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8155A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8155A
CN1668155A CN 200510054282 CN200510054282A CN1668155A CN 1668155 A CN1668155 A CN 1668155A CN 200510054282 CN200510054282 CN 200510054282 CN 200510054282 A CN200510054282 A CN 200510054282A CN 1668155 A CN1668155 A CN 1668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layer
alloy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542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3780C (zh
Inventor
游宗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5100542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3780C/zh
Publication of CN1668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37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378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及相对设置的阴极、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设置在阴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置在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发光层。上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分层,此多个分层分别具有不同浓度的掺杂物,而且此多个分层均具有相同的主体发光材料。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且特别涉及一种含有浓度梯度的掺杂物的发光层。
背景技术
最近,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密度、发光效率、以及色度坐标的饱和度都有显著提高。
然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一直是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而言,器件的稳定度一直是产业界急于改善的课题。一般而言,蓝光器件的寿命在1000尼特(nits)的亮度下的半衰期约1500小时,若要用于制作显示面板,这样的稳定度仍有待改进。
一般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包括: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组成的阳极、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 layer,HTL)、掺杂均一浓度的掺杂物的发光层、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 layer,ETL)、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ion layer,EIL)、以及阴极。
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施加驱动电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会产生电子与空穴,而且电子与空穴会迁移到发光层。然后,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再结合而形成激子(exciton),该激子再激发发光层内的掺杂物而发出冷光。
但是,一般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空穴的迁移率与电子的迁移率不同,所以激子的分布只会局限在某个区域。换句话说,在发光层中部分区域可能有激子存在,其余区域则可能无激子存在。因此若在发光层中掺杂均一浓度的掺杂物,对于无激子存在的区域而言,上述掺杂物是多余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器件的寿命。另外,对于有激子存在的区域而言,若是激子没有完全消耗殆尽,也有可能产生其它的辐射及热能导致器件寿命迅速衰减。
因此,如何改善因多余的掺杂物以及过多的激子所造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降低的现象,是产业界亟需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密度、发光亮度、以及稳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完全有效地消耗由电子与空穴再结合所形成的激子。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以渐进式递增或是递减的方式在发光层掺杂不同浓度的掺杂物,这样做是为了配合激子形成的区域,以便能完全有效地消耗激子及掺杂物,进而发挥最大的发光效率以及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度。在此及之后所述的掺杂物的浓度是指掺杂物的体积与发光层的体积的比值。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及相对设置的阴极、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设置在阴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置在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发光层。本发明的发光层包括多个分层(sub-layer),且该多个分层分别具有不同浓度的掺杂物,但是该多个分层均具有相同的主体发光材料(host material)。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阳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以及设置在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层。
本发明在发光层中的掺杂物的主要掺杂方式如下所示:
第一、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可以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递减,如图1所示。
第二、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可以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先递增再递减,如图2所示。也可以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先递减再递增。
第三、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可以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递增,如图3所示。
而且掺杂物的浓度大约为0.1vol%至99vol%之间。在其它条件方面,本发明的发光层的厚度大约为50埃至2000埃之间;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大约为50埃至5000埃之间;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约为50埃至5000埃之间;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约为50埃至5000埃之间;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大约为1埃至50埃之间;阴极的厚度大约为500埃至5000埃之间。
本发明的空穴传输层为二胺(diamine)衍生物,包括N,N′-二苯基-N,N′-双(1-萘基)-(1,1′-二苯基)-4,4′-二胺(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sphenyl)-4,4′-diamine;NPB)、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sphenyl)-4,4′-diamine;TPD)、4,4′,4″-三(N-(1-萘基)-N-苯基-胺基)-三苯基胺(4,4′,4″-(N-(1-naphthyl)-N-phenyl-amino)-trisphenyl-amine;1T-NATA)或4,4′,4″-三(N-(2-萘基)-N-苯基-胺基)-三苯基胺(4,4′,4″-tris(N-(2-naphthyl)-N-phenyl-amino)-trisphenyl-amine;2T-NATA)。本发明的电子传输层为金属喹啉酸盐(metal quinolinate)的衍生物。
本发明的电子注入层包括金属氟化物(metal fluoride)、碱金属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碱土金属的衍生物。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锂(LiF)、氟化铯(CsF)、或氟化钠(NaF)。
本发明所用的掺杂物包括具有荧光特性(单线态(singlet))的掺杂物或是具有磷光特性(三线态(triplet))的掺杂物,例如:10-(2-苯并噻唑基)-1,1,7,7-四甲基-2,3,6,7-4H-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11酮(10-(2-benzothiazolyl)-1,1,7,7-tetramethyl-2,3,6,7-tetrahydro-1H,5H,11H(1)benzo-pyrano(6,7,8-ij)quinolizin-11-one;C545T)、2-(1,1-二甲基乙基)-6-(2-(2,3,6,7-4H-1,1,7,7-四甲基-1H,5H-苯(ij)-9-基)乙基)-4H-吡喃-4-亚基)丙二腈(2-(1,1-dimethylethyl)-6(2-(2,3,6,7-tetrahydro-1,1,7,7-tetramethyl-1H,5H-benzo(ij)quinolizin-9-yl)ethyl)-4H-pyran-4-ylidene)propanedinitrile;DCJTB)或2,5,8,11-四(1,1-二甲基乙基)二萘嵌苯(2,5,8,11-tetrakis(1,1-dimethylethyl)perylene;TBP)。以及绿光掺杂物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coumarin-6)(3-(2′-benzothiazolyl)-7-diethylaminocoumarin(coumarin-6)),或者其它可以发出红、蓝、绿三原色的掺杂物,例如具有荧光特性(单线态)的掺杂物或是具有磷光特性(三线态)的掺杂物或者是染料。
另外,本发明还披露一种平面显示器,包含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以说明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掺杂物在发光层内的分布情形的示意图。
图2是用以说明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掺杂物在发光层内的分布情形的示意图。
图3是用以说明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掺杂物在发光层内的分布情形的示意图。
图4是用以说明根据本发明数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以及比较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的包含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
根据现有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列主要步骤制造而成:
首先,将上方具有由氧化铟锡(ITO)组成的阳极的基板进行紫外光臭氧(ultraviolet ozone)处理。
然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处理过的基板上形成厚150纳米的空穴注入层。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厚20纳米的空穴传输层。
之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厚40纳米的发光层(emission layer,EML)。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最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电子注入层上形成阴极。其中,上述阴极由厚1纳米的氟化锂(LiF)及厚100纳米的铝(Al)组合而成。
经由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器件的结构,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150纳米)、空穴传输层(20纳米)、发光层(40纳米)、电子传输层(20纳米)、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
其中,具有蓝色主体发光材料的发光层中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的浓度为2.5vol%。
如图4所示,曲线A代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其中,相对亮度为初始亮度与亮度的比值。在相同的操作时间下,相对亮度值越大,表示器件的亮度衰退越快。而图4为在初始亮度1000尼特(nits)的情况下,测量器件的操作时间。
如表1所示,第2栏表示比较例的结构的电流密度、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以及色度坐标值(CIEx,CIEy)。
表1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电流密度(mA/cm2) 31.2 21.3 21.55 40.85
驱动电压(V)     7     7     7     7
发光亮度(cd/m2) 1392 893.5 1029 1906
发光效率(cd/A)     4.47     4.2     4.77     4.67
CIEx     0.146     0.162     0.146     0.145
CIEy     0.185     0.21     0.205     0.188
实施方案1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顶部发光结构,并由下列主要步骤制造而成。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发光形式的结构,例如底部发光结构、双面发光或是串联式的发光模式的结构。
首先,将上方具有由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物(ITO)组成的阳极520的基板510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此透明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包含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CTO)。
然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处理过的基板51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注入层53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150纳米。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注入层53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传输层54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20纳米。
其中,上述空穴传输层540的材料可以是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空穴传输层54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TPD)、4,4′,4″-三(N-(1-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1T-NATA)或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
之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传输层54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2000埃之间的发光层55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40纳米。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发光层55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电子传输层560以及厚度约介于1埃至50埃之间的电子注入层570。其中,上述电子传输层560的材料为金属喹啉酸盐(metal quinolinate)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铝(III)(Tris-(8-hydroxyquinolinate)aluminum(III),Alq3)。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电子传输层56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金属喹啉酸盐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镓(III)(Tris-(8-hydroxyquinolinate)gallium(III);Gaq3)、三-(8-羟基喹啉酸)铟(III)(Tris-(8-hydroxyquinolinate)Indium(III);Inq3)。
上述电子注入层570的材料包括金属氟化物、碱金属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碱土金属的衍生物。其中,上述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锂(LiF)、氟化铯(CsF)、或氟化钠(NaF)。
最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电子注入层57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0埃至5000埃之间的阴极580。其中,上述阴极580由厚1纳米的氟化锂(LiF)及厚100纳米的铝(Al)组合而成。
经由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器件的结构,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150纳米)、空穴传输层(20纳米)、发光层(40纳米)、电子传输层(20纳米)、电子注入层(1纳米),以及阴极,如图5所示。
其中,具有蓝色主体发光材料的发光层550由分层550a、分层550b、以及分层550c组成。其中,上述分层550a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8vol%;上述分层550b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5vol%;上述分层550c的厚度为2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2.5vol%。其中,上述掺杂物包括:10-(2-苯并噻唑基)-1,1,7,7-四甲基-2,3,6,7-4H-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喹啉-11-酮(C545T)、2-(1,1-二甲基乙基)-6-(2-(2,3,6,7-4H-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啉-9-基)乙基)-4H-吡喃-4-亚基)丙二腈(DCJTB)或2,5,8,11-四(1,1-甲基乙基)二萘嵌苯(TBP)。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掺杂其它的掺杂物,例如绿光掺杂物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coumarin-6),或者其它可以发出红、蓝、绿三原色的掺杂物,例如具有荧光特性(单线态)的掺杂物或是具有磷光特性(三线态)的掺杂物或者是具有发光性的染料。
如图4所示,曲线B代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图。
如表1所示,第3栏表示实施例1的结构的电流密度、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以及色度坐标值(CIEx,CIEy)。
实施例2
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列主要步骤制造而成。
首先,将上方具有由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组成的阳极620的基板610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此透明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包含氧化铟锌(IZO)、氧化镉锡(CTO)。
然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处理过的基板61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注入层63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150纳米。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注入层630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传输层64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20纳米。
其中,上述空穴传输层640的材料可以是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空穴传输层64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TPD)、4,4′,4″-三(N-(1-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1T-NATA)或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
之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传输层64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2000埃之间的发光层65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40纳米。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发光层65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电子传输层660以及厚度约介于1埃至50埃之间的电子注入层670。其中,上述电子传输层660的材料为金属喹啉酸盐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铝(III)(Alq3)。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电子传输层66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金属喹啉酸盐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镓(III)(Gaq3)、三-(8-羟基喹啉酸)铟(III)(Inq3)。
上述电子注入层670的材料包括金属氟化物、碱金属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碱土金属的衍生物。其中,上述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锂(LiF)、氟化铯(CsF)、或氟化钠(NaF)。
最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电子注入层67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0埃至5000埃之间的阴极680。其中,上述阴极680由厚1纳米的氟化锂(LiF)及厚100纳米的铝(Al)组合而成。
经由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器件的结构,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150纳米)、空穴传输层(20纳米)、发光层(40纳米)、电子传输层(20纳米)、电子注入层(1纳米)、以及阴极,如图6所示。
其中,具有蓝色主体发光材料的发光层650由分层650a、分层650b、650c、以及分层650d组成。其中,上述分层650a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10vol%;上述分层650b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7.5vol%;上述分层650c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5vol%;上述分层650d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2.5vol%。其中,上述掺杂物包括:10-(2-苯并噻唑基)-1,1,7,7-四甲基-2,3,6,7-4H-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喹啉-11-酮(C545T)、2-(1,1-二甲基乙基)-6-(2-(2,3,6,7-4H-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啉-9-基)乙基)-4H-吡喃-4-亚基)丙二腈(DCJTB)或2,5,8,11-四(1,1-甲基乙基)二萘嵌苯(TBP)。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掺杂其它的掺杂物,例如绿光掺杂物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coumarin-6),或者其它可以发出红、蓝、绿三原色的掺杂物,例如具有荧光特性的掺杂物(singlet)或是具有磷光特性的掺杂物(triplet)或者是具有发光性的染料。
如图4所示,曲线C代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
如表1所示,第4栏表示实施例2的结构的电流密度、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以及色度坐标值(CIEx,CIEy)。
实施例3
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由下列主要步骤制造而成。
首先,将上方具有由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组成的阳极720的基板710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此透明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包含氧化铟锌(IZO)、氧化镉锡(CTO)。
然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处理过的基板71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注入层73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150纳米。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注入层730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空穴传输层74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20纳米。
其中,上述空穴传输层740的材料可以是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空穴传输层74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二胺衍生物,例如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TPD)、4,4′,4″-三(N-(1-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1T-NATA)或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
之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空穴传输层74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2000埃之间的发光层750,而优选实施方案的厚度大约为40纳米。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发光层75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的电子传输层760以及厚度约介于1埃至50埃之间的电子注入层770。其中,上述电子传输层760的材料为金属喹啉酸盐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铝(III)(Alq3)。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电子传输层760的材料可以是其它金属喹啉酸盐的衍生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酸)镓(III)(Gaq3)、三-(8-羟基喹啉酸)铟(III)(Inq3)。。
上述电子注入层770的材料包括金属氟化物、碱金属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碱土金属的衍生物。其中,上述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锂(LiF)、氟化铯(CsF)、或氟化钠(NaF)。
最后,利用蒸镀的方式在上述电子注入层770上形成厚度大致介于500埃至5000埃之间的阴极780。其中,上述阴极780由厚1纳米的氟化锂(LiF)及厚100纳米的铝(Al)组合而成。
经由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器件的结构,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150纳米)、电动传输层(20纳米)、发光层(40纳米)、电子传输层(20纳米)、电子注入层(1纳米)、以及阴极,如图7所示。
其中,具有蓝色主体发光材料的发光层750由分层750a、分层750b、750c、以及分层750d组成。其中,上述分层750a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15vol%;上述分层750b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10vol%;上述分层750c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5vol%;上述分层750d的厚度为100纳米,被掺杂的蓝色掺杂物浓度为2.5vol%。其中,上述掺杂物包括:10-(2-苯并噻唑基)-1,1,7,7-四甲基-2,3,6,7-4H-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喹啉-11-酮(C545T)、2-(1,1-二甲基乙基)-6-(2-(2,3,6,7-4H-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啉-9-基)乙基)-4H-吡喃-4-亚基)丙二腈(DCJTB)或2,5,8,11-四(1,1-甲基乙基)二萘嵌苯(TBP)。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掺杂其它的掺杂物,例如绿光掺杂物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coumarin-6),或者其它可以发出红、蓝、绿三原色的掺杂物,例如具有荧光特性(单线态)的掺杂物或是具有磷光特性(三线态)的掺杂物或者是具有发光性的染料。
如图4所示,曲线D代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相对亮度与操作时间的关系。
如表1所示,第5栏表示实施例3的结构的电流密度、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以及色度坐标值(CIEx,CIEy)。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也披露一种平面显示装置803,包含如以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802及驱动电路801,其中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802与此驱动电路801耦接,如图8所示。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优选实施方案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下,可作任意地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基板;
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及相对设置的阴极;
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
设置在阴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以及
设置在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发光层,该发光层包括多个分层,该多个分层分别具有不同浓度的掺杂物,且该多个分层均具有相同的主体发光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阳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以及设置在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层的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2000埃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浓度为掺杂物与发光层的体积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多个分层中掺杂物的浓度大体介于0.1vol%至99vol%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递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递增。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先递增再递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在多个分层中的浓度沿发光层厚度增加的方向先递减再递增。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传输层为二胺衍生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二胺衍生物包括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TPD)、4,4′,4″-三(N-(1-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1T-NATA)或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子传输层为金属螯合物的衍生物。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致介于50埃至5000埃之间。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子注入层包括金属氟化物、碱金属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碱土金属的衍生物。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锂、氟化铯或氟化钠。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大体介于1埃至50埃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阴极的厚度大致介于500埃至5000埃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可为具有荧光特性(单线态)的掺杂物或是具有磷光特性(三线态)的掺杂物。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掺杂物包括10-(2-苯并噻唑基)-1,1,7,7-四甲基-2,3,6,7-4H-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喹啉-11-酮(C545T)、2-(1,1-二甲基乙基)-6-(2-(2,3,6,7-4H-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啉-9-基)乙基)-4H-吡喃-4-亚基)丙二腈(DCJTB)或2,5,8,11-四(1,1-甲基乙基)二萘嵌苯(TBP)。
22.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B2005100542824A 2005-03-21 2005-03-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378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42824A CN100483780C (zh) 2005-03-21 2005-03-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42824A CN100483780C (zh) 2005-03-21 2005-03-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155A true CN1668155A (zh) 2005-09-14
CN100483780C CN100483780C (zh) 2009-04-29

Family

ID=3503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42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3780C (zh) 2005-03-21 2005-03-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3780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3725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183754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6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94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183721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23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55147A1 (zh) * 2015-03-30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01714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照明的前照灯和前照灯的应用
CN110534017A (zh) * 2018-12-26 2019-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048675A (zh) * 2019-11-29 2020-04-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2416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3725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183754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6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94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183721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23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55147A1 (zh) * 2015-03-30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954192B2 (en) 2015-03-30 2018-04-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lu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401714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照明的前照灯和前照灯的应用
CN110534017A (zh) * 2018-12-26 2019-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534017B (zh) * 2018-12-26 2021-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048675A (zh) * 2019-11-29 2020-04-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2416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3780C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3780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CN1269232C (zh) 在空穴传递层或电子传递层或两者中含有色中性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器件
JP4487269B2 (ja) 有機el素子
TWI272036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72890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97580A (zh) 电极结构、有机发光装置及改善其效率的方法
CN1773746A (zh) 有机场致发光装置
CN147282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773744A (zh) 有机发光装置
KR20090095022A (ko) 백색 유기발광소자
CN183264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8257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71713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8257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89777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82073A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02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74745A (zh)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655657A (zh)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CN1714604A (zh) 有机场致发光元件和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
CN1010306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WI508621B (zh) 影像顯示系統
CN1784099A (zh) 电激发光元件
CN101051673A (zh) 一种能发出青光、紫光和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780016A (zh) 有机无机发光二极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