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646A -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646A
CN1677646A CN 200410030725 CN200410030725A CN1677646A CN 1677646 A CN1677646 A CN 1677646A CN 200410030725 CN200410030725 CN 200410030725 CN 200410030725 A CN200410030725 A CN 200410030725A CN 1677646 A CN1677646 A CN 1677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device
substrate
light
drain reg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307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6618C (zh
Inventor
柯明道
徐新智
罗文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4100307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6618C/zh
Publication of CN1677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6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6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具有一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分别设置于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一内部电路中,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在基底上形成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沉积一屏蔽层,并仅使用一个光罩对屏蔽层进行图案化,以将位于栅极、第一晶体管部分漏极区、第二晶体管源极及漏极区上方的屏蔽层移除;利用图案化后的屏蔽层,以一第一浓度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步骤;移除图案化后的屏蔽层,并形成栅极的侧壁分离子;以一第二浓度进行一第二离子注入步骤,其中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

Description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有关于一种经由深次微米互补金氧半制程,制作一种具有低接合面电容、低漏电流及高防护效能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的发生,是由于不同材质间磨擦的动作产生了大量电压或电荷而发生放电现象所造成的,如此的放电脉冲大约可延续数个至数百奈秒,其时间长度取决于其放电的模式。在集成电路产品上,组件级的静电放电模式有三种:人体模型(HBM)、机械模型(MM)及充电组件模型(CDM)。为了能使静电放电防护装置能够具有相当的防护力(在人体模型中达到约±2kV、在机械模型中达到约±200V、在充电组件模型中达到约±1000V)以及符合一般工业标准的规范,已经有许多提升集成电路中静电放电防护电路防护力的方法被研究出来。
在集成电路中最先遭遇到静电脉冲的组件通常是输出入缓冲器。输出入缓冲器直接连接至芯片上直接暴露于外在环境的焊垫或接脚端,如图1所示。当一静电脉冲施加于输出入焊垫时,大量(数个安培)的静电放电电流会经集成电路中某个路径进行放电。如果集成电路缺乏适当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这个大量的静电放电电流会造成栅极氧化层的损坏或是在漏极侧的较弱通道表面引起电流聚集效应,导致金氧半场效晶体管装置部份区域被烧毁。
由于在深次微米互补金氧半(CMOS)制程的集成电路中,其扩散接合面的深度较浅,且使用了淡掺杂漏极(LDD)结构与金属硅化(silicidation)步骤,因而降低了集成电路静电放电防护耐受能力。因此,必需将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与组件整合在芯片上以保护内部电路不受静电放电的损害。在图1中所显示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装置用以做为静电放电钳制装置,进行静电放电电流的放电动作,而其静电放电防护力端赖此一钳制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表现。
在深次微米互补金氧半技术中,N型的金氧半组件会具有淡掺杂漏极结构,以克服热电子的问题。漏极的接触插塞至多晶硅栅极之间距由一额外的金属硅化阻挡光罩(RPO)来决定,其可移除在源极及漏极区的金属硅化物、提高静电放电防护能力。然而,淡掺杂漏极结构通常会降低静电放电防护力。为了提高防护力,会再使用一额外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光罩以消除淡掺杂漏极突起结构。有多个美国专利已经揭露了经由静电放电离子注入修正的组件结构,而提高了静电放电防护力。
一般来说,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步骤有两类,一个是N型、另一是P型,如图2及图3所示。图4显示了一标准的N型砷离子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流程。如方块411所示,先提供一具氧化层的基板,在形成淡掺杂漏极结构(如方块412所示)后,接着在所有组件(包含了静电放电防护组件及内部组件)上均形成侧壁分离子,如方块413所示。然后,静电放电防护组件会经由静电放电光罩进行图案化而形成N型静电放电屏蔽(如方块414所示),再使其侧壁分离子被移除(如方块415所示)。其后,再进行砷离子静电放电布植(如方块416所示),并形成源/漏极区(如方块417所示),接着再形成硅化物接触区(如方块418所示),并形成层间介电层(如方块419所示),以及形成接触窗(如方块420所示),最后上金属层以及护层(如方块421所示),如此形成的N型离子注入区会含盖整个源/漏极区并包住了在静电放电防护组件中淡掺杂漏极的突起结构。此外,在美国第5672527号专利中揭露了一类似的N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方法,其中静电放电防护组件在侧壁分离子形成前完成。整个源/漏极区及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淡掺杂漏极结构均被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所含盖,且侧壁分离子没有被移除。然而,这种静电放电防护组件会有着崩溃电压增高的问题。
在美国第5559352号专利中揭露了一种形成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方法,包括了一高能量及浓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步骤,其中掺杂离子经由源极及漏极的接触开孔注入基底的。如此形成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会位于源/漏极区的下方,降低了源/漏极至P型基底间接合面的崩溃电压。因此,这种静电放电防护组件可以快速地被启动,以保护内部电路的薄氧化层不致遭受静电放电损害。
在美国第5953601号专利中揭露了另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使用一屏蔽层覆盖内部组件以及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部份金属硅化层;经由蚀刻该些未被屏蔽层覆盖的硅化层而使得导电层及部份源/漏极区被暴露;在屏蔽层的遮蔽下,经由离子注入步骤形成P型浓掺杂区;再经由另一个离子注入步骤形成位于整个漏极区下方且包住淡掺杂漏极结构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P型浓掺杂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位于部份源/漏极区下方而形成一个齐纳(Zener)接合面,降低了接合面的崩溃电压。此外,N型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步骤亦避免了因淡掺杂漏极结构所造成的防护力下降的问题。然而,由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所形成的齐纳接合面具有高漏电的缺点,且增加了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接合面寄生电容值。
在混合电压的集成电路中,核心逻辑电路操作于一较低的电压而输出入电路却操作于一较高电压上。静电放电防护组件必备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会将齐纳接合面的崩溃电压从8伏特拉低至5伏特。因此,静电放电防护组件极易因为噪声或是信号的突峰(overshooing)而发生误触动的现象。在高速集成电路中,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接合面寄生电容值与接合面空乏区宽度成正比。由于在比较此静电放电防护晶体管与没有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的组件时,静电放电防护晶体管的齐纳接合面空乏区宽度较小,造成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会使得齐纳接合面的寄生电容值提高,因而降低了输出入接口电路的操作速度。因此,具有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不适用于高速或混合电压的集成电路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深次微米互补金氧半制程制作具有低接合面电容、低漏电流及高防护力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适用于一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具有一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分别设置于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一内部电路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在该基底上形成该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沉积一屏蔽层,并仅使用一个光罩对该屏蔽层进行图案化,以将位于该些栅极、该第一晶体管部份漏极区、该第二晶体管源极及漏极区上方的屏蔽层移除;利用该图案化后的屏蔽层,以一第一浓度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步骤;移除该图案化后的屏蔽层,并形成该些栅极的侧壁分离子;以及以一第二浓度进行一第二离子注入步骤,其中该第二浓度大于该第一浓度。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装置,耦接至一内部电路的接合垫,包括:一基底;一栅极,形成于该基底上;一源极及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栅极的两侧,该漏极区耦接至该接合垫,而该源极耦接接收一参考电位;以及一淡掺杂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仅位于该栅极与该漏极区之间,其深度大于该漏极区的深度。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基底;一内部电路,形成于该基底上;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形成于该基底上;以及一第一及第二淡掺杂区,形成于该基底中,其中,该内部电路包括形成于该基底上的一第一栅极以及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第一栅极的两侧之一第一源极及漏极区,而该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包括形成于该基底上之一第二栅极以及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第二栅极的两侧之一第二源极及漏极区,该第一淡掺杂区包围该第一漏极区,而该第二淡掺杂区仅设置于该第二栅极及第二漏极区之间,且该第一及第二淡掺杂区的深度均大于该第一及第二漏极区的深度。
以下,就图式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一传统芯片上具有输出入缓冲器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图2显示了一传统具有N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
图3显示了传统具有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
图4显示了一传统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制程;
图5A~图5F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同时具有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内部电路的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图6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的剖面图;
图7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部电路的剖面图;
图8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堆叠型NMOS结构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剖面图。
图号说明
51 P型基底                  511 P型井区             512 浅沟隔离区
521、522 栅极               53、59 屏蔽层           57、58 光罩
541 漏极区                  551 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
552 淡掺杂漏极区            56 侧壁分离子
543、544、81 N型浓掺杂区    61 接合垫
71 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5A~图5F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同时具有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内部电路的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内部电路均是由晶体管所组成。
如图5A所示,首先提供一P型基底51,其具有一P型井区511及浅沟隔离(STI)区512。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内部电路的晶体管栅极521及522则形成于P型基底51上。
如图5B所示,涂布一屏蔽层53并进行图案化,且使用单一个光罩57将屏蔽层53位于栅极521及522上方、静电放电防护电路晶体管的部份漏极区541上方以及内部电路晶体管漏极与源极区上方的部份移除。光罩57系与淡掺杂漏极结构所使用的光罩整合为一,用以定义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中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以及内部电路中的淡掺杂漏极结构之用。
如图5C所示,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步骤。此步骤使用N型淡掺杂离子对未被图案化后的屏蔽层覆盖处进行离子注入,其深度为D1。此步骤形成了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中的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551及内部电路的淡掺杂漏极区552。
如图5D所示,屏蔽层53被移除且在栅极521及522的侧壁形成分离子。侧壁分离子56经由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一介电层,并加以蚀刻而形成。
如图5E所示,涂布另一个屏蔽层59并进行图案化,经由一N型浓扩散光罩58将位于所有源极及漏极区上方的部份移除。
如图5F所示,对未被图案化的屏蔽层59覆盖的区域进行一第二离子注入步骤,以形成N型浓掺杂区543。此步骤使用N型浓掺杂离子,其深度为D2,且D2小于D1。之后,屏蔽层59便被移除。
第二离子注入步骤之后,便进行传统的互补金氧半制程,如金属硅化、金属内联机的制程。
图6显示了依据前述步骤所形成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的剖面图。此电路具有一接合面深度D1,稍大于漏极扩散区的接合面深度D2。除了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中的漏极543与源极544扩散区下方区域之外,N型淡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551包住了位于漏极侧543的原淡掺杂漏极区。静电放电防护电路晶体管的漏极543耦合至一接合垫61,而其源极、栅极及基底则耦合至接地点。当一正向静电放电脉冲施加于接合垫61上时,静电放电防护晶体管的漏极会产生崩溃而钳制了静电放电电压。由于没有N型淡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的区域具有一较低的崩溃电压值,静电放电电流会先流经这些区域,使得一基底电流会产生而触发在NMOS组件中的侧向NPN双载流子接合面晶体管。这些静电放电电流最终会经由此寄生侧向NPN双载流子晶体管进行放电。因此,静电放电电流路径会远离NMOS组件的弱信道表面,而流经一个大面积的区域。此组件避免一般N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组件崩溃电压增高的困扰,更可避免P型静电放电离子注入组件因噪声或信号突峰造成静电放电防护组件被误触的误动作。此外,提高了其静电放电防护能力,尤其是对机械模式的静电放电防护能力的提升。
另外,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的掺杂浓度是小于漏极掺杂区的。内部电路较深的淡掺杂漏极结构亦是由N型淡静电放电离子注入步骤形成的,如图7所示。接触点71可以形成于晶体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上以做适当的内联机之用。静电放电防护组件之信道长度几乎于具有传统淡掺杂漏极结构的内部组件相同。由于横跨漏极、源极至P型基底的区域具有较低的掺杂浓度,内部电路的接合面寄生电容值也较低,而提高了内部电路的操作速度。
再者,使用图5A~5F的制程亦可以制作出用于混压输出入接口电路而具有堆栈型NMOS结构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其差异在于栅极的数目以及额外增加了N型浓掺杂区81,如图8所示。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静电放电离子注入结构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用以制作淡掺杂漏极结构及静电放电离子注入区的光罩整合为一。此种方法兼容于现行一般的互补金氧半制程。如此形成的静电放电防护组件具有低成本、高防护力及高操作速度的特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具有一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分别设置于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及一内部电路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底;
在该基底上形成该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沉积一屏蔽层,并仅使用一个光罩对该屏蔽层进行图案化,以将位于该些栅极、该第一晶体管部份漏极区、该第二晶体管源极及漏极区上方的屏蔽层移除;
利用该图案化后的屏蔽层,以一第一浓度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步骤;
移除该图案化后的屏蔽层,并形成该些栅极的侧壁分离子;以及
以一第二浓度进行一第二离子注入步骤,其中该第二浓度大于该第一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子注入步骤为淡N型离子静电放电防护注入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离子注入步骤为浓N型离子漏极扩散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子注入步骤为淡P型离子静电放电防护注入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离子注入步骤为浓P型离子漏极扩散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子注入步骤所使用的布局结构适用于单一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子注入步骤所使用的布局结构适用于一具有堆栈结构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子注入步骤中所使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离子注入步骤中所使用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复数内部连接导线,以使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耦接至一接合垫,源极与门极耦接接收一接地电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在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上形成接触插塞。
11、一种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耦接至一内部电路的接合垫,包括:
一基底;
一栅极,形成于该基底上;
一源极及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栅极的两侧,该漏极区耦接至该接合垫,而该源极耦接接收一参考电位;以及
一淡掺杂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仅位于该栅极与该漏极区之间,其深度大于该漏极区的深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源极及漏极区为N型浓掺杂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源极及漏极区为P型浓掺杂区。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淡掺杂区为一N型淡静电放电防护掺杂区。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淡掺杂区为一P型淡静电放电防护掺杂区。
16、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
一内部电路,形成于该基底上,包括:
一第一栅极,形成于该基底上;以及
一第一源极及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第一栅极的两侧;
一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形成于该基底上,包括:
一第二栅极,形成于该基底上;以及
一第二源极及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分别位于该第二栅极的两侧;以及
一第一及第二淡掺杂区,形成于该基底中,其中该第一淡掺杂区包围该第一漏极区,而该第二淡掺杂区仅设置于该第二栅极及第二漏极区之间,且该第一及第二淡掺杂区的深度均大于该第一及第二漏极区的深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源极及漏极区为N型浓掺杂区。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源极及漏极区为P型浓掺杂区。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淡掺杂区为N型淡静电放电防护掺杂区。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淡掺杂区为P型淡静电放电防护掺杂区。
CNB2004100307251A 2004-03-31 2004-03-31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61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07251A CN1316618C (zh) 2004-03-31 2004-03-31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07251A CN1316618C (zh) 2004-03-31 2004-03-31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646A true CN1677646A (zh) 2005-10-05
CN1316618C CN1316618C (zh) 2007-05-16

Family

ID=3505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07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618C (zh) 2004-03-31 2004-03-31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661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684A (zh) * 2009-09-22 2010-03-17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高压工艺中静电放电保护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1276788B (zh) * 2007-03-28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改善绝缘体上硅电路静电放电防护性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481B (en) * 1978-01-09 1982-04-07 Rca Corp Egfet mirrors
US5374565A (en) * 1993-10-22 1994-12-20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D protection improvement
US5597758A (en) * 1994-08-01 1997-01-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CN1153290C (zh) * 2001-03-23 2004-06-09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流均匀分布特性的静电放电防护布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788B (zh) * 2007-03-28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改善绝缘体上硅电路静电放电防护性能的方法
CN101673684A (zh) * 2009-09-22 2010-03-17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高压工艺中静电放电保护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6618C (zh)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8357B2 (en) Lateral SCR device for on-chip ESD protection in shallow-trench-isolation CMOS process
CN2751442Y (zh)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US7384802B2 (en) ESD protection device for high voltage
US7521741B2 (en) Shielding structures for preventing leakages in high voltage MOS devices
US728844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the same mask for both LDD and ESD implantation
CN1445849A (zh) 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US20200243504A1 (en) Rectification device having a forward pn junction and a reverse schottky barrier formed in an epitaxial semiconductor layer formed over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US6521487B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thyristor
US992913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SD protection device
US5777368A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its method of fabrication
KR100364588B1 (ko) 정전류를 방전하기 위하여 바이폴러 트랜지스터에 의해 구현된 보호회로를 구비한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공정
CN107346786B (zh) Ggnmos晶体管、多指ggnmos器件及电路
US5831312A (en) Electros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renches
CN103872135A (zh) 击穿电压增加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CN1677646A (zh) 半导体装置、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33040C (zh) Esd保护电路元件
US20100308416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Gate Self-Protection,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Gate Self-Protection
CN1284223C (zh) 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及其工艺
CN113764403A (zh) 阻容耦合快速开启的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89857B (zh) 提高维持电压的多晶硅假栅静电释放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30306A (zh) 用于薄外延工艺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制备工艺及ggnmos器件
US6281080B1 (en) Fabrication method in improving ESD ability and vertical BJT gain
CN1591860A (zh) 深次微米制程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220238508A1 (en) Vertical device having a reverse schottky barrier formed in an epitaxial semiconductor layer formed over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KR100331858B1 (ko) 이에스디(esd) 보호회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IJI HOLD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120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Patentee before: Xito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