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3769A -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3769A
CN1663769A CN200510008830XA CN200510008830A CN1663769A CN 1663769 A CN1663769 A CN 1663769A CN 200510008830X A CN200510008830X A CN 200510008830XA CN 200510008830 A CN200510008830 A CN 200510008830A CN 1663769 A CN1663769 A CN 1663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hell
instrument panel
shell
central core
joi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88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钟吉
周尚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ckyang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ckyang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146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40027778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uckyang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ckyang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3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3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57Joining a preformed part and a lining, e.g. around the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29C44/351Means for preventing foam to leak out from the foaming device during foa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4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the preformed part being a l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10T428/249988Of about the same composition as, and adjacent to, the 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 Y10T428/249989Integrally formed skin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该结构在中心层与外壳层之间形成聚氨酯泡沫,以便将中心层与外壳层结合为一体。将中心层和外壳层安装在发泡模具上,在封闭模具的同时,通过形成在中心层上的外壳插入部,使之易于插入外壳层。而且,该插入的外壳层的端部在外部插入部的内侧被弹性支撑或其端部通过外壳插入部的狭窄槽导入,将中心层与外壳层的结合结构形成不泄漏发泡液的复合密封结构,在切断发泡液泄漏的同时,使之易于进行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从而,使发泡液泄漏的事后处理作业最小化,在大幅度提高部分发泡部产品的生产率的同时,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部分发泡部产品。

Description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该结构在中心层与外壳层之间形成聚氨酯泡沫,以便将中心层与外壳层结合为一体。将中心层和外壳层安装在发泡模具上,在封闭模具的同时,通过形成在中心层上的外壳插入部,使之易于插入外壳层。而且,该插入的外壳层的端部在外部插入部的内侧被弹性支撑或其端部通过外壳插入部的狭窄槽导入,将中心层与外壳层的结合结构形成不泄漏发泡液的复合密封结构,在切断发泡液泄漏的同时,使之易于进行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从而,使发泡液泄漏的事后处理作业最小化,在大幅提高部分发泡部产品的生产率的同时,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部分发泡部产品。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汽车内装材料的仪表板10如图1所示,安装在车辆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位的前方,并包括显示汽车速度和燃料剩余及各种警告等信息的仪器盘,还有安装音像系统或保管各种物品的各种空间。它们起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所产生部分冲击力和保护乘客的作用。根据其制造方法分为软面板(Soft panel)方式和硬面板(Hard panel)方式。
软面板方式可以在中心层和聚氨酯泡沫层及外壳层等三重结构组成的仪表板10上制作出高雅图案和柔软手感,但将整个仪表板10用聚氨酯泡沫层生产,增加了自身重量及提高了制造成本。硬面板方式将仪表板10用单一材料通过喷射成型方式制造,可以减少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但缺乏软面板方式的高雅图案和柔软手感,产品只能适用于低档小型车。
为了弥补软面板和硬面板方式具有的各种缺点的同时,充分发挥软面板和硬面板所具有的优点,制造仪表板10,如图2所示,将中心层2的端部和外壳层3的端部按照一定角度弯曲后,结合中心层2和外壳层3,使之中心层2的弯曲部分内侧接触外壳层3的弯曲部的状态下,在其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层4,一次性形成中心层2和外壳层3连在一体的部分发泡部1。然后,在部分发泡部1上需要高雅图案或柔软手感的部分就制作软面板,其它部分就制作硬面板而完成仪表板10。
然而,传统的部分发泡部1在填充聚氨酯泡沫时,其发泡液容易通过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流出。而且,为此额外加宽外壳层3,部分发泡外漏后,还需要将与外壳层3一起硬化的聚氨酯泡沫同外壳层3一起除去的切除工序和将其切除后的表面最终处理的砂磨工序等不必要的后处理工序。因此浪费发泡液和外壳层3材料的同时,因整体制造工序的增加,提高了仪表板10的制造成本。
为了弥补上述缺点,在中心层2和外壳层3接触的结合部形成漏液防止槽或在中心层2上形成漏液防止槛,以切断聚氨酯发泡液的泄漏。然而,这种泄漏防止结构也如中心层2和外壳层3,只具有接触式吻合的简单结合结构,因此无法根本地切断发泡液泄漏,也无法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其质量及降低仪表板10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传统弊端而开发的。根据本发明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形成中心层和外壳层结合结构时将它制作成无法泄漏发泡液的复合结构,完全切断发泡液泄漏的同时,利用发泡模具易于进行聚氨酯发泡作业,并以此最小化发泡液泄漏的后处理作业,大大提高部分发泡部产品的生产率的同时,生产优质部分发泡部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制造中心层和外壳层之间发泡形成聚氨酯泡沫层的部分发泡部的中心层和外壳层的结合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中心层和外壳层结合部的中心层的端部,其内侧凸出形成具备外壳层的倾斜导面和挤压面的外壳插入部,插入到插入部内侧的外壳层端部上形成使之与倾斜导面接触的、向上部弯曲的倾斜弯曲部和在挤压面的下方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部。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应于中心层和外壳层结合部的中心层的端部,其内侧凸出形成具备外壳层的导槽和插入孔的外壳插入部,在插入到外壳插入部内侧的外壳层端部上形成可以通过引导槽插入的、在向上部弯曲的倾斜弯曲部的线端部插入插入槽的插入端部,引导槽在其流入口的宽度相对外壳层的倾斜弯曲部变形宽度宽的状态下,越接近插入槽一侧,其宽度越窄。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仪表板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是仪表板部分发泡部的截面图;
图3及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5至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10至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12及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14及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及第九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部分发泡部        2:中心层         3:外壳层
4:聚氨酯泡沫层      5:上部模具       6:下部模具
7:压缩空气注入口    10:仪表板        21:外壳插入口
22:倾斜导面         23:挤压面        24、24′:液体聚集空间
25:导槽             26:插入槽        27:弯曲面
31:倾斜弯曲部       32:弹性支撑部    33:插入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
图3及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5至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10至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12及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而图14及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及第九实施例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首先,如对图2为中心的仪表板10的部分发泡部1的说明中提到,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填充聚氨酯泡沫层4并成型时,对聚氨酯发泡液的泄漏影响最大的部分是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即,匹配(Matching)结构,因此,在后述的本发明详细说明中以满足本发明要求的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结构为中心,并按照各种实施例说明其结构和作用关系。
而且,利用部分发泡部1制造仪表板10时,如图2所示,外壳层3位于上部,中心层2位于下部。将外壳层3和中心层2安装在发泡模具上,进行聚氨酯发泡时,因为将中心层2和外壳层3安装在发泡模具上,因此,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以将中心层2和外壳层3安装在发泡模具上的状态为标准,说明其结合部结构和结合过程。
图3及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仪表板10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3(a)中所示的是发泡模具被封闭前的截面图,(b)中所示的是发泡模具被封闭后的截面图。图4是在发泡模具中聚氨酯泡沫层4被填充成型后的部分发泡部1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发泡部1的结合结构如图3的(a)所示,在安装上部模具5的中心层2的端部,即,对应于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上向上部弯曲、凸出形成具备其内侧外壳层3的倾斜导面22和接近水平的挤压面23的外壳插入部21。下部模具6上安装的外壳层3的端部,即,对应于中心层2和外壳层3结合部部分由与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接触、向上方弯曲一次的倾斜弯曲部31和从倾斜弯曲部31的端部向后方二次弯曲并在挤压面23的下方被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部32形成的结构组成。
分别将具有上述结合部结构的中心层2和外壳层3安装到组成发泡模具的上部模具5和下部模具6上封闭发泡模具时,如图3的(b)所示,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随着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被引导的同时,外壳层3的弹性支撑部32因外壳插入部21的挤压面23向下方弹性挤压,由此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向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紧贴。
因此,发泡模具被封闭的同时,外壳插入部21的挤压面23与外壳层3的前端弹性支撑部32之间存在第一次密封力(Sealing force;加压接触力),并根据上述第一次密封力,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和外壳层的倾斜弯曲部31之间存在第二次密封力,因此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存在很强的密封力。
在上述状态下,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注入聚氨酯发泡液进行发泡作业时,沿着外壳层3向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流动的发泡液因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的双重强力密封力,不仅不外漏,而且,聚氨酯发泡时随着其发泡压力增大,上述挤压面23和弹性支撑部32之间的接触力也增大,因此,可以制造如图4所示的不发生聚氨酯发泡液泄漏的部分发泡部1。
而且优选地,从图3的(b)的放大图示部分明确表示,上述外壳插入部21的内侧形成的倾斜导面22也可以一直延长到挤压面23,将上述倾斜导面22和对应于挤压面23的连接部中心层2按照一定角度向上部弯曲,使之根据其弯曲部分,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形成聚集(Trap)聚氨酯发泡液的液体聚集空间24,以便有效地防止发泡液泄漏。
上述液体聚集空间24将通过外壳插入部21的挤压面23和外壳层3的前端弹性支撑部32使泄漏的极少量发泡液流入其内部的同时,显著降低发泡液的泄漏压力,起到第二次切断发泡液泄漏的作用,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发泡液的泄漏。优选地,发泡模具被封闭时,为了使外壳层3的弹性支撑部32容易向挤压面23插入,将挤压面23和倾斜导面22按一定角度弯曲或形成圆形(Round)。
而且,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上述外部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与挤压面23分别紧贴在上述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与弹性支撑部32之外,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即,倾斜导面22紧贴在倾斜弯曲部31上,挤压面23紧贴在倾斜弯曲部31上,从而通过整个紧贴部防止发泡液的泄漏。
而且,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如图6或图7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与挤压面23分别紧贴在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与弹性支撑部32上,并且,为了使外壳层3之间聚集液体,在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和挤压面23中的某一部分形成凹部29。
在这里,图6是在挤压面与倾斜导面的界线部之间形成′V′字型凹部的情况,而图7是在倾斜导面的中央形成凹部的情况。凹部如上所述,具有起到阻止(Trap)聚氨酯发泡液作用的液体聚集空间功能。
而且,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第四实施例如图8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和挤压面23分别紧贴到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和弹性支撑部32上,并且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与挤压面23的结合部位形成圆形结构。这在安装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时,为了使外壳层的弹性支撑部32容易插入到外壳插入部,起到强化外壳层与中心层紧贴力的作用。
而且,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第五实施例如图9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和挤压面23分别紧贴到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和弹性支撑部32上,为了使外壳层3之间聚集液体,在外壳插入部21的倾斜导面22与挤压面23的结合部位上形成内部空间部30,外壳层的弹性支撑部32向内部空间部方向弯曲。
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是单独形成相对具有发泡液聚集作用的实施例更大的内部空间部,防止发泡液的泄漏。并使弹性支撑部面向内部空间部方向,随着延迟倾斜弯曲部的扭曲现象(Buckling)的产生,强化弹性支撑部与挤压面之间的结合力。
还有第一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的外壳层3,因其材料较薄,在封闭发泡模具的过程中,很可能某一部分发生外壳层3的前端弹性支撑部32不能正确通过中心层2的外壳插入部21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心层2形成压缩空气注入口7,它通过密封发泡模具后在中心层2和外壳层3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注入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注入口7可以通过安装中心层2的上部模具5注入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对外壳层3的前端弹性支撑部32提供比外壳插入部21的挤压面一侧更大的压力,由此更易、更正确进行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可以大大提高部分发泡部1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
图10至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仪表板10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10的(a)是发泡模具被封闭前的截面图,(b)是发泡模具被封闭后的截面图,图11是在发泡模具中聚氨酯泡沫4发泡成型后的部分发泡部1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如图10的(a)所示,安装在上部模具5上的中心层2的端部,即对应于中心层2和外壳层的结合部部分,其内侧向上部弯曲、凸出形成具备引导槽25和插入槽26的外壳插入部21。安装在下部模具6上的外壳层3的端部,即对应于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的部分形成由通过外壳插入部21的引导槽25插入的、向两侧弯曲一次的倾斜弯曲部31和在倾斜弯曲部31的端部向其前方二次弯曲后插入到插入槽26的插入端部33组成的结构。
引导槽25在其流入口的宽度大于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的变形宽度θ,越接近插入口26其宽度越窄,形成倒″V″字型。形成这种引导槽25的原因是,当弯曲较薄的外壳层3的端部形成倾斜弯曲部31时,无法正确地保持倾斜弯曲部31所需的角度,因此,使引导槽25的流入口宽度D大于其预想的变形宽度θ,补充倾斜弯曲部31变形的同时,通过宽度较狭窄的插入槽26,可以较易插入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
将插入端部33从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向前方弯曲的原因是,将薄厚度的外壳层3的端部两次弯曲,以便提高其结构性强度。由此,最小化倾斜弯曲部31的变形宽度θ,还防止可能在沿着引导槽25插入到外壳层3的过程中发生的外壳层3的摇动(Wave)现象,通过外壳插入部21的插入槽26使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嵌入式插入,使之在其插入部上产生很强的结合力,可以切实地防止聚氨酯发泡液的泄漏。
如上所述,具有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结合部结构的中心层2和外壳层3分别安装在发泡模具的上部模具5和下部模具6上,封闭发泡模具时,如图10的(b)所示,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面31容易沿着外壳插入部21的引导槽25导入并插入,同时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与外壳插入部21的插入槽26嵌入式结合,使之在外壳插入部21的插入槽26与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之间产生强有力的密封力(Sealing force,加压接触力)的同时,插入槽26和插入端部33形成狭窄空间内部不产生聚氨酯发泡液泄露的复杂结构。
上述状态下,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注入聚氨酯发泡液进行发泡作业时,沿着外壳层3流向中心层2与外壳层3的结合部的发泡液不会在狭窄空间由很强密封力和复杂结构结合的插入槽26和插入端部33泄漏,因此,如图11所示,可以制造出不泄漏聚氨酯发泡液的部分发泡部1。而且,如图10的(b)所示,优选地,沿着外壳层3流向中心层2和外壳层3的结合部的发泡液,并非沿着引导槽25部直接流入,而是将相当于引导槽25后方的中心层2按照一定角度向上弯曲,以便使发泡液自然地引导到引导槽25的下部。
而且,更优选地,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为了使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通过外壳插入部21的插入槽26正确地插入,发泡模具被封闭后,将通过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注入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注入口7形成在中心层2,以此使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更加便利,提高了正确性及部分发泡部1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
图12及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仪表板10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12的(a)是发泡模具的封闭前截面图,(b)是发泡模具封闭后的截面图,图13是在发泡模具上聚氨酯泡沫4发泡成型的部分发泡部1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仪表板10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发泡部1结合结构中除了形成在外壳插入部21内侧上的引导槽25和在插入槽一侧连接面上形成弯曲面27后在弯曲面27和外壳层3的倾斜弯曲部31之间形成起聚集(Trap)聚氨酯发泡液作用的液体聚集空间24′之外,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而且,液体聚集空间24′如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说明,使通过外壳插入部21的插入槽26和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泄漏的极少量发泡液流入其内部,显著降低发泡液的泄漏压力,第二次切断聚氨酯发泡液的泄漏,对防止发泡液泄漏起到很大作用。
而且,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第八实施例如图14所示,基本上与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相同,只是为了在中心层2与外壳层3之间聚集液体,在外壳插入部21的引导槽25的一侧面形成凹部29。
最后,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中,插入槽26的间隔越小,插入槽26与外壳层3的插入端部33可以形成更有效的泄露防止结构相比,若插入槽26间距过小时,中心层2成型时的喷射模具将成为凸起形态,降低了插入槽26成型部分的强度。
从而,第九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出沿着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的插入槽26的长度方向,在其内侧添加多个肋40(Rib:在板状或厚度薄的部分添加的骨骼)的结构。
图15是添加肋处的截面图。优选地,肋在开口部的宽度稍微大,根据模具成型的插入槽26的肋,越靠近插入槽的里面,其厚度越厚形成,以减少插入槽26的宽度。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仪表板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将中心层和外壳层安装在发泡模具上,在封闭模具的同时,通过形成在中心层上的外壳插入部很容易插入外壳层。使这种插入的外壳层端部在外壳插入部的内侧被弹性支撑或其端部通过外壳插入部的狭窄槽以嵌入式插入,将中心层和外壳层的结合结构形成不泄漏发泡液的复合密封结构,完全切断发泡液泄漏的同时便于进行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的效果。由此最小化由发泡液泄漏的时后处理作业,大幅度提高部分发泡部产品的生产率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部分发泡部产品。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中心层与外壳层的结合部结构上添加具有聚集聚氨酯发泡液作用的液体聚集空间时,根据本发明的结合部结构和液体聚集空间一同产生更有效地切断聚氨酯发泡液泄漏的效果。当在中心层上形成压缩空气注入孔,使其在封闭发泡模具后注入压缩空气时,可以完美体现预先设计的根据本发明的中心层和外壳层的结合部结构,更容易、正确地进行利用发泡模具的聚氨酯发泡作业,由此可以提高部分发泡部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制造在中心层(2)和外壳层(3)之间聚氨酯泡沫层(4)发泡成型部分发泡部(1)的中心层(2)与外壳层(3)的结合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中心层(2)与所述外壳层(3)结合部的所述中心层(2)端部上,其内侧凸出形成具备所述外壳层(3)的倾斜引导面(22)和挤压面(23)的外壳插入部(21);以及在插入到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内侧的所述外壳层(3)的端部上形成与所述倾斜引导面(22)接触而向上部弯曲的倾斜弯曲部(31)和在所述挤压面(23)的下部形成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倾斜引导面(22)与所述挤压面(23)的连接部和所述外壳层(3)的所述弹性支撑部(32)之间形成液体聚集空间(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倾斜引导面(22)和所述挤压面(23)上紧贴形成所述外壳层(3)的所述倾斜弯曲部(31)和所述弹性支撑部(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倾斜引导面(22)与所述挤压面(23)之间的某一部分上形成凹部(29),使液体聚集在所述外壳层(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倾斜引导面(22)和所述挤压面(23)的结合部位形成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倾斜引导面(22)和所述挤压面(23)的结合部位形成内部空间部(30),所述外壳层的弹性支撑部(32)向所述内部空间部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封闭发泡模具后,所述中心层(2)上形成向中心层(2)和外壳层(3)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注入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注入口(7)。
8.一种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制造中心层(2)和外壳层(3)之间聚氨酯泡沫发泡成型的部分发泡部(1)的所述中心层(2)与所述外壳层(3)的结合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中心层(2)与所述外壳层(3)的结合部所述中心层(2)的端部上,其内侧凸出形成具备所述外壳层(3)的引导槽(25)和插入槽(26)的外壳插入部(21);以及插入到所述外壳插入部(21)内侧的所述外壳层(3)的端部上形成有通过所述引导槽(25)插入的、向上部弯曲的倾斜弯曲部(31)的前端部和插入到所述插入槽(26)中的插入端部(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25)在其流入口的宽度D相对于所述外壳层(3)的所述倾斜弯曲部(31)变形宽度θ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述插入槽(26)一侧,其宽度越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内侧形成的所述引导槽(25)与所述插入槽(26)的一侧连接面形成弯曲面(27),在所述弯曲面(27)与所述外壳层(3)的所述倾斜弯曲部(31)之间形成液体聚集空间(24′)。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引导槽(25)和所述插入槽(26)上分别紧贴形成所述外壳层的所述倾斜弯曲部(31)和插入端部(33)。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插入槽(26)一侧面形成一个以上的肋(40)。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插入部(21)的所述引导槽(25)的一侧面形成凹部(29),使所述中心层(2)和所述外壳层(3)之间聚集液体。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封闭发泡模具后,所述中心层(2)上形成向所述中心层(2)与所述外壳层(3)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注入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注入口(7)。
CN200510008830XA 2004-03-04 2005-02-23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Pending CN1663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14686 2004-03-04
KR1020040014686A KR20040027778A (ko) 2004-03-04 2004-03-04 인스트루먼트 패널의 부분발포부 결합구조
KR1020050006926 2005-01-26
KR1020050006926A KR100633764B1 (ko) 2004-03-04 2005-01-26 인스트루먼트 패널의 부분발포부 결합구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769A true CN1663769A (zh) 2005-09-07

Family

ID=3482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8830XA Pending CN1663769A (zh) 2004-03-04 2005-02-23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50196600A1 (zh)
EP (1) EP1574312A3 (zh)
CN (1) CN16637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1995A (zh) * 2010-07-30 2012-05-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造冰箱气阀组件的方法
CN105873796A (zh) * 2013-12-02 2016-08-17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具有发泡外皮的车辆内部元件、对应的制造过程和车辆
CN107554298A (zh) * 2017-08-28 2018-01-09 国金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搪塑发泡密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9918B1 (fr) * 2012-04-25 2014-06-13 Faurecia Interieur Ind Element de garnissage comprenant au moins une zone centrale moussee et outil de realisation d'un tel element
USD837118S1 (en) * 2016-11-14 2019-01-01 Honda Motor Co., Ltd. Instrument panel
JP7020188B2 (ja) 2018-03-02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5837B2 (ja) * 1996-03-27 2001-02-19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表皮一体発泡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45200A (en) * 1997-05-23 1999-08-31 Kabushiki Kaisha Inoac Corporation Molded plastic product with p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1233087A (ja) * 2000-02-23 2001-08-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US6708462B2 (en) * 2001-03-07 2004-03-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Foam-in-place seal and metho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1995A (zh) * 2010-07-30 2012-05-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造冰箱气阀组件的方法
US8808599B2 (en) 2010-07-30 2014-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amper assembly of refrigerator
CN105873796A (zh) * 2013-12-02 2016-08-17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具有发泡外皮的车辆内部元件、对应的制造过程和车辆
CN105873796B (zh) * 2013-12-02 2018-01-09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具有发泡外皮的车辆内部元件、对应的制造过程和车辆
CN107554298A (zh) * 2017-08-28 2018-01-09 国金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搪塑发泡密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96600A1 (en) 2005-09-08
US20080026202A1 (en) 2008-01-31
EP1574312A2 (en) 2005-09-14
EP1574312A3 (en) 200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3769A (zh) 仪表板的部分发泡部结合结构
CN1883974A (zh) 玻璃滑槽
CN100592976C (zh)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制外部安装成形体
CN1840846A (zh)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CN1907746A (zh) 机动车门密封结构
CN1649714A (zh) 开关体的树脂制内装部件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
CN101031461A (zh) 车辆用冲击吸收体
CN1683141A (zh) 具有芯部材料的挤压模制产品
CN101279581A (zh) 汽车密封条
JP6120012B2 (ja) 樹脂枠体付き板状体及び樹脂枠体付き板状体の製造方法
CN1832841A (zh) 窗玻璃模塑的方法、可用于此方法的密封件和模具
CN104736313A (zh) 将气囊滑槽组件安装在车辆装饰部件内的系统和方法
CN1132461A (zh) 扬声器振动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572633A (zh) 保险杠导流板及其安装构造
CN1720154A (zh) 控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79894B (zh) 消除pu注塑角部气泡的方法和获得的玻璃窗
JP2008529827A (ja) 半構造的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1622118B (zh) 注射成型用模具
CN1703345A (zh) 端壁模块
CN203032347U (zh) 一种玻璃包边总成
CN2837135Y (zh) 镶嵌式玻璃包边总成
KR20050089749A (ko) 인스트루먼트 패널의 부분발포부 결합구조
CN101474958B (zh) 一种车门玻璃复合导轨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47657B1 (ko) 표피재 일체형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754556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及びそ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