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816A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3816A CN1673816A CNA2005100594250A CN200510059425A CN1673816A CN 1673816 A CN1673816 A CN 1673816A CN A2005100594250 A CNA2005100594250 A CN A2005100594250A CN 200510059425 A CN200510059425 A CN 200510059425A CN 1673816 A CN1673816 A CN 16738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mentioned
- state
- light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4—Stiffening or bust-forming inserts
- A41C3/144—Pa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6—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t least one liquid crystal cell or layer assumes a scattering st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使用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了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2。由于设置了设定该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用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故可用简单的结构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视角特性化与宽视角特性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进行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的转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和配备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形成使2枚玻璃基板相向而固定、将液晶封入其间隙的结构,在一方的玻璃基板上形成透明的共用电极,在另一方的玻璃基板上将多个透明的像素电极形成为行列状,同时形成对各像素电极独立地施加电压用的电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用偏振片夹持上述结构进行显示,故具有视角特性窄的特征。
为了展宽该视角特性,作为分割取向等的物理的方法,提出使用了IPS(面内开关)、MVA(多畴垂直取向)、ASV(先进超视野)等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这样的宽视角特性化了的液晶显示装置不能应用于移动电话之类的不打算让他人从侧面看到的装置。从而,在这样的装置中,一般使用视角特性窄的液晶显示装置。
但是,近年来,在移动电话中,除了电话功能及邮件功能外,还包括了利用照相机的拍摄功能及TV显像功能,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移动电话中,在通电话及发邮件时,由于在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内容多半不打算被他人看到,故需要窄视角特性的显示装置,又由于在进行照相机拍摄及进行TV显像时,由于在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内容即使被他人看到多半也没有特别的问题,故不特别需要窄视角特性的显示装置,反之,在与他人一起观看显示画面时,则需要宽视角特性的显示装置。
也就是说,如果增加移动电话的功能,则必须根据各功能而转换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
因此,可利用液晶的视角特性,根据需要来转换显示画面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作为日本国公开公报的特开平10-153968号公报(1998年6月9日公开,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中予以公布。
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了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转换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通过将一个像素分割成2个像素区,对2个像素区供给相同的驱动电压,使斜视角下的灰度反转,实现窄视角特性化,另外,通过对2个像素区供给不同的驱动电压,抑制斜视角下的灰度的反转,实现宽视角特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必须转换驱动电压来供给1个像素内的2个像素区,故使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控制复杂化,产生了为实现这样的驱动控制的电路结构也变得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简单的结构中,可转换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和配备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了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设定部。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例如根据视角特性转换信号,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
更具体地说,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例如具有包括通过施加电场而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遮光层的结构。
也就是说,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是转换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转换部,例如根据视角特性转换信号来转换向上述遮光层施加电场的有无,从而可转换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利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设定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从而在像元区,可增大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这样,如果在像元区内,增大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则从斜方向看不清楚液晶显示面板上所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可收窄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即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视角特性化。
另外,如果利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则由于改善了斜视角下的亮度过大现象,故与将该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的情况相比,展宽了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
从而,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像元区内,通过将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可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视角特性化或宽视角特性化。
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通过利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例如根据视角特性转换信号,变更在构成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与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比例,可实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视角特性化或宽视角特性化。
由此,按照本发明,如以往那样,为了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由于将1个像素分割成2个像素,无需独立地这对这2个像素进行驱动控制,故可简化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用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提供可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也可将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于具备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显示器件的电子装置。
即,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具备了可执行邮件功能、照相机拍摄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TV显像功能之中的至少2种功能,特别是因特网连接功能和邮件功能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以及照相机拍摄功能和TV显像功能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而且在执行上述备功能时显示执行内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了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根据所执行的功能,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设定装置。
由此,通过利用透光状态设定装置,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可按照与各功能对应的视角特性,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述而得到充分理解。另外,本发明的权益在参照了附图的下面的说明中变得明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视角特性模式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1(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窄视角特性模式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视角特性用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视角特性用的原理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是示出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从基板法线方向看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时的一个像元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盒的图,是示出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开始随施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压而变化的状态(导通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盒的图,是示出液晶分子的取向随施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压而变化后的稳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等位线与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关系的图,是示出等位线与液晶分子的轴方位正交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等位线与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关系的图,是示出等位线对液晶分子的轴方位倾斜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等位线与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关系的图,是示出在等位线对液晶分子的轴方位倾斜的电场的作用下取向的液晶分子和在等位线对液晶分子的轴方位垂直的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取向以便与该液晶分子匹配的液晶分子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等位线与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关系的图,是示出施加了形成等位线连续的凹凸形状的电场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上述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图,是未施加电压时从基板法线方向看液晶分子时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上述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图,是从基板法线方向看导通初始状态下的各液晶分子时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是示出上述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图,是从基板法线方向看上述稳定状态下的各液晶分子时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本特性的曲线图。
图17(a)~图17(c)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18(a)~图18(c)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状态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9(a)~图19(c)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状态的又一例子的图。
图20(a)~图20(f)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子像素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21是图1(a)~图1(b)中所示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概略剖面图。
图22(a)是示出图21所示的注入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的光散射状态的行为的图。
图22(b)是示出图21所示的注入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的光透射状态的行为的图。
图23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的子像素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分散剂的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的子像素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分散剂的配置关系的另一例的图。
图25是示出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6(a)~图26(d)是示出沿图25中所示的流程图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7(a)是示出将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用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情形的结构例的图。
图27(b)是示出将需要偏振片的液晶用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情形的结构例的图。
图28(a)是示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形成了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例子中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安装位置的图。
图28(b)是示出在液晶显示面板内形成了视角特性控制部的例子中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的安装位置的图。
图29(a)~图29(c)是说明图27(a)~图28(b)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偏振片的设定条件的图。
图30是示出在具有按照图4(a)所示的曲线的方式取向的液晶分子的子像素中假定实际驱动白电压的透射强度为1时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下。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液晶显示模式,说明采用了CPA(连续针状轮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1(a)和图1(b)所示,形成设置了在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a相反一侧的面上控制该显示面2a上的视角特性用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透光状态设定装置、透光状态设定部、透光状态转换部)3的结构。
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具有转换光漫射与光透射的状态的功能,由此,可使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a上的视角特性进行转换。
此处,图1(a)是示出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为透光状态、使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a进行了宽视角特性化的状态的图,图1(b)是示出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为光漫射状态(遮光状态)、使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a进行了窄视角特性化的状态的图。
此处,在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上,驱动液晶显示面板2的像元电极12用的源线及栅线等总线(信号线)15的正下方,作为遮光层,形成注入了由后述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以下,有时也记作高分子分散型LC)构成的分散剂203的结构。通过对该分散剂203内的液晶施加电场的有无来转换光漫射状态(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
从而,图1(a)示出对构成上述遮光层的分散剂203施加了电场的状态(宽视角特性),图1(b)示出对上述分散剂203未施加电场的状态(窄视角特性)。后面将叙述通过对该分散剂203施加电场的有无来控制视角特性的细节。
如图2所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用的驱动信号生成部4、驱动电压生成部5、源驱动电路6、栅驱动电路7,还具备驱动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用的视角控制部8、第1电极驱动电路9、第2电极驱动电路10。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是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通过利用上述源驱动电路6和栅驱动电路7,对将驱动用的信号供给该液晶显示面板2的像素电极(未图示)用的信号线(源总线和栅总线)施加电压,使之工作,并显示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而且,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4是基于图像数据生成使源驱动电路6和栅驱动电路7工作的驱动用的信号的电路。该所生成的信号被分别输出到源驱动电路6和栅驱动电路7。
另外,上述驱动电压生成部5是生成施加到液晶显示面板2的驱动用的电压的电路。由该驱动电压生成部5所生成的驱动用的电压(驱动电压)被传送到源驱动电路6。
此外,上述源驱动电路6是为了基于来自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4的信号和由该驱动电压生成部5所生成的驱动电压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2,将电压施加到与液晶显示面板2垂直配置的源总线(未图示)的电路。也就是说,对上述源总线施加基于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4的信号的电压。
另外,上述栅驱动电路7是为了基于来自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4的信号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2,将有源矩阵驱动用的电压施加到与该液晶显示面板2水平配置的栅总线的电路。也就是说,对上述栅总线基于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4的信号有选择地施加电压。
另一方面,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是转换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显示画面的视角特性用的面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2同样地,水平配置的多个第1电极(未图示)和垂直配置的多个第2电极(未图示)形成被配置成网格状的结构。再有,后面将叙述该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结构和制造方法的细节。
驱动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上述视角控制部8从外部输入视角特性转换信号,基于所输入的视角特性转换信号制成控制视角特性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给第1电极驱动电路9和第2电极驱动电路10。
上述第1电极驱动电路9和第2电极驱动电路10基于被分别输入的控制信号选择施加电压的电极,将规定的电压施加到所选择的电极上。
此处,以下参照图3(a)、图3(b)、图4(a)和图4(b),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角特性控制的原理。
此处,图3(a)所示的液晶层30内的液晶分子30a在子像素41内在以凸部42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被取向。因此,随视角方向的不同,光的透射被液晶分子30a遮蔽,如图中虚线所示。例如,当从斜方向S1看液晶层30时,如图3(b)所示,在一个子像素41内存在多个透射强度不同的区域(区域A~区域E)。
按照在这些区域中的液晶层30的正面透射强度与电压的关系为图4(a)所示的曲线中所表示的关系,液晶分子30a被取向。
此处,在具有按照图4(a)所示的曲线的方式取向的液晶分子30a的子像素41中,正面透射强度与来自斜方向60°(即,以光轴为中心的极角60度)的透射强度的关系如图4(b)中所示的曲线那样。另外,在具有按照图4(a)所示的曲线的方式取向的液晶分子30a的子像素41中,假定实际驱动白电压的透射强度为1时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如图30中所示的曲线那样。再有,在图4(a)和图30中,所谓正面,表示从正面看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时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
从图4(b)所示的曲线可知,与将上述全部区域(区域A~区域E)平均化时的来自斜方向60°的透射强度相比,遮住区域B和区域D而将其余区域(区域A、区域C、区域E)平均化时的来自斜方向60°的透射强度增大。这表示遮住区域B、区域D的情形与未将该区域B、区域D形成遮光状态的情形相比,从斜方向60°看时的亮度过大的现象得到增强。也就是说,表明通过遮住区域B、区域D,可实现窄视角特性化。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所谓从斜方向看时的亮度过大的现象,表示电压施加时的黑显示中的斜视角方向的透射率未充分减小,显示亮度变得过大的现象。另外,所谓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第1区),表示在假定液晶层30的实际驱动白电压的透射强度为1时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中,其透射强度比施加电压时的正面透射强度高的区域。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谓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第1区),具体地说,如区域C和区域E那样,在图30中,具有表现出比从正面看到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高的透射强度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的区域。另外,所谓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区域(第2区),表示在假定液晶层30的实际驱动白电压的透射强度为1时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中,其透射强度比施加电压时的正面透射强度低的区域。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谓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区域(第2区),具体地说,如区域B和区域D那样,在图30中,具有表现出比从正面看到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低的透射强度的电压-透射强度特性的区域。
从而,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在子像素41内的正面透射强度难以随电压的施加而变化的区域,即在图3(b)中,上述第2区即区域B和区域D形成遮光状态,与未将该区域B、区域D形成遮光状态的情形相比,可实现窄视角特性化。
以下,在应用本发明的基础上,说明最佳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结构。但是,此处所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2是说明最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是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的液晶面板,如图5所示,它具备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盒100和配置在该液晶盒100的法线方向两侧的偏振片101·102。
上述液晶盒100具有有源矩阵基板(以下称为“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00a、对置基板(也称为“滤色片基板”)100b和设置在TFT基板100a与对置基板100b之间的液晶层30。
上述液晶层30由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材料中添加了手性剂的材料形成。另外,如设上述液晶层30的层厚为d(m),液晶分子30a的自然的扭曲节距(自然手性节距(自发的扭曲量))为p(m),手性剂的添加量被设定为使液晶层30的d/p为例如后述的满足模拟条件的数值。另外,如设上述液晶层30的延迟为d·Δn(再有,式中,d表示液晶层30的层厚(m),Δn表示上述液晶分子30a的复折射率(折射率各向异性:Δn=ne-no,ne表示液晶分子30a的长轴方向的折射率(异常光线折射率),no表示液晶分子30a的短轴方向的折射率(寻常光线折射率)),设真空中的入射光的波长为λ(m),则液晶层30的d·Δn/λ也被设定为例如后述的满足模拟条件的数值。
此处,利用在TFT基板100a和对置基板100b的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垂直取向层13·23,当不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时,上述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如图5所示的液晶分子30a的状态那样,对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垂直地取向。这时,称液晶层30处于垂直取向状态。
再有,处于垂直取向状态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根据垂直取向膜13·23的种类及液晶材料的种类的不同往往与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有稍许倾斜,但一般来说,将液晶分子30a对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30a为大致垂直取向的状态,即液晶分子30a的液晶分子轴(也称为“轴方位”)以约85°~90°的角度取向的状态称为垂直取向状态。
液晶盒100的TFT基板100a具有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1、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像元电极12和在TFT基板100a的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取向膜13。另一方面,对置基板100b具有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21、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对置电极(第2电极)22和在对置基板100b的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取向膜23。每个像元区的液晶层30的取向状态随着施加于经液晶层30互相相向地配置的像元电极12与对置电极22之间的电压而变化。利用伴随液晶层30的取向状态的变化而透过液晶层30的光的偏振状态及偏振量也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显示。
再有,以下,将与显示的最小单位即“像元”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区域称为“像元区”。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R、G、B的“像元”与1个“像素”对应。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像元电极和与像元电极相向的对置电极来规定像元区(以下,记作像元区PE)。另外,在后述的简单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被设置成条形的列电极和被设置成与列电极正交的行电极相互交叉的各个区域来规定像元区PE。再有,在设置黑矩阵的结构中,严格地说,在根据应显示的状态而施加电压的区域之中,与黑矩阵的开口部对应的区域与像元区PE对应。
以下,作为液晶盒100的最佳结构例,详细地说明通过在单侧的基板(101a)一侧的一个像元区PE内形成多个被分隔的电极(子像素41),对电场形成封闭的区域,利用在其电极边缘所发生的倾斜电场进行取向控制的情形。
即,上述像元电极12从导电膜(例如ITO膜)形成,在像元电极12上例如除去导电膜等,如图6所示,形成多个开口部12a。再有,图6是从基板法线方向看到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6的1B-1B’线的向视剖面图。另外,以下,将存在导电膜的部分(开口部12a以外的部分)称为实心部12b。上述开口部12a在每1个像元电极12上形成多个,但上述实心部12b基本上从连续的单一的导电膜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开口部12a被配置成各自的中心形成正方网格,由在形成1个单位网格的4个格点上中心所在的4个开口部12a实质上包围的实心部(称为“单位实心部”)12c(也就是说,为子像素41)有略呈圆形的形状。各自的开口部12a具有4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边(边缘),而且形成在其中心有4重旋转轴的大致的星形。
再有,为了遍及整个像元区PE使取向稳定,最好直至像元电极12的端部都形成单位网格。因此,如图6所示,在像元电极12的端部最好被构图成相当于开口部12a的约二分之一(与边对应的区域)和相当于开口部12a的约四分之一(与角对应的区域)的形状。另一方面,位于像元区PE的中央部的开口部12a实质上以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形成。另一方面,由开口部12a形成的位于单位网格内的单位实心部12c略呈圆形,实质上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相邻的单位实心部12c被相互连接,由这些单位实心部12c构成具有实质上作为单一导电膜功能的实心部12b。再有,各单位实心部12c的形状不仅有上述的圆形,如果是形成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实心部12c,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将角形成圆弧的方形等。
当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像元电极12与对置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时,通过在开口部12a的边缘部(开口部12a内的周边部和开口部12a与实心部12b的边界部)EG所生成的斜向电场,形成液晶分子30a分别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多个区域(以下,记作液晶畴DM(在图6重,为DM1、DM2)。液晶畴DM1、DM2在与各开口部12a对应的区域和与单位实心部12c对应的区域各形成1个。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盒100中,当像元电极12与对置电极22为同电位时(未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的状态),如图5所示,像元区PE内的液晶分子30a对两基板(上述TFT基板100a和对置基板100b)的表面垂直地取向。
另一方面,当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时,如图7所示,在液晶层30上形成以等位线EQ(与电力线正交)表现的电位梯度。该等位线EQ在液晶层30之中位于像元电极12的实心部12b与对置电极22之间的区域,对实心部12b和对置电极22的表面平行。与此相对照,在与像元电极12的开口部12a对应的区域,上述等位线EQ落在开口部12a一侧。因此,在液晶层30之中开口部12a的边缘部(开口部12a内的周边部和开口部12a与实心部12b的边界部)EG上的区域形成倾斜电场,在图中以倾斜的等位线EQ表示。
此处,欲使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与等位线EQ平行(与电力线垂直)地取向的转矩作用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上。因此,边缘部EG上的液晶分子30a在图7中如用箭头所示,分别在图中右侧的边缘部EG沿顺时针方向、在图中左侧的边缘部EG沿逆时针方向倾斜(旋转)。由此,如图8所示,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除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央部和开口部12a的中央部外,均与等位线EQ平行地取向。再有,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开始随施加在液晶层30上的电压而变化的状态(导通初始状态),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随所施加的电压而变化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达到稳定状态的状态。
如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如图9所示,当发生用与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垂直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时,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的转矩以相等的几率作用在液晶分子30a上。因此,在处于互相相向的平行平板型配置的电极之间的液晶层30内,受顺时针方向的转矩作用的液晶分子30a与受逆时针方向的转矩作用的液晶分子30a混合存在,往往并不是平滑地发生向与施加在液晶层30上的电压对应的取向状态的变化。
可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边缘部EG上的区域形成斜向电场。这样,当发生用对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倾斜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斜向电场)时,如图10所示,液晶分子30a沿与等位线EQ平行用的倾斜量少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逆时针旋转)倾斜。
另一方面,位于发生用与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垂直的方向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0a如图11所示,在与位于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相同的方向倾斜,使得与位于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取向成为连续(匹配)。因此,如图12所示,当施加形成等位线EQ连续的凹凸形状的电场时,位于平坦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按照与以下的取向方向匹配,即与该等位线EQ连续,而且受位于对液晶分子30a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制约的取向方向匹配的方式取向。再有,所谓“位于等位线EQ上”,意味着“位于用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内”。因此,从位于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开始的取向方向的稳定化正在分别朝向实心部12b的中央部和开口部12a的中央部取得进展。
此处,在开口部12a上的区域中,位于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与开口部12a的互相相向的两侧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受到的影响大体相同。因此,如图8所示,开口部12a的中央部的液晶分子30a保持对等位线EQ垂直的取向状态。另一方面,远离开口部12a的中央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0a受其附近一方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的影响而倾斜,形成对开口部12a的中心SA对称的倾斜取向。
同样地,在被开口部12a实质上包围的单位实心部12c上的区域中,与单位实心部12c对应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0a受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的影响。另外,位于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与单位实心部12c的互相相向的两侧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受到的影响大体相同。其结果是,在单位实心部12c上的区域中,液晶分子30a形成对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心SB(与开口部12a所形成的单位网格的中心对应)对称的倾斜取向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从位于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开始的取向的变化取得进展,像元区PE内的液晶分子30a达到稳定状态,因而从液晶层30的剖面看到的取向状态称为在上述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取向状态。
另一方面,从基板法线方向看到的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即基板面内方向上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如图13~图15那样的变化。即,在未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像元区PE内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方向受垂直取向层13·23制约,取垂直取向状态。再有,在表示从基板法线方向看到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的图(特别参照图14和图15)中,表明描绘成椭圆状的液晶分子30a的前端被表示成黑色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液晶分子30a发生倾斜,使该端接近于设置具有开口部12a的像元电极12的基板一侧。
当对液晶层30施加电场,发生图7所示的用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时,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中,发生其轴方位与等位线EQ平行而成的转矩。如上所述,用对液晶分子30a的分子轴垂直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下的液晶分子30a由于液晶分子30a倾斜(旋转)的方向并非被唯一地决定,所以其取向的变化(倾斜或旋转)不容易发生,与此相对照,置于对液晶分子30a的分子轴倾斜的等位线EQ下的液晶分子30a由于倾斜(旋转)方向被唯一地决定,所以其取向的变化容易发生。因此,如图14所示,在液晶分子30a的分子轴对等位线EQ倾斜的区域,即液晶分子30a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开始倾斜,周围的液晶分子30a也发生倾斜,使之取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的倾斜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的匹配性,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稳定。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液晶分子30a具有自然的扭曲节距(自然的手性节距)p,故扭曲发生,关于其影响将在后面叙述。
此处,本实施例的开口部12a呈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形状。因此,像元区PE内的液晶分子30a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30a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向开口部12a的中心倾斜。另外,在施加电压时,来自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制约力在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达到平衡。因此,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维持对基板面垂直地取向的状态,其周围的液晶分子30a以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为中心,形成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上述周围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互相连续地(平滑地)变化。
其结果是,当从与液晶盒100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与基板100a和100b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看时,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形成对开口部12a的中心呈辐射状取向的状态。再有,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这样,将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呈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状态称为“辐射状倾斜取向”。另外,对于1个中心,如上所述,将液晶分子30a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层30的区域(例如,如上所述,以开口部12a的中心点为中心,液晶分子30a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层30的区域)称为液晶畴DM。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特别是将在与开口部12a对应的区域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称为液晶畴DM1。
同样地,液晶分子30a在与单位实心部12c对应的区域中,也取辐射状倾斜取向,在该区域中,形成液晶分子30a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DM(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特别将在单位实心部12c,也就是说在实心部12b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记作液晶畴DM2)。更详细地说,液晶分子30a发生倾斜,使之与在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所生成的斜向电场的作用下而倾斜了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匹配,在施加电压时,来自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制约力在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心SB附近达到平衡。因此,在施加电压时,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维持对基板面垂直地取向的状态,其周围的液晶分子30a以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心SB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为中心,形成取向方向的面内分量呈辐射状,法线方向分量倾斜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上述周围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互相连续地(平滑地)变化。
这样,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像元电极12具有多个开口部12a,当对像元电极12施加电压时,在像元区PE内的液晶层30内,形成用具有倾斜的区域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液晶层30内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在未施加电压时处于垂直取向状态,而在对像元电极12施加电压时,将位于上述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变化作为引发剂,使取向方向发生变化,具有稳定的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DM在开口部12a和实心部12b中形成。此处,该液晶畴DM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随施加于液晶层30上的电压而变化。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1可随所施加的电压而变更显示状态。
另外,在单位实心部12c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2内的液晶分子30a的辐射状倾斜取向与在开口部12a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1内的液晶分子30a的辐射状倾斜取向连续,均被取向成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匹配。因此,在开口部12a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1内的液晶分子30a呈上侧(基板100b一侧)开放的锥形取向,在单位实心部12c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2内的液晶分子30a呈下侧(基板100a一侧)开放的锥形取向。这样,由于在开口部12a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1和单位实心部12c中所形成的液晶畴DM2内所形成的辐射状倾斜取向互相连续,所以在该边界处不形成向错线(取向缺陷),由此,不会引起因向错线的发生而造成的显示品位的降低。
再有,如本实施例那样,遍及整个像元区PE,液晶分子30a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DM被排列成正方网格状时,各自的轴方位的液晶分子30a的存在几率具有旋转对称性,对所有视角方向可实现无不平滑的高品位的显示。此处,为了减少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DM的与视角的依赖关系,液晶畴DM最好具有高的旋转对称性(最好是2重旋转轴以上,如为4重旋转轴以上则更好)。另外,为了减少整个像元区PE的与视角的依赖关系,在像元区PE上所形成的多个液晶畴最好构成用具有高的旋转对称性(最好是2重旋转轴以上,如为4重旋转轴以上则更好)的单位(例如单位网格)的组合表示的排列(例如正方网格)。
在使用了上述液晶盒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未施加电压(电场)的状态下,液晶层30的几乎全部的液晶分子30a均取垂直取向状态。因此,如图5所示,当液晶盒100被偏振片101与偏振片102夹持时,入射光因偏振片101而变为线偏振光,入射到液晶盒100中。在液晶盒100中,由于未发生双折射效应,该入射光在大致原样的状态下通过液晶盒100,到达偏振片102一侧。此处,偏振片101的偏振轴与偏振片102的偏振轴被配置成相互正交。因此,通过了液晶盒100的光的几乎全部被偏振片102吸收。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1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黑显示。特别是,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液晶盒100中的液晶分子30a在黑显示时,由于能够得到几乎完全的垂直取向状态,故几乎不发生漏光,可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
另一方面,当施加电压时,由于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成为辐射状倾斜取向状态,故当液晶盒100被偏振片101与偏振片102夹持,入射光因偏振片101而变为线偏振光,入射到液晶盒100时,在液晶盒100中,由于发生双折射效应,该入射光一边改变其偏振状态,一边通过液晶盒100,到达偏振片102一侧。此时,在偏振片102的偏振轴方向,改变了其偏振状态的光分量通过偏振片102出射,得到白显示。另外,由于通过改变所施加的电压,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倾斜量发生变化,由此所发生的双折射效应的发生量也发生变化,故来自偏振片102的出射光量也发生变化。据此,可得到与施加电压对应的灰度显示。
另外,由于是辐射状倾斜取向,在像元区PE中,在各方位发生了取向的液晶分子30a的存在几率具有旋转对称性,在液晶分子30a的取向方向互不相同的区域之间,在光学上相互补偿。其结果是,假定液晶显示装置1的用户从任何方向看液晶显示装置1,当以整个像元区PE看时,出射光的强度(像元的明亮度)也大致相同,可得到宽的视角。
此处,图16是表示在未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进行视角控制的状态下的显示特性(基本特性)的曲线图。该基本特性表示在未对液晶显示面板2进行视角控制的初始状态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也就是说,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图16示出了在低灰度(黑显示附近)的斜视角下发生亮度过大现象,而在高灰度(白显示附近)的斜视角下发生灰度反转现象的显示特性。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2中,如图15所示,遍及整个像元区PE,形成液晶分子30a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DM。此时,即使如图17(a)所示,一个子像素41为长方形时,如图17(b)所示,一个子像素41为正方形时,也会如图17(c)所示,液晶分子30a只要处于倾斜取向状态,就特别不会出问题。
另外,除了上述辐射状倾斜取向外,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如图18(a)和图18(b)所示,1个子像素41可以是被分割成其液晶分子30a的取向方向与邻接于基板面内方向的畴DM不同的4个畴(在图18(a)和图18(b)中,用DM1~DM4表示这4个液晶畴DM)的4分割取向,此时,也如图18(c)所示,液晶分子30a可以是倾斜取向状态。也就是说,例如,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内,在一个子像素中,上述液晶分子30a也可以具有以1个子像素41的中心点为中心,向4个方向的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结构。
换言之,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内的液晶分子30a也可被进行取向控制,使得4个畴方向,也就是说各液晶畴DM内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方向为4个方向。由此,由于存在畴分割的明确的边界,故在该部分容易发生取向缺陷,而由于在窄视角时必须遮光的区域被进行畴分割,因而是明确的,具有容易设计的优点。
此外,除了上述辐射状倾斜取向外,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可以是如图19(a)和图19(b)所示的2分割取向,此时,如图19(c)所示,液晶分子30a也可以是倾斜取向状态。
此处,在将上述子像素41作为形成一个辐射状倾斜取向状态及1组的4个畴状态的电极区的情况下,作为将一个或多个子像素41配置成1列(一条直线上)的1列子像素的例子,可考虑图20(a)~图20(f)那样的结构。
例如,在图20(a)~图20(e)中,示出了将2个以上的子像素41配置成1列的例子,图20(f)示出了1列子像素由一个长方形的子像素41构成的例子。
关于各种子像素41,可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的用途作适当的选择。
接着,以下说明控制液晶显示面板2的视角特性用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
如图21所示,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具有一对透明基板(玻璃基板等)200a·200b,在互相的相向面侧形成透明导电膜(ITO)201。在该透明基板200a·200b之间,设置具有作为有机绝缘层的功能的由丙烯酸系的有机树脂构成的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肋部202…,同时在该肋部202之间注入分散剂203。再有,在透明基板200a·200b的周围,设置密封上述分散剂203用的密封构件204。
再有,上述肋部202处于常白状态,即透光状态。
另外,上述分散剂203是由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构成的聚合物分散剂,如图22(a)和图22(b)所示,该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是例如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分散了聚合物的向列液晶的球形小滴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应用了由此造成的折射率变化的聚合物分散剂。此处,在图中,Io表示入射光,IT表示透射光,no表示寻常光线折射率,ne表示异常光线折射率,np表示聚合物的折射率。
即,上述聚合物分散剂在未施加电场E的关断状态(电场E=0)下,如图22(a)所示,由于液晶小滴51的光轴52分别为不规则取向,异常光线折射率ne与聚合物的折射率np一致,使光散射,显现不透明的白色。
另外,上述聚合物分散剂在施加了电场E的导通状态下,如图22(b)所示,由于液晶小滴51的光轴沿电场方向排列,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与聚合物的折射率np一致,故散射减少,变为透明。
利用这样的聚合物分散剂的特性,进行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中的分散剂203的注入区(遮光层,例如未施加电场时呈现遮光状态、施加电场时呈现透光状态的区域)内的光散射·光透射的转换控制。此时,如图21所示,对分散剂203施加电场的是夹持该分散剂203而形成的透明导电膜201·201。
从而,在上述结构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中,利用对分散剂203施加电场的有无,转换该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中的光散射/光透射的状态。在该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中,由于肋部203是透明的,如果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为透光状态,则该整个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为透光状态,如果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为光散射状态,则只是该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特定部分(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为光散射状态(遮光状态)。
这样,按照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利用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设定为从斜方向看上述分散剂203的注入区,即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之成为遮光状态,在像元区PE内,可增加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这样,如果在像元区PE内,增加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区域,则从斜方向看不清楚液晶显示面板2上所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可收窄液晶显示面板2的视角特性,即可实现液晶显示面板2的窄视角特性化。
另外,如果利用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则由于改善了斜视角下的亮度过大现象,故与该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被设定为遮光状态的情形相比,展宽了液晶显示面板2的视角特性。
从而,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像元区PE内,通过将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可实现液晶显示面板2的窄视角特性化或宽视角特性化。
也就是说,按照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利用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例如根据上述视角特性转换信号,变更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中的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PE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与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的比例,可实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的窄视角特性化或宽视角特性化。
再有,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203的注入区只要在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2的各像素用的总线15(参照图1(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即可。例如,在像素由将一个或多个子像素41配置成一列的一列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使上述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与像素两侧的总线15(未图示,参照图1(a))相对应,在像素由将多个子像素41配置成多列的多列子像素构成的情况(此处,假定为2列子像素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与一列子像素的情况同样地,只要使上述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与对应于像素两侧的总线15(未图示,参照图1(a))的位置和对应于像素内的子像素41…的列间的位置相对应即可。
如上所述,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2的各像素的两侧形成总线15,故在上述1列子像素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可使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203的注入区与总线重合。
另一方面,在像素由2列以上的多列子像素41构成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在像素内必须设置(使之对应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203的注入区。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透射率,在斜方向,透光/遮光形成通/断,此时在正面方向必须使用透射率几乎不变的分散剂203。
接着,以下参照图25所示的流程图和图26所示的工序图,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透明基板200a、200b上形成透明导电膜(ITO)201(步骤S1)。此处,如图26(a)所示,用清洗装置清洗由原材料玻璃构成的透明基板200a、200b,用溅射装置在该透明基板200a、200b上形成透明导电膜201。
其次,在透明基板200b上所形成的ITO上形成肋部202(步骤S2)。此处,如图26(b)所示,在透明基板200b的透明导电膜201上涂敷形成由丙烯酸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有机绝缘层300,在遮蔽住所希望的图形后,通过用曝光装置曝光,用显影装置显影,形成多个肋部202。
接着,在所形成的肋部202之间注入形成光漫射剂的分散剂203(步骤S3)。此处,如图26(c)所示,将步骤S1中制作的透明基板200a与形成肋部202的透明基板200b贴合。此时,为了将注入到肋部202之间的分散剂203密封以防外泄,在贴合后的200a·200b外周形成密封构件204。
最后,将预先制成的液晶显示面板2与经上述步骤S1~步骤S3的工序制成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贴合(步骤S4)。此处,如图26(d)所示,在用UV固化树脂301将液晶显示面板2与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贴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用真空贴合装置进行真空贴合,最后将紫外线照射到该UV固化树脂301中使之固化。
利用以上工序,可制造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执行宽视角特性模式时,如图1(a)所示,将电场施加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203上,形成透光状态,在执行窄视角特性模式时,如图1(b)所示,停止对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203施加电场,形成光漫射状态(不透明的白状态)。
如图27(a)所示,上述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虽然在该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中无需偏振片、以转换光散射/光透射的高分子分散型LC(液晶)层作为分散剂使用,但不限定于此,作为上述分散剂203的替代品,如图27(b)所示,也可以作为使用了必需偏振片的LC层207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A。此时,如图27(b)所示,在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A的光入射面一侧设置偏振片205,在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A的光出射面一侧使用在液晶显示面板2的入射面一侧所设置的偏振片10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8(a)所示,说明了将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安装在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外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8(b)所示,也可以是在液晶显示面板2A内内置视角特性控制部3B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A。
如图28(b)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A形成了将树脂层400和高分子分散型LC层203夹持在TFT基板100a与对置基板100b之间的结构。
上述树脂层400成为液晶显示面板2中的下侧的TFT基板100a的替代品,被形成为在斜方向与像素电极的总线15产生视差。
上述高分子分散型LC层203被设置在上述树脂层400中的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a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与图28(a)所示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3的分散剂的注入区相同的结构。
此处,以下参照图29(a)~图29(c),说明上述图27(a)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2、图28(b)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2A中的偏振片101·102·205。
图29(a)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2·2A的概略剖面图,图29(b)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2·2A的光出射一侧的偏振片(表面一侧偏振片)102的平面图,图29(c)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2、2A的光入射一侧的偏振片(背面一侧偏振片)101·205的平面图。
此时,利用下面所示的模拟条件,进行偏振片102、偏振片101·205的设定。
再有,此处,如图29(a)所示,作为液晶显示面板2·2A,使用偏振片102作为表面一侧偏振片,而使用偏振片101或偏振片205作为背面一侧偏振片,在这些表面一侧偏振片和背面一侧偏振片上分别设置延迟膜(作为在表面偏振片一侧的延迟膜的延迟膜A片206a和作为在背面偏振片一侧的延迟膜的延迟膜C片206b),同时使用了配置在LC(液晶)层207的法线方向两侧而成的液晶显示面板,使这些表面一侧偏振片与背面一侧偏振片相向,使上述延迟膜A片206a与延迟膜C片206b相向。
在上述LC层207的LC材料中,使用了测定波长(λ)为550nm、测定温度为25℃时的双折射率(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127,测定频率为1kHz、测定温度为25℃时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3.8的材料。另外,假定LC层207的层厚(盒厚(d))为3.7μm。上述LC层207中的LC材料的自然手性节距(p)为12μm。
另外,对于偏振片而言,如上所述,使用偏振片102作为表面一侧偏振片,在该偏振片102的与上述LC层207相向的表面上,设置了延迟膜A片206a。再有,上述延迟膜A片206a的滞后轴(光轴)为0度,假定上述偏振片102的延迟d·Δn为100nm。另外,对于背面一侧偏振片而言,如上所述,使用偏振片101或偏振片205,在该背面一侧偏振片的与上述LC层207相向的表面上,设置了延迟膜C片206b。再有,假定以上述延迟膜C片206b的滞后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厚度(d)方向的折射率为nz时的上述延迟膜C片206b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d·(nx-nz))为220nm。
另外,设定上述各偏振片中的偏振片吸收轴为上下左右方向,偏振片吸收轴彼此之间形成互为90度的角度(正交)。另外,白电压为6V。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宽视角特性的显示区之中,也可以使任意的显示区形成窄视角特性。此时,只要向应以窄视角特性显示的区域的液晶施加窄视角特性用的电场即可。
反之,在窄视角特性的显示区之中,也可以使任意的显示区形成宽视角特性。此时,只要向应以宽视角特性显示的区域的液晶施加宽视角特性用的电场即可。
不管在上述何种情况下,根据在驱动电压生成部5中所生成的驱动电压,只要仅仅在LC层207(液晶面板)的所希望的显示区与其它区域的视角特性不同即可。
如上所述,由于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使用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了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前提下,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设置: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设定装置(透光状态设定部),更具体地说,转换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转换部,所以可用简单的结构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视角特性与宽视角特性。
另外,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可由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遮光层构成,上述遮光层也可被设置在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供给驱动用的信号用的信号线的下侧。
此时,即使遮光层被设定为遮光状态,由于该遮光层被设置在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供给驱动用的信号用的信号线的下侧,故不会对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造成影响。
上述遮光层也可以是由转换光散射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构成的液晶层。
此时,由于上述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可利用施加电场的有无转换光散射状态与透光状态,故无需偏振片。由此,可简化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也可将液晶显示面板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
此时,在宽视角化了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可使任意区域进行窄视角特性化。反之,在窄视角化了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可使任意区域进行宽视角特性化。
具体地说,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将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的状态下,只要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即可。
另外,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将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的状态下,只要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即可。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内的液晶通过沿辐射状倾斜方向进行取向控制,由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连续地发生变化,以所连接的形状形成辐射状倾斜取向状态,故在辐射状倾斜取向内不存在畴分割的边界,具有不会在边界处发生向错的优点。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内的液晶通过沿4分割畴方向进行取向控制,由于存在畴分割的明确的边界,故在该部分容易发生取向缺陷的反面,在窄视角时必须遮光的区域因进行了畴分割而变得明确,具有容易设计的优点。
另外,上述那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可被考虑用于例如银行的ATM(自动柜员机)的操作面板。此时,ATM的操作面板在操作者不使用时,为了用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广告等,被认为要实现宽视角特性化;ATM的操作面板在操作者使用时,被认为要实现窄视角特性化,以便只有输入密码号码等的区域从外部看不到。
另外,本发明可恰当地用于具备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录像机等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或者与这样的电子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
例如,在移动电话的各种功能之中执行邮件功能的情况下,由于显示内容不打算让他人看到,故希望使作为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窄视角特性化。
另一方面,作为移动电话,正在使除了电话及邮件的功能外,还使附加了用所附照相机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照相机拍摄功能、TV显像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实用化。
在执行上述功能之中的照相机拍摄功能、TV显像功能的情况下,由于其显示内容多半被大家看到,故希望使作为显示装置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宽视角特性化。
在需要这样的窄视角特性化和宽视角特性化的两种视角特性的移动电话中,像本发明那样,恰当地使用可转换宽视角特性模式与窄视角特性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地说,可执行邮件功能、照相机拍摄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TV显像功能之中的至少2种功能,而且作为具备了在执行上述各功能时显示执行内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可考虑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设置: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使用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所执行的功能,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设定装置(透光状态设定部、透光状态转换部)。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利用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转换液晶显示面板的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可按照与各功能对应的视角特性来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此时,是否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也可按所执行的每种功能预先决定。
具体地说,当在存储器等中具有按每种功能设定了视角特性模式的信息,执行某种功能时,只要将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以便形成与该功能对应的视角模式即可。
或者,当所执行的功能本身具有视角特性模式的信息,执行功能时,只要将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以便形成相当的视角模式即可。
此时,在执行某种功能时,可按照与该功能对应的视角特性来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由此,由于根据所执行的功能来设定视角特性,故只要根据例如在移动电话中所执行的功能来转换宽视角特性(宽视角特性模式)与窄视角特性(窄视角特性模式)即可。
另外,按照在移动电话中所具备的每种功能,也可预先设定优先选择的视角特性模式。
此时,当与对应于各功能的视角特性模式相关联地执行各功能时,只要按照自动对应的视角特性模式进行显示即可。
关于上述视角特性模式,也可按照在移动电话中所具备的每种功能,由该移动电话的用户决定所选择的视角特性模式。
此时,只要用移动电话的各种功能的设定键等输入上述转换信号,按每种功能选择设定视角特性模式即可。
另外,在执行移动电话的某种功能中,也可任意地转换所设定的视角特性模式。
此外,在移动电话中执行因特网连接功能时,也可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由此,可防止他人看到因特网连接目的地的内容。
另外,在移动电话中执行邮件功能时,也可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此外,在移动电话中执行照相机拍摄功能时,也可优先设定宽视角特性模式。
另外,在移动电话中执行TV显像功能时,也可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也就是说,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在执行因特网连接功能和邮件功能时,也可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
此外,上述透光状态设定装置在执行照相机拍摄功能时,也可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透光状态。
以上情况不限定于移动电话,也适用于PDA等的多功能便携式终端。也就是说,如果将上述移动电话那样的记述置换为PDA,则在PDA中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进行上述各显示特性(宽视角特性、窄视角特性)的转换控制时,也可采取面积灰度法进行控制。这样,如果将面积灰度法应用于转换为宽视角特性的控制,则由于可使斜向的显示特性更靠近正面的显示特性,故可进一步提高以宽视角特性进行显示时的液晶显示面板2·2A的显示品位。也就是说,在用面积灰度法进行宽视角特性化时,液晶显示面板2·2A形成更宽视角特性,进一步提高了视角特性转换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作了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例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在发明的详细说明事项中所进行的具体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始终是用于阐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宗旨和下面记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而付诸实施。
Claims (2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置:
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PE)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2、2A);以及
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根据视角特性转换信号,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具备通过施加电场而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遮光层(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光层(3、3A、3B)是由通过施加电场而转换光散射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构成的液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203)是转换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的透光状态转换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具备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遮光层(203),
上述遮光层(203)被设置在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2A)的像素电极供给驱动用的信号用的信号线(15)的下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光层(203)是由转换光散射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构成的液晶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将液晶显示面板(2、2A)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在将全体液晶显示面板(2、2A)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的状态下将该液晶显示面板(2、2A)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在将全体液晶显示面板(2、2A)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遮光状态的状态下将该液晶显示面板(2、2A)的任意区域中的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透光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2A)内的液晶的取向被控制在辐射状倾斜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2A)内的液晶的取向被控制在4分割畴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包括被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相反一侧的面上,作为控制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的视角特性用的视角特性控制用面板,在未施加电场时呈现遮光状态、在施加电场时呈现透光状态的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B)包括:所形成的树脂层(400),以便与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A)的像素电极供给驱动用的信号用的信号线(15)发生视差;以及设置在与该树脂层(400)上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A)的显示面(2a)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施加电场而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的遮光层(203),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B)被内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A)内。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
16.一种电子装置,它是具备了可执行邮件功能、照相机拍摄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TV显像功能之中的至少2种功能,而且在执行上述功能时显示执行内容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设置:
当假定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和斜视角的透射率各为1的情况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且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使得在构成像素的一个或多个像元区中在斜视角下亮度过大的第1区和在斜视角下亮度不过大的第2区混合存在的液晶显示面板(2、2A);以及
设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使得根据所执行的功能,从斜方向看时成为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的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执行上述因特网连接功能和邮件功能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以及照相机拍摄功能和TV显像功能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执行的每种功能预先决定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是否被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在执行因特网连接功能和邮件功能时,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遮光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状态设定部(3、3A、3B)在执行照相机拍摄功能时,将上述第2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设定为从斜方向看时的透光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85584/2004 | 2004-03-23 | ||
JP2004085584A JP4226503B2 (ja) | 2004-03-23 | 2004-03-23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85584/04 | 2004-03-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3816A true CN1673816A (zh) | 2005-09-28 |
CN100428005C CN100428005C (zh) | 2008-10-22 |
Family
ID=3504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94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005C (zh) | 2004-03-23 | 2005-03-23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96216B2 (zh) |
JP (1) | JP4226503B2 (zh) |
KR (1) | KR100680101B1 (zh) |
CN (1) | CN100428005C (zh) |
TW (1) | TWI294980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39557A (zh) * | 2011-02-01 | 2013-10-02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827736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和具有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的显示器件 |
CN103827726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和具有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的显示装置 |
CN103969713A (zh) * | 2006-05-16 | 2014-08-06 |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420951A (zh) * | 2020-11-18 | 2021-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089857A (zh) * | 2021-10-08 | 2022-02-25 |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触控模组、显示触控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39904A (ja) * | 2005-11-15 | 2007-06-07 | Nec Corp | 表示素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US8280483B2 (en) * | 2006-06-14 | 2012-10-0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ulti-modality medical image viewing |
KR101243789B1 (ko) | 2006-06-26 | 2013-03-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JP2008046387A (ja) * | 2006-08-17 | 2008-02-28 | Nec Saitama Ltd | 情報処理装置 |
TWI392905B (zh) * | 2006-08-30 | 2013-04-11 | Sony Corp | 液晶顯示元件以及投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
CN101517471B (zh) * | 2006-11-20 | 2011-02-02 | 夏普株式会社 |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KR101386280B1 (ko) * | 2006-12-29 | 2014-04-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시야각 제어 가능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US7991595B2 (en) * | 2007-06-13 | 2011-08-0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 Adaptive refinement tools for tetrahedral unstructured grids |
JP5138698B2 (ja) * | 2007-10-11 | 2013-02-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9224759B2 (en) | 2010-12-20 | 2015-12-29 | Japan Display Inc. | Pixel array substrate structu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ixel array substrate structur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B201418810D0 (en) | 2014-10-22 | 2014-12-03 | Infiniled Ltd | Display |
US20170168633A1 (en) * | 2015-06-24 | 2017-06-15 | Intel Corporation | Touch sensitive active privacy screen |
CN105589228B (zh) * | 2016-03-08 | 2018-03-1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视角调节器及液晶显示器 |
JP6935054B2 (ja) * | 2016-12-14 | 2021-09-15 |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制御回路 |
JP7105231B2 (ja) * | 2017-06-05 | 2022-07-22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視野角制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視野角制御画像表示体 |
US10489613B2 (en) | 2017-11-15 | 2019-11-26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s of displays |
TWI643008B (zh) * | 2017-11-17 | 2018-1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US20190189062A1 (en) * | 2017-12-19 | 2019-06-20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s of Displays |
US10684507B2 (en) | 2018-03-19 | 2020-06-16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s of display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17045A (en) * | 1987-07-10 | 1989-01-20 | Konishiroku Photo Ind |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having high contrast |
EP0426291A3 (en) * | 1989-10-31 | 1992-06-17 | University Of Hawaii | Colou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5489918A (en) * | 1991-06-14 | 1996-02-06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nd adjustably generating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gray level voltages |
JPH0659287A (ja) | 1992-03-31 | 1994-03-04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6160831A (ja) * | 1992-11-17 | 1994-06-07 | Fujitsu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7128640A (ja) * | 1993-10-29 | 1995-05-19 | Sharp Corp | 強誘電性液晶表示装置 |
JPH07168157A (ja) | 1993-12-15 | 1995-07-04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7244293A (ja) | 1994-03-07 | 1995-09-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ライトバルブ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3922735B2 (ja) * | 1995-10-12 | 2007-05-30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US5877829A (en) * | 1995-11-14 | 1999-03-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s |
JPH09138393A (ja) | 1995-11-14 | 1997-05-27 | Sharp Corp | 視野角制御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GB9608175D0 (en) * | 1996-04-19 | 1996-06-26 | Ncr Int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veiwability of a display screen and a device therefor |
JPH10153968A (ja) | 1996-11-22 | 1998-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
JPH10197844A (ja) | 1997-01-09 | 1998-07-31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950288B2 (ja) | 1997-06-16 | 1999-09-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液晶表示装置 |
JPH11142819A (ja) | 1997-11-05 | 1999-05-28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11279558A (ja) * | 1998-01-27 | 1999-10-12 | Hitachi Maxell Ltd | ポリマー分散型液晶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有する液晶表示素子 |
JP2001324710A (ja) | 2000-05-17 | 2001-11-22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駆動方法 |
JP4771038B2 (ja) * | 2001-09-13 | 2011-09-14 | ゲットナー・ファンデーション・エルエルシー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999081B2 (ja) | 2002-01-30 | 2007-10-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056314B2 (ja) | 2002-02-19 | 2008-03-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062094A (ja) | 2002-07-31 | 2004-02-26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視野角可変表示装置 |
-
2004
- 2004-03-23 JP JP2004085584A patent/JP42265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3-22 US US11/085,267 patent/US77962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3-22 TW TW094108806A patent/TWI2949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3-22 KR KR1020050023585A patent/KR10068010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3-23 CN CNB2005100594250A patent/CN10042800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9713A (zh) * | 2006-05-16 | 2014-08-06 |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969713B (zh) * | 2006-05-16 | 2016-06-22 |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339557A (zh) * | 2011-02-01 | 2013-10-02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827736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和具有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的显示器件 |
CN103827726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和具有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的显示装置 |
CN103827736B (zh) * | 2011-09-30 | 2017-09-1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和具有电子可切换式保密膜的显示器件 |
CN112420951A (zh) * | 2020-11-18 | 2021-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420951B (zh) * | 2020-11-18 | 2024-02-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089857A (zh) * | 2021-10-08 | 2022-02-25 |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触控模组、显示触控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796216B2 (en) | 2010-09-14 |
TW200540504A (en) | 2005-12-16 |
JP4226503B2 (ja) | 2009-02-18 |
JP2005274777A (ja) | 2005-10-06 |
US20050219445A1 (en) | 2005-10-06 |
TWI294980B (en) | 2008-03-21 |
KR100680101B1 (ko) | 2007-02-09 |
CN100428005C (zh) | 2008-10-22 |
KR20060044540A (ko) | 2006-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381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216315C (zh) | 具有由子电极区限定的子象素区的液晶显示器 | |
CN1213333C (zh) | 带延迟板的液晶显示器 | |
CN1299153C (zh) | 利用透射光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 | |
CN133865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疵点修复方法 | |
CN1161642C (zh) | 叠层相位差板以及由该板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059614A (zh) | 多面板液晶显示设备 | |
CN1777834A (zh) | 包括使用+a-板和+c-板的视角补偿膜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 |
CN1324367C (zh) | 具有补偿薄膜的平面内转换液晶显示器 | |
CN1991507A (zh) | 显示器件 | |
CN166747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84115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651981A (zh) | 视角控制元件和使用了该元件的影像显示装置 | |
CN1661421A (zh) | 视角控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 |
CN1708723A (zh) | 具有光各向同性相的光补偿的电光式光调制元件 | |
CN10104658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16011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637492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837933A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0103422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43161C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862331A (zh) | 用于显示装置的多象限构件 | |
CN1758108A (zh) | 减小漏光不对称的lcd器件 | |
CN1201194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716016A (zh) | 具有由子电极区限定的子象素区的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