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3995A - 总泵 - Google Patents

总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3995A
CN1593995A CNA2004100747139A CN200410074713A CN1593995A CN 1593995 A CN1593995 A CN 1593995A CN A2004100747139 A CNA2004100747139 A CN A2004100747139A CN 200410074713 A CN200410074713 A CN 200410074713A CN 1593995 A CN1593995 A CN 1593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aster cylinder
plunger
dump valv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47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9991C (zh
Inventor
马克·巴彻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K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K Ltd filed Critical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K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3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3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99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99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60T13/1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using accumulators or reservoirs fed by pumps
    • B60T13/142Systems with master cylin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229Prime mover or fluid pump making
    • Y10T29/49231I.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aking
    • Y10T29/49233Repairing, converting, servicing or salva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16Conve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刹车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包括一具有一本体孔的本体、一制动口、一油箱口、一压力口、一可在本体孔内滑动的活塞和一柱塞,所述每个口都与本体孔液压连通,所述活塞给本体孔一部分定界,以定义一用于加压制动口的总泵,所述活塞还包括一用于隔离压力口和油箱口的活塞密封件,包括一活塞孔、用于液压连通压力口和活塞孔的第一活塞洞组和用于液压连通活塞孔和油箱口的第二活塞洞组,所述柱塞可滑动地容放于活塞孔中,并具有一个柱塞孔、一用于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连接的柱塞洞组、一个用于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隔离的柱塞密封装置,所述柱塞孔与活塞孔液压连通,这样:在停止工作情况下,总泵不加压且所述密封装置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隔离,从而将压力口和油箱口隔离,并且在致动情况下,柱塞作用于活塞使其滑动地移动以加压制动口,所述的柱塞洞组液压连通第一活塞洞组和柱塞孔,从而液压连通压力口和油箱口。

Description

总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总泵和倾泄阀组合以及一种制造这种阀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车辆如推土机使用静液压驱动系统。通常发动机驱动液压泵为液压马达提供加压的液压流体。该液压马达与车辆的车轮(或者轮轨)连接。这样,驱动液压马达就有可能操纵车辆。车辆上设置制动器,为了不使制动器过热,在制动器开始工作前,作用于液压马达的加压流就必须基本停止。
公知的在发动机驱动泵和液压马达之间设置有“倾泄阀”。倾泄阀开启将使泵/马达的流体流进油罐,从而停止驱动车辆车轮。一旦阀已开启,则制动器开始工作。这样,制动器只为减慢车辆速度所必需,并不作用对抗液压泵/马达的任何驱动力。本申请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另外,一些其他车辆,如农用拖拉机,已公知使用一种制动刹车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特别地,那些使用静液压驱动系统的车辆不使用刹车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类似的,那些使用刹车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车辆也没有静液压驱动系统。
在刹车总泵和增力器组合中,通过一推杆作用的刹车踏板力被增大(或助推)且这种助推力作用于总泵。这样,这种装置在刹车时帮助车辆驾驶员。通常,在一机械驱动车辆上使用这种系统。这样,为应用制动器,驾驶员通常要将其右脚从油门移开而作用于刹车踏板,或者也可以同时地左脚踩下离合踏板右脚踩下刹车踏板。在任一情况下,显然停止驱动车辆车轮不是通过总泵和增力器阀组合,而是一机构完成。换句话说,总泵和增力器阀组合在停止驱动车辆车轮的过程中没有起任何作用。
本申请人首先认识到可以使用公知总泵和增力器阀组合的众多数量组件来提供一个总泵和倾泄阀组合。这样,根据规模经济学,这将可能降低公知总泵和增力器阀组合的成本,也降低一种新型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的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包括一具有本体孔的本体、一制动口、一油箱口、一压力口、一在本体孔内可滑动的活塞和一柱塞,其中每个口都与本体孔液压连通,
所述活塞给本体孔一部分定界,以限定出一用于加压制动口的总泵,所述活塞还包括一用于隔离压力口和油箱口的活塞密封件,包括一活塞孔、用于液压连通压力口和活塞孔的第一活塞洞组和用于液压连通活塞孔和油箱口的第二活塞洞组,所述柱塞可滑动地容放于活塞孔中并具有一个柱塞孔、一用于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连接的柱塞洞组、一个用于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隔离的柱塞密封装置,
所述柱塞孔与活塞孔液压连通,这样:
在停止工作情况下,总泵不加压且所述密封装置将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隔离,从而将压力口和油箱口隔离,并且
在致动情况下,柱塞动作使活塞滑动以加压制动口,所述的柱塞洞组液压连通第一活塞洞组和柱塞孔,从而液压连通压力口和油箱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适于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本体,
提供第一套组件,用于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提供第二套组件,用于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将所述第一套或第二套组件之一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一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两个相同的裸本体铸件,
以第一种方式加工第一个裸铸件以提供一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本体,
以第二种方式加工第二个裸铸件以提供一总泵和增力器组合本体,
将第一套组件与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将第二套组件与总泵和增力器组合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相应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与本发明总泵和倾泄阀组合结合的液压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在停止工作时的截面视图,
图3为一公知总泵和增力器组合在停止工作时的制造截面视图,及
图4是图1的另一个示意图,更详细地显示了总泵和倾泄阀组合的内部工作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图示了一车辆1,其具有一与液压泵3驱动连接的发动机2。一液压线4将液压泵3的输出端与液压马达5的输入端耦连。该液压马达5与车辆的车轮6液压耦连。液压马达5的输出端经由液压线8回到液压罐7。液压线4与液压线9三通连接,液压线9与本发明总泵和倾泄阀组合11(本文称作CMDV)的压力口10连接。液压线12将CMDV的油箱口13与油箱连接。液压线15将CMDV的制动口14与制动器16连接。车辆工作如下:
为驱动车辆,发动机2驱动液压泵3,液压泵3从油箱7移取液压流体并对其加压。加压流体沿液压线4馈入液压马达5使其转动,进而转动车轮6并使车辆运动。当车辆驾驶员需要制动车辆时,他或她将会用脚踩刹车踏板,这样CMDV的倾泄阀组件可通过线9和12将线4释放进入油箱。则CMDV的总泵组件再作用于液压加压线15,从而使制动器发挥作用。
从图2中可以看到CMDV的更多细节。该CMDV包括一本体20,通常以铸件成形并随后加工制成。本体20包括一中心本体孔22,该孔有直径为d的第一圆柱部分24和直径为D的第二圆柱部分26。压力口10和油箱口13均与第二个圆柱部分26液压连通,制动口14与第一圆柱部分24液压连通。
第一圆柱部分24限定一总泵24A,第二圆柱部分限定一本体主缸26A。
一总泵回流洞28能够选择性地液压连通总泵24A和本体主缸26A。
一活塞30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本体内部。活塞30的第一端32容放于第一圆柱部分24中,活塞其余部分总体上容放于第二圆柱部分26。第一端32包括一总泵密封件34。
第一活塞环岸(piston land)36容放第一活塞密封件37,以提供第一活塞环岸相对第二圆柱部分26的密封。第二活塞环岸38容放第二活塞密封件39,以提供第二活塞环岸相对第二圆柱部分26的密封。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活塞环岸沿轴向间隔布置,限定所述本体主缸26A的一环形区域40。所述活塞包括一活塞孔42,且第一活塞洞组44包括一系列沿圆周间隔排列的径向开口的洞(图中只显示了两个),这些洞将环形区域40与活塞孔42液压连通。
所述活塞和特别是第一活塞环岸36与本体主缸26A一起限定一环形区域46,从图2中看位于第一活塞环岸36的左侧。
第二活塞洞组48包括一系列径向开口、将活塞孔42和环形区域46液压连通的洞(图中只显示了两个)。
止回阀50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液压流体从活塞孔42流入总泵24A。
活塞孔42包括直径为E的圆柱部分43。柱塞52的第一端52A可滑动地安装于圆柱部分43(直径为E)的内部。一柱塞密封装置54安装在第一端52A,包括第一柱塞密封件55和第二柱塞密封件56,两者均与圆柱部分43的壁为密封关系。
显然,第一柱塞密封件55与第二柱塞密封件56轴向间隔设置。
第一端52A还包括将第二柱塞密封件56右侧(如图2所示)的活塞孔的一个区域与该柱塞的一柱塞孔60液压连通的一柱塞洞组58。
一弹性挡圈62安装在活塞的凹槽内部,保证柱塞大体上位于活塞孔内部。柱塞52的第二端52B包括用于容放一第三柱塞密封件65的凹槽64。
第二端52B还包括一容放推杆67的凹槽66。
一封闭套管68通常作为横截面中的顶帽,包括一环岸,所述环岸具有一个密封件69,以在所述环岸和第二圆柱部分62之间提供密封。所述封闭套管包括一直径为F的中心孔70,滑动容放柱塞52的第二端52B,特别是与第三柱塞密封件65密封接合。使用中的套管68不相对本体20移动。密封件69阻止液压流体从CMDV向外的泄漏。
一闭合板72通过与螺纹孔74啮合的螺钉(未图示)或螺栓螺母(未图示)安装在本体20上。
第一弹簧76形式的第一弹性装置作用在活塞的第一弹簧顶头77和柱塞的第二弹簧顶头78之间,以偏压这些顶头。第二弹簧80形式的第二弹性装置作用在本体的一个弹簧顶头81和活塞30的第二弹簧顶头82(本例中为第一活塞环岸36)之间,以偏压顶头81和82。
柱塞52包括柱塞顶头84,活塞30包括相应的活塞顶头86。在图2所示停止工作条件下,顶头84和86的间隔为x,CMDV工作如下。
概括来说,驾驶员施加给踏板的力作用于推杆67,推杆最初相对于活塞30向左移动柱塞52,因此进一步缩小了顶头84和86之间的间隙,并将压力口10和油箱口13液压连通,从而作为一个倾泄阀工作。一旦顶头84接触顶头86,活塞将向左运动,这样总泵密封件34可移动经过回流洞28,因此,密封总泵24A并允许对制动口14加压,作用于制动器。
图4所示为总泵和倾泄阀组合11的一个详细视图,具有以虚线条表示的本体20。可以看到三个口(压力口10、油箱口13和制动口14)与本体20外部相应的液压线连接。如下文进一步的描述,不让空气进入总泵24A这一点很重要,这样止回阀50和总泵回流洞28必须从本体20的一个充满液压流体的区域回收补充总泵。这时,回流洞28和止回阀50均从有效地作为一内部油箱的环形区域46回收补充总泵。这个内部“油箱”46已经示于图4。
更详细的工作状况如下:
参看图2,因为第一活塞密封件37总是位于从图2看的压力口10的左侧,并且第三活塞密封件39即便在活塞向左运动的极限位置也总是位于从图2看的压力口10的右侧,因此压力口10与环形区域40始终液压连通。
环形区域40与第一活塞洞组44始终液压连通。
油箱口13、环形区域46、第二活塞洞组48、活塞孔42、柱塞孔60和柱塞洞组58彼此始终液压连通。
在总泵密封件34经过回流洞28左侧时,可选择性地阻塞刹车总泵24A和环形区域46之间的液压连通。
如图2所示,柱塞密封装置54确保第一活塞洞组44与柱塞洞组58液压隔离。不过,当第二柱塞密封件56移至第一活塞洞组左侧时,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洞组58液压连通。
止回阀50可以一种公知的方式可选择地允许总泵24的恢复。
图2显示了停止工作时的CMDV,此时没有力作用于推杆67。此时,弹簧80作用于活塞30将其偏压至与封闭套管68紧邻接合,其用作止挡。类似地,图中第一弹簧76向右偏压柱塞52,使其与弹性挡圈62紧邻接合。可以看到在此位置,回流洞28开启,第一活塞洞组44通过柱塞密封装置54闭合。同样地,压力口10不能向油箱口13开放,因而液压线9被闭合。因此,液压泵3能够驱动液压马达5。
如上提及的,最好使压力口10与油箱口13的液压连通(即倾泄阀开启)先于制动主泵24A对制动口14的加压(即先于开始制动)。为实现此功能,必须正确设计第一和第二弹簧76和80以及顶头84和86之间的距离x。举例来说,在一种安装中可以对第二弹簧80施加200牛顿的预紧力。第一弹簧76预紧力为60牛顿,距离x可以是7mm。第一个弹簧76的弹簧刚度可以是140牛顿/7mm。
从这些图中应该理解,当CMDV处于停止工作位置时,第一弹簧76的安装预紧力小于第二弹簧80的安装预紧力。这样,当在推杆上施加一力时,第一弹簧76将优先于第二弹簧80压缩。这就意味着当推杆67向左移动时,活塞起初保持静止并且柱塞密封装置54相对于静止的第一活塞洞组向左移动。推杆67进一步向左运动使顶头84和8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第二柱塞密封件56最终将移至第一活塞洞组的左侧,这样液压连通压力口和油箱口,因此开启倾泄阀。
当顶头84和86彼此接触时,第一弹簧76将被压缩7mm,因此被施加一200牛顿的负载(即,起始的60牛顿的安装负载加上弹簧刚度为140牛顿/7mm时7mm的压缩量)。应该理解,当顶头84和86彼此接触时,由第一弹簧76施加的弹性负载基本上等于第二弹簧80施加的弹性负载。推杆进一步向左运动导致顶头84压上顶头86,从而向左移动活塞,闭合回收阀28,并因此对总泵和制动口14加压。
释放刹车踏板使组件返回至图2所示位置,从而释放制动器,闭合倾泄阀,因而使得液压泵3驱动液压马达5以使车辆行驶。
如图2所示,第一活塞洞组包括多个围绕活塞沿圆周间隔排列的洞。所有洞成形于活塞上同一纵向位置。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洞组可以包括一系列沿圆周间隔排列的洞,每个洞都位于活塞纵向上的不同位置。显然,如果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柱塞密封装置是第一柱塞密封件和第二柱塞密封件的形式,则这些柱塞密封件必须充分间隔开以环绕第一活塞洞组的所有洞,确保第一活塞洞组与第一柱塞洞组和活塞孔的中心区域液压隔离。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洞组的洞是围绕活塞圆周的螺旋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在一个应用中,第一活塞洞组可以包括16个径向的洞,每个洞直径1.5mm。当形成一螺旋时,邻近的洞可以纵向偏移0.2mm。这样,第一个洞和第十六个洞之间的实际距离将是3mm(即15个间隙×0.2mm=3mm)。而且,当第一个活塞洞开始开启到最后一个活塞洞完全开启,柱塞相对于活塞移动的总距离是4.5mm(即15个间隙×0.2mm+1个洞的直径(1.5mm)=4.5mm)。这样,以这种方式排列这些洞,可提供一个逐渐开启的倾泄阀。这将是尤其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允许驾驶员以可控方式操作车辆“往前蹭”,因此可将车辆很好地控制在一个很慢的速度。
如上提及的,优选地,所述洞分布在一螺旋上,以提供不同洞位于活塞纵向上不同位置的第一活塞洞组,不过当然这些洞并非必须以这种方式设置。
通常上述的16洞排列方式可与顶头84和86之间7mm的距离x结合使用。这将允许制造误差以及柱塞在停止工作位置和16个洞中第一洞开始开启位置之间的初始运动(即所述的2mm)。
如上提及的,当第一弹簧76压缩长度x(200牛顿)时,其弹性力基本上等于处于停止工作状况时弹簧80的弹性力(也为200牛顿)。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踏板感觉,并且提供从倾泄阀完全开启到制动器开始作用之间的平滑过渡。
应该理解,CMDV的一些组件作用相当于一总泵,其另外一些组件作用相当于倾泄阀(如图箭头90所示)。还应该理解,倾泄阀90和总泵相继动作,即倾泄阀90开启之后,总泵开始作用以使制动器发挥作用。
因此,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新型且具有可专利性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为避免疑问,术语“洞组”包括一组任何数量的洞,甚至包括单个的一个洞。
图2示出了各种具有弹性的密封。在某些可以容许有限密封泄漏的环境下,不需要任何弹性或其他单独的“密封”组件,一简单活塞环岸或一柱塞环岸就可限定一定的密封。
而且,本申请人首先认识到,可对一公知的总泵和增力器组合进行改造而得到一CMDV。这样,参考图3,图示为一公知的总泵和增力器组合110(这里称作CMB)。CMB110的某些组件与CMDV11的相同。具体来说为本体20、总泵密封件34、止回阀50、第一活塞密封件37、第二活塞密封件39、第三柱塞密封件65、第一柱塞密封件55、第二柱塞密封件56、闭合板72、封闭套管68、封闭套管密封件69以及推杆67。
需要指出,这些组件看起来可能不同,这只是因为图3是一工程制造用图,而图2是一示意图。图3真实反映了组件构成。作为说明,图3包括该等口上方的防护帽,其在安装所述阀之前移去。
CMB110的工作状况已经公知,这里简略描述:
作为一个起始点,活塞130的第一活塞洞组144包括一系列沿圆周间隔分布的径向洞。不过,所有的洞都位于活塞上相同轴向位置。第二活塞洞组148也包括一系列沿圆周间隔分布的径向洞,所有的洞都位于活塞上相同纵向位置。可以看到,所述第一活塞洞组紧挨第二柱塞密封件56的左侧定位,所述第二活塞洞组148紧挨第一柱塞密封件56的左侧定位。
当所述推杆在脚刹作用下向左移动时,最开始柱塞向左移动以使第一和第二柱塞密封件56开始闭合其对应的活塞洞组148和144的所有洞。推杆向左的持续移动使得柱塞密封件55和56部分开启对应洞组的所有洞。这允许来自压力口10的加压流体进入柱塞孔160,使得活塞向左移动,进而柱塞密封55和56闭合其对应的所有洞。然后,该加压流体被柱塞孔捕获并作用于柱塞的直径F,以从图3上看向右推动柱塞,并且作用于活塞的直径D,以从图上看向左推动活塞。由于直径D大于直径F,作用于推杆67的力以(D×D/F×F)的比例被“增大”,这样作用于活塞130的总泵活塞部分131的力大于作用于推杆67的力。
因此,要提供一个2-1的增力比,D须是F的1.412倍。只要确使D为F的1.732倍、2.000倍、2.236倍,就能分别得到3-1、4-1、5-1的增力比。
应该理解,当两弹簧176和180均部分压缩时,则增力器工作增加推杆负载。这与本发明的CMDV在倾泄阀逐渐开启时弹簧76被压缩,而弹簧80保持在其起始安装状态相反。
活塞30与活塞130相比较几乎没有差异。其主要不同在于第二活塞洞组48和148位置的不同。具体地,总泵活塞部分131可与活塞30的相应部分相同。
而且,柱塞52与柱塞152相比较也几乎没有差异,其主要不同在于第一柱塞密封件55可选择的位置不同。具体地,第二柱塞密封件56定位于相同位置,柱塞152在第二柱塞密封件56左侧的部分与柱塞52的相应部分相同。
因此可以看出,本申请人能够将一具有一种阀(一增力器阀)的装置(CMB)改造成可用于完全不同应用场合的具有完全不同种类阀(倾泄阀)的完全不同的装置(CMDV)。这种改造可使用相当数量的共同组件实现,因此具有规模经济的优点,进而可能得到一低成本的CMDV和一低成本的CMB。
需要强调的是,所述CMDV没有“助推”的方面。CMB的增力比依赖于相对直径F和D。本申请人首先认识到可保持CMB的同样的直径D和F,并将其应用于CMDV,即使这些相关直径在CMDV的工作中没有作用。
通常,本体20由一铸件制造。由于CMDV最终的已加工本体和CMB最终的已加工本体之间差异很小(例如一个或多个口之间只有螺纹尺寸的差异),因此有可使用相同的裸本体铸件并以略有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提供略有不同的CMDV和CMB最终已加工本体。不过,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使用相同的裸铸件(bare casting)并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如本体20),提供一个可用于CMDV和CMB两者的本体。
类似地,可提供一个普通的裸活塞铸件且其以略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工,提供一CMDV活塞或者一CMB活塞。
类似地,所述柱塞可从一普通裸铸件获得并以略有不同的方式加工,提供一CMDV柱塞或一CMB柱塞。
本申请人首先认识到可制造相同的裸铸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以相同方式加工这些裸铸件,以提供于应用场合差异很大的装置(CMDV或CMB)。

Claims (24)

1.一种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包括一具有一本体孔的本体、一制动口、一油箱口、一压力口、一可在所述本体孔内滑动的活塞和一柱塞,其中所述每个口都与所述本体孔液压连通,
所述活塞给所述本体孔一部分定界以限定出一用于加压所述制动口的总泵,所述活塞还包括一用于隔离所述压力口和油箱口的活塞密封件,并包括一活塞孔、一用于液压连通所述压力口和活塞孔的第一活塞洞组、和一用于液压连通所述活塞孔和油箱口的第二活塞洞组,所述柱塞可滑动地容放于所述活塞孔中并具有一个柱塞孔、一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连接的柱塞洞组、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选择性隔离的柱塞密封装置,
所述柱塞孔与活塞孔液压连通,使得:
在停止工作情况下,所述总泵不加压且所述密封装置将所述第一活塞洞组与柱塞孔隔离,从而将所述压力口和油箱口隔离,并且
在致动情况下,所述柱塞作用于活塞使其滑动地移动以加压所述制动口,所述的柱塞洞组液压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洞组和柱塞孔,从而液压连通所述压力口和油箱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孔包括一与所述活塞密封件接合的本体主缸,所述本体主缸具有一直径(D),所述柱塞包括一个与一套管的壁滑动接合的密封件,所述套管壁相对所述本体固定,具有一直径(F),所述本体主缸的直径(D)大于所述套管的壁的直径(F)。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主缸直径(D)至少是所述套管壁的直径(F)的1.412倍,或者至少1.732倍,或者至少2倍,或者至少2.236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孔包括一具有第一直径(d)、限定所述总泵的第一圆柱部分,以及一具有第二直径(D)、限定所述本体主缸的第二圆柱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直径(D)大于所述第一直径(d)。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组位于所述活塞密封件的压力口侧上,所述第二洞组位于所述活塞密封件的油箱口侧上。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洞组和/或第二活塞洞组和/或所述柱塞洞组中的一个或多个洞是径向的。
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洞组包括至少两个洞,各个洞位于不同的轴向位置,使所述柱塞相对于所述活塞的运动逐渐将第一活塞洞组的每个洞和所述柱塞孔液压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洞组包括至少三个洞,各个洞位于不同的轴向位置,使所述柱塞的运动可以逐渐将第一活塞洞组的每个洞和所述柱塞孔液压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呈螺旋状排列。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密封装置包括以轴向间隔分离关系设置的第一和第二个柱塞密封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柱塞密封件将所述第一活塞洞组与所述第二活塞洞组隔离。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塞密封件选择性地液压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洞组与所述柱塞孔。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弹性装置,优选为一弹簧,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活塞和柱塞之间,将柱塞偏压至一停止工作状态。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通过一保持装置,优选为一弹性挡圈,保持在活塞中。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包括一柱塞顶头,所述活塞包括一活塞顶头,在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柱塞顶头与所述活塞顶头间隔一距离(x),在致动状态时,所述柱塞顶头顶接所述活塞顶头,从而移动所述活塞以加压所述制动口。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弹性装置,优选为一弹簧,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活塞和本体之间,将活塞偏压至一停止工作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当其引用权利要求13时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在所述柱塞顶头接触所述活塞顶头时提供一第一偏压力,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在所述活塞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提供一第二偏压力,且所述第一偏压力基本上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偏压力,使得基本上所述第一活塞洞组的所有洞都在所述总泵对制动口加压之前与所述柱塞孔液压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6当其引用权利要求13时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安装载荷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的安装载荷。
1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泵包括一回流洞,后者开通向所述本体的一内部油箱,所述内部油箱优选地由本体孔中接近所述油箱口的一环形区域提供。
20.一种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适于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本体,
提供第一套组件,用于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提供第二套组件,用于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将所述第一套或第二套组件之一与所述本体装配以提供一总泵和倾泄阀组合或一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活塞密封件、止回阀、闭合套管以及柱塞推杆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部件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组件而言为都要用的部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两个相同的用于活塞的裸铸件,以一第一方式加工第一裸铸件而得到一用于所述第一套组件的活塞,并以一第二种不同方式加工第二裸铸件而得到一用于所述第二套组件的活塞。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一套与第二活塞的一套活塞密封保持件相同的活塞密封保持件。
24.一种制造总泵和倾泄阀组合和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两个相同的裸本体铸件,
以一第一方式加工第一裸铸件以提供一个总泵和倾泄阀组合的本体,
以一第二种不同方式加工第二裸铸件以提供一个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本体,
将一第一套组件与所述总泵和倾泄阀组合的本体装配,以提供一个总泵和倾泄阀组合,
将一第二套组件与所述总泵和增力器组合的本体装配,以提供一个总泵和增力器组合。
CNB2004100747139A 2003-09-12 2004-09-13 总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9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321389.9 2003-09-12
GBGB0321389.9A GB0321389D0 (en) 2003-09-12 2003-09-12 Master cylind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3995A true CN1593995A (zh) 2005-03-16
CN100389991C CN100389991C (zh) 2008-05-28

Family

ID=29226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47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991C (zh) 2003-09-12 2004-09-13 总泵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07769B2 (zh)
EP (1) EP1514756B1 (zh)
JP (1) JP4740569B2 (zh)
KR (1) KR101117372B1 (zh)
CN (1) CN100389991C (zh)
BR (1) BRPI0403809B8 (zh)
DE (1) DE602004010016T2 (zh)
GB (1) GB0321389D0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939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万都 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
CN10823802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及具有其的制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2554B2 (en) * 2007-10-24 2011-07-05 Nestle Waters Management & Technology Air cartridg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KR101418326B1 (ko) * 2012-12-24 2014-07-10 주식회사 만도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마스터실린더
KR102118065B1 (ko) * 2013-11-04 2020-06-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페달시뮬레이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4387A (en) * 1959-09-21 1962-09-18 Gen Motors Corp Hydraulic booster unit
DE1455841A1 (de) * 1964-10-21 1969-08-07 Rotenburger Metallwerke Gmbh Hydraulischer Antrieb
DE1650627C3 (de) * 1967-07-08 1975-02-27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Hydrostatischer Antrieb
US3543508A (en) * 1968-10-16 1970-12-01 Hyster Co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with pressure control
GB1348246A (en) * 1970-05-26 1974-03-13 Dowty Hydraulic Units Ltd Hydraulic apparatus
JPS5837721Y2 (ja) * 1979-08-02 1983-08-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ブ−スタ
JPS59133358A (ja) * 1983-01-20 1984-07-3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連続溶融めつき方法
JPH07218331A (ja) * 1994-01-28 1995-08-18 Nippon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59175A (ja) * 1994-12-02 1996-06-18 Exedy Corp 自動変速機用蓄圧装置
US5778672A (en) * 1996-10-17 1998-07-14 Deere & Company Brake valve
JP3473368B2 (ja) * 1998-01-09 2003-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位相差可変機構
AU2076799A (en) * 1998-02-03 1999-08-23 Hakuju Institute For Health Science Co. Ltd. Inspection method for microorganisms and the like, and unit therefor
JP2000335397A (ja) * 1999-05-27 2000-12-05 Bosch Braking Systems Co Ltd マスタシリンダ
EP1114761B1 (en) * 2000-01-05 2004-09-15 ArvinMeritor, Inc. Dual hydraulic booster assembly for vehicle hydraulic braking systems
GB0218167D0 (en) * 2002-08-06 2002-09-11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In line vacuum bleed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939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万都 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
CN107433939B (zh) * 2016-05-26 2019-10-08 株式会社万都 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
CN10823802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及具有其的制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07769B2 (en) 2006-09-19
DE602004010016D1 (de) 2007-12-27
JP4740569B2 (ja) 2011-08-03
EP1514756B1 (en) 2007-11-14
BRPI0403809B1 (pt) 2013-01-08
KR20050027158A (ko) 2005-03-17
EP1514756A2 (en) 2005-03-16
US20050057091A1 (en) 2005-03-17
EP1514756A3 (en) 2005-08-17
BRPI0403809B8 (pt) 2013-02-19
KR101117372B1 (ko) 2012-03-07
GB0321389D0 (en) 2003-10-15
BRPI0403809A (pt) 2005-05-24
DE602004010016T2 (de) 2008-09-18
CN100389991C (zh) 2008-05-28
JP2005088887A (ja) 200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83C (zh) 机动车辆用的复合推进系统
CN1288017C (zh) 带有密封-补液密封件的制动主缸
CN101052819A (zh)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CN1461255A (zh) 液压压力机控制装置以及其操作方法
CN1942354A (zh) 使用电机的刹车制动系统
CN1247402C (zh) 制动助力器
CN1661236A (zh) 空气压缩机
CN1906428A (zh) 可流体操纵的旋转随动器离合装置
CN1071868C (zh) 致动系统和用于该致动系统的位移阀
CN101069034A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活塞
JP6987238B2 (ja) 電気液圧式の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87244C (zh) 具有可变助力比的助力制动装置
CN1894076A (zh) 冲击工具
CN1219626C (zh) 夹持装置
CN1593995A (zh) 总泵
CN1178806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508431A (zh) 用于防锁定的制动系统的泵
CN1301877C (zh) 包括一容纳反作用盘的座腔的制动助力伺服马达
CN1097184C (zh) 变速器的增力操作装置
CN102582759B (zh) 联动制动阀及其摩托车
CN1720402A (zh) 用于提高液压操作离合器的液压回路的功能可靠性的装置
CN1823233A (zh) 驱动接合装置
CN102213277A (zh) 双活塞正常啮合离合器
CN1283504C (zh) 真空助力器
CN1804419A (zh) 制动器、增压器、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