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9703A -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9703A
CN1569703A CNA2004100434613A CN200410043461A CN1569703A CN 1569703 A CN1569703 A CN 1569703A CN A2004100434613 A CNA2004100434613 A CN A2004100434613A CN 200410043461 A CN200410043461 A CN 200410043461A CN 1569703 A CN1569703 A CN 1569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rts
connecting rod
blowing
air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34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1878C (zh
Inventor
前田健治
原田昌直
堀顺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69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9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18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18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04Nozzles, blow heads, blowing units or thei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17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27/044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 C03B27/0447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the quench unit being variably adaptable to the bend of the shee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的设备包括一个把冷却空气吹向高温的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的上吹气装置和一个把冷却空气吹向所述玻璃板的下表面的下吹气装置。每一上吹气装置和每一下吹气装置包括以矩阵图形设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和许多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把位于矩阵图形的行和/或列里的许多吹气部件中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其中,将冷却空气吹向已经被加热到高温并弯曲的玻璃板的两个表面以使玻璃板冷却和回火。
背景技术
现在已具有生产供汽车车窗用的弯曲的玻璃板的生产设备,它是在加热炉中把玻璃平板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温度,然后用模子使加热了的玻璃平板弯曲并用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使弯曲的玻璃板冷硬。
这种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包括一个上吹气装置和一个下吹气装置。在弯曲的玻璃板被送入上和下吹气装置之间时,上吹气装置对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吹冷却空气,而下吹气装置对弯曲的玻璃板的下表面吹冷却空气。这样,高温的玻璃板就被冷硬成具有在其两表面部分形成的压缩应力层,借此就将玻璃板回火了。为了均匀地冷却整个玻璃板,由两面的吹气装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形成的吹气表面设定成至弯曲的玻璃板的整个表面距离相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之一已经提出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其中,为了适应多样化的弯曲玻璃板的有限需求量,上吹气装置和下吹气装置分别分成为许多吹气部件,各相邻的吹气部件之间通过包括多个连杆的连接机构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按照玻璃板的弯曲表面改变由许多吹气部件形成的吹气表面而使之具有对应于玻璃板的弯曲表面的弯曲半径(见日本专利JP-A-2000-281369,第4至5页和图2)。
但是,以上参考文献揭示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具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虽然能够以单一的弯曲半径适应具有单一弯曲半径的玻璃板,但是它不能以多个弯曲半径适应复杂弯曲的玻璃板,因为它的许多吹气部件的弯曲方向是单一的。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处理复杂弯曲的玻璃板。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它包括一个对高温的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吹冷却空气的上吹气装置和一个对弯曲的玻璃板的下表面吹冷却空气的下吹气装置。上吹气装置和下吹气装置都包括许多以矩阵图形设置的吹气部件以及许多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把许多吹气部件中的各相邻吹气部件沿矩阵图形的行和/或列方向连接起来。
较佳的是,每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四杆连接机构。
较佳的是,各连接机构是由把多个构件单元连接起来而构成,每一构件单元包括一个长条形的共用连杆、一个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于共用连杆的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一连杆、一个通过第二销轴连接于共用连杆的另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二连杆、一个通过第三销轴连接于共用连杆的所述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三连杆以及一个通过第四销轴连接于共用连杆的所述另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四连杆。
较佳的是,设置在矩阵图形的最外侧的行方向的各吹气部件是由各四杆连接机构连接起来,而所述各吹气部件中在矩阵图形的列方向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全都由所述四杆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较佳的是,设置在列方向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具有由挠性的波纹套管密封的连接部分,使得冷却空气连通于设置在列方向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之间。
较佳的是,上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和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都分别制成具有喷孔适于喷出冷却空气的喷嘴,而且,上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上的喷嘴和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上的喷嘴是设置成互相对着吹气。
较佳的是,每一喷嘴具有用于喷出空气的喷孔和用于让冷却空气逃逸的凹槽。
较佳的是,这种设备能够处理用于生产汽车车窗玻璃的玻璃板。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其中设置有用于把冷却空气吹向高温的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的上吹气装置,以及设置有用于把冷却空气吹向所述玻璃板的下表面的下吹气装置。该方法包括:用以矩阵图形设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和许多连接机构构成每一上吹气装置和每一下吹气装置,用各连接机构把矩阵图形的行和/或列方向的吹气部件中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连接起来;按照将被冷却的弯曲的玻璃板的形状改变构成上吹气装置和/或下吹气装置的各吹气部件的位置;把经受加热的弯曲的玻璃板输送到上吹气装置和下吹气装置之间;以及,从各吹气部件向玻璃板吹冷却空气,使玻璃板冷却和回火。
较佳的是,每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四杆连接机构。
按照本发明,以矩阵图形设置的各吹气部件可以在位置上用连接机构尤其是四杆连接机构布置成行和/或列。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按照将被冷却的玻璃板的形状改变上吹气装置和/或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的位置,而形成由全部吹气部件限定的吹气表面,这个吹气表面是一个弯曲表面,它兼有在矩阵的行方向形成的第一弯曲半径和在矩阵的列方向形成的第二弯曲半径。在各四杆连接机构具有不同的驱动角度时,能够形成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吹气表面。按照本发明,能够处理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弯曲的玻璃板。
附图说明
在各附图中:
图1是一个玻璃板弯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将应用于这一系统;
图2是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第一连接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这一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第一连接机构的主要零件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表示这一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下吹气部件的布置的立体视图;
图5是用于驱动这一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连接机构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这一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第二连接机构的主要零件的放大立体视图;
图7是这一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第二连接机构的主要零件的放大结构图;以及
图8是说明这一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第二连接机构怎样工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是表示一个包括本发明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的玻璃板弯曲系统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示出的玻璃板弯曲系统10是用于生产汽车侧窗玻璃的生产设备。一个运动控制器CTR控制着玻璃板弯曲系统10的各零件的动作,诸如由许多吹气部件形成的表面的弯曲度的改变、由辊子输送器进行的玻璃板的输送、压环的驱动以及吹气部件的吹出空气的通断控制。
玻璃板弯曲系统10具有一个设置在玻璃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加热炉12。加热炉12包括辊子输送机14。一块要弯曲的玻璃板由辊子输送机14沿着图1中箭头A的方向送入加热炉12并在其中被加热到在加热炉出口处的温度接近软化点(约650℃至约700℃)。
被加热了的玻璃板16由辊子输送机14输送到玻璃板弯曲系统10。在玻璃板弯曲系统10中,玻璃板16的下表面的周边边缘由压环18支承,压环18是制成为沿着玻璃板16的周边形状的一个框架。由压环18支承的玻璃板16由压环18沿着箭头B的方向的向上运动推向顶模20。顶模20是雄模,它的下端面制成为凸面(未示)。已经被压环18推到上面的玻璃板16被压靠在顶模20的凸面上而被弯曲成具有符合顶模凸面的复杂弯曲表面的形状。虽然在这一实施例中是通过压环18的向上向固定的顶模20运动来把玻璃板16压弯,但是也可以通过使顶模20向下向固定的压环18运动来把玻璃板压弯,这与本实施例的运动方向相反。
被这样弯曲了的玻璃板16由传送装置22沿着图1中箭头C的方向传送,传送时传送装置22使压环18水平运动,而将由压环18支承着的玻璃板16输送入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24。
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24具有设置在上位的上供气装置26和设置在下位的下供气装置28,它们之间夹置着玻璃处理台S。上供气装置26和下供气装置28分别连接于各自的空气管道30(连接于下供气装置28的管道未示),而且各管道连接于一台送风机(未示)。在送风机工作时,由送风机产生的冷却空气通过管道30供应到上供气装置26和下供气装置28。冷却空气通过构成图2中所示的上供气装置26的许多上吹气部件32以及构成下供气装置28的许多下吹气部件34吹向图1中示出的玻璃处理台S。这样,由压环1 8支承着的玻璃板16就被从其两面进行空气冷却和回火。
被这样空气冷却和回火了的玻璃板16被从压环18传送到一个未表示出来的冷硬环上,并由冷硬环沿着图1中箭头D的方向的运动输送到检验工序。在检验工序中,检验玻璃板的诸如裂纹等缺陷。若没发现玻璃板有缺陷,就把玻璃板输送到为无缺陷产品准备的一个过程。若发现玻璃板有缺陷,就把有缺陷的玻璃板输送到回炉过程。
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24包括许多在图2和3中表示的上吹气部件32和许多在图2中表示的下吹气部件34。
图4是表示下吹气部件34的布置的立体视图,其中,下吹气部件34作为一个整体以矩阵图形设置,沿着箭头E的方向(垂直于玻璃板16的送入方向的方向,也就是矩阵的行方向)每一行中并排地设置了11个下吹气部件34,以及沿着箭头F的方向(玻璃板16的送入方向,也就是矩阵的列方向)每一列中并排地设置了5个下吹气部件34。
沿着箭头E方向设置的11个下吹气部件34由下文将说明的第一四杆连接机构驱动并可以以一种弯曲形状布置,使得它沿着箭头E的方向具有所需要的弯曲半径。沿着箭头F方向设置的5个下吹气部件34由下文将说明的第二四杆连接机构驱动并可以布置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使得它沿着箭头F的方向具有所需要的弯曲半径。沿着箭头F方向并排地设置的5个下吹气部件34通过波纹管形式的挠性管道(柔性橡胶套管)35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着第一四杆连接机构的驱动互相之间以相同的姿态运动。可以仅给处于前排的第一行里的几个下吹气部件34设置第一四杆连接机构,如图4所示,或者可以给处于前排的第一行里的每一个下吹气部件34和第五行里的几个下吹气部件34设置第一四杆连接机构。
虽然图4仅示出了下吹气部件34,但图2和图3所示的上吹气部件32的结构基本上与下吹气部件34的相同。换言之,上吹气部件32也作为一个整体以矩阵图形设置,沿着箭头E的方向以及也沿着箭头F的方向并排地设置许多上吹气部件32。沿着箭头E方向设置的上吹气部件32由第一四杆连接机构驱动并可以布置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使得它沿着箭头E的方向具有所需要的弯曲半径。沿着箭头F方向设置的上吹气部件32由下文将说明的第二四杆连接机构驱动并可以布置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使得它沿着箭头F的方向具有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如图2和3所示,每一上吹气部件32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并且其上端连接于挠性管36,而挠性管36是通过送气室(未示)连接于图1中所示的管道30。供应到管道30的冷却空气被通过挠性管36送入每一个上吹气部件32。各上吹气部件32具有沿着上吹气部件32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安装于各自下端的突出块37,冷却空气从在各突出块37上制成的各空气喷嘴37A向下喷出。
每一突出块37成形有凸凹形状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凸的部分37C具有以交错方式排列的空气喷嘴37A,而凹的部分37D是作为让滞留空气逃逸出去的槽。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有效地清除各间隙38之间的槽内的滞留空气,间隙38之一示于图3。
图2和3所示的沿着箭头E方向并排设置的上吹气部件32是由作为第一四杆连接机构的各第一连接机构40可运动地连接在一起。
每一第一连接机构40包括一个成形为基本上为I形的共用连杆42、两个下连杆46和两个上连杆48以及用于把连杆42、46和48连接起来并用作枢转轴的销子52、54、56和58,下连杆46和上连杆48都斜地把共用连杆42连接于相邻的上吹气部件32。换言之,每一第一连接机构40由共用连杆42、通过销子56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42的下部并且通过销子52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上吹气部件32的下部的连杆46、以及通过销子58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42的上部并且通过销子54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的上吹气部件32的上部的连杆48组成。
如图3所示,每一连杆46的两个圆弧形端部制成为齿形部分47。连接于一个共用连杆42的两个成对的连杆46的上端的齿形部分互相啮合在一起并处于一个公共平面内。连接于一个共用连杆42的每一连杆46的下端与连接于相邻的那一共用连杆42的连杆46的下端啮合在一起并处于同一公共平面内。用这种结构布置,当一个啮合着的连杆46被转动一个角度θ时,其它的连杆46也相应地转动一个角度θ。
类似地,每一连杆48的两个圆弧形端部制成为齿形部分49。连接于一个共用连杆42的两个成对的连杆48的上端的齿形部分互相啮合在一起并处于一个公共平面内。连接于一个共用连杆42的每一连杆48的下端与连接于相邻的那一共用连杆42的连杆48的下端啮合在一起并处于同一公共平面内。用这种结构布置,当一个啮合着的连杆48被转动一个角度θ时,其它的连杆48也相应地转动一个角度θ。
由各第一四杆连接机构40连接起来的各上吹气部件32是这样配置的,即设置在两边缘位置的上吹气部件32由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摆动装置通过臂68支撑,如图5所示。相对于设置在两边缘位置的上吹气部件32处于内侧的上吹气部件32类似地由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摆动装置通过臂69支撑。臂68和69可以在摆动装置的作用下作一定量的垂向和水平运动。在臂68和69被以这一方式推动时,上吹气部件32就在第一四杆连接机构40的协同作用下绕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枢转点摆动。
具体地说,在各臂69作互相靠近的摆动时,各相邻的臂69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40的连杆46和连杆48对水平线的角度就增大,由于这种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一连接机构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各突出块37上的许多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曲线C1的弯曲半径R1就增大。在各臂69作互相远离的摆动时,各相邻的臂69之间的第一四杆连接机构40的连杆46和连杆48对水平线的角度就减小,由于这种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一四杆连接机构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各突出块37上的许多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曲线C1′的弯曲半径R1′就减小。由于弯曲半径R1可以通过控制臂69的摆动量设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那么就可以按照玻璃板16的弯曲形状改变弯曲半径R1。
此外,在各臂68摆动时,由于相邻的臂68和69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40的连杆46和连杆48对水平线的角度增大或减小,一个臂68和与之相邻的臂69之间的各突出块37上的各空气喷嘴37A连成的弯曲线C2的弯曲半径R2就增大或减小。由于弯曲半径R2可以通过控制臂68的摆动量设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那么就可以按照玻璃板16的弯曲形状改变弯曲半径R2。这样,沿着箭头E方向并排设置的上吹气部件32可以布置成一种弯曲的形状,以将R1和R2确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如图2所示,每一下吹气部件34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并且其下端连接于挠性管84,而后者又连接于送气室28a。供应到连接于送气室28a的管道的冷却空气被通过挠性管84送入每一下吹气部件34。各下吹气部件34具有沿着下吹气部件34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安装于其上端的突出块85(见图4)。冷却空气从各突出块85上的各空气喷嘴向上喷出。
每一沿着箭头E方向设置的下吹气部件34具有作为设置在其两侧的四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机构140。沿着箭头E方向的各相邻下吹气部件34由设置在它们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140可运动地连接起来。
第一连接机构140和第一连接机构40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上相同并且都是设置成相对于玻璃板16垂向对称的。换言之,第一连接机构140设置成就好像是把第一连接机构40上下倒过来了。
每一第一连接机构140包括一个成形为基本上为I形的共用连杆142、两个下连杆146和两个上连杆148以及用于把连杆142、146和148连接起来并用作枢转轴的销子152、154、156和158,下连杆146和上连杆148都斜地把共用连杆142连接于相邻的下吹气部件34。换言之,每一第一连接机构140由共用连杆142、通过销子156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142的下部并且通过销子152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下吹气部件34的下部的连杆146以及通过销子158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142的上部并且通过销子154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下吹气部件34的上部的连杆148构成。
每一连杆146,148的两个圆弧形端部制成为齿形部分,这与图3所示的连杆46,48相同。相邻的连杆146,148以齿形部分相互啮合,这与连杆46,48的情况相同。
由各第一连接机构140连接起来的各下吹气部件34是这样配置的,即设置在两边缘位置的下吹气部件34由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摆动装置通过臂168支撑,如图5所示。相对于设置在两边缘位置的下吹气部件34处于内侧的下吹气部件34类似地由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摆动装置通过臂169支撑。
臂168和169可以在摆动装置的作用下作一定量的垂向和水平运动。在臂168和169被以这一方式推动时,下吹气部件34就在第一连接机构140的协同作用下绕一个未表示出来的枢转点摆动。
具体地说,在各臂169作互相靠近的摆动时,各相邻的臂169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140的连杆146和连杆148对水平线的角度就增大,由于这种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一连接机构1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各突出块85上的许多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曲线C3的弯曲半径R3就增大。在各臂169作互相远离的摆动时,各相邻的臂169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140(原文误为40,代理人注)的连杆146和连杆148对水平线的角度就减小,由于这种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一连接机构1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各突出块85上的许多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曲线C3′的弯曲半径R3′就减小。由于弯曲半径R3可以通过控制臂169的摆动量设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那么就可以按照玻璃板16的弯曲形状改变弯曲半径R3。
此外,在各臂168摆动时,由于相邻的臂168和169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140的连杆146和连杆148对水平线的角度增大或减小,一个臂168和与之相邻的臂169之间的各突出块85上的各空气喷嘴85A连成的弯曲线C4的弯曲半径R4就增大或减小。由于弯曲半径R4可以通过控制臂68的摆动量设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那么就可以按照玻璃板16的弯曲形状改变弯曲半径R4。这样,沿着箭头E方向并排设置的下吹气部件34可以布置成一种弯曲的形状,以将R3和R4确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前面的叙述已经说明,上吹气部件32和下吹气部件34都是布置成一种弯曲的形状,使得其在第一连接机构40,140的作用下能形成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下面,将说明沿着图4中的箭头F的方向设置的吹气部件的联接结构。由于上吹气部件32的联接结构和下吹气部件34的联接结构是相同的,所以将只说明下吹气部件34的联接结构,上吹气部件32的联接结构就不说明了。
沿着箭头F的方向设置的五个下吹气部件34由作为第二四杆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机构240连接起来,如图6至8所示。位于从图4的左侧起前排第五列并连接于第一连接机构140的下吹气部件34是联接于驱动装置270,如图7和图8中所示。
每一第二连接机构240包括一个设置在垂向并成形为板条形状的共用连杆242、两个下连杆246和两个上连杆248以及用于把连杆242、246和248连接起来并用作枢转轴的销子252、254、256和258,下连杆246和上连杆248都斜地把共用连杆142连接于相邻的下吹气部件34。换言之,每一第二连接机构240由共用连杆142、通过销子256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242的下部并且通过销子252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下吹气部件34的下部的连杆246以及通过销子258可枢转地连接于共用连杆242的上部并且通过销子254可枢转地连接于相邻下吹气部件34的上部的连杆248构成。
每一连杆246的两端制成为圆弧形的,并且圆弧形的端部制成为齿形部分247。连接于共用连杆242的两个成对的连杆246以其下端的齿形部分相互啮合并处于一个公共平面内。用这一结构布置,在两个成对的连杆246中的一个转动一个角度θ时,另一连杆246相应地转动一个角度θ。
类似地,每一连杆248的两端也制成为圆弧形的,并且圆弧形的端部制成为齿形部分249。连接于共用连杆242的两个成对的连杆248以其齿形部分相互啮合并处于一个公共平面内。用这一结构布置,在两个成对的连杆248中的一个转动一个角度θ时,另一连杆248相应地转动一个角度θ。第二连接机构240成对地设置于沿着箭头F的方向的一列内的各下吹气部件34的两侧,如图6所示。
图7和图8中,设置在右端位置的第二连接机构240的右端连杆246以其上端的齿形部分啮合于驱动装置270的连杆260的左端齿形部分261。连杆260通过销轴262可枢转地支撑于设置在右端位置的下吹气部件34,也就是连接于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机构140的那个下吹气部件34。图7所示的连杆260具有右端齿形部分261,齿形部分261啮合于固定于滑块264的齿轮266,连杆260还通过销轴268可枢转地连接于滑块264。用这一结构布置,在滑块264在箭头F的方向往复运动时,连杆260就以销轴268为枢转点摆动,这是因为连杆260可以用销轴268作为枢转点绕齿轮266运动。
滑块264啮合于驱动装置的设置在箭头F方向的传动丝杠272。此外,滑块被支承着而能沿着一个未表示出来的导动件在箭头F的方向运动。传动丝杠272的一端固定有皮带轮274,皮带轮274通过皮带282联接于电动机276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280。用这一结构布置,在电动机276正转或反转时,传动丝杠272相应地使滑块264在箭头F的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说,在处于图7所示位置的滑块264向左移动并到达图8所示位置时,连杆260以销轴268为枢转点绕齿轮266顺时针摆动,其对水平线的角度在摆动过程中增大。由于连杆260的这一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二连接机构2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沿着箭头F方向设置的各突出块85的各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弯曲线C5的弯曲半径R5就减小。在处于图8所示位置的滑块264向右移动并到达图7所示位置时,连杆260以销轴268为枢转点绕齿轮266逆时针摆动,其对水平线的角度在摆动过程中减小。由于连杆260的这一角度变化在各相邻的第二连接机构240之间相继地传递,把沿着箭头F方向设置的各突出块85的各空气喷嘴连起来形成的弯曲线C5的弯曲半径R5就增大。由于沿着箭头F方向的弯曲半径R5可以通过控制滑块264的移动量设定为所需要的弯曲半径,那么就可以按照玻璃板16的弯曲形状改变弯曲半径R5。
前以说明,就这一实施例的下吹气部件34而言,所有分成的下吹气部件34中沿着箭头E方向设置的许多下吹气部件34是由第一连接机构140驱动而布置成一种弯曲的形状,因而能在箭头E方向形成第一所需弯曲半径。所有分成的下吹气部件34中沿着箭头F方向设置的许多下吹气部件34是由第二连接机构240驱动而布置成一种弯曲的形状,因而能在箭头F方向形成第二所需弯曲半径。
这样,由于是由第一连接机构140限定的第一所需弯曲半径和由第二连接机构240限定的第二所需弯曲半径组合成吹气表面,所以由全部下吹气部件34限定的吹气表面就形成为一个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表面。这也适用于上吹气部件32。因此,空气冷却和退火设备24能够处理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复杂弯曲的玻璃板。
前以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玻璃板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玻璃板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以矩阵图形设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可由连接机构移动其在行和/或列中的位置。用这样的结构布置,可以按照将被冷却的玻璃板的形状改变上吹气装置和/或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的位置,而形成由全部吹气部件限定的吹气表面,这个吹气表面是一个弯曲表面,它兼有在矩阵的行方向形成的第一弯曲半径和在矩阵的列方向形成的第二弯曲半径。在各四杆连接机构具有不同的驱动角度时,能够形成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吹气表面。按照本发明,能够处理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弯曲的玻璃板。
这里全面引用了2003年4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揭示的全部内容,包括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概述。

Claims (10)

1.一种玻璃板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包括:一个上吹气装置,该装置把冷却空气吹向高温的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一个下吹气装置,该装置把冷却空气吹向所述玻璃板的下表面;
其中,每一所述上吹气装置和所述下吹气装置包括以矩阵图形设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和许多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把矩阵图形的行和/或列方向的许多吹气部件中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四杆连接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连接机构是通过把多个连接单元连接起来构成的,每一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个板条形的共用连杆、一个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于所述共用连杆的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一连杆、一个通过第二销轴连接于所述共用连杆的另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二连杆、一个通过第三销轴连接于所述共用连杆的所述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三连杆以及一个通过第四销轴连接于所述共用连杆的所述另一端并且两端制成为齿形部分的第四连杆。
4.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矩阵图形的最外侧的那行方向的所述各吹气部件由所述各四杆连接机构连接起来,而所述各吹气部件中在所述矩阵图形的列方向的各相邻的所述吹气部件全都由所述四杆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5.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列方向的各相邻的所述吹气部件具有由挠性的波纹套管密封的连接部分,使得冷却空气连通于设置在列方向的各相邻的所述吹气部件之间。
6.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和所述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都分别制成具有喷孔适于喷出冷却空气的喷嘴,而且,上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上的所述喷嘴和下吹气装置的吹气部件上的所述喷嘴设置成互相对着吹气。
7.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喷嘴具有用于喷出空气的喷孔和用于让冷却空气逃逸的凹槽。
8.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能够处理用于生产汽车车窗玻璃的玻璃板。
9.一种用于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的方法,其中,设置有用于把冷却空气吹向高温的弯曲的玻璃板的上表面的上吹气装置,以及设置有用于把冷却空气吹向所述玻璃板的下表面的下吹气装置;该方法包括:
用以矩阵图形设置的许多吹气部件和许多连接机构构成所述上吹气装置和所述下吹气装置,用所述各连接机构把所述矩阵图形的行和/列方向的所述吹气部件中的各相邻的吹气部件连接起来;
按照将被冷却的弯曲的玻璃板的形状改变构成所述上吹气装置和/或下吹气装置的各吹气部件的位置;
把经受加热的玻璃板输送到所述上吹气装置和所述下吹气装置之间;以及
从所述各吹气部件向所述玻璃板吹冷却空气,使所述玻璃板冷却和回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四杆连接机构。
CNB2004100434613A 2003-04-30 2004-04-30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18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4920 2003-04-30
JP2003124920A JP4292504B2 (ja) 2003-04-30 2003-04-30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9703A true CN1569703A (zh) 2005-01-26
CN100391878C CN100391878C (zh) 2008-06-04

Family

ID=3298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34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1878C (zh) 2003-04-30 2004-04-30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16131B2 (zh)
EP (1) EP1473282B1 (zh)
JP (1) JP4292504B2 (zh)
CN (1) CN100391878C (zh)
AT (1) ATE518810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2934A (ja) * 2001-10-02 2003-04-18 Asahi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US8453479B2 (en) * 2005-05-13 2013-06-04 Glasstech, Inc. Glass sheet bending method
US7162893B2 (en) * 2005-05-13 2007-01-16 Glasstech, Inc. Glass sheet bend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glass sheet bending
WO2010029940A1 (ja) * 2008-09-09 2010-03-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及び風冷強化方法
IT1392310B1 (it) * 2008-12-15 2012-02-24 F&C S R L Soffiante, in particolare per il raffreddamento di un vetro in un ciclo di tempra, apparato di raffreddamento ed impianto di tempra utilizzanti tale soffiante.
JP2011026169A (ja) * 2009-07-24 2011-02-1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単一方向曲げガラスの製造装置、単一方向曲げガラス及び単一方向曲げ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TW202041474A (zh) * 2019-01-10 2020-11-16 美商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片焠火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5430A (en) * 1958-10-08 1964-03-17 Figure
FR2569396B1 (fr) * 1984-08-22 1991-08-30 Saint Gobain Vitrage Caissons de soufflage deformables
FI82921C (fi) * 1989-09-04 1991-05-10 Tamglass Oy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boejning och haerdning av glasskiva.
FI945082A0 (fi) * 1994-10-28 1994-10-28 Risto Nikander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justering av glashaerdningshuvudet
JP2000281369A (ja) * 1999-03-30 2000-10-10 Asahi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JP4835815B2 (ja) * 2000-12-26 2011-12-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FI109197B (fi) * 2001-03-07 2002-06-14 Tamglass Ltd Oy Kaareutuva tukirakenne lasilevyjen taivutusosastossa tai taivutus- ja karkaisuosastossa
US6513348B2 (en) * 2001-06-19 2003-02-04 Glasstech, Inc. Quench station and method for quenching formed glass sheets
JP2003112934A (ja) 2001-10-02 2003-04-18 Asahi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16489A1 (en) 2004-11-04
CN100391878C (zh) 2008-06-04
ATE518810T1 (de) 2011-08-15
EP1473282B1 (en) 2011-08-03
JP4292504B2 (ja) 2009-07-08
JP2004331409A (ja) 2004-11-25
EP1473282A2 (en) 2004-11-03
US7316131B2 (en) 2008-01-08
EP1473282A3 (en)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7106435A (zh) 使玻璃板弯与钢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280218C (zh) 定位玻璃板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弯曲玻璃板的方法和系统
CN1275886C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
EP3415282B1 (en) Workpiece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a pressing machine
CN1590251A (zh) 并行传送系统和方法
CN1882510A (zh) 获得弯曲玻璃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273364C (zh) 用于定位和输送板状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569703A (zh) 玻璃板的空气冷却和回火设备以及空气冷却和回火方法
CN1572734A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和弯曲成形方法以及弯曲滚柱
CN1464865A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和弯曲辊子
CN1666853A (zh) 模制品取出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成形机
CN1705097A (zh) 基板的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CN1068567C (zh) 制备单曲面钢化玻璃的设备
CN1065205C (zh) 在两个输送装置之间连续传送物品的设备
CN1228065A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其弯曲成形装置
JP2001002434A (ja)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CN211078904U (zh) 一种曲面玻璃钢化用纵向风栅
WO20060019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ylindrically forming glass sheets
CN1810488B (zh) 旋转直取式全自动塑料吹瓶机
JP2001002433A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CN1258338C (zh) 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
CN219239523U (zh) 一种曲面钢化玻璃的冷却输送装置
CN110963684A (zh) 一种石英玻璃灯工车床
CN1928673A (zh) 液体分配系统
CN2481713Y (zh) 水平辊道式玻璃连续钢化电炉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4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