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471B -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471B
CN101517471B CN2007800342581A CN200780034258A CN101517471B CN 101517471 B CN101517471 B CN 101517471B CN 2007800342581 A CN2007800342581 A CN 2007800342581A CN 200780034258 A CN200780034258 A CN 200780034258A CN 101517471 B CN101517471 B CN 101517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tribution
angle
electrode patter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42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7471A (zh
Inventor
千叶大
冈崎敢
森下克彦
片冈义晴
束村亲纪
坂井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 Visio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17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7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视野角控制面板(2)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4、6)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5),通过与显示面板(10)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1),在一个基板(6)中设置有对置电极图案(62),在对置电极图案(62)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在另一个基板(4)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49a~49d)的透明电极图案(49),与该透明电极图案(49)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各自(例如51x)对应,以与该间隔(51x)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49a~49d)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例如48a、48b)。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48a~48f)的电位设定而切换观看限制方向。

Description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切换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特性的视野角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一般要求具有能够从更多的视点看到鲜明的图像的视野角特性(广视野角特性)。但是,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也有优选只有使用者本人能够观看显示内容的情况。例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便携式数据终端(PDA:Personal Data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便携式电话等,在电车、飞机内等可能存在非特定多数人的场所使用的可能性很高。在这样的使用环境中,从保持机密和保护隐私等观点出发,期望只有本人(从限定的视点)能够观看显示图像、从其周围(其它视点)不能观看显示图像的视野角特性(窄视野角特性)。
这样,近年来,使1台显示装置能够切换广视野角特性和窄视野角特性的要求高涨。
对于这样的要求,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显示用液晶面板上部设置视野角控制用液晶面板,并且用2片偏光板夹持这些面板,调整对视野角控制用液晶面板施加的电压,由此控制视野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68251号公报(1998年10月9日公开)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根据构成显示用液晶面板的基板的摩擦方向(或者下侧偏光板的偏光轴的方向)来配置视野角控制用液晶面板和上侧偏光板。即,窄视野角特性时的能够观看的方向和不能观看的方向(观看限制方向)由显示用液晶面板的结构决定,存在不能变更观看限制方向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观看限制方向的视野角控制面板。
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电极图案,该对置电极图案设置在一个基板中,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和设置在另一个基板中,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
根据上述结构,以与各透明电极的沿着延伸方向的各边缘附近重叠的方式设置有配线电极,因此,通过控制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能够使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层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两边缘附近变化。即,能够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进而能够通过设定透明电极和对置电极间的电压来控制倾斜角。由此,能够变更(切换)窄视野角特性时的观看限制方向。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优选:设与上述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第一配线电极与上述间隙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该间隙的另一个侧端部重叠。这样,能够使上述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两边缘附近精度良好地变化。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能够形成为以下结构:设夹着上述间隙的2个透明电极为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设与该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形成在同一层。在该结构中,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与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层。在该情况下,可以第一配线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此外,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另外,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而且,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与透明电极图案形成在同一层。在该情况下,只要第一配线电极接近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配线电极接近第二透明电极即可。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能够形成为以下结构:设夹着上述间隙的2个透明电极为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设与上述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形成在不同的层。在该结构中,优选第一配线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进一步优选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重叠。这样,能够用配线电极填补与透明电极图案的间隙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使得不形成不向液晶层内施加电压的区域。在该情况下,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另外,可以第一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另外,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即,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的下层,或者,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的上层,或者,透明电极图案设置在形成有第一配线电极的层与形成有第二配线电极的层之间。
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电极图案,该对置电极图案设置在一个基板中,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和透明电极图案,该透明电极图案设置在另一个基板中,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在上述对置电极图案和透明电极图案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控制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能够使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层内的等电位线变化。即,能够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进而能够通过设定透明电极和对置电极间的电压来控制倾斜角。由此,能够变更(切换)窄视野角特性时的观看限制方向。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同一层。另外,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层。在该情况下,上述2根配线电极可以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和相互不重叠的部分。此外,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另外,可以是各组配线电极的一个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各组配线电极的另一个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另外,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在上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中,能够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切换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限制方向。
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上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相互正交。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改变如上述那样的结构和配置的2片基板中分别设置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能够更加自由地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能够形成为以下结构:在各基板中,设与各间隙重叠的上述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在各基板中,第一配线电极与上述间隙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该间隙的另一个侧端部重叠。在此,在各基板中,与各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同一层。另外,在各基板中,与各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层。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重叠。这样,在各基板中,能够用配线电极填补与透明电极图案的间隙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使得不形成不向液晶层内施加电压的区域。
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并且,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并且,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上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配线电极相互正交。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改变如上述那样的结构和配置的2片基板中分别设置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能够更加自由地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在各基板中,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同一层。另外,在各基板中,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层。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2根配线电极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和相互不重叠的部分。
在上述视野角控制面板中,能够通过改变设置在2个基板的各个中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切换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限制方向。
另外,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作为上述液晶层,可以使用已被垂直取向的负型液晶。另外,上述配线电极可以具有透光性。另外,可以包括夹持上述2个基板的2片偏光板。
此外,也可以说,本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对置电极图案,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也可以说,本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对置电极图案,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在上述对置电极图案和透明电极图案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各组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在与透明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
也可以说,本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上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相互正交。
也可以说,本视野角控制面板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在与基板面平行的规定方向上接近或在该规定方向上重叠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在与基板面平行的规定方向上接近或在该规定方向上重叠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上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配线电极相互正交。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显示面板。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面板,能够使液晶层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各边缘附近变化。即,能够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进而能够通过设定透明电极和对置电极间的电压来控制倾斜角。由此,能够变更(切换)窄视野角特性时的观看限制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层的状态(未施加电压时)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层的状态(6点钟方向观看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层的状态(12点钟方向观看时)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层的状态(广视野角时)的截面图。
图8是对本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方向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是对本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方向进行说明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该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b)是(a)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具有的第一基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结构的图,(a)是该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平面图,(b)是(a)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线A的截面图。
图30是图28所示的线B的截面图。
图3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第一基板的截面图。
图33是图31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基板的截面图。
图3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6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6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第一基板的截面图。
图38是图36所示的视野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基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2  视野角控制面板
4  第一基板
5  液晶层
6  第二基板
10  显示面板
41  玻璃基板
43  绝缘膜
45  垂直取向膜
48  配线电极图案
48a~48f  配线电极
4949x、49y  透明电极图案
49a~49d  透明电极
51x~51z  透明电极图案的间隙
53  绝缘膜
54  绝缘膜
58  第一配线电极图案
61  玻璃基板
62  对置电极图案
63  垂直取向膜
66  绝缘膜
68  第二配线电极图案
143x、143y  绝缘层
153x、153y  绝缘层
154x、154y  绝缘层
166a~166d  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图3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本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视野角控制面板2、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视野角控制面板2,从背光源一侧开始依次包括偏光板3、第二基板4、液晶层5、第一基板6、相位差板7(例如C板)和偏光板8。在此,偏光板3和偏光板8以各自的透光轴正交的方式配置。
此外,显示面板10可以设置在背光源一侧,视野角控制面板2可以设置在背光源一侧。另外,本液晶显示装置不仅可以是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反射型或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1的包括第二基板4、液晶层5和第一基板6的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该部分的透视平面图。如图1、2所示,第二基板4包括玻璃基板41、配线电极图案48、绝缘膜43、透明电极图案49和垂直取向膜45。在此,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48a~48f)的配线电极图案48,以覆盖配线电极图案48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例如49a~49d)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图案49)由ITO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另外,配线电极(配线电极图案48)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在此,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的间隙对应地形成有2根配线电极(第一和第二配线电极)。即,如图1、2所示,在透明电极49a~49d呈条状连续形成的情况下,配线电极48a(第一配线电极)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a、49b(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的间隙51x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a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a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48b(第二配线电极)以与上述间隙51x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b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b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线电极48c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b、49c的间隙51y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b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b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48d以与上述间隙51y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c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c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线电极48e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c、49d的间隙51z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c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c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48f以与上述间隙51z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d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d平行地延伸。
第一基板6包括玻璃基板61、对置电极图案62和垂直取向膜63。在此,在玻璃基板61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62,在对置电极图案62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64,以覆盖对置电极图案62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63。对置电极图案62由ITO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液晶层5是负型液晶,通过配置在第二基板4一侧的垂直取向膜45与第一基板6一侧的垂直取向膜63之间而垂直取向。
这样,在图1的结构中,在第一基板6中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62,在第二基板4中形成有配线电极图案48和透明电极图案49。与1个透明电极(例如透明电极49b)相对应,在配线电极图案48中设置有2根配线电极(例如配线电极48b、48c)。例如,配线电极48b以跨越透明电极49b的左侧边缘的方式形成,配线电极48c以跨越透明电极49b的右侧边缘的方式形成。另外,配线电极48d以跨越透明电极49c的左侧边缘的方式形成,配线电极48e以跨越透明电极49c的右侧边缘的方式形成。
通过在第一基板6中设置对置电极图案62、并将在第二基板4中设置的透明电极图案49和配线电极图案48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2个边缘(沿着延伸方向的边缘)附近变化,由此能够任意地决定液晶层5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
以下,用图4~图7对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特性的切换进行说明。此外,关于能够观看的方向或观看限制(不能观看的)方向,如图8和图9所示,相对于视野角控制面板2(或显示面板10),设为正面方向、3点钟方向、6点钟方向、9点钟方向和12点钟方向5种。
如图1所示,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2中,向对置电极图案62和透明电极图案49提供规定的电位,通过控制配线电极48a~48d的电位来切换液晶显示装置1的视野角特性。
以下,设对置电极的电位为Vcom、透明电极的电位为Vseg、配线电极48b~48e的电位分别为Vb~Ve,进行控制使得Vseg、Vb、Vc、Vd和Ve全部大于Vcom,或者Vseg、Vb、Vc、Vd和Ve全部小于Vcom。此外,图4中表示没有对液晶层5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层5的状态。
首先,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例如,透明电极49b部分的等电位线,左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b而下降,右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c而上升。同样,透明电极49c部分的等电位线,左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d而下降,右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e而上升。结果,在液晶层5内,形成图5的虚线所示的等电位线,液晶分子从图4的状态向图中箭头的方向倾倒。通过使液晶层5内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6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例如,透明电极49b部分的等电位线,左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b而上升,右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c而下降。同样,透明电极49c部分的等电位线,左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d而上升,右边缘附近因配线电极48e而下降。结果,在液晶层5内,形成图6的虚线所示的等电位线,液晶分子从图4的状态向图中箭头的方向倾倒。通过使液晶层5内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12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液晶分子向图7的箭头方向倾倒。虽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与图5相同,但是与图5相比以更大的角度倾倒。由此,液晶层5内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广视野角特性(从所有方向能够观看)。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各透明电极的宽度为规定量以下。例如,在图1中使透明电极的宽度w为150μm以下。另外,为了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边缘附近精度良好地变化,优选使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与各配线电极的重叠部分为规定面积以上。因此,在图1中,使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51z与配线电极48e的重叠宽度d为5μm以上。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下层(背光源一侧),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10所示,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上层(第一基板6一侧)。在该情况下,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例如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配线电极(例如48a~48d)的配线电极图案48,以覆盖该配线电极图案4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此外,各配线电极和各透明电极的位置关系与图1的结构同样。另外,也能够代替绝缘膜43,而如图11所示分开设置绝缘层。例如,在透明电极图案49上分开设置绝缘层143x、143y,在绝缘层143x上设置配线电极48a、48b,在绝缘层143y上设置配线电极48c、48d。
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各配线电极与透明电极重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以与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2根配线电极、但这些配线电极与透明电极不重叠的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配线电极48a~48d的配线电极图案48的结构中,使得:配线电极48a、48b与相邻的透明电极49a、49b的间隙51x重叠,但与透明电极49a、49b不重叠,另外,配线电极48c、48d与相邻的透明电极49b、49c的间隙51y重叠,但是与透明电极49b、49c不重叠。
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中,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13所示,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第一基板6中。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例如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该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另外,在第一基板6中,在玻璃基板61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62,以覆盖对置电极图案62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66,在绝缘膜66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配线电极(例如48a~48d)的配线电极图案48,以覆盖该配线电极图案4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63。此外,各配线电极和各透明电极的位置关系与图1的结构同样。此外,也能够代替绝缘膜66,而如图14所示分开设置绝缘层。例如,在对置电极图案62上分开设置绝缘层166a~166d,在绝缘层166a上设置配线电极48a,在绝缘层166b上设置配线电极48b,在绝缘层166c上设置配线电极48c,在绝缘层166d上设置配线电极48d。
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配线电极图案48、透明电极图案49和对置电极图案62各自由单层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例如图15所示,使透明电极图案49(各透明电极)为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的多层,使对置电极图案62为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的多层。
[实施方式2]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分开形成配线电极图案48和透明电极图案49,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16所示,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间隙中设置各配线电极。在该情况下,第一基板6一侧为与图1相同的结构,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例如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在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中形成有2根配线电极。例如,配线电极78a、78b形成在相邻的透明电极49a、49b的间隙51x内,配线电极78c、78d形成在相邻的透明电极49b、49c的间隙51y内。在此,优选配线电极78a接近透明电极49a的右边缘,配线电极78b接近透明电极49b的左边缘,配线电极78c接近透明电极49b的右边缘,配线电极78d接近透明电极49c的左边缘。此外,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和各配线电极(例如78a~78d)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这样,通过在第一基板6中设置对置电极图案62、并将在第二基板4中设置的透明电极图案49和各配线电极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2个边缘(沿着延伸方向的边缘)附近变化,由此能够改变液晶层5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及其角度(倾斜程度)。
在图16的结构中,设对置电极的电位为Vcom、透明电极的电位为Vseg、配线电极78b~78e的电位分别为VB~VE,进行控制使得Vseg、VB、VC、VD和VE全部大于Vcom,或者Vseg、VB、VC、VD和VE全部小于Vcom。
首先,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6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6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12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B|
|Vcom-Vseg|>>|Vcom-VC|
|Vcom-Vseg|>>|Vcom-VD|
|Vcom-Vseg|<<|Vcom-VE|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广视野角特性(从所有方向能够观看)。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优选使各透明电极的宽度为规定量以下。例如,在图16中使透明电极的宽度w为150μm以下。另外,为了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边缘附近精度良好地变化,优选使透明电极与配线电极的距离(间隔)为规定量以下。例如,在图16中,使透明电极49c与配线电极78e的距离D为5μm以下。
[实施方式3]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同一层(配线电极图案48)中形成各配线电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9的平面图和表示其截面的图17(a)(b)所示,设置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将配线电极分开设置在2个配线电极图案58、68中。在该情况下,第一基板6一侧为与图1相同的结构,而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68a~68c)的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以覆盖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53,在绝缘膜5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58a~58c)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以覆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54,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例如49a~49d)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
实施方式如图17(a)(b)所示,配线电极68a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a、49b的间隙51x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a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a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58a以与上述间隙51x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b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b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线电极68b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b、49c的间隙51y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b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b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58b以与上述间隙51y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c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c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线电极68c以与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49c、49d的间隙51z的左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c的一部分(右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c平行地延伸,配线电极58c以与上述间隙51z的右侧端部和透明电极49d的一部分(左侧端部)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49d平行地延伸。换言之,与1个透明电极(例如透明电极49b)对应地设置有2根配线电极(例如配线电极58a、68b)。例如,配线电极58a以跨越透明电极49b的左侧边缘的方式形成,配线电极68b以跨越透明电极49b的右侧边缘的方式形成。另外,与透明电极49c对应地设置有2根配线电极58b、68c,配线电极58b以跨越透明电极49c的左侧边缘的方式形成,配线电极68c以跨越透明电极49c的右侧边缘的方式形成。这样,通过在第一基板6中设置对置电极图案62、并将在第二基板4中设置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及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2个边缘(沿着延伸方向的边缘)附近变化,由此能够改变液晶层5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及其角度(倾斜程度)。
在图17的结构中,设对置电极的电位为Vcom、透明电极的电位为Vseg、配线电极58a的电位为Vα、配线电极68b的电位为Vβ、配线电极58b的电位为Vγ、配线电极68c的电位为Vδ,进行控制使得Vseg、Vα、Vβ、Vγ和Vδ全部大于Vcom,或者Vseg、Vα、Vβ、Vγ和Vδ全部小于Vcom。
首先,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α|
|Vcom-Vseg|<|Vcom-Vβ|
|Vcom-Vseg|>|Vcom-Vγ|
|Vcom-Vseg|<|Vcom-Vδ|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6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α|
|Vcom-Vseg|>|Vcom-Vβ|
|Vcom-Vseg|<|Vcom-Vγ|
|Vcom-Vseg|>|Vcom-Vδ|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6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12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com-Vseg|<<|Vcom-Vα|
|Vcom-Vseg|>>|Vcom-Vβ|
|Vcom-Vseg|>>|Vcom-Vγ|
|Vcom-Vseg|<<|Vcom-Vδ|
时,液晶层5内成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广视野角特性(从所有方向能够观看)。
在图17的结构中,优选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配线电极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配线电极重叠。例如,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具有的配线电极58a的左端部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具有的配线电极68a的右端部重叠,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具有的配线电极58b的左端部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具有的配线电极68b的右端部重叠,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具有的配线电极58c的左端部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具有的配线电极68c的右端部重叠。这样,能够用配线电极填补透明电极图案49的间隙下面,从而能够使得不形成不向液晶层5内施加电压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优选使各透明电极的宽度为规定量以下。例如,在图17中使透明电极的宽度w为150μm以下。另外,为了使液晶层5内的等电位线在各透明电极的边缘附近精度良好地变化,优选使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与各配线电极的重叠部分为规定面积以上。因此,在图17中,使相邻的透明电极的间隙51x与配线电极68a的重叠宽度(省去与配线电极58a重叠的部分的实质重叠宽度)d1为5μm以上,使该间隙51x与配线电极58a的重叠宽度d2为5μm以上。
此外,在图17所示的结构中,将第一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58、68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下层(背光源一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18所示,将第一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58、68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上层(第一基板6一侧)。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例如49a~49d)的透明电极图案49,在透明电极图案49上形成有绝缘膜53,在绝缘膜5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配线电极(例如68a、68b)的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在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上形成有绝缘膜54,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58a、58b)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以覆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此外,各配线电极和各透明电极的位置关系与图17的结构同样。另外,也能够代替绝缘膜53和绝缘膜54,而如图19所示分开设置绝缘层。例如,可以在透明电极图案49上分开设置绝缘层153x、153y、并且分开设置绝缘层154x、154y,在绝缘层153x上设置配线电极68a,在绝缘层154x上设置配线电极58a,在绝缘层153y上设置配线电极68b,在绝缘层154y上设置配线电极58b。
另外,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可以如图20所示,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上层(第一基板6一侧)设置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在透明电极图案49的下层(背光源一侧)设置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68a、68b)的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在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上形成有绝缘膜53,在绝缘膜5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例如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在透明电极图案49上形成有绝缘膜54,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58a、58b)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以覆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在该结构中,也能够代替绝缘膜54,而如图21所示分开设置绝缘层。例如,可以在透明电极图案49上分开设置绝缘层154x、154y,在绝缘层154x上设置配线电极58a,在绝缘层154y上设置配线电极58b。
另外,在图17所示的结构中,将第一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58、6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一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也能够如图22所示,将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中,将第一配线基板图案58设置在第一基板6中。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基板6中,在玻璃基板61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62,在对置电极图案62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64,在对置电极图案62上形成有绝缘膜66,在绝缘膜66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58a~58c)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以覆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方式形成由垂直取向膜63。另一方面,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68a~68c)的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在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上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例如49a~49c)的透明电极图案49,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此外,各配线电极和各透明电极的位置关系与图17的结构同样。另外,可以代替第一基板6的绝缘膜66,而(在对置电极图案62上)分开设置如图23所示的绝缘层166a~166c,在绝缘层166a上设置配线电极58a,在绝缘层166b上设置配线电极58b,在绝缘层166c上设置配线电极58c。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图1、17)中,使透明电极图案为条状,但是也能够使透明电极图案为整面状(无间隙的连续的面状)。在该结构中,配线电极设置在由对置电极图案和透明电极图案夹着的层中。
例如,如图24(a)(b)所示,第二基板4包括玻璃基板41、配线电极图案48、绝缘膜43、透明电极图案89和垂直取向膜45。在此,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89,在透明电极图案89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89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48a~48d)的配线电极图案48,以覆盖配线电极图案4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图案89)由ITO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另外,配线电极(配线电极图案48)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在此,如图24(a)(b)所示,在配线电极图案48中,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图中x方向)上接近,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x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即,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成组,相互在x方向上接近并且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线电极48c和配线电极48d成组,相互在x方向上接近并且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第一基板6,如图24(b)所示,包括玻璃基板61、对置电极图案62和垂直取向膜63。在此,在玻璃基板61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62,在对置电极图案62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64,以覆盖对置电极图案62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63。对置电极图案62由ITO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图24(a)(b)中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中,但是,也能够如图27所示,将配线电极图案48设置在第一基板6中。
另外,在图24(b)中,成1组的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形成在同一层,但是也能够将它们形成在不同的层(分开的电极图案)。例如,可以如图25所示,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89,在透明电极图案89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89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53,在绝缘膜5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第二配线电极(例如68a、68b)的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以覆盖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54,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第一配线电极(例如58a、58b)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以覆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在此,在第二基板4中,例如,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配线电极58a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配线电极68a成组,配线电极58a和配线电极68a,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配线电极58b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配线电极68b成组,配线电极58b和配线电极68b,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这样的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另外,在图25中,将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中,但是也能够如图26所示,将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设置在第一基板6中,将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设置在第二基板4中。在该结构中,也是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配线电极58a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配线电极68a成组,配线电极58a和配线电极68a,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的配线电极58b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的配线电极68b成组,配线电极58b和配线电极68b,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这样的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此外,在图25、26中,在上述各组中,2根配线电极(例如58a、68a)一部分重叠,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是这些2个配线电极不重叠而在x方向上接近的结构。
[实施方式5]
在本视野角控制面板中,如图28所示,也能够是在第一基板6和第二基板4各自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和配线电极图案,以各基板的透明电极图案49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基板的结构。此外,图29是图28的虚线A的截面图,图30是图28的虚线B的截面图。
例如,如图28~30所示,在第二基板4中,在玻璃基板4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48b~48e)的配线电极图案48y,以覆盖配线电极图案48y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43,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49y,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y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45。在此,透明电极图案49y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各自对应于配线电极图案48y的2根配线电极(例如48c、48d),该2根配线电极以与上述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在第一基板6中也是,在玻璃基板61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配线电极(例如48B~48E)的配线电极图案48x,以覆盖配线电极图案48x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66,在绝缘膜66上,形成有呈条状配置有与配线电极平行的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49x,以覆盖透明电极图案49x的方式形成有垂直取向膜63。在此,透明电极图案49x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各自对应于配线电极图案48x的2根配线电极(例如48C、48D),该2根配线电极以与上述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8所示,以第一基板6的透明电极图案49x(或者配线电极图案48x)与第二基板4的透明电极图案49y(或者配线电极图案48y)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基板(6、4),由这些基板夹持液晶层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8~30所示,向透明电极图案49x(第一基板6)和透明电极图案49y(第二电极4)提供规定的电位,通过控制配线电极48b~48e(第二基板4)和配线电极48B~48E(第一基板6)的电位来切换液晶显示装置1(参照图3、28)的视野角特性。此外,图29、图30所示的S、T、U和V,与图9的同符号对应。
以下,设透明电极图案49x的电位为V49x、透明电极图案49y的电位为V49y、配线电极48b~48e的电位分别为V48b~V48e、配线电极48B~48E的电位分别为V48B~V48E,进行控制使得V49y、V48b、V48c、V48d和V48e全部大于V49x,或者V49y、V48b、V48c、V48d和V48e全部小于V49x,并且进行控制使得V49x、V48B、V48C、V48D和V48E全部大于V49y,或者V49x、V48B、V48C、V48D和V48E全部小于V49y。
首先,当进行控制使得
|V49x-V49y|>|V49x-V48b|
|V49x-V49y|<|V49x-V48c|
|V49x-V49y|>|V49x-V48d|
|V49x-V49y|<|V49x-V48e|
|V49y-V49x|=|V49x-V48B|
|V49y-V49x|=|V49x-V48C|
|V49y-V49x|=|V49x-V48D|
|V49y-V49x|=|V49x-V48E|
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图8、图9和图29、图30所示的3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49x-V49y|<|V49x-V48b|
|V49x-V49y|>|V49x-V48c|
|V49x-V49y|<|V49x-V48d|
|V49x-V49y|>|V49x-V48e|
|V49y-V49x|=|V49x-V48B|
|V49y-V49x|=|V49x-V48C|
|V49y-V49x|=|V49x-V48D|
|V49y-V49x|=|V49x-V48E|
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图8、图9和图29、图30所示的9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49y-V49x|<|V49y-V48B|
|V49y-V49x|>|V49y-V48C|
|V49y-V49x|<|V49y-V48D|
|V49y-V49x|>|V49y-V48E|
|V49x-V49y|=|V49y-V48b|
|V49x-V49y|=|V49y-V48c|
|V49x-V49y|=|V49y-V48d|
|V49x-V49y|=|V49y-V48e|
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图8、图9和图29、图30所示的6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49y-V49x|>|V49y-V48B|
|V49y-V49x|<|V49y-V48C|
|V49y-V49x|>|V49y-V48D|
|V49y-V49x|<|V49y-V48E|
|V49x-V49y|=|V49y-V48b|
|V49x-V49y|=|V49y-V48c|
|V49x-V49y|=|V49y-V48d|
|V49x-V49y|=|V49y-V48e|
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窄视野角特性,仅图8、图9和图29、图30所示的12点钟方向和正面方向能够观看。
另外,当进行控制使得
|V49x-V49y|>>|V49x-V48b|
|V49x-V49y|<<|V49x-V48c|
|V49x-V49y|<<|V49x-V48d|
|V49x-V49y|>>|V49x-V48e|
|V49y-V49x|=|V49x-V48B|
|V49y-V49x|=|V49x-V48C|
|V49y-V49x|=|V49x-V48D|
|V49y-V49x|=|V49x-V48E|
、或者
|V49y-V49x|>>|V49y-V48B|
|V49y-V49x|<<|V49y-V48C|
|V49y-V49x|<<|V49y-V48D|
|V49y-V49x|>>|V49y-V48E|
|V49x-V49y|=|V49y-V48b|
|V49x-V49y|=|V49y-V48c|
|V49x-V49y|=|V49y-V48d|
|V49x-V49y|=|V49y-V48e|
、或者
|V49x-V49y|>>|V49x-V48b|
|V49x-V49y|<<|V49x-V48c|
|V49x-V49y|<<|V49x-V48d|
|V49x-V49y|>>|V49x-V48e|
|V49y-V49x|>>|V49x-V48B|
|V49y-V49x|<<|V49x-V48C|
|V49y-V49x|<<|V49x-V48D|
|V49y-V49x|>>|V49x-V48E|
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为广视野角特性(从所有方向能够观看)。
本实施方式的各基板(4、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8~30的结构。例如,也能够在各基板(4、6)中设置2个配线电极图案(第一配线电极图案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将该结构示于图31~33。在此,图32是用沿y方向的线切断图31的第一基板6时的截面图,图33是用沿x方向的线切断图31的第二基板4时的截面图。如图31~33所示,在第一基板6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49x、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x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x。在此,透明电极图案49x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各自(例如51x)对应于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x中的1根配线电极(例如58a)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x中的1根配线电极(例如68a),这2根配线电极(例如58a、68a)以与上述间隙(例如51x)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例如49a、49b)平行地延伸。另外,在第二基板4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49y、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y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y。在此,透明电极图案49y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各自(例如51y)对应于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y中的1根配线电极(例如58b)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y中的1根配线电极(例如68b),这2根配线电极(例如58b、68b)以与上述间隙(例如51y)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例如49b、49c)平行地延伸。在本结构中,如图31所示,以第一基板6的透明电极图案49x与第二基板4的透明电极图案49y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基板(6、4),由这些基板夹持液晶层5。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如图34和图35(图35是图34的线A的截面图)所示地构成各基板(4、6)。即,在第一基板6中,使在基板61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图案89x为整面状,在透明电极图案89x与液晶层5的层中设置配线电极图案48x,在第二基板4中也是,使在基板41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图案89y为整面状,在透明电极图案89y与液晶层5的层中设置配线电极图案48y。在此,如图34、35所示,在第一基板6的配线电极图案48x中,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例如,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成组,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相互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并且平行地延伸。另外,在第二基板4的配线电极图案48y中,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例如,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成组,配线电极48a和配线电极48b,相互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并且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以第一基板6的配线电极图案48x与第二基板4的配线电极图案48y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基板(6、4),由这些基板夹持液晶层5。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各基板(4、6)中设置2个配线电极图案(第一配线电极图案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将该结构示于图36~38。此外,图37是用沿y方向的线切断图36的第一基板6时的截面图,图38是用沿x方向的线切断图36的第二基板4时的截面图。如图37、38所示,在第一基板6中,设置有整面状的透明电极图案89x、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x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x,在第二基板4中,设置有整面状的透明电极图案89y、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y和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y。在此,如图36、37所示,在第一基板6中,例如,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x的配线电极58a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x的配线电极68a成组,配线电极58a和配线电极68a,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如图38所示,在第二基板4中也是,例如,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y的配线电极58a与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y的配线电极68a成组,配线电极58a和配线电极68a,在与各自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在本结构中,如图36所示,以第一基板6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x(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x)与第二基板4的第一配线电极图案58y(第二配线电极图案68y)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基板(6、4),由这些基板夹持液晶层5。
此外,在图36~38所示的结构中,在上述各组中,2根配线电极(例如58a、68a)一部分重叠,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是这2根配线电极不重叠而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能够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适合于要求保护隐私和提高安全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44)

1.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置电极图案,该对置电极图案设置在一个基板中,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和设置在另一个基板中,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
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设与所述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第一配线电极与所述间隙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该间隙的另一个侧端部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设夹着所述间隙的2个透明电极为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设与该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形成在同一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形成在与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与透明电极图案形成在同一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接近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配线电极接近第二透明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设夹着所述间隙的2个透明电极为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设与所述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形成在不同的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个侧端部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的下层。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图案的上层。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透明电极图案设置在形成有第一配线电极的层与形成有第二配线电极的层之间。
19.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置电极图案,该对置电极图案设置在一个基板中,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对置电极;和透明电极图案,该透明电极图案设置在另一个基板中,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
在所述对置电极图案和透明电极图案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同一层。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不同的层。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2根配线电极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和相互不重叠的部分。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组配线电极的一个设置在形成有对置电极图案的基板中,各组配线电极的另一个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设置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基板中。
26.如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切换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限制方向。
27.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
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配置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的各间隙相对应,分别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与透明电极平行地配置有2根配线电极,
所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相互正交。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基板中,设与各间隙重叠的所述2根配线电极为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在各基板中,第一配线电极与所述间隙的一个侧端部重叠,第二配线电极与该间隙的另一个侧端部重叠。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基板中,与各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同一层。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基板中,与各间隙重叠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不同的层。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重叠。
32.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并且,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配置有透明电极,并且,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配置有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相互平行并且在与该配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上述多个2根配线电极的组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所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配线电极相互正交。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基板中,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同一层。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基板中,各组的2根配线电极形成在不同的层。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2根配线电极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和相互不重叠的部分。
36.如权利要求27或32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设置在2个基板的各个中的配线电极的电位设定而切换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限制方向。
37.如权利要求1、19、27和32中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液晶层,使用已被垂直取向的负型液晶。
38.如权利要求1、19、27和32中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电极具有透光性。
39.如权利要求1、19、27和32中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夹持所述2个基板的2片偏光板。
40.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对置电极图案,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41.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对置电极图案,在该对置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在所述对置电极图案和透明电极图案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各组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在与透明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基板面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在该宽度方向上重叠。
42.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呈条状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且,与该透明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电极的间隙分别对应,以与该间隙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与透明电极平行的第一配线电极和第二配线电极,
所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相互正交。
43.一种视野角控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2个基板和设置在这些基板间的液晶层,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而构成视野角特性能够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在与基板面平行的规定方向上接近或在该规定方向上重叠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
在另一个基板中,设置有透明电极图案,在该透明电极图案的整个面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在该透明电极图案与液晶层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由在与基板面平行的规定方向上接近或在该规定方向上重叠的2根平行的配线电极构成的组,
所述2个基板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各基板中的配线电极相互正交。
4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9、27、32、40、41、42和4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显示面板。
CN2007800342581A 2006-11-20 2007-09-12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517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3581 2006-11-20
JP313581/2006 2006-11-20
PCT/JP2007/067759 WO2008062597A1 (fr) 2006-11-20 2007-09-12 Panneau de commande d'angle de champ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471A CN101517471A (zh) 2009-08-26
CN101517471B true CN101517471B (zh) 2011-02-02

Family

ID=3942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42581A Active CN101517471B (zh) 2006-11-20 2007-09-12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5513A1 (zh)
CN (1) CN101517471B (zh)
WO (1) WO20080625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478A (zh) * 2019-06-17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控制面板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8147B1 (ko) * 2009-12-30 2016-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표시 장치
CN103576407B (zh) * 2012-07-26 2016-01-2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CN104851394B (zh) * 2015-06-10 2017-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102270605B1 (ko) * 2017-04-14 2021-06-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전계 배리어, 그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10068944B (zh) * 2019-05-08 2020-07-14 浙江晶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液晶光阀的防窥显示系统
CN110349509A (zh) * 2019-06-21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切换防窥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8705A (en) * 1995-06-22 1998-09-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wo viewing angle modes and drive electrodes for mode dependent selection
CN1417631A (zh) * 2001-11-07 2003-05-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2984B1 (en) * 1998-12-08 2003-11-04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wide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stripe electrodes
JP4459338B2 (ja) * 1999-02-15 2010-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290252B (en) * 2000-02-25 2007-11-2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600531B2 (ja) * 2000-02-25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57132B1 (ko) * 2001-12-06 2008-09-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226503B2 (ja) * 2004-03-23 2009-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728801B2 (en) * 2004-06-24 2010-06-01 Au Optronics Corp. Adjustable-viewing-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290734B2 (ja) * 2004-09-17 2009-07-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視野角制御装置、電子機器
JP2006126788A (ja) * 2004-09-29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55429B2 (ja) * 2004-10-18 2009-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71701A (ja) * 2004-11-18 2006-06-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視野角制御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518278B2 (ja) * 2005-12-28 2014-06-11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8705A (en) * 1995-06-22 1998-09-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wo viewing angle modes and drive electrodes for mode dependent selection
CN1417631A (zh) * 2001-11-07 2003-05-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478A (zh) * 2019-06-17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控制面板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44478B (zh) * 2019-06-17 2022-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控制面板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62597A1 (fr) 2008-05-29
US20100085513A1 (en) 2010-04-08
CN101517471A (zh)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471B (zh) 视野角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5471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视野角控制面板
CN101573651B (zh) 视野角控制用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995959B (zh) 视角可切换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83262B (zh) 触摸显示设备
KR100856618B1 (ko) 터치패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884922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panel and parallax barrier sharing single board
US5995172A (en) Tablet 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less parallax
CN100485493C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772723B2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387798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使用其的lcd装置
US5907380A (en) Liquid crystal cell employing thin wall for pre-tilt control
CN10158725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81248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08750A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563078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067336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526702A (zh) 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13010132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120867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11032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501840B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10007256A (ko) 보는 각도를 전환 스위칭할 수 있는 lcd
KR20110032498A (ko) 시야각 조절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95017B1 (ko) 개구율이 향상된 횡전계모드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3

Address after: 169 chuangqiang Road, Yongning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core area of Ze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Super vision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