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2433A - 用于通信系统的部分填充块交织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系统的部分填充块交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2433A
CN1582433A CNA028220544A CN02822054A CN1582433A CN 1582433 A CN1582433 A CN 1582433A CN A028220544 A CNA028220544 A CN A028220544A CN 02822054 A CN02822054 A CN 02822054A CN 1582433 A CN1582433 A CN 1582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eaver
bit
matrix
grouping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20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8560C (zh
Inventor
A·曼尼宁
F·弗雷德里克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58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2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85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5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9Interleaver providing variable interleaving, e.g. variable block siz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织器(11b),用于填充交织器矩阵(51),该矩阵被用于对一个分组的比特进行交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1 12)中经由无线通信信道按符号传输,该系统内包括调制器(11c)和交织器(11b),该交织器(11b)具有不能被一个符号内的比特数量除尽的数量的行(或行,根据比特是按行还是按列被取出用于由调制器编码作为符号),但是具有至少与一个分组中的比特一样多的比特,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多于一个分组中的比特的单元。

Description

用于通信系统的部分填充块交织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在此参考于2001年11月5日提交的、题为“使用前向纠错和高阶调制方案的系统的部分填充块交织器(Partially-Filled BlockInterleaver for Systems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ndHigher Order Modula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0/337,976,并且要求该临时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一个数据流进行编码以便经由通信信道,特别是无线通信进行信道,更加具体而言涉及到修改交织器,以便使交织器更有用于根据例如QAM等高阶调制方案对载波进行调制的FEC(前向纠错)编码数据流。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往往会受到噪声、干扰以及无线信道中衰落的影响,有时候会出现错误。为了防止这一问题,某些系统中采用例如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等前向纠错(FEC)方案,其中在原始数据流中添加冗余比特并且经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利用这种冗余信息,接收机可以纠正已经出现的某些错误。通常而言,当错误平均分布于接收数据流中并且等概率出现时,FEC方案的性能往往是最佳的。然而事实上并非总是如此:错误通常会以突发方式出现。例如当接收机移动时,衰落会导致无线信道的衰落出现快速地变化,其中当移动速度为30km/h时,在10毫秒这样短的周期内接收功率的变化可以多达25dB。对于在“较差信道状况”(例如当接收功率小于-10dB时)传输的比特来说,其错误概率将很高,但是接收其他比特时的错误概率则较小。
为了对抗衰落,通常采用交织:即在传输之前把FEC编码比特进行“混合”(交织),使得在暂时的较差信道状况下传输的概率可以被更加均匀地分布在FEC编码数据流中。交织的通用方法是使用所谓的块交织器:即数据被逐行写入交织矩阵,并且逐列读出。当采用简单的QPSK调制时,块交织是有用的,但是当采用类似16QAM等的高阶调制方案时就会出现问题。在高阶方案中,调制本身将在不同的比特之间导致不同的错误概率。例如当16QAM与格雷映射共同使用时,交织比特将被按照R-R-U-U-R-R-映射到可靠(“R”)和非可靠(“U”)位置上,等等。这将导致如下的情形:其中FEC编码数据流作为聚集或突发而被映射到可靠和非可靠位置上,而且事实上交织器会使这一问题更加恶化,即它可以把具有高错误概率的比特组织(或聚集)在一起。
本发明人了解到:在现有技术中当采用高阶调制方案时,不能直接解决由交织所导致的聚集问题。然而本发明人知道存在如下建议:单独地对数据比特(系统比特)和冗余比特(校验比特)进行交织,然后把系统比特尽可能多地映射到可靠位置上,这完全不同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过程。
因此,为了解决当使用高阶调制方案时在交织情况下的聚集问题,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块交织器加以修改,以避免出现聚集现象,而同时又需要保证不会改变块交织器的有利特性。
发明概述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对于在对经由无线通信信道、按符号传输的一个分组的比特中进行交织中使用的矩阵进行填充的方法,传输过程中使用每符号nb/s个比特的调制方案,该矩阵的第一维拥有固定的n1个元素,第二维拥有可变的n2个元素,该方法中包括调整矩阵的大小,使得给定矩阵的第一维n1个元素时,可以够容纳所述分组内的np个比特,根据交织是按列还是按行提供交织用于调制,第一维可以分别是行或列,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其中包括把数值n2调整为n2’,使其不能被每符号的比特数nb/s除尽的步骤,由此提供不能正好被一个分组的比特填满的矩阵。
在第一方面,在把数值n2调整为n2’的步骤中,如果数值n2’小于n2,则第一维数值n1被扩大,使得矩阵能够再次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的所有比特,由此提供仅被一个分组的比特部分填充的矩阵。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个交织器,用于填充它跨越两维创建的交织器矩阵,并且用于对经由无线通信信道按符号传输的一个分组的比特进行交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交织器内包括调制器、响应交织器输入比特(x0,x1,...)并且提供交织器输出比特(y0,y1,...)的交织器,该调制器使用预定的调制方案,把交织器输出比特(y0,y1,...)按预定的每符号nb/s个比特映射为符号(s0,s1,...),该交织器的特征在于:由交织器所创建的矩阵具有表示矩阵在一维中的大小的固定数值n1,以及表示矩阵在另一维的大小的可调整的数值n2,其中总可以调整数值n2,使其不能被每符号比特数nb/s除尽,并且所创建的矩阵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在第三方面,提供一个交织器,用于对分组内的比特进行交织,比特交织中包含创建二维阵列,然后以第一方式在阵列中填充比特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提取比特,该交织器的特征在于:调整该交织器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使其不能正好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或者不能正好容纳任意整数倍的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但是它至少大到能够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发射机单元,发射机单元又包含前向纠错编码器、调制器以及对一个分组内的比特进行交织的交织器,比特交织过程中包括创建二维阵列,然后以第一方式在阵列中填充比特并且以不同方式提取比特,该交织器的特征在于:调整该交织器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使其不能正好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或者不能正好容纳任意整数倍的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但是它至少大到能够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而且根据第四方面,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接收机单元,接收机单元又包含解调器、前向纠错译码器以及用于对解调器所提供的比特进行操作的解交织器,其操作与由交织器所执行的操作相反,并且解交织器使用与交织矩阵相同维数的解交织矩阵。而且,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可以被包含在基站中,用于与多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而且,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还可以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此外,无论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的基站内包含什么,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都还可以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包括发射机单元的系统,发射机单元内又包含前向纠错编码器、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交织器以及调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接收机单元,接收机单元又包括解调器、前向纠错译码器以及对解调器所提供的比特进行操作的解交织器,其操作与由交织器所执行的操作相反,并且解交织器使用与交织矩阵相同维数的解交织矩阵。而且,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可以被包含在基站中,用于与多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而且,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还可以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此外,无论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的基站内包含什么,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都还可以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对于传统块交织器的简单修改,这种修改在采用高阶调制进行交织时能够降低平均块错误概率。在3GPP的HSDPA中,根据本发明的块交织器可以被设计用于所有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附图简述
通过考虑随后参考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具有前向纠错和交织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包含30列的块交织器矩阵;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HSDPA的部分填充块交织矩阵;
图3是16QAM星座的描述;
图4是给出当没有采用交织器和采用30列的块交织器时,以比特位置为函数的FEC编码比特的错误率的一组曲线;
图5是根据本发明填充的通用交织器矩阵;
图6在AWGN信道中,分别利用’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实心圆圈、实线)、利用本发明的部分填充交织器(实心三角、实线)以及根本不采用交织器(空心方块、虚线)时的以几何条件G为函数的、采用16QAM调制方案的HSDPA分组的块错误率的曲线;
图7是根据本发明,说明块交织器如何填充交织器矩阵的流程图。
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聚集问题的出现要取决于交织器矩阵(具有给定大小)内的一列中的元素的个数。例如在采用16QAM调制方案的情况下,如果行的数量(或至少是一行内元素的个数)能够被4(这是一个符号所映射的比特数量)除尽,则就会出现聚集现象。类似地,对于8PSK或64QAM调制方案来说,如果行数量分别能够被3或6除尽,则就会出现聚集现象。本发明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填充交织器矩阵列,使得尽可能少的列内包含的元素个数能够被造成聚集现象的任何数值所除尽(即例如对16QAM来说被4除尽),从而防止聚集问题。这可以通过使得交织器矩阵内的某些元素成为空的来实现,在某些例如3GPP的HSDPA等的一个分组中所传输的符号个数是固定的分组传输方案中,这可以用特别简单的方式来实现。
作为背景,图1中给出采用信道编码(前向纠错)和交织的简化系统框图。系统由发射机(11)和接收机(12)构成,两者都可以被实现于电信系统的移动台和基站中。在(例如Turbo编码器或卷积编码器的)FEC编码器(11a)中对原始数据或系统比特(d0,d1,d2,...)进行编码,其中添加冗余比特或校验比特。如果编码率例如是1/2(即在FEC编码中比特数被增加到两倍),FEC编码器的输出序列(x0,x1,x2,...)就是d0,p0,d1,p1,...,其中di表示原始的数据比特以及pi表示所添加的校验比特。数据通常都是典型地按块进行编码,块中可以包含几百或几千个比特。编码之后,数据由交织器(11b)进行交织,例如块交织器,这是本发明的主题。
仍然作为背景,图2A给出具有30列的块交织器矩阵(21),FEC编码数据逐行写入该矩阵。图2A中的编号对应于输入比特xi的索引i。数据都是按列通常从上到下被读出,但是不必一定以顺序0,1,2,...来读出各列,列的读出顺序可以被置换。作为一个具体实例,’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的交织器矩阵的列数量固定是30列,并且可以按顺序0,20,10,5,15,25,3,13,23,8,18,28,1,11,21,6,16,26,4,14,24,19,9,29,12,2,7,22,27,17来读出各列。在这种情况下,利用FEC编码输入比特xi,则交织器的输出(图2中的y0,y1,y2,...)就是x0,x30,x60,...,x20,x50,x80,...,x10,x40,x70,...。
交织后,由调制器11c把比特调制成为符号。最简单的调制方案就是BPSK(二进制相频键控),其中根据取值0或1,把每个比特映射为+1(即正电压)或-1(即负电压)。稍微复杂一点的调制方案就是QPSK(四相移键控),其中比特被映射为表示复数符号(其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无线信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的对。例如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完成:即比特对00可以被映射为符号1+j(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01映射为1-j,10映射为-1+j,以及11映射为-1-j。我们的发明涉及到比QPSK更高阶的调试方案,例如8PSK、16QAM(正交幅度调制)以及64QAM。这些方案的公共特点就是:与其它比特相比,某些比特可以被映射到“更加可靠的位置”上。我们以16QAM调制为例。在该情况下,当采用格雷映射时,如图3所示四个交织比特(图2的yi)被映射为一个符号。(例如如图3的符号星座所示的格雷映射或格雷编码是一种能够提供在给定符号点及其最近相邻点之间的最小可能的比特变化值。这种映射能够使未编码比特的比特错误率最小化。)例如,当执行换算,使得被发送符号的平均功率为1,并且采用如下规则:即从左边起第一和第二比特分别确定符号实部和虚部的正负,第三和第四比特分别确定实部和虚部的幅度时,则比特序列1001可以被映射到符号-0.3162+0.9487j。由于在接收机内正负判决的可靠性要高于幅度的判决,因此前两个比特要比第三和第四比特更加可靠。因此,交织比特(图1中的y0,y1,y2,...)按照R-R-U-U-R-R-U-U-...以4比特的周期被映射到可靠(“R”)和非可靠(“U”)位置。在三个比特被映射为一个符号的8PSK调制中,到可靠和不可靠位置的映射具有3比特的周期:R-R-U-R-R-U-...。类似地,在64QAM调制中的周期是6比特,因为6比特被映射到一个符号:R-R-M-M-U-U-R-R-M-M-U-U-...,其中“M”表示映射到“中等可靠位置”,也就是可靠性高于“U”但低于“R”。
调制符号经由通信链路(例如无线信道)被发送给接收机,并且在接收机中按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操作。首先,接收到的符号按如下方式被解调成为“软比特”(图1中的y0’,y1’,y2’,...):即正数通常对应于比特值0以及负数对应于比特值1。其中估计越可靠,软比特的绝对值就越大。随后,由解交织器12B利用与发射中使用的相同矩阵,对软比特解交织,但此时按照与数据被发送相同的顺序,把数据按列写入,并且逐行从矩阵中读出解交织比特(图1中的x0’,x1’,x2’,...)。在FEC解码器12a内确定接收比特的最终取值(d0’,d1’,d2’,...)。
目前在16QAM的情况下,如果针对HSDPA分组应用’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则FEC编码数据以60比特的聚集被映射到可靠和非可靠位置。每个HSDPA分组由三个时隙构成,其中每个时隙内都包括160个使用的扩频因子为16的符号。由于每个16QAM符号中包含4个比特,因此一个HSDPA分组(每扩频码)中的比特数量就是3×4×160=1920。这1920个比特正好能填充具有30列的交织器矩阵的64行。当按列读出数据(图1中的y0,y1,y2,...)时,它们以先前解释的方式按照R-R-U-U-R-R-U-U-...被映射到(交织)可靠和非可靠位置上。由于每一列内包含64个元素,它可以被4除尽,因此交织器头两行的所有比特(其中包括FEC编码数据流x0,x1,x2,...中的前60个比特)都被映射到可靠位置上,接下来的两行的所有比特(FEC编码数据流中接下来的60个比特)都被映射到非可靠位置上,等等。这样,FEC编码数据流的比特就以60个比特的聚集被映射到可靠和非可靠位置上,并且因此交织会导致非可靠比特的突发。这正好与交织器所应做的操作相反;交织器应该能够消除突发,而不是导致出现突发。图4中说明了由交织器引发的聚集问题,其中给出没有采用交织时(曲线41)以及使用’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时(曲线42)时,以FEC编码数据流(图1中x0,x1,x2,...)中比特位置为函数的仿真误比特率(曲线41和42)。在前一种情况中,R-R-U-U-...模式是非常明显的;以及在后一种情况中清楚地给出由于块交织器与16QAM组合使用而造成的60比特聚集的形成。
除了16QAM之外,利用其他高阶调制的HSDPA会存在同样的聚集问题。采用8PSK调制,每个符号内包含3个比特,而且一个HSDPA分组内的比特数量为3×3×160=1440(采用的扩频因子为16),这正好可以填充30列的交织矩阵的48行。由于48可以被3除尽,以及8PSK的比特可靠性具有模式R-R-U-R-R-U-...,因此交织矩阵内第2、5、8...行内的所有比特都被映射到非可靠位置上。这样,FEC编码数据流的比特以30比特的聚集被映射到非可靠位置上。类似地,每个64QAM调制符号中包含6个比特,每个HSDPA分组内将包含3*6*160=2880个比特,这将正好填充96行的30列交织矩阵。由于96能够被6除尽,因此64QAM调制方案中也同样存在聚集问题。
本发明按照如下方式填充交织矩阵,可以解决上述的聚集问题:即在16QAM调制的情况下,没有一行内的比特个数能够被4除尽(8PSK是3,64QAM是6,等等)。在HSDPA情况下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即使得例如如图2B所示30列交织器矩阵22的一个角内的15×4个元素成为空的。由于所有的1920个比特都必须要被填充到矩阵内,因此这样操作之后,(与现有技术交织器矩阵21相比,)交织器矩阵22的行数量增加2,在16QAM情况下从64行增加到66行。这样,在15列(完整)中的比特数量为66个,在15列(部分为空的)中的比特数量为62个。这两个数值(66和62)都不能被4除尽,但是又都能被2除尽。第一被读出的列的比特被按照R-R-U-U-...U-U-R-R映射到可靠和非可靠的位置,下一列的元素被按照U-U-R-R-...R-R-U-U映射,等等。这样每一行内的半数比特被映射到可靠位置,而另外半数比特被映射到非可靠位置,从而可以避免聚集。
为了获得最佳的性能,我们还应该确保以“明智”的顺序来读出各列,即不会导致聚集问题。例如,如果30列的交织器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使得按照0、15、1、16、2、17...的顺序读出各列,则每一行内的前15个元素都可以被映射到相同可靠性的位置上(“R”或“U”),每一行的后15个元素都具有相反的可靠性。这样就会构成15个比特的聚集。’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的列间置换模式就是明智的,因为不会导致这种聚集;在16QAM中,FEC编码数据流的最多4个后来的比特被映射到相同可靠性的位置上。
图2B所示的交织器结构不仅被局限于16QAM调制方案。如上述指出的,由于交织器内行个数能够被一个符号内所包含比特数量除尽,因此’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也会在8PSK和64QAM调制的情况下导致聚集问题。图2B中的部分填充结构可以避免聚集问题。在图2B的交织器中,即使是采用8PSK或64QAM或任意其它基本高阶调制方案的HSDPA情况下,每一列中的比特个数也不能被一个符号内所包含的比特个数所除尽。利用这种经过修改的交织器矩阵不会为QPSK带来任何增益,但它也不会造成性能的任何恶化。还应该注意到:交织器矩阵右上角中空的15×4个元素块仅是本发明用于避免聚集问题的多种方式当中的一种。例如也可以使用15×2个空元素的块(这意味着在采用16QAM的HSDPA情况下,每一列的元素个数都是奇数)。
象HSDPA情况下,当交织数据分组内的比特数量使得分组填入简单的块交织器矩阵,其中行的个数可以被符号的比特个数除尽,即聚集问题非常显著时,图2B所示的部分填充交织器的简单形式是适合的。可以在更一般的意义上应用这一思路:即确保矩阵每一列内的比特个数不会被调制符号内的比特数量除尽,但是空元素的个数和位置必须针对不同的数据分组大小而单独地确定。
图5中给出一种可能用于通用情况的结构,其中阴影部分被填充,以及非阴影部分是空的元素。与图2B中空元素处于右上角不同,该实例中空元素处于矩阵的右下角(区域IV)。
仍然参考图5,一般假设交织器矩阵51的列数量nc是固定的,而我们可以根据分组内的比特个数N去选择行数量nr,使得nr不会具有“坏”取值,即例如在8PSK、16QAM或64QAM调制方案中nr的取值不能被3、4或6除尽,并且分组内的所有比特都填充到交织器矩阵中。接下来,选择完整行的数量,图5中的nfr,同样使得其数值不是“坏”取值。然后选择完整列的个数nfc,使得比特填入到图5的区域I和II,除了可能一些“额外”比特必须要填入到图5的区域III中的一列中。以常规方式逐行填入交织器,但是留下图5阴影区域之外的元素是空的。以常规方式按列(可能按照置换顺序)读取输出。这样,每一列的元素个数都不具有“坏”取值(除了可能包含区域III的列),从而避免聚集问题。
图6中给出了的16QAM调制方案情况下,AWGN(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中本发明的部分填充交织器与’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的比较,其中说明了HSDPA分组错误率对几何条件G的链路仿真结果,其中几何条件G被定义为接收到的本小区的功率与其它小区干扰之比。HSDPA分组的长度是3个时隙(2ms),并且编码率为1/2的Turbo编码器被用于FEC编码。HSDPA功率占据小区总功率的80%(即-1dB)。作为参考,图6中给出了没有采用交织器情况下的性能。应该注意到,在AWGN信道中不需要交织,并且系统在无交织器的情况下工作得最好。我们从图6中可以看到:与根本不采用交织器相比,’99版本的3GPP中的第二交织器会导致性能恶化大约0.3dB。这一恶化就是由上述的聚集问题所导致的。与’99的交织器相比,部分填充交织器获得大于0.2dB的性能增益,并且其性能接近于不采用交织器时所获得的性能。
通过其它的仿真研究,本发明人确定:在低的移动台速度的情况下,与 ’99版本的3GPP的“完整的”第二交织器相比,本发明的部分填充交织器可以获得大于0.2dB的增益。即使在120km/h的情况下,与’99版本的交织器相比,该部分填充交织器仍然具有某个增益,这就表明对矩阵进行“剪裁”并不会造成实际交织特性的任何恶化。
尽管为避免聚集问题,上述的交织器矩阵被“部分填充”,但是本发明还包含根据以上描述利用可能是空元素的“虚比特”进行填充。
现在参考图7,以流程图的方式说明本发明,其中给出交织器11b(图1)把分组的比特填入交织器矩阵51(图5)的过程。在第一步骤71(只执行一次,并不针对每个分组),确定根据使用的调制方案的每符号的比特个数nb/s。在下一步骤72(也只执行一次,并不针对每个分组),调整交织器矩阵的行数量nr(如果需要的话),使其不能被nb/s除尽(没有余数)。在下一步骤73,确定分组中的比特数量np(一次)。然后如下一步骤74,针对每个分组,(提供图1中的交织器输出y0,y1,...之前由交织器)把np个比特填入到交织器矩阵,其中(利用nc个比特,nc是交织器矩阵的列的给定数量)完全填充nfr行,以及npr=nr-nfr行只被部分填充,其中nfr也不能被nb/s除尽,并且按照如下方式填充矩阵:即提供nfc个填充列以及nfr个填充行,以及可能一个被填入介于nr与nfr中间数量的比特的列。
应该理解到本发明还可以包含与上述相同的过程,但是如果交织器操作来逐行从交织器矩阵中取出比特,而不是如上所述的逐列取出,则填充交织器矩阵51行被填充列所代替。还应该理解到,本发明还包含填充交织器矩阵,使得不留下完整的空元素区域(诸如图5中的区域IV),而是填充矩阵,使部分填充列被散步或部分填充行被散布。而且本发明还包含首先增加列的个数,以及然后把行的个数减小到不能被nb/s除尽,但是矩阵仍然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本发明是通信系统物理层实现的一部分,并且实施本发明的硬件应该按’99版本的3GPP技术规范中的第二交织器相同的方式,在调制之前实施交织,在解调之后实施解交织。
发明范围
应该可以理解到:上述的设计仅仅是说明本发明原理的应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替换安排,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覆盖范围,而且所附的权利要求打算要覆盖这些修改和安排。

Claims (14)

1.一种填充用于对经由无线通信信道按符号传输的一个分组的比特进行交织的矩阵(51)的方法,所述传输使用每符号编码nb/s个比特的调制方案,所述矩阵具有第一维中固定数量的n1个元素,第二维中可变数量的n2个元素,该方法中包括调整矩阵的大小,使得给定矩阵的第一维内n1个元素时,容纳所述分组内的np个比特,根据交织按列还是按行提供比特用于调制,第一维分别是行或列,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72):其中把数量n2调整为不能被每符号的比特数量nb/s除尽的数量n2’,由此提供不能正好被一个分组的比特填充的矩阵。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把数量n2调整为数量n2’的步骤(72)中,如果数量n2’小于n2,则第一维的数量n1被增加,使得矩阵再次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的所有比特,由此提供仅被一个分组的比特部分填充的矩阵。
3.一种交织器(11b),用于填充它跨越两维创建的交织器矩阵(51),并且被用于对经无线通信信道按符号传输的一个分组的比特进行交织,在无线通信系统(11 12)中使用的交织器(11b)内包括调制器(11c)、响应交织器输入比特(x0,x1,...)并且提供交织器输出比特(y0,y1,...)的交织器,该调制器(11c)使用预定的调制方案,把交织器输出比特(y0,y1,...)映射为具有每符号预定数量的nb/s个比特的符号(s0,s1,...),该交织器(11b)的特征在于:由交织器(11b)所创建的矩阵(51)具有表示矩阵(51)在一维中的大小的固定数值n1以及用于表示矩阵(51)在另一维中的大小的可调整的数值n2,其中总可以调整数值n2,使其不能被每符号的比特数量nb/s除尽,并且所创建的矩阵(51)的大小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4.一种用于对一个分组内的比特进行交织的交织器(11b),比特交织中包含创建二维阵列(51),然后以第一方式用比特来填充阵列(51)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提取比特,该交织器(11b)的特征在于:该交织器(11b)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被调整成使得它不能正好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或者不能正好容纳任意整数倍的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但是该交织器(11b)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被调整成使得它至少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5.一种系统,包括发射机单元(11),该发射机单元(11)又包含前向纠错编码器(11a)、调制器(11c)以及对分组中的比特进行交织的交织器(11b),比特交织中包括创建二维阵列(51),然后以第一方式利用比特来填充阵列(51)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提取比特,该交织器(11b)的特征在于:该交织器(11b)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被调整成使得它不能正好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或者不能正好容纳任意整数倍的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但是该交织器(11b)所使用的二维阵列的大小被调整成使得它至少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分组内的所有比特。
6.如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还包括接收机单元(12),该接收机单元(12)中又包含解调器(12c)、前向纠错译码器(12a)以及用于对解调器(12c)所提供的比特执行操作的解交织器(12b),其操作与由交织器(11b)所执行的操作相反,并且解交织器使用与交织矩阵(51)相同维数的解交织矩阵(51)。
7.如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被包含在基站中,用于与多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
8.如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还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
9.如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的基站进行通信。
10.一种系统,包括发射机单元(11),该发射机单元(11)内又包含前向纠错编码器(11a)、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织器(11b)以及调制器(11c)。
11.如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还包括接收机单元(12),该接收机单元(12)内又包括解调器(12c)、前向纠错译码器(12a)以及对解调器(12c)所提供的比特执行操作的解交织器(12b),其操作与由交织器(11b)所执行的操作相反,并且解交织使用与交织矩阵相同维数的解交织矩阵(51)。
12.如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被包含在基站中,用于与多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还可以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中发射机单元(11)和接收机单元(12)被包含在移动无线终端内,用于与被用作无线接入网单元的基站进行通信。
CNB028220544A 2001-11-05 2002-10-25 通过部分填充块交织器避免通信系统中聚集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5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3797601P 2001-11-05 2001-11-05
US60/337,976 2001-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2433A true CN1582433A (zh) 2005-02-16
CN1288560C CN1288560C (zh) 2006-12-06

Family

ID=2332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205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560C (zh) 2001-11-05 2002-10-25 通过部分填充块交织器避免通信系统中聚集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028230B2 (zh)
EP (1) EP1442373A4 (zh)
JP (1) JP2005508595A (zh)
KR (1) KR20050039726A (zh)
CN (1) CN1288560C (zh)
CA (1) CA2465381A1 (zh)
RU (1) RU2004117073A (zh)
WO (1) WO20030409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435B (zh) * 2007-01-0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交织装置与方法
WO2019047947A1 (zh) * 2017-09-11 2019-03-1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交织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95210A (zh) * 2017-09-13 2019-03-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交织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4810B2 (en) * 2001-06-25 2011-11-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leaver for transmit diversity
KR100584426B1 (ko) * 2001-12-21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패킷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심벌 매핑을 위한 인터리빙장치 및 방법
US7577207B2 (en) 2002-07-03 2009-08-18 Dtvg Licensing, Inc. Bit labeling for amplitude phase shift constellation used with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EP1525664B9 (en) * 2002-07-03 2015-09-02 Dtvg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decoders
US7020829B2 (en) 2002-07-03 2006-03-28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US20040019845A1 (en) * 2002-07-26 2004-01-29 Hughes Electronics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7864869B2 (en) * 2002-07-26 2011-01-04 Dtvg Licensing, In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7293217B2 (en) 2002-12-16 2007-11-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ection, avoidance and/or correction of problematic puncturing patterns in parity bit streams used when implementing turbo codes
US20040171359A1 (en) * 2003-02-28 2004-09-02 Olav Tirkkonen Power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53218B2 (en) * 2003-08-14 2008-04-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ustering evolving data streams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components
KR20050020526A (ko) * 2003-08-23 2005-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비트 인터리빙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52184A (ko) * 2003-11-29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화를 위한 인터리빙 방법
US7570695B2 (en) * 2003-12-18 2009-08-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daptive bit interleaver for wideband systems using adaptive bit loading
JP4909498B2 (ja) * 2004-02-27 2012-04-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リーブパラメータ演算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装置、携帯電話機
CN101341659B (zh) 2004-08-13 2012-12-12 Dtvg许可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道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码设计与实现的改进
GB2419788B (en) * 2004-11-01 2007-10-31 Toshiba Res Europ Ltd Interleaver and de-interleaver systems
US8261135B2 (en) * 2006-03-24 2012-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217349A (zh) * 2007-01-05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比特收集的装置与方法
CN101282326B (zh) * 2007-04-04 2011-07-20 朱明程 绑定终端的数字版权管理方法、系统及其终端
EP2003836B1 (en) * 2007-06-15 2018-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comprising symbols of different priorities
ES2359292T3 (es) * 2007-06-19 2011-05-20 France Telecom Método basado en códigos correctores de errores aplicable a un flujo de datos multimedia de caudal variable.
US9712279B2 (en) 2007-10-04 2017-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leav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13893B1 (ko) * 2007-10-04 2016-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인터리빙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92566B1 (ko) * 2008-03-26 2015-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14895B (zh) * 2008-11-25 2012-07-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无线信道中传输话音和信令的封装传输方法
JP5493459B2 (ja) 2009-05-08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1119359A2 (en) * 2010-03-24 2011-09-29 Rambus Inc. Coded differential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EP2525498A1 (en) * 2011-05-18 2012-11-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Bit-interleaved coding and modulation (BICM) with quasi-cyclic LDPC codes
CN102315909A (zh) * 2011-09-28 2012-01-11 清华大学 基于比特映射的编码调制方法及其对应解调译码方法
KR101829923B1 (ko) * 2011-10-13 2018-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58172B1 (ko) * 2014-10-14 2015-10-08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오류 분산을 위한 인터리빙 방법 및 장치,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
CN109474373B (zh) * 2017-09-08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织方法和交织装置
CN114978424B (zh) * 2022-05-13 2023-12-22 上海瀚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跳步螺旋交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608A (en) * 1991-08-28 1992-10-27 Falconer David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orthogonal cod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341396A (en) * 1993-03-02 1994-08-23 The Boeing Company Multi-rate spread system
AU702655B2 (en) * 1993-11-01 1999-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variable rate digital data
US5822359A (en) * 1994-10-17 1998-10-13 Motorola, Inc. Coher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205190B1 (en) * 1996-04-29 2001-03-20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a CDMA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5881093A (en) * 1997-02-10 1999-03-09 Motorola, Inc. Method of interleaving a convolutionally coded signal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04709A (en) * 1998-07-17 2000-08-15 Motorola, Inc. Channel assignment within a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44651A (en) * 1998-07-17 2000-11-07 Motorola, Inc.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97368B1 (en) 1999-12-06 2002-05-28 Intellon Corporati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with channel adaptation
US6601209B1 (en) * 2000-03-17 2003-07-29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over fad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435B (zh) * 2007-01-0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交织装置与方法
WO2019047947A1 (zh) * 2017-09-11 2019-03-1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交织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1381342B2 (en) 2017-09-11 2022-07-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lea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95210A (zh) * 2017-09-13 2019-03-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交织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5210B (zh) * 2017-09-13 2020-07-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交织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508595A (ja) 2005-03-31
US20030091098A1 (en) 2003-05-15
EP1442373A1 (en) 2004-08-04
US7028230B2 (en) 2006-04-11
WO2003040920A1 (en) 2003-05-15
CA2465381A1 (en) 2003-05-15
KR20050039726A (ko) 2005-04-29
RU2004117073A (ru) 2005-03-27
CN1288560C (zh) 2006-12-06
EP1442373A4 (en) 200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8560C (zh) 通过部分填充块交织器避免通信系统中聚集的方法和设备
CA2380142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767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high order modulation symbol mapping
KR100474682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0471073C (zh) 用于改进基于turbo码的增量冗余的方法
KR100526525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3748550B2 (ja) 高速ダウンリンクパケットアクセス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ンボルマッピングのためのインターリービ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JP3701263B2 (ja)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の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572067B (zh) 在提供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通信系统中实现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26630B (zh) 一种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8494719B (zh) 一种星座映射方法和解映射方法
KR20090047685A (ko)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9059551A1 (en) Bit reverse interleaving methods for qam modu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94390A (zh) 通信系统中的混合编码调制和功率分配方法
KR101785726B1 (ko) 선형 블록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466270A (zh) 一种提高串行级连空时编码系统性能的方法
JP2003333115A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送信信号マッピング方法
AU200325959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09571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09704A (zh) 编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034291A1 (en) An interleaving scheme for an ldpc coded qpsk/8psk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Termination date: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