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5638A - 移动站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5638A
CN1655638A CNA2005100091853A CN200510009185A CN1655638A CN 1655638 A CN1655638 A CN 1655638A CN A2005100091853 A CNA2005100091853 A CN A2005100091853A CN 200510009185 A CN200510009185 A CN 200510009185A CN 1655638 A CN1655638 A CN 1655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signal
radio paramet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91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193C (zh
Inventor
丹野元博
饭塚洋介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655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5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19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07Kno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16Defrosting, e.g. he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移动站和基站。当发送预留请求信号和数据分组时,移动站控制预留请求信号传输和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使得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得到满足,并且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此外,移动站将其无线电参数受到控制的预留请求信号和数据分组发送给基站。

Description

移动站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构建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和基站。
背景技术
适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IMT-2000(国际移动电信2000)为移动环境、步行环境和半固定环境分别规定了最大信息传输速度144kbps、384kbps和2Mbps,实现了包括语音服务的全方面多媒体的移动通信。然而,由于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快速扩展、信息的多样化、大容量的传输以及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开发,存在对于能够在移动通信中实现2Mbps或者更高的信息传输速度的基于分组传输的宽带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需求。
此外,在下一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预期业务通信质量的需求(QoS),例如信息传输数度、传输延迟和允许的残留差错,会变得不同。例如,在语音和图像通信量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实时的传输,其中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的传输延迟和波动会产生通信质量的劣化。因此,传输延迟和传输波动不得不与每个用户的需求和每个数据通信量的种类一致。另一方面,对于文件传输通信量,如WWW(万维网)浏览,非实时传输就够了,但却需要无差错和高吞吐量的传输。
因此,为了在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种通信质量需求的同时使系统容量最大化,需要提供反映传输数据分组的多方面通信质量需求的各种无线电参数。
附带地,根据包括在IMT-2000中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方法,在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中使用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的随机接入方法。根据该随机接入方法,在分组传输后不久,执行呼叫源和预留控制,以便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传输来自移动站的离散的短分组。更具体地,该移动站在包含信息码元序列的数据分组传输之前,发送一个前导码,它是通过预定扩展码扩展的扩频信号的短信号。在此,该移动站进行发送,直到基站检测到该前导码,或者直到发送的次数达到预定数量。基站在检测到该前导码时,发送一个确认信号。接着,该移动站仅在接收到确认信号后发送数据分组。
此外,专利参考文献1公开了确定移动站与基站之间的话音通路质量的技术。
【专利参考文献1】JPA 10-98437
发明内容
在宽带无线电接入方法(其中无线电单元中的全部传输是通过分组传输进行的)中,例如在互联网接入中,通信量需求猝发式增加。因此,随机接入的重要性增加了,并且能够满足各种通信质量需求的有效随机接入方法变得很重要。
然而,根据上述提及的W-CDMA方法的RACH表示的传统随机接入方法,无线电参数控制不考虑通信质量需求。为此,如果系统服务于需要高通信质量的用户(数据)和需要相对宽松质量的用户(数据)的混合体,则该系统不能同时满足两类用户。即,如果为高质量用户(数据)设定无线电参数,则使系统容量下降到低于必需的容量。另一方面,如果为另一部分用户设定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则不能满足期望高质量服务的用户。这种问题随着通信质量需求变得多元化而愈加显著。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站和基站,其具有高系统容量,同时满足多种通信质量需求,并且基本上消除了由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者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说明中阐述,并且根据说明和附图部分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根据说明提供的教导对本发明进行实践而获悉。在说明书中以全面、清晰、简洁和精确的术语进行了描述,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通过由此具体指出的移动站和基站,将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实现并广泛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所述的移动站和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移动站包括:第一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当向基站发送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时的无线电参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由第一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控制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请求信号;应答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应答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以及数据分组发送单元,用于当由应答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应答信号时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该移动站还可以包括:第二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在根据所需通信质量发送数据分组时控制无线电参数,使得数据分组发送单元基于由第二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控制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移动站包括:请求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以设定所需通信质量;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关于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以及数据分组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由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该移动站还可以包括: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用于在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接收到两个或更多个无线电参数时,从该两个或更多个无线电参数中选择无线电参数,使得数据分组发送单元根据由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选择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此外,移动站的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请求信号通过代码序列或者信息调制技术指定所需通信质量。
此外,移动站的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待发送的请求信号包含检错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基站包括:请求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在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根据所需通信质量确定关于移动站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以及无线电参数通知单元,用于将由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无线电参数通知给移动站。
该基站还可以包括:通信质量识别单元,用于在从移动站发送了请求按所需通信质量通信的请求信号时,基于由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请求信号识别所需通信质量,使得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根据由通信质量识别单元识别的所需通信质量,确定关于移动站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移动站当向基站发送请求根据所需通信质量进行通信的请求信号时控制无线电参数。另选地,当根据所需通信质量从移动站发送数据分组时,移动站和基站之一控制无线电参数。因此,可以根据所需通信质量来合适地设置无线电参数,同时满足多方面通信质量并且保持系统容量。
根据本发明,移动站和基站可以享有多方面的通信质量而不牺牲系统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5A-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的顺序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请求信号的结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与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结构示例的框图。该移动通信系统1包括构建小区(cell)300的基站200和存在于小区300中的移动站100。移动站100包括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收发单元120、天线130以及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140。基站200包括天线210、收发单元220、通信质量识别单元230以及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下面,解释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在发送数据分组前,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用于预留请求信号传输的无线电参数,并且请求与基站200的通信(步骤S101)。此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控制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同时满足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
接下来,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预留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200,其中用于预留请求信号的无线电参数受到控制。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该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102)。接下来,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响应于所接收的预留请求信号,通过天线210将预留应答信号发送给移动站100。该预留应答信号包括关于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的发送定时的信息。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接收该预留应答信号(步骤S103)。此外,如果在发送预留请求信号后没有在预定时段内接收到预留应答信号,则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再次发送预留请求信号。
当收发单元120接收到预留应答信号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用于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步骤S104)。此时,如在步骤S101一样,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控制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同时满足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
接下来,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向基站200发送数据分组,其中用于该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受到控制。此时,基于在步骤S103中接收到的预留应答信号中包含的关于发送定时的信息,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识别发送定时,并且基于所识别的发送定时发送数据分组。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数据分组(步骤S10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移动站100控制用于预留请求信号传输和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同时满足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因此系统容量得到最大化,同时满足了每个数据分组所需的通信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在此,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在数据分组传输前,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作为用于预留请求信号传输的无线电参数的传输功率(步骤S201)。具体地,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例如,延迟时间应当短、残留分组差错率应当小等等)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足够大小的传输功率,使得基站200可以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在该情况下,由于增加了基站200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的概率,所以减少了分组丢失并且缩短了延时。相反地,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通信质量低(例如,延迟时间可以长,残留分组差错率可以高等等)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使基站200可以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的尽可能最小的传输功率。在该情况下,虽然基站200接收不到预留请求信号的概率增加了,并且分组丢失和长延迟时间的概率增加了,但是传输功率小,这减小了其它移动站(未示出)接收到的干扰,并且增加了系统容量。
接下来,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传输功率受到控制的预留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该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202)。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在数据分组传输之前,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预留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与恰在该预留请求信号之前发送的信号的传输功率的比(步骤S301)。
图5A-5C是示出预留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的示例的图。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如图5A所示,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参照恰在之前发送的信号的传输功率520,增加预留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510。在该情况下,由于增加了基站200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的概率,所以减少了分组丢失并且缩短了延迟时间。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相对较低时,如图5B所示,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参照恰在之前发送的信号的传输功率520,降低预留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510,或者另选地,如图5C所示,使得预留请求信号的传输功率520等于传输功率510。在该情况下,由于基站200未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的概率增加了,所以引起分组丢失和增加延迟时间的概率增加了。然而,由于传输功率小,所以减小了其它移动站(未示出)接收到的干扰,并且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接下来,再次参照图4,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传输功率受到控制的预留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该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302)。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在数据分组传输前,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与预留请求信号对应的无线电参数的预定发送次数(步骤S401)。具体地,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小的次数。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大的次数。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发送其发送次数受到控制的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402)。如果基站200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预留请求信号,则不发送预留应答信号。因此,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没有接收到预留应答信号。如果没有在预定时段内接收到预留应答信号,则移动站100认为基站200尚未正确地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并且接着重发预留请求信号,直到达到预定发送次数(步骤S403)。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设定得较高时,即,当发送次数设定得较小时,延迟时间缩短了,同时基站200对预留请求信号的接收差错和分组丢弃某种程度上得到允许。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通信质量设定得较低时,即,当发送次数大时,可以使基站200通过增加的发送次数正确地接收到预留请求信号,并且通过移动站100组合预留请求信号的分组,来满足所需通信质量。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由于图7中的步骤S501到S50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的步骤S101到S103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解释。
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作为对应于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的传输功率(步骤S504)。具体地,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对应于预留请求信号的无线电参数的控制相类似,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将传输功率设置得具有足够大小,使得基站200能够接收数据分组。因此,增加了基站200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概率,减少了分组丢失并且缩短了延迟时间。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将传输功率设置为使基站200恰能接收数据分组的尽可能低的传输功率。在该情况下,传输功率小,从而由于增加了基站200接收不到数据分组的概率,可能增加分组丢失,并且可能加长时间延迟。不过,减小了其它移动站(未示出)接收到的干扰,并且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传输功率受到控制的数据分组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数据分组(步骤S505)。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由于图8中的步骤S601到S60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的步骤S101到S103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解释。
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与恰在该数据分组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之比(步骤S604)。具体地,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对应于预留请求信号的无线电参数的控制相类似,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参照恰在此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增加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在此情况下,增加了基站200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概率,减少了分组丢失,并且缩短了延时。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将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设置得比恰在之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小,或者另选地,使该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等于恰在此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功率。当传输功率小时,虽然由于基站200可能没有接收到数据分组而使得分组丢失增加并且时延变长,但是其它移动站(未示出)接收到的干扰减小了,并且系统容量增加了。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传输功率受控的数据分组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数据分组(步骤S605)。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由于步骤S701到S70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的步骤S101到S103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解释。
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用于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的预定发送次数(步骤S704)。具体地,与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对预留请求信号传输的无线电参数的控制相类似,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小的次数。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设置大的次数。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发送其发送次数受到控制的数据分组(步骤S705)。基站200当没有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分组时不发送预定应答信号。当在预定时段内没有接收到预定应答信号时,移动站100认为基站200尚未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分组。接着,重发该数据分组,直到发送次数达到预定的发送次数(步骤S706)。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由于步骤S801到S80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的步骤S101到S103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解释。
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作为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的重发时间间隔(步骤S804)。具体地,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传输质量高时,如图11A所示,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缩短重发时间间隔,而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如图11B所示,采用较长的重发时间间隔。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发送其重发时间间隔受到控制的数据分组(步骤S805)。基站200当没有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分组时不发送预定应答信号。如果预定时段过去后没有接收到预定应答信号,则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确定基站200尚未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分组,并且以在步骤S804受到控制的重发时间间隔再次发送数据分组(步骤S806)。
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高时,在满足预定差错率的情况下,设置短的重发时间间隔,以缩短延时。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低时,设置长的重发时间间隔,这样就可通过增加的时间分集效应使得满足预定差错率的所需的传输功率变小。
在本发明的第五到第八实施例中,通过对下列参数进行控制来调节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
传输功率,
数据分组传输功率与恰在此前的数据分组传输功率之比,
数据分组的重发次数,以及
数据分组的重发时间间隔。
然而,也可为此采用其它因素,例如纠错码生成速率、调制技术以及多码数量。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顺序图。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在数据分组传输前,产生指定数据分组传输所需通信质量的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901)。
通过将分级码序列与通信质量相关联,来实现对通信质量的指定。预留请求信号包括对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级别进行分类的分级码序列。具体地,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首先选择二进制短周期系序列的签名(signature)中的一个,作为移动站的标识信息,并且在生成预留请求信号时,产生一个所选签名的副本。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基于数据分组所需的通信质量(例如允许的延时),反转并解反转每个签名的序列。此外,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利用唯一的加密码将预留请求信号发送给小区300,以便减小来自与其它基站对应的小区(其它小区)的干扰。图13是示出包括分级排列的代码序列的预留请求信号的结构示例的图。在此示出的预留请求信号具有分级结构,该分级结构包括:签名{ak}、关于反转和解反转签名的过程中所用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的信息{bm},以及小区300特有的加密码{zn}。在此情况下,基站200能够基于所接收的预留请求信号识别移动站100,并且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此外,基站200能够仅使用一个短周期系序列关联单元和两个或更多个积分电路来解调预留请求信号。因此,减轻了基站200上的解调过程的负担。
另选地,可通过将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与预留请求信号的调制技术相关联,来实现对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的指定。具体地,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改变预留请求信号的调制技术。在此情况下,基站200能够通过识别与在解调所接收到的预留请求信号中使用的解调方法相对应的调制技术,来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
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将检错码添加到预留请求信号中,该预留请求信号指定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步骤S902)。例如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位作为检错码。通过将检错码添加到预留请求信号中,基站200能够确定在所接收到的预留请求信号中是否存在差错,提高了预留请求信号的可靠性。换言之,基站200能够可靠地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此外,当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在步骤S901中指定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时,可以将检错码包含到预留请求信号中。
此外,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根据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用于预留请求信号的无线电参数(步骤S903)。在该情况下,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控制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同时满足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
接下来,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无线电参数受到控制的预留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该预留请求信号(步骤S904)。
此外,基站200的通信质量识别单元230基于收发单元220接收到的预留请求信号来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步骤S905)。例如,当预留请求信号包括如图13所示的分级码序列时,基站200的通信质量识别单元230能够通过利用小区300特有的加密码{zn}执行解扩、并通过确定签名{ak}的状态(反转或解反转),来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另选地,当将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和预留请求信号的调制技术相关联时,基站200的通信质量识别单元230能够通过识别与预留请求信号的解调方法对应的调制技术,来识别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
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根据由通信质量识别单元230识别的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确定用于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步骤S906)。此时,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控制无线电参数,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同时提供移动站100的数据分组传输所需的通信质量。作为无线电参数,可以使用对应于数据分组的纠错码的编码速率、数据分组的调制技术、多码数量、重发次数等。此外,可将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配置成提供两个或者更多个候选无线电参数。这样,可以将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配置成产生应据其来选择无线电参数的信息(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
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将由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确定的无线电参数发送给移动站100。此时,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可以把该无线电参数包括在预留应答信号中并发送它。另选地,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可以使用信道发送与预留应答信号分离的无线电参数。此外,当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提供两个或者更多候选无线电参数时,收发单元220可以发送这些候选无线电参数。此外,在基站200的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240产生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的情况下,收发单元220发送该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接收无线电参数。此外,当基站200发送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时,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接收该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步骤S907)。
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利用由收发单元120接收的无线电参数来控制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步骤S908)。此外,当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接收到两个或者更多个无线电参数时,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140根据基于移动站100和基站200之一产生的无线电参数选择信息的指示选择一个无线电参数。接着移动站100的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110利用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140所选择的无线电参数来控制数据分组传输的无线电参数(步骤S908)。
接着,移动站100的收发单元120通过天线130将其无线电参数受到控制的数据分组发送给基站200。基站200的收发单元220通过天线210接收数据分组(步骤S909)。
根据本实施例,移动站100向基站200提供关于数据分组传输所需通信质量的信息,基站200根据通信质量确定无线电参数,并且向移动站100提供该无线电参数。此外,移动站100根据由基站200提供的无线电参数控制数据分组传输。即,基站200能够执行无线电参数的集中控制,并且能够简单地仅改变操作中的无线电参数,从而减轻了移动站100的处理负担。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相反,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型和修改。

Claims (8)

1、一种移动站,包括:
第一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需的通信质量,控制用于向基站发送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的无线电参数;
请求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由第一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控制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请求信号;
应答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响应于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以及
数据分组发送单元,用于当由应答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应答信号时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进一步包括:
第二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在根据所需通信质量发送数据分组时控制无线电参数;其中
数据分组发送单元基于由第二无线电参数控制单元控制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3、一种移动站,包括:
请求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指定所需通信质量并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
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用于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以及
数据分组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由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站,进一步包括:
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用于在无线电参数接收单元接收到多个无线电参数候选时,从该多个无线电参数候选中选择无线电参数;其中
数据分组发送单元基于由无线电参数选择单元选择的无线电参数向基站发送数据分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站,其中,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发送请求信号,其中该请求信号通过分级码序列和信息调制技术之一指定所需通信质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站,其中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检错码的请求信号。
7、一种基站,包括:
请求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移动站发送的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
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在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根据所需通信质量确定移动站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以及
无线电参数提供单元,用于将由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无线电参数提供给移动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
通信质量识别单元,用于在由移动站发送的请求通信的请求信号指定所需通信质量时,基于由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请求信号识别所需通信质量;其中
无线电参数确定单元根据由通信质量识别单元识别的所需通信质量,确定移动站用于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电参数。
CNB2005100091853A 2004-02-12 2005-02-16 移动站和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35006 2004-02-12
JP2004035006A JP2005229272A (ja) 2004-02-12 2004-02-12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5638A true CN1655638A (zh) 2005-08-17
CN1298193C CN1298193C (zh) 2007-01-31

Family

ID=3469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918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193C (zh) 2004-02-12 2005-02-16 移动站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90737A1 (zh)
EP (1) EP1565029B1 (zh)
JP (1) JP2005229272A (zh)
KR (1) KR100683560B1 (zh)
CN (1) CN1298193C (zh)
DE (1) DE602005005529T2 (zh)
ES (1) ES230214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1750B2 (ja) 2005-04-13 2011-06-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基地局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293444A1 (en) * 2005-10-14 2008-11-27 Telefonaktiebolo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Station
WO2007049998A1 (en) * 2005-10-26 2007-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300757B (zh) 2005-11-04 2017-08-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及用于其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US8953596B2 (en) * 2006-01-06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erving network capacity by releasing QoS resources
US9401843B2 (en) * 2006-01-27 2016-07-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s a function of reverse link load characteristic
GB2472362B (en) * 2006-11-02 2011-03-16 Nec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power
KR100848889B1 (ko) * 2006-12-20 2008-07-29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EV-DO 망에서 Layer 3 메시지를 이용한 특정서비스 패킷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035065B2 (ja) * 2008-03-27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における再送処理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KR101445086B1 (ko) * 2008-06-11 2014-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JP5417886B2 (ja) 2009-02-24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方法
TWI549496B (zh) * 2014-05-08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電子裝置以及視訊補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724B1 (en) * 1996-10-18 2001-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028851A (en) * 1997-09-26 2000-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assisted admission control
US6469991B1 (en) * 1997-10-14 2002-10-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overload control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I107505B (fi) * 1999-02-16 2001-08-15 Nokia Networks Oy Pääsynvalvontamenetelmä
WO2002052875A2 (en) * 2000-12-27 2002-07-04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88908B2 (ja) * 2000-12-28 2006-06-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付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新規接続受付制御方法
US6937641B2 (en) * 2001-02-28 2005-08-30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Power-controlled random access
US6701151B2 (en) * 2001-03-27 2004-03-02 Ericsson Inc. Short access for realizing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in geran
US7072312B2 (en) * 2001-05-14 2006-07-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ssigning physical channels of a new user service in a hybri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19993B2 (ja) * 2002-02-22 2005-11-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端末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126928B2 (en) * 2003-08-05 2006-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acknowledgement, and rate control active s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65029A3 (en) 2006-04-19
DE602005005529T2 (de) 2009-06-04
DE602005005529D1 (de) 2008-05-08
CN1298193C (zh) 2007-01-31
US20050190737A1 (en) 2005-09-01
EP1565029A2 (en) 2005-08-17
JP2005229272A (ja) 2005-08-25
EP1565029B1 (en) 2008-03-26
KR20060041897A (ko) 2006-05-12
KR100683560B1 (ko) 2007-02-16
ES2302142T3 (es) 200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193C (zh) 移动站和基站
US2022022445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62472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高速共有チャネルを用いた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サービス
CN1160980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选择发送分集的装置和方法
RU2409894C2 (ru) Обратная связь для mbms и передача сообщения о параметрах соседней ячейки
CN101689967B (zh) Hs-pdsch盲解码方法及接收机
AU2002300503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s assigned to user data in a high speed data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046282A1 (ja) 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
US75549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331A (zh) 自动再发送请求
CN1457612A (zh) 基站选择
JP4275667B2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CN1193533C (zh) 接收机控制的等时传输
CN1829140A (zh) 移动通信系统、重传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07088629A1 (ja)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833051A (zh) 基于反馈的喷泉编码广播方法
CN102118236A (zh) 一种基于竞争资源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1091337A (zh)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机
US739206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70091788A1 (en) Versatile data rate control for enhanced EVDO systems
CN102386994B (zh) Hs-sich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784923A (zh) 数据传输方法
CN109845158B (zh) 反馈数据传输确认的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957542A (zh) 通信系统、主站以及发射功率控制的方法
JP2018157490A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パラメータ選択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