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561A -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3561A
CN1673561A CNA2005100627485A CN200510062748A CN1673561A CN 1673561 A CN1673561 A CN 1673561A CN A2005100627485 A CNA2005100627485 A CN A2005100627485A CN 200510062748 A CN200510062748 A CN 200510062748A CN 1673561 A CN1673561 A CN 1673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ball
retainer
anchor clamp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27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0447C (zh
Inventor
小林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673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4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44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00Application independent of particular apparatuses
    • F16C2300/02General use or purpose, i.e. no use, purpose, special adaptation or modification indicated or a wide variety of uses mentioned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进行保持器的组装并防止夹具的损耗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作为承接滚珠轴承的滚珠(15)的滚珠限制夹具,设有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所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通过以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大致等间隔地在同一圆周上配置多个第二支承部(46)而构成。将各第二支承部(46)的、朝向相邻的第二支承部(46)一侧的侧面分别作为形成为铅直面的承接面(46a)。在各第二支承部(46)的上端设有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将滚珠(15)向第二支承部(46)的承接面(46a)之间导引的导向面(46b),在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插入到滚珠轴承的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滚珠(15)纳入到邻接的第二支承部(46)之间并夹入在承接面(46a)之间而得到支承。

Description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滚珠轴承是这样一种部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配置有多个作为滚动体的滚珠,通过设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由树脂或轻金属等构成的保持器将滚珠等间隔配置并对其进行保持。例如,在脚轮、旱冰鞋或HDD(硬盘驱动器)用主轴马达等中用于对旋转轴或驱动轴进行支承。
作为这种滚珠轴承的制造方法,公知的有例如在后述的特许文献1中所记载的滚珠轴承用冠形保持器向轴承组装的方法。
根据该制造方法,作为保持器,使用的是在轴线方向的一端设有保持滚动体的兜孔开口部的冠形保持器。而且,在内外圈之间配置对装入的多个滚珠进行支承的环状组装部件(滚珠限制夹具),然后,从与配置该环状组装部件的位置相反的方向将冠形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由此来将滚动体嵌入到冠形保持器的兜孔开口部内。
【特许文献1】特开2002-333036号公报(参照第【0007】~【0013】段、第【0016】段以及图1~图3、图6)
其中,如果在兜孔开口部与滚动体的位置错开的状态下将滚动体嵌入到冠形保持器中,则会导致兜孔开口部的开口端与滚动体一起被卷入到兜孔开口部内,或在冠形保持器内位于兜孔开口部之间的部分发生碎裂等,从而不能良好地进行冠形保持器对滚动体的保持,导致滚珠轴承性能下降的问题。
根据特许文献1的制造方法,是在利用环状组装部件对滚动体进行了保持的状态下进行冠形保持器的插入的,根据该方法,将冠形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的插入力经由滚动体传递给环状组装部件,所以环状组装部件容易产生磨损。因此,需要频繁地进行环状组装零件的更换,从而维修费时较多。
另外,在将冠形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冠形保持器有可能与环状组装部件发生干涉而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装入保持器并能防止夹具的损耗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和滚珠轴承制造方法采用下述方案。
即,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是用于滚珠轴承的制造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所述滚珠轴承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同轴地配置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保持有多个滚珠、使其可沿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移动,并且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将环状的保持器从前述内外圈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所述保持器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使其处于等间隔配置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滚珠限制夹具,所述滚珠限制夹具从前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限制前述滚珠向该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并且允许前述滚珠向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根据这样构成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通过滚珠限制夹具使得配置在内外圈之间的滚珠向前述圆周方向的移动受到了限制,所以可以防止滚珠在以后的制造工序中发生错位。
由此,在例如将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的工序中,可以在使保持器的开口部恰当地与滚珠对置的状态下将保持器插入,所以不产生保持器的开口端的卷入地、恰当地进行保持器的插入。
另外,利用滚珠限制夹具限制滚珠的移动,由此维持着滚珠的配置而进行内外圈的输送,所以可以在其他工序中进行后段的制造工序(例如保持器的插入),从而可以缩短制造滚珠轴承所需的时间。
这里,滚珠限制夹具是允许滚珠向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移动的部件,滚珠的前述轴线方向上的支承由由内外圈之中的至少某一个进行。因此,在将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所施加在滚珠上的压力由内外圈中的至少某一个承受,而不会作用在滚珠限制夹具上,所以滚珠限制夹具不易损耗,滚珠限制夹具的寿命较长。
该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前述滚珠限制夹具,具有第一滚珠限制夹具,所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设有多个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用前端承接前述滚珠的第一支承部,前述第一支承部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同一圆周上,该各第一支承部在前述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的尺寸为前述滚珠的直径以下,在前述前端,设有在前述第一支承部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在对应的前述滚珠的轨道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突部,仅在对应的前述滚珠位于定位范围的某一个端部上的情况下,由前述突部中的某一个承接前述滚珠。
根据这样构成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通过将第一滚珠限制夹具的第一支承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即可以利用第一支承部进行滚珠的定位。
第一支承部即使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也处于下述状态:或者不与对应的滚珠接触,或者仅由一个突起部承接滚珠而使其停止于定位范围内,并且允许滚珠向另一端部一侧移动。
因此,在将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滚珠或者不会被第一支承部推压,或者即使被推压、第一支承部也会被滚珠的表面挡开从而滚珠从第一支承部脱离,所以不会对第一支承部施加推压力。
这样,在插入保持器时不会在第一支承部上作用插入压力,所以第一支承部不易产生磨损,第一滚珠限制夹具的寿命较长。
另外,各第一支承部配置成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进而各第一支承部在前述圆周方向上的尺寸为滚珠在前述圆周方向上的尺寸以下,所以即使维持着利用梳齿状夹具进行滚珠的等间隔配置的状态、即将梳齿状夹具的梳齿部插入到各滚珠之间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将各梳齿部插入到各第一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来将第一滚珠限制夹具插入到内外圈之间。
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来从利用梳齿状夹具进行滚珠的等间隔配置的状态开始,将滚珠的配置原样维持在该状态,可以可靠地将滚珠保持在等间隔配置的状态下。
另外,该滚珠轴承制造装置还可以构成为,作为前述滚珠限制夹具,具有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所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设有多个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承接前述滚珠的第二支承部,该第二滚珠限制夹具具有:保持在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主体上的基部、可在前述插入方向上移动地设置在该基部上的移动子、对该移动子向前述插入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在前述移动子上,前述第二支承部以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配置在围绕与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线的同一圆周上,前述各第二支承部的、朝向相邻的前述第二支承部一侧的侧面分别作为与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承接面,在前述各第二支承部的、前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设有在向前述内外圈之间插入时将前述滚珠向前述第二支承部的前述承接面之间导引的导向面,在前述移动子上,设有在进行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时由前述保持器安装夹具推压的被推压部,随着前述保持器安装夹具向前述内外圈接近,前述移动子被向前述基部一侧压回,前述第二支承部不会与前述保持器接触,而是与该保持器错开地从前述内外圈之间退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各第二支承部配置成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所以可以在利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进行滚珠的定位的状态下,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插入到内外圈之间,使得各第二支承部插入到各第一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另外,通过这样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插入到内外圈之间,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各第二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以每个第一支承部上一个滚珠的方式分别纳入有滚珠。这里,在各第二支承部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将滚珠向各第二支承部之间导引的导向面,所以在将第二支承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滚珠可以平滑地纳入到各第二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
这样纳入到各第二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的滚珠由相邻的第二支承部的承接面承接,而进行轨道方向(内外圈的圆周方向)上的准确定位。
另一方面,第二支承部的承接面作成为与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插入方向平行的面,该面与滚珠的轨道正交,所以滚珠向保持器插入方向的移动不受限制。
进而,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移动子上,设有在进行保持器的插入时由保持器安装夹具推压的被推压部。由此,在插入保持器之际,随着保持器安装夹具向内外圈接近,移动子克服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地被向基部一侧压回,第二支承部不会与保持器接触,而是与该保持器错开地从内外圈之间退出。
这样,根据该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在直到就要安装保持器之前利用第二支承部进行滚珠的定位,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保持器的恰当的插入。
另外,如前所述,第二支承部并未限制滚珠向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而且不会与保持器接触。即,在进行保持器的插入时不会在第二支承部上作用插入压力,所以第二支承部不易产生磨损,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寿命较长。另外,由于保持器不与第二支承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保持器的磨损。
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制造方法是这样一种滚珠轴承的制造方法,所述滚珠轴承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同轴地配置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保持有多个滚珠、使其可沿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移动,并且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将保持器从前述内外圈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所述保持器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使其处于等间隔配置状态,其特征在于,将滚珠限制夹具从前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在该状态下将前述保持器插入到该内外圈之间,所述滚珠限制夹具限制前述滚珠向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并允许前述滚珠向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滚珠轴承制造方法,限制了配置在内外圈之间的滚珠向前述圆周方向的移动,在防止了滚珠的错位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器向内外圈之间的插入,可以在使保持器的开口部与滚珠恰当地对置的状态下插入保持器,可以不产生保持器的开口端的卷入地、恰当地进行保持器的插入。
这里,滚珠限制夹具是允许滚珠向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的部件,滚珠的前述轴线方向的支承由内外圈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因此,在将保持器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作用在滚珠上的压力由内外圈中的至少一个承受,而不会作用在滚珠限制夹具上,所以滚珠限制夹具不易产生损耗,滚珠限制夹具的寿命较长。
在该滚珠轴承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滚珠限制夹具,进行等间隔配置之后的前述滚珠的暂时定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滚珠限制夹具,进行前述滚珠的正式定位,利用前述保持器插入夹具将前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前述移动子向前述基部压回,由此使得前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第二支承部不会与前述保持器接触,而是使前述第二支承部与前述保持器错开地、插入前述保持器。
根据该滚珠轴承制造方法,直到就要安装保持器之前,由第二支承部进行滚珠的定位,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保持器的恰当的插入。
并且,如前所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和第二滚珠限制夹具并没有限制滚珠向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而且不会与保持器接触。即,在插入保持器时,插入压力不会作用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及第二滚珠限制夹具上,所以不易产生磨损,寿命较长。
另外,由于保持器不与第二支承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保持器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可以恰当地进行保持器的组装,并可以防止夹具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制造的滚珠轴承的构成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a)为纵剖视图,图2(b)为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的第一滚珠限制夹具的构成的图,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的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构成的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侧视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进行的的滚珠轴承制造过程的图,图5(a)表示保持器插入工序的初期阶段,图5(b)表示保持器插入工序的结束阶段。
图6是表示利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进行的的滚珠轴承制造过程的图,是表示利用第一、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所得的滚珠的定位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进行的的滚珠轴承制造过程的图,图7(a)表示保持器插入工序的初期阶段,图7(b)表示保持器插入工序的结束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图1的纵剖视图,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制造的滚珠轴承1的构成进行说明。
滚珠轴承10作成为下述构成:在内圈12和外圈14之间利用保持器16大致等间隔配置地保持有多个滚珠15,进而在内圈12和外圈14之间填充有润滑剂组成物(未图示),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密封件17而将内外圈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分别密封起来,其中所述内圈12在外周面上具有内圈轨道面11,所述外圈13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轨道面13。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轴承10作成为外径为30mm~40mm左右并且装入有8个滚珠15的构成。
保持器16是由树脂或者轻金属等形成的大致圆环带状的部件,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大致相等间隔地设有将滚珠15收入其中的兜孔16a。保持器16的兜孔16a在轴向的一端开口,滚珠15从该开口部16b装入到兜孔16a内。
本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如图2(a)的纵剖视图所示,具有载置前述滚珠轴承10的构成部件的平板状的托板21,在该托板21上使用后述的夹具来组装各构成部件,由此制造滚珠轴承10。
在托板2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外径与外圈14相等或者比其稍微大的第一圆形凹部22。
第一圆形凹部22是将外圈14以轴线朝向大致铅直方向的状态设置在其内部的部件,利用构成为大致水平面的底面22a承接外圈14的下端,利用构成轴线呈铅直方向的圆筒面的内周面22b承接外圈14的外周面,从而对外圈14进行定位并将其固定。
在托板21上,与该第一圆形凹部22同轴地形成有直径比第一圆形凹部22小、比内圈12直径大的贯通孔23,穿过该贯通孔23,可以从托板21的下侧利用夹具来对托板21上的各构成部件进行操作。另外,在托板2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比贯通孔23大径的第二圆形凹部24。
在贯通孔23中,从托板21的下表面一侧插通有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
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如图3(a)的俯视图及图3(b)的侧视图所示,具有:圆环状的基部32、在沿基部32的内周缘而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支承部33。该第一支承部33的数量设计为与组装对象即滚珠轴承10所使用的滚珠15的个数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滚珠轴承10中装入有8个滚珠,所以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设有8个第一支承部33。
各第一支承部33如图3(b)所示,是设置成与基部32的轴线大致平行地突出到基部32的一面侧的状态的柱状部件,如图2所示,通过插通到托板21的贯通孔23中,用前端承接通过内圈12和外圈14保持在托板21上的滚珠15中的一个。
另外,各第一支承部33如图3(a)所示,形成为截面所视为大致圆弧板状,并且其在内周缘的切线方向上的尺寸为前述滚珠15在前述切线方向的尺寸以下。
各第一支承部33的外周面(朝向基部32的径向外侧的面)33a分别作成为曲面,构成与贯通孔23直径相同的同一圆筒面的一部分。
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如图2所示,各第一支承部33从托板21的下表面一侧嵌入到贯通孔23内,利用贯通孔23的内周面承接各第一支承部33的外周面33a。由此,第一滚珠支承夹具31以与贯通孔23同轴的方式定位并固定于托板21上。
其中,在前端部的外周面33a一侧设有切槽C,利用该切槽C防止外周面33a的前端部与载置在托板21上的外圈14的干涉。
其中,各第一支承部33的内周面(朝向基部32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面)33b也作成为圆筒面,构成直径比内圈12大的同一圆筒内表面的一部分,由此防止了内周面33b与载置在托板21上的内圈12的干涉。
另外,各第一支承部33的朝向相邻的第一支承部33一侧的侧面33c形成为与基部32的轴线平行的平面。
如图2(b)的放大图及图3(b)所示,在各第一支承部33的向基部32上方突出的前端上,在各第一支承部33的配列方向即圆周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分别设有突部33d。这些突部33d是在各第一支承部33插入到载置在托板21上的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在对应的滚珠15的轨道W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部分,仅在对应的滚珠15位于定位范围的某一个端部上的情况下,由一个突部33d承接滚珠15。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突部33d的、朝向成对的突部33d一侧的表面,形成为从前端开始越向基端一侧越朝向成对的突部33d一侧的倾斜面(也包括曲面),构成为,在承接有滚珠15的情况下,在成对的突部33d一侧对滚珠进行导引。
另外,前端中的位于突部33d之间的中间部33e构成了与对应的滚珠15非接触的余量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33e形成为直径比滚珠15稍大的凹曲面。
图4(a)的俯视图及图4(b)的侧视图所示的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从下方(基部32一侧)插入到该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
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是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插入到托板21上的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插入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的部件。
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具有:保持在未图示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主体上的基部42、可沿大致铅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该基部42上的移动子43、对该移动子43向大致铅直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基部42朝向铅直上方开设有插入移动子43的下部的导向孔42a。另外,移动子43的下部43a形成为圆柱形状。
导向孔42a的内周面形成为轴线大致铅直的圆筒内表面,移动子43的下部43a的侧面由导向孔42a的内周面导引,仅可以向大致铅直方向移动。
在导向孔42a的底面和移动子43的下端之间,设有作为施力机构44的螺旋弹簧,移动子43通过该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为从导向孔42a的底面向铅直上方抬起的状态。这里,在基部42中设有限制移动子43的最大高度的止动器(未图示),由此在无负荷的状态下,移动子43保持在由施力机构44抬起到最大高度的状态。
在移动子43的上部,与下部43a同轴地设有凸缘43c。
如图4(a)所示,在该凸缘43c的外周上,以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在绕凸缘43c的轴线的同一圆周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承部46。
该第二支承部46的数量设置为与设于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第一支承部33之间的间隙的数量相同。
各第二支承部46如图4(b)所示,是以与凸缘43c的轴线大致平行地突出到凸缘43的上表面一侧的状态设置的柱状部件,如图4(a)所示,截面所视呈大致圆弧板形状,邻接的第二支承部46配置成在相互之间留有可容纳滚珠15的最小限度的间隔。
各第二支承部46的、朝向相邻的第二支承部46一侧的侧面分别构成形成为铅直面的承接面46a。
在各第二支承部46的上端,设有导向面46b,在向内外圈间插入时将滚珠15导引到第二支承部46的承接面46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面46b形成为从前端开始越向基端侧越朝向相邻的第二支承部46一侧的倾斜面。
即,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插入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的状态下,这些第二支承部46分别插入到第一支承部33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成为下述状态:在邻接的第二支承部46之间,第一支承部33所承接的滚珠15夹入并支承在承接面46a之间。
另外,在移动子43的上部,设有在进行保持器16的插入时由后述的保持器安装夹具51推压的被推压部47。
保持器安装夹具51是在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中配置在托板21的上方的部件,在下部具有:对保持器16进行保持的夹头52、使该夹头52与保持器16一起沿铅直方向升降的驱动装置(未图示)。
夹头52的下部形成为轴线大致铅直的圆筒形状,保持器16通过夹头52的下端而保持在轴线大致铅直的状态下。
另外,在夹头52的半径方向内侧,与夹头52的形成为圆筒形状的下部同轴地设有直径比内圈12的内径小的圆柱状的推压部53。该推压部53用于在第一、第二滚珠限制夹具31、41插入到托板21上的状态下,在使夹头52下降后将该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被推压部47下压。
这里,该推压部53和被推压部47各自的高度设定为,在使夹头52下降后,推压部53和被推压部47在比保持器16接触在滚珠15上的时刻更早的时刻接触、从而利用推压部53进行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下压。
上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以及保持器插入夹具51优选地由强度和耐磨性优良的材料构成。另外,这些夹具优选地由非磁性体或者磁性很弱的材料形成,以不会被磁化而对工件的操作造成妨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非磁性或者磁性很弱的不锈钢构成这些夹具。
下面,对使用这样构成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进行的滚珠轴承1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的等间隔配置工序用工作台上,利用等间隔配置装置将滚珠15等间隔配置在内外圈之间,来形成在内圈12和外圈14之间配置8个滚珠而成的中间体(等间隔配置工序)。该等间隔配置工序例如在利用未图示的夹具将中间体保持在托板21的第一圆形凹部22的上方状态下进行,进行等间隔配置之后原封不动地使其下降。由此,在等间隔配置后,不会发生滚珠15的位置偏离地、中间体载置在托板21上。
其中,作为等间隔配置装置,除了可以采用通过将梳齿状夹具插入到内外圈之间并使滚珠15在各梳齿之间移动来进行等间隔配置的装置之外,还可以采用在中间体内产生磁场而将各滚珠15彼此磁化、利用各自的磁力使滚珠15彼此排斥来进行等间隔配置的装置等、任意的等间隔配置装置。
其后,将该中间体载置在安装有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托板21的第一圆形凹部22内。此时,中间体以各滚珠15分别与安装在托板21上的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第一支承部33的上端对置的方式载置在托板21上。
在该状态下,构成中间体的外圈14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圆形凹部22的底面22a及内周面22b而成为轴线铅直的状态并且与第一圆形凹部22同轴地得到定位和固定。
另外,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第一支承部33的前端插入到中间体的内外圈之间,在各第一支承部33的前端对置位置上,各配置有一个滚珠15,滚珠15暂时由各第一支承部33定位。
下面,对利用各第一支承部33进行的滚珠15的暂时定位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将中间体载置在托板21上的状态下,如图2(b)所示,设置在各第一支承部33的前端的一对突部33d分别在对应的滚珠15的轨道W(如图2(b)中的虚线所示)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因此,与该第一支承部33对应的滚珠15在突部33d、33d之间的范围内,保持为不与突部33d接触的状态,或者仅与某一个突部33d接触的状态。
这样,通过利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来将滚珠15定位在等间隔配置的状态下,可以防止滚珠15在以后的工序中发生错位。
这样防止了中间体的滚珠15的错位,所以在等间隔配置工序之后的工序中,可以将托板21搬运到其他工作台上,在与等间隔配置工序用工作台不同的工作台上进行以后的工序。由此,在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的等间隔分配工序用工作台上,不必等以后的工序结束即可依次设置新的托板21并进行中间体的滚珠15的等间隔配置,所以可以缩短制造滚珠轴承10所需的时间。
另外,如前所述,各第一支承部33配置成在彼此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进而各第一支承部33在圆周方向上的尺寸为滚珠15在圆周方向上的尺寸以下。因此,即使维持着利用梳齿状夹具进行滚珠15的等间隔配置的状态、即将梳齿状夹具的梳齿部插入到各滚珠15之间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将各梳齿部插入到各第一支承部33之间的间隙中,来将中间体载置在托板21上,并将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插入到内外圈之间。
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来从利用梳齿状夹具进行滚珠15的等间隔配置的状态开始,将滚珠15的配置原样维持在该状态,可以可靠地将滚珠保持在等间隔配置的状态下。
这样,利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将中间体的滚珠15定位并保持在等间隔配置状态下之后,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从托板21的下表面侧插入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利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第二支承部46进行滚珠15的正式定位。
下面,对利用各第二支承部46进行的滚珠15的正式定位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插入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上的状态下,如图6及图7(a)所示,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第二支承部46插入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各第一支承部33之间的间隙中。
在该状态下,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移动子43除了重力和施力机构44的作用力之外并不承受其他沿轴线方向的外力,所以移动部件43被抬起到最大高度,第二支承部46的前端一直插入到内外圈之间。
这样,将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插入到内外圈之间后,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各第二支承部46之间的间隙中,以每个第一支承部33上一个滚珠15的方式分别纳入有滚珠15。
这里,在各第二支承部46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将滚珠15向各第二支承部46之间导引的导向面46b,所以在将第二支承部46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滚珠可以平滑地纳入到各第二支承部46之间的间隙中。
这样,纳入到各第二支承部46之间的间隙中的滚珠15由相邻的第二支承部46的承接面46a承接,所以可以进行轨道方向(内外圈的圆周方向)上的准确定位。
这样进行了滚珠15的正式定位之后,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51将保持器16插入到中间体的内外圈之间,进行滚珠15向保持器16的兜孔16a内的安装。
下面,利用图5及图7,对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51进行的保持器16的插入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图5中,为了使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动作易于理解,省略了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图示。
如图5(a)所示,在保持器插入夹具51的夹头52上,以兜孔16a的开口部16b分别与托板21上的中间体的滚珠15的定位位置对置的方式保持有保持器16。
通过利用驱动装置使夹头52下降,如图5(b)及图7(b)所示,保持在夹头52的下端的保持器16插入到中间体的内外圈内。由此,滚珠从开口部16b被压入到各兜孔16a中,从而利用各兜孔16a进行滚珠15的保持。
如图7所示,对滚珠15进行定位的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的第一支承部33如前所述,不与对应的滚珠15接触或者仅由一个突起部33d承接滚珠15而使其停止于定位范围内,并且允许其向另一个突起部33d一侧移动。
因此,在将保持器16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滚珠15或者不会被第一支承部33推压,或者即使被推压、第一支承部33也会被滚珠15的表面挡开从而滚珠15从第一支承部33脱离,所以不会对第一支承部33施加推压力。
这样,在插入保持器时不会在第一支承部33上作用插入压力,所以不易产生磨损。
另外,第二支承部46的承接面46a形成为与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插入方向即保持器16的插入方向平行的面,该承接面46a与滚珠15的轨道正交,所以不会限制滚珠15向保持器插入方向的移动。
因此,在插入保持器时,在第二支承部46的承接面46a上也不会作用插入压力,从而不易产生磨损。
进而,在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移动子43上,设有在进行保持器16的插入时被保持器安装夹具51的推压部53推压的被推压部47。
由此,在插入保持器16之际,如图5及图7所示,随着保持器安装夹具51逐渐接近内外圈,移动子43克服施力机构44的作用力而被压向基部42一侧。
推压部53和被推压部47各自的高度设定为,在使夹头52下降后,推压部53和被推压部47在比保持器16接触在滚珠15上的时刻更早的时刻接触、从而利用推压部53进行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下压。
由此,第二支承部46不会与保持器16接触,而是与保持器16错开地从内外圈之间退出。
这样,根据该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在直到就要安装保持器16之前利用第二支承部46进行滚珠15的定位,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保持器16的恰当的插入。
进而,如前所述,第二支承部46并未限制滚珠15向保持器16的插入方向的移动,而且不会与保持器16接触。即,在进行保持器的插入时不会在第二支承部46上作用插入压力,所以第二支承部46不易产生磨损。另外,由于保持器16不与第二支承部46接触,所以可以防止保持器16的磨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利用第一、第二滚珠限制夹具31、41对滚珠轴承10的中间体的滚珠15进行可靠定位,所以在向中间体的内外圈之间插入保持器16的工序中,可以在使保持器16的兜孔16a的开口部16b分别与对应的滚珠15恰当地对置的状态下,插入保持器16。
另外,在将保持器16插入到内外圈之间时,插入到滚珠15之间的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与保持器16错开地从内外圈之间退出,所以不会与保持器16接触。
这样,根据该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可以不发生保持器16的开口部16b的卷入等情况地、恰当地进行保持器16向内外圈之间的插入,从而可以制造能够充分地发挥本来的性能的滚珠轴承10。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第一、第二滚珠限制夹具31、41不易产生磨损,这些部件的寿命变长,所以显著降低了维修的频率,从而可以减少维修的时间和费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的施力机构44,示出了使用螺旋弹簧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利用了流体压力的致动器等任意的施力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轴承制造装置构成为使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和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这两者来作为滚珠限制夹具进行滚珠15的定位,但是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仅使用第一滚珠限制夹具31和第二滚珠限制夹具41中的某一个来进行滚珠15的定位。

Claims (5)

1.一种滚珠轴承制造装置,用于滚珠轴承的制造,所述滚珠轴承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同轴地配置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保持有多个滚珠、使其可沿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移动,并且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将环状的保持器从前述内外圈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所述保持器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使其处于等间隔配置状态,其特征在于,
具有滚珠限制夹具,所述滚珠限制夹具从前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限制前述滚珠向该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并且允许前述滚珠向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前述滚珠限制夹具,具有第一滚珠限制夹具,所述第一滚珠限制夹具设有多个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用前端承接前述滚珠的第一支承部,
前述第一支承部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同一圆周上,
该各第一支承部在前述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的尺寸为前述滚珠的直径以下,
在前述前端,设有在前述第一支承部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在对应的前述滚珠的轨道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突部,仅在对应的前述滚珠位于定位范围的某一个端部上的情况下,由前述突部中的某一个承接前述滚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滚珠限制夹具,具有第二滚珠限制夹具,所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设有多个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并承接前述滚珠的第二支承部,
该第二滚珠限制夹具具有:保持在滚珠轴承制造装置主体上的基部、可在前述插入方向上移动地设置在该基部上的移动子、对该移动子向前述插入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
在前述移动子上,前述第二支承部以在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配置在围绕与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线的同一圆周上,
前述各第二支承部的、朝向相邻的前述第二支承部一侧的侧面分别作为与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承接面,
在前述各第二支承部的、前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设有在向前述内外圈之间插入时将前述滚珠向前述第二支承部的前述承接面之间导引的导向面,
在前述移动子上,设有在进行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时由前述保持器安装夹具推压的被推压部,随着前述保持器安装夹具向前述内外圈接近,前述移动子被向前述基部一侧压回,前述第二支承部不会与前述保持器接触,而是与该保持器错开地从前述内外圈之间退出。
4.一种滚珠轴承制造方法,是滚珠轴承的制造方法,所述滚珠轴承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同轴地配置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保持有多个滚珠、使其可沿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移动,并且利用保持器插入夹具将环状的保持器从前述内外圈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所述保持器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使其处于等间隔配置状态,其特征在于,
将滚珠限制夹具从前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插入到前述内外圈之间,在该状态下将前述保持器插入到该内外圈之间,所述滚珠限制夹具限制前述滚珠向前述内外圈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并允许前述滚珠向前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珠轴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滚珠限制夹具,进行等间隔配置之后的前述滚珠的暂时定位,
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滚珠限制夹具,进行前述滚珠的正式定位,
利用前述保持器插入夹具将前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前述移动子向前述基部压回,由此使得前述第二滚珠限制夹具的第二支承部不会与前述保持器接触,而是使前述第二支承部与前述保持器错开地、将前述保持器插入。
CNB2005100627485A 2004-03-25 2005-03-25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5104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8942A JP4398291B2 (ja) 2004-03-25 2004-03-25 玉軸受製造装置及び玉軸受製造方法
JP88942/2004 2004-03-25
JP88942/04 200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561A true CN1673561A (zh) 2005-09-28
CN100510447C CN100510447C (zh) 2009-07-08

Family

ID=3504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7485A Active CN100510447C (zh) 2004-03-25 2005-03-25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8291B2 (zh)
CN (1) CN100510447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336A (zh) * 2012-06-15 2012-10-17 无锡市海鸿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微型轴承冠型保持架的装配工装装置
CN103727127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轴承装置、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06351969A (zh) * 2016-08-29 2017-01-25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球轴承保持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CN106523537A (zh) * 2016-08-29 2017-03-22 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塑料保持架压装模具
CN111692216A (zh) * 2020-06-28 2020-09-22 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防滚道划伤的支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5380B (zh) * 2012-01-19 2014-03-12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球轴承的简易装配方法
CN104074874A (zh) * 2014-06-26 2014-10-01 维在德自动化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高速轴承装配机
CN109027021B (zh) * 2018-09-30 2023-11-1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轴承自动装配用灌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336A (zh) * 2012-06-15 2012-10-17 无锡市海鸿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微型轴承冠型保持架的装配工装装置
CN102734336B (zh) * 2012-06-15 2014-12-10 无锡市海鸿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微型轴承冠型保持架的装配工装装置
CN103727127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轴承装置、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06351969A (zh) * 2016-08-29 2017-01-25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球轴承保持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CN106523537A (zh) * 2016-08-29 2017-03-22 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塑料保持架压装模具
CN106523537B (zh) * 2016-08-29 2019-03-22 浙江八环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塑料保持架压装模具
CN111692216A (zh) * 2020-06-28 2020-09-22 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防滚道划伤的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0447C (zh) 2009-07-08
JP4398291B2 (ja) 2010-01-13
JP2005273794A (ja) 200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3561A (zh) 滚珠轴承制造装置及滚珠轴承制造方法
CN1076702C (zh) 送纸轴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205421C (zh) 滚柱轴承和装有滚柱轴承的滚子链
CN1615208A (zh) 刷状磨具的制造方法、刷状磨具、及研磨机用刷
CN1974167A (zh) 划线设备和方法以及多分裂系统
CN1958492A (zh) 划线器的轮保持器组件
CN1890051A (zh) 定位固定装置及定位装置
CN1906401A (zh) 燃料供给泵及挺杆结构体
CN1550689A (zh) 滚动轴承一体型单向超越离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576621A (zh) 止推滚针轴承
CN101042157A (zh) 流体轴承式旋转装置
CN1266396C (zh) 滚动轴承
CN1572420A (zh) 车轮用滚动轴承装置的加工方法
KR101239751B1 (ko) 볼 베어링용 리테이너 제조장치
CN1144711C (zh) 能量吸收型转向装置以及转向装置的装配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385625A (zh) 滚柱端面上有条状磨痕的滚柱轴承
CN103994152A (zh) 一种装配轴承钢球的夹具
CN1057030C (zh) 模冲机
CN1621680A (zh) 用于喷射器的燃烧气体密封的安装方法和修正夹具
CN1675478A (zh) 旋转传递部件、旋转传递组装体及齿轮机构
CN1196551C (zh) 烧结自润滑轴承的表面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07120644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の組立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770291A (zh) 卡紧装置和安装有该卡紧装置的记录盘驱动用电动机
CN1601128A (zh) 圆锥型动压轴承装置及其制法和有该装置的记录盘片驱动装置
CN1052350C (zh) 永磁发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