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5879A -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5879A
CN1475879A CNA031471226A CN03147122A CN1475879A CN 1475879 A CN1475879 A CN 1475879A CN A031471226 A CNA031471226 A CN A031471226A CN 03147122 A CN03147122 A CN 03147122A CN 1475879 A CN1475879 A CN 1475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leeve
winding arbor
gear
electronic timer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71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9426C (zh
Inventor
�ɱ߼���
渡边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75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5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94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94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08Mounting, assembling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9/00Electrically-actuated devices for setting the time-ind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计时器,在调整指针时,不用担心轮系的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弯曲,也不用担心轴承部分损坏。这种电子计时器设有重调杆。轴套导向部分结合到该重调杆的轴套结合孔中并沿径向形成间隙。传动齿轮即第三齿轮及齿轴的下端轴部分可转动地结合到轴套的中心孔中。当设置到时间显示状态时,轴套的一部分与主板的轴套定位部分接触,而传动齿轴即第三齿轴与指示齿轮即中心齿轮相啮合。当设置到时间校正状态时,重调杆的一部分与重调销接触,而传动齿轴即第三齿轴不与指示齿轮即中心齿轮啮合。

Description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轴套中包括可转动地支承传动齿轮的轴承部分。
背景技术
下面将介绍日本实用新型公报No.45995/1993公开的一种传统模拟电子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参考图10和图11,传统模拟电子计时器的机芯(带有驱动部分的机械主体)400包含构成机芯板400的主板402。表盘404(在图11中用虚线表示)固定在机芯400。在模拟电子计时器中,主板402带有表盘404的一侧称作机芯400的“背面侧”,而与带有表盘404的侧面相对的一侧称作机芯400的“表面侧”。结合到机芯400“表面侧”的轮系称作“表面轮系”,而结合到机芯400“背面侧”的轮系称作“背面轮系”。上条柄轴410可转动地结合到主板402的上条柄轴导孔中。机芯400中设有可沿中心轴线410A方向确定上条柄轴410位置的转换弹簧(未示出)。离合轮408与上条柄轴410同轴布置。当上条柄轴410位于0级时,即处于时间显示状态下,即使转动上条柄轴410也不会使离合轮408转动。当上条柄轴410位于1级时,通过转动上条柄轴410可以使离合轮408转动。在机芯400的“表面侧”,形成有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和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在机芯400的“表面侧”布置有电池420、电路块(未示出)、步进马达428、表面轮系、开关装置(未示出)等。表面轮系由步进马达428转动。集成电路(未示出)和晶体振荡器422安装在电路块上。电池420构成模拟电子计时器的电源。晶体振荡器422构成模拟电子计时器的振荡源,比如以32,768赫兹的频率振荡。表面轮系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402和轮系夹板412上。在机芯400的“表面侧”,电池420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且晶体振荡器422也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
步进马达428包括线圈组430、定子432和转子434。当由集成电路输出的马达驱动信号输入到线圈组430中时,线圈组430使定子432磁化而使转子434转动。转子434设计成比如每秒钟转动180度。在机芯400的“表面侧”上,线圈组430的绕组部分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且转子434也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第二齿轮及齿轴442通过第五齿轮及齿轴440由转子434带动转动。第二齿轮及齿轴442包括第二齿轮442b、第二齿轴442c、第二上端轴部分442f和珠状凸起部分442g。第二齿轮及齿轴442设计成每分钟转动一圈。秒针444固定在第二齿轮及齿轴442上。第二齿轮及齿轴442的转动中心设置在主板402的中心处。
第三齿轮及齿轴450设计成可由第二齿轮及齿轴442带动转动。第三齿轮及齿轴450包括第三齿轮450b、第三齿轴450c、第三上端轴部分450f和第三下端轴部分450g。中心齿轮及齿轴452设计成可由第三齿轮及齿轴450带动转动。中心齿轮及齿轴452包括中心齿轮452b、中心齿轴452c和芯部452d。分针464固定在中心齿轮及齿轴452上。中心齿轮及齿轴452设计成每小时转动一圈。第三齿轮及齿轴450的第三上端轴部分450f和第二齿轮及齿轴442的第二上端轴部分442f可转动地支承在轮系夹板412上。芯部452d的外圆周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402上。第二齿轮及齿轴442的珠状凸起部分442g可转动地支承在芯部452d的中心孔中。
分针齿轮474设计成可由中心齿轮及齿轴452带动转动。时针齿轮460设计成可由分针齿轮474带动转动。时针齿轮460的中心孔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402的时针支承部分402b上。时针齿轮460设计成12小时转动一圈。时针466固定在时针齿轮460上。
离合板480具有与重调杆类似的重调功能,其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板402的离合板销402c上。离合板480包括上条柄轴弹性接触部分480a、刚性部分480b、弹簧部分480c和重调动作部分480f。可转动地支承第三齿轮及齿轴450的第三下端轴部分450g的第三下轴承部分480d设在刚性部分480b上。主板402设有在上条柄轴410位于0级时用来确定离合板480位置的离合板定位部分402f。重调销426固定在主板402上。重调销426电连接到集成电路的重调端。当离合板480与重调销426接触时可进行重调动作。在机芯400的“表面侧”,除了上条柄轴弹性接触部分480a的前端部分之外,离合板480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当上条柄轴410位于0级时,上条柄轴410的前端推动上条柄轴弹性接触部分480a,从而使重调动作部分480f与离合板定位部分402f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轴450c与中心齿轮452b啮合。在机芯400的“表面侧”,重调销426和离合板定位部分402f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参考图12,当把上条柄轴410拉到1级,即在时间校正状态下时,上条柄轴410的前端离开上条柄轴弹性接触部分480a,由于弹簧部分480c的弹性力使离合板480转动,从而使重调动作部分480f与重调销426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轴450c不与中心轮452b啮合。当在这种状态下转动上条柄轴410时,离合轮408转动,于是中心齿轮及齿轴452和时针齿轮460通过与离合轮408啮合的分针齿轮44带动转动。根据这种结构,当把上条柄轴410拉到1级重调指针时,秒针444处于停止状态,通过转动上条柄轴410,可使分针464和时针466转动。当重调动作部分480f与重调销426接触时,集成电路不会输出马达驱动信号。
此外,在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No.49281/198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173991/1988、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27876/1998中还公开了带有离合板和具有重调功能的第三齿轮及齿轴的传统模拟电子计时器的其它结构。
然而,根据日本实用新型公报No.45995/1993公开的传统模拟电子计时器,构成第三齿轮及齿轴450的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的圆孔直接在离合板480上形成。于是,当通过把上条柄轴410拉到1级重新设定指针时,第三齿轮及齿轴450的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向离合板480中的圆孔倾斜,因此,会担心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被离合板480弯曲或损坏。而且,当增大离合板480的圆孔内径尺寸与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的外径尺寸之间的差别以避免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被离合板480弯曲或损坏时,在上条柄轴410设置到0级的工作状态下,第三齿轮及齿轴450的第三下轴承部分402d不能准确地定位,因此,会担心第三齿轴450c与中心齿轮452b的啮合状态变得不稳定。
而且,根据日本实用新型公报No.45995/1993公开的传统模拟电子计时器,在机芯400的“表面侧”,电池420和晶体振荡器422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而离合板480、重调销426和离合板定位部分402f布置在上条柄轴410的中心轴线4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因此难以减小机芯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计时器,具体地,是这样一种模拟电子计时器,当把上条柄轴拉到1级调整指针时,不必担心轮系的轴承部分被重调杆弯曲,而且也不必担心轮系的轴承部分被重调杆损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计时器,具体地,是这样一种模拟电子计时器,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工作状态下,轮系的啮合状态十分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子计时器包括构成机芯板的主板、由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转动的轮系、以及用来校正时间的上条柄轴,所述轮系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的带有传动齿轮和传动齿轴的传动轮系,和由该传动轮转动的带有指示齿轮和指示齿轴的指示轮系。这种电子计时器还包括重调杆和重调销,当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显示状态时,重调杆与上条柄轴接触,而当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校正状态时,重调杆不与上条柄轴接触,重调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板上并带有弹簧部分,当重调杆与重调销接触时可重新设定电子计时器。根据这种电子计时器,带有中心孔的轴套导向部分结合到重调杆的轴套结合孔中,孔之间沿直径方向形成间隙。而且,根据这种电子计时器,传动轮的下端轴部分可转动地结合到轴套的中心孔中。传动齿轮是第三齿轮及齿轴,指示齿轮是结合分针以指示“分钟”的中心齿轮及齿轴。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计时器的特征还在于,当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显示状态时,轴套的一部分与主板的轴套定位部分接触,使传动齿轴与指示齿轮相啮合,因而通过马达转动传动齿轮可使指示齿轮转动,而当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校正状态时,重调杆由弹簧部分的弹性力转动,使重调杆的一部分与重调销接触,传动齿轮不与指示齿轮啮合。
根据这种结构,当上条柄轴拉到1级来调整指针时,不必担心传动齿轮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弯曲,也不必担心传动齿轮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损坏。而且,根据这种结构,在上条柄轴设置到0级的工作状态下,传动齿轮与指示齿轮互相啮合状态可以十分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计时器,轴套最好还包括凸缘部分和前端轴部分,固定框架装配在前端轴部分上,并在重调杆的底面和固定框架的顶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
而且,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最好设计成大于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其中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是重调杆的轴套结合孔的内径尺寸(DH)与轴套的导向部分的外径尺寸(DB)之间的差,而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是轴套的中心孔的内径尺寸(DC)与传动轮的下端轴部分的外径尺寸(DJ)之间的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计时器,轴套凸缘部分的底面与固定框架的顶面之间的尺寸(TB)最好设计成等于或小于重调杆的轴套结合孔的内径尺寸(DH),且轴向间隙(TS)最好大于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
根据这种结构,当把上条柄轴拉到1级调整指针时,可以确保轴套产生倾斜,因此完全不必担心传动齿轮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弯曲,而且也不必担心传动齿轮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损坏。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从表面侧看去机芯轮廓形状的平面图(一部分零件未在图1中示出);
图2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上条柄轴、分针轮、部分表面轮系以及转子的轮廓形状;
图3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中心齿轮及齿轴和第三齿轮及齿轴的轮廓形状;
图4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上条柄轴、重调杆、第三齿轴和中心齿轮的轮廓形状(其它零件未在图4中示出);
图5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第三下端轴部分、第三轴套和固定框架的轮廓形状;
图6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1级时,从表面侧看去的机芯的轮廓形状(一部分零件未在图6中示出);
图7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1级时,上条柄轴、分针轮、部分表面轮系以及转子的轮廓形状;
图8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1级时,中心齿轮及齿轴和第三齿轮及齿轴的轮廓形状;
图9是根据本发明计时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1级时,上条柄轴、重调杆、第三齿轴和中心轮的轮廓形状(其它零件未在图9中示出);
图10是传统的计时器的平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从表面侧看去的机芯的轮廓形状(一部分零件未在图10中示出);
图11是传统的计时器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0级时,中心齿轮及齿轴和第三齿轮及齿轴的轮廓形状;和
图12是传统的计时器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当上条柄轴位于1级时,中心齿轮及齿轴和第三齿轮及齿轴的轮廓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模拟电子计时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介绍这样一种结构的模拟电子计时器,其中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显示时间,而在上条柄轴位于1级状态下,可通过使模拟电子计时器停止工作来校正时间。
(1)上条柄轴位于0级状态(时间显示状态)
参考图1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模拟电子计时器的实施例,模拟电子计时器的机芯100包含构成机芯板的主板102。表盘104(在图2和图3中用虚线表示)固定在机芯100上。上条柄轴110可转动地结合到主板102的上条柄轴导孔中。机芯100上设有电池正接线端166,该电池正接线端166电连接到电池正极并可确定上条柄轴110沿中心轴线110A方向的位置。即,上条柄轴110在0级时的位置是通过将设在电池正接线端166上的上条柄轴定位部分166b放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上条柄轴定位带部分110d和上条柄轴110的外侧壁部分110f之间来确定的。
根据这种模拟电子计时器,主板102上带有表盘104的一侧称作机芯100的“背面侧”,而与带有表盘104的侧面相对的一侧称作机芯100的“表面侧”。结合到机芯100“表面侧”的轮系称作“表面轮系”,而结合到机芯100“背面侧”的轮系称作“背面轮系”。离合轮108与上条柄轴110同轴布置。上条柄轴110是用金属如碳钢、不锈钢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离合轮108是用聚缩醛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
上条柄轴110的前端轴部分110b设计成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当模拟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显示状态时)不会装配到离合轮108的小直径工作部分108c中。因此,当上条柄轴110处于0级状态时,即使转动上条柄轴110也不会使离合轮108转动。
在机芯100的“表面侧”,形成了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和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在机芯100的“表面侧”,布置有电池120、电路块116、步进马达128、表面轮系和类似的部件。表面轮系由步进马达128转动。集成电路118和晶体振荡器122连接到电路块116。电池120构成模拟电子计时器的电源。晶体振荡器122构成模拟电子计时器的振荡源并可以32,768赫兹的频率振荡。表面轮系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102和轮系夹板112上。在机芯100的“表面侧”,电池120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晶体振荡器122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
集成电路118包括振荡部分、分频部分和驱动部分。振荡部分根据晶体振荡器122的振荡输出参考信号。集成电路118的分频部分对振荡部分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集成电路118的驱动部分根据分频部分的输出信号输出驱动步进马达128的马达驱动信号。
电池负接线端168固定在轮系夹板112上。电池负接线端168通过电路块116的负电路电连接到电池120的负极和集成电路118的负输入部分Vss。电池正接线端166通过电路块116的正电路电连接到电池120的正极和集成电路118的正输入部分Vdd。
步进马达128包括线圈组130、定子132和转子134。当集成电路118输出的马达驱动信号输入到线圈组130中时,线圈组130使定子132磁化从而使转子134转动。转子134包括转子磁铁134b、转子齿轴134c、转子上端轴部分134f和转子下端轴部分134g。转子134可设计成比如每秒钟转动180度。在机芯100的“表面侧”,线圈组130的绕组部分重叠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上。线圈组130的绕组部分的一半最好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而线圈组130的绕线部分的另一半最好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在机芯100的“表面侧”,转子134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
第二齿轮及齿轴142设计成可通过第五齿轮及齿轴140由转子134带动转动。第五齿轮及齿轴140包括第五齿轮140b、第五齿轴140c、第五上端轴部分140f和第五下端轴部分140g。第五齿轮140b设计成与转子齿轴134c啮合。第二齿轮及齿轴142包括第二齿轮142b、第二齿轴142c、第二上端轴部分142f和珠状凸起部分142g。第二齿轮142b设计成与第五齿轴140c啮合。第二齿轮及齿轴142设计成每分钟转动一圈。秒针144固定在第二齿轮及齿轴142上。第二齿轮及齿轴142的转动中心设置在主板102的中心。第二齿轮及齿轴142的转动中心可以设置在主板102的中心,也可以设置在不在主板102中心的位置。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设有轮系调整杆(未示出),当上条柄轴110拉到1级时,轮系调整杆可转动来调整第二齿轮及齿轴142或第五齿轮及齿轴140的位置。
第三齿轮及齿轴150设计成可由第二齿轮及齿轴142带动转动。第三齿轮及齿轴150包括第三齿轮150b、第三齿轴150c、第三上端轴部分150f和第三下端轴部分150g。第三齿轮150b设计成与第二齿轴142c啮合。中心齿轮及齿轴152设计成可由第三齿轮及齿轴150带动转动。中心齿轮及齿轴152包括中心齿轮152b、中心齿轴152c和芯部152d。中心齿轮152b设计成与第三齿轴150c啮合。分针164固定在中心齿轮及齿轴152上。中心齿轮及齿轴1 52设计成每小时转动一圈。
分针轮174设计成可由中心齿轮及齿轴152带动转动。分针轮174包括分针齿轮174b、分针齿轴174c、分针上端轴部分174f和分针下圆筒部分174g。分针齿轮174b设计成与中心齿轴152c啮合。时针轮160设计成可由分针轮174带动转动。时针轮160的齿轮部分160b设计成与分针齿轴174c啮合。时针轮160的中心孔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102的时针轮支承部分102b。时针轮160设计成每12小时转动一圈。时针166固定在时针轮160上。
离合轮108的齿轮部分108f设计成在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以及当上条柄轴110拉到1级时都与分针齿轮174b啮合。
转子134的转子上端轴部分134f、第五齿轮及齿轴140的第五上端轴部分140f、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第三上端轴部分150f、第二齿轮及齿轴142的第二上端轴部分142f、分针轮174的分针上端轴部分174f可转动地支承在轮系夹板112上。转子134的转子下端轴部分134g、第五齿轮及齿轴140的第五下端轴部分140g、分针轮174的分针下圆柱部分174g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102上。芯部152d的外圆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在主板102上。第二齿轮及齿轴142的珠状凸起部分142g可转动地支承在芯部152d的中心孔中。
参考图1以及图3至图5,具有重新调整功能的重调杆18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板102的重调杆销102c上。重调杆180包括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第三轴套刚性支承部分180b、弹簧部分180c、弹性部分180d和重调动作部分180f。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重调杆180的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由于弹性部分180d的弹力而与上条柄轴110的侧面接触。在传统结构中,重调杆的上条柄轴弹性接触部分设计成不与上条柄轴的侧面接触,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重调杆180的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设计成与上条柄轴110的侧面接触,可以使重调杆180的转动更加稳定,可以使重调杆180牢固地定位。可转动地支承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第三下端轴部分150g的第三轴套182布置在第三轴套刚性支承部分180b上。第三轴套182包括凸缘部分182b、导向部分182c和前端轴部分182d。导向部分182c结合到设在重调杆180的第三轴套刚性支承部分180b的轴套结合孔180h中。导向部分182c结合到轴套结合孔180h中并其间沿径向形成间隙。在导向部分182c结合到重调杆180的轴套结合孔180h中之后,第三轴套182的中心孔184c安装在固定框架184的前端轴部分182d上。
参考图5,导向部分的差(DH-DB),即重调杆180的轴套结合孔180h的内径尺寸DH与第三轴套182的导向部分182c的外径尺寸DB之间的差,最好大于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即第三轴套182的中心孔182h的内径尺寸DC与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第三下端轴部分150g的外径尺寸DJ的差。比如,最好使重调杆180的轴套结合孔180h的内径尺寸DH为0.58毫米,第三轴套182的导向部分182c的外径尺寸DB为0.55毫米,因此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为0.03毫米。而且,最好使第三轴套182的中心孔182h的内径尺寸DC为0.219毫米,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第三下端轴部分150g的外径尺寸DJ为0.205毫米,因此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为0.014毫米。比如,最好使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底面与固定框架184的顶面之间的尺寸TB为0.26毫米,而重调杆180厚度最好为0.2毫米,于是,在重调杆180的底面与固定框架的顶面之间形成比如为0.06毫米的轴向间隙TS。
根据这种结构,当把上条柄轴110拉到1级来调整指针时,第三轴套182可以连同第三齿轮及齿轴150一起向重调杆180倾斜。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不必担心第三下轴承部分150g被重调杆180弯曲,而且也不必担心第三下轴承部分150g会被重调杆180损坏。
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最好在0.01毫米至0.1毫米范围之内,而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最好在0.002毫米至0.03毫米的范围内。而且,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最好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之内,而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最好在0.004毫米至0.01毫米的范围之内。此外,重调杆180的底面与固定框架184的顶面之间的轴向间隙TS最好在0.02毫米至0.1毫米的范围之内。在任一种结构中,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最好大于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而且,重调杆180的底面与固定框架184的顶面之间的轴向间隙TS最好在0.05毫米至0.07毫米的范围之内。
而且,重调杆180的底面与固定框架184的顶面之间的轴向间隙TS最好大于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而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底面与固定框架184的顶面之间的尺寸TB最好等于或小于重调杆180的轴套结合孔180h的内径尺寸DH。
根据这种结构,当把上条柄轴拉到1级调整指针时,可以确保第三轴套182产生倾斜,因此完全不必担心传动轮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180弯曲,而且也不必担心第三下轴承部分150g会被重调杆损坏。
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径尺寸DF最好为1.0毫米,而凸缘部分182b的厚度TF最好为0.15毫米。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径尺寸DF最好在0.75毫米至2.0毫米的范围之内。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厚度TF最好在0.1毫米至0.3毫米的范围之内。
固定框架184的外径尺寸DK最好为1.0毫米,而固定框架184的厚度TK最好为0.2毫米。固定框架184的外径尺寸DK最好在0.75毫米至2.0毫米的范围之内。固定框架184的厚度TK最好在0.1毫米至0.5毫米的范围之内。在任一种结构中,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径尺寸DF最好等于固定框架184的外径尺寸DK。
参考图1至图5,在机芯100的“表面侧”,第三轴套182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重调杆180的弹簧部分180c的前端部可与电池正接线端166的弹簧触点部分166f接触。由于重调杆180与电池正接线端166接触,所以重调杆180通过电路块116的正电路电连接到电池120的正极和集成电路118的正输入部分Vdd。
主板102上设有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用来在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确定第三轴套182在连接中心齿轮及齿轴152的转动中心与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转动中心的直线方向上的位置。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通过使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以及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可以确定第三轴套182在连接中心齿轮及齿轴152的转动中心和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转动中心的直线方向上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工作状态下,第三齿轴150c与中心轮152b的啮合状态能够以很高精度保持稳定。
而且,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以及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由设在主板102上的第三轴套导向部分102d导向。因此,通过将第三轴套导向部分102d设置在主板102上,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工作状态下,完全可以确定第三轴套182在正交于连接中心齿轮及齿轴152的转动中心和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主板102的第三轴套导向部分102d最好具有长孔形状,使得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和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安装时留有间隙。根据这种结构,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工作状态下,第三齿轴150c与中心轮152b的啮合状态能够以很高精度保持稳定。
作为改进的示例,还可以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第三轴套182的位置通过使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来确定。根据这种结构,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不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而且根据这种结构,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工作状态下,第三齿轴150c与中心轮152b的啮合状态能够以很高精度保持稳定。
重调销126固定在主板102上。重调销126电连接到集成电路118的重调端。在机芯100的“表面侧”,重调销126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当重调杆180与重调销126接触时,重调杆180可执行重调动作。在机芯100的“表面侧”,重调杆180的转动中心设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右侧的区域(第二区域)。在机芯100的“表面侧”,重调销126布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中心轴线110A左侧的区域(第一区域)。当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时,重调杆180的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的前端与上条柄轴110的侧面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轴1 50c与中心齿轮152b啮合。
(2)上条柄轴位于1级状态(时间校正状态)
参考图6至图9,当上条柄轴110从0级拉到1级时,通过将设在电池正接线端166上的上条柄轴定位部分166b放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上条柄轴定位带部分110d和上条柄轴110的内侧壁部分110g之间来确定上条柄轴110在1级时的位置。当上条柄轴110从0级拉到1级时,上条柄轴110的前端轴部分110b装配到离合轮108的小直径工作部分108c中。因此,当上条柄轴110位于1级时(模拟电子计时器设置到时间校正状态时),通过转动上条柄轴110可以使离合轮108与上条柄轴110整体转动。
而且,当上条柄轴110从0级拉到1级时,重调杆180的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离开上条柄轴110的侧面。于是,由于重调杆180的弹簧部分180c的弹力,使重调杆180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方向转动),直至重调动作部分180f与重调销126接触。当重调杆180的重调动作部分180f与重调销126接触时,重调杆180的转动结束。由于重调杆180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方向转动),使第三轴套182沿远离中心齿轮152b的方向移动。因此,在重调杆180的重调动作部分180f与重调销126接触的状态下,第三齿轴150c不与中心齿轮152b啮合。当重调杆180的重调动作部分180f与重调销126接触时,集成电路118的驱动部分不输出驱动步进马达128的马达驱动信号。
当上条柄轴110位于1级状态下进行转动时,离合轮108与上条柄轴110整体转动。于是,通过转动离合轮108,可以使与离合轮108的轮齿部分108f相啮合的分针轮174转动。接着,通过分针轮174转动,使中心齿轮及齿轴152和时针轮160转动。在上条柄轴110位于1级状态下,即使转动上条柄轴110,第三齿轮及齿轴150、第二齿轮及齿轴142、第五齿轮及齿轴140和转子134也不会转动。根据这种结构,当把上条柄轴110拉到1级来重新设定指针时,通过在秒针144停止状态下转动上条柄轴110,可以使分针164和时针166转动。
(3)上条柄轴推到0级状态
再参考图1至图5,当上条柄轴110从1级推到0级时,通过将设在电池正接线端166上的上条柄轴定位部分166b设置在上条柄轴110的上条柄轴定位带部分110d和上条柄轴110的外侧壁部分110f之间来确定上条柄轴110在0级的位置。当上条柄轴110从1级推到0级时,上条柄轴110的前端轴部分110b离开离合轮108的小直径工作部分108c。
而且,当上条柄轴110从1级推到0级时,重调杆180的上条柄轴刚性接触部分180a与上条柄轴110的侧面接触并推向那里。于是,重调杆180沿图1中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左方向转动),直至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以及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在上条柄轴110位于0级状态下,重调杆180的重调动作部分180f离开重调销126。当重调杆180的重调动作部分180f离开重调销126时,集成电路118的驱动部分输出驱动步进马达128的马达驱动信号。
当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以及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时,重调杆180的转动结束。由于重调杆180沿图1中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左方向转动),使第三轴套182沿接近中心轮152b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三轴套182的凸缘部分182b的外圆部分以及固定框架184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三轴套定位部分102f接触状态下,第三齿轴150c与中心齿轮152b相啮合。
(4)可使上条柄轴位于0级、1级和2级的结构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模拟电子计时器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这样一种结构的模拟电子计时器,其中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显示时间,在上条柄轴位于1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停止工作进行校正时间。
因此,通过将上述关于本发明模拟电子计时器实施例的介绍中的“时间显示状态”替换为“上条柄轴位于0级和1级状态”,以及把“时间校正状态”替换为“上条柄轴位于2级状态”,就可以理解能够使上条柄轴位于0级、1级和2级的模拟电子计时器的结构和操作。这种模拟电子计时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显示时间,在上条柄轴位于1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显示时间并可进行星期校正和/或日期校正,而在上条柄轴位于2级状态下,模拟电子计时器停止工作可校正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模拟电子计时器,当把上条柄轴拉到1级来调整指针时,即使在传动轮即第三齿轮及齿轴产生倾斜状态下,也不必担心传动轮的下轴承部分即第三齿轮及齿轴的下轴承部分会被重调杆弯曲,而且也不必担心第三齿轮及齿轴的下轴承部分会损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模拟电子计时器,在上条柄轴位于0级的状态下,传动齿轴即第三齿轴与指示齿轮即中心齿轮的啮合状态可以保持稳定。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计时器,可以将重调杆有效地安装在机芯上,因此可以减小机芯的尺寸。

Claims (4)

1.一种电子计时器,包括:
构成机芯板的主板;
由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转动的轮系,所述轮系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的带有传动齿轮和传动齿轴的传动轮系,以及由所述传动轮系转动的带有指示齿轮和指示齿轴的指示轮系;
用来校正时间的上条柄轴;
重调杆,当所述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显示状态时,所述重调杆与所述上条柄轴的轴部外表面接触,当所述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校正状态时,所述重调杆不与所述上条柄轴接触,所述重调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并带有弹簧部分;
重调销,当所述重调杆与所述重调销接触时可重新设定所述电子计时器;
轴套导向部分,带有结合到所述重调杆的轴套结合孔的中心孔,孔之间沿直径方向形成间隙;和
所述传动齿轮的下端轴部分,可转动地结合到所述轴套的所述中心孔中,其中,当所述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显示状态时,所述轴套的一部分与所述主板的轴套定位部分接触,使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指示齿轮相啮合,因而通过所述马达转动所述传动轮系可使所述指示轮系转动,而当所述电子计时器设置为时间校正状态时,所述弹簧部分的弹性力使所述重调杆转动,使所述重调杆的一部分与所述重调销接触,所述传动齿轴不与所述指示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还包括凸缘部分和前端轴部分,固定框架装配在所述前端轴部分,并在所述重调杆的底面和所述固定框架的顶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T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时器,其特征在于,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设计成大于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其中所述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是所述重调杆的所述轴套结合孔的内径尺寸(DH)与所述轴套的所述导向部分的外径尺寸(DB)的差,而所述轴承部分的直径差(DC-DJ)是所述轴套的所述中心孔的内径尺寸(DC)与所述传动轮的所述下端轴部分的外径尺寸(DJ)的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计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间隙(TS)大于所述导向部分的直径差(DH-DB),而所述轴套的所述凸缘部分的底面与所述固定框架的所述顶面之间的尺寸(TB)等于或小于所述重调杆的所述轴套结合孔的内径尺寸(DH)。
CNB031471226A 2002-06-27 2003-06-27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94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87364A JP4149751B2 (ja) 2002-06-27 2002-06-27 ブシュ付きリセットレバーを備えた電子時計
JP187364/02 2002-06-27
JP187364/2002 2002-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5879A true CN1475879A (zh) 2004-02-18
CN100449426C CN100449426C (zh) 2009-01-07

Family

ID=29996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71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9426C (zh) 2002-06-27 2003-06-27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79916B2 (zh)
JP (1) JP4149751B2 (zh)
CN (1) CN10044942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812B (zh) * 2005-02-04 2011-02-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复位电流传导结构的模拟电子时钟
CN101183238B (zh) * 2006-11-09 2011-12-14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叉形弹性结构的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计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0424B2 (ja) * 2002-02-19 2004-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
KR100528973B1 (ko) 2003-11-05 2005-1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비지 콜렉션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6184238A (ja) * 2004-12-28 2006-07-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リセットレバー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時計
JP2006258795A (ja) * 2005-02-21 2006-09-2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時計の歯車機構、手動巻上げ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時計
JP6105086B2 (ja) * 2013-02-23 2017-03-29 ウ ヂョンイーWU, Zhongyi クォーツ腕時計のムーブメント
CH709796A1 (fr) * 2014-06-19 2015-12-31 Société Anonyme De La Manufacture D 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 Cie Dispositif d'embrayage basculant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KR20200126158A (ko) 2019-04-29 2020-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운드를 출력하는 액추에이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64469GA3 (zh) * 1986-05-26 1988-03-15
US5214625A (en) * 1989-06-19 1993-05-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tting mechanism for an analog timepiece
DE69015016T2 (de) * 1989-06-19 1995-04-20 Seiko Epson Corp Zeitmessvorrichtung.
JPH11183649A (ja) * 1997-12-25 1999-07-09 Seiko Instruments Inc 表示修正装置付き時計
JP2001074867A (ja) * 1999-09-06 2001-03-23 Seiko Instruments Inc 規正機構付電子時計
EP1152303B1 (fr) * 2000-05-05 2006-07-19 Rolex Sa Montre à mécanisme de remontage et de correction d'au moins deux organes indicateu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812B (zh) * 2005-02-04 2011-02-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复位电流传导结构的模拟电子时钟
CN101183238B (zh) * 2006-11-09 2011-12-14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叉形弹性结构的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计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9426C (zh) 2009-01-07
US20040004908A1 (en) 2004-01-08
JP2004028857A (ja) 2004-01-29
US6779916B2 (en) 2004-08-24
JP4149751B2 (ja)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75879A (zh) 一种重调杆带有轴套的电子计时器
CN1648794A (zh) 具有包含第一和第二日期指示器的日历机构的时计
US20130125695A1 (en)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obot arm using the same
CN1119719C (zh) 带有发条卷绕状态指示的时计
CN1735844A (zh) 用于在钟表中显示日期和星期几的日历机构
EP1489337A3 (en) Planetary gear drive
CN1960142A (zh) 电动机
CN213354753U (zh) 电子后拨链器
CN1439939A (zh)
JP2012092907A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CN2703611Y (zh) 机床实时自动分度装置
JPH05127442A (ja) 感光体駆動装置
CN201031946Y (zh) 图案盘齿轮支撑结构
CN1132072C (zh) 具有指示器指针的电子时计
CN217457788U (zh) 一种铜套送料机构
CN216871017U (zh) 一种机芯倒拨针脱开机构
CN1885157A (zh) 便携式终端的照相机旋转装置
CN217238618U (zh) 一种新型计时器机芯
CN219893120U (zh) 锂电池卷绕机的卷针驱动机构
CN219385308U (zh) 磁平衡转动架及镀膜设备
CN215528798U (zh) 一种减速电机
CN210181396U (zh) 一种指针向心型钟表
CN215487466U (zh)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结构的摆线针轮减速机
CN220224572U (zh) 一种用于缝纫机下送料机构的齿轮
CN214186286U (zh) 一种坡口机减速进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3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3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7