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959A -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959A
CN1621959A CN200410097397.7A CN200410097397A CN1621959A CN 1621959 A CN1621959 A CN 1621959A CN 200410097397 A CN200410097397 A CN 200410097397A CN 1621959 A CN1621959 A CN 1621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maining toner
powder box
powder
ligh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73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2871C (zh
Inventor
石黑康之
中熊彰
栗本秀晃
森本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21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28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28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03G15/0862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the level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8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oner level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91Optical detection
    • G03G2215/0894Optical detection through a light transmissive window in the developer container wa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在墨粉盒的侧壁上形成具有垂直间隔的一对凹口,将各个透光窗口布置在突出进墨粉盒的凹口的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插入凹口,使得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经凹口的透光窗口互相面对。当在墨粉盒中剩余足够墨粉时,在透明板之间的空间中存在墨粉,并且阻挡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的空间使得光不入射在光电晶体管上,然而当在墨粉盒中剩余很少墨粉时,在透明板之间的空间中没有墨粉,并且光经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的空间入射在光电晶体管上。

Description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3年11月28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3-399728的优先权,将其全文完全包括在这里并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检测在,例如,电记录器或电记录器图像形成装置的墨粉盒中剩余的墨粉量,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剩余墨粉检测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记录器或电记录器图像形成装置的公知实例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基底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从显影装置提供墨粉以在感光基底上形成墨粉图像,之后在感光基底上以墨粉显影静电潜像。之后,将墨粉图像从感光基底转印到记录纸的纸张上,并且通过将热量和压力加到记录纸的纸张而将墨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的纸张。
因为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消耗墨粉,需要补充墨粉。例如,将漏斗安装在显影装置上并且将墨粉盒可卸地装配在漏斗上,使得可以令墨粉从墨粉盒落到漏斗,之后从漏斗将墨粉提供给显影装置。
另外,检测在墨粉盒中剩余的墨粉量并且当存在很少剩余墨粉时给出指示,建议替换墨粉盒,由此预先防止墨粉提供的中断。
例如在JP H07-56431A中公开了使用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的剩余墨粉传感器检测墨粉盒的剩余墨粉的技术。更为具体的说,在墨粉盒的底部附近提供垂直凹进部分,并且彼此相对布置两对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以将垂直凹进部分夹在中间。当存在足够墨粉时墨粉在垂直凹进部分中存在,并且因此每一发光元件的光线由墨粉阻挡,使得光线不由光接收元件接收。另外,当墨粉量减少并且在垂直凹进部分中不存在墨粉时,光接收元件接收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线。因此,当存在墨粉时和当不存在墨粉时光接收元件的输出电平不同,并且可以基于光接收元件的输出电平确定不存在剩余墨粉。
另外,在这里将弹性部件附着到搅拌在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器轴,并且使得弹性部件由搅拌器轴的旋转通过垂直凹进部分,使得发光元件的光辐射表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入射光线表面由弹性部件清洁。
但是,对于在JP H07-56431A中公开的装置,即使弹性部件通过垂直凹进部分以清洁发光元件的光辐射表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入射光线表面,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入射光线表面总是污染,这是因为在清洁之后墨粉立即从上面落进垂直凹进部分,并且因此在确定剩余墨粉量上造成错误。
另外,当存在很少的剩余墨粉时,发生搅拌墨粉的重复动作并且使得墨粉溅起并之后落进垂直凹进部分,并且因此墨粉水平不一致且在确定剩余墨粉量方面不规律。
考虑上述现有问题设计本发明,并且它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总是精确地确定剩余墨粉量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中,将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可卸地装配到墨粉盒,并且基于当发光元件放射光线时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输出检测在墨粉盒中剩余的墨粉量;其中将一对凹口具有垂直间隔地形成在墨粉盒的侧壁上,并将各个透光窗口布置在突出进入墨粉盒的凹口的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被插入凹口,使得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经凹口的透光窗口面对彼此。
通过本发明,在突出进入墨粉盒的凹口的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布置各个透光窗口,并且将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插入凹口使得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经凹口的透光窗口面对彼此。以这种方式,形成其中发光元件的光线通过凹口的透光窗口入射在光接收元件上的光路。当在墨粉盒中剩余足够的墨粉时,在透光窗口之间的空间存在墨粉,并且阻挡光路使得光线不入射在光接收元件上。另外,当在墨粉盒中剩余很少墨粉时,在透光窗口之间的空间不存在墨粉,并且光线经光路入射在光接收元件上。为了这个原因,可以基于在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线的输出电平确定墨粉盒中剩余的墨粉。
另外,因为垂直布置凹口,即使墨粉从上面落下,上侧的凹口用作屋顶使得防止墨粉直接落在凹口之间的空间上,并且难以污染凹口的透光窗口。以这种方式,可以总是精确地确定剩余墨粉。另外,因为墨粉没有直接落在凹口之间的空间上,在这个空间中保持墨粉水平稳定,并且可以执行非常精确的剩余墨粉确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提供清扫部件,其通过间歇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来清扫透光窗口。
在这个情况中,可以从凹口的透光窗口除去污染并且可以总是精确地确定剩余墨粉。
另外,在本发明中,清扫部件还可以和搅拌在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部件的搅拌运动一起工作,并且间歇地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
在这个情况中,使得清扫部件和搅拌部件的搅拌运动一起工作,并且因此不需要布置单独的机构以移动清扫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清扫部件可以通过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来清扫透光窗口的表面。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清扫部件基本水平的通过凹口的透光窗口之间,并且清扫凹口的透光窗口,由清扫部件保持在凹口之间的空间中的墨粉均匀,并且可以除去在凹口的透光窗口上的污染,使得可以执行甚至更为精确的剩余墨粉确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清扫部件可以包括透明材料,且支撑清扫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宽度可以比从发光元件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的宽度更窄。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由透明材料形成清扫部件,并且因为支撑清扫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宽度可以比从发光元件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的宽度更窄,不由清扫部件和支撑结构完全阻挡光路,并且可以确定剩余墨粉。
而且,在本发明中,清扫部件可以是柔性膜。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清扫部件是具有柔性的膜,当存在足够墨粉时,清扫部件浸入,受到大的阻力并且在形状上弯曲,并且当存在很少墨粉时,部分的形状恢复。使用其,当存在足够墨粉时,因为清扫部件的形状改变阻碍清扫部件靠近凹口的透光窗口,因此防止因为和清扫部件的滑动接触而发生的凹口的透光窗口表面的磨损。并且当存在很少墨粉时,因为清扫部件的形状恢复,清扫部件和凹口的透光窗口表面滑动接触,并且可以由清扫部件的滑动接触清扫凹口的透光窗口表面。另外,如果清扫部件是柔性膜,即使在清扫部件和凹口的透光窗口表面滑动接触时,仅轻微摩擦这些透光窗口的表面,并且难以磨损透光窗口表面。另外,如果清扫部件是柔性膜,在清扫部件和凹口的透光窗口表面之间存在很小的摩擦。为了这个原因,如果使得清扫部件和搅拌部件的搅拌运动一起工作,可以抑制加到搅拌部件的负载增加,并且在搅拌部件的搅拌运动中不存在不均匀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墨粉盒的深度比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的深度更短,并且可以设置墨粉盒的高度和墨粉盒的深度更长。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将墨粉盒的深度设置得比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的深度更短,易于使用搅拌部件的搅拌使得墨粉盒中的墨粉均匀,并且这减少了墨粉的恶化,从而使得可以执行剩余墨粉的精确确定。另外,因为设置墨粉盒的高度比墨粉盒的深度要长,可以保持墨粉盒的容量。应该注意,当比较墨粉盒的深度和显影装置的深度时,优选地墨粉盒的深度充分短于显影装置的深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墨粉盒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打开-可关闭的前门附近。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将墨粉盒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打开-可关闭的前门附近,当将这种短深度墨粉盒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附近时,非常容易执行墨粉盒替换。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剩余墨粉传感器布置在搅拌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部件的搅拌中心的下方,并且可以将剩余墨粉传感器布置在搅拌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部件的搅拌中心的正下方。
在这个情况中,因为将剩余墨粉传感器布置在搅拌部件的搅拌中心的下方或正下方,在墨粉盒中的墨粉由搅拌部件搅拌,使得墨粉在搅拌中心下方或者正下方落下。为了这个原因,即使存在非常少的墨粉,可以由剩余墨粉传感器执行可靠的检测。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装配到墨粉盒,并且基于当发光元件放射光线时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输出检测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其中使得柔性膜通过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面附近,使得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由柔性膜清扫。
根据本发明,不顾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面的布置,使得柔性膜通过发光面和光接收面附近,使得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由柔性膜清扫。柔性膜轻微摩擦发光面和光接收面,并且从发光面和光接收面除去污染而不引起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的磨损。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向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一前一后地布置多个墨粉盒和将墨粉盒可卸地装配在其中的多个显影装置,并且将墨粉盒布置在可打开-可关闭的前门附近。
在本发明中,因为可以使得墨粉盒靠近前门,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具体地说,如果设置墨粉盒的高度h长于墨粉盒的深度t,并且因此使得墨粉盒的宽度甚至更窄,可以小型化墨粉盒使得可以进一步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1的侧视图。
图2是在除去状态中的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墨粉盒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从前面看,在将墨粉盒装配进显影装置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从后面看,在装配之前的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从后面看,在装配之后的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从侧面看,在装配之前的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从侧面看,在装配之后的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从前面看,在装配之后的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9是从前面看,显影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10(a)和10(b)是墨粉盒的清扫部件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图11是附着到墨粉盒的搅拌部分的柔性膜的放大的前视图。
图12是示出了随着墨粉盒的搅拌部件的搅拌通过透明盘之间的空间的柔性膜片的前视图。
图13(a)到13(d)是示出了当附着/移去墨粉盒时,由墨粉盒的清扫部件清除的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部分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面的前视图。
图14(a)到14(c)是用于描述由剩余墨粉传感器检测在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的前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在本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6是示出了用于修正剩余墨粉传感器的修正数据表D的概念视图。
图17是示出了随着墨粉盒的搅拌部件旋转的柔性膜的旋转周期T和剩余墨粉传感器的检测周期Ts的视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了当附着/移去墨粉盒时剩余墨粉传感器的检测输出的变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以实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
实例1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1的侧视图。本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纸的纸张上记录彩色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向其提供曝光单元1,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中间转印带单元2,定影单元3,纸运输系统4,供纸盘5,以及卸纸盘6。
通过这个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将记录纸的纸张载入并存储在供纸盘5中,之后由拾取辊7-1一张一张地从供纸盘5中撤出,并且由运输辊4-1运输到对准辊8。作为选择地,将记录纸的纸张载入手动操作盘9,之后由拾取辊7-2撤出并由运输辊4-4到4-6运输到对准辊8。对准辊8停止记录纸的纸张,调整记录纸的纸张的前边缘,并且以其中记录纸的纸张的前边缘重叠在中间转印带单元2的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墨粉图像的前边缘的时序,将记录纸的纸张运输到次级转印辊12。
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分别形成黑色(K)、青色(C)、洋红(M)和黄色(Y)的墨粉图像,并且将每一颜色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单元2的中间转印带11。例如,分别向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提供显影装置21a到21d、墨粉盒22a到22d、感光鼓23a到23d、充电装置24a到24d、以及清除单元25a到25d。
感光鼓23a到23d经中间转印带11压在各个主要转印辊26a到26d上并且随着中间转印带11以等于中间转印带11的圆周速度旋转,中间转印带11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移动。另外,主要转印辊26a到26d也随着中间转印带11以等于中间转印带11的圆周速度旋转,中间转印带11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移动。
充电装置24a到24d是接触感光鼓23a到23d的辊类型或刷类型装置,或充电器类型装置,并且均匀充电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
向曝光单元1提供向各个感光鼓23a到23d辐射激光的激光源1a以及引导激光到各个感光鼓23a到23d上的多个镜子1b。将激光辐射到各个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上,同时以图像数据预先调制激光,使得在各个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上形成各个静电潜像。
应该注意,可以将其中比如EL和LED这样的发光元件被布置为阵列的写入头用作发光元件1。
墨粉盒22a到22d分别装有黑色、黄色、洋红和青色墨粉。显影装置21a到21d通过使得从墨粉盒22a到22d提供的这些各个颜色的墨粉附着到在感光鼓23a到23d上的静电潜像上,而在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上形成这些各个颜色的墨粉图像。这些墨粉图像被从感光鼓23a到23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并重叠。
向中间转印带单元2提供中间转印带11、主要转印辊26a到26d、驱动支撑辊31、从动支撑辊32、以及次级转印辊33。中间转印带11通过被缠绕在驱动支撑辊31和从动支撑辊32周围而被可旋转的支撑,并且主要转印辊26a到26d和次级转印辊33被按压在中间转印带11上。
中间转印带11由,例如,厚度在100μm~150μm范围内的合成树脂膜制成。支撑次级转印辊33使得其可以侧向移动,并且当它向右移动时,其和驱动支撑辊31将中间转印带11夹在中间并且形成咬夹区域。驱动支撑辊31完成次级转印辊33的备份辊的角色并且使得在主要转印辊26a到26d和感光鼓23a到23d之间的各个咬夹区域旋转地驱动下游,使得中间转印带11被拉动并使得其在箭头B的方向旋转移动。以这种方式,稳定保持咬夹区域。
应该注意,优选的主要转印辊26a到26d和感光鼓23a到23d之一由硬材料制成,并且另一由柔性材料制成,以更为稳定地在主要转印辊26a到26d和感光鼓23a到23d之间形成各个咬夹区域。
主要转印辊26a到26d的每一个由,例如,直径在8mm到10mm范围的金属轴制成,且其周围由导电弹性材料(比如EPDM和聚氨酯泡沫)覆盖。通过夹在在主要转印辊26a到26d和感光鼓23a到23d之间的咬夹区域中的中间转印带11,将具有和墨粉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加到主要转印辊26a到26d,使得各个电场通过中间转印带11作用在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上的墨粉上,并且吸引感光鼓23a到23d的表面上的墨粉,并且将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以这种方式,将多种颜色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并重叠。
应该注意可以使用刷子等代替辊作为主要转印辊26a到26d。
清洁单元34包括,例如,和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清洁叶片,并且其除去在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剩余的墨粉,以防止下一个打印的图像的缺陷,比如图像不清。
以这种方式,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移动相一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并在其上重叠的每个颜色的墨粉图像被运输到在驱动支撑辊31和次级转印辊33之间的咬夹区域。之后,将由对准辊8运输的记录纸的纸张的前边缘和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多种颜色的墨粉图像的前边缘重叠,并且重叠多种颜色的墨粉图像和记录纸的纸张使得多种颜色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的纸张。
之后,将记录纸的纸张运输到定影单元3,并且在这里夹在压力辊3a和热量辊3b之间。以这种方式,用热量融化在记录纸的纸张上的彩色墨粉,并将其混合,从而使得彩色墨粉图像附着到记录纸的纸张上作为彩色图像。
通过纸运输系统4将记录纸的纸张运输到卸纸盘6,并且在这里面朝下卸下。
应该注意还可以仅使用图像形成站Pa以形成单色图像,并且将单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单元2的中间转印带11。就像对于彩色图像的,将单色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转印到记录纸的纸张,并且使得其附着到记录纸的纸张。
另外,当不仅在记录纸的纸张的前表面而是在两个表面上执行打印时,在记录纸的纸张的前表面上由定影单元3定影之后,且当纸运输系统4的运输辊4-3运输记录纸的纸张时,可以使得运输辊4-3停止并之后反向旋转。经纸运输系统4的反向路径4r倒转记录纸的纸张的前后,并且一旦记录纸的纸张的前后倒转则将记录纸的纸张引导到对准辊8,并以和记录纸的纸张的前侧相同的方式将图像记录并定影到记录纸的纸张的后侧,之后将记录纸的纸张卸到卸纸盘6。
还注意到,通过本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每一墨粉盒22a到22d可以被从显影装置21a到21d卸下,如图2所示,使得可以通过以新的替换每个墨粉盒22a到22d来补充彩色墨粉。
下面是墨粉盒22a到22d的描述。图3是示出了从前面看,当将墨粉盒22(使用22作为墨粉盒22a到22d的共同参考数字)装配到显影装置21(使用21作为显影装置21a到21d的共同参考数字)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另外,图4是示出了从后面看,在装配之前墨粉盒22和显影装置21的透视图。另外,图5是示出了从后面看,在装配之后墨粉盒22和显影装置21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从侧面看,在装配之前墨粉盒22和显影装置21的纵向截面图,并且图7是示出了从侧面看,在装配之后墨粉盒22和显影装置21的纵向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从前面看,在装配之后墨粉盒22和显影装置21的放大横截面图,并且图9是从前面看,显影装置21的放大透视图。
虽然使得墨粉盒22的深度t充分短于显影装置1的深度T,但使得它的高度h充分长于它的深度t以保证其中的容量。通过缩短墨粉盒22的深度t,当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装配墨粉盒22时,墨粉盒22不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元件互相干涉。另外,因为当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时,墨粉盒22在最接近的侧面,易于替换墨粉盒22。
如图8所示,向墨粉盒22提供在底部的墨粉提供端口22f和在墨粉提供端口22f的周界的凸缘22g。另外,向显影装置21提供在它的顶部的墨粉接收入口21f和在墨粉接收入口21f的两侧的引导沟槽21g。如图9所示,将引导板41插入引导沟槽21g并且通过弹簧(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向着图像形成装置的近侧(箭头C的方向)将力加到引导板41,使得引导板41的边缘41a和墨粉接收入口21f的边缘接触,且引导板41关闭显影装置21。
在装配墨粉盒22中,将墨粉盒22放置在显影装置21的顶部,并且通过向着墨粉盒的内部(图3的箭头D的方向)滑动墨粉盒22,墨粉盒22的凸缘22g插入显影装置21的引导沟槽21g,使得通过由墨粉盒22的凸缘22推动来打开引导板41,并且墨粉盒22的墨粉提供端口22f和显影装置21的墨粉接收入口21f重叠。之后,如图7所示,通过推动和移去密封墨粉盒22的墨粉提供端口22f的两折的密封42,可以从墨粉盒22将墨粉提供给显影装置22,其中墨粉通过墨粉盒22的墨粉提供端口22f和显影装置21的墨粉接收入口21之间。
当在墨粉盒22中不再有任何墨粉时,可以使得墨粉盒22向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滑动并移去墨粉盒。
以这种方式,可以装配和移去墨粉盒22,并且能够执行替换。
另外,在墨粉盒22的内壁上形成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并且提供的清洁部件43在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之间延伸。在墨粉盒22的内侧,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向内突出。将透明板44(在本发明中作为轻型铸造窗口提到)附着到上凹口22i的下表面,并且将透明板45(在本发明中作为轻型铸造窗口提到)附着到下凹口22j的上表面,使得透明板44和45彼此相对布置,并且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提供空间S1。
图10(a)和10(b)是清洁部件43的顶视图和侧视图。在图10(a)和10(b)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清洁部件43是这样的:一对支撑片43b在墨粉盒22的内壁上突出,并且弹性片43a由支撑片43b支撑,由此提供在弹性片43a和墨粉盒2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S2。
另外,在墨粉盒22中,驱动轴46由一对轴轴承47可旋转的支撑,并且在驱动轴46处固定地支撑搅拌部件48。驱动轴46的一端从墨粉盒22的侧壁突出,在那个端面形成交叉形状的沟槽46a。搅拌部件48包括杆48a,其被以基本矩形的形式组合固定。平行于驱动轴46的杆48a之一突出到墨粉盒22的内壁附近并且将柔性膜片49(在本发明中作为清扫部件提到)附着到杆48a的这一端。如图11所放大显示的,在杆48a的一端形成裂缝48b并且将柔性膜片49插入裂缝48b,并将其以附着材料固定,同时柔性膜片49垂直地交叉由杆48a的旋转轨道限定的柱形表面。
当驱动轴46旋转时,使得搅拌部件48旋转,因此搅拌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另外,柔性膜片49也随着搅拌部件48的旋转而旋转。当这个情况发生时,突出到墨粉盒22的内壁附近的杆48a在旋转的同时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如图12所示,并且柔性膜片49也通过空间S1。
另一方面,在显影装置21之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侧面布置盒驱动部分51。在盒驱动部分51中驱动轴52作为枢轴,并且驱动轴52的截面形状端52a突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近侧。驱动轴52由马达和齿轮单元(在附图中没有示出)旋转驱动。另外,将剩余墨粉传感器53附着到盒驱动部分51的内壁。
向剩余墨粉传感器53提供固定到盒驱动部分51的内壁的基座部分54,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其中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彼此相对布置,并从基座部分54突出。发光部分55容纳发光二极管57,并且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被辐射向光接收部分56。光接收部分56容纳光电晶体管58,并且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
当如上所述,墨粉盒22被放置在显影装置21的顶部,之后滑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并且装配使得墨粉盒22的墨粉提供端口22f和显影装置21的墨粉接收入口21f重叠时,盒驱动部分51的驱动轴52的截面形状端52a和墨粉盒22的驱动轴46的截面形状沟槽46a耦合,使得驱动轴52和驱动轴46链接并且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在墨粉盒22的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耦合。
之后,当驱动轴52的截面形状端52a和驱动轴46的截面形状沟槽46a耦合时,驱动轴52和驱动轴46链接,同时驱动轴52的旋转被传输到驱动轴46。因此,当旋转驱动盒驱动部分51的驱动轴52时,墨粉盒22的驱动轴46旋转,使得搅拌部件48也旋转。由搅拌部件48的旋转搅拌墨粉盒22内的墨粉,并且柔性膜片49也旋转,周期性的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
另外,当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在墨粉盒22的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耦合时,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电晶体管58通过上凹口22i的透明板44和下凹口22j的透明板45和空间S1面对彼此。
当将墨粉盒22放置在显影装置21的顶部,之后滑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并且如上所述的装配时,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滑动接触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如图13(a)到13(d)所示。并且由弹性片43a刮掉在发光面和光接收面上污染的墨粉。为了这个原因,由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执行墨粉检测,这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其不由在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上的污染阻碍。
因为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滑动接触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和弹性片43a经历摩擦生电。当以和墨粉相反的极性充电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时,墨粉易于粘附到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相反的,当以和墨粉相同的极性充电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和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时,阻碍墨粉粘附到发光面和光接收面。另外,当以和墨粉相同的极性充电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时,墨粉易于粘附到弹性片43a,使得发光面和光接收面上的墨粉被很好地清除。相反,当以和墨粉相反的极性充电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时,阻碍墨粉粘附到弹性片43a。为了这个原因,选择用于发光部分55的发光面、光接收部分56的光接收面和弹性片43a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经历摩擦生电到和墨粉相同的极性,并且弹性片43a经历摩擦生电到和墨粉相反的极性。
当在这里如图14(a)所示在墨粉盒22中存在足够墨粉,并且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充满墨粉时,在空间S1中的墨粉阻挡来自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并且光接收部分56的光电晶体管58没有接收到光线。另外,柔性膜片49随着搅拌部件48旋转,并且由于当它浸入墨粉时接收墨粉的阻力而在杆48a的两侧弯曲,实质上形成两折的情况。为了这个原因,当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时,柔性膜片49不接触透明板44和45,并且墨粉相对于滑动接触柔性膜片49的透明板44和45没有摩擦,这允许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不经历摩擦。
当如图14(b)所示,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的量减少并且墨粉水平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时,因为下侧透明板44由墨粉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由在空间S1中的墨粉吸收来自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并且由光接收部分56的光电晶体管58接收弱的光线。另外,当柔性膜片49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时,杆48a的两侧都弯曲,同时下侧边缘使得墨粉均匀,并且上侧边缘和透明板44的表面滑动接触,由此刮掉在这个表面上污染的墨粉。
另外,当如图14(c)所示,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的量进一步减少并且墨粉水平在下侧透明板44处或以下时,不再有任意墨粉在空间S1中,并且来自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通过透明板44和45,并且这个光线由光接收部分56的光电晶体管58接收。因此,几乎所有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而没有减弱。另外,当柔性膜片49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时,杆48a的两侧都弯曲,并且两侧边缘都和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滑动接触,使得刮掉在这些表面上污染的墨粉。为了这个原因,来自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不由在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上的污染减弱,并且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由光电晶体管58可靠的接收。另外,由搅拌部件48的旋转搅拌剩余的很少的墨粉,并且虽然墨粉溅起并之后落下,落在透明板44和45附近的墨粉由向内突出到墨粉盒22的上凹口22i阻挡,并且因此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不由落下的墨粉污染。换句话说,上凹口22i履行防止墨粉落在透明板44和45上的屋顶的角色。
因为柔性膜片49滑动接触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柔性膜片49和透明板44和45经历摩擦生电。当以和墨粉相反的极性充电透明板44和45时,墨粉易于粘附到透明板44和45。相反的,当以和墨粉相同的极性充电透明板44和45时,阻碍墨粉粘附到透明板44和45。为了这个原因,选择用于柔性膜片49和透明板44和45的材料使得透明板44和45经历摩擦生电到和墨粉相同的极性。用于柔性膜片49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和聚酰胺这样的材料。因此,需要根据柔性膜片49的材料建立用于透明板44和45的材料。作为选择的,和此相反,可以在确定用于透明板44和45的材料之后,根据透明板44和45的材料建立用于柔性膜片49的材料。
以这种方式,当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水平超过下侧透明板45时,光线不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并且当墨粉水平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时,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弱的光线,并且当墨粉水平在下侧透明板45处或以下时,几乎所有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而没有减弱。为了这个原因,可以基于在光电晶体管58接收的光线的输出电平确定在墨粉盒22中剩余的墨粉的水平。
另外,当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水平在下侧透明板45处或以下时,由柔性膜片49刮掉在透明板44和45表面上的污染,并且上凹口22i用作用于透明板44和45的屋顶,由此防止墨粉落在透明板44和45上,并且因此不由在透明板44和45表面上的污染减弱来自发光部分55的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使得可以通过剩余墨粉传感器53可靠的执行剩余墨粉的水平的检测。
另外,因为墨粉没有落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中,在控制S1中的墨粉的水平保持稳定。另外,柔性膜片49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通过空间S1,并且因此在空间S1中的墨粉保持均匀。并且因为设置墨粉盒22的深度t充分短于显影装置21的深度T,易于以来自搅拌部件48的搅拌来保持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均匀,使得在墨粉盒22的整个墨粉中存在很少的偏差。为了这个原因,可以由剩余墨粉传感器53可靠的执行剩余墨粉水平的检测。
另外,将剩余墨粉传感器53布置在搅拌部件48的搅拌中心的正下方,并且因此由搅拌部件48搅拌在墨粉盒22中的墨粉,使得它落在搅拌中心的正下方,由此使得墨粉水平在剩余墨粉传感器53附近稳定。为了这个原因,即使当存在非常少的剩余墨粉时,也可以由剩余墨粉传感器53执行可靠的检测。应该注意即使将剩余墨粉传感器53布置在搅拌中心下而不在搅拌部件48的搅拌中心的正下方,也可以获得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此外,即使柔性膜片49滑动接触透明板44和45的表面,也仅是轻刷这些表面并且难以磨损这些表面。而且,能够减少在柔性膜片49和这些表面之间的摩擦,并且抑制加到搅拌部件48的负载增加,由此消除搅拌部件48的旋转不均匀性的发生。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的框图。在这个剩余墨粉检测装置中,发光二极管57a和光电晶体管58a,发光二极管57b和光电晶体管58b,发光二极管57c和光电晶体管58c,以及发光二极管57d和光电晶体管58d分别是用于检测在墨粉盒22a、22b、22c和22d中剩余墨粉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
控制部分61提供单独的驱动控制用于发光二极管57a到57d,经有线OR接收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光接收输出,并且基于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光接收输出电平检测在墨粉盒22a到22d中剩余墨粉的水平。而且,除了调节发光二极管57a到57d的驱动电流,控制部分61调节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负载阻抗,并且因此修正并保持每一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墨粉检测敏感性一致。通过补偿在发光二极管57a到57d以及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特性中的不均匀性,并补偿因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和晶体管的光接收面的磨损引起的在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之间光线传输效率的减少,来执行这些修正以防止剩余墨粉水平的检测精确性降低。
这里,每个发光二极管57a到57d和各个晶体管62a到62d相关联并且和其串联连接。发光二极管57a到57d的阳极由线63共同连接,且晶体管62a到62d的发射极也被共同连接,并且晶体管62a到62d的基极经各个线64a到64d连接到控制部分61的端子Sy、Sm、Sc和Sk。控制部分61经线64a到64d选择并打开任意一个晶体管62a到62d。当选择并打开任意一个晶体管62a到62d时,在所选晶体管和晶体管的发光二极管之间的串联电路变为ON。
控制部分61产生对应于额定驱动电流的占空比的矩形波输出,并且从端子PWM输出矩形波电压到平滑电路65。平滑电路65由多种电阻、电容和第一操作放大器66构成。平滑电路65平滑矩形波输出并且输出矩形波输出的平均电压到第二操作放大器67。除了在非反相输入端子接收来自平滑电路65的电压,第二操作放大器67在反相输入端子接收来自在ON状态的所选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的电压,并且输出在非反相输入端子和反相输入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值。这使得对应于来自控制部分61的端子PWM的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的额定驱动电流沿着所选的、ON状态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流动,使得发光二极管以对应于额定驱动电流的光强度放射光线。就是说,当从控制部分61的端子PWM输出矩形波输出时,由平滑电路65产生矩形波输出的平均电压,之后这个电压在第二操作放大器67经历电压-电流转换,并且产生对应于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的额定驱动电流,之后额定驱动电流在所选的、ON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上流动,使得发光二极管以对应于额定驱动电流的光强度放射光线。因此,能够通过调节来自端子PWM的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而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度。
另外,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发射极由线68和有线OR连接,晶体管72a到72d分别和电阻71a到71d相关联并串联连接,电阻71a到71d连接线68,晶体管72a到72d的发射极连接,并且晶体管72a到72d的基极分别经各个线73a到73d连接到控制部分61的端子G0、G1,G2和G3。
控制部分61经线73a到73d选择性的打开晶体管72a到72d的0到4。以这种方式,晶体管71a到71d的0到4选择性的插入线68和地之间以调节在线68和地之间的电阻值,并且设置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阻抗负载。例如,通过设置电阻71a到71d的电阻值R3、R2、R1和R0的比率在8∶4∶2∶1,并且选择性插入电阻71a到71d的0到4,来调节在线68和地之间的阻值。
通过这种电路配置,如上所述,控制部分61经平滑电路65和第二操作放大器67输出额定驱动电流,而且选择性的打开任意晶体管62a到62d,使得驱动电流流过所选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并且引起剩余墨粉传感器53之一的这个发光二极管放射光线。当这个情况发生时,根据其中设置剩余墨粉传感器55的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的水平确定由剩余墨粉传感器55的光电晶体管接收的光线的电平。控制部分61在端子A/D经线68的有线OR接收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并且监控该光接收输出,由此基于光接收输出确定在墨粉盒中剩余墨粉的水平。
之后,基于比如如图16所示的修正数据表D,控制部分61修正每个分开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墨粉检测敏感性,之后基于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输出确定剩余墨粉的水平。如上所述,这些修正包括调节发光二极管57a到57d的驱动电流,调节光电晶体管58a到58d的负载阻抗,并因此修正每个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墨粉检测敏感性并使其保持一致。更为具体的说,基于修正数据表D,控制部分61获得对应于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占空比,之后产生并输出占空比的矩形波输出,从而使得驱动电流通过平滑电路65和第二操作放大器67流到发光二极管。同时,基于修正数据表D,控制部分61选择晶体管72a到72d的0到4,之后打开已经选择的那些晶体管72a到72d,并且设置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阻值。结果,能够使用剩余墨粉传感器53精确确定在每个墨粉盒22a到22d中的剩余墨粉水平,而没有不均匀性。
另外,控制部分61在固定周期中以相同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重复检测规定次数,并且在获得各个检测结果之后,提取相同的多个检测结果并且移去不同的检测结果,之后基于相同的多个检测结果确定在墨粉盒中剩余的墨粉水平。例如,如图17的视图所示,随着搅拌部件48一起旋转的柔性膜片49的旋转周期被给定为T,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周期被给定为Ts,并且Ts=7T/6,其中设置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在固定周期7T重复6次,之后移去不同的一次检测结果以提取应该相同的5次检测结果,并且基于五次的检测结果确定在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水平。作为选择地,当Ts=7T/8时,其中将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设置为在固定周期7T重复8次,移去不同的一次检测结果以提取应该相同的7次检测结果,并且基于七次的检测结果确定在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水平。
这是因为,由于当柔性膜片49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且在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的光路由柔性膜片49阻挡时,难以以剩余墨粉传感器53检测剩余墨粉,而通过轻微改变柔性膜片49的旋转周期T和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周期Ts,并增加当柔性膜片49没有通过空间S1时执行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5的检测次数,以及当柔性膜片49通过空间S1时减少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检测次数,并且另外,通过提取相同的多个检测结果并移去不同的一次检测结果,仅获得柔性膜片49没有通过空间S1时的检测结果。以这种方式,能够精确确定剩余墨粉的水平。
每次连续选择每个显影装置21a到21d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5时重复这种确定。之后,当控制部分61确定剩余墨粉的水平在墨粉盒22a到22d之一中低时,关于其中剩余墨粉水平变低的墨粉盒的颜色的墨粉图像开始对打印点的数量(对应于该彩色墨粉的消耗量)计数,并且当打印点的数量到达预先定义的值时,假定在那个墨粉盒中不再有任意墨粉,并且通过在不再具有墨粉的墨粉盒的指示器单元(没有在附图中示出)上的指示,或通过从扬声器(没有在附图中示出)发出声音消息,而催促替换墨粉盒,因此预先防止墨粉提供的中断。
下面是图16的修正数据表D的描述。首先,设置修正数据表D到在将图像形成装置从工厂载运时的初始设置。这是为了补偿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的特性的不均匀性。
例如,当断开墨粉盒22a到22d时,控制部分61连续选择每个显影装置21a到21d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每次选择剩余墨粉传感器53,将驱动电流发送到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并且当控制部分接收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时,通过改变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而改变驱动电流,并且通过导通和关断晶体管72a到72d来改变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阻抗负载,使得可以将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电平调整到额定值。之后,当光接收输出电平变为额定值时获得晶体管72a到72d的占空比和ON/OFF状态,并且在修正数据表D中记录晶体管72a到72d的这些占空比和ON/OFF状态。以这种方式,在修正记录表D中记录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和晶体管72a到72d的ON/OFF状态,用于修正和保持显影装置21a到21d的每个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墨粉检测敏感性均匀。
另外,即使在由用户购买之后也可以在墨粉盒替换期间更新修正数据表D。通过补偿由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和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面的磨损引起的在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之间光传输效率的减少,来执行这些修正以防止剩余墨粉水平的检测精确性下降。
例如,当控制部分61确定在墨粉盒22a中不存在剩余墨粉时,以这种方式催促墨粉盒替换,即,在没有剩余墨粉的墨粉盒22a的指示器单元(在附图中没有示出)显示指示,或通过从扬声器(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发出声音消息。当这个情况发生时,为了替换墨粉盒22a,需要用户遵循以下步骤:用户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移去墨粉盒22a,并且在显影装置21a上安装新的墨粉盒22a。之后,当控制部分61使用限位开关(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并且检测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已经打开时,假定已经替换确定没有剩余墨粉的墨粉盒22a,并且使得显影装置21a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连续放射光线,同时连续监控这个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
通过移去墨粉盒22a,还从墨粉盒22a移去剩余墨粉传感器53。在这个移去期间,如图13(d)、(c)、(b)和(a)所示,在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光路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并且临时由墨粉盒22a的内壁22e阻挡,之后再次通过清洁部件43的空间S2,再次由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阻挡,之后它继续通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根据此,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从高电平改变到低电平,之后到高电平、到低电平,并且到高电平,如图18(a)所示。之后,当控制部分61检测关于被监控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的如图18(a)的改变图形时,假定已经移去墨粉盒22a。
之后,安装新的墨粉盒22a使得在墨粉盒22a中放置剩余墨粉传感器53。当这个情况发生时,如图13(a)、(b)、(c)和(d)所示,在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光路通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由清洁部件43的弹性片43a阻挡,之后立刻通过清洁部件43的空间S2,由墨粉盒22a的内壁22e阻挡,且之后再次由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阻挡。根据此,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从高电平改变到低电平,之后到高电平,到低电平,如图18(b)所示。之后,在移去墨粉盒22a之后,当控制部分61检测如图18(b)所示的第一低电平的时间t1时,假定开始安装新的墨粉盒22a,在下一个高电平的时间t2执行监控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修正。这个修正包括改变对应于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以晶体管72a到72d的ON和OFF改变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阻抗负载使得可以将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电平调整为额定值,之后当光接收输出电平变为额定值时获得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和晶体管72a到72d的ON/OFF状态,并且将这些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和晶体管72a到72d的ON/OFF状态记录在修正数据表D中。
应该注意,不仅对于墨粉盒22a,而且对于另外的墨粉盒22b到22d,一旦确定在墨粉盒中不存在剩余墨粉,当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打开时,在墨粉盒的附着/移去期间执行剩余墨粉传感器的修正。
另外,基于如图18(a)所示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接收输出的变化图形检测墨粉盒的移去,但是还能够布置单独的传感器和限位开关等,以检测每个墨粉盒的墨粉盒移去。在这个情况中,能够不顾是否确定不存在剩余墨粉,而使得附着到墨粉盒的显影装置的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从检测到移去墨粉盒的时间连续放射光线,并且连续监控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同时在附着墨粉盒时的时间t2期间执行剩余墨粉传感器的修正。
以这种方式,通过本实例,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部分55和光接收部分56耦合到墨粉盒22的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使得发光二极管57和光电晶体管58通过透明板44和45相互面对。这形成其中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经透明板44和45入射在光电晶体管58上的光路。之后,当在墨粉盒22中墨粉的水平超过下侧透明板45时,光电晶体管58没有接收到光线,并且当墨粉的水平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时,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弱的光线,并且当墨粉的水平在下侧透明板45或以下时,由光电晶体管58接收几乎所有来自发光二极管57的光线而没有减弱。为了这个原因,可以基于在光电晶体管58接收的光线的输出电平确定墨粉盒22中剩余墨粉的水平。
另外,因为提供上凹口22i和下凹口22j,即使当墨粉从上落下时,上凹口22i用作屋顶,使得防止墨粉直接落在透明板44和45上,并且难以污染透明板44和45。以这种方式,能够总是精确地确定剩余墨粉的水平。另外,因为墨粉没有直接落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上,保持在空间S1中的墨粉水平稳定,使得可以对剩余墨粉的水平进行精确确定。
另外,通过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含不同颜色的墨粉的墨粉盒22a到22d,以及形成不同颜色的墨粉图像的显影装置21a到21d被一前一后布置,从而使得难以小型化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但是,通过将墨粉盒布置在前门附近,能够保持每个墨粉盒靠近前门,从而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具体地说,如果设置墨粉盒的高度h长于墨粉盒的深度t,并且因此使得墨粉盒的宽度甚至更窄,可以小型化墨粉盒从而可以进一步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还使得易于关于图像形成装置附着和移去墨粉盒。
应该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包括其它多种变型。例如,还能够以透明材料形成柔性膜片49,并且使得支撑柔性膜片49的杆48a的一端的宽度比在剩余墨粉传感器55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的光路的宽度更窄。在这个情况中,当柔性膜片49和杆48a的一端通过在透明板44和45之间的空间S1时,不由柔性膜片49和杆48a的一端完全阻挡光路,从而使得能够确定剩余墨粉。因此,如上所述,通过轻微改变柔性膜片49的旋转周期T和剩余墨粉传感器55的检测周期Ts,不需要提取多个相同的检测结果。
另外,除了当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电平变为额定值时对于每个剩余墨粉传感器53在修正数据表D中单独记录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和晶体管72a到72d的ON/OFF状态,能够在修正数据表D中记录当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保持恒定并且在光电晶体管的负载保持恒定时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在这个情况中,获得并设置矩形波输出的占空比和光电晶体管的负载,使得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变为基于在修正数据表D中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电平的额定值。
另外,代替通过改变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和改变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光电晶体管的负载阻抗来修正剩余墨粉传感器53的墨粉检测敏感性,能够通过改变与用于确定剩余墨粉的光电晶体管的光接收输出相比较的参考值来对于每个剩余墨粉传感器53分开修正它的墨粉检测敏感性。
本发明可以具体表现为和实现为其它不同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说明指示。所有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等效范围内的修改和变更都意在被包括在其中。

Claims (12)

1.一种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将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可卸地装配到墨粉盒,并且该装置基于当发光元件放射光线时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输出确定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量;
其中,在墨粉盒的侧壁上形成具有垂直间隔的一对凹口,将各个透光窗口布置在突出进墨粉盒的凹口的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插入凹口,使得剩余墨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经凹口的透光窗口互相面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包括清扫部件,其通过间歇地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来清扫透光窗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清扫部件和搅拌部件的搅拌运动一起工作,该搅拌部件搅拌在墨粉盒中的墨粉并且间歇地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清扫部件通过以基本水平的方向通过透光窗口的表面之间来清扫透光窗口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清扫部件包括透明材料,并且支撑清扫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宽度比从发光元件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的宽度更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清扫部件包括柔性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墨粉盒的深度被设置得比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的深度要短,并且该墨粉盒的高度被设置的比墨粉盒的深度要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墨粉盒被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可打开-可关闭的前门附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剩余墨粉传感器被布置在搅拌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部件的搅拌中心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该剩余墨粉传感器被布置在搅拌墨粉盒中的墨粉的搅拌部件的搅拌中心的正下方。
11.一种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其中将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装配到墨粉盒,并且基于当发光元件放射光线时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输出检测在墨粉盒中的剩余墨粉,
其中使得柔性膜通过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面附近,使得发光面和光接收面由柔性膜清扫。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10任一所述的剩余墨粉检测装置;
其中一前一后地布置多个墨粉盒和可将墨粉盒可卸地装配到其中的多个显影装置,并且将墨粉盒布置在可打开-可关闭的前门附近。
CNB2004100973977A 2003-11-28 2004-11-29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28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9728 2003-11-28
JP2003399728A JP3926317B2 (ja) 2003-11-28 2003-11-28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99728 200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959A true CN1621959A (zh) 2005-06-01
CN100422871C CN100422871C (zh) 2008-10-01

Family

ID=3461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3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2871C (zh) 2003-11-28 2004-11-29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83755B2 (zh)
JP (1) JP3926317B2 (zh)
CN (1) CN100422871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103A (zh) * 2010-03-16 2010-08-04 富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分支透镜的碳粉检测装置
CN108693753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粉体检测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回收容器
CN111183037A (zh) * 2017-10-18 2020-05-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括存储器的可更换打印装置部件
CN113165396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逻辑电路系统
US11487864B2 (en) 2017-10-18 2022-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apparatus component authentic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5248B2 (ja) * 2004-07-05 2009-0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0947168Y (zh) * 2006-06-17 2007-09-12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装置
KR101059820B1 (ko) * 2007-01-31 2011-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기
US8000613B2 (en) * 2008-12-18 2011-08-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Flexible nanowire sensors and field-effect devices for testing toner
JP5741808B2 (ja) * 2011-01-20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量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8274A (ja) * 2012-03-12 2013-10-2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964891B2 (en) * 2014-12-17 2018-05-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a replaceable unit of the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6263B2 (ja) 1993-08-12 2007-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器の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
JP3110231B2 (ja) * 1993-11-18 2000-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198002B2 (ja) * 1993-11-25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0132011B1 (ko) * 1994-02-28 1998-10-01 김광호 현상제 보유 레벨 검출 장치
JPH09258545A (ja) * 1996-03-21 1997-10-03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
JPH1039605A (ja) * 1996-07-18 1998-02-13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H10260577A (ja) * 1997-03-17 1998-09-2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65258A (ja) * 1997-08-19 1999-03-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2218A (ja) * 1998-10-01 2000-04-21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US6337956B1 (en) * 1999-02-24 2002-0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toner agitation member and cleaning member cleaning light transmission window
JP2000330433A (ja) * 1999-05-20 2000-11-30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182442C (zh) * 1999-10-15 2004-12-29 株式会社理光 感光体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424812B1 (en) * 2001-02-01 2002-07-23 Aeta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er and scraper arrangement
JP4355452B2 (ja) * 2001-03-15 2009-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353A (ja) * 2002-03-25 2003-10-0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CN100403182C (zh) * 2003-10-06 2008-07-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和带有这种显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103A (zh) * 2010-03-16 2010-08-04 富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分支透镜的碳粉检测装置
CN108693753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粉体检测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回收容器
CN111183037A (zh) * 2017-10-18 2020-05-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括存储器的可更换打印装置部件
CN111183037B (zh) * 2017-10-18 2021-07-0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更换打印装置和验证可更换打印装置的真实性的方法
US11207892B2 (en) 2017-10-18 2021-1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placeable print apparatus components comprising memory
US11487864B2 (en) 2017-10-18 2022-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apparatus component authentication
CN113165396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逻辑电路系统
US11479046B2 (en) 2018-12-03 2022-10-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for sensor data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64643A (ja) 2005-06-23
CN100422871C (zh) 2008-10-01
JP3926317B2 (ja) 2007-06-06
US7283755B2 (en) 2007-10-16
US20050117921A1 (en) 200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45C (zh) 显影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249533C (zh) 图像载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881728Y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101559C (zh)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621959A (zh) 剩余墨粉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10495A (zh) 能优化转印部件的清洁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130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63656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288509C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1067734A (zh) 供料容器和图像形成单元
US100827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detection feedback to control belt movement
JP4743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49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9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50747B2 (en) Develop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47617C (zh)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21820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455303A (zh) 成像装置
CN16271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墨粉供给方法
JP2006235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847994A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JP20062513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49019A (zh)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法、程序及记录媒体
JP2020149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41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belt and a pre-cleaning bru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