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7294A - 信息记录媒体及信息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媒体及信息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7294A
CN1527294A CNA031540872A CN03154087A CN1527294A CN 1527294 A CN1527294 A CN 1527294A CN A031540872 A CNA031540872 A CN A031540872A CN 03154087 A CN03154087 A CN 03154087A CN 1527294 A CN1527294 A CN 1527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entioned
track
address information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40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3251C (zh
Inventor
宫本治一
工藤裕美
前田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32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32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11B2020/123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the track being a pregroove, e.g. the wobbled track of a recordable optical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11B2020/1268Address in pregroove [ADIP]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2Enhancement of the total storage capac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媒体以及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再生方法,其配置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格式、即用于识别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在与凸缘部左右相邻的沟槽部中设置地址相同的部分,并配置表示该部分有效性的选择标记。在左右相邻的沟槽部的摆动数据相同时和不同时,都可利用凸缘部的摆动波形的变化这一点来判断选择标记。因为可以与可实现窄轨道化的凸缘·沟槽型记录相组合来使用有利于格式效率的摆动地址方式,所以可以实现可进行高密度记录的大容量光盘。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媒体及信息再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媒体以及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再生方法,其配置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格式、即用于识别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
背景技术
用图3和图4说明现有光盘轨道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多个沟槽轨道3和凸缘轨道4。各轨道在半径方向上有微小的摆动。另外,各轨道被沿半径方向的多个圆弧状扇区分割,并且在每个圆弧状扇区的开始部分都配置了具有识别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的标题6。标题6沿半径方向,即配置在放射线上。
图3详细表示出轨道开始部分的标题部分,即记录了记录位置识别信息的地址信息部分。在图3中,地址信息在第一位置21、第二位置22两处沿半径方向呈放射状配置。通过沟槽3、凸缘4连接前后轨道。在本图的例子中,各地址信息都与其右侧信息轨道的记录区域对应。进一步地说,与图右侧的槽部信息轨道3对应的地址信息以凹槽23的形式配置在第一位置21上,与槽之间的信息轨道4对应的地址信息以凹槽23的形式配置在第二位置22上。即,地址信息的沿信息轨道方向的位置配置成在相邻轨道中不同,而与第二个相邻轨道一致。即,从凸缘轨道和沟槽轨道的边界线上看,识别信息的配置位置被分成第一和第二区域,并且每隔一个轨道交替地使用第一和第二识别信息区域。
标题部分的识别信息由小凹坑(pit)形成。它在制造盘片时作为基板的凹凸,与沟槽等同时形成。它以相位变化型记录膜(GeSbTe)作为记录膜,并以非晶质区域的形式形成记录标记。
以上所述为现有技术的一个示例,在特许2856390等中有详细记载。
另一方面,不在标题部分进行记录,而是通过沟槽的摆动来记录地址信息的现有技术的一个示例记载在特开平9-106549中。
该例利用的是为记录地址数据而进行了调频的摆动沟槽。盘片的一周由大约3360个摆动组成,地址数据一个比特使用七个周期的摆动。表示比特“1”的时候,在这七周期之中,前半部为四个周期,后半部为三个周期。即,前半部形成高频率,后半部形成低频率。频率比为4∶3。比特“0”则与此相反,前半部表现为三个周期的低频率摆动,后半部表现为四个周期的高频率摆动。地址码字由六十个地址位构成。轨道每周的地址码字的数量是八个。地址码字的六十个比特中,有十四个比特是用于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另外,开始的四个比特是该码字中用于同步的同步信息。剩余比特当中的二十个比特是轨道信息(轨道编号)。
但是,在上述特许2856390的现有示例中,因为标题部分没有沟槽,无法用作记录区域,所以记录轨道的利用效率(格式效率)低,不利于实现大容量化。
另外,在特开平9-106549所记载的例子中,无法只在沟槽部配置地址信息。这是因为在相邻的轨道中,轨道编号不同,所以形成了包括奇偶校验码在内,六十个比特中必定有十个比特左右不同的数据。因此,即使要在沟槽之间的凸缘上记录信息,因为左右相邻的摆动信息不同,所以也无法确切地使摆动信息再生。另外,因为在凸缘部分产生了左右相邻的摆动相位不一致的部分,所以形成凸缘部分宽度窄的部分和宽的部分,并成为在记录和再生时相邻轨道串扰产生的原因,不适用于凸缘·沟槽记录。因此,因为无法只记录在凸缘或者沟槽的任何一方上,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也很难实现大容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式效率高,并且可以实现窄轨道化的高密度记录信息记录媒体。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信息记录媒体的高可靠性再生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方法。
(1)在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中,上述轨道沿圆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在上述每个区段中具有地址信息区域,上述地址信息区域沿圆周方向具有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每个区段中记录有用于读取地址信息的信号,上述信号是表示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区域的哪一个是有效的选择信号。
这样,尽管将在当前所述的轨道上有效的信息和在当前所述轨道上无效但是在其它轨道上有效的信息混合配置,但可以识别哪一个在当前所述的轨道上有效,因而配置在一个轨道上的地址信息也可以与其它轨道共用。因此,在凸缘·沟槽型的记录方式中,仅在沟槽(或者凸缘)上配置地址信息,在凸缘(或者沟槽)部共用相邻轨道上记录的信息作为地址信息,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配置高效地址信息的记录媒体。
(2)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区段中交替有效。
这样,因为可以均等地利用第一地址区域和第二地址区域,所以无论缺陷等集中在哪一方,都可以确切地进行地址信息再生,所以适合进行高度可靠的地址检测。
(3)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轨道中交替有效。
这样,因为与相邻轨道所使用的地址区域不同,即使在相邻轨道的地址信息会对当前所述轨道地址信息再生信号产生影响的高密度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地将不受相邻轨道影响的区域作为地址使用,所以适用于高轨道密度记录。尤其最适合作为以沟槽和凸缘两者作为记录区域的凸缘·沟槽型光盘等的地址方式。
(4)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区段中交替有效,并且,每个轨道中区段的数量都是奇数。
这样,因为可以均等地利用第一地址区域和第二地址区域,所以可以确切地进行信息再生。由于每个轨道的区段数是奇数,在每个区段配置交替有效的区域后,在一个轨道处,有效区域必定相反。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与相邻轨道共用地址。
(5)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和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在上述的相同区段内,记录在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区域中的轨道识别信息和记录在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区域中的轨道识别信息不同。
这样,仅使用区段内的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二地址信息中的一个,就可以识别轨道。
(6)上述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和识别角度位置的信息,上述角度识别信息跨越多个轨道并且相同。
这样,在可以确切地再生角度信息的同时在其它轨道上进行存取的情况下,因为角度信息不变,所以容易实现存取时的旋转同步,适合高度可靠的高速存取。
(7)上述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和识别角度位置的信息,上述角度识别信息的配置,使得只要再生一周当中的至少一部分就可以确定角度。
这样,可以减少盘片同步旋转所需要的时间,适合高速存取。
(8)上述地址信息跨越上述多个区段交错配置。这样,因为可以交替地得到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的信号,所以容易实现稳定的再生。
(9)上述轨道由交替配置的两个系列的信息轨道组成,在上述两个系列中的一个系列的信息轨道中,第一地址信息与相邻的某一相同系列的轨道相同,而第二地址信息与相邻的另一相同系列的轨道相同。
这样,可以象凸缘·沟槽记录那样,在具有两个系列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中有效地配置地址信息。因为该凸缘·沟槽记录方式适用于窄轨道,所以结果是可以提供一种高密度的信息记录媒体。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使用以下方法。
(10)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同时进行再生/解码,评价每个地址信息的可靠性,并从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中选择可靠性高的地址信息进行再生。
这样,可以对应可靠性确切地进行地址再生,另外,不需要重新读取地址,就可以得到必需系列的地址信息,从而容易进行高速存取。
(11)在判断对表示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及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中哪一个有效的选择信号进行再生时,至少要对多个选择信号进行再生。
这样容易防止地址的错误判断·错误检测,提高地址再生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申请还包括以下的结构。
(12)在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中,各个轨道至少具有多个区段,同一轨道中的至少两个区段具有包含相同信息的冗余度,上述冗余度的配置使得从配置有相同信息的多个区段中,抽取各部分当中的任意部分进行合成,就可以恢复原始信息。
这样,即使区段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于缺陷无法进行再生,也可以通过利用其它区段的信息,确切地使地址信息再生,从而提高可靠性。
(13)是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在各个轨道中至少具有多个区段,同一轨道中的至少两个区段上含有相同的信息,在上述相同信息中至少附加有用于进行错误检测/修正的相同信息,并与上述地址信息一起配置在各个区段中。
这样,即使区段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于缺陷无法进行再生,也可以通过利用其它区段的信息,确切地进行错误检测/修正,使地址信息再生,从而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摆动地址方式的波形的一个实施例图和光盘的部分放大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盘的部分放大图;
图3为现有的光盘格式;
图4为现有光盘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选择标记的检测原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光盘记录再生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11为本发明摆动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
图12为本发明解码电路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13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
图14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
图15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
图16为本发明摆动地址格式的结构示例;
图17为本发明摆动列的自相关函数和相互相关函数;
图18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8表示本实施例的概要。地址信息被分开表示为角度信息部分和轨道信息。该角度信息31和轨道信息32交错地配置在各轨道内。地址信息本身仅在槽部作为槽摆动信号(沿槽部半径方向的微小位移)配置。该摆动信号可利用槽偏离光斑中心所产生的再生光的反射光量分布的非对称性进行检测,也就是可以通过推挽式信号进行检测。该推挽式信号虽然与使光斑跟随槽的跟踪伺服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相同,但是这种伺服是通过使光头的透镜移动来进行的,因而伺服跟随频带为数kHz。这样,如果预先配置数百kHz以上的信号作为摆动信号,那么即使通过伺服系统使光斑跟随槽,因为没有跟随该摆动信号,所以就会产生由于槽偏离光斑中心而产生的推挽式信号,并得到摆动信号。
如图2所示,因为凸缘部是夹在相邻沟槽之间的区域,所以在相邻沟槽的摆动相同的情况下,凸缘部也会进行完全相同的摆动,并且凸缘部也被配置相同的信息。但是,在相邻沟槽部分的信息不同的部分中,因为凸缘部分不是纯粹的“摆动”,并且槽部的宽度被调制,所以无法使摆动信号再生。在本发明中,交错配置的信息当中的角度信息310在全部轨道上都相同。至于交错的轨道信息部分320,其区域被进一步前后分割,分割成以下三个部分,即标记330、第一轨道信息区域331、第二轨道信息区域332。记录在第一轨道信息区域和第二轨道信息区域中的轨道信息不同。在图中,在沟槽轨道Tr2-G中配置“Tr1”、“Tr2”信息作为第一和第二轨道信息。“Tr1”、“Tr2”是记录在第一还是第二轨道信息区域中,在每个交错的轨道信息区域(区段)中都不同,而是交替地配置。在相邻的沟槽轨道Tr3-G中,配置“Tr2”、“Tr3”信息作为第一和第二轨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Tr2”的配置使其与前述轨道中的“Tr2”信息相邻。即,因为“Tr2”信息在与凸缘轨道Tr2-L相邻的两个沟槽轨道中完全相同,所以摆动信号也相同,并且在该凸缘轨道中,也可以从摆动信号中再生出“Tr2”信息。但是,在该凸缘轨道Tr2-L中,在相邻沟槽部记录了“Tr1”或者“Tr3”信息的区域中,相邻轨道的信息不同,在该区域中一般无法得到凸缘部的摆动信号。因此,在凸缘部仅能正确地使“Tr2”信息再生。因为角度信息在所有的轨道中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凸缘轨道中,当然也可以得到与相邻轨道的沟槽摆动信号相同的信号。
图18的下部记载了配置在标记部分中的摆动信号的情况。在凸缘部,相邻沟槽的摆动信号相同时,虽然如以上所述可以得到与沟槽相同的正弦波状的信号,但是在相邻沟槽的摆动信号不同的情况下,在凸缘部相邻的信号相互抵消,只能得到小振幅的信号。因此,通过如图18左下方所示预先配置一对摆动标记,在凸缘部,前面部分的摆动一致的轨道和后面部分的摆动一致的轨道交替地出现。这样,通过比较一对标记的振幅,在凸缘部可以判断出一对标记中哪一侧的相位一致。利用这种对比,可以在平台部判断第一轨道信息和第二轨道信息中哪一个地址是有效的。即,可以利用一对标记作为表示有效区域的选择信号。在沟槽部,可以根据前后标记相同还是不同,来判断第一和第二中哪一个的轨道信息有效。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用具体的数值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2)
图2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盘的部分放大图。信息轨道由设置在圆盘状基板上呈螺旋状的沟槽11和凸缘12构成。用户信息作为反射率不同的记录标记13被记录在平台12和沟槽11上。轨道间隔(相邻沟槽轨道和凸缘轨道的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0.25μm。沟槽部形成设置在基板上的槽部,上述槽部的深度大约是40nm。因为本实施例是假设在波长大约是405nm,孔径比大约是0.85的光头上进行记录的再生,所以该40nm的槽深度大概等于波长的1/6的光学距离。槽部的振幅大约为20nmpp,沿半径方向形成微小的位移(摆动)。
如图1(a)所示,在摆动中,信息“1”中记录了对应一个周期的正弦波的信息,信息“0”中记录了对应相位进行180度反转的正弦波的信息。这里,记录在摆动中的信息主要是记录了一种“地址信息”,其用于在盘片上的任意区域中诱导光斑进行存取,并指定记录区域,该信息在盘片出厂时已经预先生成。因为需要进行轨道的识别,所以在每个轨道的地址信息中写入不同的信息。因此,如图1(b)所示,每个轨道的摆动模式都不同,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再生的时候识别轨道。在图1(b)中,为了进行说明,如图所示缩短了摆动周期,强调半径方向的摆动振幅(因为实际摆动振幅大约是轨道宽度的8%,无法进行图示)。
因为摆动是槽的物理位移,所以通常是在盘片基板成型的时候,利用模具进行复制,从而进行大批量生产。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也是利用预先用紫外激光进行曝光·显像·复制后制造(掩膜制作)出的模具(镍压模),通过发射成型(注入)装置,使1.1mm厚度的聚碳酸脂(PC)基板成型复制后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PC基板上积压一层相位变化记录膜,然后以紫外线效果树脂在其上面加压0.1mm的透明保护层,形成整体厚度是1.2mm的盘片。
图5表示摆动地址信息如何配置在每个轨道上。图5只表示沟槽轨道TG的信息。每个轨道由五个字构成。每个字由13个区段S0~S12组成,而每个区段由10个单元U0~U9组成。
每个单元由36个周期的摆动组成,前一半的18个摆动表示角度信息,后一半的18个摆动表示1个比特的轨道信息。前半部的角度信息部分包括表示是否是同步符号(SY)的部分“y”和识别信号“x”,所有的x、y组合形成四种模式。后半部的18个摆动表示1个比特的轨道信息“z”。
每个单元中所包含的前半部的信息(角度信息)是SY1、SY2、w0、w1、w2和s0-s4。SY1、SY2是表示其为区段头的同步标记。为了提高可靠性(冗余度),在每个区段中设置两个。用w0、w1、w2三个比特表示字代码。因为在一个轨道上有五个字,所以用这三个比特表示0-4的字代码。s0-s4是用区段代码表示是每个字中的第几个区段。因此,虽然仅根据任何一个区段的信息就可以再生角度信息,从而识别在轨道内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但是因为一个轨道内有5×13=65个区段,具有充分的冗余度,所以可以再生多个区段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判断来确保可靠性。
各单元后半部的信息每隔一个单元交替地交错配置,奇数单元保持第一地址信息的四个比特(a0-a3)的信息,偶数单元保持第二地址信息的四个比特(b0-b3)的信息。在头部的u0和u1中记录表示哪个地址信息有效的标记信号“ma”和“mb”。关于利用该“ma”、“mb”的再生信号判断哪个地址有效的方法在下面进行叙述。
这样,因为在每个区段中,4个比特的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各保持4个比特,所以在一个字,即在13个区段中各配置52个比特的地址信息。
图6表示这52个比特的详细内容。即,记录了24个比特的轨道编号和8个比特的预备位及20个比特的奇偶校验码。该奇偶校验码是由以4个比特为一个码元的伽罗瓦体GF(24)后的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码)构成的。这样,因为20个比特为5个码元,所以可以修正52个比特(13个码元)中2个码元的错误,并检测出5个码元的错误。图中的a、b与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对应。
以下通过图7对标记(选择信号)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虽然在沟槽部分配置作为选择信号的“标记”,但该信号在沟槽部分与标记信号是“1”还是“0”对应,并配置正弦波和相位进行180度反转后的正弦波。在沟槽之间的凸缘轨道上,根据相邻沟槽轨道的摆动是相同还是相反,摆动信号的振幅差异很大(虽然相反时的理想振幅应该是零,但实际上由于各种误差和象差会产生微妙的不平衡,所以通常会看到若干信号)。与上述实施例1的图18中所说明的相同,利用摆动信号的振幅差异很大这一点,可以判别凸缘部的标记信号。
图8表示各区段中标记信号的配置方法。在该图中,TG(4n)表示第4n个沟槽轨道。在第4n个沟槽轨道中将0、1分配给一对标记ma、mb。在相同轨道的所有区段中,标记的信息相同。在第4n+1个沟槽轨道中将0、0分配给一对标记ma、mb,在第4n+2个沟槽轨道中将1、0分配给一对标记ma、mb,在第4n+3个沟槽轨道中将1、1分配给一对标记ma、mb。这样,图中椭圆所表示部分的标记信号在相邻沟槽之间的凸缘部分相同,在其他部分,摆动信号的极性相反。因此,如图7的说明,图8中椭圆所包围部分的凸缘部的标记信号大于其他部分。例如,在TG(4n)和TG(4n+1)之间的凸缘轨道TL(4n)上,标记ma的振幅大于mb,由此可以判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同样,在TG(4n+1)和TG(4n+2)之间的凸缘轨道TL(4n+1)上,标记mb的振幅大于ma,由此可以判断第二地址信息区域“b”有效。在沟槽部分,ma和mb不同时候判断“a”有效,ma和mb相等时判断“b”有效。例如,在沟槽TG(4n)中,因为ma和mb不同,所以可以判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每个区段中各有一对标记,所以每个轨道中有65对标记。另外,因为这65对被配置为必定相同的信息,所以检测出多个标记并根据多数作出决定,可以可靠地进行有效区域的判断。在相邻轨道中,如果利用有效区域的位置必定前后相反这一点,即使在跨越多个轨道的区域中也可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
图9表示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地址区域中的地址信息。在沟槽轨道TG(4n)中,在第一地址区域“a”中配置轨道编号4n,在第二地址区域“b”中配置轨道编号4n-1。这样,如上所述,因为在沟槽轨道TG(n)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所以有效的地址信息(轨道编号)是4n。另外,在沟槽轨道TG(4n+1)中,在第一地址区域“a”中配置轨道编号4n,在第二地址区域“b”中配置轨道编号4n+2。这样,在沟槽轨道TG(4n)和TG(4n+1)之间的凸缘轨道TL(4n)上,如上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区域有效。在第一地址区域中,因为相邻两侧的沟槽轨道的地址都是4n,所以在凸缘部也可以与沟槽部同样从摆动信号中再生地址,得到作为地址信息的4n。
在本实施例(图5)中,每一个轨道的摆动数是5个字×13个区段×10个单元×36个摆动=23400,且在光盘上的所有轨道中都是固定的。即,摆动本身是以角速度固定的CAV形式记录的。摆动周期在光盘最内周半径为22mm的位置上是6.4μm,最外周半径为58mm的位置上是15.5μm。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在凸缘轨道和沟槽轨道中的用户数据的信道比特长度是0.06μm。因为利用RLL(1,7)码进行的记录,所以最短标记长度是0.12μm,用户比特长度大约是0.9μm。光盘整体的用户容量大约是50GB(单面)。记录时控制光盘的线速度使其固定。即进行CLV记录。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线速度为12m/s,使信道比特的频率为200MHz。再生时信号以PRML格式再生。因为光盘的旋转是CLV格式,所以光盘在内周以大约5200rpm快速旋转,在外周以大约1900Hz慢速旋转。摆动的频率在内周大约是2MHz,在外周大约是700KHz。因为该频率比信道比特的频率小一位以上,所以不会干涉摆动信号和用户记录信号。另外,因为比伺服系统的频带kHz还要大两位,所以不用担心会对伺服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实施例3)
下面通过图10说明使用实施例2的光盘的光记录再生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1表示使用本发明光记录格式的光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从作为光头620一部分的激光光源625(在本实施例中波长大约是405nm)发射的光通过准直透镜624被校准成为大致平行的光束622。光束622通过物镜623照射在光盘610上,形成光斑621。之后,通过光束分离器628和全息元件629等被导入伺服用检测器626和信号检测器627。各检测器发出的信号经过加减运算处理形成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等伺服信号,被输入伺服电路中。伺服电路根据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控制物镜调节器631和光头620整体的位置,并在目的记录·再生区域定位光斑621的位置。检测器627的加信号输入到信号再生区域641中。输入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645进行过滤处理、频率等化处理之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沟槽(槽部)的摆动信息作为分割检测器627的差动信号被检测出,并被输入到信号再生区域641中的摆动检测电路642。摆动检测电路642生成与摆动信号同步的时钟,并且具有鉴别摆动波形的作用。由摆动检测电路642检测出的摆动信号由地址位检测电路643转换成比特信息,之后,由解码电路646作为地址信息检测出。根据检测出的地址信息,生成记录再生处理的开始计时信号,控制用户数据的解调电路644。同时,地址信息也被发送到控制电路(微处理器)中,用于存取等操作。
摆动信号检测电路的内部结构示例如图11(a)所示。分割检测器627的差动信号(推挽式信号)首先输入到带通滤波器421中,并且只提取出必要的频带。过滤后的信号输入到A/D转换器422中进行数字化。数字信号输入到PLL电路425中。PLL电路425由电压控制振荡器(VCO)426、载波生成电路(分频·倍增电路)424和频率相位比较器423组成。在本实施例的例子中,VCO 426以36倍于摆动频率的摆动信道时钟频率振荡,并由分频电路424进行36分频生成载波。载波与数字化信号进行相位和频率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来控制光盘旋转数的同时控制VCO426的振荡频率,结果是生成与摆动信号同步的载波。
在参考波生成电路429中产生与摆动频率周期相同的正弦波信号作为参考波形。对该参考波形和数字化后的摆动信号进行累积运算,用积分器427对该结果进行36个摆动信道比特的累积。累积结果与摆动数据的0、1对应,形成正值或负值。这样根据鉴别电路428可以判断摆动信号的0、1。
在凸缘部,在相邻沟槽的摆动波形的相位相反的情况下,如图7的说明,摆动再生波形的振幅大致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累积输出也大致为零。这样,可以利用累积输出值,判断凸缘部标记信号振幅的大小。如上所述,对于标记信号,因为从检测可靠性的观点来看期望比较一对标记振幅的大小,所以期望在判断时鉴别器内部具有存储器(寄存器),并且通过比较按时间序列进入的标记信号组的振幅来进行鉴别。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不逐对地对振幅进行比较,所以通过累积多个标记的振幅来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该结构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另外,在实际的电路结构中,使参考波形生成电路和乘法器一体化,并将乘法器做成固定值的积和运算,即数字FIR过滤型的结构,可使电路规模变小并有效率。
如上所检测出的摆动波形数据在判断图10中地址位检测电路643所处理的摆动列的种类的同时,对地址位进行同步处理,并检测地址位。图11(b)表示该地址位检测电路的结构。摆动检测电路的2值化输出0、1被输入到36位的移位寄存器中,并且由模式比较器423在各摆动周期逐次地与图5最下面的模式进行对比。因为形成“10001”的模式只出现在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所以在开始部分是“10001”时判断为已经检测出单元同步,此时,模式比较器432向同步电路434发送模拟同步信号。在每隔36个摆动检测出该同步信号时,同步电路视为“同步”,并生成同步信号。由于摆动检测时候的噪音和缺陷,从模式比较器本身发送的模拟同步信号不一定是正确的同步信号,所以同步电路434检查周期性,这样即使存在缺陷也可以生成稳定产生的受保护单元同步信号。用单元同步计时器检测模式比较器432的输出,得到图5的x、y、z的值。在每个单元同步中把该值输入到地址检测电路433中。地址检测电路433从x、y、z的模式中判断各区段开始的SY1和SY2,检测出作为角度同步信息的字代码和区段代码。字·区段同步·判断电路435检查该字代码和区段代码的连续性,判断字·区段的同步,字·区段的同步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周内信号生成电路436得到角度位置信息。利用该角度位置信息,使各区段的剩余信息,即轨道信息再生。
图11中积分器427的输出发送到图12的A/B选择电路501中。A/B选择电路501根据从以同步信号(角度信息)为基础的计时生成电路得到的信号进行A/B切换。另外,图11的2值化输出被发送到图12的A/B选择电路509中。A/B选择电路509根据从以同步信号(角度信息)为基础的计时生成电路得到的信号进行A/B切换。两个A/B选择都根据是第偶数个单元还是第奇数个单元进行切换(奇数单元为A,偶数单元为B,参考图5)。通过选择电路501把A系列发送到第一系列的振幅存储器中,把B系列发送到第二系列的振幅存储器505中。另外,通过选择电路509,把A系列发送到第一系列的解码器504中,把B系列发送到第二系列的解码器506中。各系列的振幅存储器累积标记的振幅。另外,根据计时生成电路的输出,各个系列的解码器把2值化输出发送到解码电路中,随时进行错误修正·检测·解码处理。比较电路503比较第一和第二系列的累积标记振幅,根据结果选择第一和第二解码器的输出,并作为轨道信息输出。图12的电路相当于图10的解码电路646。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路,因为不根据每个标记的振幅进行标记的判断,而是累积多个标记的振幅进行判断,所以不必担心产生错误判断。作为另外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不累积振幅而累积判断结果(2值数据),然后根据多数作出决定的判断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高度可靠地对标记进行评价判断。在后者的根据多数作决定的例子中,假设即使一个标号对的误判断率达到10%的极端低可靠性,因为一周有65个(对)标记,所以可以确保地址位的误检测率小于10-15,并且实际应用中具有充分的高可靠性。因为实际上摆动的误判断率的实际测量值最多为2-3%,所以根据多数作决定之后的误判断率小于10-32,并且可以确保非常高的可靠性。
图12中各个系列的解码器最好在计时生成电路每次按顺序输入一个区段的数据时进行解码。在本实施例中,地址数据虽然是以一个区段的4个比特为1个码元的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码),但是因为属于相同轨道的5个字的地址数据(=轨道编号)相同,所以随附的奇偶校验码也相同。这样,即使属于各个字的13个区段的数据没有全部齐备,因为如果与先行字的区段数据组合,就可以构成相同的代码,所以可以进行地址信息的解码。例如,在存取时,从字2的区段S3的数据开始读取的情况下,可以根据S4的再生确定同步,并从S5开始把区段的地址数据输入到编码器中。在本实施例方式的情况下,首先把字2的S5到S12输入到解码器中,之后在使字3的S0到S4再生的时候,因为所有字的数据都齐备,所以可以得到解码后的地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奇偶校验码不在修正中使用而只在检测中使用。这样,忽略地址检测错误的概率虽然仅是非常小的10-6,但在需要更高可靠性的情况下最好比较两个连续区段的解码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的忽略概率是10-12
另一方面,在现有摆动地址形式的情况下,因为地址码字由字单元构成,从字中途开始读取时,要等到下一个字的开始,才能开始把地址输入到解码器中,所以在地址再生时产生等待时间,不适合于高速存取。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方式中,几乎不会产生等待时间,如上所述,因为可以通过大约一个字的再生就可以进行地址数据的再生,所以可以进行高速存取。
作为本实施例的再生方式的另外一种效果,因为也可以在记录和再生的中途,在每个区段中再生地址代码,并确认光斑的目前位置,因而即使由于受到外部的冲击而产生轨道偏移,也可以立刻检测出来,所以适用于移动电话等外部干扰很多的环境中使用。尤其在补写(一次性写入)型记录的情况下,因为存在产生轨道偏移时会进行“重复写入”从而破坏光盘轨道的情况,所以可以高速地检测出轨道偏移,在这方面本实施方式具有更大的价值。
(实施例4)
用图13表示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摆动地址格式。
在本发明中,信息轨道也由设置在盘状基板上呈螺旋状的沟槽11和凸缘12构成,用户信息作为反射率不同的记录标记13被记录在凸缘部12和沟槽部11两部分上。轨道的间隔(相邻沟槽轨道和凸缘轨道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0.34μm。沟槽部形成设置在基板上的槽部,上述槽部的深度大约是35nm。因为本实施例假设在波长大约为405nm,孔径比大约为0.65的光头上进行记录再生,所以该35nm的槽深大致与1/7波长的光学距离相等。槽部振幅约为25nmpp,沿半径方向形成微小的位移(摆动)。
具有摆动槽的基板利用预先用紫外线激光进行曝光·显像·复制后制造(掩膜制作)出的模具(镍压模),通过发射成型(注入)装置,使0.6mm厚度的聚碳酸脂(PC)基板成型复制而制造出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PC基板上压一层一次写入型记录膜之后,粘合两组盘面使记录膜的一面相结合,形成整体为1.2mm的双面光盘。
图13表示如何在各轨道上配置摆动地址的信息。图13只表示沟槽轨道TG的信息。每个轨道由7个字构成。每个字由S0~S78个区段组成,每个区段由U0~U67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由40个周期的摆动组成,前半部的20个摆动表示角度信息,后半部的20个摆动表示两个比特(一组)的轨道信息。角度信息由表示同步符号(SY)的部分“y”和角度信息比特组成,共有4种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摆动以MSK(Minimum Shift Keying)方式调制后,表示比特数据。在MSK方式中,用一个周期的正弦波表示摆动数据“0”,用1.5个周期的正弦波表示摆动数据“1”。即,“1”的部分是1.5倍的频率。
各单元中所包含的前半部信息(角度信息)是SY、w0、w1、w2、s0-s3。SY是表示其为区段开始的同步标记。w0、w1、w2的三个比特表示字代码。因为在一个轨道上有五个字,所以用这三个比特表示0-7的字代码。s0-s2以区段代码0-7表示是各个字内的第几个区段。这样,虽然仅通过使任何一个区段的角度信息再生,就可以识别在轨道内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但是因为在一个轨道内具有8×8=64个区段,具有充分的冗余度,所以可以使多个区段的信息再生,并对其进行综合判断来确保可靠性。
每个单元的后半部都被分成表示第一地址信息的区域“a”和表示第二地址信息的区域“b”。在区段的开始单元U0中记录了表示哪一个地址信息有效的信号“ma”和“mb”。用该“ma”、“mb”的再生信号判断哪一个地址有效。剩余单元中包括6组地址数据。即,因为在各区段中,6个比特的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各自保持有4个比特,所以在一个字,即在8个区段中各配置48个比特。
图14表示对这48个比特的详细内容。即,记录三个字节(24个比特)的轨道编号和三个字节(24个比特)的奇偶校验码。该奇偶校验码由以8个比特为一个码元的伽罗瓦体GF(28)后的码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码)构成。这样,修正1个字节的错误,就可以检测3个字节的错误。图中的a、b与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标记信号和地址信息(轨道编号)的配置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即,如图8、图9所示配置。
因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区段都各有一对标记,所以在一个轨道中有64对标记。另外,因为这64对标记被配置为必定相同的信息,所以通过检测多个标记,并根据多数做出决定,就可以对有效区域进行高度可靠的判断。如果利用相邻轨道中有效区域的位置必定前后相反这一点,那么即使在跨越多个轨道的区域中,也可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图13)中,每个轨道的摆动数是8个字×8个区段×7个单元×40个摆动=17290,这在光盘上的所有轨道中都是固定的。即,摆动本身是以角速度固定的CAV形式记录的。摆动周期在光盘最内周半径为24mm的位置上大约是9μm,在最外周半径为58mm的位置上大约是22μm。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在凸缘轨道和沟槽轨道中的用户数据的信道比特的长度是0.09μm。因为是利用RLL(1,7)码进行的记录,所以最短标记长度是0.18μm,用户比特的长度大约是1.35μm。光盘整体的用户容量大约是22GB(单面)。在记录时控制光盘的线速度使其固定。即进行CLV记录。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线速度为1.35m/s,使信道比特的频率数为150MHz。再生时信号以PRML方式再生。因为光盘的旋转是CLV格式,所以光盘在内周以大约5800rpm快速旋转,在外周以大约2400Hz缓慢旋转。摆动频率在内周大约是1.7MHz,在外周大约是700KHz。因为该频率比信道比特的频率小一位以上,所以不会干涉摆动信号和用户记录信号。另外,因为比伺服系统的频带kHz还要大两位,所以不用担心会对伺服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实施例5)
以下表示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摆动地址格式。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本发明信息轨道由设置在圆盘状基板上呈螺旋状的沟槽11和凸缘12构成。用户信息作为反射率不同的记录标记13被记录在凸缘部12和沟槽部11上。轨道间隔(相邻沟槽轨道和凸缘轨道的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0.24μm。沟槽形成设置在基板上的槽部,上述槽部的深度大约是38nm。本实施例是在波长大约为405nm,孔径比大约为0.85的光头上进行记录的再生。槽部振幅约为15nmpp,沿半径方向形成微小的位移(摆动)。
如图1(a)所示,在摆动中,信息“1”中记录了对应一个周期的正弦波信息,信息“0”中记录了对应相位进行180度反转的正弦波信息。即,通过相位调制(Phase Shift Keying、PSK)方式进行记录。这里,记录在摆动中的信息在光盘上的任意区域中诱导光斑进行存取,主要记录了用于指定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它在光盘出厂时已预先生成。
因为有必要进行轨道的识别,所以在各轨道中写入不同的信息。因此,如图1(b)所示,可以利用每个轨道中摆动模式的不同,在再生时识别轨道。在图1(b)中,为了进行说明,如图所示缩短了摆动周期,强调半径方向上的摆动振幅(因为实际摆动振幅大约是轨道宽度的6%,无法图示)。
摆动是利用预先用紫外线激光进行曝光·显像·复制后制造(掩膜制作)出的模具(镍压模),通过发射成型(注入)装置,使0.6mm厚度的聚碳酸脂(PC)基板成型复制后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PC基板上压一层相位变化补写型记录膜,并在其上面用紫外线效果树脂加压0.1mm的透明保护层,形成0.7mm厚度的光盘。然后使该0.7mm厚度的光盘背面与PC基板一侧的背面相配合,形成整体厚度为1.4mm的盘片。
与实施例2同样配置各个轨道的摆动地址信息(如图5所示)。即,每个轨道由五个字构成。每个字由13个区段S0~S12组成,每个区段由10个单元U0~U9组成。
每个单元由36个周期的摆动组成,前半部的18个摆动表示角度信息,后半部的18个摆动表示一个比特的轨道信息。前半部的角度信息包括表示是否是同步符号(SY)的部分“y”和识别信号“x”,所有x、y的组合形成4种模式。后半部的18个摆动表示一个比特的轨道信息“z”。
各单元中所包含的前半部信息(角度信息)是SY1、SY2、w0、w1、w2和s0-s4。SY1、SY2是表示其为区段开始的同步标记。为了提高可靠性(冗余度),在每个区段中各配置两个。w0、w1、w2的3个比特表示字代码。因为在第一轨道上有五个字,所以用这3个比特表示0-4的字代码。s0-s4以区段代码表示其为各字中的第几个区段。这样,虽然仅根据任何一个区段的信息就可以再生角度信息,从而识别在轨道内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但是因为在一个轨道内具有5×13=65个区段,具有充分的冗余度,所以可以再生多个区段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判断来确保可靠性。
各单元后半部的信息每隔一个单元交替地交错配置,奇数单元保持“a”系列地址信息的4个比特(a0-a3)的信息,偶数单元保持“b”系列地址信息的4个比特(b0-b3)的信息。在开始的u0和u1中记录表示哪个地址信息有效的信号“ma”和“mb”。
这样,因为在每个区段中,4个比特的“a”和“b”的地址信息各保持有4个比特,所以在一个字,即在13个区段中各配置52个比特,总计104个比特的地址信息。
在该104个比特中,第一地址信息α和第二地址信息β如图15所示交错配置。该交错配置的方法是,在每个区段中,“a”的位置为第一地址信息α、“b”的位置为第二地址信息β还是与此相反,这样交替相反地配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中各记录24个比特的轨道编号和8个比特的预备比特以及20个比特的奇偶校验码。该奇偶校验码是由以4个比特为一个码元的伽罗瓦体GF(24)后的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码)构成。这样,因为20个比特是5个码元,所以可以修正52个比特(13个码元)中2个码元的错误,并检测出5个码元的错误。
图16表示各区段中标记信号的配置方法。在该图中,TG(4n)表示第4n个沟槽轨道。将0、1分配给第4n个沟槽轨道的区段S0的一对标记ma、mb,将0、0分配给区段S1的一对标记ma、mb。在相同轨道中,分配给偶数区段(S0、S2、…)和奇数区段(S1、S3、…)的标记信息虽然不同,但是在所有偶数区段中,标记的信息相同,另外,所有奇数区段中的标记信息也相同。在第4n+1个沟槽轨道中,将0、0分配给偶数区段的标记ma、mb,将1、0分配给奇数区段的标记ma、mb。在第4n+2个沟槽轨道中,将1、0分配给偶数区段的标记ma、mb,将1、1分配给奇数区段的标记ma、mb。然后,在第4n+3个沟槽轨道中,将1、1分配给偶数区段的标记ma、mb,将0、1分配给奇数区段的标记ma、mb。这样,图中椭圆所表示部分的标记信号在相邻沟槽之间的凸缘部分相同,在其他部分,摆动信号的极性相反。因此,如前面实施例中的说明,图16中椭圆所包围部分的凸缘部的标记信号大于其他部分。例如,在TG(4n)和TG(4n+1)之间的凸缘轨道TL(4n)的偶数区段(S0、S2、…)中,标记ma的振幅大于mb,由此可以判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另外,在沟槽轨道TG(4n)和TG(4n+1)之间的凸缘轨道TL(4n)的奇数区段(S1、S3、…)中,标记ma的振幅大于mb,由此可以判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在沟槽部,当ma和mb不同的时候,判断“a”有效,在ma和mb相等的时候,判断“b”有效。例如,因为在沟槽TG(4n)的偶数区段中ma和mb不同,所以可以判断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各个区段中各有一对标记,所以每个轨道中有65对标记。另外,因为该65对标记的配置使有效区域必定交错,所以检测多个标记,根据其连续性可以可靠地进行有效区域的判断。进一步,由于每个轨道的区段数为奇数,因而即使在横跨轨道的部分,相邻轨道中有效区域的位置也必定前后相反。利用这一点,即使在跨越多个轨道的区域中,也可以不判断轨道的边界,而利用各个区段中有效区域必定相反这一点,简便地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即,在该实施例中,因为不必知道有效区域中轨道边界信息,所以可以更为简便地实现高可靠性的有效区域检测。
图17表示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地址区域中的地址信息。在沟槽轨道TG(4n)的偶数区段中,在第一地址区域“a”中配置轨道编号4n,在第二地址区域“b”中配置轨道编号4n-1。另外,在沟槽轨道TG(4n)的奇数区域中,在第一地址区域“a”中配置轨道编号4n-1,在第二地址区域“b”中配置轨道编号4n。这样,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地址信息区域“a”在沟槽轨道TG(n)的偶数区域中有效,所以有效地址信息(轨道编号)是4n,另外,如上所述,因为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沟槽轨道TG(n)的奇数区域中有效,所以有效地址信息(轨道编号)同样是4n。在凸缘轨道上,在图16中用椭圆表示的有效区域一侧,因为配置在图17所示两侧沟槽轨道上的地址信息相同,所以与实施例2一样,在凸缘部分可以与沟槽部分同样从摆动信号再生出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轨道的摆动数是5个字×13个区段×10个单元×36个摆动=23400,其在盘片上的所有轨道中都是固定的。即,摆动本身是以角速度固定的CAV形式记录的。摆动周期在光盘最内周半径为22mm的位置上是6.4μm,最外周半径为58mm的位置上是15.5μm。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在凸缘轨道和沟槽轨道中的用户数据的信道比特长度是0.06μm。因为记录是以RLL(1,9)码进行的,所以最短标记长度是0.12μm,用户比特长度大约是0.9μm。光盘整体的用户容量大约是100GB(双面)。
在记录时控制光盘的线速度使其固定。即,进行CLV记录。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线速度为12m/s,使信道比特的频率为200MHz。在再生时信号以PRML方式再生。因为光盘的旋转是CLV格式,所以光盘在内周以大约5200rpm快速旋转,在外周以大约1900Hz缓慢旋转。摆动频率在内周大约是2MHz,在外周大约是700KHz。因为该频率比信道比特的频率小两位以上,所以不会干涉摆动信号和用户记录信号。另外,因为比伺服系统的频带kHz还要大两位,所以不用担心会对伺服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使用光磁记录媒体和色素型补写媒体作为记录层。另外,也可以用于在两层以上的记录层上记录独立信息的多层记录媒体。在这种情况下也与现有的凸缘·沟槽型地址方式不同,无须使用“标题”,因而可以抑制层间干扰。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多值记录方式。另外,作为摆动的调制码,利用QPSK和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当然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在与两侧沟槽部的摆动波形相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利用在凸缘部再生的摆动波形变化这一点,检测·判断有效区域选择标记。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摆动地址方式容易实现地址信号同步,即,可以高速地再生地址信号。另外,可以利用地址信号的有效调制方式和冗余度来可靠地检测出地址信息。这种效果尤其表现在利用信号光量和再生质量往往低下的蓝色光源的光记录再生当中。另外,因为在摆动中保持了地址信息的其他附加数据,并且不需要利用压纹凹痕,就可以把必要的媒体信息写入记录型光盘中,因而可以廉价并容易地实现高可靠性(高度保密)的光盘。通过本发明高检测率摆动的导入首次实现了通过摆动对附加数据的保持。
另外,本发明申请包括以下结构。
1.一种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为:每个轨道至少具有多个区段,在相同轨道的至少两个区段中具有包含相同信息的冗余度,上述冗余度的配置使得只要从配置有相同信息的多个区段的各部分中取出任意部分进行合成,就可以恢复原来的信息。
2.一种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为:每个轨道至少具有多个区段,在相同轨道的至少两个区段中包含相同的信息,在上述的相同信息中至少附加相同的用于错误检测/修正的信息,其与上述地址信息共同配置在每个区段中。
本发明的光盘可以与能实现窄轨道化的凸缘·沟槽型记录相组合来使用有利于格式效率的摆动地址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可进行高密度记录的大容量光盘和再生方法。

Claims (14)

1.一种信息记录媒体,是具有多个轨道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沿圆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在上述每个区段中具有地址信息区域,上述地址信息区域沿圆周方向具有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每个区段中记录有用于读取地址信息的信号,上述信号是表示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区域的哪一个是有效的选择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区段中交替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轨道中交替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选择信号的配置使第一地址信息区域和第二地址信息区域在上述的每个区段中交替有效,并且,每个轨道中区段的数量都是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和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在上述的相同区段内,记录在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区域中的轨道识别信息和记录在上述第二地址信息区域中的轨道识别信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和识别角度位置的信息,上述角度识别信息跨越多个轨道并且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地址信息包括识别轨道的信息和识别角度位置的信息,上述角度识别信息的配置,使得只要再生一周当中的至少一部分就可以确定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地址信息跨越上述多个区段交错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由交替配置的两个系列的信息轨道组成,在上述两个系列中的一个系列的信息轨道中,第一地址信息与相邻的某一相同系列的轨道相同,而第二地址信息与相邻的另一相同系列的轨道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系列的轨道是沟槽轨道和凸缘轨道。
11.一种信息再生方法,是具有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进行再生/解码,评价每个地址信息的可靠性,并从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中选择可靠性高的地址信息进行再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评价是通过累积多个标记的振幅进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是补写型的记录媒体。
14.一种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表示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以及上述第一和第二地址信息的哪一个有效的选择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在再生上述选择信号来进行判断时,通过再生多个选择信号来进行。
CN03154087A 2003-03-04 2003-07-29 信息再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2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56518A JP4228727B2 (ja) 2003-03-04 2003-03-04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3056518 2003-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7294A true CN1527294A (zh) 2004-09-08
CN100583251C CN100583251C (zh) 2010-01-20

Family

ID=32923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4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251C (zh) 2003-03-04 2003-07-29 信息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417942B2 (zh)
JP (1) JP4228727B2 (zh)
CN (1) CN100583251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906B (zh) * 2007-11-05 2012-11-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光盘格式以还原录制数据的方法与系统
CN103578496A (zh) * 2012-08-01 2014-02-12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再现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CN104596451A (zh) * 2013-10-31 2015-05-06 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有限公司 位置测量装置
CN106297834A (zh) * 2013-05-31 2017-01-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盘介质、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590B (zh) * 2004-05-11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摆动信息记录方法及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及设备
EP2224442B1 (en) * 2004-07-12 2011-1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US20100094971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Patentvc Ltd. Termination of fragment delivery services from data centers participating in distributed streaming operations
TWI539446B (zh) * 2012-05-30 2016-06-21 Sony Cor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EP2674731B1 (de) * 2012-06-13 2015-09-02 Dr. Johannes Heidenhain GmbH Positionsmesseinrichtung
JP2014063553A (ja) * 2012-09-24 2014-04-10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6937468B2 (ja) * 2018-03-06 2021-09-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2284A (en) *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JP3301524B2 (ja) 1995-08-04 2002-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3063613B2 (ja) * 1996-03-25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856390B2 (ja) 1996-07-26 1999-0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方法
EP0930611A4 (en) * 1996-09-26 2003-02-12 Sanyo Electric Co RECORDING MEDIUM AND CORRESPON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EP1098302A3 (en) * 1999-11-03 2007-1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ysical identification data addressing method using wobble signal, wobble address encoding circuit, method and circuit for detecting wobble addres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3954280B2 (ja) * 2000-05-23 2007-08-08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と再生方法と再生装置
DE60137155D1 (de) * 2000-12-26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Aufzeichnungsmedium, Aufzeichnungsverfahren, Wiedergabeverfahren, Aufzeichnungsgerät und Wiedergabegerät
JP2003203347A (ja) * 2001-12-28 2003-07-18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US7376056B2 (en) * 2002-01-21 2008-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address information from an optical disc mediu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906B (zh) * 2007-11-05 2012-11-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光盘格式以还原录制数据的方法与系统
CN103578496A (zh) * 2012-08-01 2014-02-12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再现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CN106297834A (zh) * 2013-05-31 2017-01-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盘介质、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CN106297834B (zh) * 2013-05-31 2019-03-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盘介质、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CN104596451A (zh) * 2013-10-31 2015-05-06 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有限公司 位置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3251C (zh) 2010-01-20
US7417942B2 (en) 2008-08-26
US20070230319A1 (en) 2007-10-04
US20040174792A1 (en) 2004-09-09
JP2004265546A (ja) 2004-09-24
JP4228727B2 (ja) 200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1933C (zh) 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及装置
CA2217005C (en) Optical record carrier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ignals therefrom
CN1174381C (zh) 光盘
RU2298843C2 (ru) Дисковод для носител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форме диска,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иска
JP4090879B2 (ja) 記録媒体、そ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70230319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CN1278312C (zh) 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及光学信息再现设备
CN1877710A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重放设备和重放方法
CN1228226A (zh) 光盘
KR20050019027A (ko) 정보 기록 매체와 정보 기록 매체에의 기록 방법 및 정보기록 재생 장치
JP3551727B2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CN1335983A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EP1207531A2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N1217325C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207709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200626907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308333A (zh) 光盘和记录和/或再现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56325A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再现装置
JP2008041247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764952A (zh) 具有预设凹槽调制的多层光盘
CN1947185A (zh) 信息记录介质
JP5069261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9187668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527290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还原方法和设备
JP2001283444A (ja) 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