间歇开。其他发酵条件参照半连续发酵,在适当的时机向罐内流加新鲜营养液。在最后一个罐,即3号罐或4号罐排料,排料方式可参照半连续发酵进行,也可匀速不间断的排出成熟的发酵液。
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
在连续发酵过程中,当生产菌的细胞普遍出现老化现象后,处理方法同半连续发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以海洋微生物发酵法产生河豚毒素,成本低,不受季节和原料的限制,不破坏生态平衡;本发明使用的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3S(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菌株进行分批、半连续或连续发酵,产毒培养基及产毒条件的优化,提高海洋微生物发酵产河豚毒素的产量达4小鼠单位/ml发酵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是利用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所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包括摇瓶发酵法、分批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现分述如下:
1)摇瓶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配方为:200g土豆汁;蔗糖20g;燕麦片4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2。按照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于27~29℃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5天,待斜面长好后,储存于冰箱中供发酵用。
配制种子培养基为:100~200g土豆汁;蔗糖20~3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6~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培养基。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将发酵液收集一起,进行离心处理,然后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的纯品。
2)分批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同摇瓶发酵。
种子罐投料系数为60~70%(v/v),种子培养基成分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20~5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在通风量1∶(0.5~1),27~29℃,200~500转/分搅拌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风量1∶0.8~1.15,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搅拌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3)半连续发酵法
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同以上分批发酵所述,半连续发酵的发酵培养基组成是:200~400g土豆汁;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左右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在通气量1∶0.8~1.15,27~29℃,200~500转/分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进行120小时后,开始进行补料;所补的营养液配方为:蔗糖10~30g;酪蛋白胨5~10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从第9天开始每小时取样镜检菌丝衰老与否。若有衰老现象则在流加营养液中增加总体积1%的酵母浸提物和0.5%的氯化钠。经过补料,补充新鲜的培养基和调整发酵条件,延长发酵过程,提高河豚毒素的产量。每次从排放孔中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
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株均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现象,如果菌体出现明显自溶现象,则可放罐。
4)连续发酵法
按照2~8个等容积或不等容积的发酵罐串连的连续发酵工艺进行设备改造,在2号罐以后各罐上设补料口,在排放孔和补料孔安装相应的管道阀门,罐之间通过相应的管道阀门连接。
按照前面所述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和试管斜面,预培养3天后,若未发现杂菌生长则进行接种,于27~29℃恒温箱中进行培养5~7天,待菌丝成熟后收取,贮存于4℃冰箱内备用。
液体种子的培养基配方同分批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可以与半连续发酵培养基完全相同。发酵培养基可通过连续蒸汽在线灭菌,将温度降至30℃左右后贮存于发酵培养基贮罐内。
连续发酵工艺中,等容积罐串连为3或4个,温度:1号罐和2号罐为27~29℃,3号罐为25~27℃;通风量:1号罐为1∶(1-1.5),2号罐为1∶(1-1.2),3号罐(或·4号罐)为1∶(0.8-1),1号罐常开,2号和3号罐视溶氧情况常开或间歇开。其他发酵条件参照半连续发酵,在适当的时机向罐内流加新鲜营养液。在最后一个罐,即3号罐或4号罐排料,排料方式可参照半连续发酵进行,也可匀速不间断的排出成熟的发酵液。
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
在连续发酵过程中,当生产菌的细胞普遍出现老化现象后,处理方法同半连续发酵。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使用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RG-3S摇瓶发酵生产河豚毒素
按照方法(1)所述的斜面培养基配方配制斜面。经3天预培养,若未发现杂菌生长则进行接种。在29℃下,恒温箱中培养5天,待菌丝成熟后收取贮存于4℃冰箱内供发酵用。
配制种子培养基为:200g土豆汁;蔗糖30g;燕麦片5g;酪蛋白胨25g;氯化钠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培养基。分别在29℃,300转/分摇床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0g土豆汁;蔗糖30g;燕麦片10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分别在29℃,300转/分摇床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将发酵液收集一起,进行离心处理,然后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的纯品。
实施例2
使用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RG-3S分批发酵生产河豚毒素
按照方法(1)所述的斜面培养基配方配制斜面。经3天预培养,若未发现杂菌生长则进行接种。在29℃下,恒温箱中培养5天,待菌丝成熟后收取贮存于4℃冰箱内供发酵用。
准备5L种子罐,投料系数为65%。种子培养基成分为:200g土豆汁;蔗糖20g;燕麦片4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在通气量1∶0.8,在29℃、300转/分搅拌培养72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在无杂菌污染的情况下移种到100L带排放孔的发酵罐中。
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14kg土豆汁;蔗糖1400g;燕麦片280g;酪蛋白胨700g;氯化钠350g;消泡油35g,用水定容止至70L,投料系数为70%。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左右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风量1∶1,在29℃、250转/分下培养5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打开排放孔阀门,排出发酵液。
经小鼠生物学法检验,每ml发酵液中含河豚毒素达4个小鼠单位。
实施例3
使用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RG-3S半连续发酵生产河豚毒素
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同以上分批发酵所述。准备5L种子罐,投料系数为65%。发酵罐为100L,投料系数为70%,半连续发酵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可以是:200g土豆汁;蔗糖20g;燕麦片4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消泡油0.5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在通风量1∶1,在29℃、300转/分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进行120小时后,开始进行补料。所补的营养液配方为:蔗糖20g;酪蛋白胨10g;消泡油0.5g,用水补足至1L。从第6天开始每小时取样镜检菌丝衰老与否。若有衰老现象则在流加营养液中增加总体积1%的酵母浸提物和0.5%的氯化钠。
发酵10天后,生产菌株均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现象,如果菌体出现明显自溶现象,则可放罐。
经小鼠生物学法测定河豚毒素的含量为4个小鼠单位/ml发酵液。
实施例4
使用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RG-3S连续发酵生产河豚毒素
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同以上分批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同半连续发酵的发酵培养基组成。
1号罐为5L的种子罐,2号罐和3号罐为100L发酵罐。发酵过程及参数同半连续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参照半连续发酵适时的补加营养液。连续发酵可达1个月。
排出的发酵液离心后,经活性炭吸附脱色,然后用醋酸溶液洗脱过柱分离,浓缩后经冷冻干燥可得河豚毒素的纯品。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的研究,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3S,并经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种鉴定为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Nocardiopsisdassonvillei)(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03年4月鉴定)该菌株发酵能够产生河豚毒素并且将河豚毒素分泌到细胞外。
使用本发明的菌株进行分批、半连续或连续发酵,可以使河豚毒素的产量达4小鼠单位/ml发酵液。

Claims (2)

1.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利用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包括摇瓶发酵法、分批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现分述如下:
1)摇瓶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配方为:土豆汁200g,蔗糖20g,燕麦片4g,酪蛋白胨1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 7.2,按照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于27~29℃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5天,待斜面长好后,储存于冰箱中供发酵用;
配制种子培养基为:土豆汁100~200g,蔗糖20~3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6~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培养基,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土豆汁200~400g,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用水补足至1L;PH7~7.2,在121℃下、0.1MPa高压蒸汽灭菌,500ml三角瓶装入15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摇床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将发酵液收集一起,进行离心处理,然后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的纯品;
2)分批发酵法
斜面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同摇瓶发酵,
种子罐投料系数为60~70%(v/v),种子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汁200~400g,蔗糖20~50g,燕麦片2~5g,酪蛋白胨10~50g,氯化钠5~10g,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7.2,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长好的斜面接入,在通气量1∶(0.5~1),27~29℃,200~500转/分搅拌培养96~120小时,至外观较稠,镜检菌丝粗壮并且聚集成团;
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土豆汁200~400g,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1N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7.2,0.1MPa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风量(发酵液体积:通入空气的体积)1∶0.8~1.15,分别在27℃、29℃、30℃和31℃时,200~500转/分搅拌培养5~6天,至PH上升到7.8以上,菌丝开始出现断裂,发酵结束;
3)半连续发酵法
斜面菌种准备和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同以上分批发酵所述,半连续发酵的发酵培养基组成是:土豆汁200~400g,蔗糖10~50g,燕麦片2~10g,酪蛋白胨5~50g,氯化钠5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灭菌前用1N氢氧化钠溶液调PH7~7.2,0.1MPa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将种子罐接入,接种量为10%(以发酵体积为基准),在通气量(发酵液体积:通入空气的体积)1∶0.8~1.15,27~29℃,200~500转/分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进行120小时后,开始进行补料;所补的营养液配方为:蔗糖10~30g;酪蛋白胨5~10g;消泡油0.5~10g,用水补足至1L。从第9天开始每小时取样镜检菌丝衰老与否,若有衰老现象则在流加营养液中增加总体积1%的酵母浸提物和0.5%的氯化钠,经过补料,补充新鲜的培养基和调整发酵条件,延长发酵过程,提高河豚毒素的产量,每次从排放孔中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经若干天后,生产菌株均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现象,如果菌体出现明显自溶现象,则可放罐;
4)连续发酵法
按照2~8个等容积或不等容积的发酵罐串连的连续发酵工艺进行设备改造,在2号罐以后各罐上设补料口,在排放孔和补料孔安装相应的管道阀门,罐之间通过相应的管道阀门连接;
按照前面所述斜面培养基的配方配制茄子瓶斜面和试管斜面,预培养3天后,若未发现杂菌生长则进行接种,于27~29℃恒温箱中进行培养5~7天,待菌丝成熟后收取,贮存于4℃冰箱内备用;
液体种子的培养基配方同分批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可以与半连续发酵培养基完全相同,发酵培养基可通过连续蒸汽在线灭菌,将温度降至30℃左右后贮存于发酵培养基贮罐内;
连续发酵工艺中,等容积罐串连为3或4个,温度:1号罐和2号罐为27~29℃,3号罐为25~27℃;通风量(发酵液体积∶通入空气的体积)1号罐为1∶(1-1.5),2号罐为1∶(1-1.2),3号罐(或4号罐)为1∶(0.8-1),1号罐常开,2号和3号罐视溶氧情况常开或间歇开。其他发酵条件参照半连续发酵,在适当的时机向罐内流加新鲜营养液;在最后一个罐,即3号罐或4号罐排料,排料方式参照半连续发酵进行或匀速不间断的排出成熟的发酵液;排出的含河豚毒素的发酵液可直接进行离心处理,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过柱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河豚毒素晶体;在连续发酵过程中,在生产菌的细胞普遍出现老化现象后,处理方法同半连续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为经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种鉴定为拟诺卡氏达松维尔放线菌3S(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于2003年4月鉴定)该菌株发酵能够产生河豚毒素并且将河豚毒素分泌到细胞外。
CN 200510002904 2005-01-26 2005-01-26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Pending CN16805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02904 CN1680567A (zh) 2005-01-26 2005-01-26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02904 CN1680567A (zh) 2005-01-26 2005-01-26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0567A true CN1680567A (zh) 2005-10-12

Family

ID=3506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02904 Pending CN1680567A (zh) 2005-01-26 2005-01-26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8056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2253A2 (en) * 2007-02-23 2008-08-28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 of biosynthesizing tetrodotoxin
WO2011039268A1 (en) 2009-09-30 2011-04-07 Malin Strand Sustainable method for obtaining tetrodotoxin
CN104328070A (zh) * 2014-10-23 2015-02-04 天津瑞麟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组产河豚毒素的海洋细菌组合
CN114574402A (zh) * 2022-04-08 2022-06-03 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河豚毒素制备中的应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2253A2 (en) * 2007-02-23 2008-08-28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 of biosynthesizing tetrodotoxin
WO2008102253A3 (en) * 2007-02-23 2008-11-20 Univ Hong Kong Polytechnic Method of biosynthesizing tetrodotoxin
CN101809160B (zh) * 2007-02-23 2013-08-14 香港理工大学 河豚毒素的生物合成方法
WO2011039268A1 (en) 2009-09-30 2011-04-07 Malin Strand Sustainable method for obtaining tetrodotoxin
CN104328070A (zh) * 2014-10-23 2015-02-04 天津瑞麟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组产河豚毒素的海洋细菌组合
CN114574402A (zh) * 2022-04-08 2022-06-03 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河豚毒素制备中的应用
CN114574402B (zh) * 2022-04-08 2023-04-28 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河豚毒素制备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4449B (zh)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CN101597578B (zh) 一种安来霉素产生菌及利用大孔树脂提取的方法
CN103740790B (zh) 一种提高新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
CN102093974B (zh) 一种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多阶段发酵方法
WO2017197887A1 (zh) 大肠埃希氏菌JLTrp及其在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
CN103416223B (zh) 一种提高北冬虫夏草发酵液中虫草素产量的方法
CN101245362B (zh) 发酵法生产多肽类抗生素安来霉素的方法
CN103898004A (zh) 假诺卡氏菌及其发酵生产骨化二醇的方法
CN104845896B (zh) 生产威兰胶的菌株及方法
CN103614323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及应用
CN1515678A (zh) 纳他霉素的制备方法
CN113584097B (zh) 一种回流式固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发酵方法及装置
CN1680567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CN100475971C (zh) 一种深海适冷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302101C (zh) 一种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大团囊虫草菌体的方法
CN1041536C (zh) 纳他霉素的连续生产
CN101586133B (zh) 阿维菌素批发酵优化工艺
CN1184307C (zh) 类球红细菌工业化规模发酵方法及其发酵液
CN101861796B (zh) 一种利用有色稻米发酵废糟培养豹斑毒鹅膏的方法
CN1259414C (zh) 产生高组分冠菌素的菌株及其发酵生产冠菌素的方法
CN1279159C (zh) 白耙齿菌cz-81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CN1177925C (zh) 发酵培养生产虫草素的方法
CN1766090A (zh) 一株苜蓿根瘤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304583C (zh) 二羟基丙酮的生产方法
CN103667383B (zh) L-谷氨酰胺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