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6409A -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6409A
CN1676409A CN 200510062476 CN200510062476A CN1676409A CN 1676409 A CN1676409 A CN 1676409A CN 200510062476 CN200510062476 CN 200510062476 CN 200510062476 A CN200510062476 A CN 200510062476A CN 1676409 A CN1676409 A CN 1676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rope
braking
brake
mentioned
brake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624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0374C (zh
Inventor
冈崎泰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6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03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03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在即使操作2个制动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使1个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中,不需要配置联动连杆等的追加零件,就可提高配置上的自由度,而且可降低零件品种。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外钢缆(23)被分割为第1输入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23b),在分别设置于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受压部(29)上,分别形成一对受压面(30),在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第2制动钢缆(25)上,设置在两侧分别具有以与上述两受压部(29)的受压面(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34)的一对推压部(33),以便其根据第2制动钢缆(25)的牵引动作而相互接近移动。

Description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即使操作2个制动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使1个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技术背景
存在左右一对制动杆与联动连杆连结,该联动连杆通过个别的制动钢缆,与前轮制动器以及后轮制动器连结,若操作两制动杆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使前轮以及后轮制动器联动进行制动动作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0929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装置中,需要配置联动连杆等的追加零件,不仅仅配置上的自由度狭小,而且零件品种也增多。
本发明就是鉴于相关的情况而产生,以提供一种不需要在制动操作部件的周围配置使配置上的自由度狭小的零件,并且可以一面降低零件品种,一面若操作一对制动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使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为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有第1以及第2制动操作部件,和通过这些制动操作部件的任意一个的操作进行制动动作的第1车轮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第1制动钢缆的第1外钢缆被分割为第1制动操作部件侧的第1输入侧外钢缆,和第1车轮制动器侧的第1输出侧外钢缆,所述第1制动钢缆具有连结第1制动操作部件以及第1车轮制动器之间的第1内钢缆,在分别设置于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的相对端部的受压部上,以随着趋向前端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分别形成倾斜的一对受压面,在第2制动钢缆上设置在两侧分别具有以与上述两受压部的受压面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的一对推压部,以便其根据由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所进行的对第2制动钢缆的牵引动作而相互接近移动,所述第2制动钢缆在上述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的相对端部之间,以与第1制动钢缆交叉的方式配置,且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相连。
另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2制动钢缆的第2外钢缆,在与上述第1制动钢缆的交叉部被分割为第2制动操作部件侧的第2输入侧外钢缆,和第2车轮制动器侧的第2输出侧外钢缆,所述第2制动钢缆具有连结第2制动操作部件以及第2车轮制动器之间的第2内钢缆,上述两推压部设置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的相对端部。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分别设置在与第2制动钢缆所具有的第2内钢缆以及第2外钢缆的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相反侧的端部。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受压部一体设置在分别安装于上述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的相对端部的端盖上。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受压部之间,设置对上述两受压部向相互接近侧弹压的弹簧。
再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受压部上,设置限制上述两推压部向相互离开的一侧移动规定距离以上的挡块。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若制动操作第1制动操作部件,则从与第1制动操作部件相连的第1制动钢缆的内钢缆向第1车轮制动器,作用使该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牵引力。另外,若制动操作第2制动操作部件,则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相连的第2制动钢缆与牵引动作相应,一对推压部进行接近动作。另一方面,第1制动钢缆的第1外钢缆被分割为第1制动操作部件侧的第1输入侧外钢缆,和上述车轮制动器侧的第1输出侧外钢缆,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的相对端部,设置具有受压面的受压部,该受压面与上述两推压部所具有的推压面接触,因为推压面以及受压面为倾斜面,所以与两推压部的接近移动相应,在两受压部上作用相互离开方向的推压力,由于压缩力作用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上而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使牵引力作用在第1内钢缆上,即使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也可以使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并且第1以及第2制动钢缆是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也不需要在第1以及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任意一个的周围配置零件,就可以增大配置上的自由度,另外,不需要联动连杆等,就可以降低零件品种。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若制动操作与第2制动钢缆相连的第2制动操作部件,则第2内钢缆被牵引,压缩相互分割的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由于通过作用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上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两推压部进行接近动作,所以不仅仅使第2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还可以使第1车轮制动器联动,进行制动动作。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第2内钢缆被牵引,压缩第2外钢缆,通过作用在第2内钢缆上的牵引力,和作用在第2外钢缆上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两推压部进行接近动作,即使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第1车轮制动器也进行制动动作。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可以不需要用于设置受压部的专用部件,可以进一步降低零件品种。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从第2制动钢缆的推压部作用到第1制动钢缆的受压部的力,超过弹簧的弹压力之前,受压部不会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动作,因此,通过上述弹簧的弹簧荷重调整,可以恰当地确定在操作第2制动操作部件,使第1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时的制动操作力。
再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可以通过挡块限制推压部向推压部的推压面从受压部的受压面离开的一侧的移动,可以保持受压面以及推压面的接触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是表示两轮摩托车用制动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与在牵引第2制动钢缆状态下的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是与第1实施例的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与在牵引第2制动钢缆状态下的图8相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随附的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表示两轮摩托车用制动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图7是与在牵引第2制动钢缆的状态下的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在转向手柄10的右端部,安装着右手柄11,同时,枢轴支承着作为用可握住右手柄11的右手操作的第1制动操作部件的右制动杆13。另外,在转向手柄10的左端部,安装着左手柄12,同时,枢轴支承着作为用可握住左手柄12的左手操作的第2制动操作部件的左制动杆14。
另一方面,在前轮上安装着作为鼓式制动器的第1车轮制动器15,在后轮上安装着作为鼓式制动器的第2车轮制动器16。两车轮制动器15、16具有动作杆15a、16a,与使这些动作杆15a、16a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输入相应,进行制动动作。
右制动杆13以及第1车轮制动器15的动作杆15a由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内钢缆22直接连结,左制动杆14以及第2车轮制动器16的动作杆16a由第2制动钢缆25的第2内钢缆26直接连结。
综合参照图3~图6,第1制动钢缆21是由第1内钢缆22,和使第1内钢缆22可移动地插通的第1外钢缆23构成的,另外,第2制动钢缆25是由第2内钢缆26,和使第2内钢缆26可移动地插通的第2外钢缆27构成的,第1以及第2制动钢缆21,25的中间部被配置为相互交叉。
而且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外钢缆23被分割为右制动杆13侧的第1输入侧外钢缆23a,和第1车轮制动器15侧的第1输出侧外钢缆23b,第2制动钢缆25的第2内钢缆26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之间,与第1内钢缆22交叉。另外,第2制动钢缆25的第2外钢缆27被分割为左制动杆14侧的第2输入侧外钢缆27a,和第2车轮制动器16侧的第2输出侧外钢缆27b。
在第1输入侧以及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安装有端盖28,28,在第2输入侧以及输出侧外钢缆27a,27b的相对端部,安装有端盖32,32。
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上安装的端盖28,28上,一体地设置大致T字形的受压部29,29,在各受压部29…上,分别设置着在其前端侧开放的一对凹部31,31…,该一对凹部31,31…的相互之间形成梯形部29a,该梯形部29a在两侧具有以随着趋近前端侧相互接近方式倾斜的一对受压面30、30。
即,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上,设置受压部29,29,该受压部29,29分别具有以随着趋近前端侧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的一对受压面30,30…,这些受压部29,29被一体地设置在分别安装于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端盖28,28上。
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上安装的端盖32,32的前端,一体地设置随着趋近前端侧而成为细而狭窄的梯形状的推压部33,33,在这些推压部33,33的两侧,分别形成为以与上述两受压部29,29的受压面30,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34,34…。
这样,若制动操作左制动杆14,则第2内钢缆26被牵引,压缩相互分割的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通过作用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上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两推压部33,33进行接近动作。
但是,相互相对的受压部29,29的凹部31,31…,是与收纳上述推压部33,33的收纳凹部协动而构成的,在这些收纳凹部内,上述推压部33,33的推压面34,34…分别与上述受压面30,30…滑动接触。而且在受压面29,29上,各设置一对限制两推压部33,33向相互相反的一侧移动规定距离以上的挡块36,36…。
另外,在受压部29,29上,设置对两受压部29,29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压的例如一对线圈状的弹簧37,37。两弹簧37,37的两端与分别固定在受压部29,29上的一对销38,38的两端分别卡合。
上述销38,38具有使第1内钢缆22可移动地贯通的贯通孔39,39,在与第1内钢缆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以两端从受压部29,29突出的方式,插通受压部29,29。而且与受压部29,29的外面卡合的止动轮40,40…安装在每一对销38,38上,销38,38在一对止动轮40,40…之间,夹着受压部29,29,被固定在受压部29,29上。
接着,若对该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则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外钢缆23被分割为右制动杆13侧的第1输入侧外钢缆23a,和第1车轮制动器15侧的第1输出侧外钢缆23b,所述第1制动钢缆21具有连结右制动杆13以及第1车轮制动器15之间的第1内钢缆22,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上,设置受压部29,29,在这些受压部29,29上,以随着趋向前端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分别形成倾斜的一对受压面30,30…。
另一方面,在第2制动钢缆25上设置在两侧分别具有以与两受压部29,29的受压面30,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34,34…的一对推压部33,33,以便其根据由左制动杆14的操作所进行的对第2制动钢缆25的牵引动作而相互接近移动,所述第2制动钢缆25在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之间,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交叉的方式配置,同时与左制动杆14相连。
因此,若制动操作右制动杆13,则从与右制动杆13相连的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内钢缆22向第1车轮制动器15,作用对该车轮制动器15进行制动动作的牵引力。另外,若制动操作左制动杆14,则相应于与左制动杆14相连的第2制动钢缆25的牵引动作,如图7所示,一对推压部33,33进行接近动作。据此,推压部33,33利用其推压面34,34…,将受压面30,3…推压到受压部29,29,因为推压面34,34…以及受压面30,30…为倾斜面,所以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的推压力作用在两受压部29,29上。
据此,通过压缩力作用在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上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牵引力作用在第1内钢缆22上,即使通过左制动杆14的制动操作,第1车轮制动器15也进行制动动作。
而且第1以及第2制动钢缆21,25被配置为相互交叉,不需要在右以及左制动杆13,14的任意一个的周围配置零件,就可以增大配置上的自由度,另外,不需要联动连杆等,就可以降低零件品种。
另外,第2制动钢缆25的第2外钢缆27,在与第1制动钢缆21的交叉部被分割为左制动杆14侧的第2输入侧外钢缆27a,和第2车轮制动器16侧的第2输出侧外钢缆27b,所述第2制动钢缆25具有连结左制动杆14以及第2车轮制动器16之间的第2内钢缆26,两推压部33,33设置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的相对端部,若制动操作右制动杆14,则第2内钢缆26被牵引,压缩相互分割的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由于通过作用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上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两推压部33,33进行接近动作,所以不仅可以使第2车轮制动器16进行制动动作,也可以使第1车轮制动器15联动,进行制动动作。
另外,由于两受压部29,29一体设置在分别安装于在第1制动钢缆21中的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端盖28,28上,推压部33,33一体设置在分别安装于在第2制动钢缆25中的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的相对端部的端盖32,32上,所以不需要用于设置受压部29,29以及推压部33,33的专用部件,就可以进一步降低零件品种。
而且,因为在两受压部29,29之间,设置对两受压部29,29向相互接近侧弹压的弹簧37,37,所以在通过左制动杆14的制动操作而从第2制动钢缆25的推压部33,33作用到第1制动钢缆21的受压部29,29的力超过因弹簧37,37产生的弹簧弹压力之前,受压部29,29不会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动作,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弹簧37、37的弹簧荷重调整,恰当地确定在操作左制动杆14,使第1车轮制动器15进行制动动作时的制动操作力。
再有,因为在两受压部29,29上,设置限制两推压部33,33向相互离开的一侧移动规定距离以上的挡块36,36…,所以可以通过挡块36,36…,限制推压部33,33向推压部33,33的推压面34,34…从受压部29,29的受压面30,30…离开的一侧移动,可以维持受压面30,30…以及推压面34,34…的接触状态。
图8以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8是与第1实施例的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图9是与在牵引第2制动钢缆状态下的图8相对应的剖视图。
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相连的第2制动钢缆45是由第2内钢缆46,和使第2内钢缆46可移动地插通的第2外钢缆47构成的,该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用于使安装在前轮上的第1车轮制动器15(参照第1实施例)为了驻车制动等而进行制动动作,第2制动钢缆45的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相反一侧的端部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交叉的方式配置在与第1制动钢缆21所具有的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之间。
在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相反侧的端部,在第2制动钢缆45中的第2外钢缆47上,安装着端盖48,在该端盖48上,一体设置具有推压面34,34的梯形状的推压部33,该推压面34,34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侧的两受压部29,29的受压面30,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另外,在第2制动钢缆45中的第2内钢缆46的端部上,固定具有推压面34,34的梯形状的推压部33,该推压面34,34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侧的两受压部29,29的受压面30,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
这样,若制动操作第2制动操作部件44,则第2内钢缆46被牵引,压缩第2外钢缆47,通过作用在第2内钢缆46上的牵引力,和作用在第2外钢缆47上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两推压部33,33如图9所示,进行接近动作,通过压缩力作用在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上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牵引力作用到第1内钢缆22上,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的制动操作,可以为了驻车制动等,而使第1车轮制动器15进行制动动作。
通过该第2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也可以增大配置上的自由度,同时降低零件品种,可以通过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的制动操作,使第1车轮制动器15进行制动动作。
上面,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不脱离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就可以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有第1以及第2制动操作部件(13;14,44),和通过这些制动操作部件(13;14,44)的任意一个的操作进行制动动作的第1车轮制动器(15),其特征在于,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外钢缆(23)被分割为第1制动操作部件(13)侧的第1输入侧外钢缆(23a),和第1车轮制动器(15)侧的第1输出侧外钢缆(23b),所述第1制动钢缆(21)具有连结第1制动操作部件(13)以及第1车轮制动器(15)之间的第1内钢缆(22),在分别设置于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受压部(29)上,以随着趋向前端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分别形成倾斜的一对受压面(30),在第2制动钢缆(25,45)上设置在两侧分别具有以与上述两受压部(29)的受压面(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34)的一对推压部(33),以便其根据由第2制动操作部件(14,44)的操作所进行的对第2制动钢缆(25,45)的牵引动作而相互接近移动,所述第2制动钢缆(25,45)在上述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之间,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交叉的方式配置,且与第2制动操作部件(14,4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制动钢缆(25)的第2外钢缆(27),在与上述第1制动钢缆(21)的交叉部被分割为第2制动操作部件(14)侧的第2输入侧外钢缆(27a),和第2车轮制动器(16)侧的第2输出侧外钢缆(27b),所述第2制动钢缆(25)具有连结第2制动操作部件(14)以及第2车轮制动器(16)之间的第2内钢缆(26),上述两推压部(33)设置在第2输入侧以及第2输出侧外钢缆(27a,27b)的相对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33)分别设置在与第2制动钢缆(45)所具有的第2内钢缆(46)以及第2外钢缆(47)的第2制动操作部件(44)的相反侧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受压部(29)一体设置在分别安装于上述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端盖(28)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受压部(29)之间,设置对上述两受压部(29)向相互接近侧弹压的弹簧(37)。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受压部(29)上,设置限制上述两推压部向相互离开的一侧移动规定距离以上的挡块(36)。
CNB2005100624769A 2004-03-30 2005-03-28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03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9560A JP2005280562A (ja) 2004-03-30 2004-03-30 小型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2004099560 2004-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409A true CN1676409A (zh) 2005-10-05
CN100360374C CN100360374C (zh) 2008-01-09

Family

ID=3504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4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0374C (zh) 2004-03-30 2005-03-28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80562A (zh)
CN (1) CN100360374C (zh)
TW (1) TWI25095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5406B2 (ja) * 1998-07-21 2007-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4090593B2 (ja) * 1998-10-20 2008-05-28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4233678B2 (ja) * 1999-04-26 2009-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4206181B2 (ja) * 1999-12-15 2009-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50954B (en) 2006-03-11
CN100360374C (zh) 2008-01-09
TW200531876A (en) 2005-10-01
JP2005280562A (ja) 200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334C (zh)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264719C (zh) 连动制动装置
CN2818243Y (zh) 转向锁定装置
CN1274544C (zh) 车辆的紧急制动装置
CN100548763C (zh) 杆式车把车辆用连动制动机构
CN1205082C (zh) 机动两轮车的制动装置
CN101033783A (zh) 盘式制动器
CN1435919A (zh) 使用拉片的解锁机构和具有该解锁机构的连接器
US20070277640A1 (en) Brake pedal apparatus
CN1170721C (zh)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227133C (zh) 车辆用前后轮制动器连动装置
CN104229050A (zh) 骑乘型车辆
CN1676408A (zh) 小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
CN1190270A (zh) 杆式接插件
CN1676409A (zh)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042716C (zh)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240579C (zh) 车辆用前后轮制动器连动装置
CN1170723C (zh) 机动二轮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CN1042616C (zh) 两轮机动车用的制动装置
CN1151048C (zh) 机动车联锁制动系统
CN1164494A (zh) 车辆用制动装置的联动制动机构
CN2443896Y (zh) 腹式车辆紧急安全防滑制动系统
JPH08507270A (ja) 3つの独立流体回路をもつブレーキ装置
CN1621303A (zh)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CN1165447C (zh) 自行车刹车同步平衡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