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9966A -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9966A
CN1609966A CNA200410095926XA CN200410095926A CN1609966A CN 1609966 A CN1609966 A CN 1609966A CN A200410095926X A CNA200410095926X A CN A200410095926XA CN 200410095926 A CN200410095926 A CN 200410095926A CN 1609966 A CN1609966 A CN 1609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upport component
coil
lead
optical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59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亨宙
全钟夏
赵元翼
宋秉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9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9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部件、一种使用多个支撑部件的光拾取致动器、以及一种使用该光拾取致动器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设备。该支撑部件具有导线模型以便提供电流,支撑部件与装有物镜的套筒连接。该光拾取致动器通过磁致动单元致动套筒,其中套筒由多个支撑部件悬挂。

Description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本申请要求2003年7月2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3-51102的优先权,它的公开文件在这里被全面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少零件数的光拾取设备的支撑部件,和使用该支撑部件的光拾取致动器和光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光拾取设备是一种通过沿光盘的径向方向以非接触方式移动,而在记录/再现设备中的转台上放置的光盘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的装置。
光拾取设备包括:物镜,用于通过收集从光源发射的光而在光盘上形成光点;和致动器(actuator),用于控制在聚焦方向和相对于光盘磁道的倾斜方向中的光点的位置。
通常,致动器是两轴致动器,用于控制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中的光点的位置。但是,对于高密度记录,光拾取致动器的孔径元件倾斜幅度根据激光波长的减少、透镜波长、和物镜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对于高密度记录,三轴致动器或四轴致动器是需要的,它们能够补偿倾斜幅度。三轴致动器控制在聚焦方向、磁道方向、和倾斜径向方向中的光点的位置。除了这些方向而外,四轴致动器还控制倾斜切线方向上的光点的位置。参见图1,L-L′是聚焦方向,M-M′是磁道方向,N是倾斜径向方向,O是倾斜切线方向。
图1是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的平面图。
参见图1,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包括基座100、固定在基座100上的支架103(未示出)、装载物镜105的筒107、将筒107连到支架103上的导线109、以及磁驱动单元,磁驱动单元在聚焦方向、磁道方向、和倾斜径向方向中移动筒107。
磁驱动单元包括:一对聚焦线圈110,每个线圈安排在表面107a上彼此相对;一对倾斜线圈112(见图2A),安排在表面107a上彼此相对,并与聚焦线圈110平行;一对磁道线圈115,每个分别安排在表面107b上,表面107b与表面107a相邻;安排在基座100上的第一和第二磁铁117和119,它们分别面朝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磁道线圈115,距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有预定的距离。磁驱动单元还包括:外轭铁118和120,它们分别固定安排在基座100上的第一磁铁117和第二磁铁119;和内轭铁122,它引导筒107,筒107安排在面对基座100上的第一磁铁117的位置上。外轭铁118和120以及内轭铁122是通过第一和第二磁铁117和119引导磁通的装置。
导线109电连接到电路单元,电路单元把电流加到磁驱动单元,每根导线109的一端焊接连到各自的筒107的一边,每根导线109的另一端连到支架103。
图2A是一个原理示意图,示出了第一磁铁117的极性和通过线圈110和112的电流的方向,解释聚焦线圈110,倾斜线圈112和第一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侧边107a上的聚焦线圈110根据弗莱明(Fleming)左手定则通过电磁力Ff在聚焦方向上移动筒107。当电流I方向相反时,聚焦线圈110在相反的方向L′上移动。
当通过线圈110和112的电流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时,筒107就在倾斜方向上,特别是在径向倾斜方向上被驱动,因为加在倾斜线圈112的两端上的力Fti方向相反。
图2B是一个原理示意图,它示出第二磁铁119的极性和流过磁道线圈115的电流的方向,解释与磁道线圈115对应的在磁道线圈115和第二磁铁119之间的力的相互作用。第二磁铁119和磁道线圈115之间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弗莱明左手定则确定。因此,磁道线圈115通过第二磁铁119加在磁道线圈115上的力Ft在磁道方向M上移动筒107。当流过磁道线圈115的电流I方向相反时,磁道线圈115受力在相反的方向M′上移动。
为了在三个方向,即聚焦方向,磁道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驱动,通常使用六根导线109。当在四个方向上驱动时,致动器需要更多的导线109。但是,当大量的导线容放在小空间时,安装工艺变得很困难和复杂,要求增加劳动成本,由此降低产量,增加故障率,阻碍了致动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和/或其它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以以低劳动成本和高生产率来制造的导线模型(wire pattern)的支撑部件,和一种使用该支撑部件的光拾取致动器和光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部件,它支持安装有物镜的移动套筒,该支撑部件具有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根据一方面,导线模型由PCB制造。
根据一方面,支撑部件是螺线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磁致动器驱动安装有物镜的套筒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套筒由多个支撑部件悬浮支撑,每个支撑部件具有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记录/再现设备,它通过相对于光盘移动安装有物镜的套筒而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盘上再现信息,其中套筒是由多个支撑部件悬浮支撑起来的,每个支撑部件具有一个用以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或优点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陈述,一部分通过描述是显而易见的,或通过实践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通过结合附图对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更明显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的平面图;
图2A和2B是原理示意图,表示图1的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中使用的磁驱动单元的操作;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支撑部件结合的光拾取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部件的硬度的模拟结果;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分解透视图;
图6和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磁驱动单元的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光拾取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它的例子在附图中作了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发明。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包括安装有物镜2的套筒5,和至少一个支撑部件8(图中示出了4个),支撑部件的第一端与套筒5连接,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与支架6连接。一个磁驱动单元未被示出,它在磁道方向,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驱动套筒5。
每个支撑部件8为螺线形的导线模型。即,每个支撑部件8为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线模型。支撑部件8的每条导线的各个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支架6和套筒5。
根据一个实施例,导线模型由PCB(印刷电路板)制成,并且具有至少一根导线。如果必要,通过制作包括多根导线的模型来使支撑部件8的数目最小化。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聚焦导线F(+)和(-)聚焦导线(F-)形成一个支撑部件,(+)磁道导线(T+)和(-)磁道导线(T-)形成一个支撑部件,和(+)倾斜导线t(+)和(-)倾斜导线t(-)形成一个支持部件。当需要用于其它目的的附加导线时,形成具有一个导线模型的支持部件。例如,可以进一步形成驱动LCD(液晶显示器)的导线P(+)和P(-)。以这种方式,可通过构成具有多个导线模型的指定的支撑部件而减少支撑部件8的总数。
为了在聚焦、磁道、和倾斜方向上驱动光学检测光致动器,当使用传统导线时,至少需要六根导线。如果需要用于其它目的的附加导线,则至少使用八根导线。但是,当使用具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线模型的支撑部件时,支撑部件8的数量就减少到4个。
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部件8是一块板,其中支撑部件的交叉单元(cross-unit)的第一边比第二边要长。当交叉单元的宽度和长度不同时,支撑部件8的硬度根据支撑部件8的移动方向改变。因为对支撑部件的硬度的敏感性大,如果硬度在各个方向不同,则在聚焦、磁道、和倾斜方向进行精确控制就变得很难。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部件8是螺线形的,以便在所有方向上具有与驱动方向无关的硬度。螺线形支撑部件8在支撑部件8的整个主体上表现出均匀硬度。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件的硬度模拟结果照片。支撑部件8的硬度程度用不同颜色表示,支撑部件8的总体颜色彼此很相似。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
参考图5,该光拾取致动器包括基座10、放置在基座10的一侧上的支架12、安装有物镜14的套筒15、以及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磁道方向上驱动套筒15的磁驱动单元。而且,在支架12和套筒15之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部件30。
磁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聚焦方向驱动的聚焦线圈、至少一个用于在磁道方向上驱动的磁道线圈、至少一个用于在倾斜方向驱动的倾斜线圈、以及面对聚焦线圈、磁道线圈、和倾斜线圈的磁铁22。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聚焦线圈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并且磁道线圈包括两个磁道线圈TC1和TC2。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共用于聚焦驱动和倾斜驱动。同时,面对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两个磁道线圈TC1和TC2、以及倾斜线圈放置磁铁22,在磁铁22之间放置套筒15。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两个磁道线圈TC1和TC2全部放置在套筒15的对边表面15a上,将用于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两个磁道线圈TC1和TC2提供电流的支撑部件30放置在对边表面15b上,而与装有线圈的边15a相邻。
如上所述,支撑部件30为导线模型。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每个支撑部件30包括两根导线时,提供三个支撑部件30a、30b和30c用以聚焦驱动、磁道驱动、和倾斜驱动,如果需要多根导线用于LCD驱动,则增加第四个支撑部件30d。需要LCD驱动用以补偿当使用双层盘时由于各层的厚度差引起的球面像差。当在套筒上安装LCD时,需要多根导线用于LCD驱动。
如果增加用于LCD驱动的导线,则至少有八根包括聚焦驱动、磁道驱动、和倾斜驱动的导线。例如,当需要八根导线时,可以形成四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包括两个导线模型。根据一个实施例,当需要九根导线时,使用每个包括两个导线模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部件,使用第四支撑部件,在第四支撑部件中两个导线模型安排在第四支撑部件的第一边,一个导线模型安排在第四支撑部件的第二边。
或者,如图5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所解释的,当需要仅用于聚焦驱动、磁道驱动和倾斜驱动的导线时,并且当聚焦驱动和倾斜驱动使用的导线是公共时,用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和四根导线包括在第一支撑部件30a和第二支撑部件30b中,每个支撑部件中具有两根导线模型。并且用于磁道线圈TC1和TC2的导线包括在第三和第四支撑部件30c和30d中,支撑部件30c和30d中的每一个具有单个导线模型。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控制套筒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移动。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磁驱动单元的平面图。
参考图6,磁铁22有4个极化区。即,根据一个实施例,磁铁22被分成4个极化区(或极化的区域),在极化区上分布了N极和S极。为了方便,将磁铁22的四个极化区表示为第一极化区22a(N极)、第二极化区22b(S极)、第三极化区22c(N极)、和第四极化区22d(S极)。对应于磁铁22的极化区22a、22b、22c、22d中的每一个放置四个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磁道线圈TC1和TC2。
例如,磁道线圈TC1和TC2被安排覆盖彼此面对的第一极化区22a和第二极化区22b。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成对地安排在套筒15的每个边表面15a上,在套筒15上安排有磁道线圈TC1和TC2。例如,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3和FC4被安排覆盖第一极化区22a和第四极化区22d,这两个电极在套筒15的对边15a上。类似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FC1和FC2被安排覆盖套筒15的对边15a上的第二极化区22b和第三极化区22c。
另一方面,根据一个实施例,磁铁22是具有两个极化区的表面极化磁铁。例如,包括两个表面极化磁铁的一组表面极化磁铁可以按预定距离安排得与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磁道线圈TC1和TC2面对。
根据一个实施例,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磁道线圈TC1和TC2是绕组线圈。如图7所述,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磁道线圈中的至少一个是精细图案线圈20。精细图案线圈20是通过在薄膜上形成线圈型式的图案来制造的,它易于安装在很窄的空间之中。
上述实施例是倾斜线圈被公共用作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的情况。即,一个线圈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控制套筒15的致动。
然而,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倾斜线圈独立地与聚焦线圈分开提供。如图8所描述的,第一到第四个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以及第一到第四个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在类似的地点上重叠安排。这些线圈安排在第一和第二精细图案线圈35和36中。
当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磁道线圈被独立致动时,至少需要两根导线将能量施加给聚焦线圈。而且,需要4根导线将能量施加给倾斜线圈和磁道线圈。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六根导线时,可使用每一个包括两个导线模型的两个支撑部件,并且可以使用每一个包括一个导线模型的两个支撑部件。然后,包括两个导线模型的支撑部件和包括一个导线模型的支撑部件安排在套筒15的每个边15b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支撑部件减少了制造致动器的劳动成本。并且,使用支撑部件能使致动器小型化。上述本发明的磁铁和线圈的安排的描述只是举例,因此,它可以被修改成各种不同的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如上所述,磁铁22可以有4个极化区22a、22b、22c、和22d,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成对地安排在套筒15的各边表面上,其中FC3和FC4与第一极化区22a和第四极化区22d相交而彼此面对,FC1和FC2与第二极化区22b和第三极化区22C相交而彼此面对。在其上第一至第四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形成图案的第二精细图案线圈36安排在第一精细图案线圈35的前面或后面,在该第一精细图案线圈35上聚焦线圈FC1、和FC3,和磁道线圈TC1形成图案。第一至第四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可以配对并且安排在,例如套筒15的各边15a上。相反,在图7中,第一和第三倾斜线圈TiC1和TiC3所示为在套筒15的一边15a上,而第二和第四倾斜线圈TiC2和TiC4被安排在与边15a相对的套筒的对边15a上,在边15a上安排有第一和第三倾斜线圈TiC1和TiC3。
磁铁22被分成4个极化区22a、22b、22c和22d,它们具有对称的极化面积,但是,与磁道线圈对应的第一极化区22a和第二极化区22b与第三极化区22c和第四极化区22d相比是在较宽的面积内被极化的,从而确保磁道线圈TC1和TC2的有效面积。即,为了平衡分布在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与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之间的极化面积,极化面积可以调整,因为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与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使用全部4个极化区22a、22b、22c和22d,但是磁道线圈TiC1和TiC2只使用第一极化区22a和第二极化区22b。
如图7所示,中性区23可以安排在各个极化区22a、22b、22c和22d之间。中性区23安排在极化区之间的边界上,以便避免由于在两个不同的极化区相遇的界面区域上磁力线的偏移造成的总磁力减弱。
根据一个实施例,光拾取致动器还包括外轭铁25和内轭铁27,以便将磁铁22产生的磁力线引导到所希望的方向。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的操作。
现在描述共同使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实施例。换言之,通过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与磁铁22之间的相互作用,执行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的致动。
致动方向是根据施加到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的电流的方向来确定的。作为一种用于将电流施加到聚焦线圈以致动套筒15的方法,电流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FC1和FC2,并且另一电流被施加到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3和FC4。或者,每个电流可以被施加到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中的每个。
在前一种情况中,第一和第四线圈FC1和FC4通过与磁铁22的相互作用而在相同方向,即向上或向下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套筒15的致动在聚焦方向上得到控制。在后一种情况中,聚焦线圈的左边和右边受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即向上或向下方向的力的作用。因此,套筒15的驱动在倾斜方向上受到控制。因此,它能够在三个方向,即聚焦方向F、磁道方向T、和倾斜方向Tir上致动。
与上述情况不同,当相同电流施加到第一和第三线圈FC1和FC3并且另一相同电流被施加到第二和第四线圈FC2和FC4时,如果两个电流的相位不同,则套筒15可能在切线斜方向Tit上被致动。
当相同方向的电流被独立地施加到4个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的每一个时,套筒15上下移动,由此在聚焦方向F上致动。
另一方面,当相反方向的电流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FC1和FC2以及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圈FC3和FC4上时,套筒15在径向倾斜方向Tir上被致动。或者,当相反方向的电流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三线圈FC1和FC3以及第二和第四线圈FC2和FC4时,套筒15在切线倾斜方向Tit上被致动。
同时,磁道线圈TC1和TC2通过第一极化区22a和第二极化区22b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套筒15在磁道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在4个方向,即聚焦方向F、磁道方向T、径向倾斜方向Tir、和切线倾斜方向Tit上致动套筒15。
为了在聚焦、倾斜、和磁道方向上致动套筒15,需要第一到第四支撑部件30a、30b、30c和30d。4个支撑部件30a、30b、30c和30d具有均匀的硬度,与驱动方向无关,因为它们是螺线形状。
在上述的描述中,与倾斜线圈和磁道线圈联合使用的聚焦线圈仅安排在套筒15的两个边15a上,不过,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各个线圈也可以安排在套筒15的4个边15a和15b上。
其次,参考图8,现在描述当第一到第四个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第一到第四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独立地安排在套筒15的对边15a上时在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同电流被施加到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圈FC1、FC2、FC3和FC4。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电流的方向简单地上下移动套筒15。关于磁道线圈TC1和TC2的致动的描述将被省略,因为它与上面描述的情况相同。
通过将电流独立地施加到第一至第四倾斜线圈TiC1、TiC2、TiC3和TiC4的每一个上,在径向倾斜方向Tir和切线倾斜方向Tit上致动套筒15。当相同电流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TiC1和TiC2,并且具有与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TiC1和TiC2的电流不同相位的另一相同电流被施加到第三和第四倾斜线圈TiC3和TiC4时,径向倾斜方向Tir的致动就实现了。通过将相同电流施加到第一和第三倾斜线圈TiC1和TiC3,并且通过将具有与施加到第一和第三倾斜线圈TiC1和TiC3的电流的不同相位的相同电流施加到第二和第四倾斜线圈TiC2和TiC4来实现切线倾斜方向Tit致动。
参考图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光拾取致动器的光记录/再现设备包括:主轴马达180,用于旋转安装在转台203上的盘D;和面对转台203的夹具205,用于通过与转台203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来夹紧盘D。当盘D被主轴马达180旋转时,包含在光拾取装置200中的物镜2(14)通过在盘D的径向上移动而从盘D再现信息或者在盘D上记录信息。
为了在盘D上记录信息和从盘D中再现信息,主轴马达180和光拾取装置200被驱动单元210驱动,并且光拾取装置200的聚焦伺服、倾斜伺服、和磁道伺服由控制单元220控制。光拾取装置200包括具有物镜2(14)的光学部分和用于在聚焦、倾斜和磁道方向上致动物镜2(14)的光拾取致动器。
由光检测装置200检测到的光电传输信号通过驱动单元210输入到控制单元220。驱动单元210控制主轴马达180的转速,放大输入信号,并驱动光拾取装置200。控制单元220根据从驱动单元210输入的聚焦信号、倾斜信号、和磁道信号产生聚焦伺服指令、倾斜伺服指令、和磁道伺服指令,并向驱动单元210发送聚焦伺服指令、倾斜伺服指令、和磁道伺服指令以便执行聚焦伺服、倾斜伺服、和磁道伺服。
光拾取装置200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如图3所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光拾取致动器包括安排在支架6和套筒5之间的多个支撑部件8。
支撑部件8包括至少一个导线模型,从而减少了支撑部件8的数量,并且能够被应用到致动器而与磁致动单元的结构无关,即,支撑部件8可以运用到对称致动器和非对称致动器两者上。
支撑部件8具有可以减少支撑部件数量的导线模型,并且具有螺线形状从而在所有致动方向上表现均匀硬度。
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故障率并且增加产量地制造光拾取致动器,该光拾取致动器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部件以及使用该光拾取致动器的光记录和再现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部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弱光拾取致动器、和各种致动器,而与致动器的结构无关。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形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改变,其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中被定义。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支撑装有物镜的套筒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具有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导线模型由PCB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螺旋形状。
4.一种致动套筒的光拾取致动器,在该套筒上安装有物镜,该物镜由磁驱动单元驱动,其中,所述套筒由多个支撑部件悬挂,每个支撑部件具有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每个支撑部件具有螺旋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导线模型由PCB制成。
7.一种光记录和再现设备,用于通过相对于光盘移动安装有物镜的套筒而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盘再现信息,其中套筒由多个支撑部件悬挂,每个支撑部件具有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记录和再现设备,其中每个支撑部件具有螺旋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设备,其中所述导线模型由PCB制成。
10.一种连接支架和套筒的支撑部件,该套筒用于支撑物镜,该套筒由磁致动器致动,并且该支撑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提供电流的导线模型。
11.一种光拾取致动器,包括:
基座;
与基座相连的支架;
套筒;
安装在套筒上的物镜;
连接支架和套筒的支撑部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螺线形的导线模型,以便提供电流;和
在磁道方向、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致动套筒的磁驱动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
(+)聚焦导线F(+)和(-)聚焦导线F(-)被形成为一个支撑部件;
(+)磁道导线T(+)和(-)磁道导线T(-)被形成为一个支撑部件;和
(+)倾斜导线t(+)和(-)倾斜导线t(-)被形成为一个支撑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驱动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与基座连接的磁铁,
至少一个与相邻于磁铁的套筒连接、以便在磁道方向上致动套筒的磁道线圈,和
至少一个与相邻于磁铁的套筒连接、以便在聚焦方向上致动套筒的聚焦线圈;和
提供电流给线圈的支撑部件的导线。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驱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相邻于磁铁的套筒连接、以便在倾斜方向上致动套筒的倾斜线圈。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
至少一个磁道线圈包括多个磁道线圈;和
至少一个聚焦线圈包括多个聚焦线圈,该多个聚焦线圈在聚焦和倾斜方向上致动套筒。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
磁道线圈和聚焦线圈安排在套筒的至少一个第一对边上;和
支撑部件与在套筒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边上的套筒相连,第二对边与第一对边相邻。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当需要六根导线在聚焦、磁道、和倾斜方向上致动套筒时,支撑部件的数目至少是两个。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支撑部件的数目是三个。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当另外两根导线是用于除在聚焦、磁道、和倾斜方向上致动套筒以外的用途时,支撑部件的数目至少是三个。
CNA200410095926XA 2003-07-24 2004-07-24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Pending CN16099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51102A KR100555510B1 (ko) 2003-07-24 2003-07-24 지지부재, 광픽업 액튜에이터 및 광기록/재생 장치
KR51102/2003 2003-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9966A true CN1609966A (zh) 2005-04-27

Family

ID=3407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5926XA Pending CN1609966A (zh) 2003-07-24 2004-07-24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18553A1 (zh)
JP (1) JP2005044500A (zh)
KR (1) KR100555510B1 (zh)
CN (1) CN16099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6048A (ja) * 2003-12-25 2006-03-09 Nidec Sankyo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ヘッド装置
JP4533192B2 (ja) * 2005-03-07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チルト補償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302378A (ja) * 2005-04-19 2006-11-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および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I322424B (en) * 2005-12-27 2010-03-21 Ind Tech Res Inst Objective lens deiving apparatus
EP1830354A1 (en) * 2006-03-03 2007-09-05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Pickup for accessing storage media
KR100794145B1 (ko) * 2006-08-01 2008-01-17 주식회사 유니테스트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터 구성 장치
KR20080057484A (ko) * 2006-12-20 2008-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액츄에이터
EP1965378A1 (en) * 2007-02-28 2008-09-03 Deutsche Thomson OHG Pickup for accessing moving storage media and drive having the pickup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5735A (ja) * 1983-10-31 1985-05-29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S60239939A (ja) * 1984-05-14 1985-11-28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684738B2 (ja) * 1988-12-29 1997-1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02203431A (ja) * 1989-02-02 1990-08-13 Teac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21042B1 (ko) * 2001-06-19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액튜에이터 구동 방법 및 광픽업 액튜에이터
KR100620020B1 (ko) * 2001-09-21 2006-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픽업의 렌즈홀더 조정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55510B1 (ko) 2006-03-03
US20050018553A1 (en) 2005-01-27
JP2005044500A (ja) 2005-02-17
KR20050012019A (ko) 2005-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4341C (zh) 光头致动器
CN1214369C (zh) 用于光拾取器的驱动器
CN1220185C (zh) 光学拾取装置的透镜位置控制单元
CN1194342C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器
CN100378825C (zh) 倾斜驱动光拾取致动器及其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30810C (zh) 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
CN1450536A (zh) 光学头致动器中的三轴驱动装置
CN1609966A (zh) 光拾取致动器及其支撑部件、光记录/再现设备
CN1238846C (zh) 光拾取器及其致动器及使用它的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855250A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02472C (zh) 磁路及采用该磁路的光学记录和/或复制装置
CN1794349A (zh) 光学头致动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591612A (zh) 倾斜动作光拾取致动器及使用其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441414A (zh) 光拾取头致动器和使用其的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702743A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机构和方法,及重现和/或记录装置
CN101079280A (zh) 光学拾取器
CN1848256A (zh) 光学拾取致动器和具有其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558405A (zh) 光拾取致动器及使用该致动器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01307C (zh) 光学机构驱动装置
CN1652224A (zh) 带光学拾取器致动器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及其方法
CN1841534A (zh) 光学拾取头
CN1645491A (zh) 小型光学拾取致动器
CN1684163A (zh) 光学头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301012A (zh) 驱动物镜的装置
CN1306496C (zh) 利用音圈电机的超小型激光头多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