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5965A -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5965A
CN1515965A CNA031378889A CN03137888A CN1515965A CN 1515965 A CN1515965 A CN 1515965A CN A031378889 A CNA031378889 A CN A031378889A CN 03137888 A CN03137888 A CN 03137888A CN 1515965 A CN1515965 A CN 1515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mediator
toner cartridge
mixing component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78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7063C (zh
Inventor
中野宏
牧野和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4590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418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45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3996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5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70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70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8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oner level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91Optical detection
    • G03G2215/0894Optical detection through a light transmissive window in the developer container wall
    • G03G2215/0897Cleaning of the light transmissive wind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激光印制机,转动调色剂盒30内的搅拌部32,搅拌调色剂并将其供给至调色剂供给口30A,最终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一种显影装置,它的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插入至设置在调色剂盒30的开口230中。还以与这一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密接的方式安装软质密封材料306。在软质密封材料和凸缘部件间夹装有垫圈部件308,而且在与垫圈部件308相接触的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上设置凹凸部305。

Description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 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转动安装在调色剂盒内的转动轴上的搅拌器搅拌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并且由调色剂供给口供给出调色剂的、在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用的图象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特别涉及可以防止调色剂由调色剂盒中漏出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装置。
对于使用在激光印制机等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目前已经有了许多种实现形式。这些原有的显影装置的结构构成大多是以组件化的形式可拆装地安装在激光印制机上,而且还设置有作为调色剂存储部用的、可以更换的调色剂盒。
下面参考图17说明原有的显影装置的一个实例。图17为表示原有显影装置主要部分的示意性说明图。
正如图17所示,显影装置具有收装有调色剂并且形成有调色剂供给孔101的调色剂盒100,在这种调色剂盒100内还设置有搅拌调色剂用的搅拌器103。在支撑着调色剂盒100的处理盒的机架F处,还形成有与调色剂盒100上的调色剂供给孔101相对应的调色剂供给孔F0。在利用上侧机架F1和下侧机架F2闭合而成的显影室102的内部下方位置处,还配置有可以转动的调色剂供给辊104。由于配置有与这一调色剂供给辊104相邻接的显影轮辊105,所以这一供给辊104可以由调色剂供给口101、调色剂供给孔F0向显影轮辊105供给调色剂。
而且在显影辊105上方的上侧机架F1内壁上还通过固定部件106固定有板形部件107,这种板形部件107起着限制供给至显影轮辊105表面处的调色剂层的层厚的作用。显影轮辊105以与感光鼓108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感光鼓108的表面处形成有根据图象数据由激光扫描曝光装置形成的静电潜象,所以显影辊105可以通过向形成在感光鼓108表面上的静电潜象供给调色剂而进行图象的调色剂的显影。而且在感光鼓108表面上的调色剂所成的图象可以转印至由印制用纸供给部(图中未示出)供给的印制用纸上,从而可以在印制用纸上形成图象。
前述原有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100是利用配置在调色剂盒100之外的电动机等的驱动力,来转动调色剂盒100内的搅拌器103的,在形成在前述调色剂盒100上的开口处插入有搅拌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并且通过安装与这一动力连接部密接的海绵部件,用动力连接部中的挤压部件将海绵部件挤压在前述开口处的方式,来闭塞住这一开口。
然而当搅拌器103高速转动时,海绵部件和动力连接部中的挤压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而当海绵部件一开始转动,调色剂便有可能从海绵部件与开口之间漏出至外部。所漏出的调色剂有可能会附着在图象记录装置内的其它部分上,比如说附着在调色剂盒100的外侧等处,所以当更换调色剂盒100时又可能会弄脏操作员的手,因此必须要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泄露。
为了防止海绵部件的转动,有人提出在海绵部件上贴上双面胶带,并利用双面胶带将调色剂盒100的内面与海绵部件固定住。然而在将搅拌器103组装至调色剂盒100内时,需要麻烦地将这种双面胶带上的剥离纸——撕掉,而且还存在有当这一双面胶带上的粘接面接触到调色剂盒100内的预定位置之外的位置时,需要麻烦地将其取下的问题。而且当这种双面胶带的粘接面附着在与调色剂盒100内的预定位置相偏置的位置上时,仍然会使调色剂漏出至外部。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前述原来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进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产生泄露等等问题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在这种显影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将搅拌部组装至调色剂盒内时的工序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在这种显影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盒。
为了实现前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盒,这种调色剂盒的特征在于包括有:填充有调色剂的、形成有向显影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的且同时在一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盒主体;以可转动方式配置在前述盒主体内的、通过这一转动搅拌盒主体内的调色剂同时将调色剂由前述供给口供给至显影部的搅拌部件;设置在前述搅拌部件一端部处并且插入至前述盒主体上的开口内的、在搅拌部件转动时将驱动力由外部传递至搅拌部件用的动力连接部件;配置在前述盒主体的开口内壁和前述动力连接部件之间的软质密封材料;形成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和动力连接部件上的彼此相接触的一个接触面上的凹凸部。
如果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通过采用在软质密封材料与动力连接部之间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设置凹凸部的方式,可以减少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与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小接触阻力。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产生泄露。
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嵌入的机颜色粉末,是使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所以通过使调色剂嵌入至前述凹凸部,而实际上不夹在软质密封材料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便可以防止摩擦阻力的增加。
如果举例来说,在这儿的“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用的图象形成装置”,可以是相对于形成在感光鼓等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象供给调色剂以使静电潜象的调色剂显影,并且将感光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所成的图象转印至印制用纸上以形成图象的诸如激光印制机等图象形成装置。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盒,则在前述动力连接部件和软质密封材料之间还可以配置有垫圈部件。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盒,则前述动力连接部件还可以由插入至前述开口的筒形部和与筒形部形成为一体的凸缘部构成,而且前述凹凸部可以形成在与垫圈部件相接触的凸缘部处。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盒,前述凹凸部还可以具有形成在由前述筒形部的周围向外侧的、呈若干个同心圆的沟槽部。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可以使垫圈部件上的接触面的凸部与动力连接部上的接触面的凸部相接触,从而减少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接触阻力。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垫圈部件产生转动,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止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和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色剂盒,则还可以使前述的若干个沟槽部中的位于前述筒形部周围的、靠近筒形部中心侧位置处的沟槽部的深度,形成的比位于其外侧位置处的沟槽部的深度深。采用这种构成方式,便可以使调色剂进入至若干个沟槽部内的靠近中心侧的沟槽部处,使其实际上不存在于垫圈部件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所以可以防止摩擦阻力的增加。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前述软质密封材料还可以具有贯穿插入前述动力连接部件筒形部分的贯穿孔,在贯穿孔的内侧周面还可以附着有润滑材料。采用这种构成方式,便可以减少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与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之间的滑动阻力,所以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更可靠的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在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用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而且这种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有:填充有调色剂的、形成有向显影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且同时在一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盒主体;以可转动方式配置在前述盒主体内的、通过转动搅拌盒主体内的调色剂并且同时将调色剂由前述供给口供给至显影部的搅拌部件;设置在前述搅拌部件的一端并且插入至前述盒主体上的开口内的、在搅拌部件转动时将驱动力由外部传递至搅拌部件的动力连接部件;配置在前述盒主体的开口内壁和前述动力连接部件之间的软质密封材料;形成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和动力连接部件上的彼此相接触的一个接触面上的凹凸部。
如果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通过在软质密封材料与动力连接部之间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设置凹凸部,可以减少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与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小接触阻力。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
而且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嵌入的机颜色粉末,是使软质密封材料的接触面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所以使调色剂进入至前述凹凸部,而实际上不夹在软质密封材料和动力连接部的接触面之间,便可以防止摩擦阻力的增加。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在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用的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这种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有:填充有调色剂的、形成有向显影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的且同时在一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盒主体;以可转动方式配置在前述盒主体内的、通过转动搅拌盒主体内的调色剂同时将调色剂由前述供给口供给至显影部的搅拌部件;设置在前述搅拌部件的一端上并且插入至前述盒主体上的开口内的、在搅拌部件转动时将驱动力由外部传递至搅拌部件的动力连接部件;配置在前述盒主体的开口内壁和前述动力连接部件之间的软质密封材料;形成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与前述开口的内壁面相接触的面上的、相对于开口的内壁面具有吸盘效应的吸盘部件。
如果采用这种显影装置,当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通过软质密封材料将动力连接部嵌入至前述开口处时,并不接触、更不至于附着在前述调色剂盒的内面或软质密封材料上,在进行挤压时,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该接触面相密接。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而且即使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与调色剂盒内部的预定位置之外的位置相接触,也不会产生附着,所以不会出现使组装产生麻烦等等的问题。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形成图象用的图象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这种调色剂盒的特征在于包括有:填充有调色剂的、形成有向显影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且同时在一端形成有开口的盒主体;以可转动方式配置在前述盒主体内的、通过转动搅拌盒主体内的调色剂同时将调色剂由前述供给口供给至显影部的搅拌部件;设置在前述搅拌部件的一端并且插入至前述盒主体上的开口内的、在搅拌部件转动时将驱动力由外部传递至搅拌部件的动力连接部件;配置在前述盒主体的开口内壁和前述动力连接部件之间的软质密封材料;形成在前述软质密封材料与前述开口内壁面相接触的面上的、相对于开口处的内壁面具有吸盘效果的吸盘部件。
如果采用这种调色剂盒,当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通过软质密封材料将动力连接部嵌入至前述开口处时,并不接触、更不至于附着在前述调色剂盒的内面或软质密封材料上,在进行挤压时,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该接触面相密接。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软质密封材料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发生泄露。而且即使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与调色剂盒内部的预定位置之外的位置相接触,也不会产生附着,所以不会出现使组装产生麻烦等等的问题。
而且,如果采用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色剂盒,则前述盒主体可以由吹制成型方式制造。如果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则由于前述的调色剂盒是用吹制成型方式制造的,所以制造成本低廉。
图1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激光印制机的侧剖面图。
图2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处理盒的侧剖面图。
图3为表示与图2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处理盒的斜视图。
图5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盒的正视图。
图6为表示从图5所示的调色剂盒中略去了供给遮蔽部件和罩盖时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盒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搅拌部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薄形媒介体的正面图。
图10为表示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结合用凹部和凸缘部件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将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结合用凹部和凸缘部件嵌入至调色剂盒时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将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盒安装在处理盒上时的正面图。
图13为表示图12的侧面图。
图14为表示将作为另一种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盒安装在处理盒上时的正面图。
图15为表示将一种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盒安装在处理盒时的剖面图。
图16为表示检测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残余量时的波形图。
图17为表示原有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模式的示意性说明图。
下面参考附图,以激光印制机为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图象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这种图象形成装置以及在显影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盒。首先参考图1对根据本实施形式构成的激光印制机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激光印制机的侧剖面图。图2和图3为这种激光印制机中使用的处理盒的侧剖面图,调色剂的供给状态还特别示出在图3中。
正如图1所示,激光印制机1具有主体壳体2,设置在主体壳体2后部上侧的第一供纸托盘3、第二供纸托盘4,设置在主体壳体2内部的印制用纸传送机构5、扫描组件6、处理盒7、显影组件8,以及驱动各个第一、第二供纸托盘3、4和印制用纸传送机构5等等的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它收装在主体壳体2内的左侧端部部分处)。在主体壳体2的前面上部侧处还设置有可以向印制机构部的上侧打开的顶板10,以及排纸托盘11。这种排纸托盘11以可以在开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自由切换的方式安装,而且在闭位置时还具有接受要印制的印制纸用的托盘的功能。
在这儿,扫描组件6、处理盒7和定影组件8等等与印制机构部的作用相当。处理盒7呈以可拆装的方式将位于盒壳24内的感光鼓25、充电器26、显影轮辊27、转印轮辊28以及清洁轮辊29等等收装在主体壳体2内的预定部位处的盒式结构。
第一供纸托盘3固定设置在主体壳体2后端部附近的上部,第二供纸托盘4以可以拆装的方式设置在位于主体壳体2中的第一供纸托盘3前面的上部。前述的印制用纸传送机构5用于将第一供纸托盘3、第二供纸托盘4中的一个提供的印制用纸P传送至处理盒7,而且还具有设置在第一供纸托盘3下端侧处的一对传送辊12a、12b,设置在第二供纸托盘4下端侧处的一对阻挡辊13a、13b。传送辊12a为驱动侧辊,传送辊12b为从动辊。阻挡辊13a为驱动侧辊,阻挡辊13b为从动辊。由第一供纸托盘3至阻挡辊13a、13b处的印制用纸传送通路14包含有沿着第二供纸托盘4下面伸延的下侧传送通路14a,而且当第二供纸托盘4处于由主体壳体2处取下的状态时,下侧传送通路14a呈向外部打开的状态。
由第一供纸托盘3通过拾取辊36供给的印制用纸P将由一对传送辊12a、12b驱动而通过下面侧传送通路14a到达阻挡辊13a、13b,获得阻挡后再被驱动而传送至处理盒7。由第二供纸托盘4通过拾取辊36供给的印制用纸P将传送至阻挡辊13a、13b,获得阻挡后再被驱动而传送至处理盒7。
前述扫描组件6具有配置在盒7下侧的激光发光部(图中未示出)、多棱镜20、反射镜21、23、透镜22等等,而且由激光发光部发出的激光将如点划线所示,通过多棱镜20、反射镜21、透镜22、反射镜23,并且以高速扫描方式照射在处理盒7中带电转动着的感光鼓25的外侧周部,使其曝光,进而在感光鼓25的表面处形成静电潜象。
正如图2所示,在前述的盒7内还装有位于盒壳24内的感光鼓25、电晕充电型充电器26、显影轮辊27、转印辊28、清洁辊29、调色剂盒30,以及调色剂供给辊31等等,这种处理盒7呈可以由主体壳体2上取下的状态,而且调色剂盒30呈可以由处理盒7上取下的状态。在利用调色剂搅拌部(也被称为搅拌器)32搅拌前述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并将其由处理盒7的开口30A和调色剂盒30的开口206排出后,可以通过调色剂供给轮辊31供给至显影辊27,并且利用板形部件33使调色剂在显影轮辊27上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层,进而供给至感光鼓25。而且在处理盒7的开口30A的附近位置处,还设置有两个可以转动的螺旋形部件37、38,这两个螺旋形部件37、38用于将由前述开口30A和开口206排出的调色剂均匀地分散在盒壳24中。
为了能检测调色剂盒30中的调色剂量,还在调色剂盒30外侧的下方设置了调色剂传感器55(参见图2),对于作为调色剂盒30内的检测部位的调色剂检测部240(参见图7)中的调色剂的检测方式如下所述。
形成在前述感光鼓25表面处的静电潜象通过附着在显影辊27上的调色剂而显象,并在印制用纸P由感光鼓25和转印辊28之间通过时转印至印制用纸P上,再将这一印制用纸P传送至显影组件8而进行定影。残留在感光鼓25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辊29按一定的时间实施回收,随后再按预定的时间周期,通过感光鼓25对显影轮辊27上的调色剂实施回收。
这种显影组件8用于将调色剂热定影在印制用纸P上,其具有加热辊34,挤压这一加热辊34用的挤压辊35,以及设置在各辊34、35下游侧的、将印制用纸P排出至主体壳体2外部用的一对排出辊15a、15b。因此对于采用这种电子影印处理方式进行图象成型的激光印制机,可以供给与形成在感光鼓25等感光体表面上的图象相对应的调色剂,以实现静电潜象的调色剂显影,同时可以将显影在感光体表面显影上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在印制用纸P上以实现图象显影。
而且在前述结构中,可以将通过处理盒7上的感光鼓25和转印辊28传送出的印制用纸P的传送速度(第一速度)设定得与通过定影组件8上的加热辊34、挤压辊35、两个排出辊15a、15b传送出的印制用纸P的传送速度(第二速度)相等,或是更大一些。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形成在感光鼓25上的调色剂图象将不会受到在向印制用纸P转印时感光鼓25和转印轮辊28之间的嵌咬点处对印制用纸P的拉伸作用,从而不会使形成在印制用纸P上的图象产生图象形成位置偏置等图象紊乱现象,而对于当通过加热辊34、挤压辊35、两个排出辊15a、15b传送出的印制用纸P的传送速度(第二速度),大于通过感光鼓25和转印辊28传送出的印制用纸P的传送速度(第一速度)的场合,这些问题是经常出现的。
下面参考图4~图7对处理盒7和调色剂盒30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图4为安装有调色剂盒30的处理盒7的斜视图,图5~图7示出了调色剂盒30由处理盒7处取下时的示意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图6是省略掉供给口遮蔽部件204和罩盖500时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调色剂盒30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对于这种实施形式,其构成为收装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0以可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在位于处理盒7一侧的安装口24A处。具体的讲就是,在调色剂盒30沿其纵向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插入至处理盒7内的状态下,将调色剂盒30沿其圆周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即可以将其安装在处理盒7内。
正如图5和图6所示,调色剂盒30由大体呈圆筒形的吹制成型用树脂材料体202、阻塞住这一树脂材料体202一侧开口部用的罩盖500、用于开闭设置在这一树脂材料体202中央处的调色剂供给口206用的供给口遮蔽部件204、卷曲安装在调色剂供给口206附近处的由海绵构成的调色剂密封部件216,以及具有作为转动轴的、在树脂材料体202内沿其纵向方向伸延的轴300的搅拌部(搅拌器)32构成。而且供给口遮蔽部件204象后述的那样,可以通过沿前述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部移动的方式打开或着闭合调色剂供给口206。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使调色剂盒30内的搅拌部32产生转动的方式,便可以一边搅拌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一边由调色剂盒30上的开口206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密封部件216用于防止调色剂由前述的调色剂供给口206处漏出。
下面先对吹制成型的树脂材料体202进行说明。
这种吹制成型的树脂材料体202可以由具有良好挠性、不与调色剂发生反应、并且可以使调色剂粘附在调色剂盒30内面上的树脂材料吹制构成。如果举例来说,可以用做树脂材料体202的材料包括氯乙烯和聚丙稀、聚乙烯·对苯二酸脂(PET)等等,它们均具有费用较低和可以再生利用等优点。
在这种树脂材料体202上还整体形成有若干个凸部或凹部。如果举例来说就是,整体形成在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上的突起部214用于与设置在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延长部210处的孔部212相结合,从而确定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闭合位置,同时通过使延长部210与处理盒7上的固定解除片(图中表示)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当把突起部214由这一孔部212处取下时,使前述供给口遮蔽部件204可以相对于调色剂主体202自由转动,从而可以将调色剂供给口206暴露出来。而且设置在前述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侧端部220两侧的突起部218还可以在沿着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部移动时对供给口遮蔽部件204产生导向作用。
正如图6所示,在树脂材料体202的外周上还形成有若干个导向棱肋。作为这种导向棱肋的一个实例的中央棱肋222可以沿着树脂材料体202外侧周部方向对前述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中央部产生导向作用。
在前述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正下侧还设置有与前述突起部218相邻接的一对侧部导向棱肋224。利用前述的中央棱肋222和侧部导向棱肋224,便可以在其附近处的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内面和吹制成形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面226之间确保所需要的空间。
而且在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部处的突起部218的两侧端部还配置有主增强棱肋250和辅助增强棱肋260。这种主增强棱肋250和辅助增强棱肋260可以分别由前述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面226处突出而形成,并且使主增强棱肋250突出于外侧周面226的高度比辅助增强棱肋260的高度高(参见图7)。利用主增强棱肋250和辅助增强棱肋260的高度差,便可以平滑地将调色剂盒30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插入至处理盒7的安装口24A中。
调色剂检测部240位于树脂材料体202的中央部,并且由锥面形状构成。换句话说就是,在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调色剂检测部240的两侧形成有比较大的凹部242,而且调色剂检测部240的剖面宽度呈向外侧逐渐变窄的倾斜形状。因此通过在一个凹部242处安装调色剂传感器55的光发射部,在相反侧的凹部242处安装调色剂传感器55的光接收部,并且使由调色剂传感器55的光发射部(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穿过调色剂检测部240而被调色剂传感器55的光接收部(图中未示出)接收的方式,就可以用光学方式对调色剂检测部240处的调色剂进行检测。
因此,树脂材料体202最好由半透明的聚丙稀等树脂材料构成。当采用半透明材料时,既可以透过足够的检测调色剂所需要的光,同时又可以利用其周边结构减少以至吸收掉所不需要的光。
在前述的调色剂检测部240上附着有调色剂时,会使调色剂传感器55产生错误动作,因此在进行调色剂检测之前,必须要对调色剂检测部240进行清洁操作。在本实施形式中,采用作为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定期对调色剂检测部240进行清扫,并且将其设置在前述搅拌部32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由具有弹性的呈薄膜状的材料构成,并且形成为箭羽的形状。由于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呈箭羽形状,所以十分适合于擦拭调色剂检测部240的内侧表面。
正如图8所示,前述搅拌部32具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轴300,并且在轴300的一端处形成为凸缘部件安装用的轴承销310,在相反侧形成为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在轴300上的前述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的相反侧还配置有中央摇动羽根体400,在这一中央摇动的羽根体400的两侧配置有一对横向摇动羽根形体312。
而且图8(a)为搅拌部32的平面图,图8(b)为其正面图,图8(c)为其底面图,图8(d)为搅拌部32由图8(a)所示的状态绕轴转动180度后的示意图。
一对横向摇动的羽根体312最好在其端部边缘的全部长度上与前述树脂材料体202的内面密接伸延,以便形成为收集这种调色剂用的地方。而且各个横向摇动的羽根形体312最好采用可以弹性变形的材料构造。
如果举例来说,中央摇动羽根形体400可以由诸如薄膜状部件等等的薄形媒介体406、408构成,并且通过与前述轴300形成为一体的若干个夹钳318固定在该轴300上。这些夹钳318可以分别与切开而形成在中央摇动羽根体400上的若干个凹部402相结合。
在调色剂盒30内搅拌调色剂并且由前述开口206提供出调色剂用的中央摇动羽根体400,至少由两个具有弹性的薄形媒介体406、408构成,而且其构成最好为在前述的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转动后,前述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再随后转动(参见图2、图3)。
如果采用由这两个具有弹性的薄形媒介体406、408构成的搅拌器32,则当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转动时,可以挤压并搅拌调色剂,但此时会有一些向回逆流至薄形媒介体406的后方,而随后转动的前述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便可以接收这些调色剂,以防止其逆流。特别是当调色剂消耗到某一程度,比如说当消耗到调色剂盒30的三分之一高度时,如果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由图2所示的凹部242处落下,会使调色剂检测部240处的调色剂飞散开,进而使透射过作为检测传感器的调色剂传感器55的检测光量偏高,而前述的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便可以防止这种飞起。
下面参考波形图(参见图16),对在这种状态下检测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残余量时的调色剂传感器55的输出进行说明。这在儿为了便于理解,图16(a)示出了由一个薄形媒介体构成搅拌器时检测调色剂的波形图,图16(b)示出了用两个薄形媒介体406、408构成搅拌器32时检测调色剂的波形图。
在调色剂盒100内的调色剂检测部240处阻断检测光的调色剂,会由于搅拌器32上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的转动而飞散开,从而使穿过调色剂检测部240的调色剂传感器55的检测光给出的检测信号比阈值电压TH低(信号Q1),而当调色剂盒30内还剩有足够的调色剂时,这些调色剂将会立即返回至调色剂检测部240处,从而又会使检测信号高于阈值电压TH(信号Q2)。
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调色剂盒100内的调色剂已经消耗至三分之一左右的高度时,调色剂将不会立即返回至调色剂检测部240,从而使再次达到高于阈值电压TH所需要的时间T1比较长。因此通过检测这一时间T1的长短,并且将其与预先设定的、与调色剂残余量相对应的时间进行比较的方式,便可以检测出在调色剂盒100内的调色剂残余量。
然而对于搅拌器仅具有一枚薄形媒介体的场合,应该在前述检测部240处阻断检测光的调色剂会由于薄形媒介体的转动而飞散开,从而如图16(a)所示,使调色剂传感器55检测光通过,进而检测信号低于使阈值电压TH(信号Z1),此时的时间T2要比用前述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清扫时所需的时间T1长,所以与调色剂的残余量并不十分相关,调色剂传感器55可能会作出调色剂的残余量比较少的错误判断。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对于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由图2中的凹部242落下的场合,调色剂检测部240处的调色剂会飞散开而使调色剂传感器55的光透射过的比较多,但是在采用了前述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时便可以防止这种飞起,所以可以如图16(b)所示,调色剂将阻断调色剂传感器55的检测光,从而不会使检测信号低于阈值电压TH(信号Z2)。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搅拌器32设置有前述的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的场合,仅仅通过检测前述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的清扫时的时间T1,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时间相比较的方式,即可以正确的检测出调色剂盒100内的调色剂残余量,从而可以防止调色剂传感器55产生错误判断。
而且前述的薄形媒介体也可以为三个以上,还可以使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转动的比前述的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更迟一些。
对于这种场合,薄形媒介体406、408可以如图9所示,配置有中央部406a、408a和两个侧面部406b、408b。而且可以将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的中央部406a沿径向方向的长度设置的比前述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上的中央部408a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短一些(参见图8(b))。如果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当因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上的沿径向方向的长度比较短的中央部406a的转动并被搅拌的调色剂,开始返回而逆流至该中央部406a的后方时,可以可靠地用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上的沿径向方向的长度比较长的中央部408a抑制住调色剂的逆向流动。
前述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和前述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上的调色剂搅拌部406a、408a沿径向方向的长度,均设定的比前述的调色剂盒30内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所以这些具有弹性的薄形媒介体406、408的前端部将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与前述树脂材料体202内面相接触时会弯曲,从而可以一边沿转动方向挤压住调色剂,一边对其实施搅拌,并在进行了充分搅拌的同时供给至显影腔室内。
而且为了清洁位于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检测部位附近的调色剂,在转动轴300上还安装有具有弹性的作为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而且这一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和中央摇动羽根体400上的薄形媒介体406、408分别位于夹着前述转动轴300的相反侧。因此由两个具有弹性的薄形媒介体406、408构成的中央摇动箭羽形体400,可以在利用一个薄形媒介体406的转动而搅拌调色剂,并使调色剂开始返回至薄形媒介体406的后方而形成逆流时,由随后转动的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接收这些调色剂,以抑制住这种逆流,同时这种具有弹性的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还可以对附着在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检测部240处的调色剂实施清扫。
如果举例来说,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的侧面部408b的形状还可以呈三角形,以便可以调整由前述开口206和开口30A给出的调色剂的供给量。采用这种构成方式,还可以对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的扩散方式等等进行调整。而且对于这种实施形式,该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是与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形成为一体的,但是也可以将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和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利用夹钳318安装在前述轴300上。清扫排出用薄形媒介体410也可以与第二个薄形媒介体408分别形成,而且还可以为了调整调色剂的供给量而适当的改变第一个薄形媒介体406的形状。
设置在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相反侧的开口230如图6所示,呈越向前端越细的形状,从而可以起到作为轴300的轴承部件的作用。而且在搅拌部32中的轴300的一侧端部还如图7和图8所示,设置有从前述开口处插入用的筒形结合用凹部302,以及与该结合用凹部302形成为一体的凸缘部件304,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由嵌入的驱动轴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转动。因此当接受由电动机等给出的驱动力的驱动轴部件(图中未示出)嵌入至结合用凹部302并转动时,将使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整体转动,由于搅拌部32在调色剂盒30的前述树脂材料体202内转动,所以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还可以起到作为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连接部的作用。
正如图7所示,这种在调色剂盒30内的搅拌部32的转动,将使前述结合用凹部302插入至调色剂盒30的开口230处,从而将所需要的搅拌部转动用的动力传递至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这时还可以防止调色剂由调色剂盒30内漏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述的调色剂盒30可以由吹制成型方法制造,所以制造成本低廉,而且这种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内面并不需要呈平面状,所以不用担心调色剂会由前述树脂材料体202的内面和结合用凹部302等之间漏出。
如果举例来说,在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处还可以如图11(a)、图11(b)所示,形成有贯穿插入至前述结合用凹部302的贯穿插入孔,并且用由聚氨脂泡沫体等海绵类部件构成的软质密封材料306进行密封安装。采用这种构成方式便可以防止调色剂由前述树脂材料体202的内面和结合用凹部302等之间漏出。而且在这种软质密封材料306与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之间,最好还夹装有诸如聚四氟乙烯毡、聚乙烯对苯二酸脂等由具有耐磨损性薄膜等构成的垫圈部件308,以防止软质密封材料306的转动。
在这种垫圈部件308与凸缘部件304相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比如说在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上还如图10所示,设置有凹凸部305。
其中图10(a)为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的剖面图,图10(b)为凸缘部件304和凹凸部305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0(c)为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的正面图。
通过采用在这种凸缘部件304上设置凹凸部305的方式,可以减少垫圈部件308的接触面和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阻力。这样即使在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转动时,也可以通过调色剂盒30内的垫圈部件308来防止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漏出。
一般说来,前述垫圈部件308的接触面与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嵌入的调色剂,是使垫圈部件308的接触面与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对于调色剂进入至前述凹凸部305处的场合,几乎并没有有机颜色粉末嵌入在垫圈部件308和结合用凹部302及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所以可以防止摩擦阻力的增加。
而且对于这种实施形式,前述的凹凸部305如图10(c)所示,形成为呈同心圆状的若干个沟槽部,所以垫圈部件308的接触面仅与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上的凹凸部305相接触,从而可以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摩擦阻力。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产生转动,也可以利用调色剂盒30内的垫圈部件308防止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
前述凹凸部305上的若干个沟槽部内中心侧的沟槽部305a可以如图10(b)所示,深度比其外侧的沟槽部305b更深些,所以调色剂将进入至若干个沟槽部中心侧的沟槽部305a处,在垫圈部件308和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几乎没有调色剂,所以可以防止摩擦阻力的增加。因此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产生了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30内的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
在前述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与软质密封材料306之间的接触面处最好还附着有润滑材料。如果具体的讲就是,可以将其涂覆在软质密封材料306的内侧周面306A处(参见图11(a))。对于这种场合,由于减少了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与软质密封材料306的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所以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调色剂盒30发生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30内的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润滑材料可以选择能渗出油性成分的润滑材料。然而即使润滑材料多少渗出些油性成分,位于凸缘部件304接触面上的凹凸部305处的油性成分也不会附着在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上。
对于不需要的场合,也可以不在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与软质密封材料306的接触面之间设置垫圈部件308。对于这种场合,如果要使安装在软质密封材料306上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插入至调色剂盒30的开口230内,则在这种软质密封材料306与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相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如果具体的讲就是在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上,最好还设置有凹凸部305。当在这种凸缘部件304上设置有凹凸部305时,可以减少软质密封材料3 06的接触面与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接触阻力。
当通过软质密封材料306使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嵌入前述开口时,在与前述软质密封材料306的调色剂盒30上的内侧面230A(参见图11)相接触的接触面处最好还设置有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而且可以在作为发泡材料的、由海绵部件构成的软质密封材料306的一个侧面处附装有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当作为挤压部件的凸缘部件304通过垫圈部件308,由软质密封材料306的相反侧面(非附装有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的一面)挤压开口230的内侧面230A(参见图11)时,可以使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与这一内侧面230A相密接。
如果举例来说,这种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最好为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厚度为100微米左右的软质树脂薄膜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采用的是株式会社ブリジストン制造的SGシ-ト材料。
因此当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通过软质密封材料306嵌入前述开口时,并不会与前述的调色剂盒30的树脂材料体202上的内面相接触,但如果挤压开口230的内侧面230A(参见图11),便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具有吸盘效应的部件309与这一接触面相密接。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即使搅拌部转动用的结合用凹部302和凸缘部件304转动,也可以防止调色剂盒30内的软质密封材料306产生转动,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由前述树脂材料体202的内面和结合用凹部302之间漏出。
在调色剂盒30的一个端部处还设置有罩盖500,对于这种场合,罩盖500应形成的大一些,以密封住前述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端部。而且在前述的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周部处还形成有突起部245(参见图6),后者用于与前述凹部508相啮合。当突起部245与凹部508相结合时,罩盖500以不能相对于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其上(参见图5)。在前述罩盖500上还整体形成有沿径向方向突起的调节旋纽506,通过操作这一调节旋纽506,便可以将调色剂盒30装入盒7内。
正如图12、图13所示,在调色剂盒30的罩盖500上还设置有表示这一调色剂盒30种类等用的、作为指示用结合部的凸部510,而且在前述处理盒7上还设置有与预定的指示用结合部510相结合的作为连接用结合部的凹部71。在调色剂盒30的外侧也设置有作为这种指示用结合部的凹部512,在处理盒7的内侧还设置有作为连接用结合部的凸部73。具体的讲就是,凸部510突起设置在罩盖500的圆周方向上,凹部71设置在盒7的入口处,并形成为键形沟槽。而且凹部512设置在调节旋纽506的下方侧,凸部73突起设置在盒7的入口处。
因此当前述的调色剂盒30按图12(a)、图13(a)所示的状态插入至处理盒7内时,凸部73呈与凹部512相嵌合的状态(参见图12(b)、图13(b)),通过向一个方向转动的方式,便可以将前述的指示用结合部的凸部510结合在处理盒7上的连接用结合部的凹部71处。采用这种结构构成方式,便可以在将调色剂盒30以可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转动安装在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使调色剂盒30上的指示用结合部510、512和与其相适配的连接用结合部71、73处的处理盒7相结合。
图14示出了另外一种实施形式,即在调色剂盒30上的罩盖500处设置表示不同的调色剂盒30的种类用的、作为指示用结合部的凸部520,同时在前述处理盒7上设置与预定的凸部520相结合用的、作为连接用结合部的凹部77。而且在调色剂盒30的外侧还设置有作为这种指示用结合部的凹部522,在前述处理盒7的内侧还设置有作为前述连接用结合部的凸部75。如果具体的讲就是,凸部520沿罩盖500的圆周方向突起设置,凹部77形成在处理盒7的入口处,并构成为键形沟槽。而且凹部522设置在罩盖500的下方侧,凸部75突起设置在处理盒7的入口处。
通过采用使调色剂盒30由如图14所示的状态插入处理盒7内,并且将凸部75向与凹部522相嵌合的一个方向转动的方式,便可以将前述的指示用结合部的凸部520结合在前述处理盒7的连接用结合部的凹部77上。采用这种方式,便可以在将调色剂盒30以可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转动安装在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使调色剂盒30上的指示用结合部520、522和与其相适配的连接用结合部77、75处的处理盒7相结合。
因此在将如图12所示的调色剂盒30以可以自由拆装方式安装在如图12所示的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调色剂盒30上的指示用结合部510、512将在与其相适配的连接用结合部71、73处与处理盒7相结合。类似的,在将如图14所示的调色剂盒30以可以自由拆装方式安装在如图14所示的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调色剂盒30上的指示用结合部520、522将在与其相适配的连接用结合部77、75处与处理盒7相结合。
在另一个方面,在要将如图12所示的调色剂盒30安装在如图14所示的不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由于前述指示用结合部510、520不能与连接用结合部75、77对应地结合,所以调色剂盒30不能被安装在这种处理盒7上,从而可以可靠的防止对调色剂盒30的不正确的安装。而且对于在要将如图14所示的调色剂盒30安装在如图12所示的不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上时的情况与此类似。因此在将调色剂盒30安装在处理盒7内时,指示用结合部510、512、520、522可以正确的相对于与其相适配的连接用结合部71、73、75、77定位设置。而且还可以将凸部与凹部之间的关系反转。
通过采用将与其相适配的调色剂盒30沿着适当的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插入至与其相适配的处理盒7中的方式,便可以使供给口遮蔽部件204的延长部210与设置在处理盒7上的固定解除片(图中未示出)相结合,从而使这一延长部210沿着由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的外侧表面离开的方向弯曲。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构成方式,可以解除吹制成型树脂材料体202上的前述突起部214与供给口遮蔽部件204上的凹部212之间的结合,所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操作罩盖500上的调节旋纽506,便可以使调色剂盒30相对于供给口遮蔽部件204转动,从而使调色剂供给口206呈打开状态(参见图15)。
由于这种构成可以通过将前述的这种调色剂盒30转动安装在处理盒7内的方式,使前述调色剂供给口打开而向处理盒7中供给调色剂,所以调色剂不会由处理盒7内漏出来,进而可以可靠的由调色剂盒30的供给口向处理盒7内供给调色剂。由于调色剂不会漏出来,所以不会由于调色剂而污染了图象形成装置的内部。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的实施形式,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范围内进行种种改进和变形。如果举例来说,图象形成装置可以被用在复印机、传真机、印刷机等等装置中。而且调色剂盒30和处理盒7也可以不成组的制造并销售,而是使调色剂盒30和处理盒7呈分别制造和销售的形式。虽然在上述的实施形式中,调色剂盒30是以可以拆装方式设置在处理盒7上的,但是也可以使调色剂盒与处理盒形成为不能拆装的一个整体。

Claims (21)

1.一种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包括:
含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
设于调色剂盒内的旋转轴;
连接于旋转轴并可转动地搅动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的搅拌器,搅拌器包括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各是既富有挠性又薄的媒介体;
调色剂在调色剂盒内经搅拌器搅过之后供应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口;
其中,第一媒介体首先转动,然后第二媒介体随着第一媒介体转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媒介体包括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而第二媒介体包括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在径向上短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各在径向上长于调色剂盒的内径。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旋转轴上与搅拌器对置的一侧连接的一个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既富有挠性又薄,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擦除调色剂盒内调色剂测试点的调色剂。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调色剂供给口所供给的调色剂量是通过改变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和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的形状而可调节的。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清扫排出用媒介体加工成箭羽的形状。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限定至少一个夹钳,并且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和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各自限定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夹钳贯穿所述至少一个开口。
8.一种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
含有调色剂并限定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测试点的调色剂盒
设于调色剂盒内的旋转轴;
连接于旋转轴并可转动地搅动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的搅拌器,搅拌器包括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各是既富有挠性又薄的媒介体;
调色剂在调色剂盒内经搅拌器搅过之后供应该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口;以及
设于调色剂盒外部、用于检测调色剂测试点处的剩余调色剂量的剩余调色剂传感器;
其中,第一媒介体首先转动,然后第二媒介体随着第一媒介体转动,以便至少在调色剂测试点处调节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的移动。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色剂测试点的一侧限定第一凹口,而在调色剂测试点的另一侧限定第二凹口。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剩余调色剂传感器包括一光发射器与一光接受器,光发射器设于第一凹口而光接受器设于第二凹口。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媒介体包括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而第二媒介体包括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在径向上短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各在径向上长于调色剂盒的内径。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旋转轴上的搅拌器对置的一侧连接的一个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既富有挠性又薄,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擦除调色剂盒内调色剂测试点的调色剂。
14.一种可填满调色剂、用于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盒体,包括:
含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
设于调色剂盒内的旋转轴;
连接于旋转轴并可转动地搅动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的搅拌器,搅拌器包括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各是既富有挠性又薄的媒介体;以及
调色剂在调色剂盒内经搅拌器搅过之后供应该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口;
其中,第一媒介体首先转动,然后第二媒介体随着第一媒介体转动。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媒介体包括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而第二媒介体包括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在径向上短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与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各在径向上长于调色剂盒的内径。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旋转轴上的搅拌器对置的一侧连接的一个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既富有挠性又薄,清扫排出用媒介体擦除调色剂盒内调色剂测试点的调色剂。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经调色剂供给口所供给的调色剂量是通过改变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和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的形状而可调节的。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清扫排出用媒介体加工成箭羽的形状。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旋转轴限定至少一个夹钳,并且第一调色剂搅拌部件和第二调色剂搅拌部件各自限定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夹钳贯穿所述至少一个开口。
21.一种制造以电子影印处理方式、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备含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
在调色剂盒内放置一旋转轴;
将搅拌器连接于旋转轴,使得搅拌器可转动地搅动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搅拌器包括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第一媒介体和第二媒介体各是既富有挠性又薄的媒介体,第一媒介体首先转动,然后第二媒介体随着第一媒介体转动;而且
配备调色剂供给口,用以在调色剂在调色剂盒内经搅拌器搅过之后供出该调色剂。
CN031378889A 1997-02-28 1998-02-28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0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5902/1997 1997-02-28
JP04590297A JP3641892B2 (ja) 1997-02-28 1997-02-28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またはこ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9045920A JPH10239968A (ja) 1997-02-28 1997-02-28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5920/1997 1997-02-28
JP45902/97 1997-02-28
JP45920/97 1997-02-2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725A Division CN1115603C (zh) 1997-02-28 1998-02-28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5965A true CN1515965A (zh) 2004-07-28
CN100407063C CN100407063C (zh) 2008-07-30

Family

ID=2638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788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063C (zh) 1997-02-28 1998-02-28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CN98107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603C (zh) 1997-02-28 1998-02-28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603C (zh) 1997-02-28 1998-02-28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890034A (zh)
CN (2) CN100407063C (zh)
HK (1) HK10684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002A (zh) * 2011-10-20 2012-02-0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影盒以及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9643A (ja) * 1998-07-13 2000-03-31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イメ―ジングユニット
US5970293A (en) * 1999-01-29 1999-10-19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use with a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US6301456B1 (en) 2000-09-22 2001-10-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rtridge in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654576B2 (en) * 2002-03-21 2003-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reducing toner seal leakage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step groove in the developer roller
US6934492B2 (en) * 2002-06-19 200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image formation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83898B2 (ja)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22953B1 (ko) * 2003-12-01 2005-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카트리지
US7433632B2 (en) * 2005-04-18 2008-10-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lexible toner feed member
US7248806B2 (en) * 2005-05-11 2007-07-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addle positioning system
JP4154432B2 (ja) 2006-02-22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4281A (ja) * 2006-05-10 2007-11-22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供給器、粉体供給器への粉体充填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27897B1 (en) 2006-09-22 2010-1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JP4714119B2 (ja) * 2006-09-28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5959B2 (ja) * 2007-05-07 2010-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3048B2 (ja) * 2007-10-02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094A (ja) * 2007-11-07 2009-05-28 Brother Ind Ltd 現像ユニット
JP4553027B2 (ja) * 2008-03-27 2010-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7218B2 (ja) * 2008-05-14 2010-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8357B2 (ja) * 2008-09-26 2011-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958725B2 (en) * 2012-02-21 2015-02-17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having shield for shut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the same
KR101456788B1 (ko) * 2013-06-25 2014-10-31 주식회사 엘지씨엔에스 매체 보관함 감지 장치 및 매체 처리 장치
JP6792331B2 (ja) * 2015-12-22 2020-11-25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913375B (zh) * 2020-08-28 2023-07-25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粉盒、检测碳粉余量的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68013B1 (it) * 1994-02-07 1997-02-20 Olivetti Canon Ind Spa Unita' di sviluppo per elettrofotocopiatrici
US5506665A (en) * 1994-05-12 1996-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toner box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697014A (en) * 1995-12-28 1997-12-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level detecting device having a substantially non-uniform width and toner storage box having same
EP0793149B1 (en) * 1996-04-29 1997-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low-molded toner fillable cartridge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002A (zh) * 2011-10-20 2012-02-0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影盒以及成像装置
CN102339002B (zh) * 2011-10-20 2013-07-1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影盒以及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03C (zh) 2003-07-23
CN100407063C (zh) 2008-07-30
CN1195792A (zh) 1998-10-14
US5890034A (en) 1999-03-30
HK1068419A1 (en) 200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03C (zh) 图象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盒
JP36804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そ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23741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919307Y (zh) 显影剂装置和成像设备
US7433632B2 (en) Flexible toner feed member
US7079792B2 (en) Developing unit using a developing liqui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852203Y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CN1773386A (zh) 显影剂补充装置
CN101046671A (zh) 图像载体单元和成像装置
US7805098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CN1181522A (zh)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93267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83582A (zh)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670635A (zh) 粉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8899A (zh) 调色剂容器及调色剂填充方法
US746384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N101055450A (zh) 显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881C (zh) 电摄影成像装置
CN2718626Y (zh) 碳粉盒
CN1577177A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H10239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この現像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または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847994A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49097A (zh) 调色剂传送单元和使用该传送单元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4051721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23065A (ja)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4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4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