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2022A -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 Google Patents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2022A
CN1622022A CN200410095561.0A CN200410095561A CN1622022A CN 1622022 A CN1622022 A CN 1622022A CN 200410095561 A CN200410095561 A CN 200410095561A CN 1622022 A CN1622022 A CN 1622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e
group
toroid winding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55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2065C (zh
Inventor
小尾克人
堀江利彦
小堀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2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2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20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206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由多个沿着X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的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X方向垂直的直线部;由多个沿着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的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Y方向垂直的直线部。X方向或Y方向的环形线圈端部附近的相邻的直线部之间,设置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在X方向和Y方向的各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与端子部的任何一个端子连接的线路。通过与X方向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由另一层的图形形成,并配置在直线部之间。本发明有效地缩小了不能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的无效区域。

Description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作用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使用在X方向和Y方向并排配置多个环形线圈的检测部,和具有线圈的位置指示器的坐标输入装置。这种坐标输入装置根据检测部和位置指示器之间的电磁作用,由检测部检测位置指示器指定的位置。
然而,在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上,必需配置向各个环形线圈供电,而且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的线路。先前是各个环形线圈从配置有环形线圈的区域外侧引出线路,并与控制电路等连接。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中,在配置有环形线圈的区域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该区域称为可检测区域。与此相对,在只配置有上述线路的区域中,由于不能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因此这种区域称为无效区域。
坐标输入装置中,扩大位置指示器操作用的可检测区域,而且使全体尺寸紧凑是重要的问题。由于这样,必需尽可能缩小无效区域。
申请人通过将给各个环形线圈供电,而且将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用的线路配置在环形线圈的线路之间,并引出至环形线圈的外侧,成功地缩小了无效区域(参照特许献1)。
[特许文献1]特许第2842717号公报。
采用上述特许文献1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可以有效地将线路引出至环形线圈的外侧,与控制电路基板等连接。这样可以减小无效区域的面积。
然而,如此的扩大上述可检测区域和缩小无效区域依然不能够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确保,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中,缩小无效区域,即缩小不能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等的区域,即使对于有限的尺寸,也可扩大可以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等的可检测区域。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X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X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Y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直线部,和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直线部,由另一层的图形形成;
在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或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所具有的上述直线部中,在相邻的直线部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
将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和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与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的线路,配置在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上述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上述直线部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X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至少两根与X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至少两根与Y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由另一层的图形形成;
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所具有的上述直线部中的相邻的上述直线部之间,设置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
连接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的各个环形线圈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和上述端子部的端子的线路,配置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上述直线部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中,相邻的上述环形线圈并排配置,使其一部分互相重叠。
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配置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者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者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具有在上述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表面露出的多个端子,在上述端子露出的表面的背面也可配置屏蔽板。
另外,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挠性电缆,该可挠性电缆将信号送出至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而且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的线路,并且通过ACF(各向异性导电膜)法与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及上述端子部,作为刚性基板的图形形成。
采用本发明,由于在配置信号检测线的区域内侧设置与信号检测线连接的端子和连接该端子和信号检测线的线路,因此在检测部上,几乎没有利用信号检测线进行信号检测时不能利用的区域,可使整个检测部成为信号检测可以利用的可检测区域,由于这样,可以极有效地利用在检测部中的空间,可以缩小整个检测部的尺寸,确保宽大的可检测区域。
另外,采用本发明,由于在配置环形线圈的区域内侧,设有与环形线圈的连接的线路,因此在检测部上,几乎没有利用环形线圈进行信号检测时不能利用的区域,可将整个检测部作为信号检测可以利用的可检测区域。由于这样,可以极有效地利用在检测部中的空间,可以缩小整个检测部的尺寸,确保宽大的可检测区域。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上述端子部配置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者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者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即:在相邻的直线部间隔大的地方配置端子部)。这样,由于在配置端子部的地方,相邻直线部之间宽大而空白,容易且自由地配置连接端子和环形线圈的线路。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由于上述端子部具有在上述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表面露出的多个端子,在上述端子露出的表面的背面配置屏蔽板。因此容易使另一个线路与端子部的端子连接,还可通过另一个线路连接的控制电路基板等贴附固定在屏蔽板上。这样,容易连接控制电路等,而且在连接控制电路的情况下,提供可以收容在小尺寸中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由于具有将信号送出至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而且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的线路的可挠性电缆,通过ACF(各向异性导电膜)法与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因此,可以极简单地使另一个线路与端子部连接。这样,可以提供容易与控制电路等外部电路连接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由于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及上述端子部,作为廉价的具有高刚性的玻璃环氧脂树基板等刚性基板的图形形成。因此,与使用具有可挠性的柔性基板的情况比较,可直接用螺钉等将基板本身固定在框体等上。这样,由于使用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的机器结构简单,可降低该机器的故障率,降低成本,提高该机器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的结构平面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端子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表示将控制电路基板与图1所示的检测部连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为表示将控制电路基板与图1所示的检测部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将控制电路基板与图1所示的检测部1连接的状态的背面平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环形线圈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梳型天线的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检测部;
10.X方向环形线圈群;
11-1~11-10.环形线圈;
12-1~12-10.线路;
20.Y方向环形线圈群;
21-1~21-8.环形线圈;
22-1~22-8.线路;
30.端子部;
31-1~31-18.端子对;2.扁平电缆;3.控制电路基板;5.检测部;
60.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
70.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
62-1~62-5,72-1~72-5.信号检测线;
63-1~63-5,73-1~73-5.线路;
80-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1结构的平面图。在图1中,1为检测部,10为X方向环形线圈群,20为Y方向环形线圈群。
检测部1为玻璃环氧树脂基板等刚性基板。图1中的实线和虚线都是在基板上形成的线路。检测部1由具有多层的基板构成,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线路和用虚线表示的线路分别由另一个层的图形形成。另外,图1中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的线路都由绝缘膜覆盖,不在检测部1的表面露出。
另外,在检测部1的一个表面上贴附遮断电磁影响的屏蔽板13(图4)。贴附屏蔽板13的面作为背面,以其相对的面作为表面来进一步说明。
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分别由具有与X方向(图中的横方向)垂直的两根直线部的多个环形线圈构成;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分别由具有与Y方向(图中的纵方向)垂直的两根直线部的多个环形线圈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由十个环形线圈11-1~11-10构成;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由八个环形线圈21-1~21-8构成来说明。
例如,如图1所示,环形线圈11-1由在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即Y方向)上延伸的两根直线部,以及与该两根直线部连接,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两根线路构成。Y方向的直线部和沿X方向延伸的线路,分别由另一层的图形构成,利用通孔(图中省略)连接,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其他环形线圈也同样地构成。
另外,图1所示的环形线圈21-1由在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即X方向)上延伸的两根直线部,和与该两根直线连接,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两根线路构成。X方向的直线部和沿Y方向延伸的线路,分别由另一层的图形构成,通过通孔(图中省略)连接,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其他环形线圈也同样地构成。
另外,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11-1~11-10中,沿X方向延伸的线路也可以不是直线。另外,由于在环形线圈11-1~11-10中,Y方向的直线在与Y方向环形线圈群20重叠的部分,可以为直线,但并不限于全体都由直线部构成的形状,例如端部1以上的点,也可为弯曲的形状。另外,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中的环形线圈21-1~21-8中,沿Y方向延伸的线路也可不为直线部。另外,X方向的直线部,在与X方向环形线圈群10重叠的部分上也可为直线,这样,不是仅限于全体完全只由直线部构成的形状,例如,端部在一个以上的点上为弯曲形状也可以。
如图1所示,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中,环形线圈11-1~11-10,在X方向并排设置,使相邻的环形线圈的一部分互相重叠。因此,构成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的多条直线部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中心部分上,以狭小的间隔,而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端部,以大的间隔平行排列。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图的左端,从左端按顺序排列着环形线圈11-1,11-2,11-3的直线部。这三根直线的相邻的直线的间隔,比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中心部分的直线间隔大。
同样,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图中的右端,从右端按顺序排列着环形线圈11-10,11-9,11-8的直线部,这三根直线,以比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中心部分的直线大的间隔排列。
另外,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中,环形线圈21-1~21-8在Y方向并排配置,使相邻的环形线圈的一部分互相重叠。构成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的多个直线部,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中心部分,以狭小间隔,而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端部,以大的间隔平行排列。
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图中的上端,从上端按顺序排列着环形线圈21-1,21-2,21-3的直线部,在该三根直线中,相邻的直线的间隔比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中心部分的直线的间隔大。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图中的下端,从下端按顺序排列着环形线圈21-8,21-7,21-6的直线部,这三根直线,以比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中心部分的直线大的间隔排列。
作为一个优选的具体例子,在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中,各个环形线圈形成宽度为28.8mm的线圈,相邻的环形线圈配置在每隔6.4mm错开的位置上。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大的间隔的环形线圈11-10的直线部和环形线圈11-9的直线部之间,设有端子部30。
图2为表示检测部1的端子部3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端子部30为与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各个环形线圈连接的多个端子沿Y方向并排配置构成的。
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的两端与端子部30的端子连接。因此,端子部30中的各个端子可以看成为分别与一个环形线圈的两端连接的一对端子的集合,这些端子对的数目与环形线圈的数目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在端子部30上设有十八对端子对31-1~31-18,与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十个环形线圈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八个环形线圈对应。
端子部30中的各个端子,通过除去绝缘皮膜,露出表面的导体,可以形成检测部1的在最表面侧的层的图形的一部分。在端子部30中具有多个端子的情况下,构成环形线圈的线路有可能与端子部30发生干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另一层的图形形成与端子部30干涉的线路就可以。
在检测部1中,为了使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11-1~11-10分别和端子部30中的各个端子连接,配置了线路12-1~12-10。线路12-1~12-10分别由与环形线圈11-1~11-10的Y方向的直线部连接的两根线路构成,可在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21-1~21-8的直线部之间通过。例如,与环形线圈11-1连接的线路12-1,通过环形圈21-1的直线部和环形线圈21-3的直线部之间,在X方向延伸,与端子部30中的端子连接。
另外,在检测部1中,配置使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21-1~22-8和端子部30中的各个端子连接的线路22-1~22-8分别由环形线圈21-1~21-8的X方向的直线部连接的两根线路构成,从该直线部,通过环形线圈11-1~11-10的直线部之间,在Y方向延伸;另外还在环形线圈21-1~21-8的直线部之间通过,在X方向延伸。例如,与环形线圈21-1的直线部向下延伸,再在环形线圈21-1连接的线路22-1,从环形线圈21-1的直线部之间通过,与端子部30中的端子连接。
另外,构成线路12-1~12-10和线路22-1~22-8的两根线路,与环形线圈11-1~11-10和环形线圈21-1~21-8的宽度比较,以非常狭小的间隔大致平行地排列。因此,当利用环形线圈11-1~11-10和环形线圈21-1~21-8检测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时,即使线路12-1~12-10和线路22-1~22-8受到电磁的影响,但该影响,与由利用环形线圈11-1~11-10和环形线圈21-1~21-8检测的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比较,非常微弱。即,通过设置与环形线圈连接的线路,可以消除不好影响波及检测部1的动作的忧虑。
另外,在图1中线路12-1~12-10和线路22-1~22-8是作为通过在环形线圈11-1~11-10的直线部之间和环形线圈21-1~21-8的直线部之间的直线状线路表示的,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此,全体不是完全的直线也可以。例如,在端子部30附近倾斜弯曲也可以。
又如图2所示,与环形线圈11-1~11-10连接的线路12-1~12-10,和与环形线圈21-1~21-8连接的线路22-1~22-8,分别与端子部30的端子对与31-1~31-18连接。
例如,线路12-1与端子对31-1连接,线路12-2与端子对31-2连接。线路22-1与端子对31-3连接,线路22-2与端子对31-4连接。
以上这样构成的检测部1,在配置在X方向排列的环形线圈11-1~11-10和在Y方向排列的环形线圈21-1~21-8的区域的内侧,设置由端子对31-1~31-18构成的端子30;另外还设置连接各个环形线圈和端子对31-1~31-18的线路12-1~12-10和线路22-1~22-8。即,在检测部1中,成功地在设置多个环形线圈的区域内部,进行给这些环形线圈供电和送出信号,而且设置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的线路和端子。
因此,在电场或磁场变化的检测中,几乎没有不能利用的区域(无效区域),可使全部检测部1成为在电场或磁场变化的检测中可以利用的区域(可检测区域)。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有限的基板面积,缩小整个检测部1的尺寸,可以确保宽大的可检测区域。
另外,由于在相邻直线的间隔大的地方配置端子部30,因此容易设置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30。另外,在配置端子的地方,由于相邻的直线之间宽阔和空白,容易自由地配置线路12-1~12-10和线路22-1~22-8。
又由于端子30的端子对31-1~31-18在表面露出,容易使另一个线路与这些端子对连接。
另外,由于将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各个环形线圈和端子30为廉价且高刚性基板的图形,与使用有可挠性的柔性基板等的情况比较,可以直接用螺钉等将基板本身固定在框体上。这样,使得使用检测部1的机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检测部1的机器的故障率低,成本低,而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接着,参照图3-图5说明将具有控制电路功能的控制电路基板3与检测部1的端子30连接的例子。
在图3-图5所示的例子中,控制电路基板3通过扁平电缆2与检测部1连接。
扁平电缆2为在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制的薄膜中配置导体的可挠性电缆,在扁平电缆2的两端形成线路(图中省略),用以连接端子部30中的各个端子和设在控制电路基板3上的端子(图中省略)。
在控制电路基板3上安装控制电路(图中省略),给检测部1的各个环形线圈供电、送出信号,以及处理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的信号。
当利用ACF法,将扁平电缆2与检测部1的端子部30连接,再将扁平电缆2和控制电路基板3连接固定时,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当将扁平电缆2向检测部7的背面(即屏蔽板13)弯曲。将控制电路基板3固定在检测器部分1的背面上时,成为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
如图4的侧视图和图5的平面图(背面)所示,包含检测部1,扁平电缆2和控制电路基板3的全部尺寸,与只是检测部1的尺寸比较,只增加扁平电缆2和控制电路基板3的一部分的厚度,宽度方向的尺寸增加扁平电缆2的厚度。然而,扁平电缆2和控制电路基板3的厚度造成的增加极小。因此,检测部1的尺寸几乎没有增大,可以安装控制电路基板3。
这样,在实际利用的阶段,即使连接控制电路基板3,检测部1可以得到极紧凑的尺寸。
特别是由于将屏蔽板配置在检测部1的背面,可将控制电路基板3贴紧固定在屏蔽板上,得到紧凑的尺寸。另外,通过ACF法将扁平电缆2与端子部30连接,可以极简单地完成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取配置在检测部1上的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数为十个,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数为八个,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此环形线圈的数目,较多或较少都可以,可以根据检测部1的尺寸和用途,以及检测精度来决定。环形线圈的尺寸也可以任意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11-1~11-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21-1~21-8都是一圈的线圈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作为两圈的线圈也可以。图6所示的环形线圈41、42是可以在具有四个直线部的多个层的基板上(图中省略),组合各层的图形实现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检测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是以具有X方向环形线圈群10和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此。例如,利用不形成环形的天线的结构,代替环形线圈也可以。作为天线的形状,可举出梳型形状,即从一根线路分歧出多根线路而延伸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代替X方向环形线圈群10的环形线圈,而将多个直线状的线路互相平行地并排配置在X方向;代替Y方向环形线圈群20的环形线圈,将多个直线状的线路互相平行地并排配置在Y方向。如果将端子30配置在这些直线形的线路之间,使连接各个直线形线路和端子部30的各个端子的线路,在上述直线的线路之间通过,则不用环形线圈,也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的检测部1相同的效果。
现在参照图7,说明利用梳形的天线代替环形线圈的具体例子。
图7所示的检测部5,与检测部1同样,为使用玻璃环氧树脂基板等的刚性基板,配置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和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70。
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是将在Y方向延伸的五根信号检测线61-1~62-5与在X方向延伸的基线61连接构成的。这五根信号检测线61-1~61-5内侧,成为利用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检测信号的可检测的区域。另外,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70,为使在X方向延伸的五根信号检测线72-1~72-5与Y方向延伸的基线71连接构成的。这五根信号检测线72-1~72-5的内侧成为可利用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70的可检测区域。
在检测部5中,在可检测区域的内侧配置端子部80。在端子部80中分别设置与信号检测线62-1~62-5和信号检测线72-1~72-5连接的十个端子。端子部80的各个端子,与端子部30的端子对同样,在检测部5的表面露出。
在检测部5中,配置分别连接X方向信号检测群60的信号检测线62-1~62-5和端子部80的各个端子的线路63-1~63-5;还配置分别将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70的信号检测线72-1~72-5和端子部80的各个端子连接的线路73-1~73-5。这些线路63-1~63-5,73-1~73-5都配置在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和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70的可检测区域内。
图7所示的检测部5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检测部1同样的各种优点。即,在设置信号检测线62-1~62-5和信号检测线72-1~72-5的区域内部,成功的设置给这些信号检测线供电和送出信号,而且用于从各个信号检测线取出信号的线路与端子。因此,在电场或磁场变化检测中没有不能利用的区域(无效区域),可以将整个检测部5作成可检测电场可磁场变化的可检测区域。这样,可以为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有限的基板面积,缩小检测部的全部尺寸,确保宽广的可检测区域。
另外,由于端子部80的各个端子在表面露出,通过将扁平电缆2(图3)与这些端子连接,容易与控制电路基板3(图3)等外部基板等连接。
检测部5也与检测部1同样,可以廉价地利用具有高刚性基板的结构,因此可以直接用螺钉等将基板本身固定在框体上。由于这样,使用检测部5的机器的结构简单,因此,故障率低,成本低,可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的机器。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为使用信号检测线62-1~62-5与基线61相连接的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的结构,但检测部也可为使多个X方向信号检测群并排构成的结构。即,不同于该基线61的另一个基线,与该基线连接的一个或者多个信号检测线构成的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与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60并排设置也可以。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群70也同样,通过在检测部5上设置不同于基线71的另一个基线,与该基线连接的另外一个或者多个信号检测线构成的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可以并排构成多个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检测部5的图形,在配置信号检测线的区域内侧,可以形成端子部和连接端子部与各个信号检测线的线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各个线路位置,和将各个线路与端子部的各个端子连接的顺序等,可任意变更,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其他细节的结构可作适当变更。
本发明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可以作为将内部装有线圈的输入笔(包含空气刷型)和光标等位置指示器组合,检测由这些位置指示器的位置的坐标指示器利用。其形式可以为将控制电路基板等与检测部连接,收容在一个框体中的小平板,也可以为收容在与液晶显示装置等相同的框体中,可以在显示图面上进行指示操作的输入装置。

Claims (7)

1.一种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X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X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与Y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直线部和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直线部,由另一层的图形形成;
在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或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所具有的上述直线部中,在相邻的直线部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
将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和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与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的线路,配置在上述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上述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信号检测线群的各个信号检测线的上述直线部之间。
2.一种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X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X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至少两根与X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该Y方向信号检测线群由多个沿着Y方向的信号检测线排列构成,其中所述信号检测线具有至少两根与Y方向垂直的直线部;
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由另一层的图形形成;
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所具有的上述直线部中的相邻的上述直线部之间,设置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
连接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的各个环形线圈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和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的线路,配置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或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的上述直线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中,相邻的上述环形线圈并排配置,使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配置在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直线部之间,或者上述端子部配置在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端部或端部附近的相邻的两个环形线圈的直线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具有在上述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表面露出的多个端子,在上述端子露出的表面的背面配置屏蔽板。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挠性电缆,该可挠性电缆将信号送出至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以及从各个环形线圈取出信号的线路,并且利用ACF(各向异性导电膜)法与上述端子部的端子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X方向环形线圈群和上述Y方向环形线圈群的各个环形线圈及上述端子部,作为刚性基板的图形形成。
CN200410095561.0A 2003-11-28 2004-11-29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Active CN12820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0370 2003-11-28
JP2003400370A JP4405247B2 (ja) 2003-11-28 2003-11-28 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ス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2022A true CN1622022A (zh) 2005-06-01
CN1282065C CN1282065C (zh) 2006-10-25

Family

ID=3454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5561.0A Active CN1282065C (zh) 2003-11-28 2004-11-29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07616B2 (zh)
EP (1) EP1548556B1 (zh)
JP (1) JP4405247B2 (zh)
CN (1) CN128206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140A (ja) * 2003-11-14 2005-06-09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US8363034B2 (en) 2010-04-14 2013-0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evice
JP4944975B2 (ja) * 2010-04-14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5888733B2 (ja) * 2012-03-09 2016-03-22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サ
JP6012038B2 (ja) * 2012-09-27 201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検出センサ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JP2015005263A (ja) 2013-05-20 2015-01-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センサ基板
EP3764208B1 (en) 2018-03-07 2023-08-02 Wacom Co., Ltd. Sensor
CN113646664B (zh) * 2019-03-29 2024-03-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WO2022249495A1 (ja) * 2021-05-28 2022-12-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センサ
KR20230036642A (ko) 2021-09-07 2023-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9488A (ja) * 1983-01-31 1984-08-1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電磁誘導形デイジタイザ
DE68922118T2 (de) 1988-01-25 1995-10-12 Toshiba Kawasaki Kk Schaltungsplatte.
JPH01194019A (ja) * 1988-01-29 1989-08-04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
US4963703A (en) * 1989-07-18 1990-10-16 Numonics Corporation Coordinate determining device using spatial filters
JP2842717B2 (ja) * 1991-11-08 1999-01-06 株式会社ワコム 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ス部
JP3015269B2 (ja) * 1994-12-05 2000-03-06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3411693B2 (ja) * 1994-12-12 2003-06-03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タブレット
JP3001394B2 (ja) * 1995-03-10 2000-01-2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センサコイル・パターン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US5869790A (en) * 1995-08-16 1999-0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having orthogonal electrodes on opposite surfaces of a dielectric substrate and through-hole connectio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215476B1 (en) * 1997-10-10 2001-04-10 Apple Computer, Inc.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pen digitizer
EP1135745B1 (en) * 1998-11-27 2003-09-24 Synaptics (UK) Limited Position sensor
US7751600B2 (en) * 2000-04-18 2010-07-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 individual
JP2003280820A (ja) * 2002-03-22 2003-10-02 Fujitsu Component Ltd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2065C (zh) 2006-10-25
EP1548556B1 (en) 2015-06-24
EP1548556A3 (en) 2011-02-16
JP4405247B2 (ja) 2010-01-27
US20050134260A1 (en) 2005-06-23
US7307616B2 (en) 2007-12-11
JP2005165432A (ja) 2005-06-23
EP1548556A2 (en) 2005-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2065C (zh) 坐标输入装置的检测部
CN104025000B (zh) 单衬底触摸传感器
KR101391243B1 (ko) 터치 인식 기능을 가지는 표시장치
US9443126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modu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245612C (zh) 电阻型传感器
CN1534333A (zh) 具有电磁型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680907A (zh) 触摸面板输入装置
CN1796953A (zh) 电容传感器
CN102314273A (zh) 电容传感器和信息输入装置
KR20110109788A (ko) 접촉 감지 패널 및 접촉 감지 장치
US10687424B2 (en) Configurable, encapsulated sensor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448948A (zh) 磁存储装置
US955887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gnal line routing to minimize vibrations
KR102302139B1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825258A (zh) 用于交互显示系统的指示器
CN1801067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797307A (zh) 接触式面板装置
CN1838151A (zh) 单层印刷电路板结构的触控板
US9977548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of
CN1087850C (zh) 无绳数字变换器
CN1175274C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装置用保持组件
CN1576853A (zh) 半导体器件
CN1645991A (zh) 多层印刷电路板
CN1287738C (zh) 由压电膜构成的圆柱超声波接收器和收发器
CN1242357C (zh) 内置隔膜天线阵列网格电磁感应层的电子白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after: Wacom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Waco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