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949A -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949A
CN1621949A CN200410096141.4A CN200410096141A CN1621949A CN 1621949 A CN1621949 A CN 1621949A CN 200410096141 A CN200410096141 A CN 200410096141A CN 1621949 A CN1621949 A CN 1621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lectroconductive component
photography
image
electr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61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2183C (zh
Inventor
芦边恒德
柏原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21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1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18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以及具有该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电摄影装置。所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至少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且所述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Description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部件、显影剂承载体、中间转印体及转印材料运送部件等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以及,具有该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电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电摄影方式、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等各种方式。其中,采用电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谓电摄影装置,和采用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具有高速、高画质、静音的优点。
电摄影方式为使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一次带电后(一次带电工序),通过曝光在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曝光工序),以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形成显影图像后(显影工序),将该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转印工序)的方式。在一次带电工序或转印工序中,使用一次带电辊或转印带电辊等带电部件,在显影工序中,使用显影辊等显影剂承载体。
另外,不仅是单色的电摄影装置,多色(彩色)的电摄影装置(彩色电摄影装置)也日益普及。
彩色电摄影装置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广为人知的有,每种颜色依次在1个电摄影感光体上进行一次带电·曝光·显影,待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鼓·中间转印带等)上之后,再将它们一并二次转印在转印材料上以形成彩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或者在连续设置的各颜色用的图像形成部(具有电摄影感光体·一次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等)分别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再将它们依次转印至经由转印材料运送部件(转印材料传送带等)依次运送至各图像形成部的转印材料上以形成彩色图像的串联(in line)方式等。
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由于不需要对转印材料(纸等)进行任何加工或控制(固定于夹子、吸附、使其具有弯曲率等),因此具有不受限于转印材料的宽窄、长短、厚薄、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转印材料的优点。而采用串联方式的电摄影装置可在1个步骤中形成彩色图像,具有图像输出速度快的优点。
但是,上述带电部件、显影剂承载体、中间转印体、转印材料运送部件等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存在以下所述的技术问题。
带电部件、显影剂承载体、中间转印体、转印材料运送部件等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一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另外,在赋予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导电性时,一般采用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分散导电性填充剂的方法,但是当填充剂的表面能比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热塑性树脂的表面能高时,可能导致导电性填充剂凝集。
如果导电性填充剂发生凝集,则导电性填充剂的分散性变差,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发生导电性填充剂的浓度不均,使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电阻不稳定,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电阻。另外,当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出现导电性填充剂的浓度不均,在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出现小突起等时,将导致由小突起引起的输出图像不良,或者由小突起引起的泄漏。因而,难以制造满意的产品,或者成品率变差,使产品的成本增高。
作为上述情况的对策,特开平03-089357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导电性填充剂和各种分散剂(蜡等)混合的技术。
但是,特开平03-089357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需要的分散剂量与所使用的导电性充填物等量或者超过其量,例如,想要使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导电性达到期望值时,导电性填充剂与分散剂的总量可能会接近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量的一半,导致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或使用其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物性显著降低。
而作为少量添加即可的分散剂,虽然也有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等,但是由于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容易渗出,可能会导致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表面的电阻发生变化,及渗出物污染电摄影感光体,而且,渗出物可能使电摄影感光体表面出现裂纹而导致输出图像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技术课题的高品质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以及具有该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电摄影装置。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所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至少含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
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该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电摄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采用胀形成形法制造电摄影环形带的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2表示采用胀形成形法制造电摄影环形带的装置其它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3表示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4表示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5表示采用串联(in line)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6表示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其它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7表示出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值的测定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中使用导电性填充剂和作为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通过使用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可以减少导电性填充剂的表面活性,抑制导电性填充剂的凝集,使导电性填充剂的分散稳定化,因此能够防止由导电性填充剂分散不良引起的电阻不均、输出图像不良以及泄漏。
另外,作为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只需少量就能发挥使导电性填充剂分散稳定的效果,因此不易发生分散剂的渗出,不会发生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表面电阻的变化或电摄影感光体的污染。并且,即使出现微量的渗出时,电摄影感光体表面也不易产生裂纹。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等,其中优选甘油脂肪酸酯。另外,在甘油脂肪酸酯中,更优选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聚甘油硬脂酸酯。
分解温度高的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295℃)或聚甘油硬脂酸酯(273℃),可以使用于含有一般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成物中。并且,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或聚甘油硬脂酸酯的安全性也非常高。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作为主要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等含有硫原子的树脂;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含有氟原子的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酮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ABS树脂;离聚物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丁缩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偏二氯乙烯树脂;纤维素等。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不仅包括塑性的热塑性树脂,还包括被称为热塑性弹性体的弹性热塑性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中使用的导电性填充剂,可以举出例如炭黑、石墨、含铝氧化锌、氧化锡被覆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锡被覆硫酸钡、钛酸钾、铝、镍等粒子。其中,优选使用少量便可发挥导电性、能抑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机械物性的降低、并且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性优良的炭黑。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与硫酸钡或各种须晶等填充剂混合。
并且,也可与作为赋予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以导电性的辅助材料的离子型导电剂并用。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占0.1~5.0质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导电性填充剂优选占1~20质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热塑性树脂优选占0.05~4.5质量%。如果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过少,则可能出现导电性填充剂的分散稳定效果缺乏的情况,如果分散剂的用量过多,则可能出现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渗出,或者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机械物性的降低。
另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导电性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占2.0~60.0质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热塑性树脂优选占2.0~150质量%。如果导电性填充剂的用量过少,则可能导致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导电性变得不充分,而如果导电性填充剂的用量过多,则可能导致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机械物性降低。
作为将导电性填充剂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作为干法,有使用各种混合机等将导电性填充剂和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等方法。作为湿法,有用各种溶剂将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稀释,在该溶液中加入导电性填充剂并混合后,用各种干燥机等除去溶剂等方法。干法具有成本低的优点,而湿法的优点是可使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匀地附着在导电性填充剂表面,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分别选择使用干法和湿法。
另外,作为使用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导电性填充剂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的方法,具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等各种挤出机使其分散的方法、或者使用捏和机、班伯利混合机(banburymixer)等各种混合机、2辊磨、3辊磨等各种辊磨使其分散的方法,但是为了对分散进行控制,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这是因为双螺杆挤出机可以容易地改变螺杆的结构,通过改变螺杆的结构能够容易地找到适合的分散状态的条件,并且因其流出量和轴转动数可以被单独控制,因而能够改变热塑性树脂的滞留时间,即使在不改变螺杆的状态下也能够改变分散状态,容易地找到分散的最适条件。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可为辊状、鼓状、刮板状、带状等,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在用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带电部件或显影剂承载体时,优选为辊状,作为中间转印体或转印材料运送部件时优选为带状。辊的形状为,例如,在辊状的支撑体(内芯金属)上被覆管状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形状。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或者表面电阻值可根据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使用目的进行选择。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带电部件使用时,其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3~1×1011Ω·cm,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3~5×1011Ω。另外,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显影剂承载体使用时,其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4~1×109Ω·cm,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4~1×1010Ω。而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体使用时,其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6~1×1014Ω·cm,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6~1×1014Ω。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转印材料运送部件使用时,其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7~5×1014Ω·cm,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7~1×1015Ω。
另外,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和母线方向的最大值都优选在最小值的100倍以内。
例如,在使用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转印材料运送部件或中间转印体时,如果圆周方向的体积电阻率最大值大于最小值的100倍时,或者圆周方向表面电阻值的最大值大于最小值的100倍时,则在圆周方向会产生图像不均。另外,当在多个部位施加电压时(例如在多个部位进行转印带电时),电流有可能通过圆周方向电阻率低的部分从某施加电压的部位流入其他施加部位,从而扰乱了其他部位的电压控制,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当母线方向体积电阻率的最大值大于最小值的100倍时,可能在母线方向产生图像不均。并且过大的电流流入体积电阻率最小的部位可能导致电摄影装置发生误操作。
当母线方向表面电阻值的最大值大于最小值的100倍时,可能在母线方向产生图像不均。并且当采用赋予转印残留调色剂以规定的电荷而使其返回至电摄影感光体上的清洁方法时,过大的电流从赋予电荷的带电部件流入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中表面电阻值最小的部位,导致该处的母线方向没有足够的电场,可能出现母线方向的清除不均。
为实现上述电阻率的必要条件,只要适当调整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填充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配比、互溶性、导电性填充剂分散时的条件、以及制造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的各种条件即可。
另外,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的区别不仅仅是测定时的条件不同,其也是表示完全不同电特性的指标。
即,在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施加电压·电流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内部的电荷移动由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内部的结构或物性、换言之,由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层结构或各种添加剂(电阻控制剂等)的种类或分散状态决定,其结果决定电摄影导电部件的表面电位或者消电速度。
另一方面,只在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施加电压·电流以进行电荷的交接时,表面电位或消电速度等基本上与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内部结构或层构成无关,而是决定于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表面添加剂(电阻控制剂等)的存在比例。
下面以转印材料传送带为例,对本发明中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值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测定仪器>
电阻计:超高电阻计R8340A((株)ADVANTEST制)
试样箱:超高电阻测定用资料箱TR42((株)ADVANTEST制)
主电极的直径为25mm,护环电极的内径为41mm,外径为49mm。
<试样>
将转印材料传送带切割成直径56mm的圆形。切割后,将其一面的整面通过Pt-Pd蒸镀膜设置电极,在另一面通过Pt-Pd蒸镀膜设置直径为25mm的主电极、和内径为38mm、外径为50mm保护电极。Pt-Pd蒸镀膜通过使用Mild sputter E1030((株)日立制作所制)进行2分钟蒸镀操作得到。将蒸镀操作结束后的产品作为测定试样。
<测定条件>
测定气氛:23℃/55%RH
另外,将测定试样预先在23℃、55%RH环境下放置12小时或12小时以上。
测定模式:放电10秒、充电及测定30秒
施加电压:100V
施加电压采用电摄影装置中施加在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上的电压范围:1~1000V中的100V。
另外,测定部位为圆周方向的4个部位×轴方向的2个部位,共8个部位,将8个部位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值(参照图7)。
转印材料传送带以外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值的测定方法也以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
下面以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为例,对本发明中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之一例进行说明。
作为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例如,挤出成形法、胀形成形法、喷射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等,其中优选使用胀形成形法。
图1表示采用胀形成形法制造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首先,按照规定的处方将上述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预混合,将混炼分散后得到的成型用原料由料斗102投入挤出机101中。选择挤出机101的温度或者螺杆构造,使成型用原料具有能够成形为带状的熔融粘度,并且使导电性填充剂均匀地分散在成型用原料中。
成型用原料在挤出机101中进行熔融混炼形成熔融体后,被放入环状模具103中。在环状模具103中设置有气体导入通路104,通过将空气等气体105由气体导入通路104吹入环状模具103中,使通过环状模具103的熔融体朝直径方向扩大膨胀。另外,也可不从气体导入通路104吹入气体105进行成形。
膨胀的成形物106通过冷却环(未图示)冷却的同时由夹送辊108提升至上方。向上方提升时,经过规定尺寸的尺寸稳定导向装置107之间以决定带圆周方向的长度(周长),然后以切割器109切割成希望的长度以决定带母线方向的长度(宽度)。
如上所述即可得到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该方法被称为胀形成形法。
上述说明涉及单层构造的带的制造方法,对于2层构造的带,如图2所示,设置第2个挤出机201(202为第2个料斗),将从挤出机101输出的熔融体和从挤出机201输出的熔融体同时运送至环状模具103中,通过使2层同时扩大膨胀得到2层构造的带。在3层以上时也可以根据层数预备挤出机。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为带状时,带的厚度优选为45~300μm,更优选为50~270μm,进一步优选为55~260μm。带的厚度过厚时,由于高刚性和缺乏柔软性使带的移动性降低,在带的移动中有可能发生弯折或堆积等情况。另一方面,带过于薄时,抗拉强度降低,可能发生经久使用引起的伸长。
另外,上述胀形成形法为预先得到成形用原料,再形成带状,但也可以在1个步骤内成形为带状。
接下来,作为辊状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尤其是在辊状支撑体(内芯金属)上被覆管状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
例如有,使用开放式混炼机(open roll)、或者捏合机、班伯利混合机(banbury mixer)等封闭式混合机、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将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材料混炼后,利用单螺杆挤出成形机等成形装置使其成形为管状,然后采用空气或真空吸引等方法扩大管的内径,以压入支撑体进行嵌合的方法;或者利用管状成形物的热收缩性,与插入管内侧的支撑体相嵌合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使加热后可塑的上述材料经过模具与喷嘴之间成形为管状,管内表面的粗度可通过加工温度、挤出速度、扩张速度等进行调整,也可通过赋予模具或喷嘴规定的形状来进行调整。
图3表示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结构图。
图3中,1为圆筒状电摄影感光体,其以轴2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旋转。
被驱动旋转的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一次带电部件3,被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未图示)中输出的曝光光线(图像曝光光线)4。由此在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按顺序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
在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承载体5所承载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像,下同)。然后,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上形成和承载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部件6的转印偏压,按顺序转印至从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图示)送出的转印材料(纸等)P上,转印材料P在电摄影感光体1和转印带电部件6之间(接触部)与电摄影感光体1的转动同步送出。
接受了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P,通过与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分离且被引导至定影装置8中接受图像定影之后,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印制输出装置外。
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部件(清洁刮板)7除去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而成为清洁面,并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未图示)的预曝光光线(未图示)进行消电处理后,可反复用于图像形成。另外,如图3所示,在采用以辊状的一次带电部件(一次带电辊)等进行接触带电的方式使电摄影感光体表面带电时,预曝光并不是必需的。
也可以将上述电摄影感光体1、一次带电部件3、显影剂承载体5、转印带电部件6及清洁部件7等构成要素中的几种部件装入容器中结合成一体作为处理盒,使该处理盒相对于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电摄影装置本体可以自由拆卸。图3中,电摄影感光体1和一次带电部件3、显影剂承载体5及清洁部件7被支撑为一体,制成处理盒,然后利用电摄影装置本体的导轨等导向装置10形成可以从电摄影装置中自由拆卸的处理盒9。
以下,以彩色电摄影装置为例,对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及串联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以下说明中例举了4色(黄、品红、青、黑),但本发明中的“彩色”并不限定于4色(所谓全色),也指多色,即2种或2种以上的颜色。
图4表示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采用该中间转印方式时,调色剂图像从电摄影感光体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主要通过一次转印带电部件、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带电部件进行。
图4中,1为圆筒状电摄影感光体,其以轴2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旋转。
被驱动旋转的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一次带电部件3被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未图示)中输出的曝光光线(图像曝光光线)4。此时的曝光光线为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线。由此在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上顺次形成目标彩色图像中第1色成分图像所对应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由张挂辊12及二次转印对向辊13张挂的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11,沿箭头方向以与电摄影感光体1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相对于电摄影感光体1的圆周速度为97~103%)被驱动旋转。
在电摄影感光体1表面形成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色用显影剂承载体(黄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Y所承载的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第1色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电摄影感光体1表面形成并承载的第1色成分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一次转印带电部件(一次转印带电辊)6p的一次转印偏压,在通过电摄影感光体1和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之间的中间转印体11表面,被按照顺序一次转印。
第1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部件7清除一次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使表面清洁后,可以用于其后颜色的图像形成。
第2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调色剂图像)、第3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第4色调色剂图像(黑色调色剂图像),与第1色调色剂图像一样在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上形成,且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上按照顺序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形成目标彩色图像所对应的合成调色剂图像。在第1色~第4色的一次转印期间,二次转印带电部件(二次转印带电辊)6s、电荷赋予部件(电荷赋予辊)7r与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分离。
中间转印体11表面形成的合成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二次转印带电部件6s的二次转印偏压,按照顺序转印至转印材料(纸等)P上,该转印材料P来自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图示),其在二次转印对向辊13·中间转印体11与二次转印带电部件6s之间(接触部位)与中间转印体11的转动同步地取出。
接受了合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转印材料P与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分离且被引导至定影装置8中进行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印制输出装置外。
合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与电荷赋予部件7r相接。电荷赋予部件7r赋予中间转印部件11表面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以与一次转印时极性相反的电荷。被赋予与一次转印时极性相反的电荷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在电摄影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体11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被静电转印至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由此,合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被除去了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使得表面清洁。转印在电摄影感光体1表面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与电摄影感光体1表面的一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一起由清洁部件7除去。由于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11到电摄影感光体1上的转印可以与一次转印同时进行,因此不会发生处理量降低。
另外,通过清洁部件7除去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后的电摄影感光体1的表面,也可以利用来自预曝光装置的预曝光光线进行消电处理,但是如图4所示,当电摄影感光体表面的带电采用以辊状一次带电部件(一次带电辊)等进行接触带电时,预曝光光线并不是必需的。
图5表示串联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在采用该串联方式时,调色剂图像从电摄影感光体到转印材料的转印主要通过转印运送部件、转印带电部件进行。
图5中,1Y、1M、1C、1K为圆筒状电摄影感光体(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各自以轴2Y、2M、2C、2K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旋转。
被驱动旋转的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Y,被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收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线(图像曝光光线)4Y。曝光光线4Y为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中第1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线。这样在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按照顺序形成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中第1色成分图像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通过张挂辊12张挂的转印材料运送部件(转印材料传送带)14,沿箭头方向与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相当于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圆周速度的97~103%)被驱动旋转。另外,从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图示)送出的转印材料(纸等)P,被转印运送部件14静电承载(吸附),且被顺次运送至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与转印材料运送部件之间(接触部)。在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表面形成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Y所承载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色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第1色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表面形成且承载的第1色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第1色用转印带电部件(第1色用转印带电辊)6Y的转印偏压,被顺次转印在承载于转印材料运送部件14上且通过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和第1色用转印带电部件6Y之间的转印材料P上。
第1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色用清洁部件(第1色用清除刮板)7Y清除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使得表面清洁后,可反复使用于第1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第1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Y、第1色用曝光装置、第1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Y、第1色用转印带电部件6Y被合称为第1色用图像形成部。
含有第2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M、第2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M、第2色用曝光装置、第2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M、第2色用转印带电部件6M的第2色用图像形成部;含有第3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C、第3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C、第3色用曝光装置、第3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C、第3色用转印带电部件6C的第3色用图像形成部;含有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K、第4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K、第4色用曝光装置、第4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K、第4色用转印带电部件6K的第4色用图像形成部的运行与第1色用图像形成部相同,由转印材料运送部件14承载,在转印了第1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上,第2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调色剂图像)、第3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第4色调色剂图像(黑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被转印。由此在转印材料运送部件14所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的合成调色剂图像。
形成了合成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与转印材料运送部件14表面分离且被引导至定影装置8中进行调色剂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印制输出装置外。
另外,经由第1色~第4色用清洁部件7Y、7M、7C、7K除去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之后的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的表面,也可以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的预曝光光线进行消电处理,但是如图5所示,当电摄影感光体表面的带电采用以辊状一次带电部件(一次带电辊)等进行接触带电时,预曝光并不是必需的。
另外,图5中,15为使转印材料吸附在转印材料运送部件上的吸附辊,16为使转印材料与转印材料运送部件分离的分离带电器。
图6表示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摄影装置其它例的简要结构图。采用该中间转印方式时,调色剂图像从电摄影感光体到转印材料的转印,主要通过一次转印带电部件、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带电部件进行。
图6中,1Y、1M、1C、1K为圆筒状的电摄影感光体(第1色~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其分别以轴2Y、2M、2C、2K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旋转。
被驱动旋转的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Y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线(图像曝光光线)4Y。曝光光线4Y为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中第1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线。由此在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按照顺序形成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中第1色成分图像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由张挂辊12及二次转印对向辊13张挂的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11,沿箭头方向以与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相对于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的圆周速度为97~103%)被驱动旋转。
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表面形成的第1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Y所承载的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色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第1色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形成并承载的第1色调色剂图像,受到来自第1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第1色用一次转印带电辊)6pY的一次转印偏压,按照顺序被一次转印至通过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和第1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Y之间的中间转印体11表面。
第1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色用清洁部件(第1色用清除刮板)7Y除去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使得表面洁净后,可重复使用于第1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第1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第1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Y、第1色用曝光装置、第1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Y、第1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Y被合称为第1色用图像形成部。
含有第2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M、第2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M、第2色用曝光装置、第2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M、第2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M的第2色用图像形成部;含有第3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C、第3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C、第3色用曝光装置、第3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C、第3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C的第3色用图像形成部;含有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K、第4色用一次带电部件3K、第4色用曝光装置、第4色用显影剂承载体5K、第4色用一次转印带电部件6pK的第4色用图像形成部的运行与第1色用图像形成部相同,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第2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调色剂图像)、第3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第4色调色剂图像(黑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被一次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形成对应于目标彩色图像的合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11表面形成的合成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二次转印带电部件6s的二次转印偏压,被依次转印至转印材料(纸等)P上。该转印材料(纸等)P来自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图示),其在二次转印对向辊13·中间转印体11和二次转印带电部件6s之间(接触部)与中间转印体11的转动同步地送出。
接受了合成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P与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分离并被引导至定影装置8中进行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印制输出装置外。
合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通过中间转印体用清洁部件7’除去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使得表面清洁后,使用于其后合成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另外,通过第1~第4色用清洁部件7Y、7M、7C、7K除去了转印残留显影剂(调色剂)之后的第1~第4色用电摄影感光体1Y、1M、1C、1K的表面,也可以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的预曝光光线进行消电处理,但是如图6所示,当电摄影感光体表面的带电采用以辊状一次带电部件(一次带电辊)等进行接触带电时,预曝光光线并不是必需的。
本发明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可以适用于上述的一次带电部件、显影剂承载体、转印带电部件、一次转印带电部件、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带电部件、电荷赋予部件、转印材料运送部件等之中。
另外,显影方式优选采用单组分显影方式,也优选采用接触显影方式。
以下举出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中的“份”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
热塑性树脂:聚酰胺12(熔融粘度:MFR=10)              100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1)(商品名:DENKA            15.5份
BLACK粒状品:电气化学工业(株)制)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商    0.5份
品名:CHIRABAZOLH-818,太阳化学(株)制)
将导电性炭黑(1)与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在亨舍尔混合机中混合后,进一步加入聚酰胺12,将混合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进而使其变成粒径为2~3mm的混炼物,得到成形用原料。
然后,将成形用原料从图1所示结构的装置的料斗102投入至挤出机101中,将设定温度调节至200~220℃的范围内,经挤出而得到带,通过调整尺寸得到周长为160mm、宽度为230mm、厚度为150μm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1.5×109Ω·cm、表面电阻值为4.5×109Ω。另外,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上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10倍以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时,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未发现表面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的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开始未产生由中间转印带的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也未产生由泄漏等引起的转印中空,能够得到无清洁不良现象的良好图像。进一步进行1万张耐久试验时,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也未发生调色剂的成膜,维持了与初期同样的表面特性。另外,使用表面电阻值为1×108Ω的弹性辊作为电荷赋予部件。
另外,利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得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也未发现对应于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3.8×109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是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替换成以下物质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热塑性树脂:聚酰胺12(熔融粘度:MFR=10)              100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2)(商品名:KETJEN           4.5份
BLACKEC600JD:LION(株)制)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硬脂酸酯(商品名:    0.8份
CHIRABAZOLP-4,太阳化学(株)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3.4×109Ω·cm,表面电阻值为6.2×109Ω。另外,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15倍以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结果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的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产生由中间转印带的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也未产生由泄漏等引起的转印空白,得到了无清洁不良现象的良好图像。进一步进行了1万张耐久试验时,在中间转印带表面未发生调色剂的成膜,维持了与初期同样的表面特性。
另外,使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也未发现对应于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6.0×109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替换成以下物质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带的尺寸为周长180mm、宽230mm、厚度150μm。
热塑性树脂:聚酰胺12(熔融粘度:MFR=10)              100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2)(商品名:                 4.3份
KETJENBLACKEC600JD:LION(株)制)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硬脂酸酯(商品名:    0.8份
CHIRABAZOLP-4,太阳化学(株)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6.4×109Ω·cm,表面电阻值为8.1×109Ω。另外,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15倍以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结果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6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产生由中间转印带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也未产生由泄漏等引起的转印空白,得到了无清洁不良现象的良好图像。进一步进行1万张耐久试验时,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未发生调色剂的成膜,维持了与初期同样的表面特性。
另外,使用图6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得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也未发现对应于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7.5×109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替换成以下物质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带的尺寸为周长200mm、宽260mm、厚度100μm。
热塑性树脂:聚酰胺12(熔融粘度:MFR=10)           100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2)(商品名:              3.7份
KETJENBLACKEC600JD:LION(株)制)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硬脂酸酯(商品名: 0.7份
CHIRABAZOLP-4,太阳化学(株)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5.7×1011Ω·cm,表面电阻值为7.1×1011Ω。另外,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30倍以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结果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转印材料传送带,装配在图5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产生由中间转印带的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也未产生由泄漏等引起的转印空白,得到了无清洁不良现象的良好图像。进一步进行1万张耐久试验时,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也未发生调色剂的成膜,维持了与初期同样的表面特性。
另外,使用图5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也未发现对应于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5.9×1011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5)
在100份硅橡胶中加入15份导电性炭黑、20份二甲基硅油、6份发泡剂(AIBN(2,2’-偶氮二异丁腈))、3份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并进行混炼,制成导电性橡胶混合物。
使用该导电性橡胶混合物,在长为332mm、直径为6mm的不锈钢柱(支撑体)的周围进行硫化发泡成形后,打磨外周部分,制成外径14mm、发泡体的厚度为4.0mm、发泡体的轴方向长度为311mm的导电性橡胶辊。
另外,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制成无缝管。
热塑性树脂:苯乙烯乙烯丁烯弹性体/聚丙烯=75份/25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1)(商品名:DENKA BLACK粒状物电气化学工业(株)制)                 17.5份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商品名:CHIRABAZOLH-818,太阳化学(株)制)         1.0份
将苯乙烯乙烯丁烯弹性体、聚丙烯、导电性炭黑(1)及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使用加压式捏和机在180℃下熔融混炼10分钟,冷却成为带状后,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变成粒径为2~3mm的带状混炼物,得到成形用原料。
然后,由该成形用原料,利用温度设定为170℃的单螺杆挤出机制成内径为13.6mm、厚度为230μm的无缝管。
向上述无缝管的内侧吹入空气,将内径扩大至14.5mm后,插入上述导电性橡胶辊进行嵌合,得到了直径为14mm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8.5×106Ω·cm,表面电阻值为3.3×107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10倍以内。
对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结果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一次带电辊,装配在图3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出现由一次带电辊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得到了良好的图像。另外,对一次带电辊施加偏压的条件为,峰间电压2.3kV、频率400Hz、直流电压-700V。
使用图3所示结构电摄影装置的处理盒,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未发现对应于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并且,放置1个月后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1.8×107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6)
相对于实施例5,除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之外,以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成无缝管,并且,以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成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热塑性树脂:苯乙烯乙烯丁烯弹性体/聚丙烯=75份/25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1)(商品名:DENKA BLACK粒状物:电化学工业(株)制)                    17.5份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硬脂酸酯(商品名:CHIRABAZOLP-4,太阳化学(株)制)             2.0份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9.1×106Ω·cm,表面电阻值为4.8×107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20倍以内。
对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一次带电辊装配在图3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出现由一次带电辊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得到了良好的图像。另外,对一次带电辊施加偏压的条件为,峰间电压2.3kV、频率400Hz、直流电压-700V。
另外,使用图3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的处理盒,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未发现对应于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3.7×107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7)
在丙烯酸橡胶中加入导电性炭黑、硫化促进剂等添加剂,使用双辊磨进行混炼,制成导电性橡胶混合物。
将该导电性橡胶混合物缠卷在表面涂布了底漆的铁制圆柱体(支撑体)周围,放入模具中在170℃下进行25分钟硫化,制成半导电性弹性辊。
另外,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材料,制成无缝管。
热塑性树脂:聚乙烯(熔融粘度:MFR=2)/聚丙烯=75份/25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1)(商品名:DENKA BLACK粒状物:电气化学工业(株)制)                     18.5份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商品名:CHIRABAZOLH-818,太阳化学(株)制)              1.0份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平均粒径7.5μm,真密度1.19g/cm3、长径/短径=1.06)                  10份
将聚乙烯、聚丙烯、导电性炭黑(1)、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及PMMA粒子,利用加压式捏合机在180℃下熔融混炼10分钟,冷却成为带状后,利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变成粒径为2~3mm的带状混炼物,得到成形用原料。
然后,以该成形用原料,利用温度设定为170℃的单螺杆挤出机制成内径为13.6mm、厚度为230μm的无缝管。
向上述无缝管的内侧吹入空气,将内径扩大至14.5mm后,插入上述半导电性橡胶辊进行嵌合,得到直径为14mm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5.1×105Ω·cm,表面电阻值为9.4×105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10倍以内。
对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显影辊,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产生由显影辊的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得到了良好的图像。另外,准备4个上述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将它们用作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的4个显影辊。
另外,利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未发现对应于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8.2×105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实施例8)
相对于实施例7,除了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之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成无缝管,并且,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成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热塑性树脂:聚乙烯(熔融粘度:MFR=2)/聚丙烯=75份/25份
导电性填充剂:导电性炭黑(1)(商品名DENKA BLACK粒状物:电气化学工业(株)制)                    16.5份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硬脂酸酯(商品名:CHIRABAZOLP-4,太阳化学(株)制)             2.0份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平均粒径7.5μm,真密度1.19g/cm3、长径/短径=1.06)               10份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6.9×105Ω·cm,表面电阻值为2.2×106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在最小值的30倍以内。
对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并未发生泄漏。
以目测观察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时,表面未发现小突起、白点等异物或成形不良。认为这是由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分散效果增强,未产生导电性填充剂凝集物的缘故。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显影辊,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起未出现由显影辊的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得到了良好的图像。另外,准备4个上述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将它们用作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的4个显影辊。
另外,利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未发现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污染,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未发现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位出现黑色条纹·白色空白等图像不良。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1.4×106Ω,与接触前的值基本无差别,证明其是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放置也不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比较例1)
相对于实施例1,除了未使用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3.2×108Ω·cm、表面电阻值为6.5×108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800倍。认为这是由于导电性炭黑分散不均的缘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时,发生了小突起引起的泄漏。观察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上小突起的剖面时,发现了导电性炭黑的凝集体。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转印效率(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的乘积)最大为90%,最小为80%,因转印效率不充分还出现了转印不均现象。尤其在与小突起对应的部位,因转印不充分而出现了拔白。
(比较例2)
相对于实施例1,除了将作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0.5份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变更为1.5份牛脂二胺二油酸酯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8.5×108Ω·cm、表面电阻值为9.8×108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150倍。认为这是由于导电性炭黑分散不均的缘故。
对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施加500V电压时,发生了小突起引起的泄漏。观察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上小突起的剖面时,发现了导电性炭黑的凝集体。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转印效率(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的乘积)最大为92%,最小为85%,因转印效率不充分出现了转印不均现象。尤其在与小突起对应的部位,因转印不充分而出现了拔白。
另外,利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确认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出现了白色条纹,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发现在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位出现条纹状的图像不良。观察此电摄影感光体时,发现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5.9×107Ω,与接触前的值差别较大,证明其为在恶劣环境下放置后性能发生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放置1个月后,转印效率进一步降低,转印效率最大为80%,最小为72%。
(比较例3)
除了未使用实施例3中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3.4×109Ω·cm、表面电阻值为4.6×109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150倍。认为这是由于导电性炭黑分散不均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中间转印带,装配在图6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转印效率(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的乘积)最大为92%,最小为85%,也出现了因转印效率不充分引起的转印不均现象。尤其在与小突起对应的部位,因转印不充分而出现了拔白。
(比较例4)
相对于实施例4,除将作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0.7份聚甘油硬脂酸酯变更为1.5份牛脂二胺二油酸酯之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成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8.1×1010Ω·cm、表面电阻值为1.3×1011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120倍。认为这是由于导电性炭黑分散不均的缘故。
将得到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转印材料传送带,装配在图5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全色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开始出现了由转印材料传送带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也出现了由泄漏引起的转印空白,未能得到良好的图像。并且,进行了1万张耐久试验之后,转印材料传送带的表面出现了调色剂的成膜现象。
另外,利用图5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确认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出现了白色条纹,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发现在对应于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条纹状的图像不良。观察该电摄影感光体时,发现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另外,放置1个月后的带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电阻值为3.3×108Ω,与接触前的值差别较大,证明其为恶劣环境下放置后会发生性能改变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而且,表面电阻值的降低使转印材料的吸附·承载能力降低,产生了图像的变形。
(比较例5)
相对于实施例4,除了将作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0.5份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变更为1.5份牛脂二胺二油酸酯之外,以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成无缝管,并以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成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7.7×106Ω·cm、表面电阻值为8.7×106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130倍。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一次带电辊,装配在图3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开始即出现了因一次带电辊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另外,对一次带电辊施加偏压的条件为,峰间电压2.3kV、频率400Hz、直流电压-700V。
利用图3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的处理盒,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确认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出现了白色条纹,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发现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位出现了条纹状的图像不良。观察该电摄影感光体时,发现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比较例6)
相对于实施例7,除了将作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1.0份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变更为1.5份牛脂二胺二油酸酯之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成无缝管,并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成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
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3.8×105Ω·cm、表面电阻值为6.2×105Ω。并且,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值在圆周方向及母线方向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的150倍。
将得到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作为显影辊,装配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在15℃、10%RH的环境下进行图像的输出试验时,从初期开始即出现了因一次带电辊电阻不均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另外,准备4个上述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将它们用作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中的4个显影辊。
另外,利用图4所示结构的电摄影装置,使与上述同样方法制成的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相接触,在40℃、95%RH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后,以目测观察电摄影感光体时,确认电摄影感光体的表面出现了白色条纹,然后进行了图像输出,发现对应于辊状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与电摄影感光体的接触部的部位出现了条纹状的图像不良。观察该电摄影感光体时,发现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Claims (10)

1.一种电摄影导电性部件,至少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其特征为,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所述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甘油酯。
3.如利要求2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脂肪酸甘油酯为缩合蓖麻醇酸聚甘油酯。
4.如利要求2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脂肪酸甘油酯为聚甘油硬脂酸酯。
5.如利要求1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导电性填充剂为炭黑。
6.如利要求1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所述分散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导电性填充剂的含量为1~20质量%。
7.如利要求1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形状为带状。
8.如利要求7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为转印材料传送带。
9.如利要求1所述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中,所述电摄影导电性部件的形状为辊状。
10.一种电摄影装置,具有至少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其特征为,
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树脂、导电性填充剂及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且所述导电性填充剂用分散剂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N200410096141.4A 2003-11-28 2004-11-26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Active CN1004921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9886 2003-11-28
JP399886/2003 200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949A true CN1621949A (zh) 2005-06-01
CN100492183C CN100492183C (zh) 2009-05-27

Family

ID=3461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6141.4A Active CN100492183C (zh) 2003-11-28 2004-11-26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320822B2 (zh)
CN (1) CN10049218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8926A (zh) * 2010-07-30 2013-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747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endless belt,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endless bel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20080317514A1 (en) * 2006-10-19 2008-12-2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25636B1 (ja) 2014-05-30 2015-05-27 グラフェンプラットフォーム株式会社 グラフェン組成物及びグラフェン成形物
WO2017131664A1 (en) * 2016-01-27 2017-08-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ic ink developer unit
WO2017131666A1 (en) * 2016-01-27 2017-08-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ic ink developer unit
WO2017131701A1 (en) * 2016-01-28 2017-08-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liquid developer
US10698347B2 (en) * 2018-12-04 2020-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16420A (en) * 1975-08-28 1978-07-05 Mitsubishi Chem Ind Tacky polyolefin films
JP2592000B2 (ja) 1989-09-01 1997-03-19 グンゼ株式会社 継目のない半導電性ベルト
US5419993A (en) * 1991-11-01 1995-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lyamid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employing the polyamid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unit and facsimile machine employing the member
JP2790595B2 (ja) * 1992-06-16 1998-08-2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5492767A (en) * 1992-07-07 1996-02-2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aminated resin film
US6673499B2 (en) * 2000-10-26 2004-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ganophotoreceptor having an improved ground stripe
US7083885B2 (en) * 2003-09-23 2006-08-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ransparent invisible conductive gr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8926A (zh) * 2010-07-30 2013-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038926B (zh) * 2010-07-30 2015-12-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18421A1 (en) 2005-06-02
US7320822B2 (en) 2008-01-22
CN100492183C (zh)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94C (zh) 显影设备
CN1752864A (zh) 电子照相环带、制造电子照相环带的方法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501194A (zh) 导电性辊及具有该导电性辊的图象形成装置
CN1673886A (zh) 显影装置
CN101055455A (zh) 半导体橡胶部件和由该半导体橡胶部件组成的显影辊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087843C (zh) 接触充电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它的电子照相设备
CN1194270C (zh) 电子照相条带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517810A (zh) 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及批量生产方法、成像处理盒及电摄影装置
CN1885194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276314C (zh) 电子照相环形带、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181407C (zh) 转印部件、生产转印部件的方法以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CN1190712C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12600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半导体层的制造方法
CN1304906C (zh) 电子照相环形带、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912773A (zh) 半导电辊
CN100346237C (zh) 辊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21949A (zh) 电摄影导电性部件及电摄影装置
CN1120997C (zh) 使用单组分调色剂的显影装置
CN1217246C (zh) 处理盒、成像装置和中间转移带
CN18924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85558C (zh) 处理盒、电摄影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444107A (zh) 显影剂吸附元件及其生产方法、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775477A (zh) 显影剂吸附元件及其生产方法、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213349C (zh) 用于充电的磁颗粒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