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根据用于该装置的光源分为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利用位于液晶盒背面的背光源以显示图像。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利用自然光作为光源。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以透射显示模式或以反射显示模式工作。在没有外部光源存在的室内或黑暗的条件下,利用内嵌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以透射显示模式显示图像。当光照充分时,外部光在液晶显示装置内的反射电极上被反射以通过反射显示模式显示图像。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根据施加至液晶层的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根据操作方式,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分为无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在无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将信号电压施加至连接到扫描线的所有像素时,利用信号线和扫描线之间的电压差的均方根的值来操作像素。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每个像素都由诸如薄膜晶体管或者金属-绝缘体-金属器件的开关器件所操作。
用于制造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型和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工艺包括形成具有薄膜晶体管以及位于其上的像素电极的下基板、形成包括滤色器和公共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形成在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图1为传统的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参照图1,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以扭曲向列模式工作,其中上基板(或滤色器基板)10的第一摩擦方向(first rubbing direction)基本上垂直于下基板(或薄膜晶体管基板)20的第二摩擦方向。在大约50至60℃的温度下进行高温可靠性试验,产生例如转角白色现象(corner whitephenomenon)的劣性。转角白色现象是指沿着第二摩擦方向在下基板20的显示区域DA的转角的顶部处灰度级从中等或黑色改变成部分白色。
在传统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利用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有机绝缘层将像素电极叠加在数据线和栅极线上以增加孔径比。由于在摩擦下基板20时在下基板20上形成的有机绝缘层所产生的杂质,可能产生转角白色现象。通过在显示区域DA附近形成虚设像素区域,可以避免在沿着摩擦方向的下基板20的顶部出现的转角白色现象,从而将转角白色CW的位置移向黑矩阵30。
传统的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透射模式中和反射模式中通常具有恒定的盒间隙(cell gap)。因为盒间隙基于透射模式或反射模式加以确定,由于使用该装置时透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光程差,可能产生诸如色彩重现的图像特性的显著差异。因此,研制出了具有双盒间隙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透射模式中液晶层的厚度比反射模式中液晶层的厚度大,以补偿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之间的透射率差异。
此外,已经研发出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基板上集成栅极驱动电路和/或数据驱动电路的技术,以简化装配过程并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小和体积。
图2为在其上集成了驱动电路、具有双盒间隙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沿图2的I-I’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2和3,下基板60具有显示区域DA和驱动区域DR。薄膜晶体管在显示区域DA内形成,操作这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驱动电路68和/或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在驱动区域DR内形成。在图2和3中,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在下基板60的显示区域内形成的其它元件由参考标记64所代表,并省略其位置。
以一特定距离将上基板50与下基板60分离以保持盒间隙的衬垫(未示出)被形成在对应于上基板50的显示区域DA的公共电极55上。顶盖衬垫90形成在对应于上基板50的驱动区域DR的公共电极55上,以提高栅极驱动电路68的可靠性。
液晶分子均匀地排列在具有双盒间隙的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以将液晶的扭曲角设为零。为将液晶的扭曲角设为零,上基板50沿着第一摩擦方向摩擦且下基板60优选沿着与第一摩擦方向反平行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
在大约50至60℃的温度下,在相应于电控双折射模式的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上进行高温可靠性试验,其中上基板50的第一摩擦方向与下基板60的第二摩擦方向是反平行的,这引起了沿着第二摩擦方向在显示区域DA的转角的顶端处的转角白色现象CW1,以及沿着第一摩擦方向在上基板50的转角的顶端处的转角白色现象CW2。
沿第一摩擦方向在上基板50的转角的顶端处的转角白色现象CW2由在上基板50上形成的顶盖衬垫90引起。当提高了在下基板60上形成的栅极驱动电路68的可靠性的顶盖衬垫90沿着第一摩擦方向与上基板50接触时,由摩擦产生的杂质“B”在顶盖衬垫90的侧部堆积。杂质“B”引起转角白色现象CW2,从而损坏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5为沿图4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各自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4至6,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100、下基板200以及插入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显示区域DA和驱动区域DR被定义在下基板200上。驱动区域DR包围显示区域DA,并提供驱动信号至显示区域DA。
上基板100包括第一绝缘板110、滤色器120、黑矩阵130和公共电极140。
每个滤色器120都具有红、绿或蓝色彩像素。每个色彩像素通过光显示红、绿或蓝色。黑矩阵130区别每个色彩像素。黑矩阵130防止在色彩像素的近边界处出现光泄漏。黑矩阵130还阻挡来自另一区域而不是显示区域DA的不需要的光。公共电极140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的透明材料。
下基板200包括第二绝缘板210、多个像素225、栅极驱动电路230以及数据驱动电路250。像素225在显示区域DA内形成为矩阵状,栅极驱动电路230和数据驱动电路250在驱动区域DR内形成。
每个像素225包括栅极线231、基本上垂直于栅极线231的数据线251、连接至栅极线231和数据线251的作为开关器件的薄膜晶体管220、以及连接至薄膜晶体管220的像素电极240。
薄膜晶体管220的栅电极221连接至栅极线231,薄膜晶体管220的源电极222连接至数据线251。薄膜晶体管220的漏电极223连接至像素电极240。
当从外部提供电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230和数据驱动电路250时,栅极驱动电路230顺序施加适合于驱动薄膜晶体管220的栅极驱动电压至每条栅极线231。当栅极驱动电压顺序驱动每一个薄膜晶体管220时,从数据驱动电路250输出的图像信号被提供至数据线251。然后该图像信号被提供至连接到由栅极驱动电压驱动的薄膜晶体管220的像素电极240。因此,在上基板100上的公共电极140和下基板200上的像素电极240之间产生电场。
保持盒间隙的元件(在下文中,称为衬垫)形成在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
这些衬垫保持盒间隙以避免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在形状和性能方面受损。此外,这些衬垫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退化。这些衬垫优选在对应于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位置处形成,以使表示有效显示区域/总区域的孔径比不受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非有效显示区域对应于驱动区域DR以及具有薄膜晶体管220、栅极线231和数据线251的区域。
这些衬垫分为球状衬垫和刚性衬垫。球状衬垫呈球状,多个球状衬垫散布在上基板100或下基板200上。刚性衬垫通过在上基板100或下基板200上形成有机层并接着构图该有机层而形成。
由于球状衬垫趋于随机散布,这些球状衬垫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域上形成,因而降低了孔径比。球状衬垫还具有不规则的尺寸,因此不能保持恒定的盒间隙。
通过选择性地移去在其他区域而不是非有效显示区域上的有机层,刚性衬垫在非有效显示区域上形成。此外,刚性衬垫的使用在保持恒定盒间隙时可以不降低孔径比。
在本实施例中,衬垫包括第一衬垫150和第二衬垫152。第一衬垫150在对应于驱动区域DR的上基板100的公共电极140上形成。第二衬垫152在对应于显示区域DA内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区域上形成。第二衬垫152从形成第一衬垫的层上形成。第二衬垫152保持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距离。
当仅形成第二衬垫152时,在栅极驱动电路230和公共电极140之间可能产生寄生电容。因此,从栅极驱动电路230输出的信号可能被扭曲或延迟而恶化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另外,当外部冲击施加至液晶显示装置时,在上基板100上形成的公共电极140可能与在下基板200上形成的栅极驱动电路230接触而产生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电短路。在对应于驱动区域DR的位置处形成的第一衬垫150可保护栅极驱动电路230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而且,公共电极140和栅极驱动电路230之间的寄生电容可能被降低,从而提高了栅极驱动电路230的可靠性。
第一衬垫150优选具有与栅极驱动电路230的形状相应的条状。第二衬垫152被形成为与在上基板100的显示区域DA上形成的黑矩阵130相应的条状。或者,第一和第二衬垫150和152可呈诸如圆柱形、直角棱柱或三角棱柱的点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垫150的位置受到控制,以使上基板100的具有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
对应于上基板100的摩擦方向的第一摩擦方向要求基本上垂直于对应于下基板200的摩擦方向的第二摩擦方向,以便将液晶排列成具有一扭曲角度。第一衬垫150优选放置在其平面图中上基板100的左侧,以使上基板100的具有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会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当沿上基板100的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时,由摩擦产生的杂质可在朝向黑矩阵130的第一衬垫150的侧部堆积。于是,当上基板100的具有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时,杂质不会在朝向显示区域DA的第一衬垫150的侧部堆积,由此防止了转角白光现象。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制造上述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的工艺。
第一光刻胶层(未示出)包括涂敷在第一绝缘板110上的红色色素或染料。第一掩模(未示出)位于该第一光刻胶层的上方。该第一掩模具有对应于第一绝缘板110上的红色像素的形状的图案。
该第一光刻胶层被曝光然后显影以除去该曝光后的光刻胶层。
第二光刻胶层(未示出)包括涂敷在除具有第一绝缘板110红色像素的区域外的一区域上的绿色色素或染料。重复制备红色像素的过程以形成绿色像素。第三光刻胶层(未示出)包括涂敷在除具有第一绝缘板110的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的区域外的一区域上的蓝色色素或染料。重复制备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的过程以形成蓝色像素。结果,具有红、绿和蓝色像素的滤色器120在第一绝缘板110上形成。
黑矩阵130在其上形成有滤色器120的第一绝缘板110上形成。该黑矩阵130在红、绿和蓝色像素的两个之间形成。该黑矩阵130阻挡光从红、绿和蓝色像素泄漏以提高对比度。该黑矩阵130在驱动区域DR以及显示区域DA内形成以防止栅极驱动电路230和数据驱动电路250投影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内。黑矩阵130包括氧化铬或有机材料。
包括ITO或IZO的公共电极140在其上形成有滤色器120和黑矩阵130的第一绝缘板110上形成。然后在具有该公共电极140的第一绝缘板110上形成有机层。
具有对应于第二衬垫152的形状的图案的第二掩模(未示出)位于该有机层上方。该有机层被曝光然后显影以形成在驱动区域DR内的第一衬垫150,以及在显示区域DA内的第二衬垫152。第一衬垫150优选具有比第二衬垫152小的高度,其中该高度从第一绝缘板110的底部开始测量。
包括薄膜晶体管220和像素电极240的多个像素225在下基板200的显示区域DA内形成。在形成薄膜晶体管220的过程中,沿行方向形成多条栅极线231,且沿列方向形成多条数据线251。在形成薄膜晶体管220的过程中,在驱动区域DA内形成栅极驱动电路230和数据驱动电路250以驱动该薄膜晶体管220。
有机绝缘层(未示出)在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220、栅极驱动电路230和数据驱动电路250的第二绝缘板210上形成。在相应于漏电极223的位置处形成的有机绝缘层被除去以形成接触孔(未示出)。包括ITO或IZO的透明导电层和包括铬(Cr)、钼(Mo)、铝钕(AlNd)、铜(Cu)或其合金的反射层在有机绝缘层和接触孔中顺序形成。透明导电层和反射层通过光刻工艺构图,以形成通过接触孔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220的漏电极223的像素电极240。像素电极240包括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反射电极的部分在透明电极上叠加以形成透射窗和反射窗。
上基板100与下基板200相结合以使公共电极140面对像素电极240。特别地,在显示区域DA附近形成密封胶以使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牢固结合。
在上基板100上形成的第一衬垫150保护在下基板200上形成的栅极驱动电路230。第二衬垫152与下基板200相接触以保持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盒间隙。
液晶夹在上下基板100和200之间以形成液晶层300,从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的方向将在该平面图中描述。
参照图7,当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均匀液晶取向模式替代扭曲液晶取向模式以提高透射率时,在反射区域内的盒间隙优选与透射区域内的盒间隙不同。因此,在均匀液晶取向模式中,在反射区域内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优选与在透射区域内的液晶层的厚度不同。
上基板100优选沿着第一摩擦方向摩擦,且下基板200优选沿着与第一摩擦方向相反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用以将扭曲角度设为零度。
当上基板100沿着相应于四点钟方向的第一摩擦方向摩擦且下基板200沿着与第一摩擦方向相反的十点钟方向摩擦时,将在相应于下基板200的驱动区域DR的上基板100上形成的第一衬垫150置于上基板100的左侧,以使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于是,杂质不会在朝向显示区域DA的第一衬垫150的侧部堆积以避免转角白色现象。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的方向将根据该平面图描述。
参照图8,在具有双盒间隙的透射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摩擦且下基板200沿与第一摩擦方向相反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以将液晶的扭曲角度设为零度。为减少摩擦作用,有利的是采用在12点钟方向或6点钟方向上的视角。
例如,当下基板200沿着12点钟方向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且上基板100沿着与第二摩擦方向相反的6点钟方向的第一摩擦方向摩擦时,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相应于下基板的驱动区域DR的上基板100上的第一衬垫150处终止。因此,可将衬垫150置于上基板100上的任意位置处。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的方向将根据该平面图描述。
参照图9,下基板200沿着3点钟方向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且上基板100沿着9点钟方向的第一摩擦方向摩擦,用以在3点钟方向设置主视角。对应于下基板200的驱动区域DR的位置处的第一衬垫150位于上基板100的右侧,以使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
由于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在与朝向黑矩阵130的第一衬垫150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由摩擦导致的杂质可能在朝向黑矩阵130的第一衬垫150的侧部堆积,例如在该平面图中的右侧堆积。杂质不会在朝向显示区域DA的第一衬垫150的左侧部堆积,从而避免转角白光现象。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的方向将根据该平面图描述。
参照图10,下基板200沿着9点钟方向的第二摩擦方向摩擦,且上基板100沿着3点钟方向的第一摩擦方向摩擦,用以在9点钟方向设置主视角。对应于下基板200的驱动区域DR的位置处的第一衬垫150位于上基板100的左侧,以使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
由于上基板100沿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在与朝向黑矩阵130的第一衬垫150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由摩擦导致的杂质在朝向黑矩阵130的第一衬垫150的侧部堆积,例如在该平面图中的左侧堆积。杂质不会在朝向显示区域DA的第一衬垫150的右侧部堆积,从而避免转角白光现象。
如上所述,第一衬垫150位于上基板100上,以使上基板100的具有第一摩擦方向的摩擦不在第一衬垫150处终止。
因此,由堆积在显示区域DA内第一衬垫的侧部的杂质而导致的转角白色现象可以得到减少,且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上面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然而应当注意,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