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9324A - 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9324A CN1679324A CNA038209861A CN03820986A CN1679324A CN 1679324 A CN1679324 A CN 1679324A CN A038209861 A CNA038209861 A CN A038209861A CN 03820986 A CN03820986 A CN 03820986A CN 1679324 A CN1679324 A CN 16793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sections
- chapters
- digital video
- dv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5—DVD-RAM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以及用于执行以下处理操作序列的程序,所述处理操作序列包括:不需用户的人工干预就可把以第一格式记录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视频数据以第二格式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如果信息处理设备确定刚刚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帧的记录时间比由所述再现装置就在上述帧之前再现的帧的记录时间更早(S89)或者如果再现装置在超过预定时间周期的时间内再现未记录区(步骤S90),信息处理设备就使再现装置停止对记录在数字视频带上的数据的获取(步骤S92),由此停止数字视频带的再现(步骤S93)。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把数据从数字盒式视频带记录到DVD上的信息处理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并更具体地涉及适于执行以下处理序列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序列不需用户的人工操作就可把以第一格式记录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视频数据以第二格式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近来广泛使用个人计算机(以下适当时称作PC)和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以下适当时称作DV)允许用户把用它们DV拍摄的视频数据捕捉到它们的PC中,把视频数据记录到DVD(数字多用途盘)上。
然而,通常,把用DV拍摄的视频数据捕捉到PC中并创建捕捉的视频数据(如把捕捉的视频数据记录到DVD上)是独立的过程,从而,记录用DV拍摄的视频数据要求用户执行复杂的工作并占用大量时间。
更具体地,当在DVD上记录用DV拍摄的视频数据时,用户必须在PC上人工启动用于把DV格式视频数据从DV捕捉到PC中的应用软件程序(参考非专利文献1)(此程序以下称作数据获取程序),并执行由数据获取程序指定的操作(人工操作),由此把视频数据从DV捕捉到PC中,捕捉的视频数据以DV格式例如储存在PC的硬盘驱动器中。
接着,用户人工启动数据获取程序,并接着在PC上人工启动用于把储存在硬盘驱动器中的视频数据记录到DVD上的应用软件程序(参考非专利文献2)(此应用软件程序以下称作DVD写程序),执行DVD写程序中指定的操作(人工操作),把储存在硬盘驱动器中的视频数据的格式转换为DVD格式,把DVD格式的视频数据记录到DVD上,并且,当此记录结束时,人工退出DVD写程序。
如上所述,当通过使用PC把用DV拍摄的视频数据记录到DVD上时,用户必须执行复杂的工作,包括需要大量时间的多个人工操作。
[非专利文献1]“DVgate”产品描述,“online”,Sony Drive HomePage,“2002年8月30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www.sony.jp/products/Comsumer/PCOM/Software_02q2/DVgate/index.html>
[非专利文献2]“Simple DVD Maker”产品描述,“online”,SonyDrive Home Page,“Simple DVD Maker”的描述,“2002年8月30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www.sony.jp/products/Consumer/PCOM/Fun/DVD-RW/>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执行以下处理序列操作:不需用户的人工操作就可把以第一格式记录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视频数据以第二格式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
在执行本发明时,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用于连接到再现装置的连接装置,其中,再现装置用于再现以第一格式记录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获取装置,所述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由连接到连接装置的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数据;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把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用于执行控制的记录控制装置,从而,由转换装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从信息处理设备记录到预定的移动记录介质上;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从再现装置提供的信号,该信号表示再现装置连接到连接装置并且再现装置准备再现内容数据;以及用于执行控制的处理控制装置,从而,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信号,就按顺序连续地执行内容数据获取装置的处理、转换装置的处理、以及记录控制装置的处理。
上述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再现控制装置,所述再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连接到连接装置的再现装置对内容数据的再现;以及信息获取装置,所述信息获取装置从内容数据获取内容数据的时间信息,其中,内容数据的再现由再现控制装置控制;其中,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其再现由再现控制装置控制的内容数据;记录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便基于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时间信息而把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信号,处理控制装置就执行控制,以便在记录控制装置的处理之前执行信息获取处理的处理,作为所述处理操作序列之一。
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再现装置是数字视频带录像机;第一格式是数字视频带录像机的格式;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记录到装在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数字视频带上;并且,再现控制装置控制装在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数字视频带的再现、快进和倒退处理,并停止这些处理。
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内容数据是由运动图象和与之相应的音频数据形成的数据。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确定装置,当内容数据在记录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记录到记录介质上时,所述确定装置基于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的时间信息,而确定内容数据的运动图象质量、图象尺寸以及音频数据质量,其中,记录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便把内容数据以确定装置确定的运动图象质量、图象尺寸和音频数据质量记录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处理控制装置,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信号,所述处理控制装置就执行控制,以便在信息获取装置的处理之后并在记录控制装置的处理之前,执行确定装置的处理,作为所述处理操作序列之一。
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第二格式是由DVD标准规定的格式。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产生装置,所述产生装置基于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的时间信息,而产生由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的DVD菜单,其中,记录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便基于产生装置产生的DVD菜单,把具有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处理控制装置,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信号,所述处理控制装置就执行控制,以便在信息获取装置的处理之后并在记录控制装置的处理之前,执行产生装置的处理,作为所述处理操作序列之一。
在执行本发明时,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按以下顺序执行处理操作序列的程序,其中,使用预定条件作为触发器,所述步骤为: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具有第一格式的内容数据;把内容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的内容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并且执行控制,以便把在转换步骤中转换为具有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记录到可从计算机分离的记录介质上。
上述程序进一步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当输入表示再现装置已经连接到计算机并且内容数据可由再现装置再现时,控制预定符号的显示,该信号从再现装置提供;以及,检测用户对符号的选择,在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符号的显示,其中,如果在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用户对符号的选择,所述程序就通过使用所述检测作为触发器而使计算机按顺序执行内容数据获取步骤、转换步骤和记录控制步骤,作为处理操作序列。
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中,在检测表示预定再现装置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且所述再现装置准备再现内容数据的信号时,其中,此信号由再现装置提供并作为触发器,从而,按以下顺序执行处理操作序列,如,把再现装置再现的具有第一格式的内容数据捕捉到信息处理设备中,把所捕捉内容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并把转换为具有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记录到可从信息处理设备分离的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设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再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设备可执行控制,在信息处理设备本身包含的驱动器所装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或者,通过控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的外部驱动器,而在外部驱动器所装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应指出,显然,本发明可用作与本发明信息处理设备相应的信息处理方法,并用作记录本发明程序的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包括应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典型配置的框图;
图2为示出在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的典型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3为示出在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中数字录像机的典型配置的框图;
图4为示出图2所示个人计算机的软件程序之一,数据获取/DVD写部件,的典型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5为示出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的典型处理的流程图;
图6示出数字视频带的检查内容的实例;
图7为示出图5所示数据获取/DVD写处理的比特率设定处理的细节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在数据写到DVD上的总时间与比特率之间的典型关系的图形;
图9为示出在数据写到DVD上的总时间与被写数据的容量之间的典型关系的图形;
图10为示出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的获取部件的典型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11为示出在图5所示数据获取/DVD写处理中从数字视频带获取记录数据的处理的细节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图10所示获取部件中分段获取部件的特定典型处理;
图13示出图10所示获取部件中分段获取部件的特定典型处理;
图14示出图10所示获取部件中分段获取部件的特定典型处理;
图15示出图10所示获取部件中分段获取部件的特定典型处理;
图16示出图10所示获取部件中分段获取部件的特定典型处理;
图17为示出图11所示获取数字视频带中记录数据的获取处理的自动获取处理的典型细节的流程图;
图18为示出图11所示获取数字视频带中记录数据的获取处理的自动获取处理的典型细节的另一流程图;
图19为示出图5所示数据获取/DVD写处理的章节注册处理的典型细节的流程图;
图20示出图19所示章节注册处理的特定实例;
图21示出图19所示章节注册处理的另一特定实例;
图22示出图19所示章节注册处理的又一特定实例;
图23为示出包括应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另一典型配置的框图;
图24为示出包括应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又一典型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25为示出包括应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还一典型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图1示出用作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典型配置。
在图1中,信息处理系统1具有通过连接线15互连的个人计算机11(以下称作PC11)和数字视频带录像机12(以下称作DV12)。
连接线15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并且不限于特定实施例;在此实例中,使用专用电缆i.LINK(商标)。即,在此实例中,PC11和DV12用i.LINK互连。i.LINK是本专利申请人Sony Corporation的商标,提供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1394高速数字接口。从而,PC11和DV12互相发送和接收符合IEEE1394标准的数据(以数据包储存)。
当记录用DV12或另一DV拍摄的预定视频数据的数字视频带13装到DV12上时,在PC11的控制下(或通过用户的人工操作),DV12从数字视频带13再现视频数据,并通过连接线15向PC 11发送再现数据,作为再现视频信号。
PC11通过连接线15从DV12接收再现视频信号,把与所接收再现视频信号相应的视频数据的格式从DV格式转换为DVD(数字多用途盘)格式(如MPEG-2(运动图象专家组-2)格式),并且,把转换格式的视频数据写(或记录)到装在PC11中的DVD14上。应指出,DVD-R、DVD-RW、DVD+R、DVD+RW和DVD-RAM统称为DVD14。
参照图2,示出PC11的详细典型配置。
在图2所示的PC11中,CPU21例如基于Intel Corporation的Pentium(商标)处理器,并连接到前端总线(FSB)54。FSB 54连接到北桥23。北桥23具有AGP(加速图形端口)55,并连接到集线器接口53。
北桥23基于440BX,用于控制CPU21和存储器22,440BX为例如Intel Corporation的AGP主桥控制器。存储器22配置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两者都未示出)。
RAM例如基于DRAM(动态RAM),并且储存由CPU21执行的程序或CPU21操作所需的数据。更具体地,当完成引导程序时,RAM储存从HDD34装入的OS(操作系统)和因特网程序。OS是控制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程序,例如以Microsoft Corporation的Windows XP(商标)或Apple Computer,Inc.的Mac.OS(商标)为代表。
高速缓冲存储器基于存取速度比RAM更高的SRAM(静态RAM),并且,对CPU21使用的程序或数据进行高速缓冲(临时储存)。
应指出,CPU21包含主高速缓存,主高速缓存比高速缓冲存储器运行得更快并由CPU21自己控制。
北桥23还通过AGP55控制视频控制器24。视频控制器24基于VGA(视频图形阵列)控制LCD(液晶显示器)25或显示器(以下称作VGA26)。
视频控制器24接收从CPU21提供的数据(图象数据或文本数据),并产生与所接收数据相应的图象数据,或直接把所接收数据储存到内置视频存储器(未示出)中。视频控制器24向LCD 25或VGA26发送与储存在视频存储器内的图象数据相应的图象。LCD 25或VGA 26基于从视频控制器24提供的数据而显示图象或文本。
北桥23还通过集线器接口53连接到南桥27。南桥27例如基于Intel Corporation的PIIX4E,执行各种I/O(输入/输出)控制操作,如控制连接到AC链接总线56、USB总线57和IDE总线58的器件。
更具体地,AC链接总线56与调制解调器28和音频输入/输出部件29连接。调制解调器28连接到公共交换线路,由此通过公共交换线路或因特网(两者都未示出)来执行通信处理。音频输入/输出部件29捕捉麦克风(未示出)的声音,产生与所捕捉声音相应的数据,并把产生的数据输出给存储器22。音频输入/输出部件29还驱动扬声器(未示出),以便发出声音。
南桥27的USB总线57与USB连接器30连接,以提供USB器件连接。通过USB总线57,记忆棒插槽31和蓝牙通信部件33连接到南桥27。记忆棒(商标)32装入到记忆棒插槽31中。
记忆棒32是由本专利申请人Sony Corporation开发的一种闪存卡。通过把闪存元件,一种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容纳到小而薄的塑料壳体内而配置记忆棒32,其中,所述壳体的尺寸为21.5mm(长)×50mm(宽)×2.8mm(厚)。记忆棒32具有10针端子,通过此端子向记忆棒32写,或从记忆棒32读各种数据如图象、声音和音乐。蓝牙通信部件33基于蓝牙标准而执行通信。
南桥27的IDE总线58与HDD 34连接。IDE总线58也与所谓的IDE器件如CD-ROM(紧凑盘-只读存储器)驱动器35和DVD-R/RW驱动器36电连接。上述DVD 14装到DVD-R/RW驱动器36上。
南桥27还与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39、PCI(外围部件互连)总线51和LPC(低引脚数)总线52连接。
BIOS 39是基于PC 11的基本操作命令的一组程序,并且例如储存在ROM(只读存储器)(未示出)中。BIOS 39对OS或应用程序与外围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输入/输出)执行控制。
LPC总线52与I/O(输入/输出)接口37和控制器38连接。
I/O接口37与并行端口40和串行端口41连接,用连接到这些端子的器件传输数据。
控制器38与输入器件(或输入装置)如滚轮42、键盘43和鼠标44连接,控制这些输入器件以及从电源单元(未示出)提供的电力。
PCI总线51与i.LINK 45和PC卡接口46连接。如上所述,i.LINK45通过专用电缆15向DV 12提供从CPU 21提供的信号(如,指示DV 12再现的控制信号,在后面描述),并通过电缆15向CPU 21、存储器22或HDD 34提供从DV 12提供的信号(如再现视频信号,在后面描述)。PC卡接口46向CPU 21或存储器22提供从装在槽47内的器件(或卡(未示出))提供的数据,并把从CPU 21提供的数据输出给装在槽47内的卡。
如图2所示,槽47按要求与驱动器48连接。在此情况下,驱动器48通过槽47和PC卡接口46连接到PCI总线51。驱动器48从移动记录介质49,如装入的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读取数据,向存储器22提供读取的数据。而且,驱动器48在装到驱动器48上的移动记录介质49中储存由CPU 21的处理产生的数据。
参照图3,示出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1的DV 12的详细典型配置。
如图3所示,DV 12具有:CCD(电荷耦合器件)71,CCD 71拍摄作为运动图象的对象并输出为图象信号;麦克风72,在CCD 71拍摄对象的同时,麦克风72捕捉DV 12周围的声音,并输出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合成部件73,该部件用于组合从CCD 71提供的图象信号和从麦克风72的音频信号,以输出记录视频信号;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该部件对从视频信号合成部件73提供的记录视频信号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对转换信号进行编码,对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并向头部75提供调制信号,由此在上述数字视频带13中记录信号,并通过头部75输出从数字视频带13获取的再现视频信号;以及头部75。
DV 12还具有控制部件76,该部件从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接收垂直同步信号,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向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输出与此垂直同步信号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基于从操作器部件77提供的操作命令信号和从PC 11通过电缆15和i.LINK 78提供的控制信号而控制DV 12的总体操作,并且,基于按钮、开关或遥控器的操作器部件77输出与用户的输入操作相应的操作命令信号。
进一步地,DV 12具有i.LINK 78、视频信号分离部件79、扬声器80和LCD(液晶显示器)81。
i.LINK 78通过连接电缆15与PC 11的上述i.LINK 45(图2)连接,通过电缆15向PC 11发送从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提供的再现视频信号(数字信号),并接收从PC 11提供的控制信号,以把该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部件76。
PC 11发送的控制信号不局限于具体信号;从而,可使用用于执行各种控制操作的控制信号。在此实例中,例如至少使用以下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用于以正常速度和相对正常速度的k倍速度(k可以是除1之外的任何数字,如果k为正数,就表示正向再现,如果k为负数,就表示反向再现)再现DV 12所装数字视频带13的控制信号;用于快进再现的控制信号;用于倒退的控制信号;以及用于停止视频带操作(再现(包括k倍再现)、快进或倒退)的控制信号。
从而,在此实例中,当通过电缆15从PC 11发送表示再现(包括k倍再现)、快进或倒退的控制信号时,控制部件76通过i.LINK 78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执行与所接收控制信号相应的处理,即,再现(包括k倍再现)、快进或倒退。接着,当通过电缆15从PC 11发送停止控制信号时,控制部件76通过i.LINK 78接收停止控制信号,并停止正对DV 12所装数字视频带13执行的处理。因而,DV 12可由PC11通过i.LINK 78远程控制。
视频信号分离部件79对从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提供的数字再现视频信号进行解调,对解调信号进行解码,对解码信号进行D/A(数字-模拟)转换,把转换信号分离为音频信号和图象信号,并把音频信号提供给扬声器80,把图象信号提供给LCD 81。扬声器80发出从视频信号分离部件79提供的音频信号。LCD 81显示从视频信号分离部件79提供的图象信号,作为运动图象。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用于把图2所示PC 11提供的功能之一实现为应用本发明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所述本发明功能即为:连续(或成批)执行从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获取视频数据(以下简称为记录数据)并在DVD-R/RW驱动器36所装的DVD 14上写(或记录)此数据的处理(在下文中,此软件程序称作数据获取/DVD写部件)。
参照图4,示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的典型配置。
如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具有启动部件101、处理控制部件102、DV控制部件103、检查部件104、获取部件105、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菜单创建部件107、DVD写部件108、DVD格式部件109、以及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
在此实例中,除了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以外,部件101-109每一个都是模块。这些模块每一个都具有独立的算法,并且每个模块都根据其算法而执行唯一操作。即,每个模块有时由CPU 21(图2)读取来执行。
更具体地,启动部件101总是监视与DV 12连接的状态。当DV12连接到PC 11并且DV 12开电源时,启动部件101启动整个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
当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已经启动时,处理控制部件102执行控制,从而,以预定的顺序(在此实例中,以在处理控制部件102与检查部件104至DVD格式部件109中每一个部件之间的箭头标记上方写的数字顺序),顺序地和连续地执行检查部件104至DVD格式部件109的处理操作(作为处理操作序列)。
更具体地,当DVD格式部件109把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上的DVD 14置于写允许状态时,检查部件104检查记录到DV 12所装数字视频带13上的内容,并且,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基于检查结果而设定视频数据写到DVD 14上的最佳比特率(写图象数据的比特率和写音频数据的比特率)。
接着,获取部件105从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获取记录数据,把获取数据的格式从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并且把转换数据临时储存在HDD 34上。
随后,菜单创建部件107创建与储存在HDD 34中的视频数据相应的DVD菜单,并且,DVD写部件108基于创建的DVD菜单而把HDD 34的视频数据写(或记录)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
基于通过处理控制部件102从检查部件104或获取部件105提供的命令(或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上述控制信号,并它发送给DV 12,由此对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执行控制,如再现(包括k倍再现)、倒退、或快进。
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例如布置在存储器22(图2)中,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储存由检查部件104检查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内容和由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进行比特率设定的内容。
以下结合图5流程图描述由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执行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启动部件101确定DV 12(图1)是否连接到PC 11(图1)并且DV 12的电源(未示出)是否已经打开。
如果发现DV 12未连接到PC 11并且其电源未打开,那么,启动部件101就使其处理返回到步骤S1,重复上述处理。即,启动部件101总是监视DV 12是否连接到PC 11并且DV 12的电源(未示出)是否已经打开。
例如,如果DV 12的i.LINK 78和PC 11的i.LINK 45(图2)通过图3所示电缆15互连并且已经打开DV 12的电源,那么,DV 12的控制部件76就通过i.LINK 78和电缆15向PC 11发送指示DV 12的预定标识号。
即,打开DV 12的电源代表准备再现内容数据(或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与PC 11的连接代表PC 11可获得DV 12再现的内容数据。从而,此标识号也是指示DV 12通过电缆15连接到PC 11并且可由DV 12再现内容数据的信号。
从而,通过图4所示i.LINK 45接收此标识号,启动部件101在图5所示步骤S1中确定DV 12是否已经连接到PC 11并且DV 12的电源是否已经打开,由此使其处理前进到步骤S2。
在步骤S2中,处理控制部件102执行控制,从而,成批(或连续)执行后述的步骤S2-S13的处理操作,作为处理操作序列。换句话说,当从用户观察时,步骤S2-S13的处理操作自动顺序地执行,而不需用户的人工干预。应指出,不需用户人工干预(即,不需用户操作输入装置上的滚轮42、键盘43或鼠标44),由拥有自身判断力的CPU21(或根据当前执行的程序)执行处理在此称作自动处理。
应指出,在此情况下,处理控制部件102需要触发器来启动所述处理(即上述序列控制)。此触发器不局限于具体事件。例如,触发器可以是启动部件101的检测(即检测DV 12与PC 11的连接以及DV 12的电源打开)(即,如果在步骤S1中发现满足条件)。根据此触发器,开始步骤S2的处理。可替换地,在启动部件101检测之后,例如,可在LCD 25(图2)上显示用于指示执行步骤S2处理的软件按钮(未示出)等,该软件按钮由用户使用鼠标44(图2),例如通过使鼠标44的光标(未示出)移动到软件按钮上并点击鼠标44的左按钮(未示出),而进行选择,由此提供触发器。根据此触发器,开始步骤S2的处理。
在步骤S2中,基于上述任一触发器,DVD格式部件109确定是否已经写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上的DVD 14。
如果在步骤S2中发现DVD 14还未写,DVD格式部件109就使其处理前进到步骤S6。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DVD 14已经写,DVD格式部件109就在步骤S3中确定记录到DVD 14上的内容是否可被删除。
如果在步骤S3中发现记录到DVD 14上的内容不可删除(或不能删除),DVD格式部件109就例如在LCD 25(图2)上显示提示更换DVD 14的消息,并接着使其处理返回到步骤S2,从此重复上述处理。即,当由用户从DVD-R/RW驱动器36取出不能删除内容的DVD 14并且在DVD-R/RW驱动器36上装入另一DVD 14时,DVD格式部件109在步骤S2中确定新装入的DVD 14是否已经写。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中发现记录到DVD 14上的内容可被删除,DVD格式部件109就在步骤S5中删除DVD 14的内容。
因而,DVD格式部件109在步骤S2-S5的处理操作中把DVD 14置于可写新数据的状态。DVD格式部件109这些处理操作(步骤S2-S5)的顺序不局限于图5所示顺序;即,这些处理操作以任何顺序执行,只要它们在DVD写部件108的处理(在步骤S13中执行的处理,在后面描述)之前执行就行。
如果在步骤S2中发现DVD 14还未写,或者,如果步骤S5的处理已经结束,即,DVD格式部件109已经结束它的处理,那么,处理控制部件102就使检查部件104执行其处理。
即,检查部件104在步骤S6中倒退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
更具体地,检查部件104通过处理控制部件102请求DV控制部件103使数字视频带13倒退。作为对此请求的响应,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倒退”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向DV 12发送产生的控制信号。
当发送的控制信号通过图3所示电缆15和i.LINK 78提供给控制部件76时,控制部件76执行倒退数字视频带13的处理。
接着,通过i.LINK 45(图2)检测数字视频带13倒退到开头之后,图4所示检查部件104在图5所示步骤S7中检查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内容。
在步骤S7中执行检查的方法不局限于特定方法;在此实例中,使用以下方法。
也就是说,检查部件104通过处理控制部件102请求DV控制部件103使数字视频带13快进再现。作为对此请求的响应,DV控制部件103产生用于指示“k倍速度再现(k为比1大的任何正数)”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向DV 12发送该控制信号。
如图3所示,当发送的控制信号通过电缆15和i.LINK 78提供给控制部件76时,控制部件76开始以k倍速度对数字视频带13快进再现。接着,视频信号记录/再现部件74把通过头部75从数字视频带13再现的视频信号通过i.LINK 78和电缆15顺序地发送给PC 11。
在k倍快进再现的情况下,不再现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所有帧,而是有选择性地再现预定数量的帧。即,在此情况下,扫描在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所有帧中以预定间隔布置的帧,并且与被扫描帧相应的数据从DV 12发送给PC 11,作为再现视频信号。应指出,数字视频数据格式规定每秒记录30帧(或图象)。本文所用术语“帧”代表在数字视频数据格式中规定的帧。
图4所示检查部件104通过i.LINK 45(图2)获得再现视频信号(或记录到被扫描帧上的数据),并且,从获得的帧数据进一步获得每帧的时间信息。
更具体地,帧数据不仅包括与该帧相应的视频数据(图象和音频数据),而且包括与该帧的帧号有关的信息以及时间信息,时间信息例如为与该帧拍摄时间(年、月、日、小时、分和秒)有关的信息,并且,如果该帧位于记录起点,所述信息就表示该点(以下称作记录起点信息)。应指出,在数字视频带13上用户通过在图3所示操作器部件77上按记录按钮(未示出)而开始拍摄的位置(或点)称作记录起点。还应指出,为描述方便起见,就在具有记录起点信息的帧之前的帧称作具有记录终点信息的帧。即,具有记录终点信息的帧有时不包括与记录终点信息有关的特定信息。
因此,图4所示检查部件104获得(已被扫描的)此帧的时间信息,并且,基于获得的时间信息,检查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内容。
更具体地,检查部件104检测包括记录起点信息的帧,获得所检测帧的时间信息。接着,检查部件104检测包括记录终点信息的帧,获得所检测帧的时间信息。随后,检查部件104把从包括记录起点信息的帧到包括记录终点信息的帧的段识别为一个记录段,并且产生与此记录段有关的时间信息。即,检查部件104产生与记录段有关的时间信息,包括记录段的起始时间(年、月、日、小时、分和秒)、记录段的结束时间(年、月、日、小时、分和秒)以及记录段的长度(或持续时间)。
此时,通常,对于DVD 14,所有记录数据事先分为多个记录段。当执行预定操作时,从任意记录段的开头再现此记录段。DVD 14上的这些记录段统称为章节。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PC 11中捕捉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写(或记录)到DVD 14上,从预定记录起点到在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中随后出现的记录终点的记录段被处理为DVD 14的一个章节。从而,在记录到DVD 14之前,在记录起点到记录终点之间的此记录段也称作章节。
然而应指出,如上所述,在此情况下,可由检查部件104检查(或可由检查部件104实际获得)的帧仅仅是被扫描的帧,从而,不总是扫描具有记录起点和记录终点的帧。因此,检查部件104比较此时获得的第一帧的拍摄时间与就在之前获得的第二帧的拍摄时间。如果发现这些帧之间的段分隔大于预定时间,那么,检查部件104就识别第一和第二帧是不同的章节。即,CPU 21(图2)把就在之前获得的第二帧视为包括记录终点信息的帧(迄今为止所检查目标章节的最后帧),并且把此时获得的第一帧视为包括记录起点信息的帧(在目标章节之后(随后将被检查的)下一章节的起始帧),由此把第二帧与第一帧之间的段识别为章节段。
因而,每次识别章节时,检查部件104都产生新识别章节的时间信息。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数字视频带13的一部分记录内容由包括帧0-帧1000的记录段121、包括帧1001-帧1999的记录段122、包括帧2000-帧3300的记录段123、以及包括帧3301-帧4000的记录段124配置。应指出,在图中,在每个段121-124中用“ST”表示的区域(1秒的帧(30帧))代表储存上述记录起点信息等的区域(帧),其中,记录起点信息等连接到视频数据,并且,用“段数据”表示的区域代表只储存视频数据的区域。
在此情况下,如以上结合图4描述的,当检查部件104检查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内容时,只提供被快进再现扫描的帧。从而,检查部件104在步骤S7(图5)的处理中检查的内容不是实际的记录段121-124,而是章节(或段数据)131-134,如图6中检查内容所示。
即,在图6所示实例中,在记录段121中,帧1-帧998的数据被识别为章节131,而帧0、帧999和帧1000的数据不被识别为章节131。
在记录段122中,帧1003-帧1998的数据被识别为章节132,而帧1001、帧1002和帧1999的数据不被识别为章节132。
在记录段123中,帧2003-帧3228的数据被识别为章节133,而帧2000-2002、帧3229和帧3300的数据不被识别为章节133。
在记录段124中,帧3307-帧3338的数据被识别为章节134,而帧3301-3306、帧3339和帧4000的数据不被识别为章节134。
应指出,在步骤S7(图5)的处理中,不被识别的图6所示数据141-148被称作未识别数据。
通过i.LINK 45(图2)检测数字视频带13的快进再现到达终点之后,检查部件104产生章节列表(未示出),对所列章节的时间(从章节起始时间到章节结束时间的时段)进行总计,并把未识别数据的时间增加到获得的总计上,由此计算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其中,章节列表列出到目前为止识别的每个章节的时间信息。
还应指出,如上所述,在章节列表中包括的每个章节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不总是与实际记录段的起始帧和结束帧相匹配。例如,如图6所示,记录段121的起始帧是具有帧号0的帧,而结束帧是具有帧号1000的帧。另一方面,检查部件104(图4)识别的章节131的起始帧是具有帧号1的帧,而其结束帧是具有帧号998的帧。
在章节列表所包括章节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中,检查部件104在不包括记录起点信息或记录终点信息的每个帧上连接预定标记(以下称作二义标记),并增加此二义标记,作为章节列表的信息。
因而,在此实例中,检查部件104检查每个章节的时间信息(或章节列表)以及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其中,记录数据是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内容。接着,检查部件104把检查的记录内容(章节列表和总时间Tx)通过处理控制部件102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应指出,显然,将要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内容(将在步骤S7(图5)的处理中检查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内容)可以是除上述之外的信息。
当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内容已经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时,处理控制部件102使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执行其处理。
即,在图5的步骤S8中,如果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在后述步骤S13中写(或记录)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就基于刚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而确定运动图象(图象数据)的图象质量、图象尺寸和声音(音频数据)质量。
在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中,图象质量、图象尺寸和声音质量取决于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写到DVD 14上的比特率(当写图象数据时图象的比特率和当写音频数据时音频的比特率)。即,在步骤S8的处理中,基于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在可用来写数字视频带13的全部记录数据的比特率中,在DVD 14的最大容量(或可写容量)范围内有选择性地设定最佳比特率。
从而,步骤S8的处理以下称作“比特率设定处理”。此实例的“比特率设定处理”在后面结合图7的流程图详细描述。
在比特率设定部件106的上述处理之后,处理控制部件102使获取部件105执行其处理。即,在图5所示的步骤S9中,获取部件105通过i.LINK 45(图2)从DV 12获取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并把接收数据临时储存在HDD 34中。进一步地,获取部件105把储存在HDD 34中的视频数据的格式从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如MPEG-2格式),在HDD 34中储存格式转换后的视频数据,并从HDD34删除具有DV格式的视频数据。步骤S9的此处理以下称作“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应指出,此实例中的“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在后面结合图10-18详细描述。
此时,除了实际视频数据之外,DVD 14也可记录称作DVD菜单的菜单。根据此DVD菜单,用户可执行与记录到DVD 14上的视频数据的再现有关的各种操作。另外,在此DVD菜单中可包括称作章节菜单的菜单。用户可从章节菜单选择希望的章节,从它们的起始位置开始再现所选择的章节。
从而,在获取部件105的处理之后,处理控制部件102使菜单创建部件107执行其处理。即,在步骤S10中,菜单创建部件107从在步骤S7中产生的并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章节列表(实际上为在步骤S9的处理中更新的章节列表,在后面描述)内所包括的章节中选择预定的章节,在章节菜单中注册所选章节,并产生最终章节菜单(将写到DVD 14上)。步骤S10的此处理称作“章节注册处理”。应指出,此实例中的“章节注册处理”在后面结合图19的流程图描述。
在步骤S10的“章节注册处理”之后,菜单创建部件107在步骤S11中创建DVD菜单,其中,DVD菜单包括在步骤S10中产生的章节菜单。
当菜单创建部件107已经创建DVD菜单时,处理控制部件102使DVD写部件108执行其处理。即,在步骤S12中已经创建完DVD结构之后,在步骤S13中,DVD写部件108根据创建的DVD结构,把获取部件105在步骤S9中获取的视频数据(以DVD格式储存在HDD 34中的视频数据),以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在步骤S8中设定的比特率(即,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比特率),写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应指出,将记录到DVD 14上的数据的数据结构如位置和层统称为DVD结构。
因而,事先例如在图2所示PC 11的HDD 34中安装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其中,部件91用于成批地(或连续地)执行处理操作序列,如从DV 12获取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并把获取的数据记录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从而,当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的启动部件101检测DV 12连接到PC 11并且DV 12的电源打开时,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自动地启动,不需用户人工干预就(即,自动地)执行其处理(步骤S2-S13的处理操作序列)。
换句话说,PC 11包括:用于连接到再现装置的连接装置,其中,再现装置用于再现以第一格式记录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获取装置,所述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由连接到连接装置的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数据;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把内容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内容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用于执行控制的记录控制装置,从而,由转换装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内容数据从信息处理设备记录到预定的移动记录介质上;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从再现装置提供的信号,该信号表示再现装置连接到连接装置并且再现装置准备再现内容数据;以及用于执行控制的处理控制装置,从而,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信号,就按顺序连续地执行内容数据获取装置的处理、转换装置的处理、以及记录控制装置的处理。
即,不需用户的特殊操作(即,通过简单地连接DV 12和PC 11并打开DV 12的电源(或者如果需要,通过用鼠标44简单地点击用于指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执行的软件按钮)),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自动地从DV 12捕捉到PC 11中,自动地记录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
从而,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可解决相关技术固有的上述问题。
应指出,在图2中,在PC 11中自动捕捉的视频数据不仅可记录到装在DVD-R/RW驱动器36中的DVD 14上,也可记录到各种其它的记录介质上,所述记录介质例如包括装在CD-ROM驱动器35中的CD-R(未示出),装在记忆棒插槽31中的记忆棒32、以及装在驱动器48中的移动记录介质49。
以下结合附图按顺序描述上述“比特率设定处理(步骤S8)”、“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步骤S9)”以及“章节注册处理(步骤S10)”的细节。
首先,结合图7所示流程图描述此实例中的“比特率设定处理”。
在步骤S31中,基于检查部件104在步骤S7(图5)中检查的并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在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中,图4所示比特率设定部件106确定图象数据可否以最大第一值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并且,音频数据可否以最大第二值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
在此实例中,例如,图象的比特率的第一值(最大值)为8Mbps,并且,根据在非压缩直线率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规定的,音频的比特率的第二值(最大值)为1.567Mbps。
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31中确定是否建立以下示出的不等式(1),由此在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中确定图象数据可否以最大第一值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并且,音频数据可否以最大第二值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
(B1+B2)×Tx<Cmax …(1)
在不等式(1)中,B1代表图象比特率的第一值(bps),B2代表音频比特率的第二值(bps),Tx代表将要写到DVD 14上的视频数据的总时间(秒)(代表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秒)),并且,Cmax代表DVD 14的最大记录容量(位)。
如果在步骤S31中发现建立不等式(1),那么,在步骤S32中,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提供第一设定,其中,图象数据以第一值B1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音频数据以第二值B2的比特率(以非压缩线性PCM格式)写到DVD 14上,接着,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返回其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中发现未建立不等式(1),那么,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在步骤S33中确定在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中图象数据可否以最大第一值的比特率进行写,而音频数据可否以比最大第二值更小的第三值的比特率进行写。
在此实例中,例如,如在Dolby AC-3的压缩格式中规定的,音频数据比特率的第三值为0.384Mbps。
在此情况下,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在步骤S33中确定是否建立以下示出的不等式(2),由此确定在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中图象数据可否以第一值的比特率进行写,而音频数据可否以第三值的比特率进行写。
(B1+B3)×Tx<Cmax …(2)
在不等式(2)中,B3代表用于音频数据的比特率的第三值(bps)。
如果在步骤S33中发现建立不等式(2),那么,在步骤S34中,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提供第二设定,其中,图象数据以第一值B1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音频数据以第三值B3的比特率(即,以DolbyAC-3的压缩格式)写到DVD 14上,接着,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返回其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3中发现未建立不等式(2),那么,在步骤S35中,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设定音频数据的写为第三值B3的比特率,计算可在DVD 14容量内写的图象数据比特率。
在此实例中,例如,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计算满足以下不等式(3)的图象数据比特率的计算值B4。
(B4+B3)×Tx<Cmax …(3)
在不等式(3)中,B4代表在步骤S35中设定(或计算)的图象数据比特率的第四值。
随后,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提供第三设定,其中,图象数据以在步骤S35中计算的第四值B4的比特率写到DVD 14上,音频数据以第三值B3的比特率(以Dolby AC-3的压缩格式)写到DVD 14上,接着,比特率设定部件106返回其处理。
以下结合图8和9描述“比特率设定处理”的特定实例。
图8示出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的总时间Tx(在步骤S7(图5)中检查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与将要设定的比特率之间的关系。图9示出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的总时间Tx与数据写到DVD 14上时的数据容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假设存在总时间Tx=Ta(总时间Ta代表应用第一设定的最大时间T1之下的时间)的数据Da、总时间Tx=Tb(总时间Tb代表应用第二设定的最大时间T2之下的时间)的数据Db以及总时间Tx=Tc(总时间Tc代表在应用第三设定的范围内的时间)的数据Dc。
在此情况下,对于数据Da,提供第一设定。即,由于数据Da的总时间为时间Ta,因此,作为图象最大值的第一值B1设定为图象的比特率,如图8中直线151所示;作为音频最大值的第二值B2设定为音频的比特率,如图8中直线153所示(设定非压缩线性PCM格式)。从而,如图9中直线161所示,如果在DVD 14上写数据Da,就使用(或记录)可在DVD 14上写的全部容量的容量Cb(或最大容量Cmax)。
对于数据Db,提供第二设定。即,由于数据Db的总时间为时间Tb,因此,作为图象最大值的第一值B1设定为图象的比特率,如图8中直线151所示;作为音频最大值B2之下的第三值B3设定为音频的比特率,如图8中直线154所示(设定诸如Dolby AC-3的压缩格式)。从而,如图9中直线162所示,如果在DVD 14上写数据Db,就使用(或记录)可在DVD 14上写的全部容量的容量Ca(或最大容量Cmax)。
对于数据Dc,提供第三设定。即,由于数据Dc的总时间为时间Tc,因此,根据随着总时间Tx增加,比特率线性降低的特性(在图8所示实例中,由直线152表示的特性)而确定的第四值B4设定为图象的比特率(在步骤S35中计算),并且,如图8中直线154所示的第三值B3设定为音频的比特率(设定诸如Dolby AC-3的压缩格式)。从而,如图9中直线163所示,如果在DVD 14上写数据Dc,最多使用(或记录)可在DVD 14上写的最大容量Cmax。
因而,如果将要写到DVD 14上的数据的总时间Tx(即,在步骤S7(图5)中检查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比时间T1更低,就提供第一设定,其中,图象和音频的比特率都是最大的(图象的第一值B1和音频的第二值B2)。
如果总时间Tx比时间T1更长且比时间T2更短,就提供第二设定,其中,图象的比特率保持不变,并且只降低音频的比特率(即确定比第二值更低的第三值)。
如以上在此实例中所描述的,在第二设定中,图象质量保持不变,而声音质量先降低。显然,图象质量可先降低,而声音质量保持不变。然而,由于以下示出的理由,优选此实例的第二设定(即,声音质量先降低而图象质量保持不变)。理由是:与图象质量相比,声音质量因比特率降低而引起的下降几乎传递不到用户。换句话说,如果音频比特率从第二值B2降低到第三值B3,人的听觉几乎不能检测出因所述降低而引起的降质。第二个理由是一般许多用户与声音质量相比更喜欢图象质量。
降低音频比特率的方法不局限于具体方法;例如,由于计算图象比特率的第四值B4(如图8中直线152所示),因此,根据总时间Tx的长度而逐渐(连续地)降低音频比特率。然而,因为以下两个理由,以下降低音频比特率的方法是优选的,其中,如上所述,在某个点(时间T1)上,比特率以断续方式从第二固定值降低到第三固定值B3。第一个理由与上述第一理由相同。第二个理由,或者,如果作为上述第一和第二理由的延续就也可称为第三个理由,是:第二值B2本身是最高的音频比特率,B2比图象比特率低相当多,从而,逐渐降低音频比特率不会显著地用于节省在DVD 14上写的数据容量。
如果总时间Tx比时间T2更长,就提供第三设定,其中,降低图象比特率。
降低图象比特率的方法不局限于具体方法;例如,可使用以下方法,其中,对于音频比特率,在某个点之后,以断续方式降低比特率。然而,基于与音频比特率相反的理由,优选以下方法,其中,由于如上所述(根据图8中所示直线152)计算第四值B4,因此根据总时间Tx的长度而逐渐(连续地)降低比特率。即,与音频比特率相比,图象质量因比特率降低而引起的下降容易传递给用户(即,人体视觉准确地检测出图象质量的下降),这是第四个理由(与上述第一理由相反)。第五个理由(与上述第三个理由相反)是:作为图象最高值的第一值B1相当高,从而,图象比特率的降低显著用于节省在DVD 14上写的数据容量。
因而,图4所示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执行“比特率设定处理”,从而实现以下优点。
通常,当把用DV 12拍摄的视频数据(即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写到DVD上时,用户人工计算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或人工获得PC计算的总时间Tx),从获得的总时间Tx人工计算用于在DVD上写数据情况下的比特率,把获得的比特率人工注册到PC中,人工启动PC的数据获取程序,以便把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从DV 12捕捉到PC中,并且,在启动数据获取程序之后,人工启动DVD写程序,以注册的比特率把在PC中捕捉的视频数据写到DVD中(即,人工计算比特率)。
用户为了人工计算比特率,需要知道DVD标准、DV标准、各种其它标准、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并具有处理这些知识和信息的高级技术。另外,即使对于那些具有这些高级知识和技术的用户而言,计算满足所希望图象和音频质量(通常,在DVD容量范围内最高的图象和音频质量)的比特率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不使用PC而直接把诸如DVD-R记录器的装置连接到DV12的用户,在装在DVD-R记录器中的DVD上写用DV 12拍摄的视频数据(即,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也是可行的。然而,这出现问题:由于在此情况下使用预置到DVD-R记录器中的比特率,因此,视频数据不总是以(图象质量和声音质量的)最佳比特率记录到DVD上。
相反,如上所述,在PC 11(图2)中,提供比特率设定部件106,作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的功能之一。即,不需执行任何特殊操作(即,用户只需把DV 12连接到PC 11并且打开DV 12的电源),就自动地设定在DVD 14上写数据(即,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最佳比特率。
换句话说,PC 11包括:检查装置,所述检查装置用于检查以第一格式记录的内容数据的预定时间信息;设定装置,基于检查装置所检查的内容数据时间信息而设定内容数据从信息处理设备记录到预定可移动记录介质上的比特率;以及,记录控制装置,所述记录控制装置用于把内容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并以设定装置所设定的比特率把转换的内容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上。
因而,比特率设定部件106执行“比特率设定处理”,由此提供解决与相关技术中比特率设定有关的上述问题的优点。
以下结合图10和11描述此实例中由获取部件105(图4)执行的“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细节。
参照图10,示出获取部件105的详细典型配置。
如图10所示,获取部件105具有: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所述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用于检查HDD 34的空闲容量,并选择从DV 12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模式;分段获取部件172,如果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选择以分段方式获取数据的模式,所述分段获取部件172就分割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以DV格式从DV 12顺序地捕捉分割数据,并把捕捉的数据储存到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其中,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在后面描述;格式转换部件173,所述格式转换部件173把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视频数据的格式从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并把转换后的视频数据储存到HDD 34内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以及,捕捉数据删除部件174,所述捕捉数据删除部件174用于从HDD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删除DV格式的视频数据。
获取部件105还具有:成批获取部件175,如果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选择以成批方式选择数据的模式,所述成批获取部件175就从DV 12以DV格式一次全部地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并把捕捉的数据储存到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以及,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如果在旧视频数据上覆写将被捕捉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并且当数字视频带13的再现从将被捕捉的记录数据前进到旧视频数据时,所述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就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或者如果需要,指示分段获取部件172)停止获取处理。
另外,获取部件105具有: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与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相同,所述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或者如果需要,指示分段获取部件172)停止获取处理;以及,视频带终点监视器部件178。如果在数字视频带13的再现过程中,未记录区持续得比一定的时间更长,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就输出停止命令。如果数字视频带13已经再现到其终点,视频带终点监视器部件178就输出停止命令。
以下结合图11描述在此实例中“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细节。
首先,在步骤S51中,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检查HDD 34内的空闲区34-1的容量(以下称作空闲容量)。在步骤S52中,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确定将被写到DVD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是否可储存在检查的HDD 34的空闲容量中。
更具体地,在此实例中,例如,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通过使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总时间Tx与以下比特率相乘而计算DVD14的记录容量Cd,其中,总时间Tx由检查部件104(图4)在步骤S7(图5)的处理中检查并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内,所述比特率由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图4)在步骤S8(图5和7)的处理中设定并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内(即,在第一至第三设定的任一个中确定的图象比特率和音频比特率之和)。即,在图10中,在HDD 34的空闲区34-1内的DVD格式存储区34-3的容量提供DVD 14的记录容量Cd。
接着,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通过从在步骤S51中检查的HDD 34的空闲容量Ch1减去计算的DVD 14记录容量Cd而计算容量Ch2(以下称作捕捉容量Ch2),在容量Ch2内,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可以DV格式临时储存在HDD 34中。即,在图10中,在HDD 34的空闲区34-1内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提供捕捉容量Ch2。
如果计算的捕捉容量Ch2比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量都更大(此数据量是将被捕捉的数字视频带13的DV格式记录数据的数据量;在此实例中,此数据量由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本身计算),那么,在步骤S52中确定在HDD 34的空闲容量中储存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
当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使其处理前进到步骤S53时,成批获取部件175在步骤S53中,通过i.LINK 45(图2)从DV 12一次全部地获得数字视频带13的DV格式记录数据(所有记录数据),并把获取的数据临时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当成批获取部件175已经完成获取处理时,格式转换部件173把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视频数据从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并把转换后的视频数据储存到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捕捉数据删除部件174从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删除DV格式视频数据。
在下文中,步骤S53的上述处理称作“自动获取处理”。应指出,“自动获取处理”的细节在后面结合图17和18所示流程图描述。
更具体地,如果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在步骤S52的处理中确定在HDD 34的空闲容量中可储存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那么,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就选择与“自动获取处理”相应的模式,作为获取模式,其中,“自动获取处理”主要由成批获取部件175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捕捉容量Ch2(即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的容量Ch2)比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将被捕捉的数字视频带13的DV格式记录数据)的数据量更小,就在步骤S52中确定不能在HDD 34的空闲容量内储存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接着,执行步骤S54-S62的处理操作。应指出,与上述“自动获取处理”相对地,步骤S54-S62的处理操作称作“成批捕捉处理”。
换句话说,计算第一格式内容数据的第一数据量(在此实例中,例如,在图11的步骤S52中描述的“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的数据量,即,数字视频带13的DV格式记录数据的数据量(在本文有相应的描述))和第二格式内容数据的第二数据量(在此实例中,例如,数字视频带13的DV格式记录数据的数据量,即,与图10所示HDD 34的空闲区34-1内的DVD格式存储区34-3的容量(DVD 14的记录容量Cd)相等的数据量)),计算的第一数据量与计算的第二数据量相加,以计算第一阈值,并且,在步骤S52中确定HDD的空闲容量(在此实例中,例如为图10所示HDD 34的空闲区34-1的容量Ch1)是否比计算的第一阈值更小,由此确定是否可在HDD的空闲容量中储存将被写到DVD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
即,如果在步骤S52中发现在HDD的空闲容量中不能储存将被写到DVD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获取模式选择部件171就选择与“成批捕捉处理”相应的的模式,作为获取模式,其中,“成批捕捉处理”主要由分段获取部件172执行。
更具体地,当选择“成批捕捉处理”时,分段获取部件172在步骤S54中根据HDD 34的空闲容量(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的捕捉容量Ch2)而计算一次捕捉的最大数据量(以下简称为最大数据量)。即,最大数据量设定得低于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的捕捉容量Ch2。
接着,在步骤S55中,分段获取部件172确定在以下章节列表列出的章节(即,形成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所有章节)中是否有数据量比在步骤S54中计算的最大数据量更大的任何章节,其中,所述章节列表由检查部件104(图4)在步骤S7(图5)中检查并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
如果在步骤S55中发现有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那么,分段获取部件172就在步骤S56中把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分割为多个段,每段的数据量都小于最大数据量。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2所示,假设步骤S7(图5)的处理发现数字视频带13的一部分记录内容由章节181、章节182和章节183形成,其中,章节181具有比最大数据量更小的数据量,章节182具有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数据量,章节183具有比最大数据量更小的数据量。换句话说,假设在储存于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中包括章节181-183。应指出,数据191-196是未识别数据。
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55(图11)中发现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182。在步骤S56(图11)中,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182分割为段182-1和段182-2,每个段182-1和段182-2都具有比最大数据量更小的数据量,如图13所示。
在此情况下,也更新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即,删除章节182的章节信息,并且,在已经删除章节182的章节信息的位置上添加段182-1和段182-2的段信息(即,与章节信息相应的信息)。
由于此时在段182-1之前存在未识别数据193,因此,上述二义标记连接到段182-1的起始帧(在分割之前连接到章节182的起始帧的二义标记保持原状);但在段182-1之后没有未识别数据(即,段182-1的最后帧延续到段182-2的起始帧),从而,没有二义标记连接到段182-1的最后帧。同样,没有二义标记连接到段182-2的起始帧,但二义标记连接到段182-2的最后帧(在分割之前连接到章节182的最后帧的二义标记保持原状)。
应指出,在图13所示实例中,一个章节分割为两个段,然而,从一个章节获得的段数不局限于任何具体值,只要它们的数据量比在步骤S54中计算的最大数据量更小就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图11的步骤S55中发现没有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处理就跳过步骤S56,前进到步骤S57。
如果在步骤S55中发现没有其数据量比最大数据量更大的章节或如果步骤S56的处理已经结束,那么,在步骤S57中,图10所示分段获取部件172就基于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通过i.LINK 45(图2)从DV 12得到随后获取的章节的数据或随后获取的段的数据,并把获取的数据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
更具体地,例如,假设分段获取部件172把由帧53-帧68形成的章节识别为随后获取的章节。例如,如图14所示,还假设数字视频带13中用于识别章节的记录内容是由帧50-70形成的段201。
在此情况下,段201的数据201-1和数据201-3是未识别数据,从而,检查部件104(图4)识别的起始帧(具有帧号53)和结束帧(具有帧号68)每一个都连接二义标记。
从而,在检测起始帧的二义标记时,分段获取部件172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执行倒退再现(如-1倍速度再现)。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倒退再现”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控制DV 12执行数字视频带13的倒退再现。
当已经执行数字视频带13的倒退再现时(当DV 12的头部75(图3)已经从图14所示位置相对移动到图15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位置时),从DV 12顺序地发送与其帧号从帧号53逐一返回的帧相应的再现视频信号。
所以,分段获取部件172通过i.LINK 45(图2)获取这些再现视频信号,为记录起点信息而检查每个帧。在检测到记录起点信息时,分段获取部件172把包括所检测记录起点信息的帧(在此情况下(在图15所示的实例中),为帧号50的帧)更新为随后获取的章节的起始帧(即,更新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中的章节列表)。
随后,分段获取部件172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以正常速度从更新的起始帧(帧号50)再现数字视频带13。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正常速度(1倍)再现”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使DV 12执行数字视频带13的正常速度再现。
当已经以正常速度再现数字视频带13时(当DV 12的头部75(图3)已经相对移动到图16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位置时),从DV 12发送与从帧号50(实际上,在帧50之前几个帧的帧号)逐一往后的帧相应的再现视频信号。
因此,分段获取部件172通过i.LINK 45(图2)开始获取再现视频信号,从而,在此情况下(即在图16所示实例中),开始把从帧号50的帧开始的视频数据储存到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在检测二义标记时(在此情况下,在图16所示的实例中,当检测具有帧号68的帧时),分段获取部件172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储存包括具有下一记录终点信息的帧(就在具有记录起点信息的帧之前的帧,即,在此情况下(即在图16所示实例中),为具有帧号70的帧)的多个帧,停止其获取处理,并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停止正常速度再现。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停止”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此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使DV 12停止数字视频带13的正常速度再现。
应指出,如果未发现二义标记,就不执行上述倒退处理等;相反,再现章节列表所包括的起始帧至结束帧,并储存在PC 11中。
因而,分段获取部件172可通过上述方法(图14-16所示的方法)从DV 12获取数字视频带13的所有记录内容。
即,例如,如果分段获取部件172只试图基于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而获取图16所示段201的数据,作为章节数据,其中,段201是数字视频带13的实际记录内容,那么,分段获取部件172就只能获取与在步骤S7(图5)中对段201的扫描处理所检测的章节相应的数据201-2(不能获取未识别数据201-1和未识别数据201-3),因为此扫描处理只检测到数据201-2。
另一方面,此实例的分段获取部件172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图14-16所示)来执行数据获取处理,从而,分段获取部件172可稳妥地获取段201的所有数据,作为章节的数据204。
此时,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章节数据是DV格式。在DV格式中,一帧等于120000字节,并且,帧频为29.97帧/秒,从而,一秒钟数字视频带13的数据量为3596400字节/秒(=120000字节/帧*29.97帧/秒),相当于一分钟215784000字节(或215.79MB)。
另一方面,在DVD格式中,在此实例中即为MPEG-2格式,如上所述,图象比特率最大为8Mbps(由上述比特率设定部件106(图4)设定的最大第一值),从而,一分钟的数据量最大为60MB,即大约小于DV格式的1/3.4。
因此,在图11所示的步骤S58中,格式转换部件173把分段获取部件172在步骤S57中获取并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数据(章节数据或段数据)转换为具有DVD格式的数据,并把转换后的数据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接着,在步骤S59中,捕捉数据删除部件174删除分段获取部件172在步骤S57中获取并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数据(即,与格式转换部件173在步骤S58中储存在HDD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DVD格式数据相应的DV格式数据)。
在步骤S60中,格式转换部件173确定在步骤S58中转换为DVD格式并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数据是否包括记录终点(信息)。
即,如果在步骤S58中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视频数据是除在步骤S56中所设置多个段中的最后段以外的数据,就表示此视频数据没有包括记录终点信息的帧,从而,在步骤S60中未发现包括记录终点的储存数据,接着,处理前进到步骤S62。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8中发现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视频数据是在步骤S56中所设置多个段中的最后段的数据、或是未分割为段的章节的数据,那么,在步骤S60中就确定在储存数据中包括记录终点,接着,格式转换部件173在步骤S61中设定章节。
更具体地,如果发现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视频数据是在步骤S56中获得的多个段中的最后段的数据,那么,格式转换部件173就结合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其它段与所述最后段,把结合的段储存到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或把这些段覆写在已经储存的段上)作为章节数据,并且更新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
如果发现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数据是未分割的章节的数据,格式转换部件173就简单地更新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例如,如果储存在HDD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的数据是图16所示章节的数据204,如上所述,章节列表中起始帧的帧号就已经在步骤S57中从53更新为50。然而,由于章节列表中最后帧的帧号仍然是68,因此,它在步骤S61中更新为70。
再次参照图11,如果发现储存的数据不包括记录终点或者步骤S61的处理已经结束,分段获取部件172就在步骤S62中确定是否已经从DV 12获取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即,章节列表中所包括的全部章节的数据)。
如果在步骤S62中发现未从DV 12获取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处理就返回到步骤S57,从此重复操作。也就是说,随后获取的章节的数据或随后获取的段的数据以DV格式捕捉,捕捉数据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储存数据从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转换数据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并且,删除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数据。
接着,当通过重复上述S57-S62的处理操作而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储存最后章节的数据时,确定已经从DV 12获取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此时,该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由于获取部件105(图4和10)可执行“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成批捕捉处理”,因此,提供以下优点。
即,对于把视频数据从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捕捉到PC等中的方法,已知以下两种方法。
在第一方法中,用户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用户希望的捕捉开始位置,并且,数据从数字视频带13捕捉到PC中,此时,DV 12开始数字视频带13的再现,随后,在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需要部分时停止捕捉处理,由此执行停止数字视频带13的处理。
在第二方法中,用户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用户希望的捕捉开始位置,此捕捉开始位置注册在PC中,用户再次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捕捉停止位置,并且,此捕捉停止位置注册在PC中,由此执行捕捉处理。
然而,对于第一方法,用户必须在数据捕捉处理过程中在检查辅助存储单元(如PC的HDD)的空闲容量的同时人工分割将被捕捉的视频数据的范围,从而用户难以确定分割视频数据的范围(或长度)。另外,对于第一方法,对通过分割视频数据而获得视频数据段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非常困难。即使对视频数据段之间的连接执行控制,由此连接而结合的视频数据段也出现数据重叠和丢失的问题。
在控制段与段之间连接的方面,第二方法比第一方法更容易。然而,对于第二方法,设定把视频数据分割为段的范围(或长度)也困难。另外,在每个分割点上确定视频数据的分割是一项耗时的工作。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PC 11(图2)可执行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的功能之一“成批捕捉处理”。
更具体地,如果不可能一次全部地捕捉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数据(即,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就自动地执行后续处理,不需特殊的用户干预(即,用户只需连接DV 12和PC 11,并打开DV 12的电源),就自动地把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捕捉到PC 11中。
换句话说,用于捕捉以第一格式记录的内容数据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用于储存内容数据的存储装置;用于计算存储装置空闲容量的计算装置;获取装置,所述获取装置基于计算装置所计算的存储装置空闲容量而把内容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段,在多个数据段中获取预定的第一数据段,并把获取的预定第一数据段储存到存储装置中;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把获取装置获取的第一数据段的格式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产生其数据量比第一数据段更小的第二数据段,并把产生的第二数据段储存到存储装置中;以及删除装置,当转换装置通过转换第一数据段的格式而产生的第二数据段已经储存在存储装置中时,在获取装置从形成内容数据的多个数据段中获取与第一数据段不同的第三数据段之前,所述删除装置从存储装置删除第一数据段。
即,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段(或多个章节数据或段数据),顺序地获取这些数据段,获取的数据段临时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所储存数据段的格式转换为DVD格式,转换后的数据段储存在HDD 34的DVD格式存储区34-3中,接着,从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删除具有DV格式的数据段。
因而,如果HDD 34的空闲容量较小并且从而不可能一次全部地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即,将被写到DVD 14上的数据),就可最终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全部记录数据。也就是说,用户可把记录在数字视频带13上的全部数据不丢失地且在短时间内捕捉到PC 11中,而不必担心辅助存储单元(即HDD 34)的空闲容量。另外,如果执行此“成批捕捉处理”,就不会发生错误,如重复捕捉部分数据和丢失数据,由此对记录在数字视频带13上的全部数据提供安全正确的捕捉。
结果,在从DV 12把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捕捉到PC 11等中时,获取部件105执行“成批捕捉处理”解决上述与相关技术有关的问题。
在以上,已经结合图11的流程图描述“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成批捕捉处理”(步骤S54-S62的处理)。以下描述“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自动获取处理”。
如上所述,如果在步骤S52中发现将被写DVD 14上的所有章节的数据能储存在HDD 34的空闲容量中,就在步骤S53中执行“自动获取处理”。
在此实例中,“自动获取处理”的细节在图17和18的流程图中示出。以下结合图17和18的流程图描述在此实例中“自动获取处理”的细节。
首先,在图17所示步骤S81中,图10所示成批获取部件175确定是否可从捕捉开始位置(即,在储存于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内的章节列表中的起始章节的起始帧)进行数据获取。即,成批获取部件175确定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的当前位置是否与捕捉开始位置(实际上,比捕捉开始位置稍前的位置)相匹配。
如果在步骤S81中发现不可能(或没有可能)从捕捉开始位置获取数据,成批获取部件175就在步骤S82中基于捕捉开始位置而使数字视频带13快进或倒退。
即,如果数字视频带13的当前位置在捕捉开始位置之前,成批获取部件175就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快进数字视频带13,并且,如果当前位置在捕捉开始位置之后,成批获取部件175就请求DV控制部件103倒退数字视频带13。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快进”或“倒退”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产生的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控制DV 12快进或倒退数字视频带13。
更具体地,在捕捉从数字视频带13的开头记录的记录数据时,成批获取部件175请求DV控制部件103,使数字视频带13倒退到其开始位置。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倒退”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把产生的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控制DV 12倒退数字视频带13。
随后,在检测数字视频带13已经倒退到其开始位置时,成批获取部件175在步骤S83中开始数据捕捉。在步骤S84中,再现数字视频带13。
更具体地,成批获取部件175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以正常速度再现。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指示“正常速度再现”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该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从而控制DV 12以正常速度再现数字视频带13。当开始数字视频带13的正常速度再现时,顺序地发送再现的视频数据(即,再现的视频信号),首先,再现与捕捉开始位置相应的视频数据。
因此,成批获取部件175通过i.LINK 45(图2)顺序地获取视频数据,并把获取的视频数据储存在HDD 34的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
在步骤S85中,成批获取部件175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记录起点。
如果在步骤S85中发现检测到记录起点,即,如果已经获取具有记录起点信息的帧,那么成批获取部件175就在步骤S86中获得记录开始时间(即,包括在该帧中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
如果在步骤S85中发现没检测到记录起点(或者,如果未发现检测到记录开始时间),或者如果已经结束步骤S86的处理,成批获取部件175就在步骤S87中确定是否已经检测记录终点。
如果在步骤S87中发现检测到记录终点,即,如果已经获取具有记录终点信息的帧,成批获取部件175就在步骤S88中获得记录结束时间(即,包括在该帧中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由此设定章节。
即,如上所述,在包括在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中的所有帧中(例如参见图6),只有在步骤S7(图5)中快进再现扫描的帧才形成包括在章节列表中的章节,其中,所述章节列表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从而,在步骤S85-S88的处理操作中,成批获取部件175检测实际的记录起点和随后出现的记录终点,把在这些点之间的段设定为一个章节,并产生包括该章节记录开始时间和记录结束时间的章节信息,由此更新储存在检查内容/设定内容存储部件110(图4)中的章节列表。
在图18所示步骤S89中,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确定成批获取部件175刚刚获取的帧的时间(即,在刚由DV 12再现的第一帧中包括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是否比就在之前获取的帧的时间(即,就在第一帧之前由DV 12再现的第二帧中包括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更早。
如果成批获取部件175刚刚获取的帧的时间比就在之前获取的帧的时间更早,就表示由在刚刚获取的帧之后的帧形成的第一视频数据与由就在之前获取的帧前面的帧形成的第二视频数据不直接互相关联,但在时间上,第一视频数据在第二视频数据之前。即,表示在已经记录的第一视频数据上已经重新写第二数据(即,此时获取的视频数据)。
从而,如果在步骤S89中,成批获取部件175发现刚刚获取的帧的时间比就在之前获取的帧的时间更早,成批获取部件175就确定迄今为止获取的第二视频数据(即,获取处理的目标数据)的再现已经结束,由此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停止其获取处理。
为响应此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在步骤S92中停止获取数据,并在步骤S93中停止数字视频带13。
即,成批获取部件175请求DV控制部件103(图4)停止正常速度再现。为响应此请求,DV控制部件103产生用于指示“停止”的控制信号,并通过i.LINK 45(图2)把该控制信号发送给DV 12,由此控制DV 12停止数字视频带13。
因而,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的处理允许获取部件105只从数字视频带13稳妥地获取第二视频数据,其中,在数字视频带13中,此时获取的第二视频数据覆写在过去记录的第一视频数据上。
另一方面,如果成批获取部件175确定刚刚获取的帧的时间不比就在之前获取的帧的时间更早,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就确定迄今为止获取的第二视频数据(即获取目标)还未结束。接着,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在步骤S90中确定未记录区是否持续一段时间。
即,如果未记录区持续一段时间(即,在步骤S90中发现未记录区持续一段时间),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就认为在后续部分中未记录迄今为止获取的第二视频数据(即获取目标)(认为第二视频数据的再现已经结束),由此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停止其获取处理。
为响应停止命令,成批获取部件175在步骤S92中停止数据获取,并在步骤S93中停止数字视频带13。
因而,即使直到视频带终点也未记录第二视频数据,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的处理允许不必再现数字视频带13到终点,就稳妥地只获取第二视频数据,其中,第二视频数据是此时的获取目标。结果,此配置可缩短捕捉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0中发现未记录区未持续一段时间,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就确定迄今为止捕捉的第二视频数据(即,获取目标)还未结束。接着,视频带终点监视器部件178在步骤S91中确定第二视频数据是否已经再现到数字视频带13的终点。
如果在步骤S91中发现第二视频数据未再现到数字视频带13的终点,处理就返回到步骤S85(图17),从此重复操作。即,继续成批获取部件175的数据获取处理,直到确定迄今为止捕捉的第二视频数据(即,获取目标)结束为止。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第二视频数据再现到数字视频带13的终点,就指示成批获取部件175停止其获取处理。
为响应此停止要求,成批获取部件175在步骤S192中停止数据获取,并且在步骤S93中停止数字视频带13。
因而,当成批获取部件175的数据获取处理已经完成时(即,当步骤S93的处理结束时),格式转换部件173在步骤S94中把成批获取部件175获取的并储存在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视频数据的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在此实例中,为MPEG-2格式),并把转换后的视频数据储存在DVD格式存储区34-3中。在步骤S95中,捕捉数据删除部件174删除由成批获取部件175获取的并储存在DV格式存储允许区34-2中的DV格式数据,由此返回其处理。
如上所述,由于获取部件105可执行“数字视频带记录数据获取处理”的“自动获取处理”,因此,提供以下优点。
即,与对“成批捕捉处理”优点的描述相同,已知以下两种把视频数据从装在DV 12上的数字视频带13捕捉到PC等中的方法。
在第一方法中,用户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用户希望的捕捉开始位置,并且,数据从数字视频带13捕捉到PC中,此时,DV 12开始数字视频带13的再现,随后,在捕捉数字视频带13的需要部分时停止捕捉处理,由此执行停止数字视频带13的处理。
在第二方法中,用户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用户希望的捕捉开始位置,此捕捉开始位置注册在PC中,用户再次操作DV 12,使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捕捉停止位置,并且,此捕捉停止位置注册在PC中,由此执行捕捉处理。
然而,第一方法涉及以下问题:用户必须人工操作DV 12,以执行数字视频带13的倒退、停止和再现,从而,在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数据捕捉到PC中的同时,用户必须监视正被捕捉的视频。
显然,用户不需监视就可从数字视频带13把视频数据捕捉到PC中,直到到达视频带终点为止。然而,在此情况下,如果在数字视频带13中在过去记录的第一视频数据上覆写此时捕捉的第二视频数据,就发生以下问题:从数字视频带13不仅捕捉用户希望的第二视频数据而且捕捉用户不希望的第一视频数据(即,用户不需要的视频数据),并且,在数字视频带未记录到其终点的情况下,还捕捉未记录区(即没有数据的区域),由此使捕捉时间比需要的更长。
第二方法也涉及以下问题:把数字视频带13移动到捕捉开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以及其确认和注册要求用户人工操作(即,用户必须人工操作DV 12),结果花去很多时间。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PC 11(图1和2)可执行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的功能之一“自动获取处理”。即,即使记录到数字视频带13上的数据处于任何状态,也可只自动捕捉用户希望的视频数据,当捕捉已经完成时,捕捉处理本身自动停止,不需任何特殊的用户干预(即,通过简单地连接DV 12和PC 11,并打开DV 12的电源)。
换句话说,PC 11包括:获取装置,所述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多个帧形成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获取停止控制装置,所述获取停止控制装置在再现装置再现的每个帧内所包括的时间信息中,监视多个帧中每一个帧的记录时间,并且,如果此时监视的第一帧的记录时间比在第一帧之前监视的第二帧的记录时间更早,就执行控制,以使获取装置停止获取内容数据。
即,即使在过去记录的第一视频数据(即,用户不希望的视频数据)上写将在此时捕捉的第二视频数据,也稳妥地只捕捉作为获取目标的第二视频数据,而不会捕捉过去的第一视频数据。
PC 11还包括:获取装置,所述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获取停止控制装置,所述获取停止控制装置用于监视由再现装置执行再现的内容,并且,如果在大于预定时段的时间内不再现内容数据的记录数据,就执行控制,以使获取装置停止获取内容数据。
因而,通过执行“自动获取处理”,获取部件105提供解决相关技术配置中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的优点,其中,所述相关技术配置用于把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从DV 12捕捉到PC 11等中。
应指出,另外在“成批捕捉处理”中,插入图18所示步骤S89-S91以取代图11所示步骤S62导致与上述“自动获取处理”相同的优点。在此情况下,如果步骤S89-S91的任一处理操作被确定为YES,处理就返回。如果在步骤S91中判断为NO,处理就返回到步骤S57,从此重复操作。换句话说,如图10中虚线箭头所示,覆写记录监视器部件176、未记录区监视器部件177和视频带终点监视器部件178中的每一个不仅可向成批获取部件175而且可向分段获取部件172输出停止指示。
以下结合图19的流程图描述此实例中“章节注册处理”的细节。
首先,在步骤S111中,图4所示菜单创建部件107选择指定的时间。对于指定时间,选择用户设定的时间。用户可指定任何希望的时间;在此实例中,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例如,时间从10分钟、30分钟和一天(24小时)选择。指定时间的细节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S112中,菜单创建部件107把目标章节设定为在步骤S9(图5)更新的章节列表中所包括的所有章节(即在步骤S9中获取的形成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所有章节)的第一章节(即起始章节)。
应指出,在“章节注册处理”的描述中,将被处理的章节称作目标章节,以使之与其它章节区分开。
在步骤S113中,菜单创建部件107确定就在章节菜单之前注册的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即,就在此时间点之前在步骤S114中注册的章节的起始帧所包括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与目标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即,在目标章节的起始帧中包括的视频拍摄时间信息(年、月、日、小时、分和秒))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比在步骤S111中选择的指定时间更长。
如果发现就在此之前在章节菜单中注册的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与目标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指定时间更长,菜单创建部件107就在步骤S114中在章节菜单中注册目标章节。即,在此情况下,目标章节变为将在章节菜单中显示的章节。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就在此之前在章节菜单中注册的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与目标章节的记录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指定时间更短(即,不比指定时间更长),菜单创建部件107就不在章节菜单中注册目标章节(即,不执行步骤S114的处理),处理前进到步骤S115。
在此情况下,或者如果步骤S114的处理结束,菜单创建部件107就在步骤S115中确定目标章节是否为最后章节。
如果在步骤S115中发现目标章节不是最后章节,菜单创建部件107就在步骤S116中设定随后的章节为目标章节,此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113,从此重复操作。
即,对在步骤S9(图5)中更新的章节列表所包括的所有章节(即,在步骤S9中获取的形成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所有章节)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判断是否满足步骤S113的条件。满足步骤S113条件的这每一个章节注册在章节菜单中(即,注册为将在章节菜单中显示的章节)。
当最后章节变为目标章节并且确定是否注册在章节菜单中时(即,当执行步骤S113的处理,并且如果需要当执行步骤S114的处理时),就在步骤S115中发现目标章节是最后章节,此时,处理返回。
以下结合图20-22描述“章节注册处理”的特定实例。
即,如上所述,指定时间是可变的,并且,在此实例中,指定时间从10分钟、30分钟和一天(24小时)选择。图20示出指定时间为10分钟的实例,图21示出指定时间为30分钟的实例,并且,图22示出指定时间为一天的实例。
例如,如图20所示,假设视频数据由章节211-217按此顺序形成(即,章节以此顺序再现)。应指出,在每个章节211-217的左上角指示的值代表该章节开始记录的时间(该帧的起始章节的时间),在右上角指示的值代表该章节结束记录的时间(该帧的最后章节的时间)。例如,章节211的记录起点的时间为10:00(10点钟),记录终点的时间为10:08(10点零8分)。
在此情况下,首先把章节211设定为目标章节。由于在此时间点,没有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列出的章节,因此,在此情况下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1。即,在形成视频数据的多个章节中的起始章节自动注册到章节菜单中。
接着,当在章节211之后的章节212设定为目标章节时,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2,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1的记录开始时间10:00与目标章节212的记录开始时间10:10之间的时间间隔(10分钟)比指定时间(10分钟)更长。
接着,重复相似的处理,在章节列表221-1中注册章节213。此时,当在章节213之后的章节214设定为目标章节时,不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4,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3的记录开始时间10:35与目标章节214的记录开始时间10:39之间的时间间隔(4分钟)比指定时间(10分钟)更短。接着,把章节215设定为目标章节。
随后,上述处理一直继续到最后章节217,最终产生如图20所示的章节菜单221-1。
即,不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5,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3的记录开始时间10:35与章节215的记录开始时间10:42之间的时间间隔(7分钟)比指定时间(10分钟)更短。
另一方面,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6,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3的记录开始时间10:35与章节216的记录开始时间11:30之间的时间间隔(55分钟)比指定时间(10分钟)更长。
同样,在章节菜单221-1中注册章节217,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6的记录开始时间11:30与章节217的记录开始时间12:00之间的时间间隔(30分钟)比指定时间(10分钟)更长。
如上所述,指定时间是可变的,从而可在步骤S111(图19)中设定为任何时间。例如,在图20中,指定时间为10分钟;如果指定时间设定为30分钟,就从与图20所示相同的视频数据(即,由章节211-217形成的视频数据)产生如图21所示的章节菜单221-2。
对图20所示章节菜单221-1与图21所示章节菜单221-2进行比较,可看出,注册在图20所示章节菜单221-1中的章节212不注册在章节菜单221-2中。这是因为就在之前注册在DVD菜单221-1中的章节211的记录开始时间10:00与目标章节212的记录开始时间10:10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并且,如果指定时间如图20所示为10分钟,就满足步骤S113(图11)的条件,但是如果指定时间如图20所示为30分钟,就不满足步骤S113的条件。
进一步地,除了上述任何希望的时间以外,指定时间还可设定为以一天、一周、一个月或一年为单位(即,以与秒、分或小时不同的单位)。
应指出,如果指定时间设定为这任何一个单位,单位的分割就是日期之间的边界。此边界可简单地固定为午夜0:00。然而,随着生活周期的变化,一些事件频繁地延伸超过午夜0:00并持续到下一天。在此情况下,如果单位分割简单地设定为0:00,此事件就分割为不适当的段,从而,发生事件不连续的问题。因此,在此实例中,日期之间的边界可设定为任何时间点。即,不仅可使用由设计者事先设定的日期边界,而且可使用用户根据需要设定的日期边界。
当指定时间以日期为单位(一天)设定时,相同日期章节的开始章节(如7/1的两个章节,章节231和章节232,的开始章节231)注册在章节菜单241中。即,7/1的开始章节231、7/2的开始章节233、7/3的开始章节234和7/4的开始章节235注册在章节菜单241中。
应指出,在此实例中,如章节234所示,如果连续记录(即,在记录开始时间和记录结束时间之间连续记录)的章节的结束时间超过上述日期边界,该章节就不在日期边界上分割,从而,在日期边界之后的数据不被处理为下一天的开始章节,从而,此章节被处理为一整个章节。即,下一章节(在此情况下为章节235)被处理为下一天的开始章节,并且注册在章节菜单中。
如上所述,菜单创建部件107(图4)可执行“章节菜单注册处理”,由此得到以下优点。
通常,当用户把用DV 12拍摄的视频数据(记录在数字视频带13上的数据)记录到DVD上时,使用PC创建DVD菜单的章节菜单也是可行的。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PC把用户人工指定的章节注册到章节菜单中,或把形成所捕捉视频数据的所有章节注册到章节菜单中。此相关技术配置出现以下问题:增加创建章节菜单的时间和在DVD菜单中注册不必要的章节。
例如,如果记录起点与记录终点之间的记录段与本实施例一样提供章节,就由许许多多章节形成一段视频数据(即,将要记录到DVD14上的视频数据);从而,如果这些章节全部注册在章节菜单中,就产生问题:花较长的时间创建章节菜单,并且用户难以在章节菜单中搜索希望的章节。
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对连续的视频数据以预定时间间隔简单分割,以创建章节。然而,对于此方法,注册在章节菜单中的章节不总是为每一个事件而创建的,从而,难以自动地创建用户所希望的章节菜单。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PC 11(图1和2)提供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的功能之一“章节注册处理”。即,此功能不需用户的特殊操作(即,用户只需连接DV 12和PC 11并打开DV 12的电源),就允许基于记录开始信息(即,记录起点)而自动创建章节菜单,由此使用户免于复杂的操作,并自动地创建章节菜单。
换句话说,如果预定内容数据分割为多个段,PC 11就是用于创建表格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所述表格内容表示在用作项目的多个段中,预定段与内容数据的多个段的记录顺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内容表创建装置,该装置按多个段的记录顺序而把多个段中的每个段设定为目标段,并且,如果就在之前注册为内容表项目的段的记录开始时间与此时设定的目标段的记录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比预先指定的时间更长,就重复把目标段注册为内容表项目的处理,由此创建内容表。
因而,基于章节之间的视频拍摄开始时间而创建章节菜单,从而,可在每个预定视频拍摄事件的内部创建章节菜单。具体地,如果构成运动会的每个比赛例如都提供一个视频拍摄事件,如果结婚典礼的每个主要和次要聚会例如都提供一个视频拍摄事件,或者如果足球比赛的上、下半场各提供一个视频拍摄事件,在此实例中此“章节菜单注册处理”的优点就尤为显著。
结果,通过执行“章节菜单注册处理”,菜单创建部件107可解决基于相关技术的章节菜单创建中所涉及的上述问题。
已经使用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1作为一个实例描述本发明;然而,其它各种实施例也是可行的。
例如,PC 11与DV 12之间连接的方法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方法,只要支持上述处理操作序列就行。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3所示,支架301可连接到PC 11;DV 12安装在此支架301上,DV 12通过支架301连接到PC 11。即,在此情况下,支架301用于取代电缆15(图1);当DV 12安装在支架301上时,PC 11的i.LINK 45(图2)与DV 12的i.LINK 78(图3)互连。
可替换地,如图24所示,PC 11和DV 12可通过包括因特网的网络311互连。
应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设备不局限于PC;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体现为如图25所示的光学驱动器321。
光学驱动器321只具有以下配置:基本上具有与图2所示DVD-R/RW驱动器36大致相同的功能。然而,应指出,在此情况下,光学驱动器321必须具有: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操作序列的软件程序(即,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用于储存从DV 12提供的数字视频带13的记录数据的存储器(例如,与图2所示HDD 34相似的硬盘驱动器);用于执行此程序的CPU(例如,与图2所示CPU 21相似的CPU);用于临时储存执行此程序所需的参数和数据的存储器(如RAM);以及用于与DV 12发送和接收数据的i.LINK。
可替换地,可在DV 12本身上安装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操作序列的软件程序(即,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图4))。
当上述处理操作序列由软件执行时,构成该软件的程序安装在内置专用硬件设备的计算机内,或者,从记录介质安装到通用个人计算机中,在通用个人计算机中例如安装用于执行各种功能的各种程序。
如图2所示,记录介质不仅由与个人计算机独立分配的移动记录介质49(封装介质)构成,也由ROM或包括HDD 34的硬盘驱动器构成,其中,移动记录介质49由磁盘(包括软盘)、光盘(包括CD-ROM(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多用途盘))、磁光盘(包括MD(小型盘)(商标))或半导体存储器组成,ROM或硬盘驱动器储存程序并包含在个人计算机本身内而提供给用户。
上述处理操作序列可由软件和硬件执行。在硬件方法中,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具有与图4所示数据获取/DVD写部件91相应的硬件。
在此应指出,描述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每个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以基于时间的方式顺序执行的处理操作,而且包括同时或单独执行的处理操作。
在上述实例中,例如通过用DV 12的格式来进行描述,从而使用术语“帧”;相反,使用术语“域”也是可行的。这里,这些术语“帧”和“域”也称作访问单元。
还应指出,在此使用的术语“系统”代表由多个组件单元配置的整个设备。
工业应用
如本发明所描述的,并根据本发明,记录到数字视频带上的数据可记录到DVD上。具体地,用户只需把装有数字视频带的DV连接到PC并打开DV的电源(并且,如果需要,点击一次PC的鼠标按钮,用于指示执行处理),就可执行以下处理操作序列:把记录到数字视频带上的数据从DV捕捉到PC中,把DV格式转换为DVD格式;并把转换后的数据记录到DVD中。换句话说,不需用户人工干预,就可执行把以第一格式记录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视频数据以第二格式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处理操作序列。
Claims (6)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获取装置,所述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多个访问单元组成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
获取停止控制装置,所述获取停止控制装置在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所述多个访问单元中每一个所包括的时间信息中,监视记录所述多个访问单元每一个的记录时间,并且,如果在所述多个访问单元中,此时监视的第一访问单元的所述记录时间比在所述第一访问单元之前临时监视的第二访问单元的所述记录时间更早,就停止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再现装置是数字视频带录像机;
所述内容数据记录到装在所述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数字视频带上;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再现控制装置,为响应所述获取装置的请求,所述再现控制装置控制对装在所述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所述数字视频带的再现、快进和倒退中的任何操作,并控制任何所述操作的停止操作;
如果开始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所述获取装置就请求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再现装在所述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所述数字视频带,并且,如果所述获取停止控制装置停止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就请求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停止所请求的再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从装在所述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所述数字视频带的开始位置获取所述内容数据,所述获取装置就在开始获取所述内容数据之前,请求所述再现控制装置,使装在所述数字视频带录像机中的所述数字视频带倒退到所述开始位置,并且,当发现所述数字视频带被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倒退到所述开始位置时,开始获取所述内容数据。
4.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所述步骤为:
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多个访问单元组成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
控制获取停止步骤,在所述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所述多个访问单元中每一个所包括的时间信息中,监视记录所述多个访问单元每一个的记录时间,并且,如果在所述多个访问单元中,此时监视的第一访问单元的所述记录时间比在所述第一访问单元之前临时监视的第二访问单元的所述记录时间更早,就控制停止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
5.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获取装置,所述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
获取停止控制装置,所述获取停止控制装置用于监视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并且,如果在超过预定时间周期的时间内未再现所述内容数据,就控制停止所述获取装置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
6.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所述步骤为:
获取由预定再现装置再现的预定内容数据;以及
监视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并且,如果在超过预定时间周期的时间内未再现所述内容数据,就控制停止所述获取装置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0940/2002 | 2002-09-06 | ||
JP2002260940A JP4337317B2 (ja) | 2002-09-06 | 2002-09-06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9324A true CN1679324A (zh) | 2005-10-05 |
CN100448284C CN100448284C (zh) | 2008-12-31 |
Family
ID=3197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209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8284C (zh) | 2002-09-06 | 2003-09-02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72564B2 (zh) |
EP (1) | EP1536641A4 (zh) |
JP (1) | JP4337317B2 (zh) |
KR (1) | KR100986227B1 (zh) |
CN (1) | CN100448284C (zh) |
WO (1) | WO20040238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20330A1 (en) * | 2005-04-07 | 2008-05-22 | Iof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ing User Generated Data Pertaining to Sequential Content |
JP2008243246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US8914826B2 (en) * | 2008-12-23 | 2014-12-16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chapter menu for a video program |
CN102333247B (zh) * | 2011-07-29 | 2014-10-08 | 深圳万兴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录制装置及视频录制方法 |
US11165680B2 (en) * | 2014-09-15 | 2021-11-02 | Vasona Networks, Inc. | Bit-rate extraction for encrypted video |
US10063922B2 (en) | 2014-09-15 | 2018-08-28 | Vasona Networks Inc. |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downloads of encrypted video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8053A (ja) | 1983-07-27 | 1985-02-1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テ−プコピ−装置 |
JP2977829B2 (ja) * | 1989-01-11 | 1999-11-15 | 株式会社東芝 | 動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動画像再生方法 |
DE4205762A1 (de) * | 1992-02-15 | 1993-08-19 | Andreas Dreier | Video-rekorder |
JP3134657B2 (ja) * | 1994-03-18 | 2001-02-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
JPH0845255A (ja) * | 1994-08-03 | 1996-02-16 | Sony Corp | オーディオビデオ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H08116514A (ja) | 1994-10-18 | 1996-05-0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映像要約方法および装置 |
WO1997010673A1 (fr) * | 1995-09-11 | 1997-03-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ysteme de collecte de donnees video/audio utilisant une camera video, et son systeme d'edition |
JPH10247302A (ja) * | 1997-03-03 | 1998-09-14 | Canon Inc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JP3932631B2 (ja) * | 1997-03-21 | 2007-06-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圧縮動画像データカット検出装置 |
US6233389B1 (en) * | 1998-07-30 | 2001-05-15 | Tivo, Inc. | Multimedia time warping system |
JP2000059731A (ja) | 1998-08-07 | 2000-02-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映像編集装置 |
JP2000076736A (ja) * | 1998-08-28 | 2000-03-14 | Sony Corp | ダビング装置 |
JP2000149504A (ja) * | 1998-10-30 | 2000-05-30 | Aiwa Co Ltd | ダビング方法およびオーディオ装置 |
EP1189444A1 (en) * | 2000-09-16 | 2002-03-20 |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 Method and data recorder for converting first data packet timestamps based on a first clock rate to second data packet timestamps based on a second clock rate |
JP2002112167A (ja) | 2000-09-27 | 2002-04-12 | Brother Ind Ltd | 映像データ編集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
US7386218B2 (en) * | 2002-04-17 | 2008-06-10 | Dell Products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video CD authoring |
-
2002
- 2002-09-06 JP JP2002260940A patent/JP43373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9-02 KR KR1020057003835A patent/KR10098622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9-02 EP EP03794176A patent/EP153664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9-02 US US10/525,965 patent/US76725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02 WO PCT/JP2003/011190 patent/WO200402380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9-02 CN CNB038209861A patent/CN10044828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23802A1 (ja) | 2004-03-18 |
EP1536641A4 (en) | 2009-11-04 |
JP4337317B2 (ja) | 2009-09-30 |
JP2004104286A (ja) | 2004-04-02 |
KR100986227B1 (ko) | 2010-10-07 |
CN100448284C (zh) | 2008-12-31 |
EP1536641A1 (en) | 2005-06-01 |
KR20050057218A (ko) | 2005-06-16 |
US20060126449A1 (en) | 2006-06-15 |
US7672564B2 (en) | 2010-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8790C (zh) | 接收并存储广播内容、响应用户请求使内容成为可利用状态的接收终端装置 | |
CN1160724C (zh) | 用于写入和再生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 |
CN148479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790528A (zh) | 重放装置及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01053253A (zh) | 记录装置及方法、再生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 | |
CN1700336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及程序 | |
CN1801918A (zh) | 再现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 |
CN1779715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及其程序 | |
CN1332925A (zh) | 图像信息编辑方法和编辑设备 | |
CN146925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设备、自动备份方法及数据收发方法 | |
CN1556992A (zh) | 记录装置、服务器装置、记录方法、程序、存储媒体 | |
CN1643605A (zh)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
CN172879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程序 | |
CN1207912C (zh) | 图像记录系统 | |
CN176837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
CN1679327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 |
CN1681287A (zh) | 数字照相机、像簿管理方法、像簿管理程序产品、以及像簿管理程序传送介质 | |
CN1685719A (zh) | 广播系统、记录装置、记录方法、程序、记录媒体 | |
CN1976427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
CN1890745A (zh) | 再现装置、再现装置的控制方法、内容记录媒体、数据结构、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 |
CN1564973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 |
CN1756334A (zh) | 用于处理信息的设备、方法和程序 | |
CN1912851A (zh) | 记录设备及其方法,程序产品,和程序记录介质 | |
CN1934641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806287A (zh) | 信息再现装置、信息再现装置的控制方法、内容记录介质、控制程序、记录了控制程序并可被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