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303B -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303B
CN1621303B CN 200410006792 CN200410006792A CN1621303B CN 1621303 B CN1621303 B CN 1621303B CN 200410006792 CN200410006792 CN 200410006792 CN 200410006792 A CN200410006792 A CN 200410006792A CN 1621303 B CN1621303 B CN 1621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ing device
brake
wheel brake
charge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067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1303A (zh
Inventor
田中敬深
篠原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1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21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303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在采用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的基础上,可以容易地配设刹车线,并提高刹车操作力的传递效率。在具备将各后轮刹车(12、12)的操作力进行分配的平衡器(60)的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10)中,连动机构(20)设置在所述平衡器(60)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高自动三轮车的制动力的刹车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对各后轮刹车的操作力进行分配的平衡器的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动二轮车中前后轮刹车可以连动的刹车装置正在逐渐普及。这种刹车装置中刹车线的配设容易变得较复杂,所以为了避免刹车手柄的操作费力以及刹车线配设操作困难,提出了对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对各刹车线的连接方法进行改良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其中,在具备一轮的前轮和左右二轮的后轮的,例如摇动式自动三轮车中,正逐渐需要采用上述前后连动刹车装置。通常在这种自动三轮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平衡器将一根的一级刹车线的牵引力传递到两根的二级刹车线,对各后轮刹车的操作力进行分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09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59-143865号公报
但是,平衡器与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的组合时存在与刹车线的配设变复杂的课题。因此,在上述自动三轮车中采用前后连动式刹车装置时,有必要充分考虑不使刹车手柄的操作变得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中,在采用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的基础上,使刹车线配设容易并提高刹车操作力的传递效率。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法,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在具备将各后轮刹车(例如实施方式的后轮刹车12、12)的操作力进行分配的平衡器(例如实施方式的平衡器60)的自动三轮车(例如实施方式的自动三轮车1)的刹车装置(例如实施方式的刹车装置10、110)中,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例如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20、120)设置在所述平衡器的上游侧。
根据该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在自动三轮车中利用前后轮刹车的连动能提高制动性能,同时通过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设置在平衡器的上游侧,即刹车控制部分一侧,从刹车控制部分输入的刹车操作力经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分配后再经平衡器分给左右的后轮刹车,所以能高效地进行刹车操作力的传递。此外,可以应用既存的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根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设置在覆盖车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前车架3a)的头管(例如实施方式的头管9)和从该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主管(例如实施方式的主管29)的前罩(例如实施方式的护板30和前盖32)内,同时固定在所述头管的一侧,所述平衡器设置在所述前罩内与所述主管的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相同的一侧,同时经从所述前后轮连动机构向下方延伸的连接线(例如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线54)呈下垂状态保持在所述主管上。
根据该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在头管和主管的一侧上下并排设置,因此能很好地装配在前罩内,并且能减小前罩前后方向的尺寸。
此外,刹车操作时平衡器沿连接线移动,而相对于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固定在头管上,平衡器通过连接线呈下垂状态保持在主管上,因此允许平衡器上下移动并可以沿连接线移动,同时连接线设置为大致直线形状,因此即使平衡器移动连接线也不会弯曲。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器和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设置在油门线(例如实施方式的油门线66)相同侧、主配线(例如实施方式的主配线77)的相反侧。
根据该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通过在直径较大的主配线的相反侧设置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平衡器、和油门线,各部件可以很好的容纳在前罩内,并且能减小前罩前后方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三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自动三轮车的正视图。
图3是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连动机构的平面说明图。
图5是平衡器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从右后上方看的头管及主管周围的透视图。
图7是从左后上方看的头管及主管周围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变形例的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自动三轮车1是具备在具有低底板2的前车体3上构成操向轮的一轮的前轮4、具备在后车体5上的左右二轮的后轮6、6、使前车体3相对后车体5左右自由摇动(摇摆运动)的摇动式低底板式车辆。此外,该自动三轮车1的刹车装置10构成为前轮刹车11及后轮刹车12、12可以连动。
前轮4轴支撑在前叉7的下端部,前叉7经由手把轴杆8枢轴支撑在设置于前车架3a前端部的头管9上,可以操纵。此外,手把13安装在手把轴杆8的上端部。分别在手把13的右把手部(参照图2)14的前方设置独立刹车手柄15,在左把手部16的前方设置连动刹车手柄17。此外,在手把13的右把手部14安装手油门14a。
另一方面,分别在前轮4及各后轮6、6都设置鼓式的前轮刹车11及后轮刹车12、12,前轮刹车11及后轮刹车12、12和各刹车手柄15、17经由后述的连动机构(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20等连接。如果操作独立刹车手柄15,则前轮刹车11单独动作,如果操作连动刹车手柄17,则前轮刹车11及后轮刹车12、12连动。
手把13的周围除各把手部14、16及各刹车手柄15、17以外的部分由手把盖23覆盖,该手把盖23上设置前灯24、左右方向指示灯25和25、及仪表单元(图中省略)等。此外,在手把盖23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作为在自动三轮车1停车等时候用于锁定各后轮6、6旋转及前车体3摇动的控制部分的刹车操纵杆27。
从头管9向下方延伸的主管29设置为稍许前倾的状态,头管9和主管29的后方及两侧方,由从低底板2的前端部上升的护板(前罩)30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位形成的手把支柱(ハンドルポスト)部31覆盖。从手把支柱部31的前方开始安装前盖(前罩)32,由手把支柱部31及前盖32将头管9及主管29的周围从外部遮盖。
主管29的下端部连接向左右分岔并向后方延伸的低管33,由低管33及被支撑在这里的底板盘34构成底板2。此外,低管33的后部支撑向上方弯曲的成为座椅架35的座椅36、燃料箱37、以及电池38等。座椅架35、燃料箱37、以及电池38等由从低底板2的后端部上升的座椅杆39覆盖。
左右后轮6、6轴支撑在后叉41的后端部,后叉41枢轴支撑在后车架5a的前部,可以在上下方向摇动。后叉41与后车架5a之间设置后减振器42。此外,发动机单元43橡胶支撑在后叉41上,发动机单元43的驱动轴连接各后轮6、6。此外,后车体5的上部成为大致水平的货架44。
前车体3和后车体5连接为,通过使用了周知的奈氏机构的旋转接头45而以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C为中心自由摇动。旋转接头45具备固定在前车架3a上的箱部46,和相对固定在后车架5a上的箱部46而以轴线C为中心转动的内侧部47。此外,如图2所示,箱部46内容纳有与内侧部47一体转动的奈氏凸轮48、设置在奈氏凸轮48周围的四个奈氏橡胶49、49、...,如果前车体3相对后车体5以轴线C为中心摇动,那么奈氏凸轮48压缩各奈氏橡胶49、49、...使产生相对前车体3的摇动的非直线的恢复力。此外,前车架3a与后车架5a之间设置用于衰减旋转接头45的恢复力(反撞力)的油压减振器45a(参照图1)。
以下说明自动三轮车1的刹车装置10。
如图3所示,刹车装置10具备周知的使前轮刹车11和后轮刹车12、12连动的连动机构20,同时具备周知的将刹车操作力分配到左右各后轮6、6的平衡器60。连动机构20设置在刹车系统的平衡器60的上游侧,即作为刹车控制部分的各刹车手柄15、17侧,经由连动机构20输入到平衡器60的刹车操作力分开传递到左右后轮刹车12、12。
如果同时参照图4说明连动机构20,一端连接到连动刹车手柄17的第一输入线52的另一端与连动机构20的外壳51的上壁51a左侧、一端连接到独立刹车手柄15的第二输入线53的另一端与上壁51a的大致中央部,分别从上方连接。此外,一端连接到平衡器60的第一输出线(连接线)54的另一端与外壳51的下壁51b的左侧、一端连接到前轮刹车11的第二输出线55的另一端与下壁51b的右侧,分别从下方连接。
第一输入线52的内部线52a端与外壳51内容纳的平衡杠杆56的大致中央部位咬和,第一输出线54的内部线54a端与其左端部咬和。此外,第二输入线53的内部线53a端与外壳51内左侧容纳的接头部件57的上端部咬和,第二输出线55的内部线55a端与其下端部咬和。在接头部件57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57a,接头部件57和平衡杠杆56的右端部经由插入该长孔57a的连接轴58连接而可以摇动。接头部57的上端与外壳51的上壁51a之间收缩设置延迟弹簧59,向接头部件57的下方施加力。
这样,如果通过连动刹车手柄17的操作牵引第一输入线52的内部线52a,首先平衡杠杆56以连接轴58为中心摇动,第一输出线54的内部线54a被牵引,后轮刹车12动作。如果从该状态开始进一步牵引内部线54a,平衡杠杆56及接头部件57抵抗延迟弹簧59的设置负荷而上升,从而第二输出线55的内部线55a也被牵引,前轮刹车11和后轮刹车12一起动作,即成为连动。
此外,通过独立刹车手柄15的操作牵引第二输入线53的内部线53a,第二输出线55的内部线55a经由接头部件57被牵引,前轮刹车11动作。此时,连接轴58沿接头部件57的长孔57a移动,所以平衡杠杆56不动作,因此前轮刹车11成为独立动作。
以下,如果同时参照图5说明平衡器60,第一输出线54与平衡器60的外壳61的上壁61a连接,一端连接到各后轮刹车12、12的二级输出线62、62的另一端分别与下壁61b连接。外壳61内部容纳用于轴支撑链轮63的连接部件64,第一输出线54的内部线54a端与该连接部件64连接,各二级输出线62、62的内部线62a、62a端分别与绕在链轮63上的链65的两端连接。
这样,如果牵引第一输出线54的内部线54a,经由连接部件64牵引各二级输出线62、62的内部线62a、62a,从而各后轮刹车12、12同时动作。此时,由于各内部线62a、62a牵引量的差异经链轮63旋转而吸收,所以即使各后轮刹车12、12之间移动不同也可以均匀地动作。
如图6所示,在头管9的右侧方,配设油门线66、第一输入线52、和第二输入线53。这里,发动机单元43的发动机形式为二冲程式,油门线66经由油门平衡器67分开为与未图示的汽化器和油泵分别连接的二级油门线68、68。油门线66从手油门14a开始经线导杆66a、66b引导而弯曲,与第一输入线52和第二输入线53一起利用设置于头管9右侧方上部的第一线夹71被保持后,在主管29的右侧方沿其轴方向配设。
在主管29的下部右侧设置油门平衡器67,该油门平衡器67的上部连接油门线66,同时其下部连接二根二级油门线68、68。主管29的大致中间部及下部分别设置第二线夹72和第三线夹73,油门线66和各二级油门线68、68经由各线夹72、73保持在主管29上。各二级油门线68、68在第三线夹73的下方缓缓弯曲,从低底板2内通过,与发动机单元43连接(参照图1)。
连动机构20设置在作为头管9右侧方的第一线夹71的下方,通过螺丝等固定在头管9上。第一及第二输入线52、53从连动刹车手柄17和独立刹车手柄15开始缓缓弯曲,通过第一线夹71保持,从上方与连动机构20连接。然后,第一和第二输出线54、55从连动机构20开始向下方延伸,第二输出线55连接前轮刹车11,第一输出线54在主管29的右侧方沿其轴方向配设。
平衡器60设置在作为主管29右侧方的连动机构20的下方。第一输出线54从平衡器60的上方连接,各二级输出线62、62从平衡器60向下方延伸,在主管29的右侧方沿其轴方向配设。这里,在主管29上设置将两个大致弯钩形的前端连接而形成的保持夹74,经由该保持夹74,平衡器60通过上下方向运动不受限制的第一输出线54以下垂的状态保持在主管29上。各二级输出线62、62通过第二和第三线夹72、73保持在主管29上,并且在第三线夹73的下方缓缓弯曲,从低底板2内通过,与各后轮刹车12、12连接(参照图1)。
如图7所示,在主管9的左侧方配设连接到刹车操纵杆27上的刹车线(パ一キングケ一ブル)75,该刹车线75在主管29的左侧方沿其轴方向配设,同时通过适当设置的线夹76、76保持在主管29上。刹车线75缓缓弯曲,从低底板2内通过,与旋转接头45等连接(参照图1)。此外,在头管9的左侧方配设作为自动三轮车1的电气部件的主配线77,该主配线77在主管29的左侧方沿其轴方向配设,同时通过前述线夹76、76保持在主管29上。主配线77与从前灯24等电气部件开始延伸的配线类在头管9的前方连接,并且从低底板2内通过,与电池38等连接(参照图1)。
连动机构20、平衡器60、油门线66、刹车线75、和主配线77等,与头管9和主管29一起由护板30的手把支柱部31将后方和两侧方覆盖,由前盖32将前方覆盖。即容纳在护板30和前盖32为主的前罩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例如紧急刹车时等,可以使前轮刹车11和各后轮刹车12、12同时动作,能大幅度提高自动三轮车1的制动性能。
由于连动机构20设置在刹车系统的平衡器60的上游侧,即各刹车手柄15、17侧,因此在操作独立刹车手柄15的情况下,通过仅经由连动机构20传递的刹车操作力使前轮刹车11动作。此外,在操作连动刹车手柄17的情况下,刹车操作力经连动机构20分配后,输入到平衡器60的刹车操作力均匀地分配,从而使各后轮刹车12、12动作。因此,应用既存的连动机构20和平衡器60,并且可以抑制各配线配设的复杂化,能高效地传递刹车操作力。
此外,在头管9和主管29的右侧方,从上开始依次并排设置连动机构20、平衡器60、和油门平衡器67,同时直径比较大的主配线77设置在头管9和主管29的左侧方,所以各部件能平衡地容纳在护板30和前盖32内,并且手把支柱部31和前盖32也不向前后方向突出,可以确保乘车时手把支柱部31周围的空间,提高乘坐性,同时能保证从乘车位置处对路面等良好可见性。
这里,由于输入到平衡器60的操作力和第一输出线54的偏斜等影响,平衡器60沿第一输出线54移动,相对于固定在头管9上的连动机构20,平衡器60经第一输出线54呈下垂状态保持在主管29上,所以平衡器60的上下移动,即沿第一输出线54方向的移动是允许的。此时,在平衡器60设置在例如低底板2内,第一输出线54弯曲的情况下,由于平衡器60移动第一输出线54弯曲,摩擦会大幅度增加,而通过将第一输出线54设置为沿主管29大致直线形状,即使平衡器60移动,也可以抑制第一输出线54摩擦的增加,使刹车操作力的传递效率更进一步提高,可以使刹车操作变得轻快。并且,由于消除了连接连动机构20和平衡器60的第一输出线54的弯曲,可以使配线操作简化,同时仅通过移开护板30和前盖32就可以进行连动机构20和平衡器60等机构部件的维护。
以下借助图1、图2,根据图8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采用油压式盘式刹车的前轮刹车111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线牵引鼓式刹车的前轮刹车11,采用设置在连动刹车手柄17附近的连动机构120代替连动机构20。
如图8所示,刹车装置110具备固定在连动刹车手柄17的杠杆支架17a上的周知的连动机构120。该连动机构120设置在刹车系统的平衡器60的上游侧,即作为刹车控制部分的各刹车手柄15、17侧。
油压式盘式刹车的主汽缸内置于独立刹车手柄15的杠杆支架15a,如果操作独立刹车手柄15,则刹车操作力经由辅助杠杆118输入前述主汽缸。输入到主汽缸的刹车操作力变成油压,经过油管119使由刹车钳和刹车片构成的前轮刹车111动作。
直接固定在连动刹车手柄17的杠杆支架17a上的连动机构120的外壳121内容纳平衡杠杆156,一端连接到连动刹车手柄17的输入线152的另一端与该平衡杠杆156的中央部咬和。一端连接到平衡器60的第一输出线154的另一端、一端连接到前述辅助杠杆118的第二输出线155的另一端分别与平衡杠杆156的两端部咬和。
这样,如果通过操作连动刹车手柄17牵引输入线152,则经由平衡杠杆156牵引第一和第二输出线154、155,经由平衡器60使各后轮刹车12、12动作,同时经由辅助杠杆118使前轮刹车111动作。
与油门线66同样,第一输出线154在头管9的右侧方沿其轴方向配线。这里,在刹车装置110中,平衡60是主管29的一侧方(右侧方),设置在作为覆盖头管9和从头管9向下方延伸的主管29的前罩的护板30和前盖32内,平衡器60通过设置在主管29上的保持夹74,以允许上下移动的状态保持在主管29上。此外,平衡器60设置在与油门线66相同侧(右侧方)的主配线77相反的一侧。
根据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动三轮车1的制动性能,应用既存的连动机构20和平衡器60,并且可以抑制各配线配设的复杂化,能保证良好的乘坐性和可见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例如,自动三轮车1可以不是摇动式的,也可以不是低底板式的。此外,前盖的结构不限于护板30和前盖32。连动机构20、120和平衡器60的结构是一例,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利用自动三轮车中前后轮刹车的连动,能提高制动性能,同时可以提高刹车操作力的传递效率并使刹车操作轻快。此外,可以应用既存的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动三轮车的商品性。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可以提高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的车辆搭载性,并且能减小前罩前后方向的尺寸,保证自动三轮车的乘坐性和可见性。
此外,平衡器设置为大致直线形状,经连接线呈下垂状态保持在主管上,因此允许平衡器的上下移动,同时连接线不会弯曲,能抑制刹车操作时摩擦的增加,使刹车操作更进一步轻快。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通过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与油门线和主配线一起平衡地容纳在前罩内,可以提高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和平衡器的车辆搭载性,并且减小前罩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保证自动三轮车良好的乘坐性和可见性。

Claims (1)

1.一种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具备将各后轮刹车的操作力进行分配的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衡器的上游侧,并且设置在覆盖车架的头管和从该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主管的前罩内,并固定在所述头管的一侧,所述平衡器设置在所述前罩内所述主管的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的相同侧,同时通过从所述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向下方延伸的连接线呈下垂状态保持在所述主管上,在主管上设置保持部,上述平衡器通过上述保持部保持,
具备从左右刹车手柄连接到所述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的第一及第二输入线,
在所述头管的右侧方的上部设置第一线夹,
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线被所述第一线夹保持,
一端连接在所述平衡器的第一输出线与一端连接在前轮刹车的第二输出线从所述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向下方延伸,
在所述主管上设置由两个大致弯钩形的前端连接而形成的保持夹,
所述平衡器经由所述保持夹,通过上下方向运动不受限制的所述第一输出线以下垂的状态保持在主管上,
连接在各后轮刹车的各二级输出线从所述平衡器向下方延伸,
在所述主管的大致中间部及下部分别设置第二线夹和第三线夹,
所述各二级输出线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线夹保持在主管上,
所述平衡器和前后轮刹车连动机构设置在油门线的相同侧、主配线的相反侧的侧方,并且在设置主配线的一侧还设置刹车线,
自动三轮车的发动机为二冲程式,
所述油门线经由油门平衡器分开为与汽化器和油泵分别连接的二级油门线,
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线夹,所述油门线和所述各二级油门线保持在所述主管上。
CN 200410006792 2003-02-27 2004-02-26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1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50991A JP2004256054A (ja) 2003-02-27 2003-02-27 自動三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JP050991/2003 2003-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303A CN1621303A (zh) 2005-06-01
CN1621303B true CN1621303B (zh) 2010-05-26

Family

ID=3311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067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1303B (zh) 2003-02-27 2004-02-26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256054A (zh)
CN (1) CN1621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6290B2 (ja) * 2005-09-22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JP4980278B2 (ja) * 2008-03-28 2012-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239866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洪铭泽 刹车装置结构及其刹车系统
CN102442392A (zh) * 2011-12-14 2012-05-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
CN102923522B (zh) * 2012-11-28 2014-03-26 无锡威华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钢筋桁架的放线盘二级刹车装置
JP6193708B2 (ja) * 2013-09-30 2017-09-06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6655728B2 (ja) * 2016-09-30 2020-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支持構造
CN107458529B (zh) * 2017-07-21 2020-10-13 曲少俊 三轮车智能前刹车制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56054A (ja) 2004-09-16
CN1621303A (zh) 200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8596B1 (ko) 자동이륜차
EP2604498B1 (en) Motorcycle brake pipe structure
EP1403171B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winging mechanism
CN101239639B (zh) 制动装置和跨骑式车辆
CN102753426B (zh) 踏板式摩托车
CN101468678B (zh) 摩托车
EP1679243A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BS unit for motorcycle
CN100556747C (zh) 停车制动装置
CN107176254A (zh) 一种三轮以上摩托车用强制控制车架和车轮自动平衡机构
EP1186524A2 (en) Brake device
KR20120034804A (ko) 자동 이륜차
CN1621303B (zh) 自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
CN103693152A (zh)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JP435478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力調整装置
CN103693151A (zh) 机动二轮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EP2591962B1 (en) Motorcycle with ABS
CN1117454A (zh) 车辆的刹车装置
EP3378750B1 (en) Linear member holding structure of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EP2048051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170723C (zh) 机动二轮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JP663664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10520350B (zh) 脚踏同步制动系统
JP2007099099A (ja) 自動二輪車
CN210258729U (zh) 一种摩托车联合制动装置
CN110087983A (zh) 用于两轮车的同步制动驱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