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2489A -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2489A
CN1572489A CN 200410034774 CN200410034774A CN1572489A CN 1572489 A CN1572489 A CN 1572489A CN 200410034774 CN200410034774 CN 200410034774 CN 200410034774 A CN200410034774 A CN 200410034774A CN 1572489 A CN1572489 A CN 1572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ipeline
roller
printing machine
deliver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347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1840C (zh
Inventor
坂田博一
宫前力也
竹田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kawasetashi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hikawasetashi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kawasetashi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hikawasetashi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18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18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使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中的墨水回收和清洗操作的效率提高,把墨水回收和清洗操作造成的制箱印刷机的停机时间控制到最小的限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墨水散开室2E两端设置有可以自由转动或自由滑动的排放管26、26,在各排放管26上制成开口面积不同的多个排出口H1、H2。利用排放管26的转动或滑动操作,使制成的排出口H1、H2变化在要在墨水散开室2E中墨水保持一定水平需要的开口面积和用送风管把墨水从墨水散开室2E中吹出回收或用加压的清洗液把残留在墨水散开室2E中的墨水清洗掉所需要的开口面积之间。

Description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在一系列构成装置中具有印刷功能的印刷机组、设置有在原料板上印刷功能的印刷机组的制箱机(以下称为“制箱印刷机”)中印刷机组的墨辊提供印刷用墨水的制箱印刷机印刷机组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制造瓦楞板纸箱等的制箱机是由在把原料板制成箱体之前实施多个工序的多个装置构成的复合装置。此外也广泛使用把用于在瓦楞板纸箱上印刷的文字和图案的印刷机组组合成多功能的制箱印刷机,也希望增加多种颜色印刷。
在制箱印刷机中,为了实现在原料板上进行多种颜色印刷,最理想的是在制箱印刷机中设置多台担任单色印刷的印刷机组。可是印刷机组在制箱印刷机整体中占用空间的比例和占成本的比例都不小。因此由于设置多台这样的印刷机组,印刷机组在制箱印刷机整体中占用空间的比例和占成本的比例随印刷机组台数成比例增加。
在制箱印刷机中,在需要增加印刷机组数量以增加使用的墨水颜色的情况下,采用的方便方法是在特定的颜色印刷完成后,印刷机组中整个墨水的循环通路要清洗,也就是要回收残存在对墨辊供墨水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内的墨水,同时要清洗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内部,利用把别的颜色墨水提供给清洗后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可以进行超过印刷机组数量的多种颜色的印刷。此外在墨水循环供给装置清洗操作中制箱印刷机必须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
此外即使是设置充分满足多种颜色印刷需要的多个印刷机组的情况下,随着批量生产终了或到了下班时间,制箱印刷机被停下来。此时到下一次开始工作之前印刷用墨水会凝固,所以必须对印刷机组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内墨水进行回收和清洗,使再启动时不要造成太大的麻烦。因此无论使用的印刷机组的台数多少,对制箱印刷机中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的清洗操作在使用制箱印刷机上都是不可避免的操作。
现有制箱印刷机中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设置有墨水输送通路、墨水散开室、墨水返回通路;墨水输送通路把墨水贮存罐中的墨水输送到墨水散开室;墨水散开室是使墨水粘敷在墨辊上;墨水返回通路使墨水散开室中多余的墨水回流到墨水贮存罐。用于把墨水贮存罐的墨水加压输送到墨水散开室的泵夹在墨水输送通路中间。
墨水散开室是墨辊、上刮板和下刮板、1对端块包围的空间,上刮板和下刮板是沿墨辊轴向上下成对与墨辊滑动接触,1对端块配置在墨辊两端的位置。在各个端块上设置封住墨辊端部不漏墨水的密封端,同时在密封端的正前方位置有使墨水散开室的墨水排向墨水返回通路的排出口。
经过墨水返回通路输送的墨水在墨水散开室的正前方形成向墨辊轴向分路,从多个部位向墨水散开室内提供墨水。供给散开室的墨水通过墨辊的转动,利用进行相对滑动动作的上刮板向整个墨辊的外周面摊薄。同样利用与墨辊相对的下刮板的相对滑动动作,刮掉墨水,使转移到设置在与墨辊相邻的印版滚筒上残留最低限量的墨水。刮掉的墨水利用下刮板和墨辊向下流到断面呈V字形的墨水散开室的V形槽,在此贮存到规定水平以下。超过规定水平的墨水通过排出口流向墨水返回通路。这样墨水散开室中的排出口起到使墨水散开室的墨水量保持一定的作用。
也就是在制箱印刷机的印刷机组中,为了防止墨水凝固,为了灵活适应因印刷的图案等造成的墨水消耗量的变化,要经常保持提供超过墨辊消耗量的墨水,采用在墨水散开室中溢流的墨水不断流出的结构。而排出口的位置和开口面积对墨水散开室内墨水的水平高低和墨水的无所不在的情况有影响,是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排出口的位置和开口面积要根据墨水供给量、墨水散开室的容量、墨辊的墨水消耗量等取得平衡来确定,仅使排出口的开口面积任意变化这件事是困难的。
左右1对的端块分别构成排出口的下面位置,设置有构成墨水返回通路开放结构的槽形通道。槽形通道设置成墨水贮存罐一侧向下倾斜方式,从1对排出口向下流到槽形通道内的墨水,从槽形通道下游端经过软管返回墨水贮存罐。
在上述现有制箱印刷机中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由于作为要改变墨水颜色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回收墨水的操作和清洗的操作,而且此期间制箱印刷机必须停机,所以随多颜色印刷、多品种、小批量需要的增加,显现出制箱印刷机的运转率降低的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有由于更换颜色的墨水回收、清洗操作造成的停机时间比制箱印刷机正常开动的时间还要长的严重情况。
在研究此问题中,在现有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中无论是墨水的回收还是清洗操作,为了充分实施这些操作必须把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大范围分解。可是利用分解进行的墨水回收操作,实施需要过多的操作时间。因此导致希望探索对于墨水回收采用从墨水输送通路吹入空气,把墨水送入墨水返回通路的方法,对于清洗墨水循环供给装置采用从墨水输送通路送入清洗用水或专用清洗液,清洗残留的墨水流出的方法。
关于此方法对于压力输送墨水的密闭管路的墨水输送通路,可以实现利用吹入的空气把墨水吹出去的明显的效果,但是提出了对于墨水散开室内的墨水不能充分排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墨水散开室是利用设定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和开口位置以保留一定量墨水的结构。也就是说这是因为排出口设置在比V形槽底部靠上的位置,此开口面积设定为使与向墨水散开室供墨水量平衡的小面积。
关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的清洗,由于印刷用的墨水采用水溶性的墨水,不用有机溶剂,可以用水清洗。而利用向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要点,使高压的清洗水循环方式的机械清洗成为可能。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提出了由于墨水散开室是保留一定水平墨水的结构,进入墨水散开室内的清洗液通过滞留的墨水液面从排出口流出,同时由于排出口的开口面积不够,清洗液的速度降低,不能够得到清洗墨水使其充分流出的清洗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利用改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中墨水散开室排出口位置和开口面积,使即使制箱印刷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吹入空气或清洗液进行清洗操作,实现短时间更换墨水的操作,使制箱印刷机的运转率大幅度提高。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特征是: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具有墨辊、由与墨辊滑动接触的多个滑动部件沿墨辊轴向形成的墨水散开室、中间有泵从墨水贮存罐向墨水散开室输送的墨水输送通路、使从墨水散开室排出口溢流的剩余墨水返回到墨水贮存罐中的墨水返回通路;在这样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中上述滑动接触部件由沿墨辊轴向配置的上刮板和下刮板、配置在墨辊两端的左右1对端块构成;上述排出口至少在一个端块上制成自由转动或自如滑动的排放管,可以利用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改变排出口的开口面积。
采用此发明的话,利用使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动作可以使墨水散开室排出口的开口面积改变,所以制箱印刷机正常运转时,使排出口的开口面积为与正常运转相适应的面积,成为可以在墨水散开室内保留一定量墨水的面积,同时作为墨水更换的前提条件,或制箱印刷机暂时停止时进行墨水回收和清洗操作时,利用对排放管的操作,使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可以改变成与用空气或清洗水相适应的面积。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为前提,在上述排放管上制成开口面积不同的多个排出口,利用使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可以选择某一个排出口。
采用此发明的话,利用对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动作,从多个排出口选择适合制箱印刷机正常运转的开口面积,或利用对排放管的操作,选择适合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回收墨水、清洗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的开口面积的排出口。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为前提,分别在上述左右1对的端块上设置排放管,上述墨水返回通路具有液体密封连接1对排放管排出口之间的密闭管路。
采用此发明的话,提供给墨水散开室的墨水由于从墨水散开室两侧溢流,使在墨水散开室内墨水滞留条件在墨辊轴向全部均匀,同时即使在利用送风管进行墨水回收操作时,由于被空气挤压的墨水从墨水散开室的2个部位排出,所以可以缩短回收时间。此外同样道理,可以缩短清洗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的时间。再有即使对构成墨水返回通路的一部分的密闭管路,灵活应用空气压力和液体压力,也可以成为回收操作或清洗操作的对象。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为前提,将上述墨水输送通路中途分支成2个系统,在由分支增设管路上,连接提供空气的送风管路或提供清洗液的清洗液管路,同时在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以及在分支点和墨水输送通路的墨水贮存罐的末端之间,分别安装隔离阀。
采用此发明的话,打开墨水输送通路的隔离阀,同时关闭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的隔离阀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墨水输送通路的疏通,同时连接送风管路或清洗管路的增设管路成为隔断状态。因此从墨水贮存罐提供给墨水输送通路的墨水通过设置增设管路以前的同一路径,可以使印刷机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关闭墨水输送通路的隔离阀,同时打开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的隔离阀,通过增设管路可以向墨水输送通路内直接提供空气或清洗液,所以可以实现利用空气压力或水的压力把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内的墨水推出,以及随后清洗粘敷在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内残留的墨水。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为前提,将上述墨水输送通路中途分支成3个系统,在由分支增设的2个系统的增设管路的1个系统上,连接提供空气的送风管路的同时在增设管路的另1个系统上连接提供清洗液的清洗液管路,同时在各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以及在分支点和墨水输送通路的墨水贮存罐的末端之间,分别安装隔离阀。
采用本发明的话,打开墨水输送通路的隔离阀,关闭2个系统的增设管路,增设管路对墨水的疏通可以忽略。此外关闭连接墨水输送通路的隔离阀和清洗水管路的增设管路的隔离阀,打开连接送风管路的增设管路隔离阀,可以向墨水输送通路内提供空气,同时关闭墨水输送通路的隔离阀和连接送风管路的增设管路的隔离阀,打开连接清洗液管路的增设管路的隔离阀,可以向墨水输送管路向提供空气然后提供任何清洗液。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的送料装置组合的侧视图。
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配管图。
标号说明
H1排出口
H2排出口
X1分支点
X2分支点
20墨水循环供给装置
20A墨水输送通路
20B墨水返回通路
2E墨水散开室
2G密闭管路
2M送风管路
2N清洗液管路
2P泵
2T墨水贮存罐
22上刮板(滑动部件)
23下刮板(滑动部件)
24端块(滑动部件)
26排放管
32墨辊
V1隔离阀
V2隔离阀
V3隔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制箱印刷机中装有承担对原料板W1印刷图案等功能的印刷机组10(图1)。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具有墨水循环功能,是不断向印刷机组10的墨辊32提供印刷用墨水的装置。此外在印刷机组10中,在前面设置有连续向印刷机组10提供原料板W1的送料装置10F。
送料装置10F是利用循环驱动的软输送带B的摩擦力输送原料板W1的装置(图2)。送料装置10F是由随原料板W1宽度方向各配置的1对上送料输送器AB和下送料输送器BB构成。下送料输送器BB是利用在驱动辊R4、前辊R3、后辊R2、张力辊R1之间循环驱动的输送带B从下面承载原料板W1。另一方面上送料输送器AB是利用在驱动辊R1、张力辊R2、前辊R3、后辊R4、导向辊R5、R6…之间循环驱动的输送带B承担从上面按压原料板W1的功能。
制箱印刷机的印刷机组10的基本结构是把安装显现图案等印刷版的印刷辊16、把原料板W1压靠在印刷辊16上的压力辊15、向安装在印刷辊16上的印刷版提供墨水的墨辊32,用配置在这些辊两端的1对侧框架11组装在一起,在它上面安装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在印刷机组10中的印刷是利用在印刷辊16和压力辊15之间按箭头A1方向提供原料板W1来实施(图1、图2)。
1对侧框架11分别由固定在基础上的固定框架11A和相对固定框架11A可上下移动的可动框架11B构成(图1、图2)。在1对侧框架11之间设置用于驱动可动框架11B的驱动电机M1。在1对侧框架11之间中间横向设置有安装齿轮G2的传动轴14,驱动电机M1通过与齿轮G2啮合的小齿轮G1使传动轴14转动。
传动轴14两端贯通固定框架11A,输入到分别配置在1对固定框架11A外侧的齿轮箱G3中。各齿轮箱G3具有把从水平方向的输入转变成上下方向的螺杆S1的转动的功能。螺杆S1与固定在可动框架11B上的螺纹托架12b配合,螺纹托架12b通过螺杆S1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也就是利用这样的动力传递路径,把驱动电机M1的转动转换成可动框架11B的上下移动。
制箱印刷机的压力辊15安装在固定框架11A上,印刷辊16和墨辊32安装在可动框架11B上。因此利用使可动框架11B在上下方向上的动作,可以调整压力辊15和印刷辊16之间的间隔,此外把两者之间打开很大后,可以进行印刷版更换操作和维护作业等。
墨辊32利用独立的专用摇动框架19,被装在可动框架11B上可以摇动。左右1对的摇动框架19用沿墨辊32横向设置的水平框架33连接。此外水平框架33上分别安装刮板夹持器21。在可动框架11B上分别设置有支座17。摇动框架19通过摇动轴18支承在支座17上,用图中没有表示的油压缸作为动力源,以摇动轴18为中心按箭头2方向往复摇动(图2)。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向墨辊32提供墨水,墨辊32利用此往返摇动的动作与印刷辊16接触或分离,转移墨水。
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是由把墨水粘敷在墨辊32上的墨水散开室2E、墨水贮存罐2T的墨水送到墨水散开室2E的墨水输送通路20A、在墨水散开室2E中把溢流的墨水送回到墨水贮存罐2T的墨水返回通路20B构成。
墨水输送通路20A主要由管材组成。墨水贮存罐2T配置在比墨水散开室2E低的位置,在墨水贮存罐2T中连接把墨水提升到墨水散开室2E高度水平的立管2A。在立管2A的中间装有用驱动电机M2驱动的压力输送泵2P。立管2A的前端沿墨辊32向水平方向弯曲,在它的前端通过回转管接头2b连接横向输送管2B。在横向输送管2B的前端安装有弯曲90度的连接管2C。连接管2C的另一端用非常短的连接管2D与墨水散开室2E的21连接,在墨水散开室2E开口。
在刮板夹持器21上制成把从连接管提供的墨水沿墨辊32横向输送中,从多个部位的喷嘴向墨水散开室2E内喷出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支管,此支管成为墨水输送通路20A的一部分。
墨水散开室2E是由墨辊32、保持规定的上下间隔且沿墨辊32轴向与其表面滑动接触的上刮板22和下刮板23、位于墨辊32两端与墨辊32滑动接触的端块24、24围成的空间(图2、图3)。上刮板22和下刮板23都是由尼龙树脂和特氟隆(登记商标)树脂等具有自润滑性的耐磨树脂材料构成,整体形成一定宽度的板带状。
相对于墨辊32的转动方向箭头A3,上刮板22顺着此时墨辊32表面前进的方向固定在刮板夹持器21上。另一方面下刮板23安装成与墨辊32表面前进方向相对的方向。使用相同长度的压板22b、23b使上刮板22和下刮板23安装在刮板夹持器21上。由软的液体密封材料构成的密封端25用止动螺丝25B固定在各端块24上,1对密封端25、25把墨水散开室2E两端密封成不能漏墨水(图3、图4)。
在各端块24上制成上下方向贯通端块24的通孔24H。此外在端块24上制成连通墨水散开室2E内的长孔H3。设置通孔24H的位置在密封端25的内侧,也就是靠近墨水散开室2E中间,长孔H3的上下方向长度达到墨水散开室2E整个上下的宽度。
制成2种排出口H1、H2的排放管26紧密地而且可以自由转动地填装在各端块24的通孔24H中(图4)。排放管26是外形具有与通孔24H内径相当的树脂园棒的一端制成的轴孔26C,同时另一端掏成中空,再在侧面制成与端块24的长孔H3对应形状的排出口H2和上下1对小孔径的排出口H1、H1。长孔形的排出口H2和小孔径的排出口H1、H1设置在半径方向不同的角度位置。
在1对端块24、24的上方配置有装有2个输入口27A、27B的空气发动机27,空气发动机27的轴与排放管26连接。利用空气发动机27使排放管26向规定角度的一个方向驱动或正转和反转驱动,控制成使端块24的长孔H3和排放管26的长孔形排出口H2一致,或使小孔径的排出口H1、H1与长孔H3一致。再有利用管用螺纹2N把方形管接头2F拧在1对端块24、24的下面。
墨水返回通路20B连接在左右端块24、24的下端,由通到墨水贮存罐2T的管路构成(图1、图3)。左右端块24、24设置有连接管接头2F、2F之间的密闭管路2G,也就是1对排放管26、26的排出口H1、H2之间用密闭管路2G连接。但是在位于墨水贮存罐2T一侧的端块24和管接头2F之间装有短的延长管2M,密闭管路2G仅仅在装有延长管2M的端块24一侧向下倾斜横向设置。此外一旦需要,密闭管路2G在此端块24下面敞开。
在密闭管路2G下面沿密闭管路2G配置有槽形通道2J,在槽形通道2J的下游一侧端部安装管接头2H。在管接头2H上连接弯成L字形的返回管路2L,返回管路2L的另一端通到墨水贮存罐2T。其结果从墨水散开室2E溢流的墨水从1对排放管26的排出口H1、H2经密闭管路2G排到槽形通道2J的下游端,经与槽形通道2J连接的返回管路2L,回流到墨水贮存罐2T。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中的墨水回收,要卸下连接墨水贮存罐2T的墨水输送通路20A的立管2A,在立管20A的端部连接空气压缩机等的空气源,向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内吹入空气,同时随后向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内加压输送清洗液,可以短时间完成。利用空气发动机27、27驱动位于墨水散开室2E左右的排放管26、26,可以使用长孔形的排出口H2。也就是各端块24的长孔H3和排放管26的长孔形排出口H2一致,设定成遍及墨水散开室2E上下整个宽度的大面积排出口H2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的状态。
从立管2A的端部吹入的空气强制把残留在管内的墨水推入墨水散开室2E,向墨水散开室2E内喷出的墨水从位于左右的排放管26的排出口H2推向密闭管路2G。此时墨水散开室2E内的墨水通过最大限度确保的排出口H2,简单地通到密闭管路2G内,可以使残留在墨水散开室2E内的墨水量尽量达到最小限度。密闭管路2G内的墨水按照它的倾斜方式集中到另一方的端块24一侧。集中的墨水向下流到下面的槽形通道2J,经过装在槽形通道2J一端的返回管路2L,返回到墨水贮存罐2T。与使用的墨水粘度也有关系,但仅仅是与此间需要的操作时间有关。
按照同样的要点,向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输送的清洗液在印刷机组10使用的墨水是水溶性的情况下,利用加压输送的清洗水可以短时间内把附着在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内的残留墨水洗掉。这种情况下也是利用选择排放管26中大开口面积的排出口H2,由于清洗水不残留在墨水散开室2E内,随后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墨水,使制箱印刷机再运转。
下面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制箱印刷机的印刷机组10中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可以制成把空气吹入墨水输送通路20A的送风管路2M和加压输送清洗液的清洗液管路2N中任何一方管路或双方的管路连接的结构(图5)。
墨水输送通路的立管2A靠近贮存槽2T的位置装有隔离阀V1,同时在制成在隔离阀V1后2个位置安装3向管接头等形成的分支点X1、X2,可连接任意的增设管路。在2个地方的分支点X1、X2分别连接送风管路2M和清洗液管路2N。送风管路2M在中间有隔离阀V2和气泵P1,在末端安装空气过滤器AF。此外清洗液管路2N在中间有隔离阀V3和加压输送泵P2,而其末端通到清洗液罐2K。
在此实施方式中,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回收墨水时,墨水贮存罐2T一侧的隔离阀V1关闭,同时仅用打开送风管路2M的隔离阀V2的准备工作,就改成向墨水输送通路20A吹入空气,把墨水推出。然后关闭送风管路2M的隔离阀V2,同时打开清洗液管路2N的隔离阀V3,可以改成向墨水输送通路20A送入清洗液,所以能进一步提高从墨水循环供给装置20回收墨水和清洗作业的效率。再有送风管路2M和清洗液管路2N例如用双向阀连接,可以选择使用哪一个,也可以连接成设在墨水输送通路20A的1个部位的分支点。
排放管26的排出口尺寸的选择也可以用使排放管26旋转驱动或使其滑动的动作时,开口面积连续变化的方式,以代替选择不同开口面积的排出口H1、H2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就变成对排放管26的排出口和端块24一侧的长孔H3重叠量的操作。排放管26的驱动除了用空气以外,例如可以使用步进式电机等的电气执行元件。此外由于不需要用大力气,用手动也没关系。
本发明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在使墨辊粘敷适量墨水的墨水散开室的端块中,制成排放管,排放管使为保持墨水散开室内墨水在规定水平的排出口相对于端块自由转动或自由滑动,利用对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可以使排出口的开口面积改变,所以利用可逆地使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变成大面积,使现在难以实现的、利用从墨水输送通路的送风管,使墨水散开室内的墨水排出和清洗残留的墨水成为可能,大幅度缩短了停止制箱印刷机后的墨水颜色更换操作时间,可以提高制箱印刷机的运转率。

Claims (5)

1、一种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具有墨辊、由与墨辊滑动接触的多个滑动部件沿墨辊轴向形成的墨水散开室、中间有泵从墨水贮存罐向墨水散开室输送的墨水输送通路、使从墨水散开室排出口溢流的剩余墨水返回到墨水贮存罐中的墨水返回通路;在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中上述滑动接触部件由沿墨辊轴向配置的上刮板和下刮板、配置在墨辊两端的左右1对端块构成;上述排出口至少在一个端块上制成自由转动或自如滑动的排放管,可以利用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改变排出口的开口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放管上制成开口面积不同的多个排出口,利用使排放管的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可以选择某一个排出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上述左右1对的端块上设置排放管,上述墨水返回通路设置有液体密封连接在1对排放管排出口之间的密闭管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墨水输送通路中途分支成2个系统,在由分支增设管路上,连接提供空气的送风管路或提供清洗液的清洗液管路,同时在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以及在分支点和墨水输送通路的墨水贮存罐的末端之间,分别安装隔离阀。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箱印刷机墨辊的墨水循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墨水输送通路中途分支成3个系统,在由分支增设的2个系统的增设管路的1个系统上,连接提供空气的送风管路的同时在增设管路的另1个系统上连接提供清洗液的清洗液管路,同时在各增设管路和分支点之间以及在分支点和墨水输送通路的墨水贮存罐的末端之间,分别安装隔离阀。
CN 200410034774 2003-05-29 2004-05-12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油墨循环供给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918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52821 2003-05-29
JP2003152821A JP3472295B1 (ja) 2003-05-29 2003-05-29 製函印刷機のインクローラのインク循環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489A true CN1572489A (zh) 2005-02-02
CN1291840C CN1291840C (zh) 2006-12-27

Family

ID=2977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4774 Expired - Lifetime CN1291840C (zh) 2003-05-29 2004-05-12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油墨循环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472295B1 (zh)
CN (1) CN129184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804A (zh) * 2008-08-29 2011-07-2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清洗机构
CN103625110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 圆网印花机刮刀清洁装置
TWI510379B (zh) * 2011-08-05 2015-12-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 ink tank, and an ink stirring method using the ink tank
CN115431651A (zh) * 2022-09-21 2022-12-06 孙长静 一种可回收的绿色节约型印刷工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804A (zh) * 2008-08-29 2011-07-2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清洗机构
CN102137804B (zh) * 2008-08-29 2014-01-29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清洗机构
TWI510379B (zh) * 2011-08-05 2015-12-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 ink tank, and an ink stirring method using the ink tank
CN103625110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 圆网印花机刮刀清洁装置
CN115431651A (zh) * 2022-09-21 2022-12-06 孙长静 一种可回收的绿色节约型印刷工艺
CN115431651B (zh) * 2022-09-21 2023-11-28 卡游(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的绿色节约型印刷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51770A (ja) 2004-12-16
CN1291840C (zh) 2006-12-27
JP3472295B1 (ja) 2003-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9216C (zh) 印刷机、油墨除去装置、油墨供给/回收方法及颜色变换准备方法
CN1243615C (zh) 涂洒装置
CN1043715C (zh) 在基板上印制给定电路图的印刷系统
CN1139434C (zh) 涂布装置和在基体上的第一和第二区域涂布涂料的方法
CN1075446C (zh) 自动圆网纺织品印花机及其印花圆网的清洗方法
CN1733477A (zh)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CN1291840C (zh)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油墨循环供给装置
CN1672926A (zh) 凹版印刷机
CN112354775A (zh) 一种双面脱泡涂布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572490A (zh) 滚筒清洗设备
EP3725527B1 (en) Fluid delivery system
CN2797511Y (zh) 墙面水泥沙灰浆喷浆抹平机
CN218223161U (zh) 一种硅胶布涂布用上胶装置
CN112691977A (zh) 一种轧机辊清洗装置
CN211764232U (zh) 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
CN209079434U (zh) 一种防伪效果水转印花纸丝网印刷装置
CN112246495A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涂布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3499715A (zh) 一种能清理喷头周边胶料凝结的滚筒匀胶设备
CN116329483B (zh) 3d砂型打印机双向铺平设备、布砂设备、3d打印系统
CN218982142U (zh) 一种胶合板胶水涂覆装置
CN217967579U (zh) 皮带式陶瓷粉料布料系统
CN214111230U (zh) 用于电动注塑机的液压站
CN2400444Y (zh) 辊式浮法玻璃防霉机
CN209701662U (zh) 用于多层往复移动皮带装置的清扫装置
CN219631826U (zh) 一种离型纸涂抹机构及其涂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