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677B - 平面手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面手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0677B
CN1590677B CN2004100350961A CN200410035096A CN1590677B CN 1590677 B CN1590677 B CN 1590677B CN 2004100350961 A CN2004100350961 A CN 2004100350961A CN 200410035096 A CN200410035096 A CN 200410035096A CN 1590677 B CN1590677 B CN 1590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box body
main body
lo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350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0677A (zh
Inventor
山田正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Sugatsune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211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360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21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360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90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67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00Handles completely let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 E05B5/003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002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locking the handl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麻烦的动作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加锁、开锁,门的设计也不会受到制约,能够适用于种种形式的门的平面手柄装置。设有:盒体(2);手柄(3),相对于盒体的前表面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可动模块(4),能够与在从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1位置①与第2位置②之间移动;卡合模块(5),具有卡合用锁舌(51),能够与在从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与可动模块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3位置③与第4位置④之间使锁舌移动,且,与可动模块的移动联动,能够在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5位置⑤与第6位置⑥之间使锁舌移动。

Description

平面手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分电盘等中用于将门锁止在固定框架等上的平面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下,以下的平面手柄装置已被公知:具有:安装在门上的盒体、以及可起伏且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盒体上且在倒伏时收纳于盒体的凹部(收纳部)中的手柄,在盒体的背面一侧,与手柄联动且可旋转的卡合爪能够卡脱于安装了门的固定框架上(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特许第3126283号公报、特许文献2:实公平8-2336号公报)
在该平面手柄装置中,卡合爪与起立的手柄联动地旋转,卡脱于安装了门的固定框架。
具体地说,在打开门时,能够使手柄起立并旋转,通过使手柄旋转来解除固定框架与卡合爪的卡合状态,从而开锁。
另一方面,在关闭门时,旋转手柄,使其回到起立位置,从而使卡合爪与固定框架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而将手柄收纳在盒体的收纳部中,来压接门与固定框架,进行加锁。在该加锁状态下,门表面成为几乎平坦的状态。
另外,分电盘等的门有时会根据使用条件在与安装了门的固定框架之间加装衬垫。例如,在分电盘需要水密性或电磁波屏蔽的情况下加装衬垫。为了实现电磁波屏蔽,则用导电性衬垫来连接金属制的门与固定框架。
此外,平面手柄装置备有:卡止部,卡止于收纳在盒体的收纳部中的手柄的被卡止部上;解除机构,由用于解除卡止部的卡止状态的弹簧或杆构成;锁部,具有以规定角度(例如90°)而形成的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通过钥匙而旋转到开放位置时,容许解除机构的解除功能,通过钥匙使旋转到关闭位置的解除机构的解除功能停止。
在现有的平面手柄装置中,如上所述,从开锁状态进行加锁时,首先,作为第1动作,旋转手柄,使其回到起立位置,从而使卡合爪与固定框架卡合。然后,作为第2动作,通过将手柄收纳于盒体的收纳部中,使卡合片靠近门一侧,进行衬垫的压缩。
这样,现有的平面手柄装置需要手柄的旋转与手柄向前后移动的2方向上的2个动作,操作麻烦。
此外,因为需要设置手柄的可旋转区域,所以在门的平面手柄装置的安装区域中,需要将某一程度的范围设计成平面,门的设计受到制约。
相反地,最近的服务器架等设计成前门由曲面构成,所以有时不能适用伴随上述旋转动作的现有的平面手柄装置,在适用对象方面受到制约。
此外,在现有的平面手柄装置中,如上所述,虽然备有用于锁紧手柄的锁部,但即使在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也可一直通过钥匙而使其旋转。
这样,在现有的平面手柄装置中,因为即使在开放位置也能够操作钥匙,所以使用者有可能在门等的开锁时任意地(或无意识地)锁紧而拔出钥匙。此外,可能产生该状态下的使用者拿走钥匙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手柄装置,其无需伴随麻烦的动作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加锁、开锁,门的设计也不会受到制约,能够适用于种种形式的门。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手柄装置,其在手柄处于非卡止状态时能使钥匙的操作不能进行,能够防止使用者在门等的开锁时任意地(或无意识地)锁紧、拔出钥匙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平面手柄装置,包括:盒体,具有收纳部;手柄,相对于上述盒体的前表面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在倒伏状态时收纳在上述盒体的收纳部中;可动模块,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能够与从上述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上述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该手柄的起伏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卡合模块,具有卡合部,能够与从上述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该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使上述卡合部在与上述可动模块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中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与上述可动模块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卡合部在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中的第5位置与第6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手柄包括:手柄主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盒体的前表面一侧起伏的;第1致动件,形成于上述手柄主体的背面一侧,与该手柄主体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的规定的范围内旋转,仅在上述手柄处于主体从倒伏位置起立了规定角度的规定位置之间时,使上述卡合模块的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第2致动件,形成于上述手柄主体的背面一侧,与该手柄主体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的规定范围内旋转,在上述手柄主体从上述规定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使可动模块从上述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手柄从规定的起立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上述可动模块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上述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并从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5位置移动到第6位置,在上述手柄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规定的起立位置时,上述可动模块从上述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上述卡合部从第4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并从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6位置移动到第5位置。
优选地,上述卡合模块具有以规定的弹性力从第4位置一侧向第3位置一侧对上述卡合部施力的施力机构,在上述手柄主体处于从倒伏位置起立了规定角度的规定位置之间时,上述第1致动件对接,通过该第1致动件来接受克服了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的推压力,上述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如果解除上述第1致动件形成的对接状态,则通过上述施力机构使上述卡合部移动到第3位置。
优选地,上述可动模块具有:移动件和以规定的弹性力从第2位置一侧向第1位置一侧对上述移动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在上述手柄主体从上述规定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上述第2致动件对接,通过该第2致动件来接受克服了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的推压力,上述移动部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如果解除上述第2致动件形成的对接状态,则通过上述施力机构使上述移动件移动到第3位置。
优选地,卡止部形成在上述可动模块上,被卡止部形成在上述卡合模块上,该卡合模块的被卡止部处于卡止在上述可动模块的卡止部上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平面手柄装置,包括:盒体,具有收纳部;手柄,相对于上述盒体的前表面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在倒伏状态时收纳在上述盒体的收纳部中,具有用于在收纳时保持在收纳部中的被卡止部;手柄锁紧部,设于上述盒体上;上述手柄锁紧部包括:卡止部,卡止在收容于上述收纳部中的上述手柄的被卡止部上;解除机构,用于解除上述卡止部的卡止状态;锁部,具有以规定角度形成的开放位置及关闭位置,在通过钥匙而旋转到开放位置时容许上述解除机构的解除功能,在通过上述钥匙而旋转到关闭位置时停止上述解除机构的解除功能;锁紧止动器,在上述锁部中,钥匙旋转到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如果通过上述解除机构而使上述卡止部的卡止状态开锁,则禁止钥匙在上述锁部的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优选地,还具有以规定的弹性力向上述卡止部一侧对上述锁紧止动器施力的施力机构,上述锁部具有凸轮部,所述凸轮部与钥匙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在钥匙旋转到开放位置时,位于上述锁紧止动器由上述施力机构被施力而移动的区域,在钥匙旋转到关闭位置时,位于上述锁紧止动器的移动区域外;在上述锁紧止动器上形成有凸轮止动器部,所述凸轮止动器部用于对位于该锁紧止动器的移动区域的上述凸轮部进行固定,并禁止凸轮的旋转。
优选地,在上述手柄的被卡止部处于与上述卡止部卡止的状态时,上述锁紧止动器接受通过上述被卡止部而克服了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的推压力,上述凸轮止动器部不固定上述凸轮而移动到不抑制旋转的位置上,在上述手柄的被卡止部处于与上述卡止部非卡止的状态时,通过上述施力机构,上述凸轮止动器部向可固定上述凸轮的位置被施力。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拉起放下手柄的1个动作进行门的紧固。
因此,能够实现以下的平面手柄装置:无需麻烦的动作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加锁、开锁,门的设计也不会受到制约,能够适用于种种形式的门。
此外,在手柄处于非卡止状态时,不能进行钥匙的操作,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在门的开锁时任意地(或无意识地)锁紧、拔出钥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平面手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背视图。
图2是省略了图1(A)的一部分的纵侧剖视图,(A)及(B)是手柄收纳(手柄处于倒伏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C)是手柄开放(手柄处于起立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
图3是省略了图1(A)的一部分的纵侧剖视图,(A)及(B)是手柄收纳(手柄处于倒伏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B)是手柄收纳过程中的纵侧剖视图,(C)是手柄开放(手柄处于起立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
图4(A)是卡合模块在手柄开放(手柄处于起立状态)时的背视图,(B)是卡合模块在手柄开放(手柄处于起立状态)时,从底面一侧观察到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5(A)是卡合模块在手柄收纳过程中的背视图,(B)是卡合模块在手柄收纳过程中,从底面一侧观察到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6(A)是卡合模块在手柄关闭(手柄处于倒伏状态)时的背视图,(B)是卡合模块在手柄关闭(手柄处于倒伏状态)时,从底面一侧观察到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手柄锁紧部的机构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手柄锁紧部的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C)是表示本发明的平面手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背视图。另外,图1(A)表示手柄处于倒伏状态的情况,图1(B)用双点划线表示处于起立状态的手柄。
如图1(A)~(C)所示,该平面手柄装置1主要具有下述构成要素:盒体2,安装在未图示的门上;平面手柄3(以下,仅称为手柄),相对于盒体2的前表面(正表面一侧)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在倒伏状态时可收纳在由形成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的凹部构成的收纳部21中;可动模块4,安装在盒体2的背面一侧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盒体2的上部一侧)侧上,并在盒体2的背面一侧,能够与手柄3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规定的范围内沿手柄3的起伏方向移动、即、如图1(B)的箭头A所示、沿盒体2的前后方向(前表面与背表面方向)移动;卡合模块5,具有作为卡合部的锁舌51,能够与手柄3的起伏动作联动地使卡合部51沿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如图1(A)的箭头B所示、沿与盒体2的长度方向轴垂直的方向,在规定范围内移动,且,能够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联动地沿手柄3的起伏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手柄锁紧部6,用于加锁或开锁,形成于盒体2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盒体2的下部一侧),与收纳在收纳部21中的手柄3卡合。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平面手柄装置1的盒体2、手柄3、可动模块4、卡合模块5、及手柄锁紧部6的具体的构成及功能。
图2及图3(A)~(C)是图1(A)的部分省略纵侧剖视图,图2(A)、(B)及图3(A)是手柄收纳(手柄处于倒伏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图3(B)是手柄收纳过程中的纵侧剖视图,图2及图3的(C)是手柄开放(手柄处于起立状态)时的纵侧剖视图。
如图1~图3的(A)~(C)所示,盒体2形成具有规定宽度、规定深度的大致长方体状,如上所述,在前表面一侧的纵向的中央部上,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可收纳手柄3的方式形成凹部,通过该凹部构成手柄收纳部21。该收纳部21的背面一侧在上部一侧形成有与背面一侧连通的开口部211。
如图2(B)、(C)所示,在收纳部21的上部形成有可旋转地对手柄3的一端侧进行轴支承的手柄轴212。
手柄施力弹簧213的中央部呈同心状地插入到手柄轴212上。手柄施力弹簧213的一端侧213a卡止在盒体2的收纳部21的背面一侧的内壁214上,另一端侧213b如图2(C)所示,卡止在手柄背面一侧内壁上。
该手柄施力弹簧213利用另一端侧213b而以规定的弹性力向打开手柄3的方向、换言之向图2(C)中的箭头C所示的起立方向施力。
将手柄3的倒伏状态规定为旋转角0度时,该手柄施力弹簧213的弹性力设定为如下程度:如图3(C)所示,能够例如解除了锁紧的手柄3从该位置到40°角度的位置地一气施力来形成完全的起立状态,或者,例如图3(B)所示,可施力使其到达向完全的起立状态的过程中的8.76°的位置。
在前者的情况下,仅解除手柄的锁紧就能够开锁,在后者的情况下,虽不需要旋转等的麻烦动作,但需要将手柄3从8.76°的位置拉起到40°角度的位置来完全地开锁的动作。
在盒体2的上部一侧(收纳部21的上方一侧)形成有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用于可沿箭头A方向移动地将可动模块4安装在盒体2的背面一侧。
如图2(B)、(C)所示,安装部22形成有以下部件:用于对限制可动模块4的移动范围的螺纹件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部221、形成于螺纹连接部221的周围的弹簧收容部222、用于导引形成于弹簧收容部222的外周部的可动模块4移动的导引部223,224。
如图2(C)所示,在导引部223、224上形成有限制部223a、224a,所述限制部223a、224a用于限制可动模块4的后述移动件进入盒体2的位置,且形成阶梯。
此外,在安装部22的收纳部21的边界部形成有手柄旋转限制部225,所述旋转限制部225从比导引部224的限制部224a更靠前表面一侧的位置开始呈锥状地形成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对手柄3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
此外,在盒体2的背面板23上形成有对后述的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的旋转进行限制的致动件限制部231。
此外,在盒体2的下部一侧(收纳部21的下方一侧)设有手柄锁紧部6的收容部24。
进而,在盒体2的平面板23上,用螺纹件251、252对安装用托架25进行固定。
如图所示,手柄3具有:手柄主体31,呈具有规定宽度的板状;形成于手柄主体31的背面一侧的一端的第1致动件32及第2致动件33;被卡止部34,形成于主体3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
手柄3如图3(A)~(C)所示,形成于第2致动件33的根部的轴支承孔35可旋转地轴支承在形成于盒体2的收纳部21的前表面靠上部分的手柄轴212上。
手柄3在其手柄背面一侧内壁311上卡止手柄施力弹簧213的另一端侧213b,以规定的弹性力沿图2(C)中的箭头C所示的起立方向施力。
第1致动件32如图2及图3的(A)~(C)所示,在手柄主体31的背面一侧,在手柄轴212进行轴支承的位置的稍下方一侧具有规定的宽度,具有在手柄3处于倒伏状态时(图2及图3的(A))到达配置于盒体2的背面一侧的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长度。
第1致动件32与手柄3的旋转动作联动,在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头部51a的配置位置、盒体2的开口211、及致动件限制部231之间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旋转。
在将手柄3的倒伏状态规定为旋转角0度时,如图2(A)、(B)及图3(A)所示,第1致动件32的上部旋转位置被限制在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头部51a的配置位置上。
如上所述,虽然手柄主体31利用手柄施力弹簧213的另一端侧213b来以规定的弹性力在图2(C)中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被施力,从而进行旋转,但此时,第1致动件32与形成于盒体2的背面板23上的致动件限制部231对接,从而禁止旋转。即,第1致动件32的下部旋转位置被限制在致动件限制部231的形成位置上。
手柄主体31通过该致动件限制部231而对第1致动件32的旋转起到禁止作用,旋转被禁止,成为起立状态。即,手柄主体31处于起立状态是指例如图3(C)所示,成为从倒伏状态沿箭头C方向旋转了40°的位置。
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起立状态转变到倒伏位置时的旋转,第1致动件32的前端部321以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转移到背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例如图3(B)所示,若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与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对接,推压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进而,从锁舌盒体53推出锁舌51的前端部51a。
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起立位置时的旋转,第1致动件32的前端部321以从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转移到前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相对于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推压力缓缓变弱,例如图3(B)所示,若超过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从相对于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的推压动作被释放,由此,使锁舌51移动到初始状态(回复)。
第2致动件33如图2及图3的(A)~(C)所示,与手柄主体31的旋转联动并形成为能够在可动模块4的侧方旋转,以使其从手柄主体31的背表面一侧的侧部,比一端部后侧更进一步延伸。
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起立状态转变到倒伏位置时的旋转,第2致动件33的前端部331以从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转移到前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例如图3(B)所示,若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31与突出地形成在可动模块4的侧部上的缘部41对接,伴随手柄主体31向倒伏位置的进一步旋转,向盒体2的前表面方向推压可动模块4的缘部41,使可动模块4从图2(C)所示的第1位置①移动到图2(B)所示的第2位置②。
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起立位置时的旋转,第2致动件33的前端部331以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转移到背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相对于可动模块4的缘部41的推压力缓缓变弱,例如图3(B)所示,若超过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31从相对于可动模块4的缘部41的推压动被释放,由此,使可动模块4从图2(B)所示的第2位置②移动到图2(C)所示的第1位置①(回复)。
可动模块4具有:插入盒体2的安装部22中的导引部223中并被导引的第1移动件42;插入导引部224中并被导引的第2移动件43;作为施力机构收容于安装部22的弹簧收容部222中,以规定的弹性力沿盒体2的背面方向对第1移动件42及第2移动件43施力的螺旋弹簧44。
如图2(B)、(C)所示,第1移动件42与第2移动件43以各自的缘部421、431夹着盒体2的安装部22中的螺纹连接部221的方式将前端部42a、43a插入到导引部223、224中,通过螺旋弹簧44对各缘部421、431施力。
第1移动件42的后端部相对于安装有卡合模块5的安装板7,经由隔离片422而通过螺纹件71被螺纹固定。
同样地,第2移动件43的后端部相对于安装有卡合模块5的安装板7,夹着隔离片423而通过螺纹件72被螺纹固定。
安装有卡合模块5的安装板7通过螺纹件73而相对于盒体2的安装部22的螺纹连接部221被固定。
在通过该螺纹件73进行固定时,为了将第1移动件42及第2移动件43的后端部的位置限制在第1位置①,使用抑制各缘部421与431的后端面的限制用垫圈74来进行固定。
另外,将隔离片422与432的厚度设定为第1位置①与第2位置②的距离d1、例如3mm。
第1移动件42及第2移动件43的长度及移动限制部223a、224a的形成位置限定为:插入盒体2的安装部22的导引部223、224中的第1移动件42以及第2移动件43的前端部42a、43a与盒体2一侧的移动限制部223a、224a间的距离,在可动模块4处于第1位置①时,与上述第1位置①和第2位置②之间的距离d1大致相同。
然后,在可动模块4中,以缘部421、431与螺旋弹簧44对接的面到盒体2的线圈收容部222的顶部间的距离为d1或d1以上的间隔的方式构成。
如上所述,在可动模块4的缘部41未受到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所形成的推压作用时,通过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对可动模块4向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施力,并保持该弹簧力以使之位于被垫圈74限制的第1位置①。
若克服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地施加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的推压力,则如图2(B)所示,螺旋弹簧44收缩,通过导引部223、224来向盒体2的前表面方向导引第1移动件42以及第2移动件43,在仅移动了距离d1的时刻,通过移动限制部223a、224a来限制移动。
即,可动模块4以位于第2位置②的方式被保持。
此外,在可动模块4的第2移动件43的下侧的侧部上,例如呈槽状地形成有卡止部433,形成于卡合模块5上的被卡止片52卡止于该卡止部433上。
因此,如图1(B)所示,卡合模块5与可动模块4在第1位置①与第2位置②之间的移动联动地,在第5位置⑤与第6位置⑥之间移动。
另外,该第5位置⑤与第6位置⑥间的距离等于第1位置①与第2位置②之间的距离d1。
如图1~图3的(A)~(C)所示,卡合模块5具有收容锁舌51的锁舌盒体53,所述锁舌51作为卡合部且呈平板状。
如上所述,在锁舌盒体53上形成有卡止在形成于可动模块4的第2移动件43上的卡止部433上的被卡止部52。如图1(B)所示,在锁舌盒体53的侧方形成有能够使平板状的锁舌51的前端部51a进出的开口部531。锁舌51的前端部51a的一部分一直从锁舌盒体53内露出。
此外,如图1(C)所示,在锁舌盒体53的背面上形成有对锁舌51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长孔531。该长孔531中插入有安装于锁舌51上的移动限制部511,在图3(C)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上进行导引。
卡合模块5与手柄3的起伏动作联动,并通过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而能够使锁舌51的前端部51a能够沿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如图1(A)的箭头B所示,沿与盒体2的长度方向轴大致垂直的方向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具体地说,能够在图1(A)中③所示的第3位置③与④所示的第4位置之间移动,且,能够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联动地沿手柄3的起伏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
另外,第3位置③与第4位置④的距离设定为例如7mm。
参照图4~图6的(A)及(B),对卡合模块5的更加详细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4图6的(A)是卡合模块的背视图,图4~图6的(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卡合模块时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又,图4(A)、(B)表示与图3(C)对应的手柄开放时的卡合模块的状态,图5(A)、(B)表示与图3(B)对应的手柄收纳过程中的卡合模块的状态,图6(A)、(B)表示与图3(A)对应的手柄收纳时的卡合模块的状态。
如图所示,从锁舌盒体53露出的锁舌51的前端部51a形成为钩形状,所述钩形状在一端盒体的背表面一侧大致直角地弯曲,进而,使前端部沿锁舌51的移动方向(箭头B方向)弯曲成大致直角。
如图4(A)所示,锁舌51的前端部51在手柄开放时,从锁舌盒体53露出例如10mm左右,以最前端部位于第3位置③的方式被保持。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锁舌51的前端部51a在手柄收纳时,从锁舌盒体53露出例如17mm左右,以最前端部位于第4位置④的方式被保持。
如图2(B)、(C)及图4~图6的(B)所示,在锁舌盒体53的底面一侧及前表面一侧(与盒体2的背面对置的侧面)形成有开口部532,使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伴随着手柄主体31的旋转而能够进出该开口部532。
在锁舌盒体53内,可滑动地设有锁舌滑动部54,所述锁舌滑动部54固定有上述移动限制部511及锁舌51的后端部51b,进而在与锁舌51所延伸的侧面对置的侧面一侧形成了半球状头部512。
如图4~图6的(A)所示,锁舌滑动部54在形成于其侧部的弹簧接受部541与锁舌盒体53的锁舌51进出的侧面之间设有螺旋弹簧55,所述螺旋弹簧55作为施力机构,以规定的弹性力向与锁舌51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对锁舌滑动部54施力。
因此,锁舌滑动部54如图4(A)、(B)所示,在锁舌51的前端部51a保持于第3位置③的位置上通过螺旋弹簧54而被施力。
在该状态下,例如,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起立状态转变到倒伏位置时的旋转,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的前端部321以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转移到背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前端部321不是从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最顶部对接,而是从侧部的方向对接,一边滑接该球面,一边使锁舌滑动部54克服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从锁舌盒体53缓慢地推出锁舌51的前端部51a,例如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时,成为第1致动件32推压半球状头部512的最顶部的状态之后,锁舌滑动部54与锁舌盒体53的锁舌51所进出的侧面对接,禁止该滑动动作。
此时,锁舌51的前端部51a以位于第4位置④的方式被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B)所示,锁舌51的前端部51a与例如设于架的门等上的金属托架8,以隔开与第1位置①和第2位置②间的距离d1大致相同的距离d1(例3mm)的方式对峙。
又,此时,可动模块4通过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的推压动作,从第1位置①移动到第2位置②,卡合模块5与该可动模块4的移动联动,从第5位置⑤移动到第6位置⑥,与之相伴,如图6(B)所示,锁舌51的前端部51a处于与设于架的门等上的金属托架8对接(压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起立位置时的旋转,第1致动件32的前端部321以从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转移到前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若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不是从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最顶部、而是从侧部的方向滑接,并且使锁舌滑动部54相对于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的推压力缓缓变弱,而将锁舌51缓慢地拉回到锁舌盒体53内,若超过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从相对于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对接状态被释放。由此,锁舌滑动部54通过螺旋弹簧55而以规定的弹性力在与锁舌51的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施力,锁舌51的前端部51a以位于第3位置③的方式被保持。
手柄锁紧部6具有:设于盒体2的收纳部21的下方的锁紧主体61、以规定的弹性力向收纳部21一侧(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上方)对锁紧主体61施力的螺旋弹簧62、设于锁紧主体61的背面一侧的锁紧止动器63、在锁紧止动器63的更里面一侧,固定于盒体2的背面上的锁紧导向件64、从锁紧导向件64的内壁以规定的弹性力从背面一侧向前表面一侧对锁紧止动器63施力的螺旋弹簧65。
锁紧主体61具有:卡止部61,卡止收纳于收纳部21中的手柄3的被卡止部34;杆612,克服螺旋弹簧62的弹性力使锁紧主体61向盒体2的另一端部一侧滑动(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向下方按下)、用于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锁部613,用于以不能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的方式来锁紧杆612。
通过螺旋弹簧62与杆612来构成本发明的解除机构。
卡止部611由锥面部611a与垂直面部611b构成,所述锥面部611a形成在锁紧主体61的上部,与以突出于手柄主体31的另一端部的背面一侧的方式形成的被卡止部34的端部341对接,以从前表面一侧到背面一侧高度缓缓变高的方式形成,以使能够克服螺旋弹簧62的弹性力来使锁紧主体61在盒体2的另一端部一侧滑动(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向下方按下),所述垂直面部611b用于在锁紧主体61仅滑动某一距离而卡止在被卡止部34的卡止孔342上。即,卡止部611的剖面如图2及图3的(A)~(C)所示,形成为三角形。
锁部613具有用于插入未图示的钥匙的锁孔613a,该锁孔613a在开锁(开放0P)时如图1(A)所示,相对于盒体2的长度方向轴,面向附图与右侧成45°,在加锁(关闭CL)时,向附图与左侧成45°,通过上述方式安装在锁紧主体61上。
此外,锁部613具有可旋转地形成的凸轮部613b,该凸轮部伴随未图示的钥匙的旋转,如图7及图8所示,在锁孔613a(钥匙)处于开放0P位置时,前端部位于盒体2的长度方向轴,在处于关闭CL位置时,前端部相对于盒体2的长度方向轴,位于面向附图与左侧成90°的方向上。
该凸轮部613b在锁紧主体61的背面一侧可旋转地配置,其前端部如图7及图8所示,通过以下方式构成:锁孔613a(钥匙)处于开放OP位置时,处于与锁紧止动器63重叠的位置,处于关闭CL位置时,处于与锁紧止动器63不重叠的位置。
即,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通过以下方式固定:锁孔613a(钥匙)处于开放OP位置时,处于与锁紧止动器63重叠的位置,且,进入形成于锁紧止动器63上的凸轮止动器部STP中而不能旋转。
如图2(A)、(B)所示,锁紧止动器63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65,以规定的弹性力从盒体2的背面一侧向前表面一侧施力,所述螺旋弹簧65设置在弹簧保持部632与弹簧保持部641上,所述弹簧保持部632形成在与锁紧导向件64的内壁对置的面631上,所述弹簧保持部641形成于锁紧导向件64的内壁上。
在与形成有锁紧止动器63的弹簧保持部632的面对置的前表面侧面部633的图中上部,在卡止部611未卡止在手柄主体31的被卡止部34上时,形成有到达锁紧主体61的卡止部611的垂直面部611b附近的突出部634。
此外,在锁紧止动器63的前表面侧面部633上形成有能够使上述的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进入的凸轮止动器部STP。
此外,锁紧导向件64以突出于背面一侧的方式形成有空间部642,如图2(B)所示,在锁紧主体61的卡止部611未卡止在手柄主体31的被卡止部34上时,以能够在该空间部642中收容锁紧止动器63的方式构成,所述锁紧止动器包括形成有凸轮止动器部STP的前表面侧面部633。
例如,如图2(B)所示,在锁紧主体61的卡止部611未卡止在手柄主体31的被卡止部34上时,利用被卡止部34的端部341,锁紧止动器63的突出部634的前端部沿背面方向以克服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的方式被推压。由此,锁紧止动器63被保持为下述状态:形成有凸轮止动器部STP的前表面侧面部633收容于锁紧导向件64的空间部642中。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锁紧主体61的背面一侧与锁紧止动器63的前表面侧面部633之间形成了空间,所以锁部613的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不会因锁紧止动器63而限制旋转。
因此,使用者能够任意地进行以下动作: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锁孔613a中并旋转到关闭CL位置,通过杆612而以不能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的方式锁紧,此外,也可以旋转到开放位置OP,解除该锁紧状态。
此外,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锁孔613a中并旋转到开放位置OP,解除锁紧状态。此时,锁部613的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处于与锁紧止动器63重叠的位置。
然后,如果使杆612向盒体2的另一端部侧滑动(在本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为向下方按下),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则如图2(C)所示,被卡止部34的端部341所形成的相对于锁紧止动器63的突出部634的前端部的背面方向上的推压力被解除。
由此,锁紧止动器63通过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而向前表面一侧被施力,在锁部613的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进入凸轮止动器部STP中的状态下,形成于锁紧主体61的背面一侧与锁紧止动器63的前表面侧面部633之间的空间被闭塞。
其结果,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进入凸轮止动器部STP中而被限制旋转,使用者不能将插入锁孔613a中的未图示的钥匙旋转到关闭位置CL。
即,在手柄3的起立状态时(门等的开锁时),使用者不能锁紧手柄锁紧部6。换言之,能够防止使用者在门等的开锁时任意地(或无意识地)锁紧而拔出钥匙的问题。
接着,对上述构成进行的动作予以说明。
首先,手柄3被手柄锁紧部6锁紧,进而,通过钥匙来加锁时,使用者将钥匙插入锁孔613a中并旋转到开放位置OP,而解除锁紧状态。此时,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进入凸轮止动器部STP中而受到限制,使用者不能将插入锁孔613a中的未图示的钥匙旋转到关闭位置CL。
即,在手柄3的起立状态时(门等的开锁时),使用者不能锁紧手柄锁紧部6。
在该状态下,通过杆612,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
由此,手柄主体31通过弹簧231的弹性力,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然后,使用者将手柄主体31进一步拉起到与倒伏位置相距40°的位置。
此时,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起立位置时的旋转,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以其前端部331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转移到的背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相对于可动模块4的缘部41的推压力缓缓变弱,例如,若超过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31从相对于可动模块4的缘部41的推压动作被释放,由此,使可动模块4从第2位置②移动到第1位置①(回复)。
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起立位置时的旋转,以其前端部321从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转移到前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
与之相伴,相对于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推压力缓缓变弱,例如图3(B)所示,若超过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从相对于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的推压动作被释放,由此,使锁舌51从第4位置④移动到第3位置③(回复)。
另一方面,在关闭门等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手柄主体31从与倒伏位置相距40°的位置向收纳于盒体2的收纳部21中的方向推入。
此时,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起立状态转变到倒伏位置时的旋转,手柄3的第1致动件32以其前端部321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转移到背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例如图3(B)所示,若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21与卡合模块5的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对接,推压锁舌51的半球状头部512,进而,从锁舌盒体53推出锁舌51的前端部51a。
此外,伴随着手柄主体31从起立状态转变到倒伏位置时的旋转,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以其前端部331从盒体2的背表面一侧转移到前表面一侧的方式旋转。
然后,例如图3(B)所示,若到达与倒伏位置相距8.76°的位置,则前端部331与突出地形成在可动模块4的侧部上的缘部41对接,伴随手柄主体31向倒伏位置的进一步旋转,向盒体2的前表面方向推压可动模块4的缘部41,使可动模块4从第1位置①移动到第②位置②。
此时,可动模块4通过手柄3的第2致动件33的推压动作,从第1位置①移动到第2位置②,卡合模块5与该可动模块4的移动联动地从第5位置⑤移动到第6位置⑥,与之相伴,如图6(B)所示,锁舌51的前端部51a处于与设于架的门等上的金属托架8对接(压接)的状态。
伴随以上的动作,手柄主体31的被卡止部34由锁紧主体61的卡止部611卡止。
此时,利用被卡止部34的端部341,锁紧止动器63的突出部634的前端部向背面方向以克服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的方式被推压。由此,锁紧止动器63被保持为下述状态:形成有凸轮止动器部STP的前表面侧面部633收容于锁紧导向件64的空间部642中。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锁紧主体61的背面一侧与锁紧止动器63的前表面侧面部633之间形成了空间,所以锁部613的凸轮部613b的前端部不会因锁紧止动器63而被限制旋转。
因此,使用者能够任意地进行以下动作: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锁孔613a中并旋转到关闭CL位置,通过杆612而以不能解除卡止部611相对于手柄3的被卡止部34的卡止状态的方式锁紧,此外,也可以旋转到开放位置OP,解除该锁紧状态。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设置了以下部件:盒体2;手柄3,相对于盒体2的前表面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在倒伏状态时收纳在盒体2的收纳部21中;可动模块4,在盒体2的背面一侧,与在从手柄3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手柄3的起伏动作联动,能够在手柄3的起伏方向的第1位置①与第2位置②之间移动;卡合模块5,具有卡合用锁舌51,能够与在从手柄3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手柄3的起伏动作联动,并使锁舌51在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3位置③与第4位置④之间移动,且,能够与可动模块4的移动联动,并在手柄3的起伏方向上的第5位置⑤与第6位置⑥之间使锁舌51移动;所以能够以拉起放下手柄的1个动作进行门的紧固。
因此,能够实现以下的平面手柄装置:无需麻烦的动作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加锁、开锁,门的设计也不会受到制约,能够适用于种种形式的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手柄锁紧部6具有:卡止部611,卡止在收容于收纳部21中的手柄3的被卡止部34上;螺旋弹簧62及杆612,用于解除卡止部的卡止状态;锁部613,包括开放位置及关闭位置,在通过钥匙而旋转到开放位置时容许杆612的解除功能,在通过钥匙而旋转到关闭位置时停止杆612的解除功能;锁紧止动器63,在锁部中,钥匙旋转到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卡止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时,禁止钥匙在锁部613的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进行的旋转;在手柄3未锁紧时,因为凸轮部513b以用锁紧止动器63来禁止旋转的方式固定,所以具有能够防止使用者在门等的开锁时任意地(或无意识地)锁紧、拔出钥匙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用螺旋弹簧作为施力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自然也能够适用橡胶及其它的弹性体。
此外,虽然以金属托架8与锁舌51的前端部51a直接地对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分电盘需要水密性或电磁波屏蔽的情况下以加装衬垫的方式构成。

Claims (5)

1.一种平面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具有收纳部;
手柄,相对于上述盒体的前表面一侧可起伏地安装,在倒伏状态时收纳在上述盒体的收纳部中;
可动模块,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能够与从上述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上述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该手柄的起伏方向中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
卡合模块,具有卡合部,能够与从上述手柄的倒伏位置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规定范围中的该手柄的起伏动作联动地使上述卡合部在与上述可动模块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中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与上述可动模块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卡合部在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中的第5位置与第6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手柄包括:
手柄主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盒体的前表面一侧起伏;
第1致动件,形成于上述手柄主体的背面一侧,与该手柄主体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的规定的范围内旋转,仅在上述手柄处于主体从倒伏位置仅起立了规定角度的规定位置之间时,使上述卡合模块的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
第2致动件,形成于上述手柄主体的背面一侧,与该手柄主体的起伏动作联动地在上述盒体的背面一侧的规定的范围内旋转,在上述手柄主体从上述规定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使可动模块从上述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手柄从规定的起立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
上述可动模块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上述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并从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5位置移动到第6位置,
在上述手柄从倒伏位置转变到规定的起立位置时,
上述可动模块从上述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
上述卡合部从第4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并从上述手柄的起伏方向的第6位置移动到第5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模块具有以规定的弹性力从第4位置一侧向第3位置一侧对上述卡合部施力的施力机构,在上述手柄主体处于从倒伏位置仅起立了规定角度的规定位置之间时,上述第1致动件对接,通过该第1致动件来接受克服了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的推压力,上述卡合部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如果解除上述第1致动件所形成的对接状态,则通过上述施力机构使上述卡合部移动到第3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模块具有:移动件、以规定的弹性力从第2位置一侧向第1位置一侧对上述移动件施力的施力机构,
在上述手柄主体从上述规定位置转变到倒伏位置时,上述第2致动件对接,通过该第2致动件来接受克服了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的推压力,上述移动部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如果解除上述第2致动件所形成的对接状态,则通过上述施力机构使上述移动件移动到第3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止部形成在上述可动模块上,被卡止部形成在上述卡合模块上,该卡合模块的卡止部处于卡止在上述可动模块的卡止部上的状态。
CN2004100350961A 2003-04-25 2004-04-23 平面手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0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1139/03 2003-04-25
JP121139/2003 2003-04-25
JP121143/2003 2003-04-25
JP2003121143A JP4436067B2 (ja) 2003-04-25 2003-04-25 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JP2003121139A JP4436066B2 (ja) 2003-04-25 2003-04-25 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JP121143/03 2003-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677A CN1590677A (zh) 2005-03-09
CN1590677B true CN1590677B (zh) 2010-05-26

Family

ID=3462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350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0677B (zh) 2003-04-25 2004-04-23 平面手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0093027A (zh)
CN (1) CN15906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6013836U1 (de) * 2006-09-09 2008-01-10 Dirak Dieter Ramsauer Konstruktionselemente Gmbh & Co. Kg Schwenkhebelbetätigung mit aufstellgesichertem Schwenkhebelgriff
JP4825287B2 (ja) * 2009-08-10 2011-11-3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102465637B (zh) * 2010-11-12 2016-03-30 陈海敏 手柄面板组合锁具
JP2014234650A (ja) * 2013-06-04 2014-12-15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EP3369881B1 (en) * 2017-03-02 2019-07-31 Industrilås I Nässjö AB Door handle arrangement with intermediate opening position
CN109453020A (zh) * 2018-11-02 2019-03-12 上海长海医院 便携式眼冲洗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4A (zh) * 1996-04-01 1997-10-01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
CN1296109A (zh) * 1999-11-10 2001-05-23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4A (zh) * 1996-04-01 1997-10-01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
CN1296109A (zh) * 1999-11-10 2001-05-23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93027A (ko) 2004-11-04
CN1590677A (zh) 2005-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1731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
US8295055B2 (en) Locking assembly for locking an electronics card to a rack
CN104873012A (zh) 滑轨和设备安装架
CN1590677B (zh) 平面手柄装置
CN1950580B (zh) 前装的锁组件
KR20080061256A (ko) 카드용 커넥터
EP2317034A1 (en) Vehicle door handle unit
US8385710B2 (en) Fiber tray
CA2031217C (en) Coin lock for a trolley
EP2721942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CN101154775B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06661904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541152A (zh) 电子模块
JP5157288B2 (ja) 金庫筐体の閂構造および自動取引装置
CN109491020A (zh) 光连接器用接头
KR101314148B1 (ko) 서랍용 충격완화장치
US9752716B2 (en) System for mounting video/photographic equipment on a support head
EP2960532A1 (en) Hook
US20050236944A1 (en) Mounting/demounting 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E112011105187T5 (de) Schieber für Reissverschlüsse
CN102781278A (zh) 自动拉入装置和抽拉导向装置
US5211419A (en) Ski binding and means and method for attachment to ski
KR102430852B1 (ko) 도어 스톱용 바닥측 부재 및 도어 스톱
US8881565B2 (en) Locking system
US10767394B2 (en) Lockable coupl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